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苹果)-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春,难怪祥叔只穿着短袄,还卷着袖管。

祥叔抢前带路,再掀开一道草帘子,眼前豁然一亮,帘子后面居然是一溜看不到头的绿油油的菜畦。

在这隆冬时节,能看到满目的绿色已经殊为不易,更何况是不耐寒的蔬菜瓜果;但见绿茫茫一片,品种各不相同,但却一棵棵肥美活泛,看着教人心里欣喜。

菜畦行里之间,有七八名农妇正沿着沟垄除草捉虫,忙活的不亦乐乎。

祥叔一边走一边介绍道:“东家,这一大片是菠薐菜,那边竹藤上的是扁豆,再往前是胡瓜、春韭、萝卜畦等等,一种十二间屋子,种了十二种菜式。”

晏碧云点头笑道:“没想到还真的成了,当初我还只是抱着一试的想法,祥叔你功不可没啊。”

祥叔呵呵笑道:“我等只是出些粗力罢了,原本我还嘀咕这大冷天的怎地能种菜吃,后来亲眼见着长了起来,这才相信了;不得不说这位苏公子真有本事,居然能想起这样的点子来。”

苏锦目瞪口呆,当初自己也就是那么随口一说,自己也没种过蔬菜大棚,如何知道该如何种植;只是根据原理说给晏碧云听罢了,没想到晏碧云居然真的做成了,这上哪说理去?

苏锦抬头往天上看,屋顶却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有着一大块一大块的透明天窗,而是一个个拳头大的小天窗,密密麻麻的排在空中,阳光正是从这些小洞中投射下来,形成温室效应。

苏锦轻声问道:“怎地没用我教的那办法?”

晏碧云白了他一眼道:“你那主意可真是馊主意。”苏锦一笑,想起当日晏碧云问起没有大块玻璃当天窗的时候,自己确实胡诌了个馊主意,便是用牛羊膀胱剪裁开来,缝补到一起,形成一个塑料薄膜的模样当做透光之用;但现在看来,晏碧云根本就没用。

“大块的玻璃市舶司虽不进口,但是我大宋民间窑口却能烧制出小块的琉璃来,虽然不能如你说的那般大块安装,但是巴掌大的只要开的洞。眼多,一样可以透光不是么?”

晏碧云得意的歪头看着苏锦,苏锦高挑大指赞道:“果真是举一反三,好个聪明的晏东家,然则这一大屋子蔬菜,和丰楼过年这时段怕是要被挤破门槛了。。”

晏碧云笑道:“这才多少?根本就不够用的,和丰楼一天就要用掉肉食两百斤,蔬菜鸡蛋最少四五百斤,这点菜还不够半个月的;奴家只是想看看这方法可行不可行,现在看来,明年凡是有和丰楼开到之处都要大面积的种植了,隆冬季节,这些菜可是稀罕物呢。”

苏锦哈哈笑道:“这可是一条生财之道,我终于能帮你晏家赚钱了。”

晏碧云笑道:“后悔了吧?这么一条生财之道竟然教给奴家。”

苏锦嘿嘿笑道:“还分什么彼此,你赚钱就是我赚钱……”

晏碧云连使眼色,苏锦赶紧打住,好在祥叔还在头前带路,嘴巴里唠唠叨叨的介绍着菜地,根本就没听见。

众人在菜地里转了半天,这才出门回去,祥叔很是细心,各种菜都摘了一点,放在大竹篮子里架在车辕上,让东家和苏公子带回去尝尝鲜,苏锦坦然接受,这段时间吃些肉食豆腐干菜之类的,几乎都没见到青菜,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焉能不知道维生素的重要性。

众人原路返回,晏碧云先回和丰楼去安排生意,苏锦则半路下车到自家的铺子上去看看,回来一天了,不去看看自家产业确实不太像话。

行到布庄的时候,看见伙计们正一边洒扫一边跟主顾们解释明日就要关门歇业,要买就趁早来买云云;苏锦也不惊动他们,一眼看见正指挥人弹扫门板上的灰尘的杨小四,便径直走了过去。

杨小四没看见苏锦到来,叉着腰正人五人六的吆喝着要擦的干净些明亮些,苏锦一拍他的肩头,吓了他一大跳。

“爷,您怎么来了?您怎么不在宅子里啊?”

苏锦笑道:“干嘛要在宅子里,想憋死我么?”

杨小四忙道:“不是啊,知府大人去你宅中拜会你去了,您难道没见着?”

苏锦一愣道:“他来干什么?”

杨小四道:“早晨我们刚开门就见到知府老爷的大轿子抬了过来,在布庄前还停下来跟老掌柜说了几句话,然后便直奔宅子里去了,到现在也没见回转,您没见到?”

苏锦摇头道:“我一大早便出南门去了,没见到他,等不到我,他自然回转衙门。”

“哎呀,那您还是赶紧回去看看,小的叫人给您套车。”

苏锦摇摇头道:“莫要管他,先陪我去桃花巷走一遭。”

杨小四张大嘴巴,大东家这派头,敢晾着知府大人不管,倒先要去见小娘子,这也太牛了吧。

“发什么呆?快套车带路去。”苏锦喝道。

朱世庸终于想起来要来见自己了,这老东西没准还等着自己先去拜见他呢,小爷连御史中丞都较量过,还会在乎你这小小知府么?等着吧你。

苏锦一边快意的想着,一边跨上骡车往桃花巷而去。

第四九七章 未雨绸缪

苏锦昨日刚到庐州之时,朱世庸便知道了;本来他想去城门口迎接苏锦一行,但转念又一想,自己堂堂知府大人,苏锦虽名为钦命皇差,却不过是专管粮务的无品无级之官,理应他来拜见自己才是,何必降尊屈贵去迎接这小子。

他本以为,苏锦抵达庐州之后会第一时间来拜见自己,可是等了一上午带一下午,苏锦两个人影也没,倒有些沉不住气了。

虽然衙役回禀说苏锦只是在家和家中亲人团聚,又叫了苏记的掌柜们在家中商谈商务之事;但朱世庸明白,苏锦这趟回庐州可不单是省亲过年那么简单;苏锦越是不露面,他的心便越是空落落的不知所措。

到了晚间,商会三巨头也坐不住了,借着夜幕低垂的掩护,三人相约来到跃马桥朱世庸府邸求见。

朱世庸本心神不宁的在书房来回踱步,闻听商会唐会长等人求见,忙在灯下,手拿春秋研读,一副气定神闲的摸样。

唐纪元等人的恐慌比朱世庸大的多,原来的对头现在成了粮务专使,耍花样想将苏锦坑死在扬州又没得逞,这回人家衣锦还乡,这后面还指不定有什么事在等着自己这帮呢;怎么看苏锦都不像个能不念旧仇的主儿,倒像是个咬住不松口的疯狗,所以三巨头越想越怕,干脆集体拜访朱世庸,寻求安慰来了。

三人进门叩见,朱世庸眼皮不抬一下哼了一声,指着书案前的椅子道:“请就坐。”

三人面面相觑,这老东西又在装了,手中的书卷都拿倒了,却还强自摆出一副威严的摸样,当真可笑。

不过此刻不是挖苦讽刺的时候,关键时候还是要抱住朱世庸这根大腿才行。

朱世庸放下书卷,拿起一支檀香书签,稍有介事的夹在书页中,这才抬头问道:“你等深夜来访,可有什么急事啊?”

唐纪元暗骂一声,拱手道:“府尊大人,苏锦回庐州了,您知道么?”

朱世庸道:“那又如何?值得大惊小怪么?”

唐纪元道:“府尊大人,怕是没那么简单吧,他这回回来恐怕是来者不善,咱们以前跟他有过节,此番定不会善罢甘休。”

朱世庸道:“好没道理,咱们又无把柄在他手中,自打八公山土匪被剿灭之后,你们各家的存粮均已上粜官仓,他的职权只限粮务之事,只要这上面抓不到把柄,他能有何作为?”

唐纪元摇头道:“府尊大人,我三人均觉事情不会那么容易便能平息,我等粜粮是在朝廷期限之后,大人虽给了我们期限之前的价格,减少了我等的损失,但是这件事若是让苏锦查出来,定然不肯干休。”

朱世庸道:“他如何能查的出来?官仓记录的日期是在朝廷期限之前,上上下下本府都已吩咐下去了,我还希望他来查呢,这样正好显示我庐州粮务清明,你等商贾深明大义;不但不怕,我还要向他要皇上的赏赐呢。”

黄副会长甩着腮帮子上的肥膘插嘴道:“对对对,府尊大人定要帮我等要些赏赐,这次遵照您的吩咐将存粮尽数粜于官家,我们可亏大了,都是这小子害的。”

朱世庸瞟了黄副会长一眼,嗤笑道:“这是未雨绸缪之策,你懂什么?破财免灾叫这小子一点把柄抓不到你们才能保全自己,偏偏你却来鸹噪;你若心疼那点粮食,明儿本府准许你们将粮食拉回去,要是被苏锦找出来,把你们给办了,可莫要来找我。”

唐会长忙瞪了黄副会长一眼,转头陪笑道:“府尊大人别和他一番计较,黄东家也就是那么一说,私下里咱们都佩服府尊大人的高瞻远瞩,若非府尊大人让我等忍痛割舍,这回苏锦来到庐州,那可就要出大麻烦了。”

朱世庸哼了一声道:“算你还有点眼光,生死攸关之际,壮士都能断腕,更何况是损失个十来万贯金钱;留的命在,这十来万还不是很容易便能赚回来么?”

黄副会长嘀咕道:“有那么严重么?怎么就生死攸关了,屯粮又非死罪……”

朱世庸脸色一变,斥道:“你以为本府是在危言损听么?诺,拿去看。”

朱世庸伸手从案头抽出一道公文,劈头盖脸的砸到黄副会长的头上,怒道:“这是今日下午刚到的公文,你们倒是看看是不是生死攸关之事。”

黄副会长赶紧抓住牛皮纸封套,从里边掏出一张盖着路府大印的公文来,唐会长和刘会长也都凑过头来细看,不看则已,这一看,把三人吓得差点尿了裤子。

“府尊……大人,这厮当真……当真在扬州大开杀戒了么?”唐会长额头冷汗渗出,抖着嗓子问。

“这还能有假?”朱世庸喝道:“这是寿州路府的大印,此文乃是朝廷下达至各路,由路府转发各州县,目的便是要昭示各州府,朝廷这是要杀鸡骇猴给天下屯粮之商户提个醒儿,在违抗粮务之令,怕是这个年都过不去了。”

商会三巨头吓得不敢说话,刘副会长喃喃道:“苏锦这厮果然手段刁毒,竟然就这么在扬州便杀了这么多人,除了屯粮之人外,还有这么多官员牵扯在内;虽然公文上并没说全然和粮务有干系,但足以显示此人手段毒辣;幸亏大人料事如神,否则这一回来到庐州,咱们可都是没跑了。”

唐会长和黄副会长回过神来,赶紧附和上几句马屁,赞颂朱世庸料敌机先。

朱世庸道:“这事大有蹊跷,他们在扬州处决犯人,定然是得了朝廷的允许,据闻御史中丞欧阳修正在扬州善后,此事显然是欧阳修和苏锦穿了一条裤子,欧阳修这个小人是想借此为自己捞一分功劳;可是苏锦竟然任凭此人蹭功劳,这事很是奇怪。”

黄副会长道:“还请大人分说分说。”

朱世庸道:“分说个屁,本府岂能知道他们之间的勾当,本府是神仙么?这回幸亏早做了准备,即便苏锦有意找茬,也并无下口之处;你们手头无粮,大可不必慌张;至于那些损失倒也好办,待年后本府奏请朝廷开挖沟渠防旱防涝,所用工具及诸般劳役用度均从你等商会采购,少说也能赚回来几万贯;堤外损失堤内补,总能补得回来。”

三人面露喜色,忙纷纷拱手道谢。

唐纪元道:“那么苏锦既来,我等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朱世庸道:“什么也不用做,千万别没事找事;窝在家里过你们的大年,其余的事本府来应付,过了年他查不出存粮,我庐州又没有饥荒乱民,他还不要立马滚蛋么?”

唐纪元道:“好,好,谨遵府尊大人之命;冒昧问大人一句,那苏锦今日可曾来见过府尊大人?”

朱世庸皱眉道:“此人目中无人,居然回来一天时间也不来拜见本府,不过此刻不是跟他置气的时候;现在他正炙手可热,明日我亲自去拜访他,套套他的话。”

黄副会长骂道:“这厮如今尾巴翘上天了。”

朱世庸微笑道:“小人得志便是这幅德行了,不过他的日子也不好过,那欧阳修身为御史中丞,却充钦差大臣去扬州,显然是负有另外的使命的;路指挥使王大人半月前写信给吕相狠狠的历数了这小子的种种不是,欧阳修怕是便为了此事而来;他在八公山上跟土匪假传圣旨,说什么皇上派他来诏安的,这可是矫诏之罪,就算有功劳又能怎样?嘿嘿,先跟他耗着,静观其变。”

商会三人还是头一回听说此事,顿时喜笑颜开起来,没想到苏锦自己的屁股上也一大堆屎没擦干净,看着风光无限,或许查证之后不久便要被革职贬谪,又恢复到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地步了。

这一趟没白来,府尊大人说话虽不能全信,但是只要他的话有八分可信度,那么便足以放心了。

众人再无多言,朱世庸也端茶送客,临行前唐纪元单独落在最后,偷偷靠近朱世庸的耳朵边道:“府尊大人,上回送来的那个玉漱小娘子您可还满意?”

朱世庸一笑道:“多谢唐翁费心,倒还乖巧;你们只管闷声发大财,这回千万别和他冲突,见了面也需客客气气的,有本府在,这小兔崽子还掀不起大浪来。”

唐纪元长鞠到地,告辞而回。

第四九八章 知府来访

苏锦在杨小四的指点下来到桃花巷,果如杨小四所言,此处雅静幽深远离街道,一间大宅子几乎占据了巷子的绝大部分地皮,看着宅第的派头倒比自家的宅院也差不了多少;看来这宅子的原主人定是家世不俗。

杨小四拍了拍门环,不一会便有人打开门上的窥视小孔,问道:“门外是谁?”

杨小四道:“我是杨小四。”

里边那人赶紧将门打开,连声道:“原来是杨小官人,快请进。”

杨小四躬身请苏锦先行,苏锦打量那开门之人,是个年长的老丈,问杨小四道:“他是谁?”

杨小四忙道:“大东家,这是请来伺候的仆役张老伯,一并雇佣的还有两个厨娘,一个马夫,还有三个粗使丫头。”

苏锦点头道:“你手脚倒还利索,很不错。”

杨小四笑道:“大东家吩咐的事情,小的怎敢怠慢,今儿一清早,我便让浑家去城外娘家雇了这些人,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大东家放心。”

苏锦迈步往里走,置身处是个大大的宅院,院中除了中间的石板路之外,遍值桃树数十株,枝桠上已经不畏严寒的生出了些许青中泛红的小蓓蕾。

苏锦道:“难怪叫桃花巷,三春时节定然开花如荼,绚烂好看。”

杨小四赔笑道:“可不是么?原先这巷子里外都是桃树,后来建了不少房舍砍掉了不少,小人小的时候还经常在这一带玩捉迷藏呢。”

苏锦咂舌道:“可惜!可惜!”

杨小四当前引路,带苏锦进入正厅中,早有使女进内宅通报,不一会喧闹声起,十几名女子叽叽喳喳的纷纷鱼贯而入,见了苏锦二话不说全体跪倒在地行礼。

苏锦忙让她们起身,笑道:“此处住着可还习惯?”

白牡丹上前帮苏锦沏茶,轻声道:“再好不过的地方了,公子爷对我们姐妹可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苏锦笑道:“这算什么?若无你们相助,扬州之事岂能那么顺利;此处静雅的很,也很安全,你们便暂且在此安心住下,烦了就去街上逛逛。”

白牡丹眼中含泪道:“公子大恩大德,我们姐妹何以为报?这么大的宅院也要花不少的钱吧,奴家姐妹倒有些积蓄,这便拿了来给公子爷代为支付。”

苏锦哑然失笑道:“你这是寒碜我么?此事休得再提;倒是你的病可曾问医了?”

一名女子用眼睛勾着苏锦‘噗嗤’笑道:“苏公子对牡丹姐姐倒还真关心,还不忘嘘寒问暖,殷勤照顾;早就抓了药啦。”

白牡丹忙嗔道:“茉莉妹妹,嘴巴留些口德,苏公子是咱们大恩人,可莫要放肆。”

苏锦摆手道:“无妨,说笑而已,若是每回来都是这般的规规矩矩,那多别扭。”

那茉莉眨着桃花眼咯咯一笑道:“听见没?苏公子不喜欢规规矩矩的,苏公子下回来可以不用规矩了。”

苏锦听得头皮发麻,果真是风尘出身,说话风浪的很,话语中带着股子挑逗的意味,苏锦大感刺激,跟这些女子说话,可比跟柔娘她们说话带劲多了;难怪天下男子家有娇妻美妾却喜欢往青楼窑子里钻,要的就是这种风骚的浪劲儿。

但虽然男子们都喜欢这股骚。劲,但苏锦还是不愿意这些女子保存着风尘的习气,特别是这个茉莉,得想办法尽快打发了才是,看起来是个不安分的主儿。

白牡丹绷着脸道:“茉莉妹妹,我等早已不是在富贵楼中的那副光景,在这里的姐妹也没人再愿意再过那猪狗不如的日子,你若是改不了在富贵楼中习气,便辜负了苏公子救出我们的初衷;这些话以后休得再提。”

那名叫茉莉的女子脸上一红,面现怨愤之色,本想克制言行,但在富贵楼中早已被调教的言语不禁风骚。浪催,一时半会儿倒也难以进行角色的转换,一不小心便故态复萌了。

苏锦笑道:“好了好了,也没说什么话儿,不过玩笑罢了;我来这里就是看看你们可还满意,现在看来地方倒也不错,本人就放心了,家中还有事,这便告辞了。”

说罢起身要走,白牡丹忙道:“公子且住,奴家姐妹有件事想跟您商量。”

苏锦道:“何事?”

白牡丹道:“昨夜我们姐妹在一起商量了半天,咱们既然蒙公子搭救逃出樊笼,便该规规矩矩的做正经人家,虽然我们都有些积蓄,但也不能坐吃山空,想做些营生养活自己,但是我等姐妹又不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所以想请苏公子帮我们做主,若是有什么适合奴家姐妹做的事情,也帮着担待一番。”

苏锦笑道:“你们怕吃穷我是么?放心吧,我苏家虽然也不是大户,但是吃喝倒也能供得起,你们便安心住下,闲时出去逛逛,至于做活之事,年后再说。”

白牡丹道:“公子爷盛恩,但是我等姐妹总不能永远这样,总要自立才是,不然于心何安?”

苏锦皱眉扫视众女,问道:“你们都是这个想法?”

众女子均道:“奴家等都是这么想的。”

那茉莉却道:“奴家不这么想,苏公子既然愿意养着我们,我们又何必不领苏公子这个人情?”

众女均不悦的看着茉莉,茉莉不以为然,只拿眼睛瞟着苏锦。

苏锦无视茉莉的桃花眼,对着白牡丹等人笑道:“你们说的也对,自立起来便是摆脱过去的第一步,若是我不答应,倒是罪过了;不过你们也莫要着急,我苏记明年会在汴梁城开产业,若是你们真有意的话,我倒有个差事要请你们做,而且能发挥你们的特长,具体的今天也说不清楚,现在便安心的住在这里,总之会教你们满意便是。”

众女大喜,叽叽喳喳的纷纷议论,去汴梁,那可是京城啊,而且就在苏公子家做事,这可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苏锦看着众女憧憬着未来的情形,心中有些感叹;这些女子或许真的该有份事情做,不管薪酬多少,对她们来说,这便是人生新的篇章,是一种新的希望所在。

那小茉莉却面现讥讽之色,独自靠在一边面无表情。

……

苏锦拖拖拉拉直到午时方才回到苏宅,一下马车顿时头皮发麻,门口一顶黑色大轿停在一侧,几名轿夫和衙役正靠在门边晒太阳。

“妈比的,居然还没走。”苏锦暗骂一声,硬着头皮进了宅子,穿过庭院来到花厅,却见朱世庸正坐在花厅中跟王夫人聊得不亦乐乎,一眼看见苏锦,朱世庸马上起身拱手笑道:“哎呀,苏大人,你可是个大忙人啊,可算把你等来了。”

苏锦哈哈笑道:“原来是府尊大人,本人不知府尊大人前来,怠慢之极,还请见谅啊。”

王夫人见儿子回来了,知趣的告辞回内堂。

朱世庸目送王夫人离去,转过头来故作不快的对苏锦道:“说起来倒还真不能原谅你呢,衣锦还乡都不和本府说一声,本府也好迎出十里,隆重接待呢,你这是让本府失了礼数啊。”

苏锦呵呵笑道:“府尊大人日理万机,本人岂敢打扰府尊大人,再说只是回乡过年而已,犯不着劳动府尊大人相迎。”

朱世庸笑道:“此话差矣,苏大人名扬天下,智勇双全,我庐州军民谁不以苏大人为荣?苏大人年少英雄,又蒙皇恩浩荡,荡平盗寇,平息粮事,实为我庐州军民之楷模,本府对苏大人钦佩之至,这不,一得了消息便赶来拜见,就是想对苏大人表达一番敬意。”

苏锦听着直犯恶心,拱手道:“岂敢岂敢,原该去拜见大人,只是回来之后家中琐事繁多,分身无术,失礼了。”

两人客套来客套去,知道的明白这两人均是言不由衷,不知道还当是故老相逢,发自肺腑呢。

一番客套过后,苏锦请朱世庸落座,命人沏了上好的茶来,换掉朱世庸的残茶,两人对视而笑,各怀鬼胎。

“苏大人,扬州之事本府已经接到朝廷公文,苏大人好厉害,只一出手便将扬州城中扫的一坦平阳,宵小奸邪尽皆授首,扬州百姓可算是有了福气了。”

苏锦笑道:“哪里话,托圣上鸿福,加上些许的运气,这才将扬州之事平息;说起来本人也是极为后怕,前前后后死了足有三百多人,都在我眼皮子底下,看的我是胆战心惊啊。”

朱世庸暗暗发毛,这厮在扬州办差,居然送掉了三百多人的性命,这是个煞神啊,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面带稚嫩笑容的少年,谈及此事哪有半分的害怕的摸样,倒像是有些得意。

“暴民奸商,杀三千也不为过,正好以此敬告天下,作奸犯科者该有此等下场;不过……苏大人甫一上任便大动干戈,确实有些出人意料;特别是听说误伤了不少平民,倒是件棘手之事;不过也不要紧,瑕不掩瑜,圣上断然不会因此事便怪罪苏大人。”

苏锦一愣道:“误伤平民?谁造的谣?这事可没有。”

朱世庸哈哈笑道:“当我没说,你就当没听见,传言……传言而已。”

苏锦板起脸道:“那可不成,这种传言岂非坏了本使声誉,大人听谁说的,告诉本人;本人倒要查查这传言何来?”

朱世庸很满意苏锦的表现,到底是个雏儿,三句两句便激怒了,看来虽当了官,办了皇差,城府倒也没深多少,还是那么冲动。

第四九九章 打草惊蛇

苏锦确实有些恼火,这帮孙子总是不依不饶的给自己造谣,上回八公山剿匪,明明是件大功劳,硬生生被人参奏,弄到连皇上都派人来查;这回显然是有人又要在扬州擒拿冯敬尧和墨吏这件事上做文章了。

这回倒好,搞个什么误伤平民,这是朱世庸照顾着面子,估计传到朝廷里就要变成草菅人命不顾百姓死活了。

“苏大人莫急,谣言再盛,也总归是谣言,慢说皇上不信,便是我等也是决不信的;不过话说回来,干了这么一件大事,就算误杀了几个百姓,那也是情有可原,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朱世庸继续激怒苏锦,话里话外都是坐实谣言的意思。

苏锦忽然笑了,本来还是一副拍案骂人的样子,突然间便阴天转晴天了。

“还是府尊大人明理,谣言止于智者,都是些狗东西们看着本使立了功劳眼红罢了;至于你说办差事误伤几个平民没什么大不了,本人可不能苟同,我大宋有律法数百条,没有那一条说了可以为了公务草菅平民性命,本人相信朱知府也只是随口安慰之语,若是真的抱着这种念头,迟早是要栽跟头的。”

朱世庸相当郁闷,本是要套些苏锦的发怒后的过激话来,没想到却被苏锦抓住了话中的疏漏。

既然小狐狸不上钩,那也范不着死掐这事,朱世庸圆滑如意,立刻改口道:“那是那是,只是随口这么一说,可不是真的那般想的,幸好苏大人知道本府并非此意,要是遇到别的什么奸邪之辈,定要拿我这句话上报了,哈哈,哈哈。”

苏锦哈哈笑道:“府尊大人顾虑的可真多,谁会无聊到拿闲谈来说事,卑鄙小人才背后捅刀子呢。”

朱世庸忙附和着道:“正是,似苏大人这般正直之人,确实越来愈少了。”

两人扯开话题,朱世庸笑道:“苏大人,本府此番前来,一来是拜访大人,二来是想请大人查一查咱们庐州的粮务,如今大宋上下粮务之事都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而专使大人也刚好在庐州,正好请专使大人将庐州粮务整肃一番。”

苏锦摆手道:“此番我只是回乡休假,可不是来办差的,连续两个月的粮务忙的我真够呛,此刻只想好好歇息一番,不愿提及公务之事了。”

朱世庸干笑道:“那可不成,本府翘首以盼的便是苏专使回到庐州的这一天,大人在粮务上很有一套,本府虽政务精通,跟商贾打交道却不甚精明,而这也正是专使大人的强项。”

苏锦腹中暗骂,这老狗指桑骂槐的提及自己商贾出身,不露声色的羞辱自己,这是从骨子里藐视自己。

苏锦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不过他也懒得跟朱世庸玩这些嘴巴上的游戏,于是直截了当的道:“府尊大人的话我懂,庐州市面粮价稳定,百姓并无饥荒之象,这一点是府尊大人之功,本使回京复命之时会提及此事;朱知府是能吏,各处纷纷扰扰,惟其庐州岿然不动,定是花了大力气整肃粮务;就算一开始我到庐州办理粮务,怕也没知府大人办的好。”

“能得到苏专使的夸赞,本府荣幸之至,能不让专使大人劳神,安心的回乡过新年,也算是本府送给苏大人的一份礼物吧。”

朱世庸洋洋自得,他本就是要在苏锦面前炫耀一番,就是要苏锦亲口承认庐州粮务办的好,潜台词就是:,我这里一切井井有条,基本上没你什么事了,乖乖的过你的年,过完年就滚蛋,别想打什么歪主意。

“要是所有的父母官都像朱知府这般的有能力,急朝廷之所急,想朝廷之所想,那本使早就可以回京复命了;朱知府于政事上是把好手,也许不日便会高升,以后还请多多关照为感,苏锦初出茅庐,很多事做不到像知府大人那样未雨绸缪滴水不漏,以后还要跟大人多请教请教。”

“哪里哪里,客气客气。”朱世庸得意的大笑,端茶美滋滋的喝了一口。

苏锦探头道:“过完年之后本人便要上京复命了,在扬州时,圣上让欧阳中丞传旨与我,要我将淮南路的粮务巡视一遍,写成文书上报,所以庐州粮务大人虽然已经办的妥妥当当的,但有些程序上的事倒是要走一走;譬如查查粜粮的记录,看看官仓的粮食等等,也便于估算粮食是否能够撑到来年夏收,是否需要朝廷调配接济等等;这些都是职责所限,到时候还请朱大人给予方便。”

朱世庸呵呵笑道:“那是自然,到时候我命人全力配合你便是,仓司官员随叫随到。”

苏锦微微一笑道:“那便先谢谢大人了。”

朱世庸道:“欧阳中丞数日前派人要我去扬州见他,本府当时忙于粮务,实在是抽不出身,本打算年假放了便去拜见他,但他忽然又派人送信来说不必去了,所以现在倒是无事可做了;今日也空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