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军的箭雨,来到营寨之前,有的猛力的推着并不算太牢固的寨墙,有的则踩着同伴的肩膀,头颅,像寨墙上爬去。

寨墙几乎没延迟多少时间,便已经支离破碎了,金兵一涌而过,倒下的人根本没有机会站起来,便被后面的人踩成肉泥。

他们嚎叫着,冲过去,扑向已经严阵以待的秦军军阵,刀枪入肉的声音密密麻麻的响起,惨叫声猛的便密集了起来,顷刻间这里就变成了血肉屠场……

张锋聚所部三万余人,多数都是猛虎武胜军所部,实乃如今秦军中最精锐的一部,但面对如此凶猛强悍而又激烈的攻击,还是头一次遇到,即便当年太原府一战,也不是这等情形。

方一接触,双方士卒便密密麻麻倒下了一片,双方士卒几乎立时便红了眼睛,厮杀在一处,喊杀之声伴随着刀枪入肉声,惨叫声,兵刃撞击声,沸反盈天,直震云霄。

鲜血在喷洒,尸骸在累积,金兵前仆后继,悍不畏死,秦军军卒稳若磐石,也绝不退后一步,就像两只猛的撞击在一起的公牛,发力,纠缠,即使浑身伤痕,鲜血横流,也绝不退缩半步。

一方急于逃命,一方死守不退,几乎是瞬间,战场上的气氛便浓烈到了极处,杀戮在此时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消耗,这是战场上最常见也最惨烈的一部分,会一直持续到有一方士气衰竭下去,并再也无法承受这种伤亡为止。

冲过去,就能逃得性命,这个念头给了金兵上下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这些也都是金兵中的精锐之师,一旦有了勇气,所爆发出来的战力,绝对不是那些汉军什么的可以比拟的了的。

片刻过去,猛虎武胜军的防线已经被冲出了几个缺口,经验老道,而且士气疯狂的虎卫军士卒欢呼了一声,从缺口处蜂拥而入,想将缺口撕开。

但他们面对的并非寻常的军旅,这支秦军中最精锐的队伍,是大将军赵石亲手所建,自诞生之日起,军中低级军官,便全部由国武监生员所担任,即便是损伤最大的时候,提拔起来的军官,也都是那些经过国武监生员操练的家伙,他们也是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虽然非是国武监嫡系,但却训练最刻苦,作战最勇猛的那一部分。

这是一支全新的军旅,迥异于当世所有的军队,胜不骄狂,败不气馁,全军上下,几乎化为一个整体,充斥于军中的低级军官,拿到任何一支军伍当中,都可以说的文武全才。

只要这些军官在,便能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斗志,这在当世军伍中是绝无仅有的,如果说初战河中,他们还显得过于稚嫩的话。

那么经过太原府一战,就好像磨砺过了的刀锋,闪烁出耀眼的寒芒。

碰上这样一支军伍,再疯狂的斗志,也无法摧垮猛虎武胜军的斗志,军阵前列出现缺口,后面立即补上,用更疯狂的行动来回击敌人的攻势,在这猛虎武胜军,是再正常不过的念头……

没有人可以在正面战场上彻底击溃他们,这种信念已经深入到了猛虎武胜军的所有军卒的骨髓里面,一生也挥之不去。

缺口处的金兵狰狞的笑容还未散去,猛的便是压力倍增,悍勇的秦军士卒成群的补上来,几乎是用血肉之躯,将进入缺口的金兵挤出去,恢复自家阵列的完整。

他们对于杀戮的狂热,以及深植于骨髓的信念,让他们根本不畏惧承受多少伤亡,他们在进入猛虎武胜军的那一刻起,便被灌输进了无数关于荣耀的话题,誓死不退,这就是他们的荣耀,太原府一战更是给他们树立起了一个个光辉无比的榜样,猛虎武胜军只能前仆后继的向前,向前,再向前,没有后退的那一天。

再旺盛的逃生斗志,也只是为了逃命罢了,在这样坚定的军伍面前,只能撞个粉身碎骨,在出城那一刻被鼓动起来的士气,看似炽烈,冲锋起来也无可阻挡,但衰竭的也无比迅速。

当最疯狂也最悍勇的那一部分金兵士卒在阵前撞的头破血流,伤亡无算的时候,金兵的士气迅速的回落了下去。

围城一月的效果也显现了出来,他们只不过是一群想要逃命的逃兵罢了,只疯狂的进攻了片刻,便被猛虎武胜军士卒压的步步退后,再未有冲开军阵的机会。

猛虎武胜军军阵开始向前压上,并渐渐形成合围之势,其实当王胜保率领骑军赶到的时候,大局基本已经在张锋聚所部控制之下,王胜保毫不犹豫的率领骑军懒腰撞上金兵队列……

大同守军最精锐的虎卫军,终于在大同城北崩溃了开来,女真人,契丹人再也不受军官的指挥,惊慌之下,像没头苍蝇般四散奔逃,但秦军合围已成,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一个个被秦军围歼的下场。

北城金兵突围之战,随即转为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镇守大同数十年,大同守军中最精锐的虎卫军,覆灭于大同城北,无有一人逃脱而出……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03章 死战(三)

城西,秦军中军。

大将军赵石一声令下,整个中军立时便动了起来,打开中军营寨寨门,列队而出,准备移军北城,围歼金兵残部。

就在大军拔营而起之际,有传信军兵纵马而来,浑身大汗,入营来到中军。

“魏将军让小人来报,有金人余部,正往城西而来,许要于城西突围,请大帅速做决断。”

声东击西,赵石听了这个,立马便反应了过来,脸上色变,也顾不得再想什么,金人将领果然狡诈坚忍,一直等到秦军入城,还用大部金兵为饵,直到此时,调动了所有秦军,才趁机而出,为自己逃命制造出了机会。

他领兵多年,最不缺的就是临机决断之能,一听传报,也不惊慌后悔,立即便传令道:“传令,叫江善,种怀玉所部向我靠拢。”

“传令给种遂,若还未曾入城,立即率兵到城西,与中军汇合。”

“传令张钰,出营大军立刻回转,于寨前列阵……”

“传令于辎重营,叫杜橓卿看好了粮草辎重,其他不用理会。”

“程书奇,传令给赵幽燕,率我亲军,跟我来。”

城西情势可谓是直转而下,因为中军此时竟已不到两万人马,其余皆为辎重营所部,其中大部皆为工匠,大夫,民夫,堪战的就要数填壕,挖土,筑城,有土耗子之称的家伙们了。

战阵之上,最忌讳的就是军令前后相违,让军中士卒不知所从,比如本是击鼓向前,随之便令后退,大军一动,惯性使然,一定会发生混乱。

秦军中军所部也不例外,本是拔营向北,又接令返回,混乱在所难免,就只一阵耽搁,城西的各处城门,已经被打了开来。

海珠儿站在城门之前,第一眼望去,便是秦军正在列阵回返,心中又惊又喜,还有些遗憾,若是再等片刻,等秦军走的远些,也许机会会更好些。

但他不敢等了,城北只有两万余虎卫军,这个饵虽然大,虎卫军也是大同守军中最精锐的一部,但他统领大同守军多年,虎卫军的底细他自然清楚。

虎卫军虎卫军攻势,向来如同狂风骤雨,用在关键时候,往往能一锤定音,用他们猛烈的攻势,为大军制造胜机。

但虎卫军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攻势有余,后劲儿却短,一旦陷入僵持,他们的士气会迅速衰弱下来,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他们甚至比不上汉军有用,因为虎卫军最有名的不是他们的战力,而是他们不听调遣,桀骜难驯的德性。

而今被人围在城中一月,又是断粮,又是民变的,虎卫军的士气可想而知,用突围来激起这些家伙的士气,已属难能可贵,让他们拖住秦军城北大军,海珠儿在心里摇了摇头,根本不用指望。

很可能,在突围不成的情形之下,虎卫军会猛然崩溃开来,属于女真人的荣光,早已离开他们太久了,久的这种传承已经越来越淡薄,虎卫军这样的军伍,还自称为大同怯薛军,狗屁,当年先祖麾下的怯薛军若是像他们这般,早被如狼似虎的契丹人杀光了,哪里会有什么金国?

所以他根本不敢再等,也不能再等。

眼见秦军迅速回返,秦军中军大旗一直没动,也终于激起了他的悍勇天性,纵声狂呼道:“是生是死,在此一举,冲啊……”

早已按捺不住的金兵狂呼应和,从他的身边如同洪水般涌出了城门。

海珠儿翻身上马,率领自己的侍卫,随着出城大军,一起望秦军营寨方向猛冲了过去……

金兵在几个城门蜂拥而出,与北门虎卫军不同,这里有海珠儿坐镇,全军上下,虽然满是焦灼欲走的心思,但还是在城前空地上汇合在一起,摆开简单的阵列,并非一窝蜂的向前冲锋。

其实也只是稍微停顿了片刻,汇聚的金兵稍多,便在主将一声呼喊之下,往前开始了冲锋,这样的冲锋,一般已经没有机会停下来了,没有后援,再也没有什么指挥的必要,也就没有什么战术的变化,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从这里突围出去。

与虎卫军突围不同的是,这是西京留守海珠儿的亲军,攻势虽不如虎卫军那般暴烈,但无论是决心还是斗志,甚至于军纪上,都胜出虎卫军一筹不止。

照这般下去,不等秦军回转,金兵会迅速冲进秦军大营,将秦军抛在身后,说不定还会烧毁大军粮草,让之后秦军的追击无以为继。

不过这个时候,秦军大营正门处此时也有了动静,一队队秦军士卒从里面走出来,列队在营寨之外,并无据寨而守的意思,人也不多,只两三千人的样子,摆开在营前,前后也不过三四排。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金兵,却从容好像视而不见,没有什么焦急的样子,迅速的排开阵列,迅速的站定脚跟,没有一丝的停顿和迟疑,也没出一丝一毫的差错,阵型虽单薄,却严丝合缝,刚好在金兵到来之前,将大寨正面的一部分填满。

精确迅急,却无一丝慌乱,就像庖丁解牛般透着从容和优雅。

这些才是猛虎武胜军中最精锐的一部分,也就是大将军赵石的亲军,人数虽少,却皆是太原府一战中幸存下来的阵前老卒。

大开的秦军寨门,给了金兵无限的希望,单薄的防线,摆在那里,好像一个冲锋便能过去,跑在最前面的金兵,眼睛已经都带了微微的血丝,心脏在剧烈的跳动,冲过去,冲过这里,就没有什么能再拦住他们了,希望给他们的身体注入了活力,跑动更加迅疾了几分,随之,便一头撞上了秦军的阵列。

刀光闪烁间,血肉横飞,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在秦军有力的呼喝声中,方一接触,刀光整齐的扬起,然后落下,金兵前列的士卒立即倒下了一排。

秦军并未就地死守,而是齐齐又发出一声呼喝,竟然向前迈出了一步,刀光再次闪烁而出,又是一排金兵溅血倒地。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景象,这些军人冷静而执着,他们就像割麦子的熟练的农夫,将上前的金兵一个个接连砍倒在地,机械而又充满了冷酷。

他们面对这金兵的攻势,非但没有退后,而是一步步向前,踏着横流的鲜血,踏着满地的尸骸,与金兵迎面碰上,却将金兵碰的粉碎。

坐在马上的海珠儿本来随着金兵人流,在一直向前,他一直盯着北面,那里有赶回来的秦军大队人马,算计着能不能在冲过去之前,就碰上他们。

答案有些欣慰,但也让人心惊,秦军回来的很快,也许冲过去之后,他们才会赶到,但一定会兜住自己的尾巴,留下很多垫后的麾下将士。

海珠儿咬了咬牙,今日已经到了如此地步,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自己能冲出去,留下多少人也在所不惜……

但当他回转头望向秦军寨门方向的时候,眼睛却猛的睁大,他一下带住马缰绳,他甚至想抹抹眼睛,他看到了什么?

本来预料中,一个冲锋便能撕开缺口的单薄军阵,不但未曾被冲的支离破碎,且还在不断向前,就像是一块顽固还在浮动的礁石,逆流而上,杀的金兵阵前士卒血肉横飞,却始终拦在金兵前面。

他征战多年,从来不曾见过这样的景象,一股寒意不由自主的从心中升起,这是一群怎样的敌人啊?

秦人善战,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北地的传闻多了,但大同守军确实从来未曾与秦军正面交锋过,当然,也不能这么说,当初完颜和尚带着虎卫军一部南去,是和秦人交战过的,但交战过的金兵,却再也无法回到大同了,因为他们全都死在了南边。

当时海珠儿还在想,完颜和尚真是越老越废物了,竟然将虎卫军骑军就这么葬送了一半儿,对于传闻中秦人如何如何,他并不深信。

就算今日之战,在他看来也非战之罪,要不是城中缺粮,凭大同守军之能战,这点秦军又算什么,怎么会让大同守军落到如此地步?

但阵前的景象让他心惊胆战,秦人是怎样可怕的一些人啊,即便只是数千人,就敢迎着万余人不停向前,这要是在野战之中遇到秦人大军,会是怎样一种情形,他不敢想象,一瞬间,心里竟然升起这样一个疑问,大金的军伍真的能胜过这样的敌人吗……

更惊人的还在后面……秦军营寨中一队百余骑从容而出,驻马于秦军阵列之后,一杆赵字大旗迎风招展,旗下一个魁伟的身影猛的举起手中长长的怪异兵刃,猛然间,百余骑兵纷纷举起手中长刀,纵声狂呼,“猛虎……”

“猛虎……”

“有进无退……”

“有进无退……”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04章 死战(四)

那马上魁伟的身影扭头望向战场,虽然离的很远,但海珠儿却觉得对方的目光猛的便在自己身上停了下来。

在海珠儿的马前,一队队金兵士卒依旧在向前冲过去,但海珠儿却已经寒意满胸,孤单的好像一个人站在战阵之上。

两万人的金兵,在赵石眼中着实算不得什么,数十万人的大战,他已经经历了不止一次,他的镇定,让周遭所有的人都感到安心。

当他举起手中陌刀的时候,麾下军士带着狂热,纵声而呼,便如当年太原府一战的时候那般,瞬间,便让麾下士卒的士气来到了巅峰。

回转的秦军,已经丝毫不顾及体力以及阵型,向这里狂奔而来,如此大好的局势,绝对不能因一时疏忽而至功亏一篑。

赵石目光扫过战场,并未在那血水横流,尸骸遍布,战事最激烈的地方停留,而是向金兵阵后望了过去。

金兵骑军少的很,赵石知道,金兵的骑军早已出城,到北方草原去打草谷了。

骑在马上的金兵只有数十个,在战场上十分的显眼儿,赵石目光凝聚,那肯定就是金兵的领兵将领所在之处了。

他看了看左右,他很少在亲身上阵的时候坐在战马上,一来是因为那样太过显眼,容易为人所乘,二来他的骑术真的不算太好,骑马跟人对决,先就输了几分。

尤其是他几次骑马作战,都是九死一生。

潼关之下,骑马出去,虽然砍下金人悍将的头颅,但若非夜色突至,也许已经死在潼关之下。

汾水河畔突围,被人围攻在先,麾下亲兵,全部战死在了那一役,自己也换了好几匹马,那样还差点死在金人箭雨之下。

草原上,被马匪围攻,那一战才是最凶险的一战,骑着马到底没跑过人家,给围在了土丘之上,要不是鞑靼人的骑兵及时赶到,他可能真的就死在那草原的无名小丘之上了。

说起来,几次遭遇凶险,都是骑着马的,这在他心里,若有若无的投下了些阴影,总觉着骑马果然很显眼儿,就好像明灯一样,演义小说果然不靠谱,什么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骑马疾驰,你知道有多引人注目,杀到敌人军阵之中,冷箭防不胜防不说,被人围上,就算你有通天彻地之能,又能怎的?

像那如神如鬼的方火羽,被大军围住,照样难以得脱,最终自刎于汉水之畔,如此人物,都是不成,难道刘关张什么的,真的比方火羽还可怕百倍千倍?

这个无论如何他是不信的……

但今日之局,实乃他疏忽所至,大同陷落就在眼前,众将皆是雀跃非常,就算他每每告诫自己,要谨慎小心,不能功亏一篑,却也难免生出些骄敌之心来的。

布置的看似妥当,相互呼应,其实,却是有些急切了,大同金兵守将,并未在大军未到之前,脱围而走,可以认为是大同乃金人西京重地,守将犹豫所至。

但围城一月,城中粮草断绝,汉军生出异心,引秦军入城,如此时候,金人若再不突围,可就是笑话了。

既然想到过这些,为什么不能再谨慎些,往后延些时日,高寨深垒,将大同围的再死些,岂不更加容易得手?

说是谨慎谨慎,其实还是心急了啊,从汾州一路向前,克太原千古名城,下雁门雄关要隘,其实不知不觉间,骄敌之心已经有了。

而金人据有北地百余载,即便没落之相毕现,但到底是有人才的,完颜和尚,独吉思忠,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只是大势所趋,不能力挽狂澜而已。

而大同守将海珠儿,也是身经百战之辈,难道还不如太原守将完颜花麻?又怎会没有些手段?

实际上,这个时候想一想,从围大同开始,秦军上下,便多数以为大同已是唾手可得了,轻敌之心一起,连他这个大将军也不可免,如何不让对方所乘?

说不上有多后悔,更多的则是警示,不过胸中总有些郁闷之气。

此时战阵之上,杀气纵横,不免让他胸中那很久不曾悸动过的野兽也骚动了起来,常人闻之欲呕的血腥味儿也变得分外的美妙。

放眼望去,刀枪并举,杀声震野,赵石的瞳孔已经缩了起来,浑身觉着微微发热,气血流转之间,精力好像不吐不快一般。

手中陌刀遥遥指向那一行骑马的金人所在,杀气在胸中渐渐凝聚,但他此时并未失去理智,“传令下去,所有人不准轻动,守住这里,等各军来援。”

然后扭头在自己亲兵身上扫过,扬声道:“你们可敢随我去杀上去,宰了那个什么海珠儿?”

根本不用问,如今他的这些亲兵,和长安那些国武监出身的亲兵不同,那些年轻的国武监子弟,除了有数的几个,如今多已回到军中领兵,而这些人皆是随他征战多年的老卒,在他们的心目中,一身富贵,皆系于大帅身上,就算大帅让他们去死,这里也没有一个人会有半点犹豫的。

赵石在他们心目中,更像是一个神,神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如果神说他们将荣耀的死在这里,那么他们会很高兴得到这种荣耀。

他们一个个抽出佩刀,眼神狂热而又无畏,甚至于满是嗜血般的兴奋,他们到底和国武监的生员们不同,他们更像是赵石手中的一把刀,主人指向哪里,他们就砍向哪里,不会有过多的犹豫。

赵石催动战马前行,这些亲兵衙卫们随之跟上。

穿过单薄的军阵,赵石皱了皱眉头,翻身下马,没有速度的战马在这样的一个时候不但显眼,而且还累赘。

亲兵们毫不犹豫的翻身下马,跟在他的身后。

金兵的攻势并未因他们的到来而有所停歇,波浪般撞在秦人的军阵之上,秦军向前的势头终于被遏制了下来,伤亡渐渐变大,已经有了些缺口,虽然不断的有人补上去,但倒下的人也越来越多。

金兵的军官们,在声嘶力竭的催促属下向前,秦军的骁勇确实让人胆寒,但他们人毕竟是少,而大队秦军正往这里赶,很快便会到来,这让金兵更加的疯狂,因为希望就在眼前。

刀枪入肉的声音越来越密集,惨叫嚎呼的声音几乎盖过了喊杀声,血水彷如廉价的燃料般肆意喷洒流淌,尸体已经长长的摆满了交战的地方,但双方士卒毫不顾忌的踏着同伴的尸体向前迎上对手,交战,纠缠。

赵石一把将外袍撕的粉碎,在胳膊上缠了两圈,大步向前,一个秦军士卒倒地,他乘隙补了上去,陌刀一闪间,已经将那个方自得手的家伙劈成了两半。

接着,他的脚步就再未停下,从军阵中一步步走出,长长的陌刀在他手中轻若无物般的挥舞起来,立时间,便在他周围掀起了腥风血雨。

冲上来的金兵皆是一刀两断,血雾弥漫,残肢断臂到处飞舞,充沛的体力,沛然莫御的力量,没有谁能够将他拦住哪怕片刻。

陌刀所向,刀枪折断,血肉横飞,他的亲兵,立即蜂拥而上,护住他的侧后,就像是一柄尖刀般,插入了金兵阵中。

若是在两军严阵以待之时,这样做肯定会招来敌人疯狂的攻击和围杀,就算此时的赵石,也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杀到敌人将领面前,将其一刀斩了,军中士卒的疯狂,绝对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们有时会凭着血肉之躯,拖延你的脚步,哪怕是死在你的脚下,也会牢牢抱住你的大腿,一场场的战斗,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杀气四溢的战场之上,永远是集体主义的天堂,偶尔会出现些闪光,但那些闪光一万次,也不一定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英雄的身后,总是站着无数浴血拼杀的普通士卒,这个毫无疑问。

但今日情形却大不相同,因为这非是两军决战,金兵只想突围而走,大队金兵从赵石等人左近涌过去,竟是没有多少人理会这里哪怕一眼,他们是逃命,而不是去啃硬骨头的……

守卫在寨门前面的大将军亲军所部,这个时候终于有些焦躁了起来,身为亲军,却眼见领兵大将向前,而不能跟进,这对猛虎武胜军军卒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

愤怒在他们眼中凝聚,许多人已经渐渐变得越加的狂暴了起来,一排排的金兵扑上来,一排排的被砍倒在地。

秦军士卒剧烈的喘息着,却将手中满是鲜血的战刀挥舞的更加劲急,更加的凶狠,虽然人数在不断减少,但没有人退后哪怕一步,他们的焦灼,不是因为他们怕守不住寨门,而是因为大将军已经亲自冲杀上前,而他们却无能无力,只能守在这里。

死战,无论对于金兵来说,还是对于秦军来说,这就是一场死战,秦军大寨营门之前,已然化作了血肉屠场,地狱一般……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05章 血腥

大同城内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大同城下,战事如火如荼,血腥而又残酷。

“拦住他,拦住他。”

海珠儿也算是身经百战之人,但却从未见过如此豪勇之辈,那魁伟无比的身形好像裹着一层血雾向他走来,不快但也绝对不慢,拦在他身前的士卒,被他手中一把大刀劈砍的支离破碎,就像一个在闷头向前割麦子的熟练农夫,大刀挥舞之下,带起漫天的血雨,士卒甚至没有到他身前,就已经一排排的被砍倒在地。

海珠儿见到过两军对垒,纠缠厮杀宛若地狱的情形,也见到过军中勇将率兵突进,杀的敌人鬼哭狼嚎,闻风丧胆的场景,也见到过大军战败,胜利者追亡逐北,尸横遍野的惨象,但他从没见过战阵上出现这样的情势。

几乎以一人之力,逆大军洪流而上,直取军中主将,如此绝世之勇,只会出现在将军们的梦里,但今日却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他不知道这人是谁,但已经猜到这人是谁,当他第一次听到这人的名字的时候,还是在十几年前,那个时候,完颜烈大帅还在,完颜和尚不过是大帅麾下的一个部将,位份还不如自己呢。

那个时候,虽然大金新败,但河中,河东,还有雄兵数十万,精兵强将,照样雄踞北地,让秦人不敢北来。

而如今,世事变幻,早年的那些英雄豪杰,早已风流云散,秦人统兵大帅魏王李玄道,被拘回秦人京师,再也没有领兵出战的机会,大金统兵大帅完颜烈,也已成为笼中猛虎,在上京无所事事。

但十几年过去,自己成了西京留守,手握兵权,当初那个秦人的后生小子,漏网之鱼,却已经成为秦人的大将军,北地魔王赵石赵柱国的名字,传遍天下。

自从听闻这人领兵北来,若非离不开大同,他甚至想着率领麾下精兵南下,将这人砍下脑袋,置于内室,定然是自己屋中不错的一个饰品。

但是现在,这个想法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只感觉到浑身发冷,恐惧不由自主的在心中蔓延,非是他意志不坚,也非是他胆气不壮,只因秦人已经围城一个月,军中自上而下,士气低迷。

而今也只想突围而走,保得自己一条性命,但这人就如此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带着如同北地严霜冬雪般的杀气以及令人望而生畏的武勇,找上了门儿来。

这由不得他不恐惧,由不得他不惊慌,身子微微颤抖着,嘶声命令手下军兵上去,挡住那个家伙,自己则一个翻身,滚落在马下,显然,他觉着如此高踞在马上,虽然跑的快些,但却太过显眼儿了。

混在军兵的人流之间,他终于觉着有些安全了。

就在此时,一道流光闪烁而过,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惨叫声,黑影扑面而来,海珠儿身子一歪,被黑影撞的滚翻在地,温热的鲜血喷洒在他的脸上,身上,味道熟悉而又令人战栗。

他惊慌的一瞄,瞳孔收缩,四五个金兵被穿成一串,落在不远处,那把血红色的大刀,牢牢插在地上,几个兵士犹自未死,手脚挣扎着,就像是一个长了好几双手脚的怪物,垂死的惨叫声令人闻之悚然。

海珠儿被惊的手脚麻木,竟然一下未曾爬起来,又滚到在地,头盔落地,披头散发,宛若疯子一般。

几个同样满脸惊慌的亲兵上去,七手八脚的将他搀起来,他哆嗦着嘴唇,只不住的催促,“快走,快走……”

赵石此时却已经杀的浑身浴血,宛若地狱修罗一般了,杀气在胸中奔腾,热血烫的他浑身战栗,甩出手中已经满是缺口的陌刀,一刀之威,让左近所有金兵惊声而呼,眼前为之一空,左右四顾,却只能看见几匹没了主人的战马在不远处游荡。

赵石闷吼了一声,如同嗜血的野兽在咆哮,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便是此时围在他身侧的亲卫们,见他如此模样,也有些胆战心惊……

营门处厮杀最是惨烈,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许多金兵已经不指望从这里冲出去了,有人开始绕开正门,去攀爬寨墙,越来越多的金兵见到这里血肉狼藉的样子,胆气已丧,不愿逃命不成反上去送死,有了犹豫和退缩。

至此,金兵锐气已尽……

随着秦军大军陆续赶到,四面合围,这支西京留守海珠儿的亲军已然成了瓮中之鳖,剩下的,秦军渐渐收拢,许多人跪地请降,负隅顽抗的,被一一砍倒在地,剩下的,就已经打扫战场的活计了。

到得天晚,大同依旧火光明亮,显然火势蔓延之下,已经控制不来……

城外的战事却已经平息了下来,大同守军中最精锐的两部,全军尽墨于大同城下,大同守将,金人西京留守海珠儿的尸体也已被找到,此人见突围无望,自刎于乱军之中,这也算是河东之战金人中阵亡的最高军事将领了。

其余万户,千户等金人将佐,不计其数,秦军上下都已经感到麻木,因为金人百多年的统治之下,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