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悠闲大唐-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愿闻其详。”知道此话非常重要的长孙无忌正色道。
“第一,技术好不好是关键。就拿这水车来说,魏朝时期出现的水车又叫翻车,与我拿出来的水车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也能起到取水的作用,但效果却并不算好。”
“第二,一门好的技术,想要发挥出它的作用,还得适应不同的地区和需要。就拿我这水车来说,可以根本使用的地点,做成大的、小的、竖的、横的、高的、矮的等等。”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一门好的技术,得有人愿意传授出去才行。可老话说得好,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为了能让自己不被饿死,那些当师傅的总会留上一手以防万一。”
“要说这种做法其实也并不算错,毕竟这当学生的难免是良莠不齐,而且俗话说得好,法不轻传,真要这么轻易传出去了,一个不好却是很容易引起很大的麻烦。”
“可往往很多当师傅的,一味顾忌这、顾忌那,直接就导致一些原本很好的技术渐渐失传。这也是为什么水车早在魏朝就出现过,可为什么到了大唐却依旧没办法推广开的缘故。”
“而这种保守,除了无法让更多人受益之外,同时也阻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象我之前说得,魏朝时期的水车光是在运水浇灌方面就比你我庄子上所用得差了很多很多。”
“更别说我们所用的水车,除了这两种基本功能之外,还可以用在磨坊、织坊甚至是铁匠等工坊方面。就象最原始的文字,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得更加博大精深了一样。”
“当初圣人也曾问过我,说世俗之人能否学会制造诸如电动汽车这样的法器,我当时没有回答。现在我可以给辅机你一个明确的答应,不止能,而且还能做得更好!”
第221章让人咋舌的待遇
等游览车停在启蒙学院外面之后,李安然也没去管因为自己的话而陷入沉思的长孙无忌,而是溜到启蒙学院的门前,跟坐在其它车子上的湘云他们汇合在了一起。
“少爷,没事吧?”知道长孙无忌在大唐地位的湘云,小心地扫了那边一眼,然后问道。
“没事,能有什么事情,我不过是跟那位说说道理而已。”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做出什么亲密举动的李安然,笑着说道。
“那就好,少爷,我们先进去吗?”拍了拍胸口的湘云,问道。
“等等吧,再怎么说对方也是代表了圣人来的,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扫了一眼还没动静的游览车,李安然耸耸肩说道:“对了,这边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吧?”
“少爷,这几天我已经安排好了。”专门为书院的事情忙了好几天的湘云,说道。
早在程咬金找上门之后,李安然在忙活那些小家伙的同时,也不忘吩咐湘云将启蒙学院、厨师培训班、驾驶培训班、中医培训班,还有农业学院的相关设备和人手统统准备到位。
而在两个学院和三个培训班中,准备最为周全的反而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启蒙学院。李安然不光是让晴雯培养了一批幼教出来,而且还给启蒙学院这边准备了很多设备与物资。
设备方面,除了最常见的笔、墨、纸、砚、桌椅、黑板等等之外,还准备了大量“哪里不会点哪里”的学习机。在这些学习机里则存储着那套不完全版本的洗脑教材。
除此之外,还有小型的视频播放与投影系统,专门给孩子们玩耍和锻炼脑力、体力以及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大型娱乐设施等等,就算拿到现代时空也远比一般的幼儿园要强得多。
至于物资方面更是丰富多样,一年四季统一的校服就不说了,每天除了早、中、晚三顿饭之外,还有课间餐、下午茶,中午的时候,所有人还能得到一个小时的午睡机会。
由于这些入学的孩童将会得到全封闭式的培养,所以。每天的学习完成之后并不会放人离开。而是会统一由相应的管理人员照看着进行休息、玩耍、吃饭、洗澡以及睡觉。
而这些小家伙们每天的吃喝也都是即营养又丰富,早餐有豆浆、稀饭、油饼、面包、烤肠等等,到了课间餐还会有一杯牛奶和一个蛋糕。至于午餐和晚餐,则都是有荤有素。
虽说正常情况下都是一些猪肉、鱼肉之类常见的低价肉类。只有每七天才有一次享受到牛肉或者羊肉这类高价肉类的机会。但这个时空连一般的小地方也不是天天能吃到肉。
甚至于。还有从长春堂那边聘请来的两位老中医和六位学徒会分成两个班,随时关注着这些小家伙们的健康。一旦在学习或者玩耍的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就能进行救治。
等到了晚上。这些享受着诸多连普通地主也享受不到待遇的小家伙们,还有一间拥有三张高低床、三张书桌,以及三只衣柜的房间做为休息之用,环境比现代时空一般的校园宿舍还要好。
可以说,除了每个月只有两天的假期可以回去与家人团圆这一点不太好之外,这处启蒙学院绝对会成为所有父母最梦寐以求的求学所在,前提是有那个资格和条件进去才行。
这样的待遇,别说让那些知情的庄户、仆隶、雇工们好一阵羡慕,就连苏小媚和湘云也觉得自家的少爷在这方面实在太过浪费,可眼瞅着无法改变对方的决定也只能执行下去。
而这样的安排,没多会儿的功夫就被回过神并且跟随着大部队进入到启蒙学院之中的长孙无忌得知。而这位已经“退休”的尚书仆射,也忍不住对某人的大手笔感到咋舌。
只是在咋舌之余,也不由感叹着,经由这种远非一般人能所享受到的待遇培养出来的人手,在忠诚度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优势。毕竟老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等这些小家伙长大了,到时候别说他们还愿不愿意给别家去做工,就是愿意,那些想雇佣的人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支付能力,看看能不能付出什么让对方心动的代价吧。
在把住宿、锻炼、玩耍、食堂等地方都参观了一遍后,长孙无忌对那些教室里摆放的学习机还有投备起了很大的兴趣,特意让李安然演示了一遍。
投影仪也就算了,考虑到小家伙们的学习要从最基础的开始,除了每日早晚各一次,定时播放一些能起到常识和轻微洗脑内容的视频外,都会处于闲置的状态。
可那些点读机就不错了,在一番演示之后,长孙无忌很快就发现这种只有书本大小的神奇法器,在人才培养上的神奇效果。同时也惊讶地发现,这东西对自己这样的成年人居然也能起到一些效果,比如那什么阿拉伯数字的加减乘除法,就相当的实用。
“真人,这种学习机不知能否送某一只?”在发现了启蒙学院那远异于普通书院的教堂手段之后,本来就承担着李世民主管书院任务的长孙无忌,指了指面前的学习机,说道。
“抱歉,辅机,这种法器我没办法送你,也没办法送给圣人。不过,如果你们想知道这东西的用处,完全可以派些适龄的儿童过来亲身体验一下。”摇了摇头的李安然,笑道。
其实一台学习机对于李安然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可这玩意儿不光要会操作才能用,而且还需要定时的充电,否则一旦电量消耗完又得不到补充,学习机会成变成废物。
再加上李安然也不想李世民他们从这种教学利器中看出有关洗脑方面的问题来,自然不会同意这个要求,至于让对方派人来启蒙学院学习的建议,到是不必担心会有什么问题。
毕竟能符合启蒙学院入门要求的,都是一些适龄的孩童。就算在古代十二三岁就结婚生子的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在五六岁、七八岁这个阶段,危险系数却并不高。
“既然如此,某回头会将家中稚儿送来,还忘真人允许。”并不是很意外这个答复的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至于利用密谍偷取此物的念头只是在长孙无忌脑子里闪现了一下就被抛到了脑后。
“辅机愿将家中孩儿送来,我可是求之不得。不过,这种事情最好还是慎重一些的好,我可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让圣人或者那些大臣们误会什么。”乐得把对方的孩子给也洗脑的李安然,故意苦笑着说道。
“无妨,某相信真人。”经过几次接触下来,特别是在干旱和蝗灾这两件事情之后,长孙无忌对眼前这位虽说依旧不能保持完全相信的态度,但也基本肯定对方对大唐没有恶意。
真要想在大唐搞风搞雨得话,先不说对方那神秘莫测的能力根本防不胜防,而且也完全没必要将练兵、炼钢、纺织等各种先进技术拿出来,哪怕这些东西最终都并非无偿,但相对于这些堪称无价的新技术来说,那一点点封赏用吝啬来形容也一点都不夸张。
在转完了启蒙学院之后,一行人又去了农业学院转了一圈。而这个地方,在规模上来说明显要比启蒙学院大一些,内部的设施猛一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但实际上却远不如启蒙学院来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别得不说,单从饮食上来看,一天只有三餐,早餐花样单调不是馒头就是大饼,而且还都是粗粮为主,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这些东西管饱。
至于午餐和晚餐也都只有与蔬菜一起炒好的肉丝、内脏等小荤,而大鱼大肉这样的菜,每隔三天才能吃到一次,而且牛肉、羊肉这种高档肉类那也是别想了。除了廉价的豚肉也就是猪肉外,顶多只有一些鱼虾蚌蟹偶尔会出现来打打牙祭。
第222章哭笑不得
为什么明明看起来应该更加重要的农业学院在待遇方面却远不如启蒙学院,其实很简单,因为李安然不敢保证,从农业学院出来的人将来都会为自己所用。
虽说李安然肯定会将一部分可以培养的下人、庄护给送进农业学院深造,但谁又能保证这些人之中,没有李世民他们安插进来的密谍,与提防这提防那的,还不如快刀斩乱麻。
反正以逍遥山庄目前铺开来的摊子,虽说在别人眼里绝对是一个让人眼红不已的聚宝岔,但对于李安然来说,这些所谓的产业不过是当初为了在大唐时空站稳脚跟的一个过渡产品而已。
如果不是考虑到这里距离长安真得很近,而且在发展的初期自己也确实需要不短的时间以及依托于大唐来庇护,估计这会儿早就驾驶着飞机离开大唐去国外发展了。
在视察完基础设施与启蒙学院并不会相差太多的农业学院后,李安然又带着众人来到了原本准备做为高中部和大学部,后来却灵机一动下变成各个培训班所在的区域里。
以孙思邈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医培训班就将整个高中部给占了下来,医疗这种技能,甭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个文明进化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就算培养出来的那些医生、护士,甚至是医疗兵等等职业,并不见得能够被自己所用。可一旦形成有效的教学与研究体指尖,对于以后发展计划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地。
毕竟西医虽说已经占领了现代时空医学领域的大半边天。可单从诊治的便利性上来说,只需要人和药物就可以中医,远不是需要各种设备来进行辅助诊治的西医所能相提并论的。
虽说李安然完全可以通过现代时空采购足够多的医疗设施和器材,而且学会这些东西的使用并不算难,可一旦出现了问题,除了送回现代维护外,在维修方面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李安然看来,西医也好、中医也罢都是各有各的优点。如果能将两种医学领域取长补短的结合起来,对自己才最为有利。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那么大方地愿意将现代的一些中医和西医和之前的孙长庚还有现在的孙思邈进行交流。甚至还忽悠了后者到书院之中开办中医培训班。
考虑到中医培训班。虽说只是一个班,但实际上会分为医术、药剂、甚至是医疗兵等诸多的学科,而且这个培训班的价值极高,所以才把原本的高中学院给占了下来。
好在学院当初建设时都是按照统一的规格。内部的设施也都十分的全面。只需要把外面的“招牌”给改了。然后再聘请足够多的医界前辈充当老师。随时就能开班授课。
至于生员方面李安然则是一点也不担心,之前在与程咬金接触时,对方就已经明确表态要送不少人接受医疗兵的课程培养。同时也会安排自家挑选出来的下人加入进去。
毕竟能有一个家养的名医,总比出了问题之后出去找医生强得多。以前不这么做,一是因为家养医生培养起来很是麻烦,没个十几年很难培养出来。这二来则是由于这医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得,也得看看人家愿意不愿意教。
可有了中医培训班之后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虽说想到培养出一个很有能力的家养医生依旧需要时间,但最起码在医学领域知识的传授方面不再是个问题。而且家养医生一旦培养出来,对于长孙无忌这样的大家族可是能够传承下去的“宝贝”。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得知李安然需要聘请足够多的大夫来当老师的时候,甭管是身为文官的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是做为武将的程咬金、尉迟敬德,都不约而同地上奏折,建议李世民把宫里的太医给派出去两位。
对于这样的提议,李世民也没有拒绝,毕竟这件事情也是互惠互利。不产医疗兵对大唐的重要性,单就是自己的风疾,还有长孙皇后的气疾,以目前宫里太医的水平也没能有效地进行治疗,派几人过去即能当老师培养更多有能力的大夫出来,又能学到新的医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相对于中医培训班的规模来说,厨师培训班和驾驶培训班的规模就明显要差上了一些,两个培训班一起占下了大学部。
由于两个班级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教学楼在经过一番改造后归了厨师培训班所用,而原本用来活动的操场则被驾驶培训班占了去,至于操场主席台上的房间则正好可以用来充当理论教室。
为此,李安然还特意从公交总站那边将游览车、巡逻车各调了两辆过来,甚至连烧燃油的皮卡车也弄了一部过来做为上路训练时所用。除此之外,还有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等一系列的交通工具也都在驾驶培训班的传授范围之中。
说到交通工具,就不得不提到自行车、三轮车这两种纯人力的品种。在李安然亲自演示了一下这两种即不需要电力也不需要燃油就可以跑出远比跑步更快的交通工具之后,即便是身为文官的长孙无忌也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巨大利益。
虽说在电动车泛滥的现代时空,自行车、三轮车这种纯人力的交通工具,已经慢慢谈出人们的视线。但对于大唐时空来说,这两种人力交通工具可不只是改善老百姓出门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只要用得好了,在军事领域甚至能展现出更强力的作用。
即便两个轱辘的自行车想学会怎么骑真心不容易,但等长孙无忌尝试了一般更容易掌控,并且还能够承担一定程度货物运输工作的三轮车之后,就已经暗中决定回头一定要上折子请求圣人大量采购此物并且装配到军队还有相应的衙门之中。
唯独让长孙无忌有些哭笑不得的则非厨艺培训班莫属了,要说这玩意儿有用吧,厨艺这东东的价值别说和中医培训班、驾驶培训班去比了,就连启蒙学院也都比不了。
可要说没用吧,在商业街越来越红火之后,更多的美食也开始在大唐流传开来。对于吃滑了嘴的那些人来说,如果家里能拥有一个会做很多新鲜吃食的厨子,那绝对不只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在宴请宾客的时候,同样也是一种莫大的脸面。
至于那些酒楼就更别说了,没看只是仿制出来的那些还无法跟原版相提并论的美食,就已经是很受广大食客的欢迎了吧,这要是能够拥有一个甚至是几个学会了那些新菜式的厨子,那生意还能差得了。
更别说那种利用炒面(非面条)、烘干后的肉干、蔬菜磨成的粉,再国中盐、糖等香料制作出来的那什么压缩饼士,不光是味道不错,即吃就水干吃,也能扔进水里煮成面粥,而且还便于携带,就连保存期也比普通的军粮要来得更长。
还有那种烘烤出来的大锅盔,别看平时硬的快跟石头一样,可掰成小碎粒后,用干燥后的调料包直接加水煮出来的鲜汤一泡,那是即美味又能填饱肚皮,而且还方便快捷。特别是在冰天雪地里来上一碗,可不只是能够振奋士气这么简单。
而最让长孙无忌郁闷得则是,这些个军粮之中居然还参入了蝗虫粉这种东东。虽说因为恶心的缘故并没吃过,但据下面不知情的人手试吃之后却都说,这种新型的军粮味道很好,而且在补充盐份这方面,比以前只能用馊掉的醋布要强得太多太多了。
第223章招生和开馆
在巡视完书院之后,转眼间就是七天过去……
在这七天的时间里,关于格物书院招生的事情成了蝗灾之后最为热门的话题。
甭管是在茶楼酒肆里,还是菜市青楼之中,关于启蒙学院、农业学院那优厚到让人无语的待遇,厨艺培训班、驾驶培训班、中医培训班包教包会,不会可以循环再学,而且学成之后包分配、待遇好等方面的消息,很快就以极快的速度以长安城为中心朝着四周蔓延开来。
在李安然的安排之下,这种蔓延并非象以前那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一样,纯粹靠人们的口口相传来流传。而是在巡视完的第二天,一本只有掌心大小的书册开始在长安城和周边的几个县城被大大小小的孩童们,以两文钱的价格四处兜售。
而这些小册子里所记载的内容就是关于格物书院中两大学院和三个培训班的招生信息,以及公告和校规等方面的内容。除了文字内容之外,小册子中还印上了几张关于书院内部的清晰图片,特意选取的美景足以让这本类似招生简章的东东有成为旅游宣传手册的嫌疑。
别看这些小册子要卖一文钱,可板正的纸质、清晰的字迹,还有那仿佛从现实中复制上去的那些图片,别说一文钱了,就是卖十文钱、百文钱都有人愿意弄上一本放在家里当收藏用。所以,这些小册子推出到市场上后,顿时就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奇怪状态。
要说以李安然在大唐时空的身家。说富可敌国那是一点也不夸张。十万本小册子而已,放在现代时空的印刷业里,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可为什么非要以售卖的形式而不是赠送的形式,主要还是担心这送出去的东西没人会珍惜,容易造成浪费。
而两文钱的价格,即不会让那些穷苦老百姓觉得承担不了。也不会让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众们不拿小册子当回事,做出撕下来擦屁股等等之类的事情。
其实李安然这么想也是好意,可事实上真心没有人会这么做、敢这么做。
大唐时期的印刷术可是还很落后,传说中的大杀器活字印刷术可是在北宋才被发明出来。这也就导致了市面上的书籍都和便宜挂不上边,更别说小册子上还有着那种据说是被仙人用**力直接从现实中摄取下来然后再封印上去的图画。谁敢乱来。
随着小册子的供不应求。在长安城和周边县城里所设的招生点很快就迎来了汹涌的人潮。没办法,谁让小册子上说了,如果你支付不起那高昂的学费也没关系,只要你愿意与书院签定十年的雇佣协议就可以免费入学。当然。前提是你得符合其它的要求。
对于这种类似于卖身十年的条件。那些为了能让子女有一个出人头地机会的老百姓根本没人会在意。毕竟这年头原本想找一份有着优厚报酬的工作本来就不容易。别说十年了,在弄清楚了包分配是什么意思,并且分配后的工作待遇之后。就是签一辈子也有人愿意。
更别说这一次的招生虽说是以格物书院的名义,但却依旧有着大唐官方做为担保。再加上李安然之前为了求灾四处奔波,也算是显摆了一下自身的“法力”,在得知格物书院乃是纯阳真人为了教化万民开设书院后,那些受过恩惠的老百姓们就更加踊跃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反应,导致了两大学院和三个培训班的第一批招生,压根连一天的时间都没要了就已经被报满了。考虑到书院培养的人才,虽说在忠心方面会存在问题。但只要不接触到自己的核心计划照样能用这一点,这一次招的人都是以平民百姓、寒门子弟为主。
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人在登记之后,都会有专人去对方的家里走访。以确定不是被人冒名顶替,同时也对学生的家庭背景进行了解。如果家里实在是穷的厉害,或者有什么困难,书院还会提供一笔助学基金,供学生家里来改善生活、解决困难之用。
而这一举措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觉得只是个噱头,可随着一家家、一户户得了这助学基金的帮助之后,别得方面且不说,光是在名望上,格物书院很快就超过了那些民办的书院。无形之中,到是招惹了一些的不满。
至于那些豪门世家的人,李安然虽然也没有拒绝,但也把丑话说在了前头。那就是既然要来,那就得遵守书院的规矩。什么端架子、讲来历之类的行为,全都给收起来。真要是出现了违反校规的事情,才不管你是哪个王爷的孩子,还是哪个大官的手下,统统严惩。
还别说,对于这样的规定,身为一国之君的李世民,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想打破世家尾大不掉的局面,居然给予了足够的支持。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把戒尺,虽说没有明说,但那意思明摆着就是如果有人闹事,给我狠狠教训的节奏。
让李安然无语得,都这样了,却依旧阻挡不住那些豪门世家、官宦人家或通过正式渠道,或走各种门路,打算把各家的子弟或者要培养的人手给送到书院之中。甚至连皇家那边也没有落下,虽说皇子皇女没来,却依旧派了一批符合要求的人手过来。
考虑到书院眼下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在格物书院的第一届招生工作完成之后,李安然并没有扩大招生数量的意思。甭管是你哪个高官派来的,还是哪个豪门的人,统统都会以下一届请早的答复给拒之门外。
到是那些普通老百姓,李安然虽然在招生方面同样也没有松口的意思,但却另外给了一个机会。但凡能够成为逍遥山庄庄户,或者家中有人在山庄的产业中做工的,都会拥有一个优先进入书院的资格。当然,这种资格并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招生。
等七天的时间在忙碌中过去之后,格物书院迎来了正式开馆的日子。
有了之前因为招生引发的热潮,早在天色还没亮的时候,就有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朝着书院这边聚集过来。
考虑到书院开馆和商业行开业是两回事,根本不需要太热闹的场面。所以,李安然提前按排了大量的人手,在商业街和书院之间设定了三重的防线,避免太多不相关的人进入对书院的开馆仪式造成麻烦,同时也避免有心思不良之人混入。
真正能够参与开馆仪式的,除了那些被邀请的人之外,每一个学员都可以带一名亲人进入。如果来得人比较多,比如父母或者兄弟一块儿来的,虽说依旧不能让所有人都参与到开馆的仪式中,却会被安排到旁听的场地里。
为了能让书院开馆的效果最大化,李安然还特意花了点时间在现代时空学习了如何架设无线电电台,并且还找了国内的一个厂家订购了一批造型很仿古的收音机。除了对开馆仪式进行现场直播外,还成立了长安广播电台。
为此还特意从山庄里选了几位声音甜美、咬字清楚的大姑娘小媳妇,经过一番初步的培训做为播报员。由于大唐还没有普通话,所以,只能暂时以长安这边流传最广的语种做为播音专用语,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外地人,就只能找翻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开馆时间即将来到时,别说书院内部的操场上了,就连“防线”外预备好的旁听场地里也都已经挤满了人。而让那些同样是开书院为生的老秀才们无比眼热的是,来参加格物书院开馆典礼的除了大量的达官贵人之外,居然连当今圣上都驾临了。
只是他们却不知道得是,身为书院真正老板的李安然,却借着宗门有大事要处理为由,只是在典礼还没开始的时候露了露脸,然后就彻底地消失无踪了……
第224章二十八个小家伙
大唐时空,太白山内的山谷基地之中……
“少爷,我们不去书院那边,真得可以吗?”
正陪着自家少爷泡在温泉里的苏小媚,白嫩靓丽的小脸上浮现着两团嫣红,长长的秀发铺散在清澈的水中,水面下若隐若现的白嫩与丰腴,让这位看起来即可爱又充满了诱惑感。
“为什么不可以,不是还有云儿在那边主持吗,再说了,我刚刚也去露过面了啊。”
靠在这处天然温泉池边岩壁上的李安然,说完就从面前飘浮着的木盆里拿出两粒足有成年人小拇指第一指节大小的暗红色樱桃,一粒塞进自己的嘴里,一粒塞进对方的嘴里。
“可这么大的事情少爷你都不出面,云儿又只是一女流之辈,会不会不太好啊。”
三下五除二就将甜美之中带上一些恰到好处酸味的樱桃吃下去,顺便将果核给小心翼翼放进木盆里的苏小媚,一想到书院那边的声势,这心里就忍不住有些担心。
“哈哈……没事的,反正这处书院我也只是用来刷好感度的,那么热闹的地方我可没兴趣去。而且我这么做,说不定不但不会有人责怪,反到是让不少人暗自高兴呢。”
知道对方是在为自己担心的李安然,回想到之前与长孙无忌巡视书院时后来又谈到的一些话题,哪还不知道自己的这座书院早就入了李世民的“法眼”。
既然迟早会被对方给弄走,那自己还那么放在心上干什么。不过。就算是这样,李安然也没想过就这么容易把书院让出去,毕竟这里面可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
好在以李世民之前接二连三给出的种种封赏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于书院的投资李安然到是一点也不担心会拿不回来。而且,这种事情当初决定搞书院时就已经想到过了。
“高兴?少爷,你是说有很多人在打书院的主意吗?”伸手将风吹过来的一片树叶拿在手上把玩起来的苏小媚,忽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问道。
“何上啊,你以为商业街那边没就人打主意吗?如果不是你家少爷我还有些手段,眼下说不定早就被那帮家伙给扒皮拆骨的全部给吞了。别说书院和商业街。连山庄都保不住。”给自己倒了杯清酒的李安然,撇了撇嘴说道。
“哼!少爷为大唐做了这么多,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坏人想对少爷不利,这些人真该死!!”一把将手里的树叶给搓成碎片撒落在温泉水之中的苏小媚。恶狠狠地说道。
还别说。看着是即粉嫩可爱又清纯漂亮的苏小媚。在发起火的来时候还真心有几分杀气四溢的感觉。而且,刚刚这话里的该死可不只是说说,而是真得火大到想杀人了。
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