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草牛)-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这里距离庐江郡比较远,也因为这里的地形地势非常不利于进攻的一方,刘繇在这里只安排了一支五百人的部队负责防守工作,领兵的将领名叫吴军,是丹阳太守吴景手下的一名校尉。
吴军是丹阳本地人,他是个做事谨慎的将领,自率部驻守虎林港以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地领着士卒们加固防御阵地,每日里不停地训练,即使士卒们叫苦连天,吴军也从不放松。在吴军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守住虎林港,哪怕身死,哪怕全军覆没。

第一百四十二章 渡江战役(二)

三山镇是个很小的镇子,坐落于长江南岸,位于虎林港与当利口之间,自这里往东,便是重镇牛渚,再往东,便是秣陵。这个小镇只有一百多户百姓,都是打渔出身。
平常很少有人到这个偏僻的小镇来,但是今天却很不平常。
深夜里,三山镇的渔民们都已经进入梦乡了,长江的水流在小镇旁悠悠流过,他们是枕着江水流动的声音入睡的。
驻扎在这个小镇的丹阳兵只有一个小队十个人,在得知周瑜的水军都已开往长江下游攻打当利口去了,他们也放松了警惕,今晚都喝了点酒,好好地让脑袋轻松了一下,一个个横七竖八地倒在一间民房里睡着了。
夜色深沉,月影朦胧,江面上隐隐地有烟波在悄悄地弥漫,此刻,即使一个视力很好的人站在江边,也很难看到江面上的动静。
一条矫健的身影突从江边的树林里跃出,是一个身穿黑衣的年轻汉子,他彷佛看到了江面上有些什么物体,走到江岸边,面朝江心,双手聚拢,“布谷~~布谷~~”几声清脆的鸟鸣声自他的口中发出。
片刻之后,有同样的“布谷~~布谷~~”的鸟鸣声自江上那一团氤韫之气中传来。
“布~~谷~~布~~谷~~”那黑衣人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神色,随即变换了鸣叫的频率,似乎在告诉江上的人,这里很安全。
有轻轻的划桨声自暗中传来,过了一会,十余艘走舸从夜色中悄然划来,每艘船上都站立着十余名全副武装的水军战士。
待走舸靠岸,那黑衣人忙走上前去,将走舸的缆绳拉住,一名名身手矫健的水军战士便踏着船头登上了江岸。
一名校尉模样的精壮汉子走上前和那黑衣人握了握手,亲切地说道:“侯三,你辛苦了。”
那叫侯三的黑衣人正是精武卫中的骨干,不仅水性好,而且为人精明能干,便被派到江东一带做些战斗的配合工作。
侯三的眼睛里升起一丝暖意,他忙说道:“哪里~~哪里,我不辛苦。这里的守兵只有十个人,且没有任何防备,都喝醉了,睡着了。今晚可就看你们的了。”
那名校尉身高七尺,面黄睛赤,形荣古怪,名叫陈武,字子烈,乃庐江松滋人,自幼习武,好舞枪弄棒,堪称一员虎将。本为临湖县县尉,被周瑜调入高顺的陷阵营当了一名校尉,统领一千人马。
夜色水气之中,更多的走舸靠岸了,登上江岸的士卒们自觉地列队站好,侯三心中默默地数了数,大约有一千人左右。
“我来头前带路!”说罢,侯三领着陈武一行,踏着夜色走入三山小镇。
十名守兵不费吹灰之力便被干掉了,他们死的时候还算梦乡之中,也不知道他们临死前是不是在做梦,做的什么梦,也许只有能走入他们梦境的人方能知晓。
侯三走在前面,陈武靡下的士兵默不作声地紧紧跟随,直奔虎林方向,他们的身形渐渐地隐入夜色之中。
除了一个半夜起床上厕所的老汉,三山镇的居民们都没有睡醒,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有一支军队夜里来到过这里,甚至还杀了驻防在这里的士兵。
那名老汉微闭着朦胧的双眼,口中打着哈欠,走到茅坑前面,正准备有所动作,突然看见一支精神气十足的军队正络绎地穿过小镇,往虎林方向走去,那些士兵一个个全副武装,神色凝重地在赶路,一时也没有发现他。
老汉吓得一激灵,脑袋顿时清醒过来,忙蹲下身子,慢慢地移动到一堵低矮破旧的山墙后面,以防自己被人发现,然后他再慢慢地探出脑袋,想看得清楚些,这样的话,明天他可以口沫横飞地向邻居们摆乎一阵子镇子里深夜过兵的事情了。
老汉的头刚刚探出山墙,便感觉到有些不对,一把冰凉而锋利的钢刀已经压在了他的脖颈之上。
一名小校模样的官兵压低了声音喝道:“你在这里偷偷摸摸地想干嘛?”
“啊~~~没什么……军爷,解手,真的没什么……我就是半夜出来解个手……”老汉吓得语无伦次。
那名小校眼里寒光一闪,沉声说道:“今晚的事,你最好是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懂么?”
“是……我懂……我什么都看见……啊不不,我什么都没看见……”老汉急着表忠心,见那官兵没有杀他的意思,心里倒是有了一点底。
那名小校用手一指山墙,说道:“你今夜哪里也不能去,就在这里呆着,天亮了再回家,我就在你后面看着你,你可不许乱动!”说罢,小校悄然离去。
老汉倒也老实,乖乖地在山墙下一直蹲到天亮方回家,家里只有他孤身一人,也没人问他,他就这样一直憋着这么一个秘密,心里难受极了。
夜色渐渐消散,晨曦未起的时候,陈武领军抵达了虎林。
在靠近虎林港的一处山包上,陈武和侯三一起注视着朦胧中的虎林港,此刻,万籁俱静,不要说人,就是山里的树木恐怕也在沉睡,唯一清醒的便是滚滚江水,日夜不眠不休地向东流去。
侯三仔细地向陈武说明了虎林港的地形、防御手段,并用手指着给陈武看。
陈武点头道:“和我们原先估计的差不多,敌军的防守正面是江面,而且得知我军准备攻打当利口之后,不会想到我们会舍近求远来攻打虎林港,因此无论是防守的人数还是积极谨慎的心态,都下降了。”
侯三说道:“我说的陈校尉都清楚了就好,现在敌军沉睡不醒,正是发动进攻的好时机。”
陈武随即下命令给军中的十名百夫长,以百人为单位,前后间隔五十步,前军以弓弩射杀虎林港的守卫,随后分散开来,悄悄潜入敌军大营,争取一举将敌军全部俘虏。
这次周瑜定下声东击西之计,先以锦帆军主力佯攻当利口,暗中用泰山号楼船运送陷阵营的主力部队预先抵达虎林港的对面埋伏起来,另派出陈武领一千人马,在精武卫的潜伏人员帮助下,利用夜色避开丹阳水军的巡逻,悄悄地渡过长江,从三山镇登陆,然后自背后突袭虎林港,再接应高顺的大军渡江。
马强是丹阳郡春谷县人,前年的一场大饥荒席卷春谷,他的弟弟妹妹被父母卖给有钱人家了,爷爷奶奶得了浮肿病,死在家中。最后自己的父母也一病不起,没有钱请郎中,加之粮食匮乏,两人双双上吊身亡。
马强那时只有十五岁,草草地将父母埋在小山岗之上,他便开始流浪四方,最后加入了丹阳太守吴景的军队,只是为了有一口饭吃而已。他从来不曾明白为何要打仗,为何要死人,混混沌沌的他只知道跟着自己的长官走,听长官的话,他要自己往东,自己绝不敢向西。否则是要挨鞭子的。
马强所部驻守虎林港一年有余了,每日里倒也安闲无事。今晚,轮到他这个十人小队值夜。
夜深人静,偶尔有一两声犬吠传来,马强努力抬起那沉重的眼皮,喃喃地说道:“这些疯狗,深更半夜地乱叫什么……”接着头一歪,继续沉沉睡去。
突然,马强感觉到了有一些异常,他还未反应过来,一个布套便从天而降,将他的头部牢牢地套住了,随即一个坚硬的物体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头上,马强的脑袋“嗡”的一下似炸开了一般,眼前立刻出现了无数的金星,顿时就晕了过去。
眨眼之间,守卫在虎林港靠近陆地一侧营门的十名士兵便被解决了,一律都是被套住脑袋,砸晕了事。
一条条黑影蹑手蹑脚地走进了虎林港的营地内,间或有兵刃反射了月光,在营地间一闪一闪。
包括吴军在内,整整五百名丹阳士卒都在睡梦里做了俘虏。
吴军属于尚算警觉的,他睡在屋内,只是和衣而卧,自己佩戴的长剑就靠在榻旁,这样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可以立刻起身迎敌。
擒贼先擒王的道理陈武是懂的,他领着最得力的几个部下进了营地后,立即寻到那间最大的屋子,用手轻轻一推,房门被栓上了。陈武用肩膀靠着房门,暗暗运气,然后猛力一顶,“咔”的一声,房栓应声而断。陈武等人一涌而入。
吴军立刻从榻上蹦了起来,顺手就去拿靠在榻旁的长剑,仓促间没有拿着。陈武快步上前,右腿一个侧扫,将吴军的长剑扫到一旁。
吴军又惊又怒,喝问道:“你们究竟是何人?”
陈武的几个部下已经把吴军团团围住,闻言也不答话,一扑而上,将吴军牢牢地扭住,然后用绳索将他捆绑起来。
陈武方笑吟吟地说道:“告诉你吧,我们是丹阳太守的部队。”
“丹阳太守?”吴军糊涂了,忙说道,“我也是吴大人的手下啊,别大水冲了龙王庙,你们搞错了啊。”
陈武凌厉的眼神盯在吴军的脸上,让吴军心里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这个武将好凶狠啊。
陈武沉声回道:“吴景算是什么东西?朝廷都下旨了,他还霸着这个位置不放,你说该不该死?”
吴军立刻明白了,头耷拉了下去,低声说道:“原来你们是周郎的部队啊……”
初平三年三月,周瑜派陷阵营校尉陈武率兵一千,偷渡长江,在三山镇登陆,随即夜袭虎林港,兵不血刃,俘虏敌军五百人,占领了虎林港,打开了通往江南的通道。

第一百四十三章 渡江战役(三)

晨曦微露的时候,虎林港内已经恢复了平静,五百名俘虏都被关押在营房内。在靠近江边的地方,陈武命人燃起了一堆篝火,江面上风平浪静,烽烟袅袅升起。
长江北岸的树林里,高顺率领着陷阵营三千将士在静静地等待,忽然,一名传令兵自林外匆匆跑入,兴奋地叫道:“将军~~~将军,南岸的烽火燃起来了。”
“哦~~太好了!”高顺闻言颇为高兴。陷阵营作为庐江步兵的精锐部队扩军到了四千人,经过一年多的刻苦训练,将士们都渴望着在战争中获得胜利,在战争中证明自己。这是第一次让陈武单独领军实施突袭计划,看来他执行得不错,陷阵营终于多了一员可以独当一面的虎将了。
高顺脸色沉静,对传令兵说道:“立刻通告蒋钦将军,从附近河道中将隐藏的船只行驶出来。再通知各部,整备行装,立刻准备登船!”
一个时辰之后,在虎林港内翘首以盼的陈虎等人,终于远远地看到了江面上有一些黑点移动了过来,这些黑点逐渐地变大,在前面是数十艘走舸,后面跟着一个庞然大物,自然便是锦帆军的主力舰只--”泰山号“楼船。
高顺行军一向谨慎,虽然看到了约定好的联络暗号--烽火已经燃起,但还是先派出了五百人,分乘数十艘走舸为前锋,先行靠近虎林港。走舸船小好操纵,在江面上进退自如,一旦发现情势不对,可以迅速分散逃逸。
高顺自率主力于泰山号楼船上,既可以接应作为前锋的走舸部队,又可以在水上与敌人水军决战,必要时,强攻虎林港,今日一定要打开这个南下的通道。
“嘿~呀~哈~”“嘿~呀~哈~”,高顺挺身直立于泰山号的最高层甲板上,锦帆军的水手在舱底奋力地划动船桨,那高昂的号子声犹自传入高顺的耳中。红日初升,江风猎猎,望着那远处的虎林港水寨,再侧首看着那滔滔不绝地流动的长江水,高顺一时觉得心境特别地开阔。
为了防备九江太守周昂的偷袭,周瑜用鲁肃统帅东城营和潘璋的东郡营共六千人在北面防御。为了防御西面的江夏太守黄祖,周瑜令王越统领西部三县的兵力进行应对。
这样周瑜可用于攻打丹阳郡的人马就不多了,可供调用的人马有锦帆军六千人、陷阵营四千人、飞龙军二千人、斥候营一千五百人、飓风营二百人、女兵营五百人。
而丹阳郡是扬州的一个大郡,人口众多,农业发达,领宛陵县、秣陵县、曲阿县、江宁县、江乘县、溧阳县、胡孰县、於賛县、春谷县、故鄣县、泾县、石城县、陵阳县、芜湖县、黝县、宣城县、歙县、句容县等县。
根据精武卫传递回来的消息,丹阳郡的守兵当在三万以上,且还有扬州刺史刘繇驻守在曲阿,他手上也有三万左右的兵力。周瑜虽然对自己的军队战斗力非常有信心,但是毕竟这次渡江之战,是以寡敌众,以少击多,完全靠正面对抗,取胜的把握不大。因此,在和陈宫、鲁肃以及高顺等手下将领的多次商量后,周瑜定下了一连串的奇袭、奔袭、夜袭、埋伏、围歼等计策,规划了一系列的战役,其中第一个重要的战役就是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以锦帆军主力做出全力攻打当利口的态势,暗中以陷阵营长途奔袭虎林港,偷袭得手后,一部迅速沿着长江往东北方向攻击,围攻芜湖县,另一部直接向东,攻打泾县。这两部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大乱敌军的部署,牵制敌军、调动敌军。然后,趁着敌军动摇的时候,锦帆军所部迅速冲过当利口的江面,直接进攻横江津。
“报将军,前锋部队已经与陈武校尉接上了头,顺利地在虎林港内靠岸了。”一名亲兵“噔噔噔”地跑上了最高层甲板,向高顺高声禀报,将高顺的思绪拉了回来。
“好!”高顺挥了一下大手,说道:“令泰山号加快速度,我们就要踏上江南的土地了!”
当利口。
张英仔细地询问面前的一名小校牛耕,牛耕是张英所部中负责水面斥候的一名军官。
“皖口港的水军到底有多少人?”张英眉头轻皱,眼睛直视着牛耕,彷佛要看穿他的心底一般。
牛耕老老实实地回道:“据上个月的调查,皖口港大约有六千名士兵,最近他们的部队进进出出的,我们大概统计了下,进的多出的少,估计已经增兵到了一万人。”
“一万人?”张英的眉头皱得更加紧了,如果庐江郡的水军到了一万人的规模,那当利口和横江津守军的防守压力将会非常大,如果再加上庐江郡的陆军,那就恐怕很难守得住了。
对于庐江郡军队的战斗力,张英还是有所耳闻的。中牟之战一战击溃张济,荥阳之战夜袭董旻的西凉铁骑,之后智取荥阳城,再回师如风卷残云般歼灭孙夏所部,这几场战斗的结果说明,周瑜用兵智计百出,有奇有正,奇正相辅,令人不可琢磨。
在刘繇军中,除了太史慈外,张英算是最得力的将领。自从跟随扬州刺史刘繇上任后,他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凭自己在青州立下的战功和经验,足以傲视江东。
对于周瑜,张英刚开始很轻视,认为这么个年纪轻轻的士族门阀子弟,肯定是靠着祖上的余荫方当上的庐江太守,他的那些战功应该都是靡下的将士用命换来的。
人们都在说江东周郎俊逸儒雅,曲有误周郎顾,这些印象在张英的脑海里就变成了一个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没有文韬武略的纨绔子弟。
随着刘繇的命令,张英率部驻防当利口,以防备来自江北的敌人。这时,张英方才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周瑜这个人,越研究他觉得心里越没有底,越研究他越后怕,现在,张英已经开始有点惧怕这个对手了。
特别是自周瑜在皖口港誓师以来,庐江的水军便做出了欲强攻当利口的态势,让张英紧张地排兵布阵,忙得脚不沾地。可是,雷声大雨点小,庐江水军只是每日里派出小股部队前来骚扰,张英所部水战不熟,便只能闭寨门而不出。庐江水军便也只是往水寨里发射些弩箭,便打道回府了。
面对每日里数名士卒的伤亡,张英也是有苦说不出。他的士卒都是步兵,最好的方法就是死守当利口,拖住敌军,然后由驻守横江津的樊能和于糜率水军自侧后方突袭,可一战而定。
然而,樊能和于糜都是丹阳太守吴景手下的将领,吴景本就对新上任的扬州刺史刘繇不是很恭顺,这些将领也就经常是阳奉阴违,与张英的配合上自然也未尽全力,让张英常常很恼怒。
张英又问牛耕道:“除了水军,庐江的陆军部队可有些什么调动情况?”
“回将军,卑职奉命监视皖口港的军情,未见到有陆军部队出入的迹象。”牛耕低声回道。
“报~~樊能将军、于糜将军到~~”一名张英的亲兵匆匆走入屋内,向张英禀报道。
张英向那么亲兵说道:“速速请他们进来。”说罢,张英挥手示意牛耕回营。牛耕方走了两步,张英又叫住了他吩咐道:“牛耕,你领着手下继续严密监视庐江水军的动向,一有异动,迅即来报!”
“是!”牛耕抱拳行礼,转身离去。
张英微微吁了口气,周瑜的行动,让他有点看不懂了。难道周瑜在麻痹我们?还是声东击西?
张英的脑海里突然一个激灵,声东击西???对了!周瑜这样做就是为了掩盖他在另一处的行动!如果他的部队从我军防守薄弱的地方渡江成功,那他们就可以从侧后方直接威胁当利口和横江津,甚至可以直接进攻宛陵和曲阿,那这里的重兵防守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张英顿时坐不住了,他高声喝令随侍的亲兵把绘在牛皮上的地图拿来,在案几上铺开,随即就仔细研究起来。
樊能与于糜二人走进屋内,见张英正在全神贯注地看地图,浑然不觉他二人的到来,心里便觉得不高兴,这个张英也太目中无人了吧,仗着自己是刺史大人的爱将,便不把咱们这些江东本土将领不放在眼里?
于糜默然不语,樊能却忍耐不住,鼻中重重地哼了一声,故意一拨弄腰间的宝剑,剑鞘与身上的锁叶甲碰击了一下,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张英遽然惊醒,抬头看到樊能与于糜二人已站在自己的面前,方才意识到自己失礼了,忙起身赔笑道:“樊将军、于将军,你们来了,来来来,快快请坐。”

第一百四十四章 渡江战役(四)

张英招呼樊能和于糜二人坐下后,又令人端上热茶。
于糜的脸上还是一副冷漠的表情,樊能面带讥讽的笑容,说道:“张将军搬出了刺史大人的令箭,我等敢不来么?”
“呃……这……”张英本不善言语,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解释,脸上微微有些发热,好在他面色黝黑,别人根本看不出来。
张英轻咳一声,掩饰了自己的些微尴尬,说道:“据我军斥候来报,周瑜在皖口港集结了上万的水军,看来大战一触即发了。”
“将军有何见教?”一直不说话的于糜突然发声问道。
说到战事,张英的话语流畅起来,他一边用手在牛皮地图上比划着,一边侃侃而谈:“当利口和横江津的守军加起来,一共是六千水军、五千步兵,如果敌军有一万水军的话,在江面上的水战,我们将处于劣势。我们可以采用诱敌的方法,引诱敌军攻打我当利口,我部后撤,在陆地上狙击敌军,不让敌军靠岸。然后,樊将军和于将军率所部水军于敌军的侧后方突袭,我们就可击败敌军了。”
于糜又不说话了,樊能反问道:“此计看起来不错,但是如何诱敌?敌军即使攻打当利口,也不会不对横江津的水军加以防范,周瑜用兵一向出人意料,此人机智无比,他会上我们的当么?”
张英慨然道:“这个全看我们随机应变的本领了,如果不这样打,你们觉得怎么样才能够打赢?”
樊能冷冷一笑道:“当利口和横江津都是易守难攻的水上要塞,只要我们固守不出,周瑜又能耐我何?”
“如果死守不战的话,我们就很被动了,敌军在江面上来去自如,而我们只能在水寨里吹江风。万一敌军不从当利口和横江津渡江,而是从其它地方过江南下,那我们在这里的重兵防守将变得毫无意义。”张英反驳道。
樊能闻言摊了摊手道:“如果敌军从其它港口渡江,那就不是我们的责任了。如果我们贸然出击,丢了当利口或是横江津,那才是我们的责任。”
张英见于糜没发表意见,便询问道:“于将军是何想法呢?”
于糜冷冷地回道:“我出发前接到的军令就是守住横江津,其它的地方我不管,我一个小小的偏将,就是想管也管不了。”
张英不禁有些急了,忙说道:“当利口、横江津互为犄角,一方被攻击,另一方支援,方能发挥最好的效力。如果我们之间都只顾防守自己的那一块区域,那就很可能被周瑜给逐个击破了。”
樊能哈哈一笑道:“没那么容易吧,周瑜乃黄口小儿,我怎么会怕他?”
就在张英和樊能、于糜还在为如何防御及配合争吵不休时,高顺的陷阵营已经全部在虎林港登陆。
没有大肆招展的战旗,没有成群的战马在嘶鸣,也没有热腾腾的梅子酒,高顺的四千陷阵营将士在虎林港内集结完毕。
高顺穿着一身闪亮的锁叶甲,腰悬长剑,静静地肃立在四千将士的面前,江风将他身后的一面绣着“高”字的黑色大旗吹得前后飘摇,高顺的眼睛一眨也不眨,那冷厉又包含着关爱的目光自场中的每个将士脸上扫过。
每当高顺的目光扫视到自己的身上时,这个陷阵营战士便将胸脯挺得高高的,腰挺得直直的,用自己那满含热情的目光回视着自己的主将。如今,陷阵营已经名声在外,在中牟城下一战而击溃张济的西园军队,陷阵营将士展现了他们那一往无前,不顾风险的陷阵之志。高顺身先士卒,他那宽阔的肩膀成为众多士卒心目中的长城,时刻在指引着他们,保护着他们。跟着这样的主将,怎能不心潮澎湃、激情满怀?
陷阵营的阵列之外,蒋钦领着锦帆军的士卒将原驻守虎林港的吴军所部五百士兵全部押上了泰山号楼船,迎接这五百名士兵的将是在庐江屯田的新生活。
之后,蒋钦亦留下五百名锦帆军士兵,防守虎林港,一旦高顺的陷阵营遭到强敌围攻,则可从此地安全撤回庐江。
高顺的声音随风传来:“陷阵营的弟兄们!你们都是好样的,如今我们已经踏上了江南的土地,我们都是真的汉子,我们将征服这片土地!”
“四千名战士,也是四千名兄弟,我高顺对天发誓,只要有可能,我就要完完整整地带着你们每个人回到庐江。”
陷阵营的将士们听着这热乎乎的话语,心里热血沸腾,不禁大声地呼喊着:“愿为将军效死!”“我军威武!”
高顺的话音一顿,朗声说道:“我们将要兵分两路进攻敌军的县城,我和陈武校尉将会各领二千人。最终我会在曲阿等着你们,你们一定会来么?”
“来~~~一定来~~~”四千人高声回应着,场面令人血脉贲张。
陈武亦是笔直地站立在高顺的侧后方,见此情景,心里也是激动万分,同时,他也十分佩服高顺的领军之术。高顺,真乃帅才也。
高顺将腰间的长剑拔出,迎着风虚虚一劈,高声喊道:“我们~~~出发!”
兵器闪光,盔甲碰撞,陷阵营的将士分为两队,一前一后向着远方出发了。只留下滔滔的长江水从虎林港前流过,远处,泰山号楼船已经渐渐行远。
皖口港,议事厅。
除了鲁肃、潘璋和王越在防御九江、江夏的兵马,高顺、陈武领军渡江外,周瑜靡下的武将均集中在这里。
周瑜和陈宫坐在主座,甘宁、臧霸、周泰、徐盛、丁奉、赵云、潘虎等将领坐在两侧,见靡下的将星闪烁,周瑜心里颇为高兴,这些人可是自己未来争霸天下的骨干力量啊。
“禀大人,蒋钦将军回来了!”一名周瑜的亲兵快步走入厅内禀报。
“好啊,快快有请!”周瑜高兴地说道,奇袭虎林港成功,高顺、陈武和蒋钦当立首功。
片刻之后,蒋钦风尘仆仆地走进大厅,与众人见礼后,周瑜拉着蒋钦的手,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亲切地说道:“公奕,得知你们立得首功,我心甚慰。”
蒋钦双手抱拳,谦恭地说道:“哪里,都是陈武将军的功劳,夜渡长江,长途奔袭,他最辛苦。”
“呵呵~~”周瑜微笑道,“高顺他们可曾按计划出发了?”
蒋钦回道:“是的。高顺将军领两千人往东南方向进攻泾县,陈武将军领两千人往东直接进攻芜湖县,他们会在沿途大造声势,号称领兵两万,要横扫丹阳郡。”
“嗯,好!”周瑜赞赏道,对于高顺的领军之才,他毫不担心。唯一担心的是陈武,他从未单独领过这么多的士兵,会不会力不从心?
蒋钦说道:“我也留下了五百人马防守虎林港,以备不时之需。对了,当利口方面的情况怎么样?”
甘宁抢先答道:“张英龟缩不出,横江津的樊能所部和于糜所部也没有出动的迹象。”
蒋钦眉头微微一皱,说道:“如果他们龟缩不出的话,我们强攻就比较困难了。”
甘宁哈哈笑道:“他们哪里敢出来迎战啊,我们这里每日里调兵进来,夜里又让他们悄悄地潜回去,只恐怕他们以为我军已经有了一万多水兵了,哪里还敢轻举妄动呢。”
周瑜点头道:“我军虚张声势,正是为了让他们彼此不敢相顾,否则,以当利口和横江津的地势,我们强攻将损失惨重,而一旦我们强攻任一方,另一方的水军即刻出动,偷袭我军的后路,则我军损失惨重。”
徐盛为人沉稳,听了周瑜的话,忙问道:“如果他们死守,我军只有强攻一策么?那损失也不会小的。”
周瑜闻言看了看众人,问道:“诸位可有计策?”
丁奉上前几步,抱拳说道:“我有一计,不知可用否。”
周瑜忙道:“承渊请讲。”
丁奉朗声说道:“这几日我也曾率小股部队骚扰攻击当利口水寨,见其地势是一个弧形,顺着江水的方向,寨中除了一些船只外,还堆积有大量的木材,想是准备扎作木排所用。如果我军以走舸靠近当利口水寨,在几艘小船上堆满易燃之物,点燃后冲击水寨……”
徐盛动容道:“用火攻!!好计策啊,不过……如今是春季,刮的是东南风,大火烧不到当利口水寨,只会烧到我们这个方向啊。”
周瑜和陈宫对视一眼,心里颇觉欣慰,丁奉的想法与他们不谋而合,这些将领的天赋都不错,是可造之材。
原本周瑜准备在佯攻当利口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横江津。如今看到横江津的敌军坚守不出,连江面也不进行封锁,变成了一个难啃的骨头,如果强攻,横江津里有六千丹阳水军,且都是久经战阵的士卒,以五千五百对六千,并无必胜的把握。就是胜了,也是惨胜。
昨日周瑜跟在一支小部队水军之后,近距离地观察了当利口的情况,发觉水寨里堆积了不少木材,且水寨里有不少可燃之物。近些日子都没有下雨,如果用火攻,将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一旦大军从当利口突破,加上高顺攻击泾县,陈武攻击芜湖县,那整个丹阳郡必然震动,对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将会十分有利。

第一百四十五章 渡江战役(五)

面对徐盛的质疑,丁奉一时也没了信心,低声回道:“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