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降贞观-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道:“就是关于推演大唐国运方面的。”
“赵大人也懂卜卦之术”李淳风惊疑道。
只看李淳风现在的态度,李世民就知道他和赵云泽并没有交流过推背图一事了。
“哦,他自然不懂卜卦之术。他只是对与卜卦之术好奇罢了。”李世民说道。
说完,李世民又看了一下李淳风所做的推背图中对于卦象的谶语批注,然后问道:“这些批注,是什么意思呢”
李淳风道:“臣惭愧,这些批注,是臣的好友袁天罡写的。臣只推演出了卦象,但这卦象具体有什么寓意,臣却是不懂的。”
“那袁天罡可能解出这些卦象的寓意”李世民又问道。
“这个臣委实不知。”李淳风愧疚的说道,“臣也问过袁天罡,可是他却告诉臣,天机不可泄露,否则必遭天谴。”
“唉,又是天机不可泄露”李世民又一次失望了。“有个人倒是曾经解出过这些卦象可那人却已不在世了。那些解出的卦象,也被他自己毁掉了。”
李淳风一听李世民这话,便疑惑的问道:“陛下,莫非,您之前已经找人推算过大唐的国运”
李世民笑了笑,道:“不是朕找的那人,是那人自己推演的。”
说完,李世民便将赵云泽写的那两个卦象交给了李淳风,道:“新和,你看看这个。”
李淳风接过那张纸,只看了一眼便大惊失色:“这这这这卦象,与臣推演的竟如出一辙”
李世民道:“是呀,以前朕还有些不相信卜卦之术,可是现在,朕信了”
“陛下,做出这推演卦象的是何人呀,他又为何只推演了两卦”李淳风好奇的问道。
“你手中的那张纸,是赵鹏羽写下的。做此推演的,是他的师父秦川散人。”李世民解释道,“秦川散人与你一样,也是推演出了六十卦。并且,还对这六十卦的寓意画出了图象。可是,秦川散人怕泄漏天机,便又把那写有六十卦卦象和图解的书给毁掉了。这两个卦象,是赵鹏羽偷看那本书时记下的。”
李淳风盯着那两个卦象的图解看了一阵,忽然说道:“臣好像有所得了。”
“噢~,莫非新和看出前两个卦象的寓意了”李世民好奇的问道。
李淳风道:“臣看了这图解,又结合袁天罡所写下的谶语,有了那么一点见解。至于是对是错,臣也不知。”
“那你且上前来说说,你对前两个卦象的见解是什么”李世民又问。
李淳风拿着那张纸,走到李世民的御案前,又翻开他所做的推背图第一页,说道:“这第一卦乾卦,袁天罡做的谶语是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而赵大人的师父则画了一红一白两个交错的圆圈。依臣看,这一红一白两个圈,应该是代表日月。这与袁天罡的写的谶语相合。这一卦并没有实际的寓意。其意就是说万物如日月交叠,周而复始。”
听了李淳风的话,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那这第二卦又作何解”
李淳风道:“第二卦,赵大人的师父画了一盘李子;袁天罡写的谶语是累累硕果,莫明其数。一果一仁,即新即故。累累硕果,寓意李实,应该是说我大唐能一统天下。这一果一仁,即新即故,应该是指我大唐的帝位传承了。”
李世民一听李淳风此解,立刻问道:“那我大唐能传多少代”
李淳风摇了摇头,道:“袁天罡也说了不知其数,可见他也解不出我大唐的帝位传承具体能传多少代。”
李世民想了想,忽然说道:“数一下赵鹏羽的师父画的李子数是多少”
李淳风一听,便立刻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他赶紧数了一下那一盘李子的个数。等数完,李淳风头上冒汗了。
“多少个”李世民问道。
“二二十一个”李淳风硬着头皮说道。
“这么说,我大唐能传二十一代帝王了。”李世民道。
“陛下,也许不是此解。也许,赵大人是随意画的。”李淳风一脸紧张的安慰李世民。
李世民笑了笑,道:“不管你这解法对不对,也不管鹏羽又或者他的师父是不是随意画的李子的个数,若我大唐真能传二十一代帝王,也不算少了。虽然,朕也想大唐能千秋万代。可这只是奢望罢了。”
见李世民如此想的通,李淳风总算松了口气。
李世民又道:“可惜,赵鹏羽的师父不在世了,要不然,他定能为朕解出这六十个卦象的寓意。”
李淳风也道:“臣的解卦之术,比不上袁天罡。而从赵大人画的这两个卦象来看,那位秦川散人的解卦之术,比袁天罡又精了几分。”
李世民道:“赵鹏羽说,他的师父预言,明年大唐关中、河北、山东三地有天灾。你怎么看”
李淳风道:“臣自是相信赵大人的师父此推断的。”
李世民点点头,道:“看来,朕也不得不信秦川散人的这个推断了。”
说完,他又拿起李淳风的那本推背图,交还给李淳风,道:“你这东西朕也看不懂。且拿回去,再精研一番吧。什么时候有所得了,再来跟朕说说。让那位袁天罡道长也好好帮帮你。”
“臣遵旨”
李淳风走后,李世民又默默的思虑了很久。最后,他自言自语道:“看来,明年朕得派人巡视天下了。”
第240章东风夜放花千树(上)
腊月二十八日,是大唐武德九年的最后一个早朝。过了今天,大唐的官员便正式放年假了。
这最后一个早朝,上朝的人数也非常多。不但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全部上朝,各个衙门、各有司的主官,不论官职大小,这一天也是要参加朝会的。
赵云泽虽然在休婚假,可他毕竟还是武库别署的主官,所以,今天的大朝会他也来参加了。
最后的一个早朝,象征意义要更大一些,并没有什么朝务议论。这个早朝就相当于一个年度总结会。
朝会上,李世民作了一份很长很长的年度总结报告,将满大唐的文武官员大大夸赞了一番,又勉励大家在来年再接再砺,为大唐朝的繁荣稳定多做贡献。
之后,大臣们便你一言我一语的大拍李世民的马屁,表态要在李二陛下的英明领导之下再立新功。
后世的年度总结会,有一项最重要、也最受人瞩目的程序,那就是颁发各种奖项。可是大唐的年度总结会,却并没有这项程序。虽然,皇帝和朝廷诸司也会对大唐的官员这一年的成绩进行评定,可是奖励却是要等到来年再发放了。通常,转过年来的头几个朝会,是一定会调整官员的职事的。
所以,这年末的最后一个朝会,便没有了任何一点实质性的东西。纯粹沦为了大唐君臣互拍马屁的恳谈会。
可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朝会,却从天刚蒙蒙亮一直开到了正午时分。大唐君臣互拍马屁整整拍了一个上午。
赵云泽站在乌央乌央的官员之中,只听得昏昏欲睡。同时,他又对大唐官员拍马屁的本事大为佩服。瞧瞧人家,这么多人说了那么多话,都不带重样的。看来,哥们儿当官的本事比起这些老油子来要差得远了。光是这拍马屁的功夫,哥们儿就需要加强学习呀
“诸位爱卿,天也正午,今日的朝会就到此吧。”
李世民的一句话,听在赵云泽的耳中直如天籁一般。这懒婆娘的裹脚布一般的朝会可算是结束了。
“朕在两仪殿已设下午宴,酬谢诸臣工这一年来为大唐操劳。请诸位移足两仪殿,与朕一同用膳。”
李世民的下一句话,又让赵云泽更为兴奋了。难怪今天的朝会开的又臭又长呢,合着是在拖时间等会后的聚餐呀
于是,大唐君臣便呼呼啦啦的出了太极殿,又来至位于太极殿后面的两仪殿。
两仪殿中,早已摆好了宴席。大唐君臣来至后,按照各自的职位高低,对应着各自的席位入座。
赵云泽的位置在最后一排,与他同桌用餐的是褚遂良。
虽说是聚餐,但这顿饭也是象征意义居多,无论是李世民还是大唐的官员,一个个都拿捏着,并没有出现酒醉放浪形骸之事。
午宴散后,参加朝会的官员便各自回衙,主持衙中的放假会议了。赵云泽因为在休假,倒是不用去武库别署。不过,赵云泽却主动留了下来。
李世民刚回到武德殿,便有内侍通禀,说是赵云泽求见。李世民的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
等赵云泽进入了武德殿,李世民一点好脸子都不给他,直接说道:“鹏羽啊,你平时在武库别署履职的时候,也没见你往朕这儿跑几趟。怎么朕放了你的假了,你反而往朕这儿跑的这么勤快了呢”
“陛下,这不是要过年了嘛,臣特意来给您拜个早年。”赵云泽腆着脸说道。
李世民哭笑不得道:“拜早年就免了吧,朕也乏了,你若没有别的事,便回家陪茉儿去吧。”
赵云泽见李世民要下逐客令,赶紧收起那副嘴脸,对李世民说道:“臣今日来见陛下,是有一样小玩意儿要献于陛下。”
“哦~鹏羽的小玩意儿,向来新奇的很。不知今日你又有何物要献于朕呀”李世民显然已经生出了兴趣。
赵云泽从袖中掏出一个长约半尺,粗约十公分的小铁筒,呈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那铁筒,先在手中掂了掂,然后又翻来覆去的端详了一下那铁筒。铁筒的一头密封,留有一个小孔,小孔中插着一根火药引信。另一头虽然也是密封的,但却不是与铁筒一体的,而是空心的筒口用胶泥封严了。
“这难道又是一种新式火器”李世民猜测道。
赵云泽道:“陛下,这东西叫做礼花筒,里面装填的虽然也是火药,但却不是用来打仗的。此物,夜间点燃之时,会从那小孔中冒出五彩火光,是用于节日庆典助兴的。”
“冒出五彩火花”李世民大感惊奇。
赵云泽道:“这铁筒内,装填的是火药和一些金属粉末。点燃之后,火药的剧烈燃烧会让不同的金属粉末呈现不同的颜色。由于整个铁筒密封,只留有一个小孔,火药膨胀之下无处可去,就只能从那小孔中喷射而出。陛下可别小看了这个铁筒,它喷出的五彩火光,能达到一丈多高。那景象,直如万千灯花一般,可美丽了”
“灯花可是上元节民间用木炭和生铁做的那种东西”李世民问道。
“对对对,就是那东西。灯花只有一种颜色,而且是平着施放的。但臣做的这中礼花,却能施放五彩颜色的灯花,而且是往天上喷射的。”赵云泽又说道。
李世民所说的灯花,是元宵节时民间施放的一众原始礼花。用小铁笼盛装木炭和砸碎的生铁,铁笼用绳子系于一根胳膊粗的木棍顶端,点燃木炭后,体壮之人便摇动木棍,让铁笼做环形飞舞,被木炭烧红的生铁,便会从铁笼中抛向四周,煞是好看。
“陛下,您可以试着想象一下,若是在大年夜,宫中同时点燃上百个礼花筒,那皇宫的夜空,定如万千霞光放射,又如彩星笼罩一般,那场景啧啧”赵云泽继续诱导李世民道。
李世民听完赵云泽的解释,微微闭上眼睛,想象起了赵云泽所描绘的场景。
第241章东风夜放花千树(中)
赵云泽呈献给李世民的礼花筒,是他昨天才做出来的。
这种礼花筒其实很好做,赵云泽小时候每逢元宵节,都会自己制作。用一个顶端只留有小孔的小铁筒,先在小孔中插入引信,然后将火药和各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装入铁筒,最后再用胶泥封住铁筒的另一端,将胶泥捣实便成了。
赵云泽做这种礼花筒,也是想拍李世民的马屁。人家别的大臣拍皇帝的马屁耍的是嘴上功夫,赵云泽没有那么好的口才,便只有来点实际的东西了。
如果,真如赵云泽所说的,在除夕之夜皇宫中点燃数百个礼花筒,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五彩光焰当中,那李世民的虚荣心定会大大满足。
“鹏羽,这种礼花筒,你做出了多少”李世民问赵云泽。
赵云泽道:“臣如今休假在家,闲着无聊之下,便做出了这一个礼花筒。陛下若是想要更多的礼花筒,臣让武库别署的人制作便是。”
“今天可是腊月二十八了,后天就是除夕,来得及吗”李世民问赵云泽。
赵云泽道:“这种礼花筒制作起来很简单。只要材料备齐了,不用一盏茶的工夫就能制作一个。而制作礼花筒的材料也很好寻找,武库别署内都有库存。制作铁筒稍微麻烦点,但却可以用竹筒代替。武库别署的工匠要是同时动员起来,只做这种礼花筒,一个下午便能做出数百个。”
“那好,你这就去武库别署,争取在今日做出三百六十个礼花筒,能做到吗”李世民问赵云泽。
赵云泽肯定的点了点头,道:“陛下放心吧,武库别署定然能在今日交差。”
分割线
两天的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武德九年的除夕之日了。
延康坊赵家的小宅院内,秦茉儿正在指挥着明月彩霞和香兰麝玉、以及秦平秦安忙碌着。
因为过年,刘善宝也被赵云泽放了假,回了泾阳。如今,这家中就只剩下赵云泽小两口和六名丫鬟仆从了。连一个外人都没有。
除夕之日要做的事情很多,洒扫宅院,挂桃符、贴窗花,还要准备年夜饭,祭祖之类的。
赵云泽成亲之后,秦茉儿便成了这个宅子中的女主人了,家中一应事务,也都是秦茉儿在操持。别看秦茉儿初为人妇,可掌管起家务来却做得有模有样的。赵云泽倒是轻松了不少。
别看赵云泽家的人不多,可是赶上过年,家中的事情却是不少,也幸亏在年前赵云泽便结婚了。这个家有了秦茉儿,赵云泽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了。若非如此,忙年的那一应琐事,就够赵云泽头大的了。
此时,别人都在忙碌着,赵云泽也没闲着,他正在书房中裁红纸,写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原本起于宋朝,明代大兴。此时,还是唐初,大唐并没有贴春联的习俗。
可是赵云泽却不管那么多,过年不贴春联,他总觉得少了一些年味。于是,他便自己找出了红纸,开始写春联了。刚刚大婚不久,家中红纸自然是不缺的。
“夫君,我们在外面忙的团团转,你却在书房中躲清闲。”秦茉儿一脸“别人欠她钱不还”的表情走进了书房。“咦,你裁红纸做什么”
“写春联呀”赵云泽抬起头,对着秦茉儿笑了笑,就又继续忙他的了。此时他已经裁到了最后一张红纸。
“春联什么东西”秦茉儿茫然了。
也就在这时,赵云泽裁完了所有的红纸。
“欲知春联为何物夫人,且为某磨墨”赵云泽拿腔拿调的说道。
秦茉儿娇嗔的横了赵云泽一眼,但她还是耐不住好奇,乖乖的替赵云泽磨起墨来。
赵云泽铺开一张红纸,提起笔来饱蘸浓墨,略一思索,便在纸上写起字来。
“新年纳余庆”秦茉儿一字字的念出了赵云泽写下的字。
写完第一张红纸,赵云泽放下笔,双手小心翼翼的将红纸抬起,放到了一边。然后再次提笔,写起了下联。
“佳节号长春”秦茉儿又随着赵云泽的笔锋,念出了下联。
待赵云泽将一上一下两联红纸摆在一起,秦茉儿又念了一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夫君,你这是作诗怎么只做了半阙呀”
赵云泽摇摇头,道:“这不是诗,是对联一会儿,等字迹干了,便让秦平和秦安将这副对联贴到大门口去。记住了,上联贴正对大门的右边,下联贴左边。”
“对联”秦茉儿搞不懂了。想了半天,她终于心有所悟道:“我明白了,夫君这是用这种对联来代替桃符吗”
赵云泽笑道:“不不不,桃符该挂还得挂,这对联也要贴。茉儿,我跟你打个赌,今年咱家一贴对联,或许用不了几年,整个大唐的人过年都不挂桃符了,而是改为贴对联了。”
“哼,我才不信呢,也就是你喜欢标新立异”秦茉儿丢下一句话,转身就出了书房。
赵云泽心道:这个标新立异之人,原先的历史上可不是我,而是五代十国时的蜀后主孟昶。人家老孟同志一贴春联,很快就在华夏大兴其道了。我就不信,我这一贴,就起不到这个作用。
原先历史上,在宋代之前,家家户户过年时都是在大门上挂桃符的。所谓的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小木板,上面写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这二位大神的画像,贴挂于大门两侧。意在祈福灭祸。这也是最早的门神。
到了五代之时,蜀后主孟昶喜欢标新立异,便在桃符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对联。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
后来,人们便干脆用春联代替了桃符,过年时改挂桃符为贴春联了。不过在明代之前,春联也仍然被叫做“桃符”的。
赵云泽望着秦茉儿在书房门口消失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便又继续写春联和福字了。
第242章东风夜放花千树(下)
第一个发现赵云泽家贴出春联的,是方直的夫人。;
方夫人是个热心肠的人,她生怕秦茉儿初为新妇,不懂得除夕这天该做些什么事情,就到赵云泽家串门。方夫人来到赵云泽家门口时,刚好碰上秦平和秦安在贴大门口的春联和福字。
“秦平、秦安,你家的桃符倒是新鲜,怎么换成红纸了上面还写了这么多字”方夫人好奇的问道。她从赵云泽大婚后,就经常跑到赵云泽家找秦茉儿聊天,倒是对赵家的人全都认识了。
一听方夫人把春联当作了桃符,秦平便笑了笑说道:“方夫人,这可不是桃符,您没看我家的桃符已经挂在门边了嘛。我家郎君说了,这叫春联。”
“春联做什么用的”方夫人又问。
“我家郎君说,跟桃符一样,是祈福用的。但这春联大红大红的,看着喜庆。”秦平又解释道。
方夫人端详了一下已经贴好的春联,点头道:“还别说,这红底黑字的,看着还真舒服。不行,我也让我家那死鬼照着你家郎君的做法,往大门口贴上春联。”
说完,方夫人转身就走。刚走出几步,她又停下了。“我好像有件事情忘了做。是什么事情呢算了,不想了,贴春联要紧”
方夫人的脚步继续迈动起来,进了她自己家的家门。
过了没多久,方直家果然也贴出了一副春联。方直的对联跟赵云泽的内容不一样,他写的是“腊梅辞旧岁,春信报吉祥”。
赵云泽家和方直家的春联一贴出来,很快便引起了延康坊的街坊们的注意。延康坊中的读书人虽然不多,但也是有那么几十个的。这些读书人见到赵云泽和方直家贴的春联后,也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心理,便都跟着模仿了起来。而且,就跟比赛似的,每家贴出的对联内容都不一样,遣词用句都很讲究,那春联上的毛笔字也都很见功底。;
到傍晚时分,延康坊中便有数十户贴春联的了。
等到了大年初一,长安城的人们开始走动着拜年,很多人便发现了延康坊中的那几十幅春联。春联这东西,既文雅又喜庆,一下子便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于是,又一年之后,从贞观元年的除夕开始,长安城中贴春联的人家便一年比一年多了。又过了数年,这种除夕贴春联的习俗,也以长安城为中心,慢慢开始往大唐的各个地方辐射开来。不过,至于是谁家第一个贴的春联,大唐大多数的百姓却是不知道的。反正,人们把这种对联称之为“贞观红”。
那时,已近不惑之年的沪海候赵云泽,想起了他和秦茉儿在武德九年的除夕之日曾经打的那个赌,便对秦茉儿旧事重提。秦茉儿愿赌服输,任赵云泽发落。于是,赵云泽就又添了一个孩子。此是后话,先略过不提。
分割线
除夕之夜,长安城的风俗便是吃团圆饭,而后守夜。
赵云泽家的年夜饭是火锅。两主、两仆、四个丫鬟围坐在一间堂屋之中,酣畅的吃着火锅聊天。这种主仆同桌共餐的情景,在长安城别的大户人家是见不到的。
赵云泽是来自后世之人,没有那些阶级观念。没成婚之前,他就一直和刘善宝、明月彩霞一块用餐。成婚之后,赵家的当家人换成了秦茉儿。别的事情,赵云泽都依着秦茉儿的意思办,唯独对待下人一事上,赵云泽坚持自己的观念。秦茉儿对此也不以为意,心里反而挺高兴的。毕竟,秦茉儿本人就曾经当过平阳公主的侍女,她比赵云泽更对下人亲近。
于是,赵家的主仆,便生活的很和谐很和谐的了。
吃火锅最容易消磨时间,不知不觉的,时间便快到子时了。
“夫君,你说今夜子时皇宫会有很神奇的异象,到底是什么异象啊”秦茉儿好奇的问赵云泽。
“呵呵,茉儿先容我卖个关子。反正子时就快到了,你们快点吃。吃完了,咱们便都爬到房顶上去,往皇宫那边看。”赵云泽神神秘秘的说道。
一听赵云泽的话,众人连忙加快了消灭碗中菜肴的速度。
又过了一会儿,赵家主从八人,便都爬到了东厢房的屋顶上,一起眺望皇宫方向。
今夜是个阴天,没有一丝风,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暖意。赵云泽等八人穿的又厚,呆在屋顶上也没觉着冷。
当巷道中子时的打更梆子声刚刚敲响之时,太极宫所在位置的天空,忽然一下明亮了起来。
紧接着,便有五彩的焰火突然出现在太极宫上方。焰火覆盖的面积很大,依赵云泽的判断,至少能把太极殿前的大广场整个覆盖住。焰火的高度,应该有三四丈高,赵云泽等人能够清晰的看见那一团团的光华。
赵云泽让武库别署的人加班做出来的礼花筒,装药量十足。那些礼花筒一被点燃,便持续不断的往高处喷射着焰火。赵云泽曾经实验了一个礼花筒,光是喷射焰火的时间,就有近两分钟。
“这是太极宫走水了”秦平的乌鸦嘴惊呼道。话刚说完,秦平就立刻改口:“不对,这是五彩霞光,绝对不是走水”
“哇,太漂亮了”几个小丫鬟震惊喜的叫了起来。
“夫君,那究竟是什么呀”秦茉儿也好奇的问赵云泽。
“那是上天为陛下降下的圣光”赵云泽神神在在的说道。
秦茉儿横了扎云泽一眼,道:“少来了定是你又做出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不在自己家燃放,却全送给了陛下。”
赵云泽道:“这第一次,不交给陛下不行啊”
话刚说完,赵云泽自己就恶寒不已了。什么第一次什么要交给陛下唉,哥的节操啊
焰火还在持续的喷射着,忽然,太极宫方向又传来了一声接一声的巨响,天空中也绽放出了一团团的光焰。这次的光焰出现的位置更高,直接跑到天上去了。而且,这些光焰是在天空中突然炸开的。
赵云泽看到后来出现的这些礼花,整个人都兴奋了。这才是真正的礼花弹嘛,哥的实验又成功了。
原来,赵云泽在让武库别署的工匠制作在地上燃放的礼花筒的同时,还让他们做出了往天上发射的礼花炮。说白了,就是把竹筒火箭的弹头换成了掺杂着金属末的纸壳火药包。
“呀,这些更漂亮,太神奇了”明月抬头望天,惊奇的喊道。其他几个小丫鬟,也都兴奋的大呼小叫。
秦茉儿为了保持主母的端庄,倒是没有跟着大呼小叫,可是她此时也是兴奋的不得了。秦茉儿表达兴奋的方式很奇特,她是用力掐赵云泽的胳膊。赵云泽的胳膊都快被掐肿了。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许多百姓也发现了太极宫方向的神奇异象。他们先是被震惊,而后,很多百姓都对着太极宫方向跪拜了起来。有一些百姓,甚至想到了三个多月前在渭水河畔天降神雷助大唐退突厥的事情。
已交子时,武德九年便结束了,大唐迎来了贞观元年。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太极宫突生异象,质朴的百姓们便把这当成了上天对李世民的眷顾。他们虔诚的对着太极宫方向跪拜,感谢上天赐予了他们一位圣明君主。
焰火持续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很快,太极宫位置的夜空,又重归黑暗。而就在这时,天空忽然有大朵大朵的雪花飘落。瑞雪兆丰年,这下,似乎更应证了上天对大唐的眷顾。连赵云泽都有些惊呆了。
“万岁”
长安城的某个角落里,忽然传出了一声高呼。很快,就有越来越多的长安城百姓一起跟着喊了起来。
不一会儿的工夫,整个长安城的夜空中都响彻起了“万岁”的高呼声
太极宫中的李世民,乐得嘴都合不拢了。这个赵鹏羽,太会拍朕的马屁了,不过这个马屁拍的还真是令朕舒服啊李世民在心里如是想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雪。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安城的某个房顶上,一个青年揽着一个少妇的腰肢,深情的诵吟了一首词。那少妇听完这首词,眼睛里便满是小星星了。
第243章进宫拜年(上)
大年初一。
一大早,天还不亮,赵云泽便装束一新,他要出去给那些个朝廷的大佬们拜年。
可还没等赵云泽出门呢,阎立本和方直就登门了。
“赵兄,过年好啊”阎立本和方直一见到赵云泽,便一齐拱手问贺。
“呵呵,过年好过年好”赵云泽拱手回礼。
“二位,你们今天怎么穿朝服啊”回完了礼,赵云泽又疑惑的问阎立本和方直。
阎立本和方直二人,今天居然是穿着朝服来的,这让赵云泽大感意外。
“赵兄啊,我们是来邀你一道进宫,去给陛下拜年的。”阎立本笑着回答道。
赵云泽恍然大悟,一拍脑门道:“瞧我,差点把这茬给忘了。”
过年不先给大唐最大的大佬拜年,的确也说不过去。要不是阎立本和方直提醒,赵云泽还真就忘了给李世民拜年。
“赵兄,天色已不早了,你也赶快换上朝服,咱们一道进宫吧”方直催促赵云泽道。
“二位稍候片刻,某去去就来。”赵云泽丢下一句话,便立即回了卧房。
换好朝服,赵云泽便与阎立本、方直出了门,往太极宫赶去。他们三人都是坐的阎立本家的马车。在路上,三人又谈论了一番昨晚太极宫燃放礼花的事情。长安城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昨晚太极宫的异象是怎么回事。但是赵云泽、阎立本、方直三人都是武库别署的高层官员,对此事却都是知根知底的。
“咱们武库别署替陛下挣了脸面,想来,这新的一年里,陛下定会对武库别署更加照顾,咱们的经费也会更宽裕一些了。”方直一脸兴奋的说道。
赵云泽道:“那也是方兄和阎兄的事情了。某怕是无福消受这福分了。”
“赵兄为何有此一说你可是咱们武库别署的主官呀”阎立本诧异的问道。
赵云泽略有失落的一笑,道:“我琢磨着,陛下很快就要调整我的职事了。”
方直和阎立本诧异的对视了一眼,阎立本随即便说道:“赵兄年前创立武库别署,立下诸般功劳,又一谋乱朔方,这更是大功一件。陛下调整赵兄的职事,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某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