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于,有些害怕和犹豫的神情在脸上流露,复杂的可能只有他一个人明白自己在想着什么。

“汪古部的部众,圣狼的子孙?”

额尔勒骄傲的扬起头,这样的称呼,好像已经许久未曾听到过了,久的好像过去了整整一千年一般。

“是的,汪古部百夫长额尔勒,向您问好,请问尊贵的客人,您来自何方?”

既然不是金国人,又不是草原人,额尔勒彻底的轻松了下来,恢复了常态,用草原上惯常的问候,来交谈了……

“额尔勒……别台的儿子吗?”

让额尔勒惊讶的是,青年人一口便道出了熟悉的名字,他愣愣的瞅着青年人,越瞅越是眼熟,终于,眼睛猛的睁大,甚至身子都晃了晃,从胸腔深处,吼叫了一声出来。

他一下翻身下马,跪倒在地上,脑袋深埋在青青的野草中,眼泪不由自主的流淌下来,哭的撕心裂肺……

青年人不用问了,正是重回草原的不颜昔班,带领着一万秦军,没有遇到任何凶险,望着曾经属于汪古部的草原进发,在这里,一个弱小的几乎看不出部落模样的部落出现了,竟然自称为汪古部的部众,这如何不让他惊喜难言,如何不让他心潮澎湃。

他翻身下马,来到额尔勒的身前,一把将他拽了起来,眼眶也红红的,却笑的分外的欢畅,“额尔勒……我忠诚的部属,我,圣狼的子孙,汪古部的不颜昔班回来了……”

只有失去过的人,才知道重新得到的珍贵,额尔勒大哭着一把抱住不颜昔班,“我的主人啊,您可算是回来了,圣狼的子孙,原来不曾断绝,额尔勒等着这一天,已经等的太久了啊……”

……

之后没什么可说的,大军在河畔扎下营盘,落后大军许多,随后赶来的是如云的羊群,和成群的战马,还有不少鞑靼人的部众。

一路上,大军所过之处,没遇到什么抵抗,为了军令,也为了积攒自己的部众,遇到的所有部落,都被大军裹挟而来。

在这样的大军面前,没有多少人会选择反抗,尤其是在大军没有过多的恶意的情形之下,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无谓的战死。

只是有那么两个部落想要逃跑,被大军赶上,很快便被驱赶了回来。

一路到云外草原深处,聚集起来的鞑靼部落,已经有了不少,加在一起,已经有了两三千人之多,羊群马匹更是铺天盖地,就像一个真正的大部落在迁移。

有了这些部落,在草原上的耳目更加的灵通了起来,甚至于找到了一支金人来劫掠的军伍,也没费多少事情,追了三天,终于将其追上,依旧是不留一个俘虏,杀死所有的人,抢夺回来的收获,足以让所有的鞑靼部落眼红……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09章 部众(二)

屠灭金人如斩瓜切菜般容易,汉人军伍的强大已是毋庸置疑……

金人的刀枪弓箭秦军看不上眼,都分发给了裹挟而来的部落,牛羊除了作为大军的食物,也没什么其他的作用,也大部分都分了下去,只留下两成,作为不颜昔班的战利品。

不管这些裹挟而来的部众都曾经隶属于哪个部落,如今跟在秦军身后的他们,却都是笑逐颜开,当初的惧怕和胆怯,随着部落的牛羊越来越多,都化作了敬畏和服从,甚至部落中的战士,都在跃跃欲试,想要加入这个强大的汉人部落当中去,以获得更多的牛羊和荣耀。

对于这些草原部众来说,将忠诚献给强大的人,是如此的平常而又顺理成章,鞑靼人如今的境遇也决定了他们选择的机会并不多。

强壮的战士,大批的牛羊的骏马,这都是决定一个部落是否强大的标准,而这个汉人部落,都是强壮的战士,没有任何的女人和孩子,没有去过南边的鞑靼人很难理解,这样的部落,除了战斗之外,还能干些什么。

他们打算就这么在草原上生存下去吗,等到年轻的战士老迈下来,再强大的部落也会烟消云散。

这支秦军军伍给了他们很多的惊奇和不解,与当年相比,他们更加闭塞了,有着经历的老人,都死在了迁徙的途中,或是与其他部落的争斗当中,没有传承的他们,已经快要失去一个种族基本的那些东西了。

不过在经历了几场战斗之后,这些鞑靼人很愿意依附于这个强大的汉人部落已是毋庸置疑,而他们并不知道,圣狼的子孙就在这个部落当中,也许知道了之后,会更加狂热,也许会想着去其他地方通风报信也说不准。

而在阿尔奇河河畔,不颜昔班终于找到了第一个汪古部的部落,虽然小的已经不能再小,虽然以前这个部落只是汪古部附属的一个小部落,甚至于这个百夫长从来不曾为汪古部战斗过一次,但毕竟他还自称是汪古部的部众。

这样的忠诚,是值得敬佩的,也是值得奖赏的。

于是,冷清的阿尔奇河河畔迅速变得热闹了起来,鞑靼人的毡帐不满了平坦的草原,秦军将士们入乡随俗,也不再搭建自己的营寨,没有树木的地方,营寨也无从立的起来。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固执的用着自己的军帐,但草原夜晚的寒风,让这些在南边还算暖和的帐篷显得那样的单薄而又可笑,于是,他们也开始学习用羊皮将自己的帐篷围在严实,并在里面扑上暖和的羊皮毯子,甚至于有些家伙,很想脱下自己的军服,穿上暖和的皮袄,来阻挡草原的朔风。

这让木华黎分外的恼火儿,他可不想回去之后,让大帅看到自己率领的精锐骑军就这么成了散兵游勇。

不过汉人的学习和变通能力是很可怕的,在木华黎将军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后,军中一些士卒便制作出了羊皮披风,在冷的时候可以穿在身上,却又不用脱下军服,之后,木华黎也无奈的听之任之了,草原上太冷了,即便是夏天,有的时候也冷的让人无法忍受。

在这个事情上面,他的安达,不颜昔班却表现的很豁达,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我们的武勇,不是靠着衣服来维持的,这是天神的恩赐,不用拒绝,不然草原的寒风,就能轻易将勇士的心吹散。

秦军来到草原上,许多改变的地方真的很多,衣食住行,景物风俗,样样皆与汉地大异,值得庆幸的是,率领着这些秦军的是两个正经的胡人,他们回到草原上,就像是回到了家里,所以许多地方不用担心什么。

而最重要的是,大秦的军兵,还没有什么天朝上国之类的自觉,他们丝毫不介意做出些改变,让自己能很好的适应草原风物。

不过草原上千篇一律的景物,和离家万里的估计感觉,已经让他们有些厌烦了,许多人都想回到南边去,和自己的同袍站在一起,而不是到处抢夺牛羊,领着那些草原胡人乱转。

战士思归,这在汉家军伍中是很常见的事情,表示着军心有些不稳,于是木华黎告诉他们,在这里,有大帅想要的东西,所以他们才会来到这里,不用说太多,只把大帅抬出来,那些军中将领们便不会再有什么异议,既然是大帅的军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他老人家想的是什么,又有什么人能清楚的看到,猜到,只要遵从就是了。

几千个金人的首级,都被保存了起来,对于屡建功勋的万人骑军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不过也聊胜于无吧,回去之后,也足以向大帅证明,这一趟大家伙儿没有白跑,只是身后跟着大片的羊群和马群,真的让他们觉着有些丢脸……

一些出身国武监的军官,甚至在心里嘀咕,骑军讲究的是纵横来去,飘渺无踪,若是身后跟着这许多的活物儿,怎么做到来去无踪,让人毫无察觉?

其实这就是钻了牛角尖了,身后跟着活物儿,才能让骑军的速度发挥到最大,他们一直是运动着的,与汉人的后勤辎重完全不同,显然,这样优良的运动作战还无法被这些国武监出身的将领所接受。

他们的思维,其实还在于中原战局当中,要是到了草原上,骑军的后勤辎重无法跟上,草原上又是如此的地广人稀,几天几十天下来,也不一定能找到部落的踪迹,这样一来,没有后勤辎重的汉家骑军,会被草原骑兵拖累拖死,直到全军覆没在草原上。

这也是几千年来,草原部族一直不曾彻底臣服于强盛的汉人帝国的原因所在。

不说这些废话,来到阿尔奇河河畔的秦军军伍,其实是具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意义的,这象征着汉家军伍终于再次来到草原上,像草原部族宣示自己的力量,并有可能向更远的地方进发。

作为这一支渐渐适应了草原生活的秦军骑军来说,他们必将是汉家军伍最锋利的尖刀。

阿尔奇河河畔彻底的喧嚣了起来,如云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闲的游荡,大片的帐篷被建立起来,好像一直能延伸到天边尽头。

一堆堆篝火也被引燃,飘渺的烟气直上云霄,围着篝火的男人们饮者纯净的阿尔奇河河水,爽朗的谈笑着。

一只只羊羔被宰杀出来,架在篝火上面,不一时,便有烤肉的香气四散开来。

鞑靼人在新建成的帐篷边儿上,取笑着汉人那笨拙的动作并炫耀着自己帐篷的完美舒适,邀请这些汉人到自己的帐篷去做客。

秦军士卒则厌烦的挥着手,将他们赶开,言语不通之下,闹出来的笑话和乱子不时发生,扭打在一起的汉人和鞑靼人,随处可见。

不过虽然言语不通,但秦人的豪爽与草原人的热情很是搭配,这种扭打较量,已经进行了很多日子,算是秦军上下不错的娱乐之一。

强壮结实,身形高大的秦人很快在这种扭打中,占据了上风,并得到了这些鞑靼人的尊敬,和更加热情的对待,而秦军将士表现出来的军人风范,更是让他们仰慕乃至于敬畏……

秦人士卒也渐渐感受到了草原人的直爽,这是一群好像不怎么记仇的家伙,就算打斗输了,过一会儿顶着鼻青脸肿的面容,照样笑的那叫一个灿烂,这很快得到了秦军上下的好感,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草原人的仇恨,都是建立在鲜血和人命上面的,这才是草原人真正无法无天的地方。

汉人的强大,让他们饱受尊敬,相处的久了,很多年轻的鞑靼人故意凑上来找人摔跤搏击,想要在这个汉人部落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让他们失望的是,这个汉人部落好像并不打算真正的接纳他们。

于是一路上,他们打起了另外的主意,让部落里的姑娘们尽情展示自己的身姿,想要将那些强壮而又勇武的秦人士卒弄到自家帐篷里去,联姻,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血脉上的传承,比什么都要牢固。

但秦军严明的军纪,是他们无法理解的,没有一个秦军士卒会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在行军的途中,钻进女人的帐篷,虽然有些家伙很想这么做,也看中了自己中意的女人,不过他们是最精锐的秦军军卒,比普通军伍更加苛刻的军律,很好的阻止了他们的欲望和行动。

这让跟随而来的鞑靼人部众很是感到了些恐惧,难道这个汉人部落想让他们做奴隶吗?

不过,这一切到了阿尔奇河河畔之后,那个小的已经不能称之为部落的鞑靼人部落所受到的优待,不但让他们的恐惧消失无踪,而且是那样的让人眼红……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10章 部众(三)

木华黎,不颜昔班走进了简陋的帐篷,部落里的女人们敬畏的躬着身子进进出出,摆上奶酒已经他们仅剩的一点茶叶,交易已经断绝了有几年了,云外草原的鞑靼人变得更加的贫困,而他们这个部落,连盐巴也已经所剩无几了。

现在草原上没有什么交易的地方,商队绝迹,甚至那些马匪,都不愿意到云外草原来夺取努力和马匹什么的了,而草原上一些盐池所在的地方,也正是云外草原最危险的去处,想他们这样的部落,根本不敢靠近那里,夺取了盐池所有权的部落,会像守护幼崽的母狼一样逡巡在盐池周围,不允许任何人靠近,窥探的目光往往引来的便是一场厮杀。

额尔勒尴尬的笑着,将一碗奶酒捧到不颜昔班的面前,“我尊敬的主人,您要是再没有回到这里,也就看不见额尔勒了,这样的日子,连秃鹫也不愿光顾啊。”

不颜昔班现在心情很好,他接过酒碗,抿了一口,拍了拍额尔勒的手臂,“忠诚的人,总会得到意外的回报,额尔勒,你是否愿意再次回到我的身边,做我的鹰犬吗?”

根本没有犹豫,额尔勒一下跪倒下去,将头埋在地上,大声道:“我的主人,额尔勒永远是您的仆从,额尔勒虽然已经老了,可能再也不能为您挥舞弯刀,斩下敌人的头颅,但额尔勒能站在您的马前,为您遮挡箭矢,也还能为您牵马,为您管理羊群。”

不颜昔班大笑了起来,“起来吧,额尔勒,天神还不曾遗弃我们,让我们夺回属于我们的一切……”

“遵从您的命令,我的主人……”额尔勒笑的连眼睛都快没了,今天确实是大喜的日子,游荡于草原,如鬣狗般的自己,又重新找到了主人,对于他来说,没有比这更值得欢喜的了。

他又捧起一碗奶酒,奉到木华黎的面前,却犹豫着,不知该怎么称呼这个尊贵的客人。

不颜昔班拍打着木华黎的肩膀,介绍道:“木华黎,我的安达,他是蒙古人中的英雄,所有这些人的统帅,额尔勒,献上你的敬意吧,今后,见到他就要像见到我一样尊敬。”

额尔勒震惊了一下,难道外面的那些人都是蒙古人吗,好像说的话却是汉家的话啊,这真的让他很意外,但显然,不颜昔班那句所有的人的统帅让他瞬间便敬畏了起来,能率领这样一个强大的部落,还是圣狼子孙的安达,那么,他的身份就已经不用再想了,因为这已经足够。

这是一只雄鹰,额尔勒在心里道了一句,俯下身子,将酒碗举过头顶,“强大的客人,请喝了这碗酒,今后,额尔勒将像侍奉主人一样侍奉您。”

木华黎接过酒碗,一饮而尽,道:“你的忠诚让我钦佩,能拥有你这样的部众,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不颜昔班安达,看来汪古部的威名,还没有随着草原的风而溜走,我真的很为你高兴。”

不颜昔班脸上泛起兴奋的红色,大笑着让拘谨的额尔勒坐下,看到额尔勒依旧有些疑惑,想了想,便笑道:“额尔勒,还记得那年暴风雪之后,那个在你父亲的部落里养伤的汉人吗?”

额尔勒想了半天,才道:“记得,记得,那应该是十几个冬天之前了,那个汉人救回了额浑,伤的很重,我们用尽了一切法子才救活了他,我的父亲跟我说,这是天神的使者,如果死在我们的帐篷内,天神一定会将怒火降在我们的头上的,当时额尔勒天天在祈祷,他能赶紧活过来……”

不颜昔班很高兴,他还能记起那么久远的事情,点着头道:“是啊,就是他,如果现在他亲耳听到当年救活他的人,生活的这么困苦,一定会不高兴的,也会随即赐给你难以想象的财富以报答当年的恩情。”

木华黎这个时候疑惑的插嘴道:“你们说的这个汉人,是大帅吗?”

不颜昔班笑着点头道:“是啊,也就是那一次,大帅来到草原上,也正是那一次,你也来到了汪古部,大帅与克烈部的桑昆,乞颜部的合撒儿结成了安达,我们都在,那个时候要不是我还小,不足以与他们相交,天神作证,我一定也会和他们结为安达的。”

木华黎没理会他的胡言乱语,更没想到这小子若是和赵石结为安达,那么他的姑姑琴其海该怎么办。

他立即站起身来,端起酒碗,奉到仓促而又惊愕的额尔勒面前,道:“原来是你和你的父亲救下了我的主人,请原谅木华黎刚才的失礼,如果我的主人在这里,一定会因为这个抽木华黎的鞭子的……”

“额尔勒,请喝了这碗酒,长生天作证,之后你便是木华黎的兄弟,我的猎物,将来永远有你和你的子孙的一半……”

这真的很惊喜,额尔勒手足无措的站起身来,看了看不颜昔班,见不颜昔班点了点头,他才小心翼翼的接过酒碗,一口将酒喝干,根本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木华黎拍打着他的肩膀,一下子便显得亲近了起来,将他按着坐下,“当年你和你的父亲救下的汉人,就是木华黎的主人,这份恩情,主人一定不会忘记,木华黎也不会忘记,如果你能跟我回去,主人的恩赐,将丰厚的让你难以想象。”

“而如果你想继续呆在草原上,那么今后,你的部众和牛羊,会让所有人羡慕的。”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额尔勒这个质朴而又忠诚的鞑靼汉子彻底的混乱了,他结结巴巴的想要表达感谢,却更想询问,那位尊贵的汉家客人,天神的使者到底什么来历,会拥有这样一位奴仆,甚至于,连鞑靼人的明珠都嫁给了他。

难道说,那位汉家客人,所拥有的部落比乃蛮部还要强大吗?

不颜昔班摆着手,让有点语无伦次的额尔勒住了口,才笑着解释道:“他是我的姑父,也是一位伟大的统帅,他统领着你根本无法想象的众多的军队,他现在正在南边和金国人交战,已经杀死了数以万计的金国人,让金国人听见他的名字,就会没命的逃跑,他的部下,像草原上的羊群一样众多,却比草原上的雄狮还要凶猛。”

“现在,他统领的大军离这里已经不算远了,他派了木华黎安达来,帮助我回到草原上,重新成为鞑靼人的王者……”

这些话是额尔勒所无法想象的,鞑靼人虽然靠近金国,但已经多年未曾与金国往来了,金国人对草原的劫掠,除了让他们感到金国人的强大之外,只剩下血淋淋的仇恨,再也没有其他。

至于更加遥远的南边的汉人,他们现在是一无所知。

他根本无法想象,能打败金国人的汉人是什么一个模样,更是连做梦也不会想到,汉人的军队会有多少人马,会让强大的金国人也感到畏惧和不安。

至于金国辖下的汉军,他已经自动的给忽略了,金国人就是金国人,汉人是汉人,金国人辖下的汉人,也是金国人,与不颜昔班口中的汉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他满脸震骇的问,“我的主人,这样强大的人,应该也是一位汗王吧,当他亲自来到草原上……是不是说……他可以帮助我们就可以夺回所失去的一切?”

这一下,不光是不颜昔班,连木华黎也笑了起来,木华黎用力的挥舞着手臂道:“如果我的主人想要建立一个部落,那么一定会让草原上所有的部落都臣服在他的脚下的,但……我的主人好像没有这个意思,我的主人是汉人中最大的将军,他可以指挥所有大秦的军队,现在……我的主人的目光已经来到草原上,那么,汪古部重新拥有它的荣光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不颜昔班连连点头,“这片草原永远是汪古部的,让那些背叛我们的人在恐惧中颤抖吧,我会让他们后悔曾经所做的一切,并为之付出鲜血的代价的……”

虽然额尔勒依旧无法想象那位强大的汉人到底拥有怎样的力量,但之前那些困苦不堪的日子在见到主人的那一刻之后,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

他兴奋的想象着未来美好的一切,听着主人和他的安达欢悦的交谈着,心想,自己不是在做梦吧,这一切都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天神啊,您的心肠真是如此的仁慈,额尔勒算是完成了您的考验吗,额尔勒的忠诚,终于打动了您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一切就全是真的了?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11章 大势

木华黎是九月中回到大同的,这个时候,大同彻底握在了秦军手中。

魏怀德留下一万河洛镇军由江善统领,其余各部则已由他所率南返,回去了河洛。

降顺之各部汉军,也已被拆开,汰弱留强,一部分随军南返,去解州编练休整,来年若是堪用,则会驻守河东各处府县,当然,身份上会编入殿前司禁军之内。

剩下的一部分,则就地驻守大同,由国武监生员充任军中各级军官,照样的操练不休,而他们,将来算是作为大同边兵来用的。

大将军赵石留下了几个汉军将领,以陈雾为首,统领这支军伍,这是除了已经身在河洛的后周降将孟青之外,出现在秦军序列中的第一个北地降将,意义非同凡响。

这也表明,甚是排外的大秦军旅,终于开了一个口子,开始招降纳叛了,当然,这也是大势所趋,随着疆域越来越大,秦人的人才已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任用降将降臣,将是不可避免。

便如这几年蜀中元气恢复之余,蜀人在科举之上,已有所作为,让大秦的文人士子自愧不如的是,蜀中文风确实不是大秦能比得了的,已经有两科状元,被蜀人拿走,若非大将军赵石当年入蜀之时,破家灭门,将蜀中大族挨个蹂躏了一遍,不然的话,这样的情形会出现的更早。

可以想见的,在不久的将来,蜀人必定能在大秦朝堂之上,占据一席之地,秦人大族门阀虽有警觉,但也没多少办法,此正大秦鼎盛之时,也正是表现海纳百川,恢弘大气的气度的时候。

不论当今陛下,还是朝堂重臣,对这样的情形都是喜闻乐见的,容不得什么人结党打压,所以有些人也起了些别的心思,河中,河东,河洛之地的人才,接着也屡屡出现在长安城中,誓不让蜀人独占鳌头。

其实这样一来,大族门阀受到的冲击只有更甚,不过还是那句话,大势所趋,有人若想逆势而动,注定是个粉身碎骨的结局,大秦疆域在急剧的扩张之中,所需人才真的是方方面面。

若没有以天下人才为己用的气度,趁早还是闭关自守算了,要知道,一统天下,让天下百姓归心,可不是朝堂上一水的秦人能成的。

而汉军的留用,其实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所作出的决定,不论朝堂,还是大秦军中,都已到了一个瓶颈,极度缺乏的,正是人才,治政之才,领兵之才,如此种种,确实也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了。

不过乱世的军人们,还是幸福的,这次取河东之战,虽然有些波折,却是不折不扣的大捷,任用什么人,将军们不太在意,他们在意的还是朝廷的封赏,想来这个冬天,封赏便会下来,也不知又会多出几位大将军,或是几位侯爷伯爷出来。

而对于秦人来说,成武二年,是值得欢呼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大秦终于表现出了君临天下的姿态。

西北边境上,秦军延州镇军联合庆阳镇军以及归义王的吐蕃骑兵,横扫西北边境,让西夏人心寒胆丧。

而大将军赵石,更是悄然北上,率二十万大军,下太原重镇,陷大同雄城,尽歼金人河东诸军,让金人闻风丧胆之余,半壁江山也没了的。

这样的武功,是大秦前所未有的,接连打的两个胡人强国毫无还手之力,即便是景兴一朝,也不曾有过,接下来,秦人该想的,不是如何的休养生息,不是如何的治理内政,他们想的是,大秦的兵锋下一个该指向的是谁。

只有留在河洛的张大将军有些郁闷,他并非不想进兵后周,但说起来也是无奈,后周和北地两个胡人大国不同。

河洛之地在手也有两年了,但河洛百姓心向故国,表现出来的顽固真的让人头疼,说起来,秦军在河洛可谓是军纪严明,河洛经过战乱之后,恢复的比哪里都快,秦军秋毫无犯,买卖公平,就差将心亮出来给河洛百姓看了。

但还是不成,河洛读书人出仕为官的,寥寥无几,找上门去,多数受到的都是冷言冷语,也不知这些家伙哪里来的胆子,而义军却总是时不时的冒个头儿,连普通百姓,对秦人都是冷淡有加,心怀畏惧仇恨居多。

如此这般,闹出来的事情可着实不少,比如征税的税丁被殴打,上任的县尊老爷处置不公,屡屡引起百姓不满,围攻县衙,秦军粮草辎重被盗被烧,读书人也屡屡跳出来,撰文以记秦人残暴,自己心怀故国之情,如此鼓动民心等等等等。

实在让人觉着河洛这个地方很是邪性,后周虽兵甲不强,官吏也多贪渎不法,但这收拢民心的手段,真的不能不让人佩服。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原因所致,一个就是中原之地,物产丰饶,百姓在后周治下活的都很安逸,加之后周施政宽仁,文风又盛,所以,虽是战阵屡屡失利,又连年向金人称臣纳贡,但百姓却不管这些,能够吃饱穿暖,不受流离之苦,就比什么都强,自然民心所向,恋战故国不去。

而第二个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大秦施行的八分田亩制,触动的绝对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那些地方豪族,这样的地方大族,多乃在地方上有威望的士绅,家中读书人也多,自然对秦人的到来敌视非常。

若是像蜀中那般杀个人头滚滚也就算了,偏偏大秦到了河洛,行的是仁政,这些地方大族多未受到什么触动,自然抵制起来,比蜀中要得力的太多太多,这其实也是一切变乱的来源所在。

这就好像是建房子,在废墟上建房子自然要快的多,但你若想拆了原来的旧房子,再建新的,就要多费许多的手脚。

河洛大军,其实是被拖住了,其实也正是有鉴于此,大军才选择了太原,大同方向,因为河中真的恢复的太快了,在金人治下的汉人,和河洛百姓虽然只隔了一条河,但境遇完全不同。

秦军刚到了两年,便已尽收河中民心,花费的功夫简直是少之又少,但却已使河中百姓感激涕零,从军的青壮,络绎于途,就算这样,这两年的春耕也没误了,要是搁在河洛,这简直是不敢想象的,要知道青壮都去当兵了,谁来种田?

老人孩子和妇人吗?换在河中这里,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于,在这两年中,河中大片的荒地都被百姓开垦了出来,因为朝廷免税三年,又重新丈量了土地,河中本来百姓就日渐稀少,每家每户分到的田地便要多出几分,青壮去参军,没关系,家里还有女人和孩子,只要能吃得饱,穿得暖,下力气又算得了什么。

这就好像你给乞丐一两银子,足可以让他去杀人放火,但你给富翁一两银子,人家连看都未必看一眼。

河中与河洛两处,民风大异,北地百姓,苦金人久矣,一旦有了希望,暴发出来的活力,是难以想象的,而河洛百姓安适闲舒,心中所思所想,自然跟河中百姓大不相同。

而中原王朝之没落,也由此可见一斑,空有天朝上国之表,却再未有天朝上国之志,任由外族欺压,只以保全自身为念,不思进取,顽固而又守旧,如此下去,终有一天,会成为板上之肉,任人宰割罢了。

而这一年,大秦兵锋之强悍,顿使天下震动,太原,大同失陷的消息传到后周朝廷,后周年轻的摄政王顿时震骇当场,随即召集群臣议事。

不出所料的,议和之声,顿时大作,而年轻的摄政王左右犹豫了两天,改弦易辙,支持起了议和派,主战派又遭了打压,这样的游戏,在后周朝堂上已经进行了百多年,却好像没人感到厌倦。

每次战事一起,就是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