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降贞观-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靖和李道宗也很赞同马周的意见,于是,赵云泽便担任了阅兵总指挥。

其实阅兵总指挥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只是下达几个口令而已。

赵云泽站在操场正中,下达完整队的口令后,跑步到主席台前,向李世民报告:“大唐皇帝陛下,讲武堂第二期学员毕业典礼,一切准备就绪,是否开始阅兵,请您指示”

“开始”李世民说道。

“是”赵云泽再次行礼后,便跑到主席台一侧,再次下达口令:“阅兵式开始,标兵就位”

一队十名标兵,身着武官戎服,肩扛红缨下扎束着三角红旗的长枪,踢着正步进入操场,到达各自预定的站位后,立定转体,变肩枪为持枪姿势。标兵的作用,是用来指示参加阅兵的队伍变换队形、行进方向和变换步法、姿态的。当参阅的方队到达某个标兵的站位前时,就要做出相应的变换。

标兵就位后,主席台两边的军乐队,奏响了亲王破阵曲的音乐。鼓声擂动、丝竹齐鸣。

李世民在李靖和李道宗的陪同下,走下了主席台。三名警备队的士兵,早已牵着三匹马等候在主席台下了。

李世民、李靖、李道宗三人上了马,那三名警备队士兵,牵着马往参加受阅的方队前走去。李世民在前,李靖和李道宗左右尾随在后。

每当李世民行至一个方队右面前,方队的领队就会下达“敬礼”的口令。方队队员同时偏头,向李世民行注目礼。同时,队员们齐声高喊“陛下万岁”或“大唐万岁”。

这两个口号,也是交叉喊出。头一个方队喊“陛下万岁”,下一个方队便喊“大唐万岁”。

李世民坐于马上,意气风发的朝方队中人频频招手。待李世民行过一个方队,领队再下达“礼毕”的口令。方队队员同时把头摆正。

主席台上,众文武看到受阅官兵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的精神面貌,纷纷点头称赞。那些充当观众的第三期学员,也看得羡慕不已。他们恨不得自己也能立刻毕业,接受大唐皇帝的检阅。

检阅完各个方队后,李世民、李靖、李道宗三人回到了主席台就坐。

“分列式开始,各方队调整队形”赵云泽再次下达口令。

护旗方队的旗手,由持旗姿势变为肩旗姿势;持械方队中的持枪方队,则有持枪姿势变为肩枪姿势;刀盾手方队将手中的刀、盾,由垂刀、垂盾姿势,变为持刀、端盾的姿势;弓箭手方队也将长弓,由垂弓姿势变为端弓姿势。

这些动作,都是同时变换,变换的节奏分明,铿锵有力,极富观赏性。

“踏步走”各方队领队下达了口令。所有受阅官兵,原地踏步调整起了队形。由正对主席台,变为侧对主席台。

护旗方队首先变踏步为齐步行进,其余各方队依次紧随其后。

在操场上拐了两个弯后,护旗方队开始通过主席台。当走至距离主席台还有十米时,领队下达了“正步走”的口令。同时,护旗手变肩旗为双手端旗,领队和全体护旗队员,拔出腰间横刀,立于胸前。

铿锵有力的正步声中,护旗方队通过了主席台。李世民一听到“正步走”的口令后,就站了起来。主席台上所有人,也都跟着站起来,向受阅官兵行注目礼。

护旗方队之后,教职员方队也变换了步法。与护旗方队不同的是,后面的受阅方队,领队下达的是“向右看”的口令。方队队员在由齐步变为正步时,同时向右偏头,向主席台上的皇帝陛下和文武官员致敬。

持械方队经过主席台时,队员们手中的武器,同样有持拿姿势的变换。这姿势变换的动作,比起徒手方队来又增添了观赏性。让那些第一次观赏这种新式队列操典阅兵式的官员,看的内心大呼过瘾。

以前,武库别署成立时,赵云泽也曾组织过阅兵式。可那场阅兵式,人数太少,加之训练时间太短,远远不如这一场阅兵式壮观。就是那些曾经看过武库别署阅兵式的官员,今天看了讲武堂的这场阅兵,也同样大为震撼。

最后压轴的,是两个骑兵方队。一个骑兵方队手持马刀,另一个则手持马槊。经过主席台前时,两个方队的队员,都将手中兵器扬天高举。

各个方队通过主席台后,又由正步换成齐步,绕行回到原先列队的位置。

阅兵式结束后,李世民发表了讲话,对学员们激励了一番。

之后,便是宣布讲武堂本年度的个项奖励名单。这项工作是由李靖完成的。受奖的,不仅有个人,也有单位;不仅有学员,也有教职员工;不仅有第二期学员,同样有第三期的学员。

讲武堂对于这些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都是颁发的锦旗。其实在去年,这种年度奖励就实施过一次了,锦旗的创意,自然是出自赵云泽之手。

这次,对于受奖人员中的佼佼者,除了由讲武堂发给锦旗外,李世民还赐予了一些小物件,作为奖赏。

进行完奖赏后,便是宣布第二期学员的授职授衔旨意了注意,是旨意而不是命令。

这道旨意,是由李道宗宣读的。全体学员、教职员跪听了旨意。

毕业的学员有八百人,不可能一一宣读详细的授职授衔情况。旨意中,只是宣读了五个典型学员的授衔授职情况,其中就有程处默。其余人等,旨意中只是言明,身有散衔进校的学员,散衔迁升一级,以吏员身份和白丁身份进校的学员,则全部授予从九品下或从九品上的武官散衔。具体授衔情况和职事安排,由兵部另行颁布。

至此,上午的典礼程序便进行完了。

此时已经正午,于是,便是一顿饕餮盛宴。这也是第二期学员在讲武堂吃的最后一餐了。

午饭过后,大多数大臣离开了讲武堂。李世民和兵部的官员,以及将要接收毕业学员到他们之处任职的官员留了下来。

第三期学员回到各自营帐,开始打点行囊了。下午,他们便要离开讲武堂了。

李世民带着留下来的那些官员,在讲武堂众高层官员的陪同下,深入毕业学员的营帐,看望了他们。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会谈。把一众学员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下午未时四刻,毕业的学员带着自己的行囊,再次集结于操场上。兵部的官员,宣读了每名学员的任职任衔命令和分配去向。然后,点到名字的学员,便立即去接收单位的官员处集合。他们的个人档案,也早已分到接收单位的官员手中。

其实学员们对于自己的授衔和分配去向,也早就有所耳闻了。今天,只是正式的履行程序。

大半个下午,进行的都是这一项工作。兵部宣读的命令的官员,喊的口干舌燥,中途也换了好几个人。

李世民果然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要亲自送学员们离校。每当一个单位的接收学员到齐后,这个单位的官员就带着那些学员,到主席台前,向李世民和讲武堂一众官员辞行。李世民等人也总要勉励学员们几句。

别人累不累,赵云泽不知道,反正他自己觉得挺累的。说话也会这么累,赵云泽还是第一次体会到。可他再看看李世民,对于每个学员都笑脸相迎,殷切嘱托,好像从始至终,都没厌烦,也一直精神奕奕的。

唉,当皇帝也不容易啊,即便是做戏,也是相当耗费体力和心力的。

大半个下午,操场上都闹哄哄的。虽然不算喧哗,但场面却有些混乱。学员们相互之间,总有道别的话要说几句。整个操场上,也一直弥漫着一种很复杂的气氛。有毕业奔赴新的战斗岗位的喜悦,也有惜别的情怀。

要说最累的,是特战队的人,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除了吃中午饭时,就一直在操场上站岗。大半天下来,腿都站麻木了。也幸亏是特战队的人,要是换成别人,还真坚持不下来。

也因此,李世民对于特战队的作风纪律和超强体质,也大加赞赏。

一直到太阳西坠,最后一个单位的学员,才离开了操场。这最后走的,是分配往火器营的人。他们离得近,所以最后才离开的。

望着空荡荡的操场,赵云泽惆然若失。该走的都走了,今后,他们就要为了大唐去流血牺牲了。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也不知道这八百人里,多少人的名字会出现在墓碑上。

都是热血好儿郎啊

第512章秋狩(一)

也许是受了讲武堂毕业典礼上阅兵仪式的刺激,离开战场已经数年的李世民,这位马上皇帝,居然又升起了征战厮杀的兴致。

“观音婢,你看朕这几年是不是胖了呀。”

讲武堂毕业典礼的当天晚上,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嘿嘿嘿”过后,拥着长孙皇后躺在被窝里,他忽然这么问道。

长孙皇后噗嗤一笑,道:“二郎是发福不少呢。”

“唉,很久没有好好活动活动了。”李世民感叹道。

“不是刚活动过了嘛。”长孙皇后羞涩的说道。

“哈哈,朕说的可不是这种活动。”李世民大笑道,“朕是说,已经好几年没有拼杀过了。”

长孙皇后一惊,连忙问道:“二郎如今可是一国之君,断不许胡来”

“观音婢放心吧,就算朕想上战场,朝中大臣也不会如朕所愿的。”

“那二郎是什么心思”

“朕是想,来一场秋狩。”

“原来陛下是想打猎呀”长孙皇后恍然大悟。

李世民又道:“如无意外,大唐今年年底,最晚到明年,极有可能就要对突厥用兵了。朕决定安排一场秋狩,让十六卫的将士们好好磨砺一下。用赵鹏羽的话来说,实战才是最佳练兵途径。这狩猎,也是一种实战呀。”

长孙皇后想了想,道:“二郎既然有这个心意,只管去做就是了。不过,妾也要跟随陛下参加秋狩。”

“去,都去。不但观音婢要去,朕的那些小崽子们,只要能骑马的,也都去。”李世民说道。

“什么小崽子,说的这么难听,二郎把自己和后宫姐妹们,都当做什么了”长孙皇后娇嗔道。

“哈哈哈哈”李世民大笑起来。

分割线

第二日,李世民就在早朝上提出,他打算安排一场大规模的秋狩。

一开始,还有大臣反对李世民的这一想法,他们认为秋狩必会劳民伤财。还有激进的大臣,甚至劝谏李世民,明君应勤于朝政,狩猎这种事,是玩耍,明君不应耽于玩乐。

立即就有武官出班反驳,说军中狩猎不同于三五人的玩耍,乃是练兵的一种方式。

李世民也说,他要组织的这场狩猎,不需多耗费国库一文钱,一应参加狩猎的将卒,只需按寻常给养保障即可。

武将们都出班支持李世民,文臣当中,也有很多支持这件事的。那些反对的大臣,势单力薄,最后也哑火了。

于是,李世民便定在八月十一,开始秋狩,为期三天。秋狩结束后,正好是八月十五。今年年初,朝廷已经将八月十五正式规定为节令。秋狩过后,也正好过节。

大规模的狩猎,可不同于三五人的游玩,军中一应准备、调度,都是需要时间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武将说军中狩猎就是练兵的原因。今天是七月二十九,有十天的时间,也足够军中将士做好准备了。

当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兵部、民部、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就抽调官员,组成了秋狩特别策划组,一起商讨拟定了秋狩方案。

七月三十日沐休过后,八月初一的早朝上,李世民宣布了秋狩的诸项事宜。

秋狩的地点,定在长安城南的终南山。参加秋狩的,十六卫每卫抽调一千人,讲武堂第三期学员全员参加,卫尉寺则负责安全保卫。赵云泽及皇剑特战队,也在参加秋狩的人员名单中。秋狩三日期间,房玄龄以宰相身份,暂代朝政,杜如晦、长孙无忌等重臣协助房玄龄。

参加狩猎的皇家成员,李世民本来定的是在京各成年亲王、郡王,以及十岁以上的皇子,再加上长孙皇后和杨妃这一后一妃伴驾。可是,九江公主得知了秋狩的消息后,软磨硬缠李世民,也要参加秋狩。

李世民最后便答应了九江公主的请求。实际上,自从李世民知道九江公主自己不愿意嫁给长孙嘉庆后,他总觉得亏欠这个小妹,凡事,只要九江公主的请求不太过分,李世民也总依着她。

分割线

赵云泽和皇剑特战队虽然也被李世民点了名,参加秋狩,可是他们却没有什么要做的准备工作。皇剑特战队本来就是快速反应部队,随时都可以上战场的。秋狩对他们来说,就是玩耍而已。

所以,赵云泽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几天,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火器营身上。

火器营因为刚组建,并不参加秋狩。苏定方这几天全力配合赵云泽,对火器营进行调整。

赵云泽首先修改的,是火器营的编制。一开始,火器营是按大唐其他军队的编制模式组建的。赵云泽认为,火器营以为作战模式的不同,旧有的编制,不利于发挥火器营的威力。于是,他对火器营的编制做了调整。

火器营五百人,编制为三个作战队,一个警备队,一个运输队。

骑兵队一百人,装备手投式霹雳弹、单管火箭筒。以野外机动作战为主,战场之上,发挥骑兵优势,对敌阵两翼实施突袭扰乱。

步兵队一百五十人,同样以手投霹雳弹和单管火箭筒为主要武器,以正面打击敌有生力量和伏击、袭扰作战为主。必要时,可用**包、爆破陶筒对敌工事实施爆破。

炮兵队一百五十人,装备小中重三种型号的抛石机,多管火箭筒,对敌实施远距离打击。炮兵队列装的多管火箭筒,与骑兵队和步兵队列装的单管火箭筒不同。单管火箭筒是用细一些的竹筒发射火箭弹。炮兵队的火箭筒,则是铸铁筒,口径也比单管火箭筒要粗的多。

而且,最大的不用便是,单管火箭筒是一次性的。而多管火箭筒,却采用子母弹装填方式,那些并排组装在一起的铁筒,可以反复使用。发射时,只需从铁筒开口填入一支支用纸管包裹的单筒火箭,然后把信捻连在一燃,便能同时发射多枚火箭弹了。

这些新装备,是研器处和武器别署这两年共同努力的结晶。赵云泽对此大为赞叹。人的创造力,果然是无限的。照这么发展下去,真正的火炮,怕也不难制作出来了。

除了这三个作战队,剩下的一百人,编为了一支七十人的运输队和一支三十人的警备队。

完成改编后,赵云泽便和苏定方对火器营开始了训练。有着程处默等一班在讲武堂学习了两年的科班生,火器营训练起来,也事半功倍。

第513章秋狩(二)

八月十一,上午辰时,浩浩荡荡的大队车马、军兵,出了长安城南门明德门,往终南山而去。

这便是参加秋狩的队伍。所有军队,加上皇家成员、朝中伴驾的大臣,一应后勤保障人员、仆从,共计两万出头。

皇家车队,行走在队伍中段偏前的位置。最大的一辆马车,由六匹马拉着,这便是李世民的座驾。

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卿大夫驾三、士人驾二、白丁驾一,这是从周朝一直流传的规制礼仪。

李世民虽然有座驾,但他却没有坐在车内,而是骑着马,随着车驾而行。马车里,坐的是长孙皇后。

按说,长孙皇后应该有单独的座驾,可人家老李就是宠爱长孙皇后,连寝宫都与长孙皇后是同一个,这车驾共用一乘,也没有什么了。

队伍的行进速度很慢,天气也比较热,长孙皇后的马车,车帘都是搭起的。李世民骑着马,紧挨着车厢,不停的跟车内的长孙皇后说着什么。

马车后面,还有骑马的三个皇子,便是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楚王李泰。李承乾和李恪同岁,今年都是十一岁,李泰十岁。别看这三个皇子年幼,可骑着马也照样有模有样的。

其实,三个皇子也都有车驾,但既然李世民都不坐车,他们自然也不坐车了。他们这也未尝不是在李世民面前表现自己。李世民让皇子参加狩猎,未尝不是存了让他们见识下场面的意思。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历练。

李世民车驾的后面,便是杨妃的马车。再往后,是九江公主的。九江公主马车的后面,便是李承乾的太子车驾。

按说,太子的车驾应该紧随着李世民的车驾。可李建成还太年幼,也许是李世民出于教育他尊敬长辈的心思,有意把他的车驾安排到了后面。

李承乾的车驾之后,便是皇家诸亲王、郡王、公主们的车驾了。本来,李世民是不打算让公主们参加狩猎的。可既然同意了九江公主参加,其他的那些姐妹们,也不能有所偏袒,于是,已经成年的公主,也便都参加秋狩了。李世民自己的女儿,还都年幼,却没有参加的。

光是皇家的车队,就拖的近两里长。卫尉寺的侍卫们,左右护卫着皇家车队。

特战队被安排在了李世民车驾的前后,与李世民的亲卫混合编组,护卫着李世民一家子的车驾。赵云泽落后李世民半个马身,行走在队伍之中。

一个七品官,却被李世民安排在身边伴驾,这让很多人感到眼红。可话说回来,人家赵云泽是特战队的统领,李世民以“皇剑”命名特战队,那赵云泽就是这把剑的剑柄。剑柄自然要握在手中,从这一层意思来说,赵云泽行走在李世民身边,却也无可挑剔。

赵云泽看着李世民两口子亲亲密密的样子,心中不免泛酸水。你倒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我的老婆孩子,还远在石城县呢。

下意识的,赵云泽回头望向了九江公主的车驾。他立刻就看到了一张令人生厌的脸孔。

那张脸孔的主人,名叫长孙嘉庆。

长孙嘉庆今年十八岁,生的倒是五官端正,而且人家长孙少爷还有一个赵云泽无法比拟的优点,那就是皮白。如果,长孙嘉庆不是眉眼间总让人感觉有种轻佻之色的话,倒是称得上翩翩佳公子。

小白脸,不是东西赵云泽看到长孙嘉庆,心里就把他给骂上了。

长孙嘉庆跟赵云泽一样,都是李世民亲自点名,让参加秋狩的。而且,李世民还给长孙嘉庆封了个正七品上致果校尉的散衔,并出任卫亲勋翊卫队队正的职事,把他编到了皇家卫队中。

长孙嘉庆无功无劳,也不是当世文坛武林的名人,一出仕就授正七品上的散衔,这本来于礼不合。可是,满朝文武都知道长孙嘉庆要做尚九江公主了,那将来就是驸马都尉。驸马都尉是从五品的散衔,李世民如今授长孙嘉庆正七品的官衔,也是在为长孙嘉庆和九江公主的亲事铺路。

长孙嘉庆当了官,意气风发,可赵云泽却越看他越不爽,只因为,长孙嘉庆的编队位置,就在九江公主的车驾旁。

这定是李世民有意安排的,他的目的,就是想让九江公主见一见长孙嘉庆。或者说,让长孙嘉庆好好表现,以博得九江公主的认可。

长孙嘉庆自己也自然知道,坐在他身旁车驾中的,就是他未来的妻子九江公主。

九江公主不但是美女,还是皇室有名的才女,长孙嘉庆一见到九江公主,整个人都酥了。

于是,长孙嘉庆极尽讨好之能事,从出了长安城,就驱马紧贴着九江公主的车驾,对着九江公主说这说那的。

他越是如此,九江公主就越不想理他。于是,长孙嘉庆就越是话多,想法设法讨好九江公主。

赵云泽一看到一脸贱笑的长孙嘉庆,气就不打一处来。这小子脸皮也太厚了,看不出人家小公主不想搭理你么,怎么还死缠烂打呢再说了,你现在的任务,是护卫皇家车队,可不是泡妞。

“鹏羽”李世民回过头,喊了赵云泽一声。赵云泽的注意力此时全放在了长孙嘉庆身上,根本没听见李世民喊他。

李世民见赵云泽毫无反应,就顺着赵云泽目视的方向看了过去。一见到长孙嘉庆那副模样,李世民也皱起眉头了。

这个长孙嘉庆,怎么分不清场合呢朕把你安排在九江车驾旁,是让你用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以及自己的军人风采来表现给九江看,可不是让你如此不懂规矩,随意与九江说话的。你偶尔跟九江说几句话,也未尝不可,可你那样子

唉,烂泥一坨啊李世民心中对长孙嘉庆失望了。也因此,他也更觉得愧对九江公主了。

再一看赵云泽,一身戎甲,端坐马上,威风凛凛、英姿飒爽,李世民竟然下意识的拿赵云泽跟长孙嘉庆比较了起来。

可刚一做比较,李世民就暗笑了。赵云泽是赵云泽,长孙嘉庆是长孙嘉庆,他俩有什么可比的

“鹏羽”李世民又喊了赵云泽一声。

“啊陛下唤某何事”赵云泽终于回过神了。

“朕算了,朕方才喊你,你没听到,这会儿,连朕都忘了唤你何事了。”李世民自嘲的一笑。

赵云泽:“”

第514章秋狩(三)

“鹏羽,你去把长孙嘉庆唤过来,朕有事叮嘱他。”

队伍又行了一阵儿,李世民实在看不下长孙嘉庆那副轻佻的模样去了,便对赵云泽说道。

“遵旨”

赵云泽停下马,等了只一小会儿,长孙嘉庆和九江公主的车驾就赶来上来。

“长孙校尉,陛下唤你有事。”赵云泽抬手对着长孙嘉庆抱下拳都懒的动,直接对长孙嘉庆说道。

长孙嘉庆一听赵云泽的话,连忙侧着头,对九江公主说道:“公主,陛下唤某有事,某先失陪一会儿。过些时候,再来陪公主叙话。”

谁稀罕你呀赵云泽对长孙嘉庆嗤之以鼻了。

九江公主也不答话,只是偏过头,望向了赵云泽。

长孙嘉庆骑着马,去追赶李世民了。赵云泽双腿一夹马腹,就要回原先位置。

“赵大人且慢”九江公主开口了。

赵云泽又放慢了马速,靠近了九江公主的车厢。“公主有何指教”赵云泽问九江公主。

“赵大人千万不要如此客气。”九江公主羞涩的一笑,“我就是想问问,赵大人那日那日作的那首长短句,似乎只是上半阙,不知可还有下半阙”

长短句艾玛,小公主怎么又提起这茬了

赵云泽心惊之下,就盯着九江公主看了起来。她的脸怎么这么红这是发春的迹象难不成,这位小公主真被我的半首宋词挑动起情丝了完了完了,死了死了

“公主,您说的是哪首长短句啊”赵云泽装起了糊涂。

“就是就是那首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九江公主羞答答的说道。“也只有赵大人这样的奇男子,才能作出如此打动人心的诗来。”

后面这句话,九江公主说的如蚊子哼哼一般,也就她自己能听到了。

“噢,公主是说那一首啊”赵云泽这下不能继续装糊涂了。他稍稍一沉默,又为难道:“那日,某也只是妙手偶得,并未想出下半阙。”

“那那赵大人现在可否作出下阙”九江公主又问。

下阙下阙我倒是还记得,可这首词下阙的语境,却是凄凉的很,大有感叹朝代更迭的意味,我要是吟出下阙,你小公主倒是不会找我的麻烦,可备不住别人就要找我麻烦了。

“公主殿下,作诗吟句,全在于因事因境的一时灵感,这会儿,时境已不同那日。某却是无法续出这下半阙了。”赵云泽狡辩道。

“时境已不同那日”九江公主前后看了看逶迤的大队人马,点了点头道:“赵大人说的也有道理。”

“公主如无他事,某这便回陛下身边了。”赵云泽说道。

九江公主点了点头,小声“嗯”了一声。

赵云泽在马上朝九江公主拱了拱手,加快马速,往前赶去。

望着赵云泽的背影,九江公主的心又乱了:作诗吟句,全在于因事因境一时的灵感。那日,只我与他相处一室,他才作出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般的句子

九江公主下意识的,居然忘掉了那天与她和赵云泽同处一室的宫女雪岚,以及赵家的丫鬟。

离开九江公主的车驾,赵云泽松了一口长气:真要命啊

稍待,他就又看到长孙嘉庆了。真想一脚将他踹下马啊咦,不对劲啊,我干嘛对长孙嘉庆这个公子哥这么大的仇恨明明是第一次见面的好不

下意识的,赵云泽又回头望了一眼九江公主的车驾。糟糕,难道我变成萝莉控了对这个小公主也有了非分之想不成

赵云泽的心也乱了唉,都怪孙灵儿

你自己花心,关人家孙灵儿何事

分割线

秋狩的大队人马,离开长安城走了近两个时辰,近正午时分,到达了终南山。

这里,是终南山脉的一段,名为太乙山又名翠华山。

太乙山有山有水,地形地貌奇特,风景极为秀丽,有“终南独秀”之称。传说,太乙真人曾在此修炼,因而得名。

从秦朝开始,太乙山就是定都长安的各朝各代的皇家园林和天然猎场。秦始皇曾在这里狩猎休闲,汉武帝曾在这里建立道场,拜谒太乙神。原先历史上,几年过后,李世民还会在此建立避暑的行宫“秦圣宫”。

太乙山脚,进山峪口建有一座道观,名为“太乙宫”。传说,是汉武帝下令修建的。

唐朝以道教为国教,太乙山又是皇家园林,太乙宫,也自然成了皇家道观。

李世民的驻跸之所,就在太乙宫中。十日前,太乙宫的道士们就收到了朝廷的通知,李世民要来终南山秋狩,并驻跸于太乙宫。于是,太乙宫上下一番打扫忙碌,做迎驾的准备,自不用多述。

前日,朝廷打前站的官吏,就已经来到了太乙宫。检查验收太乙宫的接驾准备。并指点太乙宫的接驾安排。

今日,大队人马一来至,太乙宫的观主率领众道士,以及打前站的官员,将李世民一家子和皇室成员,以及伴驾的大臣迎进了太乙宫。

赵云泽的特战队担负警卫任务,也跟随李世民进入了太乙宫。

太乙宫虽然很大,可参加秋狩的人数实在太多了,光是太乙宫,也容纳不下。那些十六卫抽调出的部队,便在太乙宫外驻扎。

已是中午时分,太乙宫中,早已准备好了午膳。李世民等一众王公亲贵们,先在太乙宫观主的引领下,去正殿简单祭拜了太乙真人一番,然后,就直接用膳了。

进不了太乙宫的那些将士们,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他们要自己埋锅造饭。要不说军队的狩猎就是练兵呢,一切行止,皆以行军打仗的法度为准则,一点都不能马虎。

虽然,狩猎的日期定为三天,可今日却无法立即展开狩猎活动了。午饭过后,李世民等人游览起了太乙宫。太乙宫外的军中将士,则忙着扎营,准备一应狩猎的物资。

明日一早,便要正式狩猎了。

第515章秋狩(四)

第二日,狩猎的部队开拔进山。

各支部队,除了外围警戒进山道路的人手,其余人每一两百人编成一队,在终南山方圆几十公里内散开,开始了秋狩。

李世民一家子,加上他们的亲卫,再加上特战队,共计五百多人,编成了一队。

大唐尚武,即使是后宫嫔妃和那些公主们,也都骑术精湛。贵族女子虽然不上战场,但她们也时常打马球娱乐,骑术自然就练出来了。有些贵族女子,甚至还能马上开弓射箭。

长孙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