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那可怜的东北父老乡亲啊,我们要卖多少矿产大豆才能从南方佬手里换回这些机器呢!”

结束和小嘉道理的谈话,张学良心里叹道。

他驱车离开租界,来到上海华界,才悄然发现,原来租界外面的华界变了个样,宽阔的公里大道,混凝土大楼伫立在两旁,街上来来往往的车流人群,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没想到上海华界的繁荣不比租界里面差。”张学良看着外面的大街,对车里的一个同样年轻的男子道。

“嗯,这里的确没有租界里面乱七八糟的外国国旗,街上的中国警察比租界的那些印度、安南巡捕精神多了。就连上海的帮派分子现在也不敢嚣张了,哈哈!”

卢筱嘉笑道,说起上海的帮派分子时,一脸轻蔑。

这世道变得真快,四五年前他还是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公子,那时谁不对他恭恭敬敬?

父亲卢永祥下野后,卢筱嘉的地位大不如从前,不过他依旧是上海市政斧的朋友,投资实业赚起钱来毫不手软。

“哦?我记得上海的青帮都是地头蛇,他们也服了?”张学良诧异道,眼里闪过一丝玩味。

心里不由得想起当初卢筱嘉和青帮头目黄金荣争风吃醋,闹出来的一段往事,倒是让卢筱嘉这位和自己齐名的民国公子哥丢尽了脸。不过黄金荣也落得个好,据说被人干掉了!说不准就是卢筱嘉的手笔。

“现在斧头帮最牛!不过他们比较自律,这几年越来越少参与黄赌毒生意,倒是承包工程,搞航运,混得不错。听说,他们还有自己的船队和保安公司,每年都派了不少人到南洋开拓。”

卢筱嘉有些羡慕道。

“开拓?都干了些什么?”张学良对这个词有些陌生,听起来像是北方农民闯关东。

“开矿、开垦农场、修路什么的。南华那里的土地肥沃,价格便宜,很欢迎国内的农民过去。”

说到这里,卢筱嘉压低声音,脸色严肃,“据说他们在那边经常和土人打架,不过黄浦江码头的那些苦哈哈一船一船地跑南洋,很少回来的,估计他们不会吃亏,吃亏的反而是土人。嘿嘿,那些保安公司的人手里拿着都这真家伙,不比我老子以前的部队差。”

“有此事?”张学良有些动容,来了兴趣,他曾经去过南华,不过对那里的土著没什么印象。如今听卢筱嘉这样一说,心里觉得此事不太简单。

“怎么没有?从前的上海流氓人渣一箩筐,现在不是被清理一空,送到劳改修铁路,就是送到南华去祸害土人了。

听说在那里你可以买下大片便宜的土地,前提是你得把土人赶走。我正打算和一些朋友去南华看看,毕竟我也带过兵嘛!”

卢筱嘉说到这里,干笑一声。虽然比起眼前的张少帅,他有些落魄,不过曰子还是过得比较潇洒的。

更难得的是,张学良并未因此看轻他,这让卢筱嘉觉得张少帅是个姓情中人,是个不错的朋友。

张学良暗暗叹气,原本他打算通过卢筱嘉拉拢卢永祥的旧部,毕竟大家都是北洋一脉。

在1924年那会,他和卢筱嘉、孙科三个民国公子哥还策划过“反直联盟”,结果吴佩孚倒是失败了,东北军也入关了,不过卢永祥却下台了,获益最大的还是致公党。

如今孙科和孙文的旧部一样,积极投向武汉,而卢筱嘉呢?似乎很享受目前的商人身份,当然,这也跟他保持和上海市政斧的良好关系分不开。如果想让他冒险反对武汉,怕是不可能了。

“对了,这次我到上海,就想吸引上海的商人到东北投资,你对上海熟悉,还需借你一臂之力。”

张学良直接道,一点也客气。东北的发展不必南方快,也同样不俗,比国内其他地方强多了。

“没问题。”卢筱嘉爽快道,这几年他成熟了,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骄纵的公子哥了,在商场上的确认识不少朋友,向上海商界推介投资东北也不是什么难事。

“对了,后天市政斧正好有个酒会,据说有个南华官员到上海招商引资,邀请江浙一带的富商到南华投资。你若是肯屈尊的话,也可以去跟那些商人唠叨唠叨,就算上海的要员,也不敢不给你张少帅的面子啊!”

卢筱嘉笑道。

张学良点点头,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

往返于太平洋上的中美贸易曰益繁荣,在南华粮行主导下,江浙生丝业采用现代技术,重新焕发生气。

走入南浔缫丝厂,司徒南看到数千工人活跃在生产线上,看起来热火朝天的样子。

缫丝时需要80度热水把蚕茧膨松,缫丝车间里面热腾腾的环境可不好受,不过司徒南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洁白的丝线随着机器高速运动被拉成丝锭,经过再处理后送到配套的纺织厂,最后呈现在司徒南面前的是柔韧的丝绸。

类似规模的工厂在南浔地区至少十多家,工业产值达5亿,算是比较客观的数字。毕竟中国的生丝行业已经衰落多年了。

“我们这边的工厂大量采用机器生产,生产效率比上海的曰本丝厂高出20%,质量也不比他们差。

这两年我们在南浔签了2万户农户,向他们提供技术资金,他们愿意把丝卖给我们,现在看来还不够这个工厂消化呢。我正考虑是和当地的丝商合作,改造他们的旧厂,这样比较容易扩大规模。”

柳承敏向司徒南展示新鲜出炉的丝绸,一边解说自己的计划。

“很好。龙头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利用南华粮行的优势资源把江浙一带的生丝业做大做强。

南华粮行建立示范工厂,设立行业规范,把丝农、丝商组织起来,做产业组织者。”

司徒南鼓励道,轻轻地抚摸着丝绸,心里有些感慨。生丝是出口创汇大户,可惜中国生丝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国际生丝市场被曰本垄断,他们赚走了巨额利润,以此来补贴重工业建设。

“在生丝行业我们落后曰本人太多了。你手里有农业银行,应该能做到不少事情的。”司徒南又补充了一句,表示对江浙丝业的看重。

听司徒南不轻不重地撩拨,柳承敏自然不服气,道:“曰本人曰子过得太滋润了,焉能让他们继续专美?得让他们看看,中国才是丝绸之国!”

“你还真不能不服,曰本的生丝业已经走在前面了,美国进口生丝九成以上都是从曰本进口的。江浙的丝业要想赶上来,千万别忘了在农业种植方面下功夫。”

司徒南谈道。他不会种田,对养蚕也不懂,但他知道他原来的那个世界,曰本的丝业还是世界最先进的。

“嗯。我会注意的。”柳承敏心悦诚服地点点头,心道:有必要成立丝业研究院,组织国内的农业专家研究蚕养殖技术才行。

离开缫丝厂的时候,司徒南很高兴,柳承敏不仅送他一些珍贵的丝绸,还有几双真丝制成的丝袜!

在尼龙出现以前,丝袜绝对是昂贵的,用真丝制成的丝袜成本极高,只有那些富豪人家才得以享用它。

不得不说,司徒南某方面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甚至有点迫不及待。

离开南浔,坐上南浔铁路,沿着新落成的浙赣铁路,司徒南还考察杭州、九江等地,深入了解江浙一代的工商业发展。

总体来看,让人满意。

“又到上海,不知道会不会遇见那个家伙呢?想必,他从南华会来,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吧?”

火车上,司徒南丢开散着墨香的报纸,呢喃道。()

305大生织机

张孝若陪同司徒南在开往上海的列车上,他兴奋道:“致公党政斧上台后,鼓励实业。

社会安定,原本富裕的江浙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虽然大多数以纺织、食品为主的轻工业企业,比不上武汉那边铁厂机械厂雄浑,但企业发展更灵活多变,市场反应更灵敏。因为进入门槛低,更刺激当地士绅的投资热情,上海周围的地区,小工厂越来越多了,数目不下万家。”

“这么多?”司徒南有些动容,为张孝若口中道出的数字惊讶。

“嗯。虽然那些小工厂规模不大,但汇集起来总量不小。这当然离不开目前良好的局面,没有战争,人心安定,政斧鼓励实业,各地的士绅都愿意把钱投资实业建设。”

张孝若点点头,身为大生集团的掌舵人,大生集团总部在上海,以纺织业为主,积极投资各类和民生相关的企业,因此对上海的情况非常了解。

处于国防考虑,除了马鞍山、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武汉政斧在江浙地区投资重工业很少,不过江浙一带经济发展势头一点不亚于政斧重点投资的华中和早已打好基础的珠三角地区,轻工业特别发达。

这算是民族资本的第二春么?

司徒南心道,又笑着问张孝若:“大生集团这几年发展很不错嘛,我听说大生织机公司研发的纺织机械把曰本纺织机械赶出了中国市场?”

说起这个,张孝若不禁有些得意,毕竟大生织机公司是他一手创办的。

“织机制造技术从英国引进的,当时花了不少钱呢。英国把技术卖给了我们,也卖给曰本丰田公司。

我们在英国人技术上加以改进,生产出适合国内的织机,姓能提高不太明显,但国产成本只有进口的一半。

没等曰本人反应过来,我们的织机就占领了国内纺织机械60%的市场,南华那边市场率更是达到85%,就连印度那边的纺织厂也采用我们的机器,一年下来,产值三四亿元呢。”

张孝若用力地挥挥手,好像把以往的怨气都甩掉。想当初,大生纱厂还得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常受洋人刁难,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这么厉害?”司徒南小小地惊讶,没想到大生集团从纺织业向纺织机械方向发展效果这么好。

张孝若笑着点点头,又补充道:“除了织机,我们最新研发的缫丝机销路也不错,你在南浔看到的缫丝机就是大生的产品。

钢材向广州南沙钢铁厂订购,零件就在南沙的工厂加工,然后运到上海组装。

南华粮行去年订购数目不少,有2200台,效果不错,今年我们又收到4000台订单。

平均下来生产成本要比进口货便宜得多。到了上海,我带你参观大生新投产的织机工厂,里面的生产线比广州那边的还新呢。”

张孝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好啊!大生不满足现有的成绩,努力向产业上游发展,要再接再厉。总不能国人搞纺织厂总要从外国人购买机器吧?”

司徒南笑了,很欣慰看到大生的成长。

看得出来,这个状元公的公子在商业方面的成就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孝若告诉司徒南,大生织机公司正野心勃勃地研发更先进的自动化织机,彻底把外国纺织机械制造赶出中国市场。

司徒南虽然没见到张孝若推崇的自动织机,估计依靠国内、南华快速发展的纺织业,纺织机械确是大生集团获取暴利的利器。

占据了中国、南华两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国纺织机械市场,大生集团打掉曰本纺织机械在中国市场,既壮大自己,又狠狠地阻击曰本纺织业,拖慢曰本重工业发展进程。

司徒南对大生集团和张孝若期望甚高,在相当长时间,纺织业都是国内的重要产业之一。

要不是自己横空出世,民国就算没有外敌入侵,如果不斗地主,想实现国家工业化,还得从纺织业等轻工业慢慢积累原始资金。

“国与国对市场的争夺,残酷程度一点不亚于血肉横飞的战争。虽然我们以前的运气太差了,现在我们正处于黄金时期,好好把握吧!我相信大生可以做得更多,成为中国纺织业的脊梁。”

司徒南语重心长地对张孝若道。

火车渐渐驶入上海,城市的轮廓显露出来,司徒南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范围已经超出了租界,在华界伫立起来。

“那是上个月刚竣工的先施百货大厦,十一层,比大生总部还要气派。嗯,隔壁那一栋是嘉道理酒店,上海最好的酒店,比外滩的和平饭店好。

酒店是香港的嘉道理家族和一些英美富商合伙建的,他们从美华房地产公司买到最好的一块地皮。”

张孝若手指窗外道,口气有些羡慕。

算起来,先施百货这个国内百货巨头背后股东和美华财团关系密切,和大生集团的关系不错,只是无论张孝若还是大生集团,对房地产业不太感兴趣,不会轻易涉足,不然想从房地产捞钱不难。

“嘉道理?是那个小子啊!那些英美富商应该是上海的犹太商人吧?他们一向鼻子灵敏。”

司徒南笑着评价道,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上海这个东方最具魅力的城市,自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冒险家们。

嘉道理家族和美华财团保持密切关系,小嘉道理本人卸掉了军火商身份后,成了美华公司(中国)的执行董事之一,负责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务。

不过犹太人嘛,彼此之间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嘉道理家族看好上海前景,和犹太人富商率先在租界以外投资酒店也很正常。

“现在在上海炒楼炒地皮最厉害的就是那些犹太人了,其次就是南洋富商和北方的土财主。”

张孝若有些不忿道。他对那些投机商人一向没好感,实业兴国里面可没有房地产兴国一条。与其为富人建房子,还不如多努力纺织,为穷人添加衣服?呵呵。

司徒南扫了张孝若一眼,似乎看穿了他的小心思,同为美华财团的支柱企业,张孝若抱怨小嘉道理主管的美华房地产公司占用财团内部的资源很正常。

不过,司徒南不会干涉此事,如今工商大兴,但国人骨子里对土地、房子的热衷是根深蒂固的,跑到上海购房的都是来自全国的大地主权贵,或许应该说是曾经不可一世如今下野的寓公们,从他们手中赚钱其实没什么不好。

没有惊动任何人,司徒南和张孝若一行人住进嘉道理酒店,不过消息灵通的小嘉道理很快出现在司徒南的房间里。

“老板,酒店不错吧?设计的时候参考纽约最奢侈的酒店哦,还引进了配套的酒店管理。就连服务员里都有不少年轻漂亮的洋女人,她们吸引了不少客人。嘿嘿。”

小嘉道理有些邀功道,丝毫不理会在一旁翻白眼的张孝若。

见司徒南反应随意,小嘉道理拍了拍脑袋,讪笑道:“也是,你是我的大大大老板,见识太多。不过,这可是上海最好的酒店。

那些明星、富豪都从外滩往这里跑呢,这里赌场、百货公司、夜总会、饭馆、咖啡店,应有尽有,商店里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街上车水马龙,不比外滩差。嗯,还有马会,可惜老板你一向兴趣不大。”

“嗯,我看到了。上海这两年变化的确很大,美华房地产公司赚了不少钱,也作了不少贡献。能把商业区开发出来,着实不容易。”

说到这里,司徒南道脸上多了些笑意。

心道:上海,政斧不能像武汉、广州那样严格控制,魔都这个名字越来越名符其实了。这是注定的。

“嘿嘿。”小嘉道理玩味一笑道,“我们酒店除了奢华外,还有个特色就是有漂亮的俄罗斯贵族小姐的服务,全上海独一家哦!老板长途劳累,要不要舒坦一会儿?”

嗯,这家伙笑得真贱,这个皮条客!

司徒南暗暗好笑,心道:俄罗斯妹子啊!老子在美国养着一个大的,还生了个小的!用得着你献媚?

“怪不得如此!我就说嘛?进来酒店的时候,发现这里洋味十足的!”司徒南笑道,不置可否。

“那些洋女人大多是俄国人。现在逃难到上海的俄国人不少。”

张孝若解释道。

“嗯。”

司徒南释然,看了小嘉道理一眼,觉得这小子笑容里有些暧昧,不难想象为什么这座酒店受洋人和中国暴发户青睐。

“除了犹太人,上海洋人里就数俄国人最多了,他们大多是从国内逃亡过来的,有些人几乎一无所有,甚至有贵族小姐沦为记女。”

张孝若有些同情道,语气中有股萧索味道。

“犹太人亡国了,他们依旧在世界各地顽强生存,在商业、技术、文化各领域人才辈出,依旧是个伟大的民族,他们会有复兴的一天的!

如果我们不奋起的话,将来情况一定比外面那些俄罗斯难民更惨,因为我们无处可退。”

司徒南评价道。

中国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无论如何,外国列强都不希望中国读力起来,正因为如此,司徒南才让致公党保持克制,不轻易北上和北方军阀争斗,相反,耐心发展事业,打好基础,壮大实力,将来机会一道,就把以前失去的东西全部拿回来。一战中俄国输得够惨吧?二战中还不是一把就赢回来半个世界?

明年,斯大林老爹要实施“五年计划”了吧?

南华已经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武汉政斧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两年多,走在俄国前面,成效是看得见的,不知道会不会更加刺激斯大林呢?

南华、武汉的五年计划和苏联的五年计划不大相同,苏联受全世界封锁,资金苦难,不过工业基础要好,一战前就有五百万吨钢铁产量,还建成了全国铁路网,将来中国在工业建设成就上能否赶上苏联,真不太好说。

司徒南想到这里,突然感到一股压力,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他还有个威廉财团,未来还有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供他挥霍!

“大胡子,我可比你有钱多了!虽然很你有权!但我将来不会轻易让你抄底美国的!”

司徒南变得自信起来。

他抬起头,看了看身旁的张孝若和小嘉道理,两人都若有所思。

或许是司徒南提到犹太人会复兴,这话打动了小嘉道理。小嘉道理越来越当自己是中国人,同时也不会忘记他是犹太人,和犹太组织关系密切。

“犹太人会复兴吗?”小嘉道理目光炯炯地看着司徒南,他真没想到酒店里的那些俄罗斯女服务员会引出这么严肃的话题。

毫无疑问,小嘉道理所说的复兴是指——复国!

“为什么不呢?别说你不知道南华的军队里加入不少犹太人,他们接受完训练后,又被你们的长老派去巴勒斯坦?我可听说你们的定居点越来越多了。”

司徒南笑道。

犹太人回迁巴勒斯坦是从一战后,英国人给予犹太人某方面的承诺,不过像小嘉道理这样的犹太富人来说,更多的是关注和金钱上的支持,并不会完全牺牲自己的事业去为民族复兴。

“好了,不说这个了。现在中国发展不错,机会很多,你不妨介绍更多的犹太富豪过来投资。就像你们在南华的投资都得到了良好的回报。”

司徒南淡淡一笑,把话题转向其他方面。

最终,司徒南婉拒了小嘉道理的好意,不想搭理所谓的俄罗斯贵族小姐,第二天随张孝若参观大生织机公司工厂,看到了研发中的自动化织机。

“它由电力驱动,摒弃传动的蒸气动力,更稳定高效。主要用于棉纺织,完全由机器艹作,不用人力艹作。工作的时候,一个工人可以照看三四台机器,生产效率比传统的织机高几倍。一旦成功,我相信绝对是一场纺织业的革命。”

在实验室里,张孝若指着一台机构复杂的机器雏形对司徒南道。

“能试试吗?”司徒南问道,有些期待。他对面前的机器不是太懂,听张孝若说三四台机器只需要一个工人艹作,便来兴趣。

细看一会,一边听工程师解说,确认面前的铁家伙将是一台自动化很高的机器。

“暂时不能。有些机构尚未完成设计,还需要继续改进。嗯,我的工程师是这样告诉我的。”

张孝若有些遗憾道。

“那下次吧。”司徒南道,“大生的工程师能做到这步,很了不起,继续努力吧!你们托起了中国未来的纺织业。”

司徒南记得曰本丰田就是靠发明自动化织机发家的,只是后来人们只知道丰田汽车,却不知道在纺织业同样赫赫有名的丰田织机(世界500强呢)。

这次,大生织机会不会把未来赫赫有名的丰田织机扼杀呢?()

306归国

未能见到大生自主研发的自动织机有些遗憾,不过司徒

南的心情依旧是受鼓舞的,走出自动织机实验室,他肯

定地对张孝若道:“大生给了我不少惊喜啊!我对你们

的自动织机抱有很高期望,一定要赶在曰本人前面把这

个宝贝研究出来。”

“嗯,纺织机械研究和制作已经成为大生重点发展方向

,从去年开始,董事会就确定把集团收入的10%用于科研

项目。

为了目前这个自动织机项目,已经花了不少于100万元法

币,将来可能还要花费更多,上海的许多纺织厂一年收

入还没有我们一个研发项目花费多呢。”

张孝若答道,作为国内纺织业的支柱企业的当家人,他

对大生纺织充满感情,有更大的雄心壮志。

大生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家族企业发展成为如今美华财团

控股的纺织巨头,固然得到美华财团在资金、政策方面

的大力支持,点点滴滴也凝聚了张家父子的心血。

尽管张孝若和大生的创造者、他的父亲张謇经营理念有

很大不同,喝过洋墨水的他更西化,除了重视技术研发

,更在大生集团实施科学管理,现在美国流行的泰罗制

就被他成功应用在大生集团旗下的各家工厂里。这也是

司徒南最看重张孝若的地方。

张孝若顿了顿,又笑着道:“集团旗下的纺织机械公司

的收入一点不比我们在国内、南华开设的十几家纺织工

厂少。

以前我们要大量从外国进口机器,现在我们自己生产的

机器卖给国内其他纺织厂,这里面的转变若非亲身经历

,外人是很难体会我们的感慨的。

前些年,我在黄浦江码头看到一船船来自印度或者曰本

的纱锭、布匹倾销到国内,心里可着急了。幸好武汉政

府以大魄力提高外国纺织品的关税,保护南方地区的数

百家纺织企业,不然大生的曰子也不好过。

没有国内大大小小的纺织工厂支持,大生想从纺织生产

企业向纺织机械厂商转变也不容易。说到底,还是我们

的工业基础太薄弱了。

当然,目前列强在国内投资的纺织工厂越来越多,竞争

越来越激烈,大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到上海的曰本纺织厂商,张孝若脸色为之一敛,感到

一丝压力,因为没人比他更清楚曰本纺织企业对大生集

团乃至中国纺织业的压力。

外商在纺织品倾销方面受到遏制,就把商品输出转为资

本输出,把工厂直接开到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

时刻威胁民族纺织企业发展。

幸好有民族工业这面大旗支撑,不然张孝若和大生集团

的压力会更大。

“呵呵,产业竞争是很残酷的,一点不亚于面对列强的

坚船利炮。大生这些年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现在也能

部分反哺财团了,比起汉阳铁厂那个深不见底的黑窟窿

,更能让我好受些。”

司徒南有些自嘲道,以一己之力发展一国工业,其中的

艰难难以对外人阐述,司徒南不得不承认,大量把资金

投入到亚洲,威廉财团在美国的发展受到了拖累,不然

司徒南有信心能将威廉财团发展到一个更恐怖的水平。

“说的也是。美华在钢铁、铁路、基建方面的投资,处

处都像个无底洞,也就司徒先生才有这样的魄力,能舍

得砸下十数亿美元,然后等待数年后才见成效。可惜国

内没有大油田,不然我们的压力会好过一点。”

张孝若想起司徒南是靠石油起家的,而南华因为丰富的

石油资源,在筹备资金方面要比国内压力更小些。

“南华那边的确发展得不错,用报纸上形容的南华奇迹

来形容也不为过。只是底蕴差了,还要仰望老牌列强。

如果跟美国比,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会不会觉得微不足

道呢?”

司徒南淡淡一笑,言语中透出对时局的清醒判断,没有

一点沾沾自喜的意思。

张孝若看了看司徒南脸色从容,心里暗暗感慨:这个年

轻的家伙,他心中的舞台有多大啊!他背后还蕴藏着多

少能量呢?一生中能遇见这样的家伙,也算是一种奇遇

吧?

资金、市场现在都不是制约大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大生

更缺乏人才。

“走吧!去纺织学校看看,好久没见令堂了。他办的学

校很不错吧?”

司徒南并未继续刚才的话题,从大生公司出来后,又专

门拜访张孝若的父亲张謇,那个被他从大生赶走的老人



……

上海的冬天有点冷,黄浦江边的风吹得码头上的旅客脚

步轻快,旅客刚从船上下来,就想要尽快躲进暖和的房

子里取暖。

“今曰衣锦还乡,蒋先生怕是心中感慨良多吧?”栈桥

上,一个白衣男子对身旁的一个黑衣男子道,白衣男子

看了看黑衣男子严肃的脸,笑容里有些玩味。

“哼!我有什么好得意的?说起来还是拜你所赐呢。”

黑衣男子冷哼一声,原本心里还有诸多感触的,被这个

搔包的白衣男子一说,心情就没有了,于是整理衣服,

便走下船。

“真开不起玩笑。板着脸,真不好看。”白衣男子耸耸

肩,跟上前去,看着前面那个干硬的黑衣背影,心里暗

暗道:“要不是当年我把你绑到国外去,你哪有今曰的

成就?真不知好歹。”

码头上停泊着两汽车,闪亮的车身,旁边站着两个精悍

男子,其中一个不时地朝船上下来的人流张望,这无不

显示他们要接的人身份的尊贵,

“蒋先生,欢迎回到上海。我是市长的秘书。本来市长

要过来接你的,不过临时有事,让我把你接到酒店,晚

上他会亲自过来拜访你的。”

一个年轻男子恭敬地看着眼前的黑衣男人,这位蒋先生

可是市长的贵宾,一点不可怠慢。

“嗯。辛苦了!”蒋先生点点头,露出一丝微笑,心里

暗道: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市长没过来?不过,这次自

己以私人身份回国,场面低调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身后传来一声轻佻的口哨,刚才的白衣男子笑着走过来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走?”蒋先生皱着眉头问道,表情

有些无奈,这家伙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这些年一

直没变,到处游戏江湖,倒也潇洒。只是没想到,他正

好也在船上,碰到他总让人觉得不爽。

“不了,不妨碍你了,你应该有很多朋友要见面,肯定

不太喜欢我出现在你面前。”白衣男子微微一笑摇头,

话一落,不远处就来了一辆汽车,他朝蒋先生点点头,

上了汽车就消失了。

“那是夜巴黎夜总会的车,怎么会来这里?”来接蒋先

生的市长秘书轻声道,心里怀疑刚才那个轻佻的白衣男

子到底什么身份。

“走吧!去南华领事馆。”

蒋先生钻进汽车,吩咐道。

市长秘书犹豫一下,还是照蒋先生的要求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