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降贞观-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呸”王晊一声冷应,喷了赵云泽一脸唾沫星子。还好,不是浓痰
“要想皮肤好,天天用王兄,你特么喷壶厂造喷壶卖喷壶的是不”赵云泽抹了一把脸,对着王晊一顿反喷。没念一个“喷”字,赵云泽都喷王晊一脸口水。
遇上赵云泽这个不按套路出牌之人,王晊彻底不知该如何应对了,他干脆闭紧双目,一言不发了。
“哟呵,给老子装烈士是吧王晊,你够种,居然不肯出卖你的同伙。不过,老子现在还就不服。你王晊也曾经是护龙会的人,审讯俘虏获取情报的手段,你应该也会一些。那么,今天哥们儿就让你长长见识,看看我是如何审讯的”
赵云泽站起来,一边说着话一边表情连变,都快赶上川剧的变脸了。
“程处默,给我死进来”赵云泽对着门外大喊一声。
程处默立刻进了屋子。“师父,是不是该用刑了”程处默一脸兴奋的问赵云泽。
“处默,说过多少次了,咱们是文明人,用刑这么粗鲁的事情,怎么能是绅士所为呢”赵云泽一脸不高兴的责备程处默,“咱们是要好好招待一下王大侠。”
“对对对,招待,是招待”程处默很受教的连连点头。然后他又抬头望向赵云泽:“那该如何招待王大侠”
“这个嘛处默你附耳过来。”赵云泽朝程处默招了招手。
第277章非常审讯(下)
程处默离开了采访使衙门,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后,他又引着一乘小轿重新进了采访使衙门。
那小轿直接被抬进了后院当中。轿帘掀开,程处默从轿内引出一个女子。那女子大约二十岁上下的样子,浓妆艳抹的,打扮的非常妖冶。
“一会儿见到了客人,你不用管客人如何,只管照某的吩咐去做,明白了吗”程处默叮嘱那女子道。
“咯咯,钱是小郎君给的,奴家自然只听小郎君的吩咐了。您让奴家做什么,奴家就做什么咯~”那女子一边朝程处默抛着媚眼,一边娇笑道。
“咳咳,这里毕竟是衙门,小娘子还请庄重一点。”程处默被这女子撩拨的心头火起,忙心虚的四下看了看,随即假装一本正经的对那女子说道。
“咯咯,你们这些当官的呀,别人不知道奴家还不知道嘛,一个个人前都是道德君子,可上了奴家的床榻,还不是那副样子,咯咯咯咯”那女子假意掩嘴,笑得前仰后合花枝乱颤。
“嘘别笑了”程处默吓的赶紧阻止那女子的笑声。“姑奶奶,你可别把那魏老头给招来。”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程处默的话刚说完,那边,魏征,恰好送马周和秦安出门,他立刻就听到了那女子的笑声。朝廷衙门庄严之地,却传来一个女子不庄重的荡笑声,这让魏征的眉头一下皱了起来。
他顺着那女子的发声之地望去。就看到程处默在朝一个风尘女子说着什么。
“处默,过来”魏征板着脸,朝程处默喊了一声。
程处默见是魏征喊他,心里就发毛了。虽然,他没做错事,可看到魏征他就心生恐惧。废话,连李世民都怕的人物,他程处默不怕才怪呢。
“那风尘女子是谁找来的”魏征冷着脸问程处默。
“是是我师父命我找来的。”程处默硬着头皮说道。
魏征一听程处默的话,眉头就皱了起来:“鹏羽他”
“魏大人,我师父绝没有那种意思,他说要用这女子来审讯王晊。”程处默见魏征有想歪的趋向,连忙主动替赵云泽辩解。
“审讯人犯居然要用到风尘女子你师父在搞什么鬼”魏征惊疑道。
“嘿嘿,魏大人若有兴趣,去看看便知。”程处默笑道。
“也好,某倒要看看他赵鹏羽有什么非常的审讯手段。”魏征手捋胡须点头道。
分割线
魏征最终没能亲眼见识赵云泽是如何利用那名风尘女子审讯王晊的。因为赵云泽委婉的告诉魏征,一会儿的审讯,会很残忍,所以,魏征还是不要亲眼观摩的好。
魏征想不通一个风尘女子会有什么残忍的审讯手段。于是他的好奇心更重了。好在,赵云泽虽然不让他观摩审讯过程,却邀请他听审对,就是听审。
一同参与听审的,还有赵云泽本人,以及马周和秦安。
程处默带着那风尘女子,还有两名护卫队的军士进入了审讯王晊的房间。赵云泽、魏征、马周、秦安则躲在房门外听房间里的动静。
“你们要做什么滚开啊莫扒某的裤子。”房间内,首先传出的,就是王晊的强烈抗议声。
很快,王晊的抗议声就越来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压抑的哼哼声。那声音很荡漾,像急了男人在干某件羞羞之事时所发出的声音。
“大了大了嘿,这家伙的鸟儿不小啊”程处默感叹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嘻嘻,还真的挺大的。这么大的物件,连奴家也很少见到呢。”这是那风尘女子的声音。
“赵云泽,你杀了我吧”王晊的声音又怒又羞。他刚喊了这一句,就又转为情不自禁的低吟声了。
“郎君,舒服吧,奴家的小手软不软呀”又是那风尘女子的声音。
“滚开啊,求你们放过我吧”王晊刚一发怒,却又立即讨饶。
门外的人听到房间内的这些动静,要是还不明白那风尘女子在给王晊用怎样的刑罚,可真就成了啥事儿都不懂的毛头小子了。没错,那风尘女子正在给王晊撸啊撸。
“鹏羽,这就是你所谓的残忍的审讯手段”魏征一脸气恼的责问赵云泽。此时,他是又羞又气,又有些哭笑不得。
马周和秦安此时也是一脸古怪的表情。
“魏大人,非常之时用非常之法嘛”赵云泽一点都不感到羞愧,毫不脸红的说道。似乎,他的这个审讯手段真的非常高明。
话刚说完,赵云泽就冲着房门大声喊道:“处默,换一个节目。”
“好嘞”房间里的程处默很痛快的应了一声。
房间内稍稍静了片刻,就又传出那风尘女子诧异的声音:“真的要这样”
“废话某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程处默吼道。
“好吧。”那女子答的很无奈,不过她立刻又用兴奋的语气说道:“奴家还真没这么玩过呢”
“啊嗷嚎”房间内,王晊忽然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惨嚎。
“继续”程处默的声音。
“嗷嚎嚎嚎”王晊又惨嚎起来。
房间外,魏征皱起了眉头:“这是在为何王晊的痛叫声如此怪异”
赵云泽呵呵一笑,道:“魏大人,马兄,秦安,某给你们讲个笑话哈。话说有两个人被一伙山贼抓走了。山贼首领问其中一人,你想死还是想活那人回答想活。好,拖出去弹小牛牛一百下。另一个人听着同伴发出的惨嚎声,直接崩溃了。当山贼首领问他想死还是想活时,他干脆说想死。因为他实在不愿意承受弹小牛牛的酷刑。”
赵云泽说到这里,众人立刻明白房间内的王晊正在遭受怎样的刑罚了。魏征、马周、秦安三人,下意识的夹紧了裤裆。
“要是让我遭受这种刑罚,我也宁可去死。”秦安心有余悸的说道。“郎君,这个笑话哪里可笑了”
赵云泽一笑,道:“这个笑话还没说完呢。第二个人不是回答想死嘛,那山贼首领当即说道,好,拖出去弹小牛牛弹到死。”
一听赵云泽说出这个结果,几个人当即打了一个寒战。
“王兄啊,你要是再不招,那某也只好让人弹你弹到死了。”赵云泽朝房间内大声喊道。
“赵云泽,某恨不得食你之肉”王晊大声怒吼。
“哟,还有力气叫这么大声处默,继续”
“嗷”王晊的惨嚎声又响了起来。
他连续叫了四五声,随即便咬着牙喊道:“某招了,快停手”
第278章旱情现
王晊招了。
在赵云泽的非常审讯手段之下,王晊连他十三岁那年偷看隔壁刘寡妇洗澡的事情都招了。
得知了事情的一切来龙去脉之后,赵云泽也对王晊失去兴趣了。王晊和陈彪那伙恶徒,又被赵云泽移交给了采访使衙门,让采访使衙门的人暂时关押。待巡视组返回洛阳时,再将王晊等人带回长安。
既然是护龙会内部的事情,魏征也不好插手,接下来该何去何从,也只能由赵云泽自己拿主意了。
沐清风是王晊的同伙,这一点赵云泽提前就想到了。可是凃墨也参与到了这件事情当中,却令赵云泽大感意外。
那个长得慈眉善目,一说话就先开口笑的涂长老,居然是个心怀叵测之徒。更不堪的是,这老东西毫无做人的原则,竟然两面三刀,对各个势力都抛媚眼。
依着赵云泽的想法,他想立刻赶回长安处理护龙会的事情。可巡视的任务才刚开始,他也不可能就此离去。思虑一番后,当夜,赵云泽就给秦茉儿写了一封信,告诉了她凃墨、沐清风指使王晊行刺自己的事情。信中,赵云泽叮嘱秦茉儿,先不要动凃墨和沐清风,只管与他们虚与委蛇,暗中留心便可。一切,待他回长安后再处理。
本来,赵云泽应当让人将王晊立刻押回长安交予李世民处置。可他因为怕王晊返回长安后让凃墨和沐清风察觉,这才暂时将王晊一并交予了采访使衙门代为关押。
第二天一早,赵云泽便将他写给秦茉儿的信交给了秦安,让他返回长安,将信面交秦茉儿。王晊行刺一事,也便暂告一段落了。赵云泽继续配合魏征,行使巡视的任务。
昨日,魏征与马周一番交谈之后,魏征对马周的才华大为赞赏。尤其是对于马周所认为的“帝王应该戒骄奢淫逸,勤俭爱民”的施政理念,更是身有同感。马周当即被魏征任命为巡视组的丞事,以白丁身份参与巡视组的工作。反正,巡视组的官职都是临时的,魏征这位正使完全有权利安置马周。
赵云泽见魏征如此赏识马周,倒是有些担忧了。这个马周,他可是打算回长安后自己亲自向李世民举荐,让马周协助自己的工作的。如今魏征如此欣赏马周,可千万别让老魏同志抢走了这个大才。
不过又一想,赵云泽也释然了。魏征不是自私之人,他绝不会把马周当作他自己的门客养起来的。等回了长安,魏征也一定会向李世民举荐马周。到那时,自己再问李世民要人就是了。
巡视组在洛阳又待了五天。期间,魏征和赵云泽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便是推广耕牛扎鼻圈。
魏征刚对洛阳的官员提出此事时,还真把那些官员吓了一跳。有官员当即质疑此事的可行性,他们主要是怕损伤耕牛。
魏征以春秋时的铜器牛尊举例,说明耕牛扎鼻圈在春秋时就已有成例。可那些官员还是不放心。最后,还是马周提议,先买头耕牛实验一下。
于是,洛阳的官员便买了一头耕牛回来。然后由赵云泽亲自动手,用一根削尖的柏树枝穿透了牛的鼻膜。虽然那牛当时流了一点血,可伤口很快就愈合了。又过了三天,赵云泽便将让铁匠打制的鼻环给那头牛正式带上。
洛阳的官员又请了当地一位有经验的老农,使唤这头扎了鼻环的耕牛耕地。这一实验,果然如赵云泽所说,那牛听话的很,根本不需要有人专门牵引,只那老农自己就能很好的使唤。
如此,官员们终于确信了牛扎鼻环的可行性。之后,魏征又与洛阳的几位高官联名向李世民写了奏折,介绍了赵云泽为牛扎鼻环的方法和好处,并建议李世民在整个大唐推广这一方法。
巡视组离开洛阳后,洛阳的官员便牵着那头扎了鼻环的耕牛,四处去宣传这种方法了。可别小看牛扎鼻环这件事情,牛扎里鼻环,变得好使唤了,就等于腾出了劳动力,这就能大大提高农业耕作效率。
巡视组继续沿黄河东下。每到一地,都要停留上那么几日,行劝农之事,顺便推广牛扎鼻环的事情。
一路行行停停,巡视组到达山东的清河地界时,已经是四月中旬了。此时,距巡视组出长安城,已快过两个月了。
按说,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数农作物都已经长出地面了。可是,山东一地从开春以来,却只下了一场小雨。农民当时趁着那场小雨抢种了庄稼。可谁知,那场雨之后,老天爷就再不落一个雨点。
干旱,令地里刚冒头的农作物全都枯死了。只有挨着河流较劲的村庄,地里的庄稼勉强长了起来。大多数的田地,却已经成为了赤地。
春季本来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多数农民家里早就没有余粮了,只能以野菜、草根、树皮充饥。苦心巴拉的留下的一点种子种到地里,却又被老天爷收去了。今年的收成是指望不上了,很多人家已经携家带口的外出讨饭了。巡视组在来路上,就看到过很多讨饭的农民。
魏征心情沉重起来了。山东一地今年的旱情已然发生了,那河北呢,说不定也是与山东一样的情况吧。
也正因如此,魏征直接带领巡视组来了清河。
之所以来清河,是因为这里有唐朝最大的一个门阀,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从汉朝时就是望族。至唐时,又历经四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等一的门阀士族。崔氏还分出了另外一支博陵崔氏,也是数一数二的门阀。大唐门阀“五姓七望”,崔氏就占其二。
清河崔氏居山东之地,其势力一直蔓延至江南;博陵崔氏居河北,势力也覆盖整个河北之地。毫不夸张的说,崔氏的势力范围,就占了此时大唐近半江山。
原先历史上,崔氏一族,在唐朝曾经出了二十三位宰相还有一说是二十七位,李世民命大臣编写氏族志时,负责编写的大臣曾把崔氏列为第一。李世民为此大怒,强行令大臣改写,将皇族李氏列为第一,将长孙皇后的娘家长孙氏列为第二,崔氏被降到了第三。
由此,也可见崔氏在唐初的影响力。
巡视组来清河,自然是想借助崔氏的财力和势力,来推广开中法,设置常平仓、义仓。此时,山东、河北已现旱情,设置常平仓、义仓已刻不容缓。
第279章赈灾
门阀,即大士族。是华夏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士族,就是指诗书传家的世家门第。
在古代,尤其造纸术改进和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纸张造价高昂,且非常稀缺。读书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可望不可及之事。只有那些富贵人家子弟,才有书可读。因此,就形成了文化的垄断。士族,就是文化垄断的产物。
在科举制出现之前,读书人做官的途径基本都是靠举荐。那些出身士族的子弟,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先人本就是官员,因此,士族子弟更容易跻身官员的行列。
这就导致士族门第出身之人做官的越来越多,其门第也发展的越来越大。隋唐时期,朝廷虽然已经开始以科举制选拔官员,但这时候的科举制,还只是雏形。举荐和蒙荫,仍然是出仕的主要途径。就算是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也要向朝中官员投行卷,就是将自己写的文章、作的诗投给朝中的官员。只有得到朝中官员的欣赏,参加科举后才能顺利做官。
而地方上的一些非世家出身的读书人,为了得到更大的出仕机会,也往往投靠这些世家大族。或者说,世家大族为了维持自己的势力,主动选拔当地一些天资较好的读书人培养。这些读书人为官之后,又进一步壮大了世家门阀的势力。
世家门阀不仅垄断了人才资源,其对社会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对土地的大量占有和商业行为上。
虽然,世家门阀都是以儒学正统自居,讲究诗书传家,但没有富足的经济基础,也无法支撑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因为家族中为官之人多,家族对土地的占有,也变得极为便利。越大的世家门阀,所占有的土地也越多。拿清河崔氏来说,整个山东地区,近一半的土地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山东地区,大量百姓也沦为了给崔氏耕种土地的佃农。
另外,世家门阀的人也从事商业活动。虽然,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但这只是成分上的划分,并不代表经商的都是贱民。实际上,士族不但经商,而且他们在商业税的缴纳上,还会受到官府的照顾。毕竟,人家家里就有无数当官的,谁会傻的不顾念家族利益。
因此,在商业活动上,世家门阀对于一些小商户也形成了压制,从而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网
综上所述,世家门阀,无论是在社会地位上还是经济实力上,都属于巨无霸。对整个社会,也有着无以复加的影响力。实际上,在唐朝以前,执政者只有得到了世家门阀的支持,才能真正掌控江山。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得到了关陇世家的支持,才建立了唐朝。
李渊自称出身陇西李氏,其实他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他是自己上赶着硬要往人家陇西李氏的家谱上靠的。为的,就是将自己标榜为世家贵族,从而得到关陇门阀的支持。
也正因此,除了关陇李氏门阀,其余的那些门阀,对李唐皇族是看不起的。唐朝初年,李氏皇族最大的执政对手,也是以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其他几家门阀。即新兴的关陇贵族与陈旧门阀之间的明争暗斗。
历史上,终唐一朝,门阀势力对整个社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直到晚唐黄巢起义后,世家门阀被起义军粗暴的洗牌,才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其地位也由地主士绅阶级所取代。
如今,魏征和赵云泽奉了李世民的命令,欲在山东、河北设立常平仓、义仓,如果得不到这两地门阀的支持,那他们也办不成这件事。因此,魏征直接找上了清河崔氏。
这时,山东之地旱情已现,当地的官府也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李世民。同样,河北之地也已出现旱情,李世民同样得到了奏报。
既然真的应准了赵云泽所言,山东、河北两地出现了旱灾,那长安朝廷就不能置之不理,必须赈灾了。而要赈灾,就要有粮食。别说长安距山东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就说赈灾的粮食,长安如今也拨不出。一切,只能靠当地筹粮。这就又回到了常平仓、义仓的设立问题上。
一事不烦二主,李世民直接任命魏征为赈灾使,赵云泽为副使,主持山东、河北两地的赈灾之事。
实际上,清河崔氏在魏征率领的巡视组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开始赈灾工作了。毕竟,崔氏的土地也同样受到了旱灾的影响,如果不能留住那些佃农,那就算旱灾过后,崔氏的土地也会因为无人耕种而荒芜。再说了,崔阀标榜的是儒学正统,如果见死不救,也有碍他们的声望。
但自家佃农以外的那些百姓的死活,崔氏就顾不上了。
魏征来到山东后,与崔氏族长一提筹粮赈灾之事,崔氏族长的答复很简单,我们支持此事,但拿不出粮食。如今整个山东都受灾了,我们自家人和佃农也要吃饭。这旱灾也不知道要持续多久,秋粮能不能种上也不知道。要是连秋粮都种不上,那别说佃农了,恐怕今年我们自家人也没粮食吃了。至于别的百姓,我们也想赈济,可却有心无力啊。
崔阀真的那么缺粮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古代的地主,最大的爱好就是存钱囤粮。有了粮食有了钱,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将粮食卖出去换成钱投资,而是先存起来。只有存够了应对好几年风险的钱粮,剩余的粮食和钱,他们才会拿出去做别的事情。
别看崔阀哭穷,可魏征估计,他们家族的粮仓里少了不敢说,够全族吃三年的粮食,是一定有的。
于是,魏征也不再一味跟崔氏要粮,而是在几天之后带着崔氏的族长和一班族老上了巡视组其中的一条船。在那条船上,崔阀一班掌权者看到了一仓仓、一袋袋的精盐。他们吃了大半辈子盐,卖了大半辈子盐,这么多的精盐,却是头一次见到。恐怕,他们这些人大半辈子所用的、所卖出去的精盐,全加在一起都没有这一船精盐多。
这时,赵云泽把他的开中法抛了出来。
当得知朝廷的盐场已经可以大量出产精盐之后,崔氏的那些族老们经不住诱惑了。他们在商量了几天之后,终于答应接受开中法,出粮赈济灾民。
不过,崔氏的那班族老也都是精明人,他们也向魏征提出,这次他们可以捐粮来帮助朝廷赈灾,换取精盐的盐引。但是以后,他们却不能一直靠捐粮来换取盐引,而是改为低价卖粮给朝廷。相应的,卖粮所换取的等量盐引数额,也自然减少。
这个条件,涉及到开中法的灵活运用,魏征和赵云泽、马周商议一番后,答应了这个条件。而且,赵云泽也提出,今后如果朝廷有需要,他们崔氏一门,还要帮助朝廷运粮至指定地点。自然,如果到时真有这种需要,那朝廷兑换给他们的盐引数额,也会相应增加一些。
双方谈妥了合作意向,那接下来的赈灾工作,就比较顺利了。
有了清河崔氏这边的成功经验,博陵崔氏那边也没出什么意外,以相同的条件跟朝廷达成了合作意向。事实上,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本就同气连枝,魏征手持清河崔氏族长的亲笔信见过博陵崔氏的族长后,很顺利的就筹到了粮食。
这一忙,又是两个多月的时间。虽然,这段时间内老天爷仍然没有降雨,旱情也仍在持续,可因为设置了义仓,有了赈灾的粮食,山东、河北两地的百姓,也能挺过今年的旱灾去了。
在赈灾之时,赵云泽还向魏征建议,实行以工代赈的办法,召集灾民中的青壮劳力,大搞水利设施建设。这一项工作,本来也是劝农工作其中的一项。
旱年河流多数干枯,兴建起水利设施来格外容易一些。这是一举两便的好事,崔氏两族人也都支持。因为以工代赈这条举措,倒是让山东、河北两地的水利设施工程建设程度走在了大唐的前列。
六月中旬,老天爷终于开眼,下了一场大雨。这场雨足足下了两天两夜,覆盖范围也极广,几乎覆盖了整个河北道范围。
土地终于得到了滋润,干枯了数月的河床,水流也充盈了起来。这时,种别的庄稼已经来不及了,但种大豆和高粱还不算太晚。虽然收成肯定会比往年降低,但有收成总好过颗粒无收。于是,山东河北两地的农民,终于种上了秋粮。
河里有了水,以工代赈所修建的那些水利工程,也可以发挥作用了。如此一来,即使下半年再遇旱情,也不会像上半年的旱灾那么严重了。至少,能保住百姓活命的粮食。
至此,巡视组的工作也终于可以结束了。巡视组从二月中旬出长安城,一路巡视,又在山东、河北之地赈灾,前后历时四个多月。七月初二,巡视组一行在当地官员、士绅、百姓的欢送下踏上了回长安的路途。
第280章又升官了
巡视组沿黄河一路西上,除了登岸补给,路途不做其他停留。十天后,就到达了洛阳。
在洛阳停留一日,赵云泽从采访使衙门提走了王晊一班罪犯,巡视组继续西上。
又过四日,巡视组才回到长安。此时,其他的七路巡视组早已回到长安城一两个月了。
渭河码头,尚书左仆射萧瑀和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带领着一班官员迎接魏征的巡视组。
长孙无忌的尚书右仆射是刚刚迁授的。六月初一,原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病逝,七月初二,李世民迁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至此,长孙无忌也终于跨入了宰相的行列。
尚书仆射,即尚书省的长官。李世民登基之前,大唐以尚书令作为尚书省长官。因为李世民曾经做过这个官职,所以他登基以后,大臣们出于避讳,谁都不愿就任尚书令。于是,尚书令一职便空置,以左右尚书仆射作为尚书省的长官。
魏征和赵云泽引着一班官员下了船,与萧瑀和长孙无忌寒暄起来。马周因为如今还是白丁身份,不便在这个场合露面。他站在船头,眼望着岸上谈笑风生的一班朝中高官,眼神一片清明。
如果放在两个月以前,马周要是能见到岸上这些高官,其眼神要么是热切的,要么就是故作不屑。可如今,他与魏征和赵云泽相处了两个多月后,其心志早已成熟,再不是以前那种既目空一切,又暗中祈盼能跻身高位的矛盾态度了。
马周知道,他的春天要来了。无论是魏征还是赵云泽,一定都会向李世民举荐自己的。
岸上众人寒暄一番后,便一起入了长安城。赵云泽让秦安先将马周带入他家中安排住所。魏征对此也没有异议。就算他再欣赏马周,人家马周也是赵云泽最先结交的,由赵云泽来安置马周,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王晊那一伙罪犯,赵云泽留下了一队军士暂时看押在船上。至于该如何处置他们,还要听候李世民的旨意。
朝官离京执行任务,回京之后是不能先回家的,要进宫交旨之后,才能回家。赵云泽和魏征进入长安城后,便立即进宫向李世民交旨。
李世民在两仪殿接见了魏征和赵云泽。魏征代表东路巡视组,向李世民做了四个月以来的工作汇报。其实魏征和赵云泽做的事情,李世民早已通过魏征阶段性的汇报奏折和地方官员的奏折都知道了。此时的汇报,也只是做一个综述,走走过场而已。
听完魏征的汇报之后,李世民欣慰的说道:“两位爱卿离京四个月,历尽辛苦,圆满的在山东、河北两地设置了常平仓、义仓,又主持了两地的赈灾之事,有大功于社稷。”
“臣等只是遵照陛下旨意执行而已,若说有功,也是陛下之功在前,臣等微末之功,实在不敢自矜。”魏征朝李世民拱手说道。
咦,魏老头居然也有如此谦恭的一面还以为他在李世民面前一直摆一张臭脸呢。赵云泽惊奇的想到。
“哈哈哈,朕还以为魏爱卿跟赵鹏羽相处了四个月,会被他那毛躁性子有所渲染,谁知,魏爱卿却变得愈发谦虚了。”李世民大笑道。
赵云泽一脑门黑线了,哥们儿在外面累死累活的忙活了四个多月,回来后你李老大不慰劳几句也就算了,怎么还上来就拿我开涮呢
魏征看了赵云泽一眼,对李世民笑道:“臣可未见到鹏羽毛躁,开中法的推行,多亏鹏羽之力。那以工代赈的法子,也是鹏羽提出的,效果也极好。”
呵呵,魏老头还是蛮可爱的嘛赵云泽高兴了。
“臣就是敲边鼓的,只会出出主意而已。臣的那些主意得以实行,也全是靠了魏大人的威望与辛苦操持。”赵云泽连忙将功劳又推给了魏征。
李世民点点头,道:“二位爱卿之功,朕都记下了。你们也与家人分离四个多月了,朕就不多留你们了,这便出宫回家吧。”
“臣告退”魏征和赵云泽同时起身,向李世民陛辞。
当他二人走至两仪宫宫门时,魏征小声提醒赵云泽道:“王晊那伙人还在船上呢。”
因为牵扯到护龙会的事情,魏征是不便向李世民汇报王晊落网之事的。他以为赵云泽会记得向李世民汇报此事,可都快出两仪殿了,也没见赵云泽的动静,于是魏征便提醒了一句。
赵云泽一拍脑门:卖糕的,光想着回家见老婆了,把这事儿给忘了。
“陛下,臣还有事禀奏”赵云泽连忙转身,朝李世民说道。
“呵呵,魏爱卿,你还说赵鹏羽不毛躁。看到没,他这就毛躁上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