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方的意见呢?我们的目标还可能包括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把握么?”

陈炯明的目光落在的邓铿和李宗仁脸上,期待地问道。

“以我们的兵力应该没问题。不过,最好让吴佩孚和张作霖打起来,我们再动手,这样把握更大。”

邓铿道。

“同意。”李宗仁附和道。

“既然这样,我们就回复张作霖,安安他的心。”陈炯明笑道。

“这事交给我吧!张少帅那家伙催了我好几次了。”林一民附和道。

至始至终,司徒南都在倾听,没有发言,他暗暗比较一番历史上的北伐,少了g党参与,在发动群众,社会动员方面可能会少一些热情,但充足的后勤,先进的装备,训练有素的军队,应该可以弥补过来。嘴皮子固然重要,打仗还得靠拳头。

广州政府经过四年的磨合,粤桂联军早已混成一体,不会分裂,国g内战的历史也不会出现——这才是最重要的!

同床异梦,各怀鬼胎,终究会导致诸多悲剧。

司徒南下结论道。

一开始,致公党就和孙文等人划清界限,宁愿少占地盘,不要虚名,低调做人,把精力用于建设。

陈炯明也是认同这点,才会成为司徒南看好的对象。至于那个只会吹牛的孙大炮,司徒南是不以为然的。

孙文曾经喊出要修二十万里铁路,这是不切实际的,直到一百年后,中国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府拼命修建高铁,以大毅力修建青藏铁路后,全国的铁路里程才超过10万公里,也就是二十万里。

放眼全球,也就美国人能修建超过20万公里长的铁路。不过,有生之年,真想看到那令人振奋的一幕。

司徒南心里想道。

“司徒先生有什么话要说吗?”陈炯明的话唤醒司徒南,把他从臆想中拉了回来。

“什么?钱不够吗?我捐一千万元做军费。”

司徒南随口道。

这话让李宗仁他们心跳加快,热切地看着司徒南,心道:这家伙居然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走神了。不过,果然有钱啊!

他们不知道,昨天司徒南收到非洲的消息,雪佛龙公司在阿尔及利亚钻出几口油井,大把大把的美元法郎源源不断地从沙漠下喷出来,法国人激动得几乎要哭了。

司徒南接着道:“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成熟了,我们只缺一个机会。不过我要提醒的是,我们的敌人有很多,北洋军阀只是其中的一个!后面还有外国人,以及几千年来这个老大国家遗留下来的封建传统,一切才刚刚开始。”

“说得对。北伐不仅是场战争,更是一次社会变革。我们要动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打垮北洋政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李宗仁补充道,一脸坚定。

“总体战?”司徒南眼前一亮,条件反射道。

“嗯!”李宗仁点点头。

总体战是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做得最好的是德国佬,不然也不能跟几个列强对抗。毫无疑问,他们也把这种思想带到中国,以目前国内低下的动员能力能做到几何,司徒南心里疑惑。

不过在致公党和美华公司经营已久的两广,这不是不可能的事。实际上,具体的措施已经实施了,比如,美华公司旗下的工厂转向军工生产,动员预备役,发动舆论宣传等等,只是此前没有明确地提出来而已。

为了统一指挥,会议决定成立北伐革命委员会统领广东、广西、云南三省军政,威望最高的陈炯明做主席,陈天明为副主席,李宗仁、邓铿、林一民任常委,其余的委员主要从三省文官中选拔,来自军队系统的只有区区数位。

“军事指挥我不在行,就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精诚合作。”陈炯明感慨地对李宗仁和邓铿道。

除了司徒南,与会的五人都成为委员会的常委,革命委员会下面设立军事委员会,邓铿为主席,李宗仁为辅。军事指挥以他们两人为主,司徒勇,白崇禧等人顺利入选委员。

同时,也设立政务委员会,筹办军费,稳定生产,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革命,培训的新占领区的政务人员,确保革命成果不会落入那些地头蛇手中。

司徒南一心促成这一结果,无论如何,都要保持美华派在经济上的控制,致公党在政治上的优势,最重要的是打造出来的军队不会变成军阀的部队。

他的名字不会出现在官方名单上,但若干年后,人们还会惊叹在那段晦明动荡的历史中,暗夜君王的影响力是无处不在的,他躲在背后,冷静地看着台上的明星们的表演,一切都是他导演的。

第247章关税的想法

散会后,陈炯明邀请司徒南到家中做客。跟司徒南想象中的差不多,陈家摆设很普通,有些不符合陈炯明的身份,不过想到陈炯明的为人,司徒南马上释然。

所谓成王败寇,中国的历史从不给失败者公正的评价,陈炯明只是其中被妖魔化的一员而已。

对于这位神通广大的司徒先生,陈炯明也不藏捏,用商量的口气问道:“司徒先生,你的胃口有多大?”

司徒南微微一愣,这话既是询问司徒南对这次战事的前景,也包含对司徒南地位的认可。

想了一下,明白陈炯明的心思,答道:“量力而行吧!原则上,打下一块,消化一块。目标以战略位置,资源优先考虑。”

陈炯明点点头,深以为然,这次北伐很大程度上是考虑经济因素,美华公司经过多年经营,把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的资源摸个透,暗暗圈好了下一轮要开发的目标。

现在就等着南方的军队开过去,光明正大地开发当地的煤铁等资源。

民国以来,军阀割据,除了沿海几个城市在对外开发中快速发展,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资源调查,市场统计这些东西从来都不是各路军阀关心的,当美华公司把调查报告摆出来,从投资的角度评估北伐时,除了司徒南和林一民,陈炯明等人都动容了,他们还真不知道原来市场、粮食、劳动力等因素可以通过数字直观地表达出来。

美华公司做了一盘好生意,把军火、资金贷给广州政府,从而获得未来的胜利果实。

“这是一场价值连城的生意,军队和政府要建立南方关税同盟,一个统一的市场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基础。”

司徒南憧憬道,现在中国的情况很像十八世纪的德意志地区,从四分五裂的状态变成一个强大的帝国,表面上是普鲁士强大军力统一德意志,实际上是经济的力量推动德国统一。

中国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但无论清醒的司徒南还是现在有些模糊的陈炯明等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沿着这个方向走。

“南方关税同盟?”

陈炯明隐隐感觉到什么,脸色正容,深深地看了司徒南一眼,大概明白这些人想要什么了,北伐前景渐渐清晰起来。

“是的,我们要统一市场,用经济的力量把统治区内的人力物力整合起来,快速实现工业化,否者——为了保护我们的民族经济,关税同盟必须建立起来。”

司徒南斩钉截铁道,眼神凌厉,散发出强大的气势,陈炯明下意识地眯起眼睛,眉头蹙起,闪过一丝忧色,很明显,司徒南提出来的关税同盟是针对外国势力的,对于从清末过来的他,或多或少有些惧外。

似乎明白对方的心思,司徒南笑着解释道:“我们正好赶上了好时机,实际上除了日本人,其他列强都不会轻易在中国动兵的,而去年,日本刚刚发生地震,元气大伤,他们一时半会没有能力干涉我们的。

只要我们态度强硬,西方列强的态度不会强烈反对的,毕竟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对他们而言,也是大有好处的。此事我有把握。”

陈炯明点点头,看了司徒南一眼,似乎感受到这个神奇年轻人的自信,就连他这种浸淫官场过年的老油条,也会不自觉地被感染,有点想跟“司徒老板”走?

陈炯明暗暗盘算,此事若成,对他的威望将会是极大提高,相比于黎元洪、段祺瑞、孙文等人,陈炯明的名声还不够大,要想成为中国的政治领袖,就得仅仅地依靠致公党这个团体。

私底下,两人还谈起云南,对于这块新收入囊中的地盘,两人对鸦片泛滥的情况深恶痛绝。

“现在上海正在举行远东国际禁毒会议,我觉得应该发出我们的声音。北伐不仅要打倒北洋军阀,还要进行深刻的社会改革,鸦片这种害人的东西一定要铲除。”

陈炯明咬牙切齿道。

“当然。等我们拿下上海后,定叫青帮那些流氓好看!”司徒南附和道。

陈炯明非常赞赏司徒南的西南铁路计划,认为铁路和烟草种植业能有效改变云南对鸦片的依赖。

英法在中国贩卖鸦片最欢的,他们控制的缅甸地区大量种植鸦片,陈炯明决定向云南派遣缉毒队,严厉打击鸦片犯罪。

司徒南满心宽慰,历史上的这个时候,国民党统治下的广州鸦片赌博泛滥,为了筹集北伐军费,宋子文为首的财政部对广州大肆收税,近乎涸泽而渔。这固然是权宜之计,但司徒南不希望这段粗暴的历史重演。

就在司徒南和陈炯明得意地洽谈的时候,上海滩再次风起浪涌。江苏军阀齐燮元和浙江军阀卢永祥为争夺富裕的上海,已经噼里啪啦地打起来了,当然,他们是不敢在租界里打仗的,不过上海租界周边的昆山、青浦炮声隆隆,就连趾高气扬的洋人坐在高楼上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热闹,脸上也有几分忧色。

南京路,宋家。

上海的局势日趋紧张,苏浙战争给美华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上海的仓库里货物堆积如山,发往杭州、南京等地的运输通道看来是要中断一些日子了。

宋子文脸带忧色地从汽车里出来,林一民离开上海后,宋子文接管上海的美华公司,“也不知道一民那家伙在广州怎样了?应该快了吧?”

宋子文心里想道,美华公司中国总部设在上海,但广州分部相对独立,半年以来,资金物资大量涌入的广州,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了。

只是事情没有决定那刻,宋子文的心里总有些焦急。

走到家门口,压下心头的郁闷,脸带微笑地走了进去。

“三小姐呢?还没有回来么?难道比我还要忙?”宋子文问管家道。

宋美龄现在是上海滩炙手可热的女强人,不是管理上海报业公司就是出席各种慈善活动,大出风头,不过让宋子文有些不爽的是,兄妹俩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都是那个混蛋惹的祸。”

没等管家回答,宋子文摆摆手,大概知道自己那个好强的妹妹的心思,忙碌起来才不会考虑其他事情。

现在的宋美龄不像前几年,着迷于上海滩的所谓沙龙,逐渐远离名媛社交圈子的时装、香水、跳舞等话题,变成炙手可热的商界女强人和社会活动家,宋三小姐的名声在上海滩越来越越大了。

“你看,是不是找个机会给三妹介绍个男朋友啊?老这样等下去不成的,都成老姑娘了。”

盛七挺着大肚子,抚摸隆起的腹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嫁入宋家后,她的变化挺大,很快从富家娇小姐向贤妻角色转变,懂得承担责任了。

“这事我管不了,你也管不了,她的事少操心吧。”宋子文笑道,有些无奈有些骄傲。宋家的女人心比天高,一个个眼睛都朝天看,岂是宋子文可以轻易做主的?

就算父亲在世也管不了吧?宋子文心里想道,反正有个二姐做榜样了。

“对了,你哥哥最近还在赌博吗?”宋子文随口问道。

盛爱颐脸色一黯,宋子文对盛家颇有微词,盛宣怀的儿子没一个中用的,最让宋子文看不起的是,废物也就罢了,还偏偏爱好赌博大烟。

不过,盛老四(盛恩颐)最近好像长进不少了,懂得开赌馆烟馆了,和青帮那些流氓走得挺近,好像还跟日本人搅合在一起,宋子文不大放心,希望那家伙收敛一些。

“我会好好劝他的。”盛爱颐答道,口气轻得连她也不敢保证,只当宋子文是好意关心。

宋子文不好明说,王亚樵等致公党在上海的势力从一开始就和青帮,日本人不安好心,也搅合进来,彼此明争暗斗。盛家的那些废物硬是搅合进去,简直自寻死路。

“好了,不说这些了。”宋子文抚着娇妻有些圆润的脸,两人目光开始炙热。

“说什么呢?我也听听!”

宋美龄一阵春风地进来,紧身旗袍把她的身材勾勒得窈窕动人。

“说你呢,忙得像总理一样,连我这哥哥也难得一见。”宋子文没好气道。

“你不也一样吗?”宋美龄白了宋子文一眼,笑道,“最近到处打仗,局势动荡,上海滩也不安宁,不过对我们报纸来说是好事,我不盯紧点不行。”

宋美龄坐了下来,脸色有些憔悴,眼神却是亢奋。

她控制的上海报业公司旗下有大公报等重量级报刊,发行渠道遍布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此外有其他依附的报刊杂志,加起来有五六十份,已经成为主导舆论的重要力量。

必要时,旗下的报纸还可以相互攻击,配合演几场好戏,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

现在宋美龄手里有一个上百人的通讯团队,大部分由派驻各地的记者组成,部分是南华和广州方面的情报员,有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

广州政府要北伐的消息宋美龄知道不少,她正和情报部合作,为北伐营造有利的气氛。

她停顿下来,表情严肃,楼角的书房方向一眼。两兄妹来到书房,继续刚才的话题。

“过几天,我准备去广州,那边宣传部有个副职给我,你觉得呢?”宋美龄用商量的语气问道,眼神有些热切。

“林一民也催我了,不过现在我还不能离开上海。现在那边却人手,你去也是应该。”

宋子文点点头,看了宋美龄一眼,心道:走得那么急,不仅仅是工作的原因吧?

似乎看到了哥哥眼中的笑意,宋美龄脸上划过一丝红晕。

第248章佳人美龄

宋美龄代表宋家,当初宋家没有选择孙文的国民党阵营,除了理念分歧,更多的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事实证明,当初宋家的决断是正确的。

“你此番前去肯定会有不少非议,希望你保持谦虚从容,不折不挠。只要做出成绩,人们的的态度就会改观的。”

宋美龄一脸从容地下船,眼神坚定,宋子文的话在耳边回响,她暗暗决心用行动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女人的偏见。

天空飘起一阵小雨,海风撩乱宋美龄的秀发,她微微一颤,感到一阵凉意,抬起头,看到一张熟悉的脸,不由得停住脚步,心里扑通扑通的跳。

司徒南手里撑着一把伞,笑意吟吟,像朵云飘到宋美龄面前。再次见面,宋美龄完全褪去青涩,浑身散发出成熟风韵。

轻轻拭去宋美龄头上的雨珠,情不自禁赞道:“风华绝代,不让须眉。”

宋美龄抬起头,从司徒南眼中看到火热,脸上闪过一丝红晕,螓首微微低下,羞涩中带有几分甜蜜。

“混蛋!”

她马上抬起头,一跺脚,在司徒南胸前捶了一下,想到这个家伙两年不见自己,心里有些生气有些心酸。

“广州的变化真大啊!四年前,东山一带只是荒地,没几件像样的房子,当时的那堵破旧的城墙还没拆掉,就像一具晦暗的尸体裹着广州城。”

经过美华路的时候,司徒南看着两边的高楼大厦,洋行林立,车水马龙,霓虹灯广告牌林立,好一片繁荣景象,忍不住感叹道。

“是啊,堪比上海外滩的十里洋场,英美意法等大洋行都在这里设立办事机构,外国的电器、化妆品等摩登商品在百货公司货架上应有尽有,南华生产的商品也不少,布匹,烟草销路最好。最让人惊叹的是,市面上本地生产的工业品居然占到一半以上,真了不起。”

宋美龄笑道,把头靠在司徒南肩上,如数家珍,经过先施百货、美华银行、南洋烟草等大公司时候,兴致勃勃地给司徒南介绍道,一双美目不时地落在司徒南轮廓分明的脸上。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司徒南回过头来,凝视近在咫尺的女人,笑着问道。

四年前,美华路就是司徒南规划的,如今,这里成为广州最繁华的商业区,述略估算,整条美华路的价值不下3亿美元。美华公司暗中控制大半物业,基本上整条街都是美华公司的,从中获得的收益已经不能用钱来计算。

“我的经济幕僚有提交报告,这里被誉为南方奇迹,上海报业公司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业务在广东,我不派人查清楚怎么行呢?”

宋美龄嘴皮微微翘起,弧度迷人,有些得意地看着司徒南,像个骄傲的公主。“我还知道美华公司在这里的影响力,听说当初是你提议建设美华路的?”

“谁说的?”司徒南没有否认,微笑着,伸手抚摸着眼前的丽人的脸,有说不出来的光滑香盈。

宋美龄感觉脸热红,心里涌起一股躁动,就要迷失在司徒南炙热的目光中。

车停了,身体轻轻摇晃,刚才的躁动戛然而止,逐渐恢复清醒。司徒南微微一笑,抽回魔手,心里有些遗憾,也不着急,反正这宋御姐是跑不掉的了。

“欢迎老板大驾光临!”

宋美龄下了车,身后就是一栋气势不俗的大楼——上海报业公司广州分部。

“报刊引导社会舆论,开启民智,这方面,上海报业公司做的很好。最让我满意的是,公司出色地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我很满意。”

司徒南坐在报业公司办公室里,粗略地翻阅这几年报业公司的经营情况,看到去年报业公司承担了两广地区150万册教科书的出版任务,忍不住兴奋赞道。

这不是项暴利的业务,但意义重大,通过薄利多销,报业公司的规模翻了几番,放眼亚洲,也是名列前茅的报业巨头了。

“这几年,我可是累死了。偏偏当初糊里糊涂地就上了你的贼船,现在终于解脱了。”

宋美龄叹道,看着司徒南,脸上分明写着哀怨两字,心里松了口气。报业公司是宋家和司徒南合作的,在宋美龄看来,这是他们的“夫妻店”,因此非常用心经营,现在她要走到台前,报业公司要交给别人打理,宋美龄有些不舍得,不过想到有更大的舞台等着她,心里马上释然。

“委屈你了,谢谢。”司徒南真诚道。宋三在他心里是特别的,分量不是最重,倾注的心思不算多,但那份特别的感觉只有过来人才懂得,难以言表。

“有你这句就够了,都是我愿意的——”宋美龄看到司徒南眼中的怜惜,心里一甜,一咬牙,缓慢而勇敢地坐进司徒南怀里。

卸掉身上的骄傲外表,其实这也是一个渴望呵护的女人。司徒南心里一柔,温香在怀,身体像是被一种幸福的力量牵引着。

宋美龄交接完报业公司事务后,就去广州政府走马上任,出任宣传部副部长以及社会妇女联合会主席,宣传北伐革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北伐,将成为这个女强人的新的事业。

毫不疑问,这是个强悍的女人,有美华公司的支持,手里控制着重要报刊,宋美龄很快主导宣传部。

“打到反动军阀,拯救百姓于水火?”

司徒南放下手中的报纸,对上面的宣传口号微微一笑,这段时间,自如此类的口号充斥着广州城,被煽动起来的愤青们都像被打了鸡血一眼,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督促政府北伐。

“北伐势在必行。”

宋美龄坚定道,一双美目凝视司徒南,眼波如水。这里是僻静的司徒公馆,也是宋美龄的住处,两人就差最后一步了,这段时间,总感觉火燎火燎的宋美龄心里的躁动越来越不能控制了。

宣传北伐,煽动舆论早就存在宣传部的秘密计划里,宋美龄突然插进去也不会阻碍计划实施,反而选在这个节点上南下广州,有助于宋美龄更快地掌握宣传部。

司徒南心里想道,暗暗觉得自己的安排还不赖。

抬起头,看着一脸炙热的宋美龄,心里一颤,他何尝不是火燎火燎呢?天下第一御姐的味道啊,想想都让人血脉膨胀!

广州处在一片火热中,上海的秋天却多了几分凉意,广州要北伐的消息在上海滩引起震动,原本自苏浙战争以来,上海就处在动荡之中,现在听说一直以来老实不大关心外面的广州也搅合进来了,上海滩的富商、京津的权贵,都有些好奇,有些警惕地看着遥远的广州。

当然,最让他们焦心的是上海附近的苏浙战事,和直隶地区新一轮的直奉战争。

“妈的,那些广东佬终于忍不住了,他们真的要跳出来吗?”

正在整军备战的吴佩孚骂道,不过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吩咐湖南的直军提高警戒后转头把目光放在东北,那里才是他的敌人。

对于土匪出身的奉军,吴佩孚是看不上眼的,既然这次胡子张找不自在,吴佩孚不介意再收拾一顿东北土匪!然后——打垮那些顽固的地方势力后,绝大部分中国都在直系的控制下,武力统一中国的目标应该就实现了。

吴佩孚心里想到,一脸坚决,感觉这是他的使命。曾几何时,显赫一时的段祺瑞也做过这样的美梦,带头反对的就是他吴佩孚。

“广州那些人闹出些动静也是好事,至少能让吴佩孚分散注意力。告诉卢永祥,别舍不得花钱,孙文那些民军还是有些战斗力的,花点钱,让孙文他们牵制孙传芳那条饿狼也值得。”

天津卫,日租界,已经下野的段祺瑞也不安静,通过电报,不时地给皖系的最后一点骨血(卢永祥)发出指点。

“陈炯明是条白眼狼,野心勃勃,当初我叫他北伐便不肯,使阴谋夺了广东,还假惺惺地打出联省自治的旗号,现在跳出来,他的面貌终于被揭穿了。”

福建漳州,孙文拿着从广州发来的电报,咬牙切齿道。

胡汉民、廖仲恺、汪精卫等人默默不语,看着那个情绪激动,脸上有种病态潮红的领袖,流露出丝丝担忧。

当然,更多的是苦涩,因为繁华的广东现在跟国民党屁事也没有,如果致公党是蒸蒸日上的爆发户,那么局促在闽南的国民党就像破落的地主,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是,“某某时候,祖上曾经做过大官”。

“他们跳出来总归是好事,如果被北洋打败,我们的机会就来了,重回家乡将不再话下,凭我们的声誉,应该不难!”

就在众人沉默的时候,邓演达突然笑道。

失去广东后,孙文一手提拔邓演达,委以重任,就连的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一职也交给邓演达,因此诞生出漳州版的“国民党党军”。

历史上承担这一角色的是蒋伟记,可惜被司徒南盯上,现在只能乖乖地在南华对付那些爪哇土著了。

“哼!”

孙文下首的一位中年将军有些不满,不屑地看了得意洋洋的邓演达后,随即垂下眼皮作闭目养神状,他脸色萎靡,隐隐有些烟容。

他是许崇智,目前这支援闽军的总司令,深得孙文信任,可惜生活堕落,短于谋略,难成气候。

孙文暗暗叹气,许崇智是元老不错,但暮气沉沉,的确不能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党军交给他。

“现在孙传芳越来越深地参与到齐燮元和卢永祥的争斗中去了,开始把部队跳到浙江去了,经过斗争我们获得闽北一些地区,现在应该休整,等待时机。”

孙文道,鼓励地看了邓演达一眼。

除了这位青年将领,在场的徒子徒孙不是政客就是书生,带兵?胡汉民、汪精卫他们不行!

胡汉民、汪精卫等人眼中闪出欣喜,不时点头。

“保持实力,跟直系合作,回头攻粤,也是妙计。我愿意北上和吴佩孚谈谈。”汪精卫积极表态道。

其实,四年来,广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也清楚,只是如此伟业出自他们讨厌的陈炯明之流之手,心里的妒忌更多于羡慕,他们无时无刻不想回广东啊!

“嗯!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一定会取得成功的。”孙文兴奋道,举起拳头,眼神自信坚定,又说不得出来的王八之气。

只是,让他不爽的是,这时漳州上空传来阵阵隆隆声,几架飞机低空掠过,盘旋一圈后,悻悻飞走了。

“该死的,那些混蛋!早晚要收拾他们!”孙文的脸色清冷,眼中喷出怒火,周围的一干人等也都脸色不忿,倒没有一丝慌张,反而有些习惯,似乎很清楚天上的飞机从哪里来的。

漳州,这座粤闽边界的小城,几年前还是陈炯明打造的模范县,现在成为国民党在闽南的主要城市,较几年前,也繁荣不少。

主要功劳要算在没打回广州前,陈炯明和司徒美登等人搭上了关系,美华公司在漳州投资不少,先后建设一批小工厂,现在落在孙文以及国民党手里,那些工厂依旧运转如常,继续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不少。

为了防止国民党贼心不死,破坏工业建设,粤军在粤东地区布置一个装备齐全的师两万来人,粤军的飞机定期入侵漳州,监控的国民党部队异动。

散会后,孙文伫立在窗前,默默地看着天空,眉头深锁。此时天空恢复安静,落日余晖洒在他憔悴的脸上,却没有给他带来一丝温暖。

晚风拂来,瘦弱的身体微微一颤,感觉有些冷。是的,孙文的心在发抖,因为他的时间不多了。

“先生,该吃药了!”年轻的妻子提醒道,圆润的脸上有说不出来的温柔。

孙文闻言心里一暖,转过头来,吞下药后,脸上恢复往日的自信。

“三妹加入广州,北伐的消息就是她放出来的。”孙文道,心里有些苦涩,但语气却是平淡。

“是的。他们那些人一早就搅合在一起了。无论如何,我都跟随你,矢志不渝。先生!”宋庆铃一脸坚定道。

“嗯。”孙文欣慰地点点头,马上脸色严肃道,“g党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真诚的。现在我需要他们帮助,希望他们提供更多的军火,因为我们的敌人是一场强大的。”

孙文和g党走得近天下皆知,国民党和那些外国顾问搅合在一起在漳州等闽南地区随处可见,唯一头疼的是,党内的元老们反对声音太大,胡汉民、汪精卫、许崇智等人对此非常抵触,明面上不好出面办理的事情,孙文交给了贤惠能干的妻子。

不过,也不知道听谁唆使,g党一方面和国民党在闽南亲密合作,同时也在北方筹办自己的军队,那是一股孙文也不能掌握的力量,对此他,不爽,感觉不被信任。

第249章子文行程

“广州甚好,一切顺利。”

宋美龄在电报上的语气欢快,接到她从广州发来的电报,宋子文暗暗放心。

王亚樵上门了,一同出现在宋子文面前的还有一名年轻高大的青年孙立人,身姿挺拔,冷静坚定,隐隐有些沙场气息,跟王亚樵的江湖味有些不同。

“孙先生是军人?”宋子文问道。

“是的。刚从美国回来。我从司徒先生那听说宋先生的事迹,这次来有事找你帮忙的。”孙立人直接道。

“司徒南那混蛋吗?怎么,他在广州吗?”

宋子文有些生气道,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