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别是自己明明很讨厌那些黄赌毒的,但偏偏却做了个差不多同流合污的决定!
真是蛋疼啊!操那么多心干什么呢?
想到这里,司徒南眉头一蹙,感觉目前自己的状态很糟糕·特别是那种犹豫不决的感觉让他很不爽,犹豫正在慢慢地消耗他的自信。
司徒南要去参观一下学校,便决定让黄小花带路。
黄小花坐在一旁,出神地看着司徒南,觉得这个陌生而富有的男子浑身充满了谜团,是她见过最奇怪的人。
不仅是在外貌上,还在给人的感觉上,好像很从容、平等、宽爱·那淡淡的微笑很迷人,比她见过的那些趾高气扬的公子哥强多了。
他是个好人!
黄小花朦胧而坚定地认为。
看着司徒南眉头深锁,心里竟然有些莫名的痛惜。
“他在心烦什么呢?好像很为难的样子。”黄小花心想。
不过终究是不同世界的人·至少像他这样花钱不眨眼的有钱公子并不是自己这种要独立养家糊口上学的女孩子子可以靠近的。
黄小花叹了口气。
汽车已经停在学校门口。
刚好放假,学校人少了很多,不过车队的到来还是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
司徒南在黄小花的带领下,走进了校长室。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所以一路上仔细地打量起学校的一切。
学校有些简陋,甚至小家子气,没什么宏伟建筑,但却有种清新踏实的感觉,司徒南暗暗点头。
很幸运,伍连德正好也在学校。他现在成了大忙人·除了广州的威廉学院外,还在卫生部工作,筹建中国的防疫检疫系统。
去年,伍连德建立的医疗机构在西班牙流感防疫中表现出色,因此在他的努力下,北洋政府成功地从外国手中收回海关的把海关检疫权
“伍先生·干得好啊!你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口气。”司徒南赞道。觉得在伍连德身上的投资虽然没有经济效益,但非常值得。
“呵呵。还得多谢威廉资金会,还有白云山药厂呢?没有你们的慷慨,我想至少还会死多几百万人呢?”伍连德感慨道。
说完向司徒南打了个揖。在去年流感的时候,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爆发了疫情绝对是恐怖的,为此,威廉资金会加上美华公司至少捐助200万美元的物资经费,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悲剧,但却拯救了不少生命。
只是,无论是伍连德还是威廉资金会都没有公开自己的功绩,报纸上报道的慈善组织也大多是和威廉基金会合作的教会、红十字会等等,所以威廉基金会是个无名英雄。
“客气了!伍先生。大多工作不都是你们在做吗?”司徒南淡淡一笑,问起学校的情况,“我今天过来,给学校添置一些东西,有什么需要我办的请尽管提。”
“是的。有个事要跟你提一下,就是我准备在学习开设中医课程,但另外的几个教授都反对。我正头疼呢。”伍连德道。
学校的老师不是从美国过来的,就是从广州上海等地的教会招聘的牧师,西方人不懂中医,因此反对伍连德在学校里开设中医课程。
“这是好事啊!干嘛反对呢?”
司徒南道,想了一下,又道,“我会跟教会那边商量一下·不过我支持你。
中医还是由他存在的价值的,特别是在中国,尽管有很多东西不能解释,也不一定科学但给四亿多中国百姓提供医疗的恰gp是那些水平不怎么好的赤脚医生,所以我们就更应该提高中医的水平。”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伍连德松了口气。只要司徒南这大金主点头了,一切都好办。
他正想说些什么,有人敲门了。原来是学院的教导主任卡恩=萨兰普牧师。
“这位学校的资助人威廉先生,这位是卡恩=萨兰普先生。”伍连德介绍道,“我平时在学校的时间不多,平时学校的管理由萨兰普先生负责。”
“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萨兰普先生,感谢你为学校的付出。”司徒南用地道的美式英语道。
“谢谢。不过我也要感谢威廉先生和威廉基金会,没有你们,学校是办不起来的,我们也不能帮助那些可怜的人。”萨兰普真诚地说道。
显然他对威廉基金会的了解不少。威廉基金会是通过浸礼会把萨兰普从上海的一家教会学校挖到广州来的。
“萨兰普牧师,刚刚我和吴先生谈论在学校开办中医课程,我想问问你的意见。”司徒南笑问道。
“这个,要慎重。”萨兰普表情严谨一边组织词汇道,“我知道中医有一些神奇的地方,已经影响这里的人很久历史了但要在我们学院里开设这样的课程,会不会引起混乱啊?”
作为一名在中国传教20多年的牧师,萨兰普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少,不像其他人一样完全排斥中国的东西。
比如说去年流感时,那跟小小的板蓝根就救了很多人,现在医学机构还没有分析出板蓝根的药物原理,但事实证明,它很管用。
看到萨兰普没有强烈的反对,司徒南微微一笑道:“在我看来,无论是中医西医只要能治病就是好。
至于引起学校混乱,大可不必担心。现在学校规模不大,一切都没有定型,就想刚刚落笔的一幅画,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描绘。真理不也是在竞争、怀疑、追问中得来的吗?
所以哪怕对于我们不大了解的中医也应该报以宽容的态度。我一向提倡学术自由,包容并蓄容许异类存在。
希望威廉学院也是如此。而且,这也是本土化的必要!威廉学院毕竟设在广州,学生也是中国人,所以威廉学院也自然地带有中国色彩,我们应该赋予它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个角色。”
“好!”伍连德、萨兰普拍手叫好。开设中医课程的讨论算是通过了。
“我们不仅要建医学院,还要建法学、经济学、工程等学院,争取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司徒南又道。
威廉学院目前以医学专业为主,开设药学、临床、护理等专业,人数不多,只有来人,最好年级为大学二年级。招收女生,男女同
其中教授名,助教10名。此外,教会的牧师也偶尔过来为学生上课,讲授公共医疗检疫免疫等知识。
在司徒南看来,两年多有这样的成绩还算不错,不过只有医学院,未免有些单调。
“但是,威廉先生,目前学校正在筹建医学大楼,医学实验室。医院等等,已经花费了三十多万元了。
下个学期,学校扩张,人数会达到500人,还有筹建宿舍楼,礼堂等等,单单为了维护学校运作,也得10多万每年,加上刚刚我们决定要开设中医学院,这又是一笔不小花费,所以抱歉,威廉先生,学校没有余力再开设你说的法学、工程学等其他专业了。”
萨兰普皱着眉头说道。作为学校的大管家,威廉学院的账目都印在他脑子里。
他心里盘算了一下,靠自己的面子可以从教会那里得到一点资助,但数目不会太多,除非
萨兰普有些期待地看着司徒南,嗯,还有旁边的伍连德。两个老男人热切地看着司徒南,就差喊出来——给钱!
“好吧!这钱我出了。你们估算一下大体的数目,然后向董事会提出申请。”司徒南道。
学校的董事会主要是威廉基金会、白云山药业公司和其他一些热心慈善教育的社会人士。不过大金主还是威廉基金会,学校的经费大部分都有威廉基金会负担。
见司徒南同意了,伍连德和萨兰普对视一眼,窃喜。他们知道未来几年,学校将迎来大发展的时期。
司徒南临走时,还被伍连德和萨兰普咬下二十个留学美国威廉大学的名额,威廉基金会要为威廉学院的二十名优秀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随着威廉学院的扩张,这个数字也会随之扩大。
仔细算来,连续几年十几年,这威廉学院的花费肯定是个不小数字。不过,司徒南想了想,好像这也是目前自己最舒服最有效直接地为这个国家做的事情了。
第三卷余波82蓬勃的广州地产
三人在办公室聊了一下学校的事情,过了一会,萨兰普要安排司徒南带过来那些捐助品,坐了一会儿,便出去了,留下司徒南和伍连德两
“伍先生,今年将会有一批来自南洋的学生,我把他们交给你了。非常文学”司徒南道。
“放心吧,我会督促他们的。”伍连德保证道。
两人对看一眼,仿佛都明了对方的想法。
伍连德虽然无心政道,但对于致公党和美华公司的事情也知道不少。他的人品司徒南自然信得过,也放心把倾注了司徒南不少心血的威廉学院交给伍连德。
司徒南点点头,见伍连德脸色有些黯淡,连日的奔波在他脸上留下几道倦意,不过眼神依旧清澈,闪烁着慈悲的力量。
“伍先生,多多保重啊!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呢!”司徒南关心道。
“客气了。司徒先生。纵然有些疲惫,但辛苦都是值得的。”伍连德爽朗笑道。
中国的医疗水平落后,特别是边远地区,百姓往往因为一点小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最后死掉,这是非常可惜的事。伍连德希望自己能进一些微薄之力,所以他一年多来不仅忙着威廉学院的筹建,也在全国各地来回奔波。
“好一个国士无双!矢志不移,这才是伍连德的真本色!”在司徒南心里赞道。他知道历史上伍连德离开大陆后,回到槟榔屿开了一家诊所,最后了解自己的余生。
而他的名声也随着被人淡忘,这是非常可惜的事。在司徒南心里,伍连德是卫生部部长的最好人选,不过时机不成熟,他也没说出来。
在南洋办学毕竟不如在广州方便,所以司徒南除了在南洋大力投资建校,也想在广州布一个人才基地。
无论这些人才最后能否为自己所用·肉只要烂在锅里,一切都值得
见太阳下山了,司徒南不忘嘱托伍连德两句,便走了。
伍连德把司徒南送到门口·他刚转身,便见到了黄小花也在看着司徒南远去的背影。
“伍叔,他走了?”
“走了!”
“他是谁?”
“好人,不简单的好人。对了,去年你发烧时候用的磺胺药也是拜他所赐。”
“哦!”黄小花美眸晶莹,凝望远方,坚定喃道:“我要去留学!”
“有志气!你的功课都是优秀的·下学期我推荐你到美国威廉大学学习医学。/非常文学/”伍连德笑道。
他很喜欢这个聪明懂事的女生,去年流感的时候,人们都以为黄小花没治了,但最后关头伍连德却把她救了回来,还把她带到了威廉学院。
司徒南从威廉学院回来后,又仔细地查阅一番美华财团近年来在广东的投资。
首先要提自然是地产行业的碧桂园公司。
从美国进口的机器到达后,早已先到一步的从南洋派遣而来的技术工人嗷嗷地派上机器,操纵机器隆隆地挖土·吊重等等,忙得不亦乐
也让广州本地的建筑工人开了眼界,经过培训后·广州公司的建筑工人也慢慢地掌握机器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到一个月就把一段500米长的街道地基平整好。整理地基后,马上又开始挖下水道、铺设水管等城建设施,忙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几乎每一天,走过的市民都会发现,建设中的美华路每隔一天都会有了新的变化。
平整后的美华路地价又涨了不少,不少黄金地段一放盘就被那些财力雄厚的商人急急忙地抢走了。有的甚至涨到了NO万每亩的天价。
对于一些有意进入美华路,但手中缺少资金的顾客来说,美华路的火爆行情让他们心痒难耐·纠结不已。
对此碧桂园公司推出了一项优惠措施,以较低的价钱向社会出租地皮,价格从1CCC元每亩每年到1元每亩每年不等。这样的价格还是让不少公司可以负担得起的。
不少人盘算着,以美华路的火爆情况,不用三五年就可以收回投资了。至于那些租金,按年付款·负担也不重,还可以接受的。
唯一蛋疼的是租期5年,到期后碧桂园公司可以无偿收回土地,和土地上的房产。
这让不少人犹豫,不过想到15年后,公司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现在,到时大不了花费一笔从碧桂园公司手里买下地皮。这样连带房子也属自己所有了。这样比较划算。
出租地皮给别人盖房,到期收回地皮和房产,这是当年英国犹太商人沙逊引以为傲的伎俩′也是经典的商业策划。
当年上海开阜,沙逊在租界南京路买下了大片土地,为了开发那片土地,精明的他相出了出租土地的主意。
结果二十年后不仅收回所有●,还赚了大量的房产,相当于那些租客花了20年时间为沙逊辛苦建房了。不过这各有所得,租客也不吃亏。只能说沙逊太精明了!
沙逊收回的房产一般不买,只出租,每年收取租金过百万元,如果沙逊把那些地皮和物业出售的话,估计值好几亿元!
正是沙逊的成功让这种模式快速在中国各大城市流行开来,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模式也被大多数人接受。所以碧桂园公司的地皮出租举措也不算标新立异,但却有吸引力。
有人抱怨租期太短了,至少在20年,30年什么的,在碧桂园公司也有不少人认为可以延长租期,但最后都被司徒南压下来了。
价钱可以低一点,但租期绝对要放在1937年以前,司徒南不知道历史会不会重演,万一日本鬼子登陆了,20年后,碧桂园公司一分钱也拿不到,那就笑大了。
为了安慰一下客户对租期短的抱怨,碧桂园公司又提出了一项补偿计划,就是租期满NO年后,客户可以向碧桂园公司购买土地,把租约变成土地交易合约,到时候就不用怕地皮上的房子被碧桂园公司收回去了。
当然,想拥有自己地产的顾客要花费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不然碧桂园公司就白忙活了。
碧桂园公司开发美华路商业街进展顺利,银行、百货、赌场戏院、当铺等相关公司争先恐后地在进驻美华路。
他们大方置地,让碧桂园公司上下都笑开颜,也让林一民松了口气。不仅是美华路,连带新河浦的东山别墅群项目也越来越多人问津了。
特别是他们知道香港河东家族一掷千金花百万买下百亩土地后,更多的精明投机商意识到东山别墅群的商机来了。
一些归国的富豪华侨出手最为大方,他们需要通过这种豪举来彰显他们衣锦还乡了。要知道,大部分出洋的人家境都不好,能在权贵云集的新河浦别墅群立足,毫无以为说明了他们已经是上等人了。
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二期新河浦别墅工程,但碧桂园公司所做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了。他们就是**裸地宣传东山别墅就是为权贵富豪而建的。
豪爽出手的不仅是华侨,还有一些军阀!他们的钱来得快,油水又足,除了投资田产外,似乎去东山建一套自己的别墅也不错!不然怎么称得上权贵呢?
没有东山别墅,就敢自称为某某大帅将军,这不有些名不副实么?
买!大大的买!建最漂亮的房子,睡最漂亮的女人,人生不就是这点追求么?
于是,新鲜出炉的,广州从未有过的,专门为权贵打造的别墅群这样的宣传显然触到了南方的大量爆发户的G点。
碧桂园公司实在挡不住那些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东山少爷”的客户的迫切愿望,只好继续扩大工程队伍,在美华路工程又余力的基础上也同时开工新河浦一带的别墅群地基整理工程。
由于碧桂园公司引爆的广州房地产,所以通过卖地能收回部分资金,因此也能保证新工程的开工。
碧桂园公司的成功让林一民变得自信,毕竟这是他负责美华中国事物的第一炮,美华路商业地产项目能一炮而红,新河浦东山别墅吵得火热,除了有司徒南的一些指点外,大部分都是林一民策划,自然地顺利起权威。
特别是他那个堂哥林木搞工程管理真是不赖,帮了林一民大忙。林一民谨慎而似乎有些多余地请示司徒南后,林木被任命为碧桂地产公司旗下的碧桂园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下面管理2100名工人,包括台建筑机器,成为名符其实的超级包工头。
看到林一民出色稳健的表现,司徒南心里放了心,完全不插手碧桂园公司的事务了。
让他高兴的事,马应彪同意美华入股先施百货公司了。不过司徒南不打算自己亲自出马,便让林一民去跟马应彪完成最后的合约。
最后,美华公司得到了先施公司的股份,公司依旧让马应彪管理。在马应彪的主持下,先施公司投资560万元在美华路建造全亚洲最豪华大气的百货公司。
计划中的先施大厦一共91层,5CCC平方,一到五作为商场,上面做办公楼,除了先施公司总部外,空出的两层也被美华财团的其他公司租用!
先旌'大厦消息一出,马上全城轰动!
第三卷余波83八成?棉兰造!
总的来说,一战后民国的经济还是向前发展的。。在农村经济逐渐奔溃的同时,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却在飞速发展。
城乡不平衡,工、农、服务也发展也不平衡,一方面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掠夺入侵,一方面也造成了沿海大城市畸形的发展。
美华公司主导的美华路商业地产项目就冲着广州蓬勃的地产业去的。地产业虽然不能直接创造劳动价值,但可以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比如建材业、钢铁业。
可惜的是广东不适合发展重工业,缺少优质铁矿,司徒南虽然考虑过在广东投资钢铁厂,最后却放弃了。
广东偏偏又是一个钢铁消费大省,美华公司也不舍得放弃这个市场。
从美国进口钢铁运费又贵,所以司徒南还是希望能接近中国市场投资钢铁工业。
他的第一选择是汉口的汉阳铁厂,可惜从调查得到的消息看,汉阳铁厂的情况不容乐观,那已经是日本人的菜了!
早在辛亥前,日本人取得了汉阳铁厂的股份。一战期间更是成为日本在中国扩张的天赐良机,那个已经死去的袁大头和继承他的衣钵的北洋政府无力维持。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一战事情有过短暂的辉煌,曾经创下19万吨生铁,吨钢纪录的汉阳铁厂在昙花一现后还是落入日本人的阴谋里,被日本人吃得死死的。
目前的汉阳铁厂已经完全成为日本钢铁工业打下手角色,除了生产生铁和提供铁矿砂外,根本没有余力搞技术升级,也就是说汉阳铁厂炼不出钢,自费武功了。
曾经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钢铁脊梁不止从何时起已经成为日人的禁脔了。
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嗯,日本人取得了汉阳铁厂的大部分股份,而且还用合同限制汉阳铁厂的发展,每年汉阳铁厂生产的生铁、铁矿沙大部分运完日本成为八幡制铁的原料,最后变成日本人生产的钢!
日本人用钢制造的机器、武器,转手又销往中国,一进一出之间利润十倍百倍。
通过工业剪刀差源源不断地掠夺中国资源,抢占中国市场,靠踩着中国的尸体前进。随着一械后日本重工业快速发展,对中国的剥削掠夺将会逐步加深。。
霸占了东北市场后,日本正在华北和英国资本较量,然后一步步地向南,隔着长江跟英美资本瓜分中国市场。
列强不是好东西司徒南自认为本人也不是太好的人,但他知道唯独不能让日本人得逞。
汉阳铁厂的事司徒南觉得不应该轻易便宜日本人,但一时半会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听说汉阳铁厂的还有一些中国股东还在抗争,司徒南准备派人暗中和中国股东接触,尝试从他们手中购回一些汉阳铁厂的股份。
只是不知道这以夷制夷的方式奏效么?
嗯,美华不以夷的面貌出现的话,估计也斗不过日本人。
至于汉阳铁厂欠日本人的债务,倒不难办。只要能让美华做主的话司徒南不介意付出一点代价让日本人滚蛋,顺便也清理一下日本人的走狗。
“一民,我走后你留意这事!争取把那铁厂拿回来!”司徒南叮嘱林一民。
“少爷这没必要吧?我们也有自己的钢铁厂,马尼拉的钢铁足够用了,何必非劲去争一个烂壳呢?”
林一民听到司徒南要打汉阳铁厂的主意后,有点不乐意。
在他看来,汉阳铁厂技术设备落后,辛苦买下来也不值得,还不如投资新厂呢。
“是不怎么值得。不过我就是看鬼子不顺眼!那废厂如果落入我们手里,至少还能搞点技术升级什么的,可能赚不到什么钱,不过能为将来这个国家留一点工业工业。
如果再让日本继续折腾的话不用几年,我看那厂子连废铁都没有了。你看看这个国家,没点像样的钢铁工业,也就这点骨血了,花点钱保住它也值得。”司徒南感慨道,一脸坚定地看着林一民。
汉阳造虽说垃圾比不过三八大盖,司徒南虽然不乐观地认为靠着几十万条汉阳造能打得过鬼子的飞机大炮,但至少,汉阳造数量还是要管够的。
“好吧!我不会让日本人得逞的。”林一民道。
心想:湖北是直系的地盘,而直系军阀跟英美资本关系密切,如果自己舍得赔钱去收汉阳铁厂的话,估计有直系军阀加上美国的势力也有几分把握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汉阳铁厂。
事实上,日本人不就是想得到铁厂的原料吗?这点美华公司绝对不是缺的。
无论从美洲还是澳洲,甚至铁矿资源比较稀疏的南洋,美华公司都可以得到大量优质的铁矿石,也发展了一定的钢铁工业。
早在何文秀等武装力量进入南洋之前,司徒南就用美华公司的名字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投资了一家钢铁厂。
这家钢铁厂叫马尼拉钢铁厂,属于美华公司独资,经过一战的催肥后,年产量达到10万吨,其中包括1万吨钢。
量虽然少些,但技术源自伯利恒钢铁公司,通过这家钢铁厂,美华公司已经掌握了不少钢铁技术。
一些优秀的人才从马尼拉钢铁厂里选拔出来,然后被派遣到美国、德国、法国等和美华公司有业务往里的钢铁企业进修,为将来储备人才。
目前美华正在苏门答腊大型土木,兴建港口,开油田,造船厂、采锡、种橡胶、伐木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铁制品。
废水不流外人田,除了一些特殊的高质量的钢材要从美国进口,美华财团旗下的钢铁用品也都优先向马尼拉钢铁厂采购。
有些麻烦的是,马尼拉钢铁厂的产量不能完全提供那么多铁制品,于是美华公司只好加大马尼拉钢铁厂的投资。
趁兽美国钢铁业在战后升级,美华公司从伯利恒公司淘来一套20万吨的钢铁生产线。
同时还偷偷地从德国买来一套特殊钢生产线,尝试吸取德国的技术,生产一些机器装备的关键零件。
比如说棉兰外港的潜艇基地,就需要马尼拉钢铁厂生成一些不常用个零件。
司徒南虽然身在广州,但无论是美国的威廉财团还是南洋致公党的事情,他都了如指掌。
按照他的计划,马尼拉钢铁厂争取在3年内,把产能扩大到30万
为了保密需要,马尼拉钢铁厂也一直不公开钢铁产量,对外公布的一些数字最多也判断马尼拉钢铁厂的产量为四五万吨左右。
这对于美国庞大的钢铁生产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在美国殖民地,美华公司和菲律宾总督府关系密切,所以也不担心会遭到外来干涉。
由于产品自己消费,马尼拉钢铁厂几乎没赚钱,反而每年吸纳美华的大笔资金,所以林一民认为司徒南插手汉阳铁厂得不偿失。
同时为了把钢铁变成各种机器构件,美华公司又在棉兰投资一家美华金属公司,专门从事机械制造,尝试生产一些比较笨重的大型矿业机器和轮船部件。
美华金属公司的技术设备无疑全部从美国引进的。为了加强军备,美华金属公司还秘密组建了一个兵工厂,生产步枪、子弹、迫击炮。
“少爷,这枪是南洋差人送过来的!说是棉兰造已经成功了。”林一民兴冲冲地把一个小提琴盒子递给司徒南。
这是棉兰美华金属公司的秘密兵工厂在德国技师的指导下生产的步枪,何文秀知道司徒南喜欢收藏这枪,便差人秘密送往广州来。
“哦?让我试试!”司徒南快步结果盒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零件。
司徒南数量地把那些零件组装起来,马上变成了一直崭新的步
“毛瑟98!看起来不错的样子!”司徒南抚摸着烤蓝的枪管,心里有些喜欢,掰了一下扳机,做瞄准状。
接着又把一个25倍的瞄准镜,装上去,试了一下,几乎能看到窗外一公里远的街口。
“这蔡司镜头也做得还行,估计也是德国技师做出来的吧?没想到南洋那边真从德国佬那里掏了不少好东西。”司徒南赞道。
棉兰造有些粗糙,自然比不上原装德国货,但总比被日本人折腾过的汉阳造好。
“据说性能已经达到德国货的一半了,那边说还可以提高到德国货的8成左右。”林一民道。
“8成?”司徒南眉头轻轻皱了一下。
“是啊!听说主要是钢铁问题,我们在马尼拉的钢铁厂生成的枪管质量不稳定,8成就不错了!”林一民解释道。
一件产品能做到较真的德国货八成就很了不起了。
美华在马尼拉的钢铁厂技术要比那汉阳厂要好多了,所以林一民才会有些看不起汉阳造。
“好吧!八成就八成!这次汉斯那个家伙真出力不少,下次见到他要感谢他才行。”
司徒南点点头。又和林一民继续讨论关于广州地产工程的话题。纟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突然想起纵贯线的《亡命之徒》里面一句,该死的台风偏偏选择每一个周末.一还好,都过去了。
第三卷余波84投资建材、电力
“广州这边所用的钢铁可以从菲律宾进口,但其他的沙石水泥等建材,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原料啊?老进口或者采购北方的启新洋灰有点不划算?”林一民又问道。^/非常文学/^
觉得美华应该向建材业延伸,在广州周边城市投资建材业。毕竟广州、香港等南方城市建筑市场可越来越大了。
“嗯,说说你的想法。”司徒南笑道,摸着德国货八成性能的棉兰造,有些爱不释手,心里却想着什么时候找个鬼子爆头。
嗯,据说上海闸北的鬼子特别猖獗?拿着新得到的玩具,司徒南总是想尝试一下。心想如果再加个消声器就完美了。
“是这样的,我考察过广州附近的佛山,原来那里一直有生产建筑材料的传统,制砖、采砂、烧石灰等行业都发展到一定规模,如果我们稍加引导,把那些小企业整合一下的话,未尝不能做强做大建材市场!”
林一民笑道。
“佛山搞建材市场?”司徒南沉吟一下,觉得这个主意有些新鲜,好像挺靠谱的样子。
心想:随着城市发展,新式建筑渐渐取代传统的砖木房子,在佛上投资建材业也是有利可图的。
北方的那个政商周学熙不就是靠卖水泥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