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降贞观-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嗤嗤”有大臣憋不住笑了。
既然有人一带头,那更多人绷不住了,朝堂中一下爆出哄堂大笑。
赵德言气恼不已,一张脸憋的通红了。
李世民虽然此时大为出气,可他也不想任由赵云泽胡闹下去了。于是,老李打圆场道:“赵爱卿,朝会的时间可不多,你还是与突厥使节议一议突厥国书中提到的事情吧。”
“臣遵旨”
赵云泽应了一声,又问赵德言:“赵使节,你们突厥国书中说什么事儿了,偏要找我议,难道你们颉利大汗要招我做女婿啊呀,这可不好,某都已经成家了。”
李世民见赵云泽依然在胡闹,顿时哭笑不得了。
赵德言此时已经连生气的心情都没了。他直接说道:“赵大人,莫要再顾左右而言他了。某有事问你。”
“哦,看来颉利可汗真想招某当女婿,赵使节是要盘问某的家世吗那某就跟你好好说说”
“闭嘴”赵德言再也忍不住了,朝着赵云泽一声大吼。赵云泽也真听话,果然闭紧了嘴。
赵德言深呼吸几口气,冷静下来后,又问赵云泽:“赵大人,突利进攻阴山大营之事,可是你挑唆的”
“呜呜呜呜”赵云泽一边摇头,一边紧闭嘴巴发出了声音。
第403章再戏赵德言(下)
赵云泽又在耍宝了。
既然赵德言让他闭嘴,他干脆连说话也闭着嘴了。
“赵大人,某只是让你不要避重就轻妄言其它事情,并非是不让你说话。”赵德言见赵云泽如此,只好耐着性子软语解释了。
“哦,原来你是这么个意思呀”赵云泽说话了。“早说呀,某感了风寒,鼻子不透气,可憋死我了”
说完,他还故作憋得慌似的呼呼喘了几口粗气。“赵使节想让某说什么呀要不,我给你唱个小曲”
赵德言又想让赵云泽闭嘴了。可有了前车之鉴,他也只好继续耐下性子,说道:“某是问你,突利小可汗进攻阴山大营之事,可是你挑唆的”
赵云泽一愣,随即问赵德言:“赵使节,你可有妻妾”
“你问这个作甚”赵德言不解道。
“回答我”赵云泽忽然一声大吼。
他这一惊一乍之举,不但让赵德言吓了一跳,连李世民和朝堂中的官员,也都吓了一哆嗦。
“某自然有妻妾。”赵德言下意识的回答道。
“要是哪天某去你家中做客,难不成过段时间你的妻妾生了个长得不像你的孩子,你就要赖在某头上”赵云泽冷着脸说道。
“你赵大人,请注意你的言词”赵德言对赵云泽提出警告了。
“呵呵,该注意言词是你赵使节吧。”赵云泽冷冷一笑道,“我只不过到突利的牙庭去了一趟,你就要把突利攻击阴山大营的事情算在我的头上,这是何道理”
“可正是因为你赵大人去了突利小可汗的牙庭一趟,突利才大兴兵马,进攻阴山大营的。此事若与你无关系,某却是不信的。”赵德言又道。
“我看了你老婆一眼,你老婆就能怀孕”赵云泽又拿赵德言的老婆说事儿了。这个比方好吧,很好很强大,至少,堂中有那么几个大唐官员是如此认为的,比如程咬金和尉迟恭。
赵德言又被赵云泽噎的说不出话了。无耻太无耻了赵德言只有在心中大骂赵云泽。
赵云泽又道:“当时随我一起去突利牙庭的,还有颉利可汗帐下的执失思力,就算我有心挑唆突利,难道执失思力会尽着我这么做再说了,突利就那么傻,我一说他就听他是我孙子呀”
一句“孙子”,又戳到赵德言的痛处了。他一张嘴,就想说话。可赵云泽却不给他机会,继续说道:“突利进攻阴山大营,是你们突厥的家事,某身为唐臣,躲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掺合到里面你赵使节难道忘了,某一见阴山大营发生战事,立刻不顾面子,灰溜溜的逃跑了。就连回途,都没敢再走阴山,而是从辽东绕回长安的。唉,突厥太危险,生人勿进啊”
“哼,你那哪是逃跑,分明是另有任务。”赵德言说道,“某正好再与你论一论薛延陀之事。薛延陀本是我突厥的部落,你们大唐为何许他自立一国”
赵德言一说起此事,李世民立刻竖起了耳朵。这件事,若是讲道理的话,还真是大唐理亏。李世民也很想听听赵云泽如何解释此事。
“赵使节,某听说去年夏天,颉利可汗跟薛延陀打了一场仗”赵云泽问道。
“是又如何此乃我突厥家事,赵大人方才不是也说了嘛,你身为唐臣,是不会搅合我们突厥的家事的。那又为何去了薛延陀部”
“噢,您也承认是家事了。这么说,突利进攻阴山大营的事情,某也不需再解释了。”赵云泽又绕回去了。
“我现在是在说薛延陀”赵德言大声吼道。
“对呀,我也是在说薛延陀啊”赵云泽一脸委屈道,“突利打颉利,是你们突厥的家事,颉利打薛延陀,也是你们突厥的家事。都是家事,我才不去掺合,也不该掺合。难道不是这样吗”
赵德言被绕糊涂了。他很想像范厨师一样说一声:等等,好好理一下,理一下。
可赵云泽却不给他机会理,好不容易把你绕糊涂了,岂能再让你清醒过来“颉利打薛延陀,原本是你们突厥的家事。可是打完之后,这就不是你们的家事了。”赵云泽说道。
“为何”赵德言也顾不上“理一下”了,连忙问道。
“这就像当爹娘的打孩子一样。生气了,拉过来打一顿。可事后,对这熊孩子,当爹娘的该管还得管。可你们颉利可汗呢,薛延陀打完了,就不管不问了。去年冬天,薛延陀那地方大雪纷飞啊,别说牲畜冻死了很多,连人口也冻死了不少呀,也没见颉利可汗赈济薛延陀啊。”赵云泽说道。
赵德言心道:我们颉利可汗傻呀薛延陀都跟颉利翻脸了,颉利还去赈济他们
赵云泽又道:“这就等于说,你们颉利可汗这当爹的,把薛延陀这个孩子扫地出门了,不认这个孩子了。我们大唐,乃突厥的邻居,看薛延陀这个孩子可怜,便想帮这个孩子一把,扶持薛延陀自己创业。这难道也有错换做是你赵使节,看到邻居的孩子被父母赶出家门,在外面挨饿受冻,难道你就硬的下心肠,对那孩子也不管不问,任凭他冻死饿死”
高呀以国喻人,这个比方打的好很多官员都对赵云泽暗赞起来。
可话说回来,有些时候,可以把国家比作一个小家庭或者是一个人,可也有些时候,却不能这么比。赵云泽打的这个比方,就纯属牵强附会了。可你还真不能说他错了。要是说他错了,那赵云泽肯定就会反过来说,你这人太没恻隐之心了。这就是诡辩
赵德言又糊涂了,他被赵云泽说的呐呐不言。
“那朔方呢我们突厥可没有不管朔方,他们还不是投奔你们大唐了”赵德言又提起一事。
“朔方自古就是中原之地,以前被你们突厥强占,我们大唐碍于邻居情面,就不说什么了。可既然人家朔方那边自己愿意回归到大唐治下,我们大唐岂有不接纳之理”赵云泽说道,“反过来,薛延陀也是一样,如果薛延陀哪天想回归突厥,只要你们颉利可汗善待薛延陀,那我们大唐也绝不说三道四。陛下,我说的对吗”
李世民一愣,随即点头道:“正是如此。若颉利可汗能善待薛延陀,那大唐也绝不掺合这种事情。”
赵云泽敢这么说,是因为他摸透了李世民的心思。最多一年,连突厥都要成大唐之地了。方才那话,只是一个空口许诺而已,说了也就说了。再说,薛延陀也绝不会那么傻,夷男放着好好的可汗不当,非要上赶着去舔颉利的脚后跟
“自始至终,某就从未掺合过你们突厥的事情。某只是忠于王事,尽心完成出使的任务而已。可你们突厥生了乱子,某的任务无法继续,这却怪不得我了。”赵云泽像是总结陈词一般说道。
“哼,诡辩全是诡辩”赵德言不服气道。
赵云泽微微一笑,道:“赵使节说某是诡辩,那请拿出实际的证据来,证明某掺合了你们突厥的事情。如若不然,某也决不允许你往某身上泼脏水”
有证据我还用费这个劲跟你砸牙赵德言无语了。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赵使节,之前我大唐君臣就说了,突厥发生的那些事情,与大唐无关。如今,朕也如你所愿,让赵云泽与你当堂对质了。既然贵使辩不过赵云泽,也拿不出实际的证据来。那朕也只能如先前一般答复你了,突厥的家事,我大唐从来没有参与过。贵使难得来长安一次,不如多住些日子,好好领略一下中原风光。”
“多谢陛下盛情。只是,某此次来长安,是奉了大可汗之命,与大唐交涉国书中所言之事的。既然陛下如此说,那某也无话可说了。某在长安的一切经历,某自会禀明可汗。至于可汗做如何反应,那就不是某能干涉的了。”赵德言语气不善的说道。
“呵呵,颉利有何反应,我大唐也拭目以待。”赵云泽不待李世民说话,就直接对赵德言说道。“赵使节,某最后再送你几句话。我们大唐的待客之道便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弓。谁要是把大唐当朋友,那大唐就拿他当亲人;谁要是把大唐当敌人,那我们大唐,必是他最称职的敌人”
“说得好”程咬金大声叫好起来。
李世民一笑,对赵德言道:“赵使节,赵云泽方才所说的话,也是朕的意思。”
赵德言脸色青一阵红一阵白一阵过后,对李世民一拱手道:“小使告退”
第404章辽东方略(上)
前文曾经说过,唐朝的大臣们上朝,退朝之后还要在皇宫吃一顿早饭。这顿早饭,称之为“退食”。
用过早饭,赵云泽又被李世民召到了武德殿。
“鹏羽,昨日你说对辽东有些想法,这会儿可以对朕讲了。”李世民对赵云泽说道。
赵云泽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道:“陛下,在臣说出对辽东的想法之前,臣有一事想请教陛下。”
“但说无妨。”
“对于异族,陛下持何态度臣的意思是,如果大唐征服了异族的土地之后,陛下将如何处置异族之人”
从后世的历史评价来看,大唐是包容的、开放的,李世民君臣,对于异族的态度也是亲和的。也因此,李世民才被称为“天可汗”。
这些东西,赵云泽自然知道。可他此时也必须探一下李世民的底细。历史记载的东西,终究是经过粉饰的,活生生的李世民,是不是真的跟史书中记载的那样,能善待归顺大唐的异族百姓,尚不可知。
再者,大唐如今的疆域还很小。立国至今,军事战略上一直是被动防御,疆域并未扩张。也就没有被征服的异族。没有现成的示例可参考,赵云泽也只好硬着头皮直接问李世民了。
赵云泽问出这个问题后,李世民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才说道:“朕也经常考虑如何对待异族百姓之事。就拿突厥来举例吧,若有一天,大唐征服了突厥之地,朕觉得,对待突厥百姓还是要以安抚为主。让他们与中原百姓享受同等的待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对待王土上的百姓,朕自然也一视同仁。”
赵云泽松了一口气。有了李世民的这个态度打底,他就敢尽情抒发他对辽东的战略构想了。
“陛下,臣归途曾路过契丹部跟靺鞨部。这两个部族,都对大唐施放了善意的信号。臣的想法是”
“让这两个部族像朔方一样,先暗中投靠大唐,然后关键时刻对东突厥倒戈相向”不待赵云泽把话说完,李世民玩味的笑着说道。
“呃,臣就是这个意思,全被陛下猜出来了。”赵云泽尴尬道。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若是刚认识你赵鹏羽时,朕是猜不出你的心思的。可如今嘛,前有暗中收朔方之计,今又有挑动突利和颉利反目攻伐之谋,你再说起辽东,朕依着你的行事风格一猜,自然能猜出你的心思来。”
“嘿嘿,那陛下以为此计可行否”赵云泽问道。
“此计可行不可行,要看投入和收益的比例如何了。”李世民忽然摆出一副奸商的嘴脸来,“靺鞨部和契丹部,怕也不会只付出不讨好处吧若他们索要的好处太多,大唐得不偿失的话,此计也就失去意义了。”
赵云泽道:“陛下但请放心,契丹与靺鞨两部索要的好处并不多。他们那地方太穷了,真要他们狮子大开口,他们都不知道该要什么好处。”
“那他们提出了什么条件”
“目前急需大唐应承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这两部能直接与大唐通商;二是,大唐用粮食当作他们出兵的军费。”赵云泽说道,“我们只需满足他们这两个条件,那靺鞨部和契丹部,今后便成为我大唐的仆从军了。只听大唐的命令,参加作战。”
“仆从军这个名称倒是贴切。”李世民仿佛自言自语一般念叨。随即,他又一皱眉道:“这两个部族真的只提出了这点要求”
这两个要求,在李世民看来,简直都不能称之为条件。
通商,这是两利之事。
如果说,李世民以前还对商人和商业有所偏见的话,那么从去年的招商会开始,又加上赵云泽在朝堂上的一番论商之词,在红果果的巨利和道理面前,李世民也早就能正确定位商人和商业对于一个国家的贡献了。
以粮食作为军费,这更没问题了。当兵吃粮,吃粮当兵。既然让人家拼命,总得管饱人家的肚子。就算靺鞨部与契丹部不提,大唐朝廷也会这么做。
见李世民诧异,赵云泽微微一笑道:“臣说过了,靺鞨部和契丹部太穷了。又受到高句丽和突利的两面封锁。在咱们看来不值一提的条件,他们却看得极重。”
李世民点点头,道:“那鹏羽的想法,朕应准了。这件事,也交给你暗中办理吧。反正,整个东突厥都能被你搅得乱成一锅粥,只搅闹一下小小的辽东,对你赵鹏羽来说,应该没困难吧。”
“陛下,此事是臣提出的,靺鞨部与契丹部也是臣联络的,自然也该臣负责到底。”赵云泽应道,“不过陛下,臣对辽东,还有更深的战略构想。”
“更深的战略构想说来听听。”李世民又生起了兴趣。
之前说的收契丹部、靺鞨部为仆从军之事,只是走个过场而已。赵云泽也知道李世民一定会答应。接下来他要说的“更深的战略构想”,才是这次奏对的主题。
赵云泽又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其实,臣对于靺鞨部和契丹部的最终想法,是将这两个部族之地并入我大唐疆域。让这两个部族的百姓,成为大唐的百姓。如此一来,大唐就对高句丽形成了水陆三面合围。另外,从靺鞨部和契丹部往西,便是如今东突厥之地,往西北,又能扼薛延陀汗国。辽东此地,对于大唐来说,无论是短期战略,还是长期战略,都是要地啊”
李世民沉默了一阵,说道:“可吞并顺服我大唐的部族之土地,大唐不占大义啊”
赵云泽笑了笑,道:“若是契丹部和靺鞨部主动来投呢”
“那就另当别论了。”李世民说道,“不过,就算契丹部和靺鞨部主动来投,这两个部族的首领,抱着的也是全其部族,获得大唐的保护的想法。大唐还是无法将兵马直接驻于辽东。想发挥辽东之地的战略作用,怕是难收成效啊”
赵云泽道:“臣要说的,就是如何同化契丹部和靺鞨部,让他们乖乖服从大唐的调度。”
第405章辽东方略(下)
从离开辽东到回长安的这一路上,赵云泽都在考虑契丹部和靺鞨部的问题。
别看现在这两个部族对大唐充满了善意,那是因为他们实在太穷了,羡慕大唐百姓的生活。也因为他们太过弱小,才没有野心。
可有句话说的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有朝一日,靺鞨部和契丹部强大了,难保他们不对中原生出觊觎之心。
赵云泽可是知道,宋朝时候的辽国,就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也经常入侵中原之地。
对于契丹部和靺鞨部,如果处置方法不妥当,那要么冷了这两个部族之心,让大唐失去了外力援助;要么,就是养虎为患,为将来大唐的边境安全留下隐患。
也正因此,赵云泽才对契丹部和靺鞨部格外上心。
默默整理了一下思路,赵云泽对李世民说道:“臣认为,对待异族,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他们同化,让他们变成中原百姓。”
李世民道:“朕何尝不知这是最好的方法,可这却是一项耗时长久的策略呀”
赵云泽道:“就算耗时再久,为了将来中原的安定,这项策略也要实行。如今,正好拿契丹部和靺鞨部来做些尝试。看能不能找到一条简单易行的同化异族之路。”
“看来鹏羽是胸有文章了。说说吧,你准备如何同化契丹部和靺鞨部。”
“臣的想法,就是将部分异族百姓内迁,同时也将部分中原百姓迁至异族之地,形成杂居。从而分化异族,让他们形不成合力。”赵云泽说道,“那些异族百姓,对我华夏本就仰慕。我华夏文明,又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一旦杂居的局面形成,那用不了多久,异族百姓必会受我汉人影响,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成为与汉族百姓相同的人。”
华夏文明,有着强大的包容力和感染力。中外历史上,华夏文明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就拿四大文明古国为例。古巴比伦早已泯灭,古印度文明,也早就被外来文明所取代。古埃及、古希腊,那两片地域上到了后世,所生活的人根本就不是创造出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人。只有中国,虽然在历史上也曾几度遭遇外来种族的占领,但华夏文明,却把入侵的种族给同化了。
中外历史,能不被外来入侵文明取代,反而同化外来入侵文明的,也唯有中国。
可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似乎不怎么重视自己的文明传承了。反而有太多人看不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刻意追求洋气了。诚然,别人的长处我们要学习。可自己的好东西,也不能弃如敝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赵云泽正是认识到华夏文明强大的包容力和感染力,才会想同化异族百姓。这与他以前提出的文化入侵理念,是同样的思路。
李世民默然一会儿,道:“这道理倒是讲得通,可真实施起来,怕也不容易呀”
赵云泽点点头,道:“的确不容易。无论是中原的百姓,还是异族百姓,乡土观念都比较重。谁也不愿背井离乡、撇家舍业的到异地重新生根。但现在却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臣曾经与靺鞨部和契丹部的首领说过,如果有可能,朝廷会安置许多懂得农耕和匠作的中原百姓,先到他们的部族内生活,教会靺鞨部和契丹部百姓耕种庄稼,以及纺织、建筑、制器等手艺。以此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靺鞨部和契丹部的首领,也非常欢迎朝廷实施这一举措。”
“打住”李世民忽然一抬手,阻止赵云泽继续说下去。“鹏羽,你说的这方法,朕怎么听着像是费力不讨好呀若真如你所说,中原百姓教会辽东的异族这些手艺,那契丹部和靺鞨部就会变得强大。有一个强邻,对大唐可不是好事。”
赵云泽一笑,道:“陛下,您把臣的道德水平拔的太高了,舍己利人之事,臣真的很不擅长啊”
“哈哈,你赵鹏羽倒是认清了自己。”李世民大笑,“莫非,你又有阴谋”
“陛下,您又把臣的道德水准看的太低了。”赵云泽故作委屈道,“臣行事向来正大光明,就真的有想法,那也是阳谋”
“阳谋这倒是个新词。那便说说你的阳谋吧。”
“臣是这么想的。要迁中原百姓去契丹、靺鞨两部,普通百姓怕是不愿意响应朝廷这一举措。那我们便迁部分有手艺的府兵去辽东。另外,既然迁百姓去帮助他们,那咱们大唐的官员,是不是也应该跟过去一些,治理百姓,协调各种事情呢大唐的军队,是不是也要跟过去一些,保护中原百姓呢”
“妙啊”李世民一拍桌案,喊道。“如此一来,那大唐就在辽东之地安上楔子了。”
可随即,李世民又皱起眉头,道:“后面这些话,契丹部和靺鞨部的也同意了”
赵云泽一笑,道:“有些话,臣自然不能对他们说的太明白。不过,料想他们最终会同意的。现在,是他们有求于大唐,而不是咱们有求于他们。大不了,大家一拍两散,他们继续过他们的穷日子。”
“呵呵,这的确是阳谋,契丹部和靺鞨部的首领,根本没有破解之法。要么接受大唐在辽东插上楔子,要么,继续过苦日子。”李世民赞同道。“迁中原百姓到辽东的事情暂时先搁置一边。那将靺鞨部和契丹部百姓内迁之事,又该如何办理”
“陛下,臣冒昧问一句,您打算何时用兵东突厥”赵云泽忽然问李世民。
李世民叹口气道:“今天只有你我君臣在,那朕便向鹏羽交个底吧。最晚明年秋后,朕就打算用兵大漠。”
赵云泽道:“那内迁契丹部与靺鞨部百姓之事,也需等大唐取了东突厥之地后方能实施。一来,中原百姓到辽东后,短时间内怕是不能对靺鞨部和契丹部施加太大影响力,他们对来中原生活的向往之心不强;二来,东突厥覆灭后,我大唐也向辽东异族展现了惶惶军威,到时,就算我们要强行将他们内迁,他们也不敢反抗。”
“鹏羽似乎对大唐与突厥的战事很有信心呀”李世民玩味的问道。
赵云泽道:“陛下若无信心,也不会轻易用兵啊”
“哈哈哈哈你这滑头”李世民大笑起来。
笑了一阵儿,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你对于辽东的这些想法,朕已了然。不过,究竟要不要这么做,朕也拿不定主意。你且等几天,等朕召集群臣议过之后,再给你答复。”
“臣不急的。经略辽东,乃是朝廷的方略,臣只是提议而已。至于如何决定,全在陛下。”
将自己对于辽东的经略构想和盘托出后,赵云泽又对李世民详细汇报了他年前去大漠的经过。之后,李世民又问了问萧氏的近况,便让赵云泽出宫了。
李世民也够意思,又给了赵云泽三天的假期休息。
赵云泽回家后,家中却有客人来访,早已等候多时了。
第406章都是好东西
赵云泽家来的客人是范亭举。
去年四月,范亭举离开长安,带着大唐的特产前往西域,十一月方回大唐。但那时,赵云泽已经离开长安去了突厥。
赵云泽一见到范亭举,别的事情顾不上问,上来就问一件事,那就是他委托范亭举在西域寻找的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
“某还以为赵大人会更加关心生意的盈利呢。”范亭举笑着说道。
“呃,那先说说生意的盈利也行。”赵云泽这才想起,范亭举带走的特产中,有很多是他的产品。
范亭举直接拿出一张单子,递给赵云泽道:“赵大人的货物盈利情况,某已列了详单,您一看便知。对了,这纸上所写的盈利,都是扣除了某的抽头之后的。”
赵云泽拿过单子看了起来,他不去看单项的盈利,只看最后的合计数字。
“八百三十四贯零六百一十二文。这么多”赵云泽惊讶道。他让范亭举带往西域的货物并不多,只是十来箱玻璃器皿和百十来坛药酒。毕竟是第一次跑外单,他很谨慎。
“这已经很少了。那些玻璃器具,某拿出了十来件比较精美的,送给了国王陛下,药酒也送出去二十坛,换了个男爵的爵位。”范亭举说道,“这些东西要是卖出去的话,至少还能多五百贯。”
“老范,你这就不够意思了。怎么能拿我的货物送礼呢”赵云泽的心在滴血了。五百贯呀,老子办个婚礼也不过花了这么多而已。
范亭举连忙说道:“赵大人放心,这五百贯,某赔给你就是。”
“呵呵,这还差不多。你老范想来这一趟赚的更多。”赵云泽又咧着大嘴笑了。
范亭举道:“某带的货物多,自然赚的多了些。不过,今年咱们能赚大钱,明年的利润,却要薄一些了。”
“为何”赵云泽不解的问道。
“大唐有不少商人都跑去西域卖玻璃了。东西一多,不就不值钱了嘛。”范亭举说道,“也幸亏某回去的比较早,赵大人的玻璃器具比别的商人的通透性也好一些。这才很赚了一笔。如果比别的商人启程晚的话,某不但赚的钱要少,那男爵的爵位,想来也跑了。”
“嘿嘿,老范呀,你就放心吧。三两年之内,我的厂子出产的玻璃,定是大唐最顶尖的。就算下一趟利润会降低,那我的货也绝对比别人的卖价高。”赵云泽笑道。
“赵大人的信心,来自何处”范亭举好奇的问道。
“这个嘛不可说、不可说。”
赵云泽的信心来自何处呢无他,煤炭而。招商会举行之时,赵云泽就对那些商人说过,烧制玻璃要用煤炭,可这煤炭,却要那些商人自己去寻找开发了。如果实在找不到煤炭,用上好的木炭也能烧出玻璃,但杂质太多,卖相肯定不好。
那些商人当时以为,既然赵云泽那么轻易就找到了煤炭,那他们定然也能找到。但是事实上呢,大唐十道的产销商,很快就找到煤炭的只有两三家。毕竟,露天或者是浅表的煤矿,不是那么好寻找的。其余的,只能暂时用木炭烧玻璃了。不过那些商人也没就此放弃,仍然派人到处寻找煤炭。
赵云泽现在使用的那个露天煤矿,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储量,可满足几年之内的使用,应该没问题。另外,赵云泽已经让罗蕴和反复试验,成功炼制出了焦炭,所烧制出的玻璃,自然质量上乘。这个秘密,赵云泽暂时不打算与别人分享。猫教老虎还要留一手呢,赵云泽也不傻,想法设法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是根本。
范亭举见赵云泽保密,也就不再追问了。他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个小口袋,放到赵云泽面前,说道:“这里面,便是赵大人托我寻找的种子。惭愧的很,只找到了数样。有几样,并不在赵大人给我画的样图之内,某也一并带了回来,不知有没有用。”
赵云泽连忙打开那个口袋,将里面的东西一股脑倒在了桌面上。
一见那些东西,赵云泽欣喜若狂了。好东西,全是好东西呀这是棉花的干桃,这应该是菠菜种子,这是干茄子,这是扁豆,这是花生。
可惜,没有最想得到的玉米、土豆、红薯的种子,还有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种子,也没见到。想来,这些东西应该还在南美洲。想要得到这些种子,怕是要像明朝的郑和一样,组织远洋船队了。注:花生的原产地,有一种说法也是南美洲。但在唐朝的文献中,却也能见到有关花生的描述。因此,文中便在此处也出现花生了。喜欢考据的朋友勿喷。
不过,能够得到这么多新作物的种子,也算是喜事一桩了。尤其是棉花,大唐马上就要用兵突厥了,将来还会用兵高句丽。无论是突厥还是高句丽,冬季都异常寒冷。如今有了棉花,大唐士兵就不怕严寒了。再说,自己的辽东战略,将来也要迁大量的中原百姓去开发大东北,棉花也不可或缺。
至于其它的作物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