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轻香入醇酒,秋寒已无迹。”

一个紫衣少年在花丛中缓缓游动,双手也在身旁的两个美貌少女身上缓缓的游动。后面紧紧跟着一群侍卫。

“陛下此句‘轻香入醇酒,秋寒已无迹’,真是佳句天成。臣妾且以‘轻香醇酒’敬陛下一杯。”

左边的那个貌美少女从侍卫手中接过酒盘,斟上一杯果酒送到刘辩嘴边。

“唐妃果然乖巧,不愧为朕的心头肉。自北邙山归来,朕一直心情不佳,今日见此千菊绽放,心头大悦,当与爱妃共醉。哈哈!”

一仰口,清酒缓缓入喉。突又想起一事:“不知朕那皇弟过得如何了。当日在北邙河边,朕与皇弟患难与共,相依相扶,如今有点想念他了。”

身后一人低声道:“陛下还是与陈留王不可太过亲近,不要忘记当日蹇硕之乱。”

刘辩怒道:“蹇硕之乱与朕皇弟有何关系?皇弟年幼不懂事,如今先帝驾崩,王美人早逝,祖母又病亡,朕皇弟不依靠朕还能依靠谁?”

说完又转过头来,对刚才说话的那侍卫道:“何先,去请陈留王到玉堂殿,朕要与皇弟一同观蹴鞠。”

领头的侍卫诺声而去。

永乐宫的后花园,也有十数枝秋菊在盛开,却无赏菊之人。

姣花虽美,却非赏花之时。

二十几个侍卫正目瞪口呆的聚集在一个二十米见方的梅花桩阵之前。

梅花桩在这个时代当属陈留王首创。他们花了三天功夫才钉好这一百多根木桩。

还有那两个石锁,也是李逸飞道宫外找石匠花了一天时间整出来的。小殿下交代石锁一定要重,然小殿下九岁,石锁十斤已经够重了。

然而小殿下提在手中却嫌太轻如提无物,竟然提着两个十斤的石锁在梅花桩上纵来跃去,一跃两三米。虽初时常有掉地之事,然数日之后,便如履平地,奔跑自如更甚平地。

轮班守门的侍卫带着几个陌生侍卫匆匆的跑来——陛下请陈留王到玉堂殿。

“所召何事?”刘协冷冷问道。

“陛下宣召,只管去就是,不必多问。”带头的侍卫厉声喝道。

岂有此理!

李逸飞等护卫不等刘协开口,便纷纷拔刀指向那嚣张的侍卫头目。

刘协轻轻的喝道:“不得无礼!”

众侍卫纷纷将剑撤回。

那人狂怒至极,正待发话,却被对面两道寒光射得全身打了个寒战,一截狠话被硬生生的压回肚中。

“你乃何人?现居何职?”

“在下左仆射何先,太后千岁之族弟。”何先缓过神来,昂着头,冷冷的说道。

刘协淡淡的笑道:“原来是太后之族弟,倒与皇室也算是沾亲带故,理应在孤这个先皇嫡子面前大声说话才是,做个左仆射实在太委屈。等会见到陛下之后,当为何大人好好荐举荐举。”

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居然又荡漾出那春暖花开般的笑容,眼神中更是阳光灿烂,笑意充盈。

何先却莫名的打了一个寒战:“卑职鲁莽,还望陈留王恕罪!”

刘协脸上笑得更灿烂了:“既然你承认鲁莽了,我为何要恕你罪,而不是治你罪?”

何先脸上一阵抽搐,这还蹬鼻子上脸了。随即冷冷一声讥笑道:“要治本官的罪,先问陛下肯不肯。”

刘协收起笑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哦,这倒也是,这倒也是!”

突然一道寒光袭来,一把冰冷的剑刃架在他的脖子上:“本王先砍了你的狗头,再问陛下肯不肯。”

何先惊恐的睁大了眼睛。所有人都惊恐的望着刘协,尤其是李逸飞,因为他腰中的剑莫名其妙的跑到了刘协手中。

全场寂静无声。

“抓起来,打三十大板!”杀气腾腾的声音将他们唤醒。

跟着何先过来的几个侍卫刷刷的拔出佩刀,永乐宫的侍卫也纷纷拔出武器对峙。

刘协手中一动,一缕鲜血从何先脖子上缓缓流出。

何先惊恐万分的杀猪般的吼了起来:“快放下武器,你们想害死本官吗?他已经疯了!”

刘协冷冷一笑,收起利剑,一脚将何先踢向永乐宫的侍卫。几个侍卫立即将他反手擒住。

“三十大板!”重复一次命令。

李逸飞声音极不自然:“殿下,永乐宫中没有板子。”

刘协哼了一声:“那就用棍子打,狠狠的打!”

何先吓傻了,哪里还敢发狠,连连讨饶。

刘协对着他甜甜一笑:“记住,冒犯本王者,必然付出代价。”

早有人从兵器架上取下一根坚木棍,将何先按到就打。

刘协将剑还回给李逸飞,轻轻一挥手:“随孤去玉堂殿拜见陛下!”

说完大步而出。后面惨叫连连。

玉堂殿。

那看似温文尔雅,实则面色苍白、弱不禁风的皇帝哥哥正陪着几个十四五岁的妃子在作乐。

刘辩左手揽着一个妃子的腰,五根手指摸在那妃子的滚圆的大屁股之上;右手则伸到右边妃子的白嫩嫩的鼓囊囊的胸脯上玩捏着那颗柔软的葡萄。左边的妃子帮他喂酒,右边的妃子则往他嘴里喂果子。后面另有两个妃子帮他捶背。再后面是两个举着障扇的宫女。

刘协叹了口气。怪不得东汉的皇帝一个个如此短命,这少帝才十四岁,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就如此荒淫,何异于慢性自杀。

刘协走到近前拜见。

刘辩这才从温柔乡中反应过来,连忙站起来亲昵的拉着刘协的手道:“皇弟,几天不见,想煞为兄了。”

满眼的温和与亲昵之情,毫无做作之象。

刘协心里也是一阵感动。跟着寒暄了一阵,才在他近旁坐下。

刘辩笑道:“传蹴鞠队。”

cuju?刘协看到前面的操场,旋即反应过来了。

原来是请孤来看足球赛。

蹴鞠最开始是无球门比赛,到汉朝时已经采取双球门方式。

面前的球场跟现代差不多,只是地上是沙土没有草皮,球门不是铁杆加网,而是砖门。

只听两边传来整齐的吆喝声。两队健壮的彪形大汉分从两边整齐的踏步走来。

一队着蓝衣,一队着白衣,各十六人。

两队人马走到球场中间,然后齐刷刷的跪倒在地,齐喊着叩见吾皇万岁、陈留王千岁。

这是早期的国足吗?

刘辩笑对刘协道:“皇弟,此两队都是我朝禁军中精壮且善踢者组成。蓝队名为猎豹队,白队为飞虎队。朕看猎豹必胜,皇弟以为如何?”

刘协瞄了一下两队人马,果然蓝队的球员要比白队的精壮一些。脸上却笑道:“皇兄既选猎豹,弟则选飞虎队。胜负尚未可知也。”

刘辩哈哈大笑:“如此甚好,搞点彩头来助兴如何?”

du球?!

刘协奇道:“陛下要赌什么彩头?”

刘辩笑道:“如果朕输,则自罚酒三杯;如果朕赢,则罚你六杯酒如何?”

刘协一怔,随即笑道:“陛下旨意,岂敢不从?”

刘辩嘿嘿的坏笑道:“这酒不是自己喝的,是需要人来喂的。你胜则由唐妃含酒喂朕,朕胜则由李妃含酒喂你。”

说完哈哈大笑,几个妃子也跟着一阵娇笑。右边的那个大胸的李妃边笑边偷偷的瞄了刘协一眼,满眼的猥亵。

刘协脸上淡淡一笑,不再说话。

历史上说刘协轻浮、怯弱,灵帝都不喜欢他,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蹴鞠比赛以一个时辰为限,中间休息半柱香的时间。半场下来,果然身强体壮,技术精湛的蓝队——猎豹队进了四球,而飞虎队才进两球。

这是踢球还是pk?让我来当一次里皮吧。

刘协笑了笑,趁中场休息的时候走下场将白队的球员全部聚集在一起,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令白队的人听得目瞪口呆。之后又交谈了十多分钟才走上台来。

之后的半场比赛让蓝队和刘辩目瞪口呆。

蹴鞠历来是双线排列,八人进攻八人防守。而下半场的白队却摆出三线阵型:四人进攻,六人中间传递,六人后场防守。攻则十人以上,守则十二人,三线传递为主,带球突破为辅;故攻则如行云流水,令对手防守球员东截西堵,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蹴鞠直奔球门而去;守则若铜墙铁壁,无懈可击。几番争斗下来,白队越战越勇,而蓝队则阵型打乱,溃不成军。

最后比分五比八,下半场白队进了六球,而蓝队才进一球。

锣声一响宣告比赛结束。白队的球员激动的高声庆祝胜利,抱成一团,然后再转过身来齐跪在刘辩和刘协前面,高呼“吾皇万岁”,“陈留王千岁”。

“来人,将两队蹴鞠者全部拉下去斩了。”

背后传来一声厉叱,全场为之一凛。

刘协回过头来。一个满身珠光宝气的少妇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之下满脸寒霜的站在他们背后,两眼杀气腾腾。

后面跟着一瘸一拐的何先。

“拜见母后!”刘辩慌乱的站了起来,上前拜见。

母后?刘辩的生母何氏?

史载屠夫之女何氏,天生丽质,但因出身低微,本无选**的资格。其父何真贿赂负责诏选天下女子的官员,何氏得以进宫。**的灵帝对美艳动人的何氏自是宠爱有加,后生皇子刘辩,何氏便被封为贵人。后来何贵人又母以子贵,得以继宋氏为后。

何氏生辩之后,王美人生皇子刘协。何氏便毒杀刘协的生母王美人。后何氏之弟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火并,十常侍诱骗她宣何进进宫,然后伏兵杀之。何进的手下袁绍、曹操等人杀进宫,诛杀十常侍,何氏则继续为太后。

何太后怒道:“陈留王,见到本宫为何不下跪,竟敢在本宫面前如此不懂礼数。来人……”

蠢女人,你这是找死!

刘协怒上心头,经过一个月的魔鬼训练,他已经恢复前世的三四成功力。就这玉堂殿的几个侍卫还不是他的对手。

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冷冷的回道:“小臣见到太后,心头激动得不能言语。”

嘴中说是激动得不能言语,手中早已激动得准备随时单掌直切这个狠毒的女人的颈边大动脉。

对于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一击必致命,则可就此为那便宜母亲和祖母报仇了。

旁边的刘辩心头一热,拉着刘辩的手对何后道:“我皇弟年幼可怜,又蒙受大难,还望母后怜悯。”

何太后望着这个年幼稚嫩的王子,心头莫名的一动,默然无语。

也罢,皇位之争已经尘埃落定,何苦为难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一股女人天生的怜悯之心涌了上来,闭上眼睛对着刘协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刘协终于松了口气。

欠你一个人情,日后必报。

ps:虎哥是个老实人,老实人说老实话,我还是有点小存稿,初期会每天多发几章,请大家支持,让点击、收藏和推荐票来得猛烈一点吧。

祝大家国庆快乐!

第四章魔王来访

凌晨五更。刘协便起来晨练跑步。

双腿上各绑着一个二十斤的沙包长跑。直跑到二十圈约十公里后方歇息。

稍作歇息之后,便开始走木桩——带着两个沙包在木桩上奔跑。

到了晚上则习剑,练飞刀。

作为一个顶级杀手,他不但精通各类枪支,同样精通各类冷兵器。长剑、单刀、弩箭、吹箭、飞刀、放血刺……当然他更擅长的是使用匕首。

只是在这深宫大院里,能够提供给他使用的是所谓的十八般兵器,而他能用的就只有长剑和单刀了。那些长枪、画戟、长刀、大斧等长兵器不是他的菜。只有脑袋进水的杀手才会提着一把两米多的长枪去杀人。

他的剑术从来就是用来杀人的,一招一式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攻击,没有半点花架子。一击必致命,否则死的就是自己。所以他练剑的时候,旁边的侍卫看得直打哈欠。这算什么剑术,东一剑西一剑的乱刺,毫无章法,跟普通的小孩胡闹一样。李逸飞差点忍不住要上去教他几招,因为他的剑术是所有的侍卫里面最好的。他能一剑抖出三朵剑花,他的剑舞起来虎虎生风,看的人都会觉得厉害。对于剑术他一向都是很自负的,当然自负的范围只限于永乐宫。

只是几次他要开口指点小主人时,都被他练剑时眼中的杀气所震慑——一种必杀的杀气。自从殿下子从北氓山回来后,这种杀气总是时而不时的散发开来,令人不寒而栗。

飞刀,十八把二指宽三寸七分长的飞刀,是殿下亲自画的图纸,李逸飞出宫亲自找的京师有名的铁匠打造的。每一把飞刀上中间都加了一道放血槽。李逸飞不明白那道槽的作用,只是当做一道装饰。

如果说刘协的剑术让侍卫们看得打呵欠,那他的飞刀确认他们看得胆寒。

二十步之外,放上三只苹果,殿下背过身子再转身激射,三刀全中!十步之外的树上挂着三枚铜钱,殿下能刀射中铜钱的中孔,再三刀射中系铜钱的细绳。最绝的是他的连环五刀,第一刀发出,第二刀赶上将第一刀击落,第三刀又赶上将第二刀击落,直至第五刀将第四刀击落。

其超绝的速度和精准度,令众侍卫惊为天人。

就这样,刘协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和偶尔陪皇兄观赏蹴鞠,剩下的时间全部都在锻炼和练习武艺。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刘协自觉达到了前世的五成状态,最大的瓶颈是力量。

这单薄的身体,虽然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力量只能达到前世的一半不到,虽然他前世并非什么大力士。这个强求不得,力量原本就是先天强壮的体质加后天的辛勤打熬才练出来的。进步最快的是轻身功夫,几乎要超越前世。除了因为每天带着几个沙包狂跑的辛勤苦练,以及全身力量的突飞猛进,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体重很轻。

力大身轻,自然腾身如燕。

众侍卫只觉殿下必有神灵赐力,膜拜不已。

平静了两个月的永乐宫,突然有贵客来访——凉州刺史董卓拜见。

两个月来,刘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练功。永乐宫外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时的董卓在李儒的辅助之下,通过威逼、利诱已经完全掌控了京师的军队。

某日,一人于夜暗访董卓。

蹇硕身边逃得生天的小黄门(宦官),带着先帝刘宏的传位遗诏——传位给皇子协的遗诏。

原来当今皇帝不过一个伪帝!

董卓眼前浮现出那个踏着朝阳而来,风华绝代的白衣少年,那个似曾相似、恍若隔世的少年,那个令他见而生怜、生疼的少年。真正的天子,就应这样,哪怕只有九岁。

同时他又想起了董老太后。董老太后在董氏家族威望极高。太后被杀之事,董卓也略有耳闻,但因时局震荡,倒也未记在心上。现在却让他感到愤怒。

董老太后是我董家的骄傲,她没完成的事情由这当侄子的来完成。

董卓立即叫来李儒相商。

李儒原本是董卓的三女婿,精于算计,智计百出,喜穿一身蓝衣,号称“蓝狐狸”。

李儒听到一怔。废立皇帝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搞不好死无葬身之地。但旋即又一想,不禁露出一丝兴奋的微笑。

自从岳父的命根子董源弃世以后,便再无子嗣。从董旻那里过继来的儿子董淝,年近四十,也只生得一个女儿董白,而且于三年前去世。

而他的妻子董媛,却非常争气的生了两个宝贝儿子:一个随父姓,叫李逸;一个随母姓,叫董铭。

这董家的继承人迟早是他儿子董铭的,如果岳父得了天下,他也会有一天成为太上皇。这种宏图大业,就算冒着千刀万剐的危险,也要去争一争。

“既有先皇遗诏,辅佐真命天子,乃顺天道行事。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大喜:“且于今晚拜见陈留王。”

董卓,你是来叫孤登基的吗?刘协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

正思考间,董卓肥硕的身材已经如一座肉山般移动过来。

“凉州刺史董卓拜见陈留王!”那肥硕的一团肥肉突然矮了下去。

“董刺史不必多礼!请坐!”双手一托,扶起他指向身后的桌椅。

“这是何物?”董卓惊讶的望着面前两张奇形怪状的坐具,中间的桌子也远比普通的桌子高上一截。

汉时尚未有椅,皆席地而坐。刘协坐不习惯,故命李逸飞出宫寻木匠特制两把椅子。

“哈哈,此为孤请能工巧匠制作的太师椅,特为将来的董太师而作。请董大人试试如何。”

董卓此时虽然掌控京城,但职位仍是地方刺史,而太师之职却原为三公之职(汉代三公之职换来换去,司马、司徒、太傅、太师、司空等均为三公之职)。

董卓一听自然心中暗喜。

“殿下奇思妙想,果然非凡,此椅一坐,如沐春风。得坐此座,董卓之幸也!哈哈!”

董卓开怀大笑。

身边的李儒盯着两张奇异的太师椅,脸上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和担忧之色。将眼往这个九岁之王瞄了过去,不禁心头剧震。

那神情中带着三分智珠在握的从容,带着三分横扫四方的英气,带着三分洞悉一切的自信,此外隐隐还带着一分看透生死的洒脱。

若非那张稚嫩而白皙的小脸,谁相信此人年方九岁?

董卓也望着刘协。

真像!他心底叹了道。

二十三年前,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董源。外表完全继承的是他那貌美如花的母亲的基因,生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完全不似董家其他子弟阔口狮鼻。

天资聪颖,六岁便熟解诗经和春秋,吟诗作赋令李儒都自愧不如;允文允武而非一味苦读诗书,跟他一样尚武,五岁练剑,七岁可与侍卫交锋;儒雅而带统帅之风,十二岁之时,便将府中一百多家丁训练得不亚于他的西凉精兵。

那个儿子,他把他当做命根子。可惜这个命根子却在十三岁时活生生的断掉了。

那一年,源儿病重,他却不得不奉命进京,奉大将军何进之命。不进京则死!

等他回来时,只看到他爱之胜过自己性命的源儿苍白而冰凉的小脸。

总有一天,我要杀进京城,为你报仇。他对着源儿的牌位如此誓言。

此次何进宣他带兵进京之时,就是他欲杀何进之时,只是那何遂高命偏偏就那么短,来不及等他复仇就死在阉党的刀下。

他原本意欲自立为帝,可是看到那形神如源儿的刘协,他改变主意了。

恍惚之间,他已把他当做了源儿。一样的柔美,一样的聪颖,一样的霸气。

“不知大人所为何事而来!”刘协淡淡的笑道。

“殿下少年才俊,虎步龙姿,董老太后于泉下有知,亦应含笑了。只可惜老太后无福啊……”董卓说到后面声音低沉下来,用衣袖开始擦眼睛。

刘协禁一呆,随即面露哀怒之色:“祖母大人自小将孤养大,不想竟惨遭毒手。孤每每思之,便痛彻心肺,整夜难眠。幸何进逆贼终得恶报,苍天怜孤祖母,假十常侍之手,将其斩头断尸,已血祖母之仇。”

他面上虽有哀怒之色,却无哀怒之情,似在说一句跟自己无关的事情。这是李儒的感觉。

董卓满脸激动,声音嘶哑起来:“何进虽除,但何进的妹妹和儿子,却仍在朝堂上耀武扬威,难道殿下毫不所动?殿下聪敏好学,知书达礼,修身养德,应承继大统,如今明珠藏暗室,难道就真的甘心?”

果然那话儿来了。刘协脸上露出一抹诡笑。

“孤岂敢有不臣之心?刺史大人休要误孤。”

语带惊惶之意,脸有惊惶之色,眼中却毫无惊惶之情。

“哈哈哈哈……”董卓突然仰首大笑,“不臣之心,哈哈哈……”

笑声突歇,转身对李儒喝道:“还不快宣读先皇遗诏!”

李儒如梦初醒,忙从怀中掏出一卷金轴黄锦的圣旨。

“朕临御政于十二年时,至今已二十一年……朕自知天命不久矣。皇次子协天资聪颖,知书达礼,人品端正,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

刘协稚脸一动。原来我才是先帝亲传的真命天子!

董卓激愤吼道:“何进逆贼,立伪帝,弑太后,今虽已得报。然天道昭然,王本真命天子,卓当倾己之力,舍命扶王承继大统,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全凭刺史做主。”

皇兄,你太弱了,不值与董卓一斗。既然我才是真命天子,就让我这个比你多了一千八百年智慧,武勇远胜你的超级杀手来替你收拾大好河山吧。

董卓哈哈大笑,然后跟李儒一起跪下道:“臣恭喜陛下承继大统,愿陛下万岁!”

两人道别而去。

转身之际,李儒突然回头深深看了刘协一眼。

深夜先发一章,下午还有一章,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

第五章温明议政

公元一**年,汉昭宁(刘辩年号)元年十一月。

城西温明园。

十一月的雒阳,刚刚下过一场小雪。温明园中的垂柳上布满了细细的雪花,一阵风吹来,雪花像柳絮般随风飘起,漫空飞舞。

温明园并非一座纯粹的园林,而是一座园林式的府邸。

原乃东汉名门班家之府邸。可惜班家至班固班超之后,一代不如一代,传到后来已经没落到卖掉祖宅的地步。

温明园的买主也是雒阳城中一个望族,因十常侍之乱受到牵连,满门被斩。温明园成了无主之园,董卓经常邀集官员在此园中饮酒作乐。

今日的温明园显得格外热闹,园门口两旁挤满了高头骏马和气派非凡的官轿。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汉时重文轻武。武人即便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却敌不过文人三寸之舌;挽救国家的赫赫战功,往往被文人一纸奏折抹杀得灰飞烟灭。而尤其在汉时,即便你勇猛胜似霸王,如果你不懂几句诗词歌赋的,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当官的,见到那些士子文人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所以像董卓这种粗豪的武夫,历来都被朝中的士大夫看不起,背后蔑称为武夫。只是如今风水轮流换,再绝美的诗词歌赋,也抵不过致命的利刃。董卓的横空出世,使武人彻底大翻身。那些“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自诩清高、文笔**的士子文人在三国时代受到严重打击。

所谓“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面对手握重兵,威震京师的董卓,这些士大夫们再也没人敢称他“鄙夫”,而是谄媚的以董将军、董大人相称。

董卓邀集文武百官前来温明园赴宴,莫敢不从,且能与此朝廷新贵多多亲近,也可抬高自己的地位。

温明园中灯火通明,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深知百官爱好的董卓,叫来一群薄衣轻纱的歌伎前来献艺。歌声婉转,舞姿轻盈,将宴会的气氛推向gao潮。

而作为主家的董卓却显得有点魂不守舍,仿佛在等什么。

宴会进行到一半,李儒突然带着几个侍卫全身带血、脸色苍白的突然闯了进来。

舞乐嘎然而止,全场寂静。

李儒气急败坏走到董卓身边,俯首悄声说了几句话。董卓的脸色霎时变得猪肝一样,恶狠狠地盯着李儒看了半天,良久无语。

突然猛的一拍桌子,走到大厅中央,高声说道:“某家有一言,与诸位相商!”

众人无不屏心静气,侧耳倾听。

董卓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当今圣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当今皇帝,立陈留王为帝,各位以为何如?”

群臣当场惊呆了。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却没一个敢说话的。

“砰!”的一声,一人突然掀案而起,指着董卓喝道:“不可!不可!谅你不过一粗野鄙夫,敢废立天子?天子乃先帝之嫡子,并无过失,岂敢妄言废立?你这逆臣贼子,我当禀奏天子,抄斩你满门,悬你头颅于东门示众百日!”

众人回头看时,却是并州刺史丁原。

并州处于现在的山西和陕西一带,并州苦寒,且经常与少数民族作战,故并州士兵和凉州、幽州等地的士兵都属于当时非常强悍的士兵。

此时的董卓,势力如日中天,岂将丁原看在眼里。并州军虽强,也不过三四万兵马而已。

“狂妄小儿,敢在老夫面前嚣张!”董卓勃然大怒,拔剑就要来砍丁原。

剑光一闪,直朝丁原头上砍来。

一道高大人影从丁原背后闪出。只听一声轻响,董卓的剑身被一人两指紧紧夹住,动弹不得。

董卓猛的发力一抽,依然是纹丝不动。抬起头来时,只见一个身高九尺的猛将,神威凛凛,怒目逼视着他,脸上却又带着一丝嘲弄和不屑的笑容。

董卓以武勇之名威震西凉,连一向以彪悍著称的羌人都对其畏服。在此人面前,竟如被戏小儿一般。

董卓的卫士大惊,拔出兵刃蜂拥向前。

李儒急忙向前劝道:“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在公堂再论未迟。”

丁原哈哈大笑:“粗鄙莽夫,也敢妄言废立之事。我儿先暂放他一马,来日禀报天子,必斩其狗头,诛其九族。”

那虎狼之将才冷冷的哼了一声,将两根手指向前一推,董卓连人带剑后退了好几步。

丁原鄙夷的冷笑了一声,带着那员虎将和随从扬长而去。

董卓丢了个大脸,不禁恼羞成怒。挥剑又指向文武群臣厉声喝问:“我刚才所提之事,还有谁不服?”

又有一人长身而起。

只见此人身长八尺有余,声如洪钟:“董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董公不过一个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董卓刚在丁原那里受了一肚子鸟气,正无处发泄,提着剑就要来砍此人。

众臣大惊,全部起来拦阻:“卢尚书德高望重,名闻四海,董公切不可伤之,否则天下震怖,于公不利。”

十常侍之乱以前,士大夫的势力在朝堂上影响极大,连张让等阉党以及大将军何进都不得不避让三分,在地方上更是士大夫的天下。

而卢植、蔡邕、郑玄等人为士大夫之首。董卓虽然蛮横也不得不斟酌三分,故闻卢植之名,不得不哼了一声收起了剑。

司徒王允连忙出来打圆场:“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

于是百官纷纷拜别。

一场废立大计,以闹剧收场。

事情没办好,董卓自然不高兴,怒气冲冲的往园门外跑。

却看到席间羞辱他的那员虎将持着方天画戟,纵马在园门外来回驰骋。嘴里大声喝道:“众军士看好了,董贼出来唤我,今日必取其狗命。”

身后的李儒大惊,忙一把拉住董卓退回园内。

董卓惊问道:“此乃何人?”

李儒道:“此丁原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此人有万夫不挡之勇,主公且须避之。”

董卓怔怔的望着吕布舞着那枝沉重的方天画戟,在园门外威风凛凛,犹如天神。

“能得此人,老夫何愁天下不得?”董卓叹道。

吕布在门外等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