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国师(鲈州)-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殃。

“这位不光是第一次,还是第一名呢,不过是倒着数的,正榜的最后一名!你们想想,考中解元固然是文圣公保佑,可考中最后一名好像更不容易呢!而且,这位的经历也很神,他中举,不光靠自己的本身,而是他上面有人!”那闲汉煞有其事的往天上指了指。

“……愿闻其详。”衙门口人太多,一时也挤不进去,刘同寿干脆停下来听八卦。

“这位新举人在这城里也算是个名人了,不过不是因为他有才名,而是在风月场上,前两个月,他……”

刘同寿越听越觉熟悉,连带着,那哭声也有些耳熟了。十六岁中秀才,二十年来六次乡试一直名落孙山,还很好色……最关键的是,还是个患了花柳的,莫非……

“常言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位梁举人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虽然以后不能人道,但却有了功名,真是让人羡煞啊。”常年围观乡试放榜的,肚子里一般也有点墨水,这闲人一边掉书包,一边也是艳羡不已。

我擦,这你也羡煞?功名又不能拿来吃,比起另外一个功能来,重要性差远了,根本没法比。刘同寿心有戚戚的和李时珍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轻蔑的神情,功名是不错,但这科举可是太坑爹了。

“这东山镇真是好地方啊,一中就是俩,一共也只来了俩,真是了不起!”

“李二,你羡慕也没用,人家东山镇的风水好,又出了奇人,所以才能点石成金,你家祖辈都在这儿,换风水是想也不用想的了。”见李二说得起劲,旁边有人打趣道。

“唉,谁说不是呢,早知如此,我爹就应该把祖坟迁到东山去……”李二倒也不恼,只是一个劲儿的唉声叹气。

真的是梁萧?他中举了?听这意思,姜大婶的儿子好像也中了,这有点太离谱了吧?刘同寿有些茫然,这事儿太玄幻了,除非自己有传说中的主角光环,否则怎么可能会……

“小仙师!苏贤弟,看呐,是小仙师来了!”哭声转化成了一声惊呼,随着梁萧的一声大吼,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刘同寿,带着惊讶,赞叹,甚至还有一丝狂热,千百道目光很快变得炽热起来。

第47章梦想成真

在府城乃至布政司所在的杭州,刘同寿的名声并没有在上虞那么响亮,但却更富传奇性。

他的名头是在读书人之中流传的。当日梁萧被苏子阳依照刘同寿的嘱咐摆了一道,此后就被强拖着出入府学,求学上进。

不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那点破事却是广为流传。食色,性也,士子中固然有苏子阳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但跟梁萧有共同爱好的却也不在少数,很多人当时就在现场,于是,梁萧很是遭了一番冷嘲热讽。

别看在家里唯唯诺诺的很窝囊,但梁萧才不是那种能忍气吞声的性子呢。他横眉冷对千夫指,把最强力的法宝——刘同寿给祭出来了。

先挑能说的,将刘同寿的事迹讲述了一遍,然后梁某人也是得意起来,说日前那是小仙师出于对自己的关怀,才行了非常之法,最后他又扯着苏子阳作证。

那封信里确实是这么说的,家丑不好外扬,何况又是那种**之事,刘同寿打听过苏子阳的性格之后,有针对性的用了这么一番说辞。

这法宝在上虞,乃至余姚都很灵验,可在外面就不大好使了,尤其他的说服对象还是一群读书人。这些人读的书多,走的地方也多,见识广了,对这些鬼神之说都是嗤之以鼻,梁萧的说辞不但没起到效果,反而又引起了更多的攻讦,连那些专心读书的人都加入了。

盘桓烟花之地,又宣扬鬼神之说,这不是斯文败类是什么?不群起而攻之又待怎地?于是,梁萧悲剧了。

他口才是不错,可好虎架不住群狼,就算是苏秦复生,孔明再世,也架不住这么多人啊,一人一句,吐沫星子就能给他淹了。

梁萧掩面而走,至此算是彻底没了退路了,既不能去烟花之地潇洒,又被同道排斥,有家也不能回,在苏子阳的劝说下,他只能专心读书备考了。

而在这场纷乱中,刘同寿的名头也给士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将一个秀才蛊惑得如此死心塌地……不,应该说是两个,一向拙于言辞的苏子阳也对那小道士甚是推崇,这样的神棍,也算是个高级神棍了。

不少考生都琢磨着,乡试后,要不要去趟东山,当面戳穿那神棍的骗局。能借此扬名不说,还能顺势给谢家留个好印象,结上这样的强援,对将来的仕途可是大有裨益的啊。

乡试过后,水灾的话题浮出水面,但士子们依然不怎么在意,神棍么,总是要危言耸听的,没见路边那些算命先生一开口,总是要先吓唬吓唬人么?什么流年不利,大凶之兆的,江南多水患,蒙上个一次半次的,有啥了不起?

越是这样,越是可恶,借着这等妄言扬名,就更可恨了!若不是还没发榜,乃至众士子都心有牵挂,分身无暇,恐怕已经有人去上虞骂街,或者到府衙请愿了。

至于这里面有多少是出于嫉妒,或者因为小道士挑战官宦之家,同气连枝之下,生成的愤懑,又或是谢家的子弟门生们的推波助澜,就不为人所知了。

结果就是,哪怕是水灾已经切实的发生了,但刘同寿在府城,乃至布政司的名声依旧不怎么响亮,偶有人提到,也以负面评价为主。这就是这个时代士林舆论的威力了,读书人就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声音,跟他们的观点悖逆,多半是讨不到好的。

但事情总有例外,今天这龙虎榜一发,所有人都傻眼了。已经沦为笑柄,被贬低得一无是处的梁萧居然中举了!遭了池鱼之灾的苏子阳也是榜上有名……

虽然两人的名次并不高,梁萧甚至挂在榜尾,差一点就掉到副榜去,可是,这结果已经足够触目惊心了。要知道,这可是中了举啊!在文才日隆的浙江,三年取士也不过一百出头,哪怕是最后一名,也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何况,还是这么一个主儿……

一时间,士林万马齐喑,民间的传言却是不胫而走,之前对梁萧的嗤笑,都化成了惊异和赞叹。科举,本就是只以成败论英雄的,落第的哪有资格去嘲笑中举的?就算嘲笑者豁出去颜面不要,也不过败犬狂吠罢了,断然不会有人听信。

可是,先前毕竟嘲讽得太凶,太猛了,也有不少人一时转不过弯,于是干脆将功劳推到了刘同寿身上,说是他施展了法术令浪子回头,才有了点石成金的效果。反正梁萧自己也是这么说的,这倒也不能算是毁谤。

这个说法迅速得到了众人的推崇,有起有伏,峰回路转,还有神异的味道在里面,这样的故事正符合大众的口味,同时也符合大多数人的期盼。天上掉馅饼这种好事,谁不喜欢啊?还有比中举更大的馅饼吗?这可是鱼跃龙门,千金不换的。

比起梁萧忧愤之下,苦读有成,仙人指路更加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前面那种说法已经不新鲜了,隔三年就有那么百十号人号称苦读成才,可数遍天下,甚至上溯千年,又有几个是受了仙人指点,来个咸鱼翻身呢?

这就好比后世富豪虽多,但更让人憧憬的,是中了彩票的暴发户,而不是所谓白手起家,通过不懈努力致富的天才。前者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而后者听起来是那么的完美,形象过于虚无缥缈,同时也不具备多少可操作性。

梁萧中举,就如同灰姑娘的故事一样,让人们觉得见证了梦想成真的奇迹,将其成功归结于那位小仙师,以及东山的风水上面,也给人留下了实现梦想的希望。

受众广,传播的就快,嘉靖十三年的乡试放榜,比往年要轰动得多,直接导致了府城的万人空巷。人们都聚集在府衙门前,谈论的话题全都围绕在梁萧中举上面,连往年最引人注目的解元都无人理会了。

能引起这等轰动的倒数第一,梁萧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就在这个当口,刘同寿一头撞过来了,然后又被梁萧发现,结果吼了那么一嗓子,引发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一次,刘同寿感觉到了恐惧,哪怕是穿越前发现道具被做了手脚,导致烈火焚身,他都没这么害怕。不分男女老少,数千人用火辣辣的目光望过来,好像在看着一条金光大道,似乎压抑不住要扑上来的模样。

恍惚间,刘同寿几乎以为绍兴城发生了生化危机,所有百姓都变成僵尸了,然后只有他一个活人……他的头皮开始发麻,这到底是咋回事?

“小仙师,多亏了您啊!我中举了,真的中了!您看……”

梁萧第一个扑了上来,一手扯住刘同寿的袖子,另一手抖着一张黄纸,激动得一塌糊涂,“都是您的指点之德,大恩大德,来世衔环结草,也难报万一啊!回去后,我一定供奉您的牌位,告谕梁家子孙,日日拜祭……”

“停,停,我还没死呢,你拜什么拜啊?”刘同寿一把捂住他的嘴,这位感情是欢喜疯了吧?这乱七八糟的,都是什么跟什么啊?想起范进中举的典故,他开始琢磨,要不要搧对方两个耳光,“中了举,也要淡定,荣辱不惊方显君子本色,再说,你中举跟我有……”

“仙师在上,请容学生张清芳一拜,学生家中世代都是信众,家母吃斋念佛了半世,学生生平也从未做过亏心事。日前外间纷纷传言,诋毁梁兄清誉,学生也曾仗义执言……学生也是应试二十载,每每都名落孙山,望仙师垂怜,赐下片言,给学生指点迷津啊!”

梁萧的行为像是一个信号,现场的气氛一下火爆起来,呼啦啦就围上了一大群人。

“仙师明鉴,张清芳虚言欺诈,罪在不赦,他明明就是在府学上喊过一声‘安静,学正来了’,怎么就叫仗义执言了?学生可是知道,他私下里没少说您的坏话,您可千万莫要受了他的欺瞒啊。学生才是真正的信众……”

“仙师容禀,他胡说八道,学生明明就……”话还没说几句,这俩人就被后面的人扒拉到一边去了,再上来的人都学乖了,知道时间紧迫,不敢多说废话,报了名字之后,直接展示起实际的卖点来。

“学生王新亮,家中也有悍妻,也是多年不第……”

“久闻上虞东山人杰地灵,学生正有意举家移居东山,愿为仙师效奔走之劳,只求能在仙师门下聆听教诲,求学上进……”

“启禀仙师,学生,学生蓝星洋,家中虽有贤妻,却多年流连烟花之地,也患有花柳,望仙师垂怜啊!”

一人一句,无数张面孔在刘同寿眼前一闪而过,声嘶力竭的话语在他耳边时起彼伏。第一批冲上来的都是读书人,这些平时最重仪表的人,如今都是衣冠不整,鞋帽歪斜,一个比一个狼狈,可他们却恍若不觉,只是拼了命的挤上前来,从各个角度找着自己跟梁萧的共同点,试图以此来打动刘同寿。

读书人不信鬼神之说不假,但关键还是有没有触及他们的要害。当日韩应龙在紫阳观跪求,是因为孝心,现如今,刘同寿的传说触及到了士子们最高的梦想,他们再顾不得身外之事了,只是一心盼着,能够打动刘同寿,使得梦想成真。

第48章忠孝节义新解

刘同寿眨了眨眼睛,明白了,很显然,这是阴差阳错之下形成误会。

他恶作剧的整了梁萧一把,主要是因为冯大婶的拜托,另外就是他的恶趣味发作,谁想到这么一搞,倒把梁萧给整得忧愁发愤了。毕竟是十六岁就考取了秀才的人,他的底子还是不错的,没了退路,又被这么一激,结果就爆发了。

至于那个苏子阳,跟小道士更是一文钱关系都没有。这人本来就是个书呆子,读书读的连老娘都忘记了,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读到这种程度,中个举人又有啥稀奇的?

他并不打算解释,其实也没法解释。

眼珠转了转,刘同寿轻咳一声,抬起双手,微微下压,示意众人安静,他要说话了。

这种场面他经历的多了,应对起来也是游刃有余。说起来,这些士子跟东山镇民也没啥区别,求的事虽不一样,但心情却是一般无二的。

要实现他们的愿望,刘同寿肯定是没办法了,应付镇民可以组织共济社,现在呢?难道要开个补习班?那不是跟国子监抢生意么?不过,既然有人送上门了,不好好利用一下,又怎么对得起这美妙的误会呢?

一群四体不勤的读书人,体力并不是很好,推攘喧闹了一阵子,大部分人也都没了力气,顺势也都停了下来,眼巴巴的看着刘同寿,屏息聆听这位神通广大的小仙师的钧旨。

“首先,贫道要说明一下,梁、苏二位中举,乃是他二人的福缘,与悍妻、花柳没有半点关系。而且,那花柳之说,也不过是贫道怒其不争,略加薄惩,以做警示罢了,与中举与否,全无干碍。”

“听到没有?听到没有!我才没得花柳呢,这都是小仙师对我的爱护,怕我糟蹋了福缘,以雷霆之怒,行大善之事,这才是仙家高人的大慈悲。”梁萧这段时间憋闷坏了,哪怕是中举都没法尽数宣泄出来,此时听到刘同寿帮他澄清,立时便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跟刘同寿搭档过,所以这时配合的倒也天衣无缝。众人一听这话,都是信了,于是齐齐将同情中带点鄙夷的目光投向了自称家有悍妻,以及得了花柳那二位。

那两人的脸一下垮了下去,那王新亮还好,家中有河东狮,顶多是个笑柄,没多大影响,自称有花柳那位蓝星洋就麻烦了。身有隐疾,去青楼被拒,遭人嗤笑是小,被学正认定为行为不端,革除功名才是大问题。

刚刚他也是被现场气氛所感染,脑袋一热,这才喊了出来,冷静下来已经有点后怕了,再听了刘同寿这么一说,他只觉五雷轰顶一般,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有隐疾也不要紧,上天有好生之德,世上自有杏林高手悬壶济世,容贫道向各位介绍一下,这位李师兄家学渊源,行医以德,妙手回春,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呃,总之,只要有他在,区区花柳,不在话下,这位蓝先生,你的病没关系的。”

刘同寿侧身一让,把李时珍给隆重推荐了出来。后者没想到被打了个突然袭击,吓得脸都白了,他是第一次出远门,更没有正式悬壶,甚至连老爹的医术都没学全呢,哪里经历过这种大场面啊?

“多谢小仙师指点,李先生,在下的病,就拜托你了。”那蓝星洋借竿就爬上来了。其实花柳什么的,根本就是他情急杜撰的,但喊出来的话却是覆水难收了,就像梁萧当日在似的,他就算找人检验,也得有人愿意搭理他才行啊。

好在刘同寿给他留了个机会,既然是小仙师的师兄,又被这么隆重推荐出来,医术之高明还能差得了?没错,对方年纪不大,可问题是小仙师的年纪更小啊。可今天一过,整个绍兴府还能有几个人不知道小仙师之名?

“蓝秀才真是有福啊,碰上了小仙师,不然他这病可怎么办啊?你说这年纪轻轻的,家中还有如花美眷,怎么就不学好呢?”

“这位小神医的年纪看起来还真是……不过既然是小仙师的师兄,应该不会有差了,我说老张,咱们回头要不要也去……”

“这主意好,就这么着。”

刘同寿肚里偷笑,李时珍就是要当神医的人,既然碰上了,当然不能看着他被老爹逼着去考科举。不过,先前他答应的虽然痛快,可并没有想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眼下也是灵机一动,想到了这个生米煮成熟饭的法子。

就跟后世的广告一样,有名人推荐,很容易就能得到众人的认可。道士和医生本来就是相性很接近的两个职业,他推荐李时珍,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那蓝星洋的花柳到底是真是假,咳咳,反正又没人会较真,对方也不傻,这不借坡下驴了吗?

“小仙师,这福缘到底从何而来,我等凡夫俗子都是懵懂,能不能请您指点个方向,也好让我等有个努力的方向啊。”读书人当中,从来都不匮乏聪明人,听话听音,得了蓝星洋的提示,那家有悍妻的王新亮敏锐的发现了,刘同寿话里留下的余音。

“东山的风水是不是……”刘同寿否定了福缘和花柳、悍妻的关系,但他对大家嚷嚷的最多的,东山的风水,却没有表态,经王新亮这么一提,不少人都是眼前大亮。

“风水之道,贫道是不懂的。”刘同寿先摇摇头,又点点头,“不过,各位也都知道,贫道的一身本事,都是先师点化而来,尚不足我紫阳一脉传承的十一。风水堪舆之术,乃是道家的必修法门,想必本派的祖师爷对风水是有些心得的……”

刘同寿肯定不会承认自己会看风水的,别说他一个魔术师了,就算是后世专业的风水大师,到了明朝也只有吃瘪的份儿。所以,误导才是王道,说话说一半,让人自己去琢磨好了。

“原来如此。”众人都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一个个都是恍然大悟,会心的笑了起来。

“至于福缘么……”刘同寿拉了个长音,引得士子们都伸长了脖子,好像一群正被喂食的鸭子,“伟大的孔圣人教导们,道德最高的标准就是忠孝节义,这福缘无非就是从中而出的。比如苏举人,他先前十数年不中,今年一遭高中,所为何事?无非一个‘孝’字。”

“孝?”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对,就是孝!”刘同寿法相庄严,一脸悲天悯人的开始忽悠,“苏举人从前读书,也是头悬梁,锥刺股,刻苦的程度毋庸置疑,为何屡屡落第?原因很简单,福缘不足也。他读书虽勤,但却罔顾家中老母,任由老人担心挂念,却连一纸片书都欠奉。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孝之人,又怎可能中举,成为国家栋梁?”

“娘,孩儿不孝啊!”苏子阳噗通一下就跪下了,向着东方大哭,梁萧好说歹说才把他拉起来,他抹了把眼泪,向刘同寿躬身一礼:“若非小仙师点醒,子阳尚在混沌之中,做那不孝无节之人,功名家事两误,多谢小仙师指点,学生铭感五内,今日……”

“苏举人思母心切,便速速回乡去罢。”只见小道士微微一笑,衣袂飘飘,尽显神仙中人的风采,在众人眼中,这个不甚高大的身影似乎发出了柔和的光芒,将这秋日的凉风,化成了和煦的春风。

“学生遵命。”苏子阳再施一礼,分开众人去了,留下了无数的欢喜赞叹。

“谁说忠孝难两全的?小仙师说的才对,忠孝节义是一体而同的,不孝顺,就没福缘,没福缘,哪里又考得中功名?”

“小仙师的福缘说,与圣人的微言大义暗合,这才是真理啊!想到前些日子,我还在质疑小仙师,将他老人家和那些招摇撞骗的神棍相提并论,如今真是汗颜啊。”

刘同寿这招并不算多高明,无非顺水推舟罢了。提出圣人说,读书人心里就不会有抵触,而梁、苏二人中举的结果已经是既成事实了,他又熟知二人的性格和整个过程,当然是怎么编,怎么入情入理,连苏子阳这个当事人都是深信不疑。

“至于梁举人,他应的乃是一个‘义’字,这个义不是兄弟之义,而是夫妻之义。各位想想,读书人十年寒窗固然辛苦,可家中妻子含辛茹苦的抚养儿女,又要劳作养家,如何不是更苦?梁家幸甚,家有贤妻……”

这一次刘同寿说的颇为动情,不少士子听得心有所感,而四周却传来了一阵阵的低泣声,那是士子们的家眷,刘同寿的话直击她们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块,想到多年来的艰辛,女人们又如何不感怀?

“是我对不起翠花啊。”梁萧一声悲鸣,他不得不相信。这些年,就这次乡试,他没去青楼逍遥,结果这次就中了,果然是因为从前无情无义,对不起妻子所致,小仙师的指点真的太及时,太精准了。

“小仙师,那我……”刘同寿的威望越来越高,就算最迂腐的那些书呆子,这时也都动容了。遵循圣人大道的鬼神之说,听起来很是那么一回事啊,况且,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啊。

“贫道只此一身,面对各位,实在是分身乏术,不过,却也不是没有办法,各位若想修福缘,只管往这‘忠’字上求,而眼下的绍兴府,正有这么一个机会,那就是……”

众人先是失望,然后听到有转机,又都打起了精神,正凝神屏息间,忽然府衙的大门传来了一声大响,“咣当!”好像是什么人的脑袋撞在了门上。

随后,只见府衙大门洞开,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头走了出来,他脸色有些发青,但态度却极为恭敬,老头向刘同寿行了个礼:“小仙师,知府大人有请!”

第49章目的何在

“是周师爷!”

幕僚的作用各有不同,有被当做高级顾问供着的智囊,也有被当做秘书使唤的打杂的,周师爷就属于后者。所以,他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几率远远高过他的东家,在场之人认识他的不在少数,这时纷纷惊呼出声。

“崔大人也要拜见小仙师?这又是为何?他不是已经有了功名吗?”

“蠢材,小仙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晓三千载,后知五百年,你以为他只会帮人取功名?嘿,远的且不说,上个月的那场水灾你总该知道吧,那就是……”

先说话那人挨了骂,却也不恼,嘴张得老大,连连点头,“说的是,说的没错,天灾可是大事,崔明府这么着紧也不奇怪。”

“扯淡!”旁边又有人插了一句,语气很是忿忿不平,“崔大人八成是想求卦问卜,以便他升官发财呢,跟天灾又有什么联系?你们也不想想,要是公事的话,他会派周师爷出来么?随便找个人不就结了?”

“好像是这个理儿……”众人频频点头,深以为然。衙门里的文吏,大多都有秘书的职责,而周师爷这种自带的秘书,就相当于贴身的私人秘书,专门处理**事儿的。

“那……”紧接着就有人回过味儿了,“崔大人就太不厚道了吧?就算他身份高,可以不讲究先来后到,可总也不能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啊?小仙师正要指点明路给咱们呢,这可是攸关前程的大事,怎能就此中断?”

“周师爷,你莫不是假公济私,想独占好处不成?”一听这话,有那性急的就开始嚷嚷起来了。

他们的怀疑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小仙师道行再高,也不能无中生有,举人名额是固定的,而在场的士子足有数百,府城这种通衢之地,消息定然也是捂不住的,最后,大家还是在一条起跑线上。

这一节也不是没人想到,可这大庭广众的,谁也没办法将小仙师霸占了不是?要想办法,也只能等日后各显神通了。可谁想到周师爷突然横插了一竿子,开始被崔知府的名头所慑,大家一时没反应过来,这会儿得了提示,众人立时便嚷嚷开了。

“说起来,周师爷你也还只是个秀才吧?莫非也是动了心,打算重新科举?你有心上进无妨,可总不能断了大家的希望吧?”

“因私废公,周长舜,你端的无耻!”

妨碍人上进,那是不共戴天的大仇,士子们义愤一起,连周师爷的身份都不顾了,有人冷嘲热讽,也有人怒声喝骂,周师爷还没来得及开口解释,就被愤怒的声浪给淹没了。

老实说,对于刘同寿的神通,他也不是半点没动心。

之所以当师爷,还不是因为科举无望,要混口饭吃?但凡有希望出仕的,又有几个愿意当幕僚的?一个是指挥别人当牛做马背黑锅,一个是自己承担上述的一切,他又不是傻子,怎么会算不清楚这笔帐?

可天地良心,他这次可是被东家硬推出来的,半点私心杂念都没有,谁想到竟然被这么大的一口黑锅给砸到了,幕僚的命运,果然贱如狗啊,他在心里暗叹道。

不过,眼前的情景让他更加确信东家的判断了,这帮士子已经疯了,连自己这个师爷都敢骂,还有什么他们不敢做的?要是自己不出来打断,恐怕……想到那个最可怕的后果,他不由打了个寒颤。

“小仙师……”他不再理会那些喧嚣咒骂,又冲着刘同寿躬身一礼,眼中尽是祈求之色。解铃还须系铃人,这种局面下,也只有这位能发挥足够的作用了。

刘同寿微微一笑,这下不是我逼你了,而是你求我,这竹杠么……嘿嘿,就别怪我敲得太响了。

水灾的善后工作结束后,他就来府城了,已经呆了十多天,可要办的事儿却一直没办成。衙门负责接待的吏员都很客气,但那位崔知府却就是避而不见,对他的要求也只是敷衍,显然还在犹豫不定。

他提那些要求能不能解决,并不是最主要的,刘同寿最大的目的,其实是想借着官方渠道,把上虞的消息报上去。

捂盖子这种勾当,并不是后世官员发明的。报喜不报忧,大事报小事,小事不上报,至少在嘉靖朝很流行,因为当今天子是个好面子的人,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在即位之初,就搞出大礼仪那场风波了。

此外,谢家的根底和势力实在太强了。

灾后,刘同寿也一直在关注着余姚的动静,士绅们的声讨很快就销声匿迹了,谢家或者许以好处拉拢,或者以势力强压,一套分化瓦解的组合拳打得是相当的流畅,效果也很好,谢家很快就从众怨所归的窘境中脱身出来,宝树堂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连群起攻讦都能摆平,田地里的损失更是不在话下。

千亩水田颗粒无收,更多的旱地损失过半,哪怕是放在普通的大富之家身上,都足以让他们倾家荡产,可对谢家来说,颜面的损失比实际的损失更大,完全算不上伤筋动骨。

刘同寿现在已经知道了,谢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乡绅,他家财富的来源,不完全来自于土地,否则他们也没必要养着柴家那条恶狗。

在这场对抗中,谢家最严重的损失,就是那位谢二公子倒下了。连气带失望,使得他心里遭受了极大的打击,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可谢敏行依然半死不活的缠绵病榻,别说管事,连生活都没法自理了。

能把谢家未来的家主,太常少卿谢敏行搞成这副德性,刘同寿的战果还算是不错,至少余姚全县都为之侧目了。

可刘同寿并不这么想,他根本不知道谢敏行是哪瓣蒜,未来有什么地位或成就,他只知道,谢家的子孙多着呢。倒了一个谢二,还会有谢大、谢三站出来,不从根基上倾覆他们的话,那就等着接连不断的报复吧。

而对抗谢家最好的办法,不是依靠民间力量,而是尽快上达天听,借助皇帝的力量解决问题,所以才有了他的府城之行。

因为崔知府一直打马虎眼,刘同寿这几天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干脆闹到布政司去算了,不过,越级上访的风险有点大,他一时也下不了决断。谁想到梁萧中举却给他带来了新的契机,并且,他也及时的把握住了,现在的主动权又回到了他的手里。

见周师爷脸上已满是讨好求恳的神情,刘同寿也不以为过,他再次抬起了手,随即,吵嚷声戛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