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东周郎(草牛)-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个人都在内心描绘了一幅未来的发展蓝图。
周瑜见时机已到,便自怀中拿出一封书信,向众人扬了一扬,正色说道:“刚才所说我们要讨论的大事,即在这里。”说罢,周瑜将书信递给袁涣,示意大家传递着看看。
袁涣展开书信一看,见是由东郡太守乔瑁转来的密信,密信内的署名由当朝太尉、司徒、司空三公联名签署,不由得大吃一惊,再仔细一读,信中大意是自灵帝驾崩后,汉室衰微,逆贼董卓以清除宦党为名,擅自调动西凉兵马入京,并以武力威吓百官,把持朝政,为一己私心,废刘辩立刘协,又毒杀了刘辩与何太后,且残忍嗜杀、倒行逆施,纵兵祸害百姓,实为天下共敌。今奉皇帝密诏,征召天下义军,举兵洛阳,消灭董卓势力,以复朝纲。
袁涣看完书信后心情激动,大呼:“董卓逆贼,人人得而诛之。”说罢,将书信递给张承和张范兄弟,众人传递看后,一时群情激奋,交头接耳,相互讨论起来。
周瑜见状,向王越询问道:“洛阳精武门近日可有新的消息?”
王越抱拳回道:“刚刚得到的新消息。朝廷下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个年号,仍称中平六年。计划明年改号为初平。一个月前,董卓专门指派司隶校尉刘器登记所谓“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臣民,凡是册上有名者,都应处死,财产没收。不久,整个司隶地区便民怨沸腾,冤狱遍地。”
“听闻董卓铸造了小钱以代替五铢钱,效果如何?”周瑜问道。
王越回道:“是的,董卓为了自己聚敛巨额财富,大量毁坏通行的五铢钱,还下令将所有的铜人、铜钟和铜马打破,重新铸成小钱。粗制滥造的小钱不仅重量比五铢钱轻,而且没有纹章,钱的边缘也没有轮廓,不耐磨损。小钱的流通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猛涨。现在在洛阳买一石谷大概要花数万钱。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于极度痛苦之中。董卓却利用搜括来的钱财,整日歌舞升平,寻欢作乐,生活荒淫无度。”
“嘭”的一声,甘宁用手在桌上猛拍一下,恨声道:“这个姓董的恶贼,他……他还算是个人么?”
周瑜用手示意甘宁要冷静,说道:“二弟你冷静些。自古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臧霸亦激动不已,喊道:“大哥,现在已经到时候了!董卓老贼,你的死期到了!”
一时间众人群情激昂,性格沉稳的如高顺、王越也坐不住了,高顺向周瑜请命道:“主公,高顺愿率陷阵营六千将士,直取洛阳,定当去董卓的人头来报!”
周瑜站起身来,在屋内来回踱了几步,举手示意众人安静。周瑜大声说道:“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说实话,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冲杀在讨伐董卓的第一线!但是,你们不觉得这封信有些奇怪么?”
见众人面露疑惑之色,周瑜解释道:“董卓掌权后,太尉、司徒、司空都换了听命于他的人,就算是有些大臣私底下有心做些事情,在董卓的高压和威势下,恐怕也是有心无胆。所以,我判断这份书信多数是伪造的。”
“伪造的?……”众人顿时议论纷纷。
周瑜继续说道:“其实欲讨伐董卓的人有不少,比如,陈留曹操曹孟德、渤海太守袁绍袁本初、后将军袁术袁公路、长沙太守孙坚孙文台等人,他们俱都是有兵有粮的英雄豪杰。根据精武门的线报,他们一直都在摩拳擦掌、积极备战,只等待一个有利的时机而已。所以说这封书信的真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粒火种,即将点燃这堆干柴!”
“哦……原来如此……”众人觉得明白了许多。
“大家觉得我们应怎么做?”周瑜抛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臧霸有些激动,跳起来喊道:“既然天赐良机,我们该迅速点起兵马,直接杀到洛阳去,把董卓狗贼的头砍下来当球踢!”
“哈哈……”众人一阵大笑。
周瑜微微皱了皱眉头,这个三弟,脾性还是如此火爆。周瑜反问道:“三弟,董卓手下兵多将广,文有李儒出谋划策,武有吕布、华雄、徐荣等大将,俱是一等一的武艺高强,西凉铁骑足有十万之众,今又掌握了西园、司隶、羽林、虎贲各军人马不下十万。你觉得以我们现在这些人马,可以顺利获胜么?”
谢亚龙也被抓了,中国足协,你到底有多黑?
第七十七章 居巢举兵
臧霸被周瑜问得哑口无言,诺诺地说不出话来。
张承起身说道:“公瑾的话很有道理,如今董卓势大,非我们所能抗衡。但天下凡事都以义字为先,董贼残暴,天人共愤,我们举的是义兵,师出有名,首先在道义上就占了先机。”
甘宁反驳道:“有道义就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了?打仗讲究的就是实力,兵马粮草、武器装备、甚至是军情谍报,都至关重要。我们可不要学宋襄王。”
张承微微一笑,不以为意,继续说道:“兴霸,我也没说实力不重要啊。实力的对比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自古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们可以联络天下英雄,举起反董卓的大旗,共同来讨伐他,消灭他!”
周瑜听了张承的话,点头说道:“张承的话挺有道理。不过,有句话你想必也是听说过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们觉得我们现在的实力可以做那棵大树么?就算做了大树,你的根基不牢,也是被狂风摧毁的下场。”
袁涣思索片刻,对周瑜说道:“公瑾,我听说过一个拔苗助长的故事。说是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死了!”
袁涣继续说道:“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周瑜呵呵笑道:“曜卿,你这个比方打得很好。我们方在居巢发展了半年不到的时间,正如那一根幼苗一样,根基太浅,不能盲目地拔高它。”
“那……干脆我们就不参加讨伐董卓的行动,闷着头一心一意发展居巢,等我们实力强大了再说。”周泰提议道。
臧霸反对道:“如果天下的人都来响应,去讨伐董卓,这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我们不参与其中,太亏了点吧,到时候一点好处也捞不到。”
蒋钦插话道:“居巢毕竟也太小了,我们就是再发展又能强大到哪里去?”
袁涣接话道:“公奕的话很有道理…袁绍雄踞渤海,手下兵多将广,背靠冀州的千里沃野,要粮有粮,要兵有兵;曹操背后有曹氏、夏后氏两大家族的支持,又获得了卫兹的财力支援,陈留一地亦是卧虎藏龙,不可小窥;袁术家境巨富,南阳乃中原第二大郡,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兵员和粮草都不是问题;孙坚从军已久,号称“孙无敌”,作战勇猛,手下俱是得力悍将,他的军队战斗力非同一般,又占有长沙之地。跟他们比起来,居巢不过弹丸之地尔,我们如要发展,还是需要更大的地盘方行。”
周瑜用欣赏的眼神看着袁涣,说道:“曜卿,你的分析很是入木三分啊。”
臧霸有些急了,问周瑜道:“大哥,大家讨论了半天,出马讨伐董卓吧,怕拔苗什么长,窝在家里吧,又怕失去发展的机会。你也不讲话,你到底是个啥意见啊?
周瑜呵呵一笑,问道:“这封密信是东郡太守乔瑁发来的,那么,你们了解乔瑁么?”
王越答道:“据我们调查,乔瑁,字元伟,乃梁国睢阳人。原太尉桥玄的族子,曾为兖州刺史,中平五年迁东郡太守。”
“嗯。”周瑜微微点头道:“乔瑁其人,乃当世之文士。其文文采斐然,不可多得。他身为一郡之守,亦心怀汉室,见董卓倒行逆施,天下英雄欲讨之,却少一个由头。我估计此密信乃他自行写就的。”
见众人都点头表示赞同,周瑜继续说道:“乔瑁一向与陈留太守张邈、渤海太守袁绍、奋威校尉曹操交好,而袁绍家族乃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海内,他登高一呼,必有从者如云。奋威校尉曹操、后将军袁术必将呼应。而冀州刺史韩馥虽乃毫无野心的大儒,其手下人才济济,必会逼其呼应。豫州刺史孔柚、兖州刺史刘岱是韩馥的故交,想来也不会袖手旁观。河内郡太守王匡、上党太守张扬、山阳太守袁遗、广陵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皆汉室忠臣,见有剪除董贼的机会哪里会放过。”
“而长沙太守孙坚,胸怀大志,非普通人所能及。其子孙策,武艺高强,与我亦是好兄弟。他们这样的人,岂会让这大好机会白白溜走?”
甘宁拱手说道:“大哥,你这一番分析,我算是明白了。感情天下群雄,早就憋着要灭董卓呢。但是,我们该如何做,还请大哥明示。”
周瑜起身拎起水壶给每个人都续了一杯水,慢慢地将水壶放在火炉上,缓缓说道:“我想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选择的道路就只有一条了,那就是响应号召,出兵讨伐董卓!”
“好啊!太好了!”臧霸带头大叫起来,众人也兴奋起来,一时间屋内一片热气腾腾。
“但是……”周瑜举手示意大家冷静,继续说道:“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能征惯战之兵应该说很少,只能团结在讨董群雄的周围,做一支偏师用用。”
“借着讨伐董卓的机会,我想我们要达到两个目的。”周瑜举起两根手指头说道:“一是顺应民意,起兵讨董,博得百姓和别的势力的支持。二是锻炼队伍,在残酷的战争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斗士。”
听闻周瑜决定要派兵讨董,众人群情振奋,纷纷向周瑜请战。
“主公,派我去吧!”
“大哥,讨伐董贼我可要当先锋。”
“公瑾,我来做做后勤工作吧。”
周瑜在屋内来回踱步,反复思考后,说道:“你们大家也别争了。以后打仗的机会还多得是呢。命臧霸率二百斥候营骑兵、周泰率四百飞龙军、甘宁率五百锦帆军、高顺率八百陷阵营,王越与女兵营在中军听令,你们即刻做出发的准备,待我与各地郡守联络好后,立刻出发!”
“得令!”臧霸等人喜形于色。
周瑜又说道:“居巢余下的兵马都由蒋钦统一调度指挥,目标只是守城,不得轻易出击。明白么?”
“末将明白!”蒋钦抱拳回道。
周瑜又向袁涣等人说道:“我们奔赴战场了,居巢的政务就交给你们了。曜卿,拜托你一定要把水利建设的事情抓好;德润,整个后勤工作就交给你了,我大哥周道会协助你的;张范、张承兄弟,这屯田、招贤馆、读书馆的事情责任也很重大哦。”
“请公瑾放心!”众人答道。
袁涣补充了一句:“你可要带着好消息回来哦。”
冀州,邺城,郡守府。
韩馥召集了众从事过来议事。
韩馥见人已到齐,便从怀中摸出一封书信,向众人说道:“今收到东郡太守乔瑁转来的密信,三公俱言董卓之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我们该当如何做呢?”
沮授上前问道:“董卓残暴,天人共怒,此已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不知大人之意如何?”
韩馥沉吟半晌,方说道:“董卓于我有恩,是他推荐我为冀州牧的,而渤海太守袁绍已经率先举起了讨董的大旗,如今,我们是助袁绍呢,还是助董卓呢?”
见韩馥犹豫不决,众官便也不发一言。
治中从事刘子惠忍不住大声说道:“州牧大人,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
“呃……这……”韩馥自知刚才说错了话,面有惭色。
刘子惠又说道:“打战总是不好的事情,我们也不要带这个头。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静观其变,待其它州郡有起事者,我们再呼应他。冀州兵精粮广,不必其它州郡弱,真正打起来,他们的功劳未必就有我们的大。”
韩馥用眼光征询其他人的意见,见众人都点头称是,便只好说道:“那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于是,韩馥修书一封给袁绍,表示董卓攥夺朝廷大权,意图不轨,如果袁绍举兵讨董,韩馥愿作为后盾,全力支持他。
袁绍得信大喜,他正欲举兵,又担心粮草不足。有了韩馥的支持,源源不断的粮草就会从富庶的冀州支援到前线,那讨董的大计有望了。
荆州,长沙太守府。
雪后的天空干净得如一块蓝玉,温暖的阳光柔柔地照进屋内。
孙坚对匆忙赶来的孙策说道:“策儿,可曾安排妥当?”
孙策把头一点,回道:“父亲,已经安排好了。母亲带着弟弟孙权、孙翊、妹妹孙尚香已经向舒县出发了,家中的值钱之物也都变卖了,全部充作军资。”
孙坚闻言叹息一声,留恋地看着屋外的景色,说道:“在长沙待了几年,好不容易打下了基础,却又要放弃,真是有些不舍啊。可恶的董卓,倒行逆施,把好端端的洛阳变成了他个人纵欲的后花园!此贼不除,我心难安!”
孙坚拿出一封书信,递给孙策道:“这是我写给周瑜的信,你命人快马先送到居巢去。我们的家人,就拜托他了……”
孙策接过信,展颜笑道:“父亲大人勿忧,公瑾是我的好兄弟,让我们的家人搬到舒县去也是他的主意,毕竟,这样我们就可以安心地前往洛阳打仗了。而且,他把他家宅院路南的房子腾了出来,给母亲他们居住,想来条件是不会差的。父亲尽管放心。”
孙坚点头说道:“这一点我不怀疑。策儿,你说,周瑜他……会出兵么?”
本书的收藏量还没有增加,着急啊。
第七十八章 十五诸侯
京都洛阳,相国府。
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大街上却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人们都穿着新衣服,不畏严寒,领着全家老少出来游玩。街头上挑着货担的商贩来回游走叫卖,表演杂耍的使尽全身解数,以博得围观百姓的赏钱,至于酒肆就更加热闹了,达官贵人都定了包间,只等天黑便过来饮酒作乐。
原来今天是元旦之日,百姓们都出来闹新年了。
各种噪杂的声响不停地自门外传进来,管家怕吵到了董卓,便命几个凶横的家丁去门前驱散百姓。董卓摆手制止,说道:“算了算了,过年嘛。再说我一会就要带着百官进宫去了。”
管家便带着家丁退下去了,心里在嘀咕:俺家大人今儿心情肯定特好,要不怎么就发了善心呢。
不一会儿,百官到齐。相国府内一时高官云集,大家先向董卓祝贺新年,再相互致意,个个神情轻松,显是受新年气氛的感染。
董卓再领着百官进到南宫,拜见献帝。献帝下诏曰新年改元初平,是为初平元年,按惯例对百官说了些大家辛苦之类的话,然后散朝,献帝回宫,百官各自归家,一家团圆,庆贺新年去了。
董卓回到府中,心情甚好,便召集一班粉面油头,通宵筵宴,醉赏升平。
约莫过了旬余,到了元宵节,董卓于府中安排元宵灯席,邀请了自己的一班心腹,在府内喝酒、欣赏舞蹈、猜灯谜,好不热闹。
董卓心情大好,左手抱着新纳的小妾,右手搂着刚从宫里抢出来的一个靓丽宫女,心腹手下们频频过来敬酒,满口的恭维话,让董卓心里好不受用,不由得多喝了几杯,已经微微有些醉意。
酒宴的中心地面上,十余个美丽的舞女正在跳《白纻舞》。
《白纻舞》对乐声舞态皆有生动细致描绘。这个舞蹈常在宫廷夜宴中表演,布景和服饰方面都极尽奢华。舞女们穿着轻罗雾毅般的洁白舞衣,长宽舞袖,身佩玉缨瑶珰,脚踏珠靴,腰系翠带,舞尽艳姿,容似娥婉。舞袖技巧和轻盈步态以及眉目神情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董卓的一干心腹目驰神摇,轰然叫好,有些醉酒的汉子便歪歪倒倒地蹒跚走到舞女们的中间,摆出各种怪模怪样的姿势,其余众人看了无不轰然大笑。
董卓正看得手舞足蹈,忽见李儒阴沉着脸自屋外匆匆走进来,心中不由得一沉:李儒一般都是喜怒不形于色,今天这是怎么了?肯定是有大事发生了。
李儒快步走到董卓面前,低声急急地说道:“主公,出大事了!”
董卓心中有些慌乱,口中却叱道:“慌个什么?来,书房说话。”
说罢,董卓推开身旁的女人,站起身来,一摇一摆地往书房走去,李儒急忙紧跟在董卓身后。进了书房,董卓顾不得招呼李儒坐下,忙问道:“贤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儒环顾四周,回身把门关好,方从怀里掏出一封加急快报,递给董卓说道:“据虎牢关快报,关东牧守,合兵声讨,公然要取主公你身家性命,以谢国人。”
“大胆!”董卓不禁恶向胆边生,气道:“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李儒苦笑道。
“说!到底是哪些人?我看他们是活得不耐烦了!”董卓一拍桌子,重重地坐下。
李儒见董卓不看那快报,便取过来看了看,对董卓说道:“迄今为止,举旗响应的共有十五路人马。”
“十五路?有这么多……是哪十五路?”董卓愕然,一双豹眼瞪得溜圆。
李儒轻咳一声,照着纸上所书念了起来:“第一路,后将军袁术。”
“第二路,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柚。”
“第四路,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路,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路,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路,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路,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路,济北相鲍信。”
“第十路,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一路,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二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三路,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第十四路,典军校尉曹操。”
“第十五路,庐江太守陆康。”
李儒方才念完,董卓心中愈发恼火,将腰间佩带的手戟取出,往墙上用力扔去,“笃”的一声,手戟直直地钉在墙上。
董卓愤然骂道:“这些逆贼!袁绍、袁术、曹操……我后悔当初就不该放你们离开洛阳!孙坚,本来就是我的眼中钉,我正欲下手除他,他倒送上门来了!韩馥这个迂腐书生,我方保举他任冀州刺史,他便背叛我!王匡、张邈、乔瑁、鲍信,蛇鼠一窝,小人啊!陆康、袁遗也来凑什么热闹……”
董卓骂不绝口,将每一路的人都骂了个狗血淋头。骂完之后,方觉得心里好受了些,见李儒站在一旁若有所思的样子,便问道:“闷在那想啥呢?”
李儒一愣,旋即回过神来,说道:“我在想,仅凭一封快报,还不足以做决断。主公,现在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迅速派出各路哨探,奔赴各地确认这些信息。然后我们再做决断。”
“嗯……”董卓这才醒悟自己方才过于冲动了,差点乱了方寸,片刻后董卓对李儒说道:“就按你说的办。同时,需预先做些防备,命徐荣领五万骑兵前往虎牢关驻守,命牛辅抓紧时间消灭郭太的黄巾匪军,然后回师洛阳,命郭汜速返西凉,再征兵十万,以做援军。”
李儒沉声道:“遵命!”
“对了……”董卓似乎想起了什么,补充说道:“命奉先率羽林军将这次涉及的那些逆贼家属全部给我抓起来,尤其是袁家!袁绍……袁术……哼!枉我曾那么看重你们……”
庐江郡,舒县。
周瑜全身披挂整齐,精神抖擞地领着二千精锐将士,一路往酸枣而去。
回望舒县,周瑜心中感慨,历史上讨董联盟只有十四路人马,现在他说服了庐江太守陆康,同意他以庐江郡的名义参加讨伐董卓的队伍中,成为了第十五路人马。
临行时,陆康紧握周瑜的双手道:“公瑾贤侄,为叔我真想亲临前线去讨伐那董卓逆贼,只可惜我身体有疾,不能远行,一切就都拜托你了。”
“看看你的部下,兵精将勇,我手下的士兵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后勤方面,我委派舒县刘骏县令负责支援你。今先拨给你军粮两千石,铜钱三千贯,狼牙箭五千只,以做军需,你别嫌少啊。”
周瑜拜谢后,陆康反复叮嘱:“一定要给我们庐江人争光啊。”
远离了陆康殷切的目光,周瑜对身边的周道说道:“大哥,不必远送了,你请回吧。告诉母亲,我一定会安全地归来的。”
周道点头,举手在周瑜肩头重重一拍,说道:“瑜弟,母亲说了,等你回来就让你赶紧娶媳妇哦。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周瑜苦笑道:“母亲想得太早了,我还小呢。大哥,你们都放心吧,我一定会娶个漂亮媳妇的……对了大哥,孙母一家近几日就要到了,你一定要安顿好,就按我们前两天商量好的办。”
周道点头答应,将马停下,与周瑜别过,一直望到看不到周瑜大军的身影,方掉转马头,奔舒县而归。
一骑如飞,直追周瑜。
骑在马上面的是个眉目如画、英姿勃勃的女将,不是小鱼儿是谁?
小鱼儿的马术大有进步,加之胯下的西域良马冲刺速度极快,几鞭子下去,就赶到了周瑜身边。
“瑜哥哥,从这里到酸枣还有多远?要走几天?”小鱼儿樱唇轻启。
周瑜抬头看了看远方,回道:“大概有三天的行军路程。”
“那好。瑜哥哥,你不知道呢,甘宁派来的那个叫侯景的人真是有一套,我们女兵营新招的几十个女兵,本来对护理之术一窍不通,在他的指点下,居然做起事情来也像模像样了。还有三天……晚上宿营的时候,可以多向他讨教讨教了。”
周瑜调笑道:“既然你们觉得侯景那么好,干脆派到你们女兵营算了。”
小鱼儿一吐舌头,忙摇手道:“这个使不得,我们女兵营都是女兵,可不欢迎男人。”
“哦……”周瑜慢悠悠地回道:“不欢迎男人,我知道了。唉呀,本来我还想经常去你们女兵营指点指点你们读书写字呢。”
小鱼儿闻言眼波流转,低声道:“你和别的男人……自是不同,你要来我们……肯定是……欢迎的。”
和日本在钓鱼岛又掐上了,硬气点,中国爷们!
第七十九章 讨董联盟
初平元年一月。
兖州,陈留郡,酸枣县。
酸枣位于豫州、兖州、冀州三州交界处,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刻,在酸枣县城的西面,一片广阔的原野上,旌旗招展、彩带飘扬,袁绍、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桥瑁、鲍信、曹操等十五路人马齐聚酸枣。
整个原野上聚集了十余万人马,密密麻麻地拥在一起,有指令让各部分别列队站好,一时间,人喊马嘶,热闹非常。
作为庐江太守陆康的代表,周瑜带领着甘宁、臧霸、周泰、王越、高顺诸将,指挥手下的二千兵马按各营分别列队。
到底是训练有素的战士,默不作声地开始移动,军中司马的口令声响起,片刻之后,即列队完毕。
周瑜用冷峻的眼神巡视着手下的将士:飞龙军装备最为精锐,人人器宇轩昂,头戴铁盔,身披锁叶甲,手持白杆长矛,背负铁胎弓,腰间的箭壶里装满了狼牙箭,腰间系着皮带,上面挂了一圈匕首;陷阵营人员最多,分为重步兵和弓箭手,重步兵身披铁甲,左手持厚重的木盾,右手持锋利的长矛,背后负着砍刀;弓箭手身穿黄色直裾,背负长弓,手持强弩,腰上的箭壶里满满的都是羽翎箭,每个人的腰间还挂着宝剑,想必是在与敌近战时使用的。
斥候营的士兵们感觉最好,每个人一身轻甲,端坐在马背上,个个雄纠纠气昂昂的,武器装备也全:长弓、长矛、砍刀,在每匹马上还挂着一个皮囊,内有五把手斧,这可是秘密武器。
锦帆军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看来巢湖里的风不小,这也让他们显得非常沉稳老练。每个士兵身披轻甲,头戴彩色的罽帻,背负长弓,左手持圆盾牌,右手持厚重的铁环砍刀,看起来也是军容整肃,威风凛凛。
女兵营成立不久,除了小鱼儿等人骑在马上外,其余的数十人都是步兵,但是每个人都披了一件火红的披风,耀眼的阳光照射在披风上,印着她们的脸色红扑扑的,英姿飒爽,令人侧目。尤其是两旁其它郡守的士兵,偷偷地用眼睛看着她们,还不断地有人向她们吹着口哨。
周瑜用手向上一举,二千将士顿时发出整齐的呐喊:“我军威武!”“我军威武!”“我军威武!”
二千人喊着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势甚大,“我军威武!”的声音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里,纠结在原野上,久久方才散去。
在原野的中心地带,修建了一座点将台,高约三丈,用黄土夯实而成。点将台的边上,搭了一个硕大的帅帐,袁绍、袁术、曹操等人方才进来就坐,听到如此雄浑的声音传来,不禁微微变色。
袁绍忙令亲兵过来,问道:“去看看是谁人的部队,这么大声势?”
亲兵出去后片刻回来报道:“秉主公,是庐江太守陆康的部队。”
“哦,陆康太守身体有恙,便派居巢长周瑜周公瑾前来的。”曹操说道。
袁绍喜道:“我也是昨日方得知这个消息。唉呀,公瑾可是帮了我们袁家的大忙啊,我的父亲、叔父、堂哥都被他安排人送出了洛阳,听闻董卓派人到袁府抓人却扑了个空,幸亏他们提前走了,不然就有牢狱之灾了。”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沉声说道:“这个周瑜,文武双全,想不到还有这么大的能力,能在董卓的眼皮子底下把人送走……真乃当世之英雄啊。”
袁术从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淡淡说道:“一个小小的居巢长,又能有多大的本领?对了,他带了多少人么?”
亲兵回道:“大概二千人吧。”
“哈哈,”袁术大笑道:“庐江郡无人耶?只派了这点人马,恐怕还不够董卓塞牙缝的。”
曹操反驳道:“公路错矣。兵在精而不在多。想当年黄巾军人多吧?胁裹着百姓,号称百万,还不是一战击溃?”
袁术斜着眼不再说话,显是不服。
袁绍呵呵一笑,对那亲兵说道:“快点去请周瑜大人来帐中议事。”
帅帐中。
周瑜进账后自是与熟识的袁绍、曹操、张邈等人闲谈叙旧,与其他人也打了招呼。
然后十五路人马的首领或代表共十五人分别落座。
为不做主宾的区分,十五张桌子围成了一个圆形,以示平等。
亲自前来与会的有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柚、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典军校尉曹操、河内太守王匡、上党太守张扬,派代表参加会议的人是冀州刺史韩馥的代表冀州别驾闵纯、广陵太守张超的代表广陵郡功曹臧洪、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的代表骑都尉孙策、庐江太守陆康的代表居巢长周瑜。
周瑜举目四顾,见众人俱是面带笑意,表面上一团和气,心中暗忖:这些人个个都是老狐狸,待会选举盟主,肯定要勾心斗角了吧。
乔瑁这时站起身来,手持“三公密信”,对众人说道:“诸位,今汉室衰落,董卓专权,残暴不仁,天下百姓身处水火之中。三公高官,心忧天下,发此密信,求天下义兵,灭董卓,清君侧。今日十五路英雄豪杰济济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