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降贞观-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渭水之盟”发生的时间是八月二十八日,而今天已经是八月二十六日了,如果自己亲历的这段历史不出现分叉的话,那就是后天,执失思力就该进长安了。说不定他现在已经接到了颉利的命令,正在犹豫不决是继续攻城,还是直接撤军去执行颉利让他进长安的命令。

赵云泽之所以对这段历史知道的如此详细,是因为读军校时,教官曾让他们推演过“渭水之盟”时的敌我态势。

那位教官是个历史迷,尤其喜欢研究唐初的历史。因为史书中对于“渭水之盟”发生前的敌我战争态势记载不完整,教官这才让他们这些学员一起进行战场模拟兵棋推演,一来开拓学员们的战争思维,二来也是想试着推断出史书中未记载的那些故事。而这次推演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历史是无法还原的,谁知道当时的史官漏记了些什么鬼事情。

赵云泽的话说完,尉迟恭和阎立本对视了一眼,阎立本道:“赵校尉的这个推论,倒是不无可能。”

尉迟恭道:“要真是这样的话,倒是件好事,至少能拖延下突厥的进军速度。怕就怕,突厥人别有阴谋啊。执失思力这个人,很是狡猾”

尉迟宝林这时又闭不住嘴了,他两手一摊道:“管他有什么阴谋,反正咱们就这个样了,他来什么咱都接着就是。”

尉迟恭一巴掌拍在尉迟宝林肩头,呵呵笑道:“你小子这次倒是说了句人话。”

“宝林说的对,既然大家都一头雾水,那干脆别瞎猜了,各自做好本分,静观其变吧。”尉迟恭挥了挥手,各“神”归位。

一直到天色擦黑,突厥人也没再攻城。

夜间是不利于攻城的,尉迟恭松了口气,正准备回城中军营,赵云泽突然喊道:“大总管快看,突厥人好像要撤军”

第15章扑朔迷离(下)

第14章

“大总管快看,突厥人好像要撤军”

赵云泽一手指向突厥人的兵阵,大声提醒尉迟恭。

尉迟恭急忙望向城下。

只见所有的突厥人已经骑在了马上,本来一字摆开的兵阵,此时也分成三个梯队,正在交替掩护警戒,缓缓向远处退却。

尉迟恭一见突厥人的动作,皱起眉头说道:“怎么回事,难道是执失思力的计谋,想诱使我军出城野战”

“那我们怎么办”赵云泽问道。

“要是突厥人诱使我军野战,自然不能上他们的当;可要是不是计谋,突厥人为什么这么快就放弃攻城了呢”尉迟恭也拿不定主意了。

尉迟恭思索了一会儿,心中有了主意,他说道:“是不是真的放弃攻城,试探一下就知道了。来人,让尉迟宝林带上一千骑兵出城袭扰一下。告诉他,突厥人目的不明,让他自己机灵点,见事不好立刻撤退。对了,再让他提前安排好人手,准备随时接应”

有亲卫立刻出城楼去传达尉迟恭的命令。

只过了一小会儿,泾阳城城门打开,尉迟宝林带着一千骑兵冲出城门,奔着突厥人就杀了过去。

另有一队约八百人的骑兵,也出了城门,就在离城门不远处摆开了战斗队形,准备随时接应尉迟宝林的人马。

尉迟宝林一动,负责警戒的突厥骑兵也动了。两支骑兵队伍很快就撞到了一块儿。

骑兵交锋,落马就意味着死亡。突厥人多,尉迟宝林人少,唐军骑兵的个人战斗力也比不上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突厥人。双方只一个照面,互相穿透队形后,尉迟宝林的队伍便减员近三分之一。突厥人也丢下了一百多具尸体。

尉迟宝林牢记他爹的叮嘱,见势不妙,不再恋战,直接带着队伍往一边绕行,往城里撤退。

那队突厥骑兵也不追杀,任由尉迟宝林带队回城。

“大总管,末将不敌突厥人,损兵折将,特来请罪”尉迟宝林一进城楼,就跪地禀道。正式场合,他都是称呼尉迟恭为“大总管”,只有私下里才称“父帅”。

尉迟恭摆摆手,“起来吧,本来就是让你去试探突厥人的,你无罪”

赵云泽忙小声问尉迟恭:“现在能判断出突厥人的目的了吗”

尉迟恭点头道:“宝林撤退时,突厥人没有任何动作,看来他们是真的放弃攻城了。。如果是为了诱使我军野战,或者借我军撤退之机随后掩杀进城,那么刚才突厥人就不会任由宝林他们进城了。”

赵云泽受教的点了点头,又往城外看了一眼,对尉迟恭说道:“突厥人已经走远了,我们要不要追杀一下”

尉迟恭摇头道:“突厥人是撤退而不是溃退,我军力弱,就算出城追杀也捡不到便宜,平白折损人马。”

“这样吧,多派斥候,远远坠着突厥人,看他们撤往何方。”尉迟恭又对尉迟宝林下令。

“末将明白”尉迟宝林行了一个军礼,便转身出了城楼。

尉迟恭呼出一口气,皱着眉头摇着头,自言自语一般说道:“邪门,真邪门了。执失思力那厮到底想做什么”

虽然突厥人撤了,但目前情况不明,尉迟恭反而不敢回城中了。他把阎立本和其他的随军文武官员也聚到了北城楼里,大家一起等候斥候的回报。

大约半个小时后,斥候回来了三名。

“报大总管,突厥人撤军后,忽然折向城东山路,一路翻山越岭转朝南方进军,似是要绕泾阳而过。队长见事出蹊跷,便令我等回来报知大总管。”一名斥候向尉迟恭禀报道。

“不好,执失思力这是想进击长安”尉迟恭一听斥候的话,立刻明白了突厥人的意图。

“尉迟宝林,你立刻召集骑兵,城中只留下五百骑即可。剩余所有骑兵,你全部带上,即刻自南门出城,沿官道拦截突厥人,他们不可能一直走山路的。”尉迟恭下令道。

“末将领命”

尉迟宝林刚要退下,尉迟恭又叫住他,叮嘱道:“你带的骑兵远远少于执失思力的人马,但颉利的大队人马估计也快来泾阳了,为父抽不出更多兵力支援你。你的任务又事关重大,记住,哪怕你们全部战死,也断不能放突厥人南下。”

一听尉迟恭把话说的这么重,那些中层将领立刻出列,纷纷请命,要替尉迟宝林去执行拦截任务。

尉迟恭一瞪眼,怒道:“都争什么你们都去拦截突厥人了,泾阳城还要不要守了想战死还不简单,泾阳城同样有无数让你们马革裹尸的机会。”

不等众将再有所表示,尉迟恭又问尉迟宝林:“我方才说的话,你可都记下了”

“末将谨记在心突厥人要想进长安,先得踏过我尉迟宝林的尸体。”

尉迟宝林说完,忽然双膝跪地,冲着尉迟恭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父亲,若孩儿有幸为国捐躯,还请您照顾好自己和母亲。”

尉迟恭红着眼,笑骂道:“兔崽子,这还用你嘱咐。去吧”

尉迟宝林起身,决然的出了城楼。

看着这一幕,赵云泽的鼻子发酸了。一冲动,他立刻也向尉迟恭请战:“大总管,让我跟宝林将军一块去吧。”

尉迟恭没好气道:“你连马都不会骑,凑什么热闹”

赵云泽为之语塞。“那我出去送送宝林兄。”

尉迟恭点了点头。

走出城楼,赵云泽几步追上尉迟宝林,叫了一声“宝林兄”,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尉迟宝林看出了赵云泽的心意,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放心吧,我也没那么容易就战死。”说完他又脸色一黯,继续说道:“倘若我真的回不来了,回长安替我跟你嫂子说一声,别为我守寡,找个好人再嫁就是。”

说完,尉迟宝林一转身,大步流星的下了城墙。

望着尉迟宝林的背影,赵云泽心里像堵了一块大石头。“尉迟宝林,我是不会去见嫂子的。你要真看不上人家,那就自己活着回来跟她说。”赵云泽大声喊道。

“哈哈哈哈”尉迟宝林的笑声渐行渐远。

尉迟宝林果然活着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两千名盔歪甲斜、浑身伤痕的骑兵。

城中军营,中军帐。

尉迟宝林刚一走进中军帐,帅案后的尉迟恭就一拍桌子,大声喝道:“左右,给我把这个贪生怕死违抗军令的家伙拉出去砍了”

众将一听,立刻一齐跪地为尉迟宝林求情。

赵云泽说道:“大总管,您先暂息雷霆之怒,好歹先听尉迟将军禀报下军情呀。”

阎立本也劝道:“大总管,少将军绝非贪生怕死之徒,他撤军回来,定是军情有变。”

尉迟恭深呼吸一下,压住火气,瞪视着跪在下方的尉迟宝林道:“说吧,你为何撤军突厥人现在又在做什么”

“禀大总管,末将带队出城后,一路南下,在离城十里处与刚从山路下到官道的突厥人遭遇。才一接战,突厥人就主动脱离战场,继续南下。末将率军追至城南二十里的穿风谷,却见不知何时,那穿风谷中立起了一座大寨,将官道拦腰截断。突厥人进了大寨,末将未带攻城拔寨的军械,不敢贸然进攻。在寨前观察良久,见突厥人没有继续南下的意图,又猜不出突厥人拦路设寨的用意,只好留下斥候监视突厥人,自己带队回来禀报。”

尉迟恭听完尉迟宝林的禀报,终于松了一口气。军情有变,怪不得尉迟宝林。

他朝尉迟宝林挥了挥手,道:“起来吧,且在一旁听议。”

尉迟宝林起身站至一旁。

“拦路设寨,突厥人此举有何用意”尉迟恭眯着眼思索起来。

阎立本道:“大总管,突厥人如此做,会不会是为了阻挡我军回长安”

赵云泽一听阎立本的话,立刻明悟了。“定是如此了”赵云泽脱口而出。

尉迟恭望向赵云泽:“你凭什么如此肯定”

“还用问吗,人家都提前扎好了大营,那就说明是早有预谋。说不定,突厥人今天下午一直按兵不动,就是为了等那座大营扎起来。我们不要忘了,突厥人这第二次来泾阳,可不止执失思力一部人马,阿史德乌默啜的人马,好像一直没露头吧”

“那座大营难道是阿史德乌默啜扎的”

赵云泽的推论,让尉迟宝林也开窍了。

阎立本点头道:“应该是了。执失思力列队攻城前,斥候曾经探明,突厥人在离泾阳城北十里外扎营。当时营中的旗号挂的是阿史德乌默啜的。既然阿史德乌默啜没有参与攻城,那估计是留守大营了。”

“后来的事情,或许就像赵校尉下午推断的那样,执失思力和阿史德乌默啜接到了新的命令,到城南阻挡我军回长安。于是,执失思力继续在城下拖住我军,阿史德乌默啜则秘密转移到城南安营扎寨。等大寨扎好了,执失思力也便撤军了。”

“特奶奶的突厥人,放着泾阳城不打,也不往长安进军,为什么却要拦阻我们呢”尉迟恭气恼的骂道。

第16章变成大鸟

突然而来的新情况,让帐中的将领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们都在默默的思考。

“你们说,颉利现在在干什么”赵云泽忽然问了一句。

尉迟恭没好气道:“还能干什么,在高陵趴窝呗。泾阳城打不下来,他就逼近不了长安。”

“高陵在泾阳东北,难道从高陵没有进长安的路”赵云泽不解的问道。

他并没有到过这个时代的高陵,所以对那里的道路状况也不清楚。之所以知道现在的高陵城在泾阳东北,他也是从行军地图上看的。那地图绘制的太粗糙,也根本看不出道路状况。

阎立本为赵云泽解疑道:“高陵自然有到长安的路,但都是窄小的山路,根本就没修官道。颉利可是带了二十万兵马,要是从高陵直接进击长安,他的行军队形就会拉成一条长线,加上突厥人都是骑兵,走山路比步兵都缓慢,我军只消出动步兵,一路沿山或设伏或直接袭击,他那二十万兵马,首尾难顾之下,只能被一一消灭。”

听阎立本这一说,赵云泽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那个猜测,他的脸色立刻变的严肃起来:“这就对了之前突厥人进攻泾阳,也是为了打开进击长安的通道吧。可是等尉迟大总管带军赶至泾阳,突厥先锋官阿史德乌默啜又吃了败仗,颉利也许就此改变了主意,想从高陵直接进击长安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执失思力为什么会堵住我军南下的道路。”

赵云泽的这番话,令城楼中众人顿时脸色大变。

阎立本最先附和赵云泽的话说道:“也许,突厥人进攻泾阳,本来就是做的两种打算。能尽快破城的话,颉利便直接从泾阳进军;若是不能尽快破城,那便分出部分兵力拖住我军,以此保证颉利的大队人马从高陵安全进军。此乃出其不意之计,人人都以为颉利会从泾阳进军,可他却偏偏不走泾阳。长安城里的正规兵力,可都被我们带出来了,再没有人能阻挡颉利的进击了。”

赵云泽的推断,是基于他对“渭水之盟”这一事件的先知先觉。而阎立本因为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他对现下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有了赵云泽的推断打底,他又做出了更为合理的推论。两人这一唱一和,把事情的真相彻底猜了出来。

尉迟恭恼怒的一拳砸在桌案上,大骂道:“颉利贼子好胆”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进帐,跪地禀报道:“报大总管,高陵那边有人来了。”

“高陵不是几日前就被突厥陷了吗,怎么会有人来此处可曾查验过来人身份”尉迟恭疑虑道。

亲卫禀道:“已经察验过了,来人是高陵县令,只带了两名随从,三人都是满身伤痕。”

“高陵县令方直他还没死叫进吧”尉迟恭说道。

亲卫出帐,下一刻,一名身穿绿袍的文官,在两名随从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进了中军帐。

这文官大约三十来岁的样子,此刻灰头土脸,衣服也歪歪斜斜的,一只胳膊还打着夹板挂在胸前;那两名随从也是身上多处挂彩。三人看上去很是狼狈。

“高陵县令方直,拜见尉迟大总管。”那文官艰难的跪地叩见。

“方直,我问你,你是怎么逃得性命的,来泾阳又有何事”尉迟恭冷着脸问道。

方直未语先泣,抹着眼泪说道:“高陵城陷之时,方直已存死志,奈何折冲校尉鲁达将军命人将方某绑到马上,又派兵护送方某逃了出来。鲁达将军却以身殉国”

哽咽几声,方直又道:“方某本打算回长安请罪,但高陵周边都被突厥人占了,根本无路可回。在山中躲避数日,今日傍晚,偶见突厥大队人马忽然出城,沿路南下。方直见事情有异,便趁突厥人集结放松之际,突围而出,特来泾阳向大总管报讯。”

帐中众人听方直这一说,立刻心领神会。赵云泽和阎立本的推论被验证了,突厥人果然是行了出其不意之计。

“方直,你的报讯很及时。先记你一功,回头某自会在陛下处为你脱罪。且先下去休息吧。”

尉迟恭挥了挥手,方直告退。

叹了口气,尉迟恭说道:“看来,泾阳城是不会再被攻打了。但执失思力在城南的那座大营,却是一定要拔掉的。不然,我们回不了长安,只能眼睁睁看着颉利兵临长安城下。”

“父帅,那座大寨,扎的很是牢靠,我们只有不到一万兵力了,想拔掉它,困难重重啊”尉迟宝林出列说道。

尉迟恭瞪了他一眼,道:“再困难也得打,不然还有别的办法吗”

阎立本也点头道:“高陵县、武功县,都已落入突厥人手里,我们想绕行回长安也不可取啊。”

尉迟恭摊开地图,对众将招了招手道:“都过来瞅瞅吧,看看这仗该怎么打。”

众将全都围到帅案前,尉迟恭又对尉迟宝林说道:“只有你见过那所大寨,给大家说道说道吧。”

尉迟宝林对着地图,将那座大寨的情况解说了一番。

待大体了解了突厥大寨的情况,阎立本皱起眉头道:“穿风谷两侧都是悬崖,根本无路侧击,要想破寨,只能从正面硬攻了。”

尉迟恭点头附和道:“突厥人可真会挑地方”

赵云泽这时眼睛一亮,问道:“那两座悬崖高不高”

尉迟宝林道:“很高来泾阳时我们就路过那里,你没注意吗”

赵云泽摇头道:“来时道路两侧到处都是山峰峭壁,我怎么知道穿风谷是哪里”

说完,他又问尉迟宝林:“那悬崖究竟有多高”

“总得有三四十丈的样子吧。”尉迟宝林答道。

三四十丈,那就是一百多米的样子,这个高度差不多了。

“大总管,我有办法从两座悬崖发起攻击。”赵云泽心中有了主意,坚定的说道。

尉迟恭瞪向赵云泽:“开什么玩笑你没见过那两座悬崖不要乱说,除了鸟,没有人能从那里下到谷底。”

“那就让我们的士兵都变成大鸟”赵云泽信心十足的说道。

第17章大唐首降

“我有办法让我们的士兵从悬崖上直接跳进突厥人的大营。”赵云泽信誓旦旦的说道。

众人都是一愣,尉迟宝林直接用看傻子的眼神望向赵云泽:“赵兄,你究竟是哪头的”

“什么意思”赵云泽不解道。

尉迟宝林翻了个白眼道:“我也有办法让士兵从悬崖跳进突厥人大营,无非是变成尸体。”

赵云泽一笑,道:“你误会了,我说的办法,自然不是让士兵自杀。他们跳进突厥大营,还要保证战斗力。”

此语一出,众人皆惊。尉迟恭问道:“你真有这样的办法”

赵云泽点了点头,道:“不过这个办法很危险,我不能保证所有参与跳崖的士兵都能安然无恙。”

尉迟恭一摆手,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能从悬崖突袭,没人要求你保证所有士兵活命。说吧,是什么办法”

赵云泽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趁着天黑,我给你们演示一下我的办法。”

众人既好奇又一头雾水,究竟是什么办法,还要趁天黑演示

“众位稍等,我去去就回。”

赵云泽丢下一句话,径自出了中军帐。来到自己住的帐篷,赵云泽找出了他那个降落伞包。虽然现在伞包只剩下备用伞了,但赵云泽有足够的信心安全使用这个伞包。

认真检查过伞包后,赵云泽换下盔甲,只着轻衣,将伞包背在身上。

重新进入中军帐,赵云泽对着尉迟恭和众将行了个军礼,道:“诸位请随我来。”

众将茫然的跟着赵云泽出了中军帐,一路前进,又出了军营。

“你究竟带我们去哪儿”尉迟宝林忍不住好奇问道。

赵云泽抬手一指远处,道:“看见那座塔没,我们就去那里。”

“那是青云观的通天塔。”尉迟宝林说道。

“对,就是通天塔,这泾阳城里,也只有那地方最高了。”赵云泽说道。

只从名字上就可以得知那座通天塔的高度了。在后世,赵云泽曾数次到过泾阳,但那时并没有看到这座高塔。二十一世纪的泾阳城,跟唐朝的泾阳城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地点,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想来那座高塔定是化作历史中的尘埃了吧。

青云观,在泾阳城西的一座小山上,通天塔就位于青云观最后面。巧的是,这座塔下面,青云观的后墙之外,就是一个几十米高的小悬崖。也正因如此,此使得通天塔看上去更加高耸。

刚入泾阳城时,赵云泽曾经跟随尉迟恭巡视过泾阳城和周边,是以知道这座通天塔。把演示地点选在这里,他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低空跳伞,距地面高度越低,留空时间就越短,危险系数也就越大。赵云泽使用的伞具,极限安全高度设定为六十米。不过是没人真从六十米的高度跳伞的,那样做纯粹是拿生命开玩笑。

通天塔的高度再加上悬崖的落差,已经达到上百米了。虽然这个高度依然低于普通伞兵的跳伞高度,但赵云泽不是普通伞兵,他以前曾经多次试跳过百米超低空跳伞,他有信心安全降落。

来到青云观门前,亲卫上前叫开了门并报出了尉迟恭等人的身份,开门的道童连忙把观主喊了出来。

双方寒暄过后,赵云泽对尉迟恭说道:“请大总管和诸位移驾观后悬崖底下,我这就到塔上去。”

“你想干什么”尉迟恭直到现在也没搞懂赵云泽的用意。

赵云泽微微一笑,道:“自然是跳塔了。塔顶到悬崖底下的高度,跟突厥人立寨处的那两处悬崖差不多。我如果摔不死,那我的办法就有成功的可能。”

尉迟恭狐疑的看着赵云泽:“你小子可莫乱来。”

赵云泽道:“大总管放心吧,我还没活够呢,不会乱来的。”

“是呀,你还连女人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呢,千万别这么死了。”尉迟宝林很欠扁的说了一句。

众将一愣,随即全都会心的大笑起来。

赵云泽气恼道:“大总管,我改变主意了,想邀请宝林兄陪我一起跳。”

“可别赵兄,我怕了你了。”尉迟宝林一下闪到众将最后面,远远躲开了赵云泽。

众将又是一阵大笑。

尉迟恭拍了拍赵云泽的肩膀,道:“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说完,带着众将往观后绕去。

赵云泽在一名道童的陪同下上到通天塔顶层。这时,尉迟恭等人也到达了观后的悬崖底下。

站在塔顶,赵云泽往地下观瞧,只看到亲卫们打着火把的那点点火光,其余一片漆黑。

“都退后,我要跳了。”赵云泽朝下方大声喊道。

火把往后移出一大段距离,赵云泽看了看,闪出的空间最够自己落地了。

他爬到塔层的窗台上,闭着眼睛默默祝祷一番,无非是求满天神佛以及马克思、列宁保佑自己。

祝祷完后,赵云泽睁开眼睛,用最标准的跳伞姿势一跃而下。脚刚一离开窗台,他便拉开了伞包。

在底下的尉迟恭等人,仰头望向塔顶,只见天空中忽然多出一个模糊的白色圆形物体,慢悠悠的往下飘落。也亏的降落伞是白色的,不然在这夜空中还真看不到。

在降落伞包打开后,赵云泽就知道自己安全了。又过了几秒,赵云泽忽然感觉脸被什么东西刮到了,紧接着,下降之势顿住。

“我靠,不会吧,又挂树上了。”赵云泽自嘲般自言自语道。

还没等赵云泽卸掉伞包,一大群人呼呼啦啦的围了过来。

“赵小子,还活着吗”尉迟恭在树下大声问道。

“活着呢。”边说着,赵云泽拉开锁扣,卸掉了伞包。

“噗通”一声,赵云泽落下。

“啊”尉迟恭的痛叫声却响了起来。

得,叫你老人家心急,好死不死的站到了赵云泽脚下,砸上了吧。

“大总管,你没事吧”赵云泽满怀歉意的把尉迟恭扶起。

“小子,你是故意的吧想报我踹你那几脚的仇”尉迟恭虽然嘴上语气不善,但心里却欢喜无比。

“大总管,黑灯瞎火的,我也不知道你站的这么近呀。”赵云泽尴尬的说道。

尉迟恭“哈哈”一笑,抬头望向还挂在树上的降落伞,吩咐亲卫道:“去,把那东西拿下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什么宝贝”

第18章突袭前奏(上)

在火把的照耀下,一名亲卫爬到树上,把降落伞取了下来。。网

尉迟恭和那些将领全都好奇的围拢上前,蹲下身子翻看降落伞。

“这不就是一块布嘛”见到降落伞的真容,尉迟恭有些失望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布,至少,依大唐目前的纺织水平是做不出这种布的。

“这叫降落伞。”赵云泽说道。

“降落伞这名字倒是贴切。这也是你那个一肚子鬼主意的师父做出来的”尉迟恭站起身问赵云泽道。

赵云泽点了点头。

尉迟恭又问:“赵小子,就凭这么一块布,真的能保证人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不会摔死”

“您不是都看到了吗,我毫发无伤。”赵云泽说道。

“你那是挂树上了,谁知道要是直接落地的话会不会摔死”尉迟恭很不服气的说道。

赵云泽撇了撇嘴,决定给这个黑锅脸扫扫盲。

“大总管,我刚才跳下后数了下秒数,从伞张开到我被树挂住,我的留空时间是九秒,按照平均每秒五米的降落速度来算,伞张开后留空大约四十多米,这个高度,足够保证安全了。要是把用来制作降落伞的布料再减轻些,那么降落伞张开的时间就会更短,跳伞的人留空时间也会更长,相对来说也更安全些。”

赵云泽的话,让尉迟恭如听天书,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虽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是听上去蛮厉害的样子。”

赵云泽惊讶了,黑锅脸居然也懂“不明觉厉”

“某家刚才看了,你这降落伞用的布料,就跟你那把弩用的钢铁一样,似乎不好寻找。你可想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降落伞了”尉迟恭终于问到了点子上。

赵云泽点了点头,道:“我想过了,用丝绸完全可以替代我这降落伞的布料。而且,丝绸更轻。不过就是造价会很昂贵,毕竟,降落伞的用料薄了不行,这就要用很多丝绸。”

尉迟恭一听,马上脱下自己的外袍,又脱下穿在里面的一件无袖小衣,递给赵云泽问道:“这么厚可以吗”

赵云泽接过尉迟恭的小衣,顿时一股汗臭味扑鼻而来。

“大总管,您该洗澡了。”赵云泽扇着鼻子说道。

“老子问你的是布料”尉迟恭一瞪眼睛道。

赵云泽捏了下那件小衣的布料,说道:“这么厚完全可以。”

尉迟恭道:“那就没有问题了。这种绸制小衣的布料,虽然稀缺,但还不是什么稀罕物,营中库房里就有。”

赵云泽问道:“大总管,这就是那种能防住弓箭的绸甲吧”

尉迟恭点头道:“没错,这就是绸甲。”

赵云泽之所以知道绸甲,也是在读军校时从一位教员口中得知的。蚕丝的韧度很高,古代用蚕丝纺成的绸甲,虽然不能完全防住弓箭的杀伤,但是却能有效减轻箭头的穿透力。更重要的是,箭头被绸甲阻挡后,入肉不深,很容易就能取出来。这也是赵云泽为什么把丝绸选作降落伞布料的原因,看中的就是它的韧度。

绸甲造价高昂,一般都是配发给将领或者重要兵种的士兵,穿在盔甲里面作为二次防护使用。

“这年头,到处都在打仗。那些商人最是精明,本来用来织做衣物的蚕丝,被他们大量做成缝制绸甲的料子了。泾阳城中刚好有个商人就囤积了一批这种料子。我们进入泾阳后,阎立本那小子亲自登门,与那商人一番商谈,最后只用一纸欠条就把那批价值不菲的料子全拉进了军营。可还没等军中工匠将其缝制成绸甲,执失思力就来了。这次正好用那批绸料来做降落伞。”

听了尉迟恭的话,赵云泽道:“有现成的布料就好办了。不过可得让工匠抓紧时间缝制降落伞,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

尉迟恭道:“我命他们连夜赶制就是。有现成的样子,再加上阎立本的督促,应该天亮就能赶制完成了。对了,你打算训练多少这种跳伞突袭的士兵”

赵云泽想了想,道:“听宝林兄说,一侧山崖的底下就是突厥人的马厩。我是这样想的,突袭的士兵全部从那侧山崖跳伞,降落到突厥人的马厩后立即放火,利用惊马冲乱突厥人的大营。大总管再安排人从正面攻击,内外夹击之下,突厥大营必破。”

“田单的火牛计”尉迟恭心领神会道。

赵云泽点了点头,又道:“用于跳伞突袭的士兵倒不用太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