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东周郎(草牛)-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越接着用青锋剑又划了一个圈,气场消失,无数的草茎和落叶纷纷自空中下落,堆积成一个小小的“谷仓。”
赵云立时收手,抱拳朗声说道:“王越将军的内功和剑法俱是当世一流,此次交手想必是留了不少余力,云深感佩服!”
“哈哈~~”王越大笑道:“子龙贤弟不必过谦。天涯海角无对!好一杆涯角枪!我如不出全力,如何挡得住你那一招“狂风暴叶”啊。”
“再说了,我长于步战而不擅马战,子龙你在马上那可是一条蛟龙,我就敌不过你了。”王越笑道。
“过谦的是你啊,昔日在虎牢关大败吕布,你和他不就是马战的嘛。”赵云有些疑惑,还以为王越是在故意谦虚。
王越凑近赵云身边,低声说道:“贤弟有所不知啊,当年虎牢关一战,确实是马战。但是我得了很多的助力,比如说马镫……”
“原来如此……”赵云恍然大悟,迫不及待地说道:“王大哥,我们相识已有一个多月,你怎么今日才说这个秘密。我这就要试试。”
邱磊施施然走过来说道:“子龙将军,像这样的秘密在庐江还有很多很多,要不……你亲眼去看一看?”
夜黑如漆,一灯如豆。
“云中客栈”的密室内,赵云沉声向王越和邱磊说道:“二位所说,云俱已了解了。“江东周郎”的名号,如今在中原大地已是如雷贯耳。只是……我家大人对我不薄,我~~还得再考虑考虑。”
邱磊见赵云难以下决心,便劝说道:“自古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今汉室庸暗已是不争的事实,天下群雄并起,可真正能称得上英雄的又有几个?”
赵云沉吟道:“幽州公孙瓒如何?”
王越搬出周瑜经常跟他分析的内容,说道:“公孙瓒胸无大志,且不识大体,只顾自己,不是明主。”
赵云又问道:“新任冀州牧袁绍四世三公,名望海内,如何?”
王越继续分析得头头是道:“袁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今虽势猛,日久必败。”
赵云接着问道:“我闻关东联军唯孙坚与曹操二人作战得力,此二人如何?”
王越回道:“孙坚善于打仗,智勇兼资,作战勇猛,冲锋时往往身先士卒,此乃大将之才,非明主之资也。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此人生性多疑,一旦成为其部下,朝不保夕啊。”
赵云嘿嘿一笑,调笑道:“我就知道你们会这么说,这卖刀的哪有不夸自己的刀快呢。”
邱磊不失时机地说道:“我等也是为子龙将军~你着想啊。”
赵云问道:“此话怎讲?”
邱磊满目的真挚,说道:“今袁绍入主冀州,幽州公孙瓒必不相容,两虎之间必然有一场大的决斗。常山如今地处袁绍和公孙瓒之间,是两家必争之地,将军到时是投靠袁绍呢,还是投靠公孙瓒呢?”
赵云脸色一豫,迟疑地说道:“这个嘛……从你们的分析来看,袁绍和公孙瓒都不是明主啊。这个……我要和我家哥哥好好商量商量。”
邱磊最后使出了杀手锏,说道:“子龙将军,你兄赵山已经同意南下庐江了,现在就看你的了。”
赵云吃惊道:“怎么?我家哥哥都同意了么?他怎么没跟我说啊。”
王越插话道:“子龙,你我虽相识时间不长,也算是知交。大丈夫为人当光明磊落,我们岂会骗你?”
赵云霍然转头,双目紧紧地盯着王越,良久之后,方轻叹一声道:“看来……我要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了……你们打算如何安置我们?”
王越大喜,忙上前握住赵云的双手道:“子龙,我们可以并肩战斗了!哈哈!”
邱磊亦喜道:“子龙将军勿忧,近期我们就会安排你们兄弟全家安全地撤到庐江。到了庐江后,主公会安排赵山兄负责铁制兵器的制作,至于子龙将军你,主公未说明,但肯定是非常荣耀的职位,说不定几个兵种让你挑呢。”
赵云哈哈一笑,说道:“云不敢。只希望能发挥我之所长,在明主的靡下即使苦点累点,我也心甘。”
汉初平二年七月,赵云与其兄赵山全家在“精武卫”的精心安排下,悄悄地自常山奔赴庐江,投入周瑜靡下。
周瑜得到赵云,欣喜若狂,先是安排赵山任专管铁制兵器制造的官佐,接着与赵云促膝夜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周瑜决定,从斥候营挑出二百名身高体壮的汉子,配以铁制盔甲,再从西凉骏马中精选出四百匹上好的骏马,也覆以铁甲,再打造锋利的长杆大刀和长达一丈半的铁杆长矛,还有很多细节的装备,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周瑜给这支部队起名为“飓风骑”,意为威力巨大、可以摧毁一切的恐怖力量。
周瑜欲打造的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重装铁骑。这支骑兵的统领自然便是赵云。
再次为上海高楼大火中遇难的生命哀悼……愿此惨剧不要再重演……
第一百二十四章 荀彧投曹
一声轻叹自书房里传出,随即走出一个身材不高却满脸精悍之色的中年人,正是曹操。
只见曹操双眉紧皱,手中捏着一张大大的白纸,上面墨迹淋漓,字迹显是十分新鲜。
曹仁正侯在书房门外,见曹操的神情便知他的心情不好,却又不好多问,只得跟在曹操的后面走到院内。曹操随手将那张白纸递给曹仁,说道:“子孝,涂鸦之作,你先看看。”
曹仁定睛一看,是曹操手写的一首长诗,名为“蒿里行”,便轻声吟诵起来:“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仁年少之时,不修行检,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根本不在意,经常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个极有个性的人。等他长大以后,特别是在曹操靡下从军之后,他就完全变了,变得时刻以军队的条文纪律来约束部下并以身作则。在曹操的帮助下,他的文学修养也有了小小的基础。
曹仁读完曹操的这首诗,不禁感叹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主公忧国忧民,经过董卓这么一折腾,京畿地区十室九空,百姓们过得惨啊。”
曹操默然不做声,独立在院中看着天上的流云,良久之后方才说道:“不仅仅洛阳的百姓日子过得很惨,我们的日子……也快要过不下去了呀。”
曹仁面带忧色,问道:“主公,是否军中缺粮?”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洛阳基本是一座空城,我们的军粮原本依仗冀州牧韩馥的接济,本地仅余的百姓是无力供养我们的。如今……袁绍凭借着袁家的名头获得了冀州士族的支持,已经逼得韩馥将冀州让给了他,我们的粮草就没有着落了。”
曹仁担忧地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曹操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是啊,我们该何去何从?”
二人正说话间,看见守门的侍卫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名帖,那侍卫见曹操和曹仁正站立在院中,忙走到近前,恭恭敬敬地递上那份名帖道:“秉大人,有客来访。”
“哦~~”如今荒败之洛阳,居然还有人来访?曹操心中有些诧异,面色却是没有变化,接过名帖一看,上书几个俊逸的大字:颍川荀彧。
颍川荀彧?曹操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起来,颍川乃豫州之大郡,靠近洛阳,如今孙坚正在领兵攻打,据说已经占据了大半个颍川。荀彧……莫非是荀氏家族的人?
荀淑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为当世之名士。与同朝同颍川郡人的钟皓、韩韶、陈寔等皆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颍川荀家可是当地的大族,深有影响力。荀淑曾任郎陵令,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绲曾任济南相,荀爽曾任司空。想来着荀彧应是荀淑的孙子辈。
无论如何,荀彧自颍川来到洛阳,必有要事。如果能获得颍川荀家的支持,那自己的基础就深厚多了。
想到此,曹操即刻对守门的侍卫说道:“速速有请!……哦~~不,我亲自到门前迎接。”
曹操脚步匆匆,领着曹仁小跑到门口,看见一个年约三旬的文士正负手而立,容貌清瘦、目光睿智,一派名士风范。
曹操与荀彧两人见礼完毕,荀彧方才说出他是受南阳名士何颙之托,前来拜访的。曹操一听到何颙的名字,立刻便反应过来,说道:“原来你就是何颙先生所说的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荀彧微笑不答,曹操大喜道:“如文若相助,操不胜感之。”
荀彧回道:“彧正有此意。今汉室衰微,观天下群英,唯有孟德将军乃真正心系汉室之良臣,关东联军兵抵洛阳后,也唯有孟德将军独自率兵西讨董卓,虽败犹荣!此乃真正的大丈夫、大英雄所为,彧深感钦佩。如蒙将军不弃,彧愿作将军的幕僚,出谋划策,以图早日重振汉室。”
曹操闻言狂喜,哈哈大笑道:“固所愿尔,不敢请也。文若,吾之子房也。”
日上三竿,曹操与荀彧携手从书房中走出,曹操哈哈一笑,说道:“文若,我们已经连谈了三日三夜,我可是收获颇丰啊。”
荀彧谦让道:“哪里哪里,明公满腹韬略,我只不过能够学习到一点点而已。”
两个人一路谦虚着,逐渐远去。
就在这三日间,荀彧向曹操建议:洛阳周边强敌环视,特别是董卓的西凉兵团依旧强大,当务之急是要有一块自己的根据地,而青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环视天下,并州白波军正与李傕混战,幽州公孙瓒与刘虞必有一战,冀州已经被袁绍占据,豫州刺史孔柚正与孙坚所部激战,益州被刘焉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兖州乃四战之地,宜攻不宜守,扬州地处一隅,江南水乡需要有强大的水军方行,比较适合的地方要么是荆州、要么是青州。而青州黄巾再起,号称有三十余万众,已经席卷了十多个县城,以曹操当年击破黄巾军的经验,再次打败他们当可为之,如果抓住这个机会讨伐青州黄巾,收编其中的精壮,进而占据青州之地,就有了一个可靠的根据地。然后再图发展。
曹操深以为然,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走向发愁的他如同黑暗中寻找到了一盏明灯,当即拍板决定,择日兵发青州。
初平二年十月,荀彧加入到曹操的阵营之中,曹军整军自洛阳进发,一路行军到达青州,从此开始了在青州讨伐再次爆发的黄巾军的战役。
皖县,皖口港。
皖口港是庐江郡唯一的港口,面临浩浩荡荡的长江,背靠烟波浩渺的巢湖。港口后面一条宽阔的水道将长江和巢湖连接了起来。
甘宁率五千锦帆军将士便驻扎在皖口港内。
经过一年多的潜心发展,整个庐江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首先,以舒县、居巢为中心的诸县政局稳定,凭借着周家、陆家在庐江郡的巨大影响力,年纪轻轻的周瑜便轻易地获得了各地县令的支持,而人心安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民生方面,以居巢为样板,在其余各县大力推广屯田制。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同时,官府免费提供粮食种子和种植的农资器具,大大激发了百姓们垦种荒地的热情,庐江郡之外的流民纷纷自郡外迁入,一年多来,给庐江郡净增了两万户,十万人口。喜得周瑜给负责屯田和户籍的张范连发了三次嘉奖令。
屯田制包括军屯和民屯。民屯每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各县,收成与郡里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日,六十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袁涣一直负责的水利修建也陆续在各县展开,疏浚河道、加固堤防,特别是根据当地情况,组织人工挖掘新的水渠,将江河里的水源源不断地引入到农田周边,大大方便了农民的种植,减轻了很多工作量。
这一年,在别的州郡忙于相互攻伐的时候,庐江郡风调雨顺,粮食获得丰收,屯田制大大增加了军粮的供给,周瑜得谷百万斛,这给他扩张军队的计划打下了基础。
周瑜主政庐江后,第一优先发展的军力便是水军。虽然今后是向北发展还是向南扩张的战略未定,但是周瑜未雨绸缪,深知江南那纵横稠密的水网必须得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才能征服,因此在军队的扩张上,扩充力量最多的便是甘宁所部“锦帆军”。
在周瑜的内心中,已经隐隐的有南下江东的战略规划,只不过还须得与众文武商量决定才成。既然领着众人创立事业,就要对众人负责,凡事独断专行可不是周瑜的风格。
锦帆军自参加中牟、荥阳、虎牢关的战役之后,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参战的五百名士兵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整支部队的核心力量。剩余的八百名士兵则在巢湖水寨抓紧时间训练水战相关的内容,后来孙夏欲攻打居巢,这八百名士兵也参加了保卫居巢的战斗。
荥阳、虎牢关两场战斗,周瑜所部总共俘虏了西园军万余人,周瑜一点也不客气,全部将他们押回了居巢,因为周瑜深知,经历了黄巾之乱和群雄相互征伐后,华夏大地上的人丁锐减,此时,有人丁就有希望,有人丁才能成就霸业。这一万多精壮,在庐江落地生根后,就是一万多户,未来平均每户生五个娃,那就是五万多人。
回到庐江后,经过做俘虏的思想工作,周瑜顺利地将所有的俘虏全部转变为自己靡下的士兵。稳妥起见,周瑜先是将这一万多士兵全部分为五十部,分散在庐江各县屯田。然后周瑜慢慢地抽调这些士兵,将他们分批次地调入锦帆军、飞龙军、斥候营、陷阵营,潘璋所部的东郡营也不例外,也调入了一千士兵。
扩张人数最多的便是锦帆军,周瑜采用蚕食的方法,每个月调入一部分士兵,让这些士兵在锦帆军内部消化吸收,然后在下个月再调入一批,总共调入了四千七百人,将锦帆军的人数扩充到了六千人。
炮击事件发生了,朝鲜和韩国能打起来么?
第一百二十五章 楼船泰山
皖口港。
甘宁率靡下众将校正在港口内巡视,但见在港口的左右两侧各修建了两座水寨,每座水寨里均有大型楼船一艘,蒙冲数十艘,走舸数百艘,在水寨里排列得整整齐齐,看起来颇为壮观。
在水寨前不远处的水面上,按照方位的不同,矗立着几座高约五丈的瞭望木塔,居高临下,整个港口周边的情况均可一览无余。
在港口正中的陆地上,修建了一座庞大的兵营,足可容纳一万士兵。锦帆军驻扎在港口内的五千名士兵,每日不是在陆地兵营里训练,便是在水寨中训练,口号声震天,好不热闹。
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映射出粼粼的波光,犹如满江都是用金玉珠宝装点一般,煞是好看。
甘宁用手遥指那两座水寨,笑着对身边的将校们说道:“两年前,我领着三百多名兄弟在巢湖里啸聚山林,感觉日子过得很潇洒,但是经常被官军进剿,东躲西藏的,看不到未来。如今,我们可有了六千正规水军,庐江郡内所有的河道、湖泊都任由我们纵横。真是想也想不到啊。”
一名小校附和道:“将军说得对!俺们如今可不比当年了,风光多了!俺们还期待着将军领着我们杀到江东、江南去,听说那里可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嘿嘿。”
另一名小校突然用手指远处的水面上,满脸的惊愕之色,吃吃地说道:“看……快看……那是什么怪物?”
甘宁抬眼一看,便看见在远处的河面上有一栋庞大的物体正在向港口缓缓移动,因为距离的关系,甘宁凭经验目测出这是艘巨大的战船,高约十五丈,分为五层,长约五十丈,外观巍峨威武,而且船上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宛如一座水上堡垒一般。
甘宁不惊反喜,对着众人哈哈笑道:“是大哥来了,他居然提前到了!走,我们去迎接他去!”
在这艘巨大楼船的五层最高处甲板上,周瑜正负手而立,一身白衣迎风飘摆,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最恰当--玉树临风。
这艘楼船是数日前在巢湖水寨里造好的,周瑜便领着锦帆军留守巢湖水寨的一千人出来试航。刚刚看到它的时候,周瑜便双目放光,兴奋得手都微微地有点颤抖。这可是水战中的巨无霸啊。古时水战多以弓箭对射以及船只对撞和跳帮肉搏为主,这艘楼船仅仅凭着这身结识的骨架,就可以把那些蒙冲撞沉、把那些走舸冲得粉碎。
昔日汉武帝为了征服南越,曾建造巨型楼船,船上建筑有三到四重,高十丈,可载一千人人。各重船上建筑均设有舱室、女墙、战格,作为士卒战斗的依托和防护设施。船上多竖旌旗,以壮声威。楼船成为舟师的主力战舰,从而亦成为舟师的代称,故汉代舟师通成为楼船军,简称楼船,或船军;士卒称为楼船士,领率官称为楼船将军。督造楼船的称为楼船官。
如今锦帆军的这艘楼船,已经可以装载整整三千名水军,一旦作战,便可以作为主力舰、指挥舰来使用,那时,对敌人的震撼力一定是相当地大。
周瑜给这艘楼船起名为“泰山”,取其稳如泰山、坚如磐石之意,在水战时也希望这艘楼船能够以泰山压顶的气势压倒敌人。
待泰山号靠上码头,周瑜与甘宁等人见礼完毕,甘宁便迫不及待地登上了泰山号,左看看右看看,东摸摸西摸摸,满眼的羡慕之色。
泰山号的甲板上有五层建筑,每层四周都设置半人高的女墙,在第一层周围又用木板围成战格,女墙与战格上均开有若干剑孔、矛穴,即可远攻,又可近防。另外,还备有檑石、铁刺等防御武器。船上空间很大,甲板上能够行车走马。
“大哥!”甘宁兴奋地叫道,“我军有此巨舰,在江南一带可就是唯我独尊了,真是太好了!”
周瑜用力一拍甘宁的肩膀,笑道:“瞧你这点出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未来我们的水军不仅在大汉的江河上纵横驰骋,还要到外面更大更辽阔的海洋上去经历风浪,展现我华夏的风采。”
甘宁身边的一名小校满眼的迷茫,疑惑地问道:“我是听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个比巢湖还要大一百倍的大湖,那里的风很大,浪也很大,船只在里面很难航行的。我们是要去那里么?”
周瑜微笑道:“是的,那个地方就叫作海洋。那里的风浪是很大,可那里的物产也很丰富,还有很多的国家在海洋的里面,在海洋的另一边,那里有很多我们没见过、没吃过、没用过的好玩东西。你们想不想去?”
那小校听着周瑜的描述,不由得睁大了眼睛,里面满满的都是向往,甘宁用力地在他屁股上踹了一脚,笑骂道:“还不快点去营寨里准备酒菜?净在这里乱想作甚。”
“是~~”那小校急忙应了声,捂着屁股落荒而去。
周瑜叫人从舱底喊上一名眉清目秀的年轻人,向甘宁介绍道:“这位是马钧,扶风人,原来是陷阵营的弟兄,他不善于与人交往,一门心思读书,特别爱动脑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制造方面的难题,现在可是这方面的高手,我已经委任他为我郡负责兵器、农具等器械制造方面的总技师。这次泰山号的建造过程中,遇到了好几个技术难题,都是他想办法解决的。”
“哦~~”甘宁是习武之人,最喜爱的是冲锋陷阵、性格豪放的汉子,见马钧一副文文弱弱的样子,自然不对自己的胃口,也提不起更大的兴趣,但他很惊奇于这艘巨舰的建造成功,多多少少对马钧还是有些敬意,便拍了拍马钧的肩膀道:“小伙子,这艘大船造得不错,以后好好干!”
甘宁内力深厚,他这一拍立刻让马钧觉得肩膀酸痛,不禁皱了皱眉头,连声喊道:“甘将军~~你轻些~~你轻些~~”
“哈哈。”甘宁与周瑜二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树影婆娑,月光皎洁。
周瑜与甘宁二人酒后在江边散步。
“二弟,尚记得昔日我们在巢湖姥山岛,也有这么一个夜晚,月光也是这么地好~~”周瑜随意地问道。
“记得~~当然记得了。”甘宁带着微微的酒意回答道。
周瑜用手向远处一挥,说道:“那时我们就谈到了水军的发展问题,后来还在姥山岛设立了潜龙院,专门培训队伍里的骨干人员,如今潜龙院已经搬到了舒县,规模也扩大了许多,锦帆军、飞龙军、陷阵营、斥候营、东郡营、飓风骑俱有下级军官参加,看着那么多年轻能干的汉子,我这心里还真的是很高兴啊。”
甘宁恭维了一句:“大哥的决断一向英明。”
周瑜哂笑道:“别夸我英明,我心里可是战战兢兢呢。每走一步,我都要反复掂量,不把它想透了我不会下决心行动的。对了,泰山号这次试航很成功,只要不遇到特大的风浪,不仅可以在巢湖这样的水面上行驶,在长江上也可以平稳行驶。有了这艘战舰,对于未来的江东之战,你就有信心了吧?”
甘宁朗声回道:“不管有没有泰山号,我们的信心一直很足。当然……有了泰山号,我们的信心就更加地足了,哈哈。”
“好!”周瑜说道,“马上就要到冬季了,正是练兵的好时机。上个月,扬州刺史陈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朝廷已经下诏令刘繇为新的扬州刺史了。”
甘宁问道:“刘繇是何许人也?”
周瑜答道:“刘繇乃是青州东莱牟平人,是皇室的远亲,兖州刺史刘岱是他的哥哥。在他十九岁时因为堂叔刘韪被盗匪所劫持为人质,刘繇为搭救其堂叔,结集十多人混进贼窝,趁隙将盗匪头目斩首成功救出堂叔后而出名。由于其表现深受乡民爱戴,因而推举刘繇官拜郎中。在他获扬州刺史任命前为东莱郡太守。”
甘宁感叹道:“刘岱、刘繇两兄弟俱为一州的刺史,这个家族也是荣耀得很了。”
周瑜微笑道:“只可惜……这个荣耀就像那黄昏时的夕阳,只能温暖一时而已了。董卓任然在朝廷里把持朝政,他这个刺史可以算是董卓任命的,下面那些郡的太守们未必就能服他,袁术在南阳一直对寿春一带虎视眈眈,徐州的陶谦也不是善类,扬州……恐怕很快就要四分五裂了。”
“二弟,今年是个好收成,加上屯田的收获,我们已经储备了足够的粮草,来年的春天,我们的战舰将会沿江而下,丹阳郡、吴郡将是我们的初步目标。富庶的江东之地,将会成为我们的根据地。当然,我们也要防备南阳的袁术、广陵的张超,特别是要防备荆州牧刘表从背后偷袭庐江。”
周瑜说着说着便放缓了脚步,最后停了下来,他抬眼望着江上的一轮明月开始出神。“哗~~哗~~”,江水拍打堤岸的声音不断地传来,在港口外的远处,不知是谁吹响了一只竹笛,笛声婉转悠扬,在寂静的月夜里缓缓传来,彷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甘宁从侧面盯着周瑜看了看,只见周瑜正在思考着什么,身体一动不动,竟似呆住了。
五年内全国地级市地图全上网。
第一百二十六章 怪人左慈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甘宁陪着周瑜就站立在江岸边,一轮明月高悬在天空,月光洒落,将江面上流动的波纹映射得清清楚楚,宛如一江的碎银流淌而去。
远处传来的笛声连绵不息,声音虽不是很大,却好像就在耳边吹响一样,十分的清晰。渐渐地,那笛声越来越响,彷佛那吹笛之人越来越近一般。
甘宁赫然发现就在长江的上游隐隐地有一件物事随波漂流而来,慢慢地他看清那是一个人站立在水面上,双手持一只竹笛,放在唇边吹着,那悠扬婉转的笛声正从那只竹笛中悠悠飘出。江风吹佛,他身上的衣服迎着风猎猎而动。
“啊~~”甘宁吓了一大跳,江中水流湍急,别说站立,就是水性很好的人,跌入江水之中也是凶多吉少,而那人竟然就能站在水面之上,他~~究竟是神还是鬼?
甘宁耳边传来周瑜那清冷的声音,“二弟切莫惊慌,那人……站立在一块木板之上。”
甘宁定睛看去,此时那人已经漂流到了离他们二人不远的地方,果然,那人的脚下有一块长条木板。
能够凭借着这一块小小木板就在江面上漂流,那难度也是极大的呀。甘宁心中嘀咕着。
此时,甘宁已经看清楚了那人的相貌:中等身材,体态清瘦,左目微闭,左足微跛,头戴白藤冠,身披青懒衣,脚上是一双木履。
真是一个相貌丑陋的怪人!
那怪人做出了更加奇怪的事情,未见他身形如何动作,甘宁只觉得眼前一花,那怪人便如同一只大鸟般自江中飞跃到了江岸之上,甘宁大惊,恐他是来行刺的刺客,“沧啷”一声,背后的天龙霸风刀已经出鞘,在空中划出一小段优美的弧线,然后突然滞留在半空中。
因为甘宁看见周瑜向那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口中说道:“庐江周瑜拜见左老前辈~~”
原来大哥认识这个姓左的怪人啊,甘宁的嘴巴张大,差点合不拢了。
那怪人哈哈一笑,双手虚抬,便将周瑜的上半身抬直,说道:“好个后辈,真是后生可畏啊。几年不见,你便当上了庐江郡的太守,偏生还如此英俊,听说有不少小姑娘经常到衙门口转,就为了看你一眼,是吧?”
周瑜知道这位前辈随性洒脱的脾气,也不多加解释,拉过甘宁向他介绍道:“左前辈,这位是我的结拜兄弟,名叫甘宁,字兴霸。”
那怪人见了甘宁,也不说话,只是微微点头。周瑜回头对甘宁说道:“二弟,这位是左慈前辈,是我们庐江郡潜山人。”
甘宁学着周瑜的样子,向左慈鞠躬行礼,左慈呵呵一笑,忽然从怀里摸出两个又大又黄的桔子,递给周瑜和甘宁,脸上带着神秘的神色说道:“这是我刚从南海采来的蜜桔,又大又甜,非常好吃,你们尝一尝。”
周瑜接过桔子,两下子便将桔子剥开,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周瑜掰下两瓣桔肉放进嘴里,齿颊间顿时如充满了蜜汁一般,十分甘甜。甘宁看周瑜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便也把手中的桔子剥开来,却惊愕地发现,自己手里的桔子只有空空的一张桔子皮,并没有桔肉。
在甘宁错愕间,左慈伸手将甘宁手中的桔子拿走,口中念念有词,片刻后将那只桔子又还给了甘宁,解释道:“这是南海的莲花行者跟我开的一个小小玩笑,我方才已经让他给你换过了,你吃吧。”
甘宁心中只是不信,这个怪人神神叨叨的,片刻之间怎么可能就能到南海去?飞也飞不到啊。
结果却让甘宁大跌眼镜,左慈还给他的桔子里,满满的都是桔肉,每一片都是那么地饱满结实,甘宁取出一片放入嘴里,那片桔肉顿时便化为一股清凉甘甜的泉水,在唇齿间荡漾不停,立时让甘宁感觉神清气爽。
周瑜几口便将手中的桔子吃完,只觉得有一股热气隐隐地自丹田缓缓升起,急忙运气引导这股热气沿着全身的经脉走了一遍。运气走了一个大周天后,周瑜感觉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