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降贞观-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我知道了老阿。”

“请称呼我阿史德俟斤或者是阿史德将军。”

“好的,老阿。”

阿史德乌默啜一脸黑线,最终向“听不懂人话”的赵云泽屈服了。“你有什么要问我的”

“嘿嘿,老阿,这样才对嘛,当了俘虏就要有当俘虏的觉悟,有问必答才是好俘虏。”

赵云泽一口好几个“俘虏”,又往阿史德乌默啜那血淋淋的小心肝上大撒了几把盐。

“老阿啊,你的大营乱了的时候,你怎么不跑呢”赵云泽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阿史德乌默啜脸上肌肉抽动了几下,叹了口气说道:“跑我往哪里跑南面不远处就是长安,颉利就在那里,我连着打了两次败仗,颉利能饶得了我”

“就算颉利会追究你的责任,可是执失思力不是也去了长安了么,他既然敢把自己的兵马交给你统领,说明对你很信任呀,难道他就不为你求情”

执失思力把本部人马留下来阻挡唐军,交给阿史德乌默啜统领,这个问题也让赵云泽好奇无比。按说,突厥人的各个部落之间,都存着互相防范忌惮的心思,部落首领之间,即使是亲兄弟,也绝不会彻底信任。执失思力怎么就如此信任阿史德乌默啜呢

难道他俩有“基情”

再瞧阿史德乌默啜那壮硕的身躯,又想到执失思力那细面条般的干巴身子,赵云泽已经脑补出谁攻谁受的答案了。

“哼,执失思力对我信任他要真信任我的话,就不会留下他的那几个心腹了。表面上我是大营的统领,可除了我那几千本部人马,又有谁听我的。”阿史德乌默啜像个受委屈的小媳妇一样,对着赵云泽大吐苦水。

哦,原来没有基情啊。

赵云泽拍了拍阿史德乌默啜的肩膀,似真似假的安慰他道:“老阿呀,你现在这个样子,就算放你回草原,迟早也是被别人吞并的下场。干脆,跟着我们大唐干吧。我们老李陛下胸襟广阔,定会重用你的。”

阿史德乌默啜不置可否的说道:“等你们打退了颉利,再来劝降我吧。”

赵云泽微微一笑,坚定的道:“放心,颉利这次定会无功而返”

第23章渭水之盟(一)

八月二十八,癸未。

长安城北,渭水河畔,突厥连营数里。

长安城内太极宫,太极殿。大唐天子李世民正襟危坐,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殿内两侧,文武官员分班肃立。注:也有说唐朝大臣是坐朝的,为此查了不少资料,多语焉不详。窃以为,太极殿的正朝,文武官员站立议事;两仪殿的内朝,因为参朝人数较少,官员跪坐议事。如此也较符合习惯认知。小说不是论文,纯消遣娱乐,各位切勿较真儿。

“众卿,如今突厥兵临城下,不知列位有何应对之策”

李世民那富有穿透力的嗓音在大殿中响起。

话音刚落,一个膀大腰圆、身材魁梧、豹头环眼、满面虬髯的武将立刻出列,大嗓门在殿中吼响:“陛下,没什么可说的,突厥狗来了,打就是了。给俺老程五千玄甲兵,看俺不取了颉利那厮狗头”

见此人出奏,李世民的嘴角微微翘了一下:“知节的忠勇,朕自是深知。然如今长安空虚,朕实在调不出五千玄甲军与你。再者,颉利此次出兵二十万,也不是单靠五千玄甲军能破之的。”

原来这人就是隋唐演义中的混世魔王程咬金,后改名为知节。

程知节还想再言,却被身旁一个身材瘦削,长髯及胸的帅气中年武将扯住了衣角。“莽厮,快退回来,别乱喷口水了。”

程知节悻悻看了这人一眼,退回班中,小声嘀咕道:“李老儿,嫌俺老程乱喷口水,你倒是给陛下出个主意呀”

被程知节称作“李老儿”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唐军神李靖。;

李靖被程知节挤兑了一句,刚想出班奏事,这时大殿外有内侍进殿,奏曰:“陛下,北城城门校尉报告,突厥派出使节,欲觐见陛下。”

殿中君臣俱是一愣,李世民手捋胡须说道:“突厥这时派出使节,用意何在”

文官班中,一身材微胖的中年官员出奏道:“突厥来使,无非劝降和试探虚实而。”

李世民微微颌首道:“辅机所言极是,如此,朕是见与不见”

出班的文官,就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时任左武侯大将军。见李世民请计,他又说道:“若是不见,突厥人还以为我大唐怕了他们。他们试探于我,我又何妨不能借机试探于他”

“如此,就宣突厥使节觐见吧。”

李世民旨意发出,过了约两刻钟的时间,突厥使节才来至殿中。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颉利可汗的智囊执失思力。

执失思力进殿,也不参拜,只是很傲慢的朝李世民拱了下手,道:“突厥执失思力,见过大唐皇帝。”

见执失思力如此傲慢,程知节、秦琼等一众武将,当即就要发飙。李世民很大度的朝他们摆了摆手,似乎对执失思力的无礼之举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执失思力,你所来何事”李世民问话的语气平淡,听不出一丝喜怒。

执失思力道:“某所来,乃是为陛下所谋。”

“为朕所谋何事”李世民又问。

“陛下,如今,我突厥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率控弦之士百万,已兵临长安城下,若陛下一意孤行,非要兵戈相见,以长安的防御力量,是无法挡住我突厥大军的。那时,长安染血,陛下的皇位,恐怕也坐不牢靠啊”

执失思力此言一出,李世民再也不能假作淡定了,他一下站起来,居高临下的指着执失思力痛骂:“贼子朕曾与汝族颉利可汗当面约定讲和通好,前后赠给汝族金银布帛,多得无法计算。如今,颉利可汗独自背弃盟约,率领兵马深入唐境,朕可没有对不起你们突厥的地方虽然你们突厥乃戎狄族之人,但也是长着一颗人心的,怎么能够完全忘却我大唐对尔等的巨大恩惠汝还敢在此自夸兵强马壮,可是以为朕不敢杀你”注:此段李世民之语,为资治通鉴原文析译

李世民可是位马上皇帝,从十六岁开始就征战沙场,从骨子里讲,他就是员武将。此刻这一发火,上位者的气场加上多年沙场历练生就的杀气,立刻在大殿中弥漫开来。

执失思力腿肚子发抖了,他可不以为李世民最后那句喊打喊杀的话只是吓唬他的。对于这位大唐李二,他也是久闻大名,且不说李二征战四方时死在他手上的亡魂有多少,人家两个月前,可是刚把亲哥哥和亲弟弟宰了的。这样的狠人,真要想杀自己,那还不跟玩儿似的。

“陛下息怒,外臣失言了,请陛下宽恕”执失思力不自觉的单膝跪地请罪道。

“哼”李世民冷哼一声,一甩衣袖,又坐了下去。

这时,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出班劝李世民:“陛下,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执失思力虽然言语无状,但请陛下看在他的使节身份上,饶他一命。”

尚书左仆射萧瑀也出班奏道:“陛下若有气,按照礼节打发执失思力出城便是,万勿行刀锋加颈之事,平白落人口舌。”

李世民呼了一口长气,平静了心情,对执失思力说道:“既有两位爱卿为你求情,朕便不杀你。不过,朕若就这样放你出城,倒是让颉利以为朕惧怕了他。朕先将你囚于门下省,待打发了颉利,朕再寻你说话,你服是不服”

执失思力连忙拜谢不已:“外臣但听陛下处置。”

李世民一挥手,自有站殿武士上前,将执失思力带下。

“众卿,从刚才这执失思力身上,可曾看出什么端倪。”执失思力走后,李世民向文武官员问道。

中书令房玄龄出班奏道:“陛下,臣观这执失思力,觐见劝降是假,试探我大唐态度是真。其人夸夸其谈,实乃外强中干之兆。由此可见,颉利虽兴大军,然其攻城之志却不甚坚。”

兵部尚书杜如晦也附和房玄龄之奏,道:“房大人的分析,一阵见血。那颉利和突利虽然兴兵二十万,然这二人本就深有矛盾,他们各自统领的兵马,内部也非铁板一块,各部落之间多有龃龉。如此,长安虽空虚,然突厥人战意亦摇摆不定。若细心谋划,我大唐并非只剩坐以待毙一途。”

程咬金这时忽然插嘴道:“说了半天,不就一个意思么,突厥人不一定非要攻城,只是想来占占便宜也说不定。”

李世民和众文武皆哭笑不得,程咬金这个莽子,倒是一语中的。

第24章渭水之盟(二)

就在李世民于太极殿大骂执失思力的时候,泾阳城南穿风谷处尉迟恭的大军也开动了。。网进军的方向,自然是长安。

天亮后,留守泾阳的阎立本也赶到了穿风谷。与他一起到来的,还有一万名泾阳城的百姓。这些百姓都是男丁,有老有少,老的大约四十多岁了,年幼的也就是十三四岁的样子。

令赵云泽感到好奇的是,这一万名百姓,居然人人手中都拿着一杆旗子。那些旗子的颜色、规格不一,上面绣的图案、字号也是不尽相同。

“阎兄,你带这么多百姓来干嘛”赵云泽耐不住好奇,向阎立本请教道。

阎立本神秘的一笑,道:“无他,疑兵而。”

赵云泽恍然大悟:“吓唬颉利的”

阎立本点了点头,道:“你们在穿风谷打的热闹,阎某也是一夜未合眼啊。制作军旗、召集百姓,同样忙的不可开交。”

“莫非大总管就是为了等你们。”直到此刻,赵云泽才明白了尉迟恭的安排。

阎立本道:“疑兵之计,最忌消息外泄。定计之时,只有我和大总管知晓,没有通知赵兄,还望万勿见怪。”

赵云泽自嘲道:“我就是个从九品的小官,哪里敢为此事见责于阎兄和大总管。”

阎立本轻轻摇了摇头,道:“此战过后,以赵兄的功劳,怕是要连升数级了。”

“那敢情好借阎兄吉言,要是李二陛下真的给我升官,到时请你喝酒。”

赵云泽嘴一秃噜,把“李二陛下”四个字说了出来,话刚说完,他就意识到不妥。。

果然,阎立本眉头一皱,口中呐呐:“李二陛下”

“呃,口不择言,口不择言。”赵云泽尴尬道。

阎立本笑着摇了摇头,道:“赵兄,你这张嘴呀在军中都是粗豪汉子,倒是没人在意,可今后若进了长安为官,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为之呀。”

赵云泽朝阎立本一拱手,郑重道:“赵某受教了。”

这时,有尉迟恭的亲兵过来,催促赵云泽和阎立本出发,两人不再多言,各自带着队伍,跟随在大军之后,向长安进发。

长安城北,渭水河边,突厥大军面向长安城列起了大阵。

“叔叔,执失思力去了这么久,怎么还没回来。”

中军位置,突利可汗向他身边的颉利可汗说道。

突利可汗今年才二十三岁,身形较为瘦削,面白无须。他虽然也是突厥一部可汗,可比起已经四十七岁的颉利可汗来,难免有些稚气未脱的青涩之感。

反观颉利可汗,身形魁梧,生的一脸横肉,望向长安城的眼神中透出凛凛寒光,草原霸主的气质尽显无余。

“大概是李世民留他作客吧。”颉利轻飘飘的说了一句。

突利微不可查的翻了个白眼。哼,说的好听,还作客别被唐朝皇帝杀了就万幸了。那位李世民陛下,可是个狠人。

“叔叔,咱们都已经列出大阵了,怎么长安城还没有任何动静呀”看着一如平常的长安城,突利狐疑的说道。

颉利道:“我也正在奇怪呢。按说,咱们兵临城下,就算是长安城中兵力再少,可青壮民夫总是有的。李世民随便一动员,此刻城墙上也应该是人头密集,做好防御我们攻城的准备了。可现在却毫无动静,城墙上也只是那些例行值守的士兵。”

“会不会是李世民想投降”突利猜测道。

颉利用看白痴一般的眼神横了突利一眼,道:“李世民这个人,要他的脑袋可以,要他投降,连想都别想。”

“那唐人到底是在”

突利的话还没说完,身边一个亲卫突然手指长安城,说道:“两位可汗快看,城门打开了。”

颉利和突利同时望向长安城城门位置。

那里,是长安城北门玄武门,也是皇城的北门。此刻,大门打开,一队皂衣黑甲的骑兵陆续开出。

这队骑兵不同于别的唐军,不但马上骑士全身披甲,就连战马身上,也批着甲胄。马上骑士人人手持长长的马槊,腰间还挂着横刀。

全部出城后,这队骑兵一分为二,在城门两边雁翅摆开,共约两千人的样子。阵型摆好,人马皆肃然,偌大的队伍,除了军旗的迎风猎猎之声,竟再听不到别的响动。

人马不动如山,然而那份沉稳中,却透露出凛凛杀气。犹是只有两千人,但渭河对面的突厥将领,却人人不敢小视这支骑兵。

“是唐朝的玄甲军。”颉利只从装备上就认出这队骑兵的身份。

“玄甲军那不是李世民的亲卫部队嘛。”突利说道。

颉利点了点头,静心观察对面情况。

玄武门城门洞里,萧瑀正在苦劝李世民。

“陛下,您乃一国之君,切不可轻易犯险呢”

另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文官也说道:“陛下,您还是再考虑一下吧,老臣实在不放心让陛下涉险。”

此人名唤高士廉,官拜侍中,乃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的亲舅舅。

李世民端坐马上,用力一摆手道:“众卿勿忧,朕十六岁便起于军阵,什么样的险恶没有遇见过。区区颉利,一化外蛮族酋首而,在朕眼中,实不足惧。朕这便亲去会他一会。”

高士廉和萧瑀还想再劝,一旁的房玄龄却说道:“既然我们已经看破了突厥实乃外强中干,陛下此去,正显我大唐对其蔑视之意。”

李世民欣慰的望向房玄龄,微笑道:“还是玄龄知朕呀”

除了高士廉、萧瑀、房玄龄,此时城门洞中还有三员大臣,分别是长孙无忌、程咬金和秦琼。

程咬金这时不耐烦了,他两眼一瞪,对高士廉和萧瑀吼道:“你们这两个老儿忒啰嗦,有俺和秦二哥随护陛下,那突厥人老实便罢,敢起什么幺蛾子,俺和二哥也定能护陛下周全。”

长孙无忌也说道:“有两千玄甲军压阵,再加上李靖居中策应,陛下最多是有惊无险。”

见秦王府出来的几个李世民的心腹之人也都赞成李世民去会颉利,高士廉和萧瑀也不再劝。

两人对视一眼,忽然一齐朝李世民请命:“老臣愿随陛下左右。”

李世民哈哈一笑,豪情万丈的说道:“走,咱们君臣一齐去大骂颉利一顿。”

蹄声踏踏,大唐皇帝李世民,带着高士廉、萧瑀、房玄龄、长孙无忌、程咬金、秦琼六人,轻骑直出,来到了渭水河南岸。

第25章渭水之盟(三)

渭水河畔,李世民与突厥大军隔河对峙。

“朕乃大唐天子李世民,请颉利可汗出阵说话。”李世民宏亮的嗓音响彻在渭水上空。

颉利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只带了两千人马就敢出长安城。或者说,他跟本就没有想到李世民敢出城见他。

听到李世民点名要见自己,颉利也不甘落了胆魄,他只带着左右十名亲卫催马出阵,来到了便桥桥头,与李世民隔桥对望。

“贤侄别来无恙乎”颉利很托大的朝李世民打招呼。

当年,李渊太原起兵之时,为了稳定自己后方,同时也是为了取得草原民族的贸易帮助,曾经向突厥称臣。因此,颉利在大唐君臣面前,很有优越感。加上他的年龄比李渊小不了多少,称李世民一声贤侄,倒也说的过去。

李世民却不买他的账,直接冷着脸问道:“颉利可汗,此来是叙旧情还是与我为敌”

“哈哈,听说我那位兄长李渊家中不宁,某深为挂怀,特来长安看看。”颉利一张嘴也不饶人,开口便打李世民的脸,话语直指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位之事。

李世民一张脸铁青,厉声说道:“我大唐内务,不劳外人挂怀。颉利,你也是一方豪杰,强词掩盖你兵犯大唐之实,就不脸红吗”

“哈哈,贤侄贵人多忘事,大概是忘了吧,当年你父李渊,可是向我突厥称臣的。如此说来,大唐的内务,我自是可以过问的。”

听颉利说起此事,李世民不由怒火中烧。曾向突厥称臣一事,无论是已经退位的李渊还是现在的大唐君臣,都深以为莫大耻辱。这会儿颉利却一口道出此事,叫李世民怎么压得住火气

“颉利,亏你还记得我大唐与你突厥交和通好之事。从当年父皇起兵到现在,我大唐前后送与突厥金银财宝无数。你却不念旧情,屡次兴兵进犯。背信弃义之徒,也敢当人主之谋”李世民右手双指并剑,直指颉利大骂。

颉利被李世民骂的脸上表情数变,他忽然哈哈一笑道:“贤侄,你们汉人有句话,叫做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何为天命何为有德今我突厥大军二十万在此,只要我一声令下,长安城旦夕可破。所谓天命,所谓有德,唯实力而”

颉利图穷匕首见,以武力威胁李世民。李世民却冷冷一笑,道:“颉利,你当真以为凭你这些乌合之众,就能破我长安”

“能不能破长安,试试就知道了。”颉利很随意的说道。

李世民也笑了起来:“颉利,你别自欺欺人了。你虽有狼兵二十万,可这二十万人里,真正与你同心的又有几人有便宜可占或许人人上前,可若战事遇挫,有没有人背后给你使刀子,你自己心里清楚。反观我大唐,保家卫国之志上下一心。虽不敢说一战而破你大军,可把你拖在长安城下数日,还是能做到的。你深入我国境,后路尽断,待各地勤王大军齐至,你能不能回草原还两说呢”

李世民的一番话,正中颉利心事。长安毕竟是大唐的国都,城高墙坚,要不是担心不能一鼓而下,让那些与自己不同心的部落生出异志,颉利也不会拖到现在还不攻城。

就在这时,李世民身边的程咬金忽然一举手中马槊,大吼一声:“杀”

程咬金一声吼,他们站立处身后的两千玄甲军,也一齐举高马槊附和,喊“杀”之声直冲云霄。

紧接着,长安城城墙上也忽然竖起一片旗帜,黑压压的一片人头也从城墙垛口间显露出来。更大的喊杀声,在城墙上响起。

连续三声喊杀之音,一声比一声雄壮,如海浪拍击巨石一般轰鸣。长安城北丛山之中,回音久久不息。

颉利胯下战马被大唐将士的军威所吓,忽然往后退了几步。虽然仅仅是几步,可这一退,看在众人眼中,颉利的气势顿时大减。

颉利刚想说几句狠话挽回面子。忽然,突厥大阵后军传来嘈乱之声。颉利忙诧异的回头观望。

李世民等人也好奇的望向突厥后阵。只是大军齐集,占地极广,无论是颉利还是李世民等,都看不清突厥后阵的情况。

过了一会儿,突利可汗单骑越阵而出,一脸惊慌的跑到颉利面前,说道:“叔叔,不好了,执失思力扎于穿风谷的大寨被尉迟恭破了。我军死伤过半,溃兵刚刚逃回来,阿史德乌默啜也生死不知。”

“什么尉迟恭只有不到一万人马,如何破得了那座大寨”颉利一听,大吃一惊道。

突利又道:“据逃回来的那些溃兵说,尉迟恭不是一万人马,而是足足八万。”

“哪来这么多人”颉利不可置信道。

“怕是别处回长安勤王的兵马,与尉迟恭合兵了。”突利猜测道。

“这么说,尉迟恭也快回到长安了”颉利这时真的有些心慌了。

“想来是了。”突利点头道。

颉利和突利两人说话时,因为心情紧张,便忽略了对面的李世民君臣,说话的声音并没有刻意压低,因此,他俩刚才的话,全传进了李世民耳朵里。

“哈哈哈,颉利,我勤王大军顷刻便至,你还敢叫嚣破我长安吗”李世民此刻的说话语气表情,完全就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颉利犹豫起来了。

穿风谷大营的突厥溃兵为什么这时才逃回来这还要从大营被破时说起。

因为战马都惊了,所以那些逃向南方的突厥士兵,只能靠两条腿狂奔。可人的力气终有用尽之时。跑出约二十里路,突厥人跑不动了。于是就地休息。

几个执失思力的心腹也在溃军之列。他们聚拢溃兵一看,身边就只有两千来人了。

带着这么点人马回去见颉利,恐怕会被颉利生撕了吧。几个人一商量,先不走了,四下收拢溃兵,能多带回一个是一个。好在,唐军并没有衔尾追杀,这就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

于是,那两千溃兵又四散而开,寻找自己的同胞。等到天亮时,好歹聚齐了八千来人。几个人又一商量,就这些人似乎也会被颉利可汗追究责任。干脆,把责任往唐军身上推吧,帮唐军吹乎下兵威,就说他们是五万不,八万人攻打大寨。

八万打三万,自己等人最后还带出了八千士兵,已经殊为不易了。想来颉利可汗应该能饶过自己等人了。要是还平息不了颉利的怒火,就把责任往阿史德乌默啜身上推,谁让他是大营的主帅呢。反正那小子估计是见不到颉利了。

就这样,几名怕被追究败军之责的突厥将领,编出的一个谎言,把颉利和突利都吓到了。

其实这种虚报军情的事情在战争中也是常见的。得胜时,多报歼敌数字;吃败仗时,夸大敌军数量和实力。这些本来就是带兵人最常见的伎俩。

只是,那几个执失思力的心腹,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编了一个谎言,他们不会想到,这个谎言,足以改变一场战争的最终结果。

第26章渭水之盟(四)

历史,有时就是如此的偶然。;

几个败军之将编出的一句谎言,成为了决定历史走向的重要一环。

如果仅仅是这句谎言,也不会起这么重要的作用,可紧接着,这句谎言就得到了“验证”。

就在颉利心里七上八下之时,突厥大阵后方的山林之中忽然传出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紧接着,一条横压整个突厥大阵的骑兵大潮,山呼海啸一般涌出了山林。旌旗招展,甲胄一片亮闪闪,人如虎,马如龙,端的杀气凛然。

“大唐泾州道行军大总管尉迟恭来也,突厥贼子休得猖狂”

尉迟恭那大嗓门,如穿金裂石一般响起,犹是隔着老远,也照样传入了颉利可汗耳中。

颉利大惊失色,他跟唐军打了多年交道,对于唐军的编制也已经相当熟悉了。观这批骑兵,上万人不止。既然有如此多的骑兵,那步兵的人数就更多了。难道,尉迟恭真的聚起了八万大军

似乎是为了验证颉利的猜测。尉迟恭部骑兵背后的山林之中,忽然鼓响如雷,无数的旗帜随之竖起,军士的喊杀声也震天而响。透过植被稀疏地方的山坡,隐约可见一片黑压压的人头。

不光突厥人呆了,就是李世民等人也惊诧莫名,尉迟恭竟然真的带来了这么多人马

“颉利,你还敢自夸兵威吗”李世民底气十足的喝问颉利。他此时的做派,就像外出创业的暴发户,一朝还乡向昔日的有钱邻居显摆一般。

颉利虽然此时心头狂跳,但面上却依然云淡风轻。“哈哈,尉迟恭来得正是时候,势均力敌的仗打起来才过瘾啊”

李世民暗翻白眼,刚想再嘲讽颉利几句,谁知颉利根本就不给他机会,“李世民,某现在就回阵中,与你决一死战”颉利扔下一句话,拨马就往本阵而回。突利可汗和颉利带出的那些亲兵,一见颉利脚底抹油,也立刻跟着颉利驱马跑回本阵。

李世民被闪了一个跟头,不由鼻中发出一声嗤笑。

颉利回到本阵,突厥的各部首领立刻挤到他面前,商议对策。

“大汗,打是不打”一个部落首领问颉利。

颉利犹豫了一下,说道:“以你们所见,唐军虚实如何”

一个部落首领说道:“李世民既然敢轻骑出城,说明他根本就不怕我们,长安城中定是做足了准备。再加上尉迟恭的大军也回来了,要真的与唐军开战,即使我们胜了,恐怕也是惨胜。”

另一个部落首领也说:“尉迟恭都回来了,谁知道大唐还有没有别的勤王兵马回来。长安可是大唐的国都,就算是那些不服李世民的将领,恐怕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破了长安,那他们可就亡国了。这些唐人,别看平时喜欢窝里斗,可真要遇上事儿了,肯定是要抱团的。”

说话的这两个部落首领,都不是颉利的心腹,他们本来就是被强绑上颉利的战车的,此时一见大唐兵马雄壮,已经生不起一丝战意了。

当然,也有脑子里缺根弦的首领,嚷嚷着要跟大唐决一死战。

颉利此时也拿不定主意了,他多想找执失思力问计一下呀,可是,现在执失思力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呢。

就在这时,渭水另一边的李世民,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法,突然一催战马,连个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直接过了便桥。

跟随李世民出城的六员文武大臣大吃一惊,急忙催动马匹,紧跟在李世民之后。

由于事发突然,那两千列阵于玄武门外的玄甲军,根本就没得到号令,此时进也不是、原地不动也不是,一时心思复杂的僵在那里。

李世民直到进至离突厥军阵一箭之地才勒住战马。

“颉利,要战便战,不战便退军,如此婆婆妈妈,是英雄所为吗”李世民对着突厥大阵一声喝问,很有三国张飞当阳桥前一声吼的风采。

李世民的话传到颉利耳中,让他更加急躁了,他真想挥军将李世民和那六个唐朝大臣踏成肉泥。可是他也知道,人家李世民也不是傻子,你这边一下令,人家那边掉头就跑回了长安城。更让人头疼的是,到时一旦下令开战,那可真就不死不休了。这可不是他来中原的本意。

若是这时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很奇特的一幅画面。颉利十几万兵马的大阵绵延数里,在他们身后隔着不远,是尉迟恭的骑兵。而在突厥大阵正中位置前方,就是李世民一骑当锋,李世民身后,六名小弟一字摆开。单看这副画面,就如同李世民在对着他自己的军队训话一般。

那画面太美了,连老天爷也看的醉了醉了的。这不,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什么时候,竟然有一团乌云飘到了突厥大阵的头顶。

赵云泽此时正隐身在一处草丛之中。他的手中,拿的不是十字弩,而是那把03式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的瞄准镜,此刻正套中李世民的脑袋。

跟随尉迟恭的大军来到长安,站在山林中,赵云泽便用十字弩上的瞄准镜观察起渭水边的情况。那立马渭水南岸的七人,莫不就是大唐李二和他的六名小弟看来历史没有说谎,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的胆魄真不是盖的。

待李世民轻骑越阵,跑到了突厥大阵面前,赵云泽的心跳也加速了。老大,你这是在作死吗颉利,你可千万要沉住气呀,别脑子一热就下令开战。我的老板还连我的面都还没见过呢,不能就这么挂了呀。

心忧李世民安危,赵云泽果断的跟阎立本说道:“阎兄,这里交给你了,我得做点什么。”

说完,不待阎立本答话,赵云泽就背着他那个硕大的背囊独自离开了。

找了处隐蔽的位置。赵云泽打开背囊,翻出自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