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4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军将士各个年轻力壮,火气旺盛,没有了军律约束之后,出现这种情形,真的是一点也不奇怪。

如此这般,秦军将领们却又开始头疼了,这样下去,大军军心到是没什么了,但却有着军纪废弛之忧……

赵石也有些无奈,军纪这个东西,讲究张弛有度,有的时候,一旦放开,不是你一声军令就能解决的了的。

种七娘私下里更是笑骂,这大军到了草原,都被夫君带成什么样子了,一个个的,真不要脸,不过你要真问她,她也无法可想,只是笑言,不如给他们找些汉人媳妇,总不如那些草原女子随便钻人帐篷来的无耻……

不过军中将领,皆出自国武监,脑子灵活的不在少数。

不几日,王彦召便来到帅帐,出了个主意,不如来上一次围猎,除了可以振奋军心之外,还能顺便以军律加之……

赵石一想,也勉强算是个办法,熬过这个秋天春情勃发的季节,到了冬日,大营怎么也应该安静下来了才对……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1047章 秋猎

围猎在草原上并不少见,许多部落中年轻人的成年礼便是在围猎中完成的,射取的猎物越多,其中猎物越大或者越是凶猛,那么成年之后在部落中的地位也就越高。

北方草原上,并没有太多凶猛的动物,狼群和鬣狗是草原上的霸主,北方草原的气候,并不太适合体型过大的动物存在……

野马,和野牛算是北方草原体型最大的猎物了。

当然,不可能射杀野马,所以可以捕捉的大型猎物十分有限,围猎之举常年,但也绝对不如常人想象的那么普通。

更多的部落年轻人的成年礼,则是捕捉野马,并加以驯服。

围猎的举动除了猎取猎物,给部落的年轻人以显示武勇的机会之外,还有着另外的一层含义。

那就是彰显部落的武力以及它的强盛……

强大的部族,一般都会在秋天举行围猎,像是漠北草原的霸主乃蛮部,便会固定的在每年秋季进行围猎。

在同克烈部进行战争的这些年,围猎之举更加的频繁,甚至有的时候会在春天进行,这边赋予了围猎另外的一个含义,使松散的部落联盟连结的更加紧密,让所有部落的勇士们,都亲眼目睹一下大汗的威仪以及乃蛮部的强盛,以加强大汗对各部的统治以及各部对汗帐的信心等等。

所以说,这是草原部族,仅次于部落会盟以及祭祀神明之外的一项重要活动。

相当于一次盛大的庆典……

赵石对围猎所需要的章程和进程并不太明白,不过鞑靼各部却很踊跃,他们已经太久没有进行过这样盛大的庆祝了,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大汗不在,但比大汗还要尊贵的大将军在这里,遗憾也就不能称之为遗憾了。

在和汉人连结的更加紧密之后,他们也需要一个场合,来表明自己的价值和忠诚,没有比围猎这样的庆典更合适的了。

当然,与普通意义上的围猎很不一样,参与这场围猎的,多数都是骁勇的战士,他们刚刚作战归来,浑身好像还都带着血腥味儿,这在草原上是不多见的。

有些鞑靼各部的贵女也都跟了过来,普通女子是不能出现在这样的场合的,鞑靼女子们骑着快马,或者拿着弓箭,和战士一起驰骋在草原上,尽情的显示着自己矫健的身姿和喷吐着奔放的热情。

或者躲在一旁,暗暗品评着哪个男人更加俊美,哪个男人又更加英武,以及哪个男人权势更加显赫。

围猎不会在一天完成,有的会一直持续到冬天到来,按照赵石的意思,在敌人随时可能进攻的情形之下,举行这样的围猎实在有些孟浪。

但乃蛮人会盟的消息传来,这样的顾虑也就减轻了不少,不过必要的防范还是要做的。

除了派出游骑和斥候,盯紧北边的动静之外,围猎的日子也定在半月或一月之内。

围猎之后,鞑靼人还建议祭祀神明,这是草原上大规模围猎之后,常常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和大秦皇帝祭天一样,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

当然,草原上庄严的祭祀活动,往往会弄的分外血腥,他们会用敌人的鲜血来祭祀神明,而不是什么牛羊之类的贡品。

赵石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他并不在乎鞑靼人怎么庆祝这一年来的收获,只要他们表现出足够的顺从,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至于各部首领联名请求他来主持祭礼,也被毫无信仰可言的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收服鞑靼人,让他们真正臣服于汉人的统治,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他开了一个好头。

鞑靼人们在学习汉话,南边开始了一些商品的交易,一些鞑靼贵族首领们甚至在学习汉人的礼仪风俗,即便他不知道,这是同化一个民族的开端,但他也能感觉的到,这样的进程对于汉人来说很有利。

现在的大秦,还不足以支持更多的举措,比如说建立邬堡,比如说修路,比如说驻兵,又比如说保证大规模派兵北上草原带来的沉重的后勤补给的压力。

所以,得到鞑靼人的认同,并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汉人的影响和威严,便显得重要了起来。

而由他来主持神圣的祭礼,能够更加彰显他或者可以说是大秦在鞑靼人心目中的地位,这个机会很难得,他非常清楚这一点……

他没有想太过于长远的事情,彻底解除北方胡人边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历代王朝,贤臣名将数不胜数,他们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他来解决,那就是一个玩笑。

匈奴人没了,还有突厥人,突厥人没了,还有契丹人,契丹人之后又有女真人,女真人没落了还有蒙古人。

在一定意义上,草原还是草原人的天下,这是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汉人在这个时代能做的,只能是让胡人臣服,而非是彻底消灭他们,在汉人强盛的时候,四邻皆安,衰落的时候,没什么好说的,烽火遍地,草原的胡人们必定不会太过老实。

做的再多,也不过能保证几代人的平安,草原永固,基本上只能存在于理想之中。

他的经历,也决定了他不会想那些看上去虚无缥缈的事情,他的野心,不在这个上面……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为灭夏之战做准备,成吉思汗曾经从北方草原伐夏,结果并不如人意,但大秦不同,大秦据有西北大片疆土,吐蕃,蜀中皆无掣肘,若草原上再能出一支奇兵。

灭夏之战,必能毕其功于一役。

所有的一切,都在为战争做着准备,至于治理地方,让胡人归心,都是附带而已……

思绪飘扬中,队伍停了下来。

猎场已经就在眼前,鞑靼人和秦川男儿在纵马飞驰,随着一只只猎物到底,变成战士们的收获,阵阵欢呼声响起。

秋风呼啸,辽阔的草原之上,战士们在尽情的显示着自己的勇气和精湛的技艺,常人很难想象,大军围猎时的壮观恢弘的场面,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觉到那是怎样一种如火般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

马蹄声阵阵,千万人纵情欢呼啸叫,来回驰骋……

天色将晚,篝火已经点燃,尊贵的人都聚集在了大将军赵石身边。

一只只最为肥硕的猎物由最英勇的战士献到最尊贵的人面前,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天中最为荣耀的时刻。

勇武而又年轻的武士,脸上放光,拘谨而又恭敬的陆续到来,笨拙的将猎物献上,他们会得到奖赏,或是一柄钢刀,或是一张良弓,这些足以让他们回去炫耀,或者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将这得到的东西挂在帐篷里,逢有来人,便向其夸耀……

只有其中最勇猛的战士,才能得到大将军的垂青,给予他们成为自己亲兵的荣光。

无论是汉人士卒,还是鞑靼人勇士,都为这个机会而眼红,四天过去,尊贵的大将军身边多了十几个新鲜面孔,他们中间有鞑靼人,也有秦川男儿,他们换上新衣,盔甲亮的能闪瞎人的眼睛,他们骑着骏马,倨傲的抚着佩刀的刀柄,背上背着弓箭,一切的一切,都是勇士们在梦里才能见到的场景……

这让这场几乎与部落迁移无异的大规模游猎在第二天就进行到了一个激烈的地步,秦人和鞑靼人之间,各个骑队之间,各人之间,竞相争竞,寻找着尽可能大的猎物来射取。

猎物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从大到小,飞禽走兽,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箭法精准,臂力最强劲的一个家伙,在大雁排空而过的时候,竟然一箭将领飞的大雁射了下来,正正穿过大雁的眼睛。

这个鞑靼人中的勇士,在将大雁献给赵石的时候,赵石瞧了瞧,也是有些惊异,心想,草原上的射雕手,不定还真能将大雕设下来呢。

之后这个鞑靼人神射手不但得到了射雕手的称号,而且成为了赵石的亲兵,在众人艳羡以及敬畏的目光中,站在了赵石的身后……

晚间,处处篝火在草原上被点起,猎物被架到架子上,烤的滋滋冒油。

酒囊也从马背上摘下,到处都是男人粗豪的叫嚷声和欢笑声,当酒喝的差不多了,男人们会接着酒劲,互相争执,并在篝火旁边摔跤角力,并以此为乐。

而在中间那堆最大的篝火旁边,赵石居中而坐,鞑靼各部的首领贵族以及闲下来的秦军将领们围坐成一圈,并形成簇拥之势……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1048章 战歌

草原的夜晚开始寒冷了起来,但点点篝火之间,这个临时营地的气氛却越来越是炽烈。

草原人粗豪而又奔放的歌声在各处响起,并渐渐连成一片。

“我们骑着骏马,我们淌过河流,我们越过高山,我们放牧羊群,我们射取猎物,我们有着勇气,我们不畏惧任何敌人,荣耀归于天神,胜利属于我们……”

鞑靼人的歌声,如同这宽阔的草原一般,让人闻之便是心胸开阔,禁不住便要随之高歌……

鞑靼人歌声暂歇,一片欢笑之声,秦人将士也不示弱。

也不知是谁,低沉沙哑着声音首先唱了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声音低沉而又苍凉,可能想起了战死的同袍,带着些悲伤,却满溢着慷慨激昂之意……

随着声音响起,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其中,声音在草原的秋风中回荡。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秦人的战歌,千多年来,秦川男儿便是唱着这样一首歌,前赴后继,奔赴沙场,其中昂扬激烈,同仇敌忾之意,已经刻入了秦川男儿的骨子里。

他们反复的唱着,鞑靼人们渐渐没有了声音,他们瞅着这些汉人勇士,他们或者慷慨激昂,或者抽出刀剑,挥舞来去,有若疯狂,或者已经泪流满面,痛哭失声。

他们不太明白,为什么歌谣能带给这些汉人勇士这样截然不同的变化,汉人的历史沉淀,不是鞑靼人能够明白的。

这已经不是一首歌那么简单,这里面,凝聚了一千多年来,秦川男儿的鲜血和泪水,这里面凝聚了秦川男儿的勇气,凝聚了秦川男儿的情感,就像烈酒,越陈越香,经过一年多年的沉淀,其中表达的感情之浓烈,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歌谣来形容,其中所蕴含的意味,几乎已经用言语无法表达清楚。

他们唱的已经不是一首歌,他们唱的是秦川男儿的战史,他们唱的是先辈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音符。

而他们,可以毫无愧疚的说,已经继承了先辈的意志,在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灌注于其中,成为它的一部分……

凡是秦人将士,都不自禁的加入了进去,让自己饱含情感的声音,成为歌声的组成部分,即便是种七娘,也开始轻轻击打手掌,放声而歌。

秦人低沉的歌声,回荡于营地上空,听上去悲凉无比,却又能清晰的感受到了里面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鞑靼战士们渐渐也被感染,拍打着手掌,哼着歌谣的韵律,感受着这非同凡响的情感。

他们不懂汉人们用这首歌到底在述说什么,但当他们沉下心来,却好像能够看见,自己正骑着骏马,挥舞着弯刀,身边皆是同族的勇士,他们一同向敌人发起了冲锋,一同破开敌阵,一同击溃敌人,一同欢庆胜利,一同……收敛同伴的尸体……一同感受着胜利的喜悦,一同祈祷着战死的英灵早日回到天神的怀抱……

他们渐渐明白,这是一首战歌,汉人的战歌,他们甚至能感受到歌声中那古老的韵味……

歌声渐息,终至于无。

营地之中,久久无声,所有人,都好像在品咂着其中的味道,整理着自己的情绪。

“汉人的歌,真奇特,像……是神灵的歌曲……”

蒙古少女眼中透着些迷茫,在兄长旁边小声喃喃,好像生怕打破这样的气氛一般。

“汉人本来就很奇怪。”粗鲁的兄长撇着嘴,胡须颤动着,努力的在表达着咱们也不差的意味,但他脸上奇怪的表情,却出卖了他,显然,他的半数心神还沉浸在汉人的歌声里面……

“我要学。”

“那可不容易,汉话很难学会的。”

“只要有人教,我就能学会。”

“谁能教克烈部的百灵鸟唱歌?”

“哥哥这是在恭维达达儿真吗?但一样要找人来教我……”

兄妹两个在窃窃私语着,作为妹妹的达达儿真逼迫着兄长,克烈部的使者,被安排在了赵石的身旁,一个象征尊贵的位置。

奎帖木儿无奈的看着两兄妹,和汉人相处的越久,便越能发现他们的不同于草原男儿之处,就像这首歌,能将忧伤和慷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也不怪克烈部的珍宝将之说成是神灵的歌曲。

他本来是要回去克烈部的,留下图撒合和达达儿真在这里,他不但要禀报鞑靼人已经完全依附于汉人的情形,而且还要求得桑昆王子的命令,是否有与汉人联姻的意思。

此事已经不能再耽搁了,因为鞑靼大汗已经向汉人的皇帝请求封号,并与汉人连结的越来越紧密,克烈部是否要在其中争取一个自己的位置呢?

只依靠安达的情义,并不牢靠,而且显得过于脆弱了,鞑靼人因为和汉人大将军的联姻,结束了内乱,圣狼的子孙再次拥有了在鞑靼人中汗王的权力。

汉人如果越来越强大,那么鞑靼人也会随之壮大,将来一旦击败了乃蛮部,也许鞑靼人会取代乃蛮部在草原上的位置,成为一个可怕的部族。

如果是那样的话,有意西迁的克烈部也许必将与鞑靼人争夺草场,那么汉人的态度便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些都是将来的事情,但却必须现在考虑,也许有些虚无缥缈,乃蛮部依旧雄霸于北方草原,鞑靼人还很弱小,但现在的克烈部也绝对称不上强大。

而鞑靼人毕竟是一个部族,克烈部只是蒙古诸部的一部,相比之下,内乱多年的鞑靼人比克烈部占有的优势要明显的多。

而这样的优势,将随着日升日落,冬去春来而越来越大,鞑靼人正在努力的讨好他们的新主人,脱离了蒙古诸部的克烈部是不是也要做出改变呢?

这些忧虑,随着在这里的见闻,也越来越深,他迫不及待的想回到王子身边,跟王子讲述他在这里看到的一切,还有汉人有着怎样的决心和意志。

但他的行程还是耽搁了下来,因为这场盛大围猎,能够更好的观察一切,体现一切。

现在,汉人的歌谣让他震撼,图撒合兄妹两个在歌声中听出了美好和豪情,但他却在其中察觉出了血腥的味道。

战歌,为战而歌,也许悲伤,也许慷慨,但当他们唱起这样的歌谣走向战场的时候,也许他们都是红着眼睛的,也许他们是渴望闻到鲜血的味道的,那个时候,可没有悲伤存在的余地,那个时候的汉人战士,只想看到敌人的鲜血。

可怕的汉人,篝火明灭之间,奎帖木儿心里下了定语。

寂静之中,赵石站了起来,他手里端着一碗酒,高高举起,然后将其洒落在地上。

所有人赶紧都站起了身,看着他的动作。

赵石的声音浑厚,传遍这里所有人的耳朵。

“祝战死同袍,英灵不远,能够回归故里。”

秦军将领们同时将酒碗端起来,洒向草地……

“祝战死同袍,英灵不远,能够回归故里。”

赵石将酒碗往旁边一伸,种七娘立即上前,将酒碗斟满。

赵石再次将酒碗高高举起,“祝我们能功成名就,凯旋而归。”

说罢,将酒碗凑到嘴边,仰头一饮而尽。

将领们将酒碗斟满,纷纷举起,大声重复,“祝我们能功成名就,凯旋而归。”

之后纷纷将酒一饮而尽……

声音传开,四处的秦军将士听了,陆续站起身来……

“祝我们能功成名就,凯旋而归……”

一声声传开,秦军将士声音越来越齐,到得后来,几乎是同声而呼,声音震荡四野,直上云霄。

鞑靼人们都是不明所以,即便是懂得些汉话的,对于汉人的成语也只是一知半解,丝毫不知道汉人在说什么。

但围坐于篝火之旁的贵族们,还是能隐约瞧明白,尊贵的大将军先是敬了大地,然后再敬部下勇士,这很符合草原的规矩,引起的声势,又是如此的振奋人心。

于是,草原男人们,纷纷仿效,或敬天神,或敬大地,或敬勇士,酒水顺着他们的喉咙,进入他们的肚腹,燃烧起来的却是满腔的豪气。

男人们的笑声再次响起在草原上,之前寂静氛围立时被打的粉碎。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草原少女喃喃自语,眼中再无旁物,随即,她便悄悄退后,将身子隐没于黑暗之中,粗心的兄长,却丝毫也没有发觉,身边的妹妹已经没了踪影……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1049章 深意

篝火旁边,传来一阵欢呼之声。

这是鞑靼各部挑选出来的力士在向尊贵的大将军献艺,一个个健壮的鞑靼人精赤着上身,露出黝黑虬结的肌肉,将对手,或是被对手狠狠摔倒在地上。

胜利者享受大家的欢呼,失败者黯然离场。

这种古朴而又直接的搏击方式,最能激起男人的热血,欢呼和尖叫声接连响起,场面越来越是炽烈,足以击败草原夜晚的寒冷。

当最后一个勇士胜出,并跪倒在赵石面前,将头深深埋在草地上。

赵石站起身来,撤下身上的披风,弯腰披在对方身上,欢呼声顿时来到了一个巅峰。

等到赵石又将自己斟满奶酒的酒碗递给他,精壮的草原大汉已是激动的满脸涨红,将酒碗高高举过头顶,并向四周转了一圈,这是在夸耀着自己所得的荣光,然后才在许多人的艳羡目光中一饮而尽。

鞑靼人大汉重新跪倒在地上,将酒碗恭敬的送回到赵石手中,并结结巴巴的道:“请求您,收留……吉赤在您……身旁,为您……遮挡风雪和刀箭,为您……追击敌人,为您……拾取猎物……”

质朴而又彪悍的鞑靼大汉献上了自己的忠诚,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次了,鞑靼人中的精英,正在向赵石身边汇集,这是赵石举行此次围猎所未想到过的,也算是此次围猎的意外收获。

当然,这是好事,赵石坦然接受了下来。

鞑靼大汉欣喜的站起身来,并接受了另一次欢呼,骄傲的披着做工精美的玄色披风,站到了赵石的身后。

种七娘撇了撇小嘴,凑到赵石耳边,埋怨着,“夫君到是大方,那可是柔儿亲自缝制出来的,照着京师最好的样子做的,夫君到好,转手便送了人……”

妻子温热的气息吹拂在赵石耳畔,让他有些痒,笑着微微转头,“恁的小气,心意我记着就是了,将来回长安,弄上些好皮子,挨个给你们制上两件,不就成了?”

种七娘鼓了鼓眼睛,心里道了一声,不解风情……

脸上却笑的娇媚异常,“那要夫君亲手缝制才成。”

赵石就笑,“做好了怕是你们也就没人愿意穿了。”

种七娘其沮,狠狠的推了推丈夫的胳膊,以示自己的不满……

接下来,烤制好了的猎物,也开始被切下来,放在盘子中,端了上来,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大口咀嚼着肉食,相互随意的谈笑了起来。

当吃的差不多了,鞑靼贵族首领们以及秦军将领们开始轮番上来给大将军敬酒。

以赵石现在的体魄,寒暑不侵,千杯不醉了。

于是来者不拒,一碗碗的酒水如同倒进嘴里一般,进了肚囊,却面不改色,从容的接受着一个个鞑靼贵族和首领的敬意,以及部下的奉承。

没有见过赵石豪饮的鞑靼人,尽皆叹服,心里更添敬畏仰慕……

在草原之上,得人尊敬的除了天生尊贵的贵族们之外,一个就是作战骁勇的战士,一个就是能喝酒的好汉。

赵石如果是以普通人的身份来到草原,一定也不愁吃喝,而且会在各部受到礼遇,如果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到了北方草原,那么现在的他,也许已经成为草原上最强大的部族的领袖,而当他现在率领千军万马来到这里的时候,则天然的便让人产生出额外的敬畏……

草原清冷的月光照耀之下,篝火在烈烈燃烧,许多鞑靼人喝的已经醉醺醺的,开始结伴唱起草原歌谣,并围着篝火跳起草原舞蹈。

他们的歌声辽阔而悠远,他们的舞蹈粗犷而有力,无论歌声还是舞蹈,都充满了对天地的敬畏以及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秦人将士们旁观着,欢呼嚎叫,但无论鞑靼人怎么邀请,也不会去加入他们,并非矜持,只因为汉人的男儿,无论怎么高兴,也不会为旁人献舞,在汉人地界,男人可以耕种,可以读书,可以行医,可以作战保卫家国,甚至可以经商等等。

但他们绝对不愿给人跳舞谋生,因为那是地道的贱役,甚至不在三教九流之内的低贱行业,与娈童无异,为人所不齿。

草原风物不同,不论男女,都是能歌善舞,秦人将士无话可说,但他们可不愿加入其中,在同袍那里留下笑柄,以后还怎么做人不是?

当然,也有战舞一说,可惜,这里的秦川男儿,可没人学过那个……

赵石这里,都是贵族,自然更要矜持一些,或者会哼唱一些歌谣,但没有人献舞以助酒兴……

“奶酒真难喝,也亏你们喝的那么爽快高兴……”种七娘抿了一口奶酒,伸了伸舌头,小声在嘟囔,她将门出身,少时又少人能够管束,喝酒自然不在话下,但草原上的奶酒,她是真喝不惯。

“草原人不侍耕种,放牧为生,除了拿奶子酿酒,还真想不出他们能喝什么?”

“草原如此贫瘠荒芜,要什么没什么,夫君为何恋栈不去?妾身有些不明白,自古以来,无论汉唐,皆强盛无比,却未有人曾想过尽据草原而有之,何也?于妾身看来,非不能尔,唯不愿尔,漠南漠北,除了草木羊群,一无所有,朔风凛凛,滴水成冰,夫君为何恋栈此间不想归去?”

“若只为北疆靖平,以夫君威势,遣一上将率军北来便是,何必夫君亲自于此领军?”

“夫君耽于草原,迟迟不归京师,若有何变故,有鞭长莫及之忧啊……”

“再者,中原未定,诸国纷纷,难道夫君不想要那扫荡天下,平定中原之功了吗?”

这是一直以来,她心里的疑问,其实也是朝堂许多人心中的疑问,大将军赵石借长安之乱的功夫,一举奠定了他的地位,但迟迟不回京师,在外间一两年还成,还可借此向新帝表明忠心,但两年已经过去,还是不想回京,难免会有人忘了大将军威势,弄出些幺蛾子出来……

这个疑问早已想问,但一直不得其便,今日也不算很好一个机会,但她已有些忍不住了,窃窃私语间,才有了这一番长篇大论。

也不愧是种七娘,说的这些,条理清晰而又明白,语气不重,却颇有劝谏之意,其中慷慨之意,若不看人,不听声音,这样的见识,这样的气魄,谁也想不出,会是出自一个女子之口的……

有意忽略了秦军北上最重要的目的,不过在她看来,大秦如此的强盛,聚集兵力,一举荡平西夏,除了道路阻隔,可能要费上一番手脚之外,当年西夏大破三十万秦军的可能绝对不会出现在今时今日,西夏非是当年的西夏,大秦也不是当年的大秦了,那么在草原上浪费功夫,也就显得不那么可取。

赵石愣了愣,扭头瞧了瞧种七娘,只见妻子目光灼灼,脸上满是英气和凝重,不由想起当年两人初见之时那位纵横金州,无有忌惮的世家少女。

心中不由暖暖,伸手抚了抚妻子的额前的秀发,却换来种七娘不满的闷哼声。

不由哈哈一笑,也不顾旁人惊异的目光,指着前方便道:“这里天高云淡,原野辽阔,物产是少了些,但却并非你所说的那么不堪……”

“相比汉人地界,这里确实贫瘠无比,而且生活艰难,但在这里……这里连通西域,这里可以和大同往来,这里再往西去,还有着肥沃的原野,足可耕种养马……”

“最重要的……”赵石压低了声音,“这里天高地远,是无法无天之地,只要扫平草原诸部,可不又是一片大好疆土?”

最后一句,虽未说的明白,但却另有深意……种七娘只是略略一想,便一下睁大了眼睛,天高地远,无法无天,想到这两个词儿,她心里顿时掠过一个念头,据地称王……

再想想夫君当初交好李匪,助其称霸吐蕃的事情,心里差不多已经明白了过来,这又是夫君为自己和家人经营的一个退路了……

心里震惊之余,却也暖意融融,这样恢弘之气魄,也只有自家夫君才有,试问天下英雄,又有哪个能如此这般?

她这个时候是真想偎进夫君怀里,撒撒娇什么的,不过这个场合实在不合适,让她很是遗憾,只能白了夫君一眼,将自己满腔的柔情蜜意借着眼神传递过去,顺便告诉自家夫君,妾身什么都明白了。

当然,她并不知道,也许她猜到了一些自家夫君的心意,但却相差很多,自家夫君的目光,从来都还是紧紧盯着遥远的东北的……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1050章 强弱

当篝火旁的秦军将领以及鞑靼人们敬过大将军,开始互相敬酒并笑闹的时候,这场围猎后的篝火盛宴,才算来到真正酣畅的时刻……

赵石和种七娘夫妻两个也不再交头接耳,种七娘慢慢退后,离开了赵石身边,因为她知道,之前那些展示荣耀的时刻,更像是在走一个场面,而现在,才来到男人们借着酒劲开始攀交情的时候。

来寻自家夫君说话的肯定很多,她在旁边让丈夫分神不说,旁人也会觉着别扭,尤其是这些草原胡人,真个是些将女子当做自己财产的混账东西,她自然不愿呆在那里碍眼,当然,归根结底,还是不想让丈夫留下一个外表威严,心中软弱的样子给别人。

在汉人地界,爱惜妻子,在一些人眼中就不算什么褒奖之词,在这些胡人眼中,更是如此……

不过当她退到后面,她就又后悔了,非但身边马上围了些胡人贵女,一个个怯怯的,却还是大着胆子过来跟她套近乎,当然,她们说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