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还请柱国三思而行,也劝劝陛下不要操之过急才好。”

赵石颔首,道:“大将军为国之心,我自知之,朝野之事,转瞬即平,大将军无须担忧,只折汇次子折思廉,辱我甚矣,不但勾结王佩之子王仲坤,将家妹休了回家,且还窥伺我之妻妾,之前竟向王虎那厮讨要,如此丧心病狂,视我如无物,若此人还活在世上,怎能平我胸中怒气?”

“折汇是大将军,我就不是大将军了?他谋我算我也就罢了,竟然行那鬼祟阴毒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虽不知是否折汇授意,但折思廉此人,定难逃性命,大将军若认为我错了,我也无话可说。”

张培贤听的目瞪口呆,倒吸了一口凉气,半晌,却也是怒容满面,一拍桌子道:“果真如此?”

赵石直视他的眼睛,沉声道:“若是编造,这等荒唐之事,可谓是自揭其丑,以赵石今时今日之地位,难道赵石不要脸面了不成?”

张培贤在地上转了两圈,怒气稍减,却是叹息了一声道:“若果真如此,老夫也没脸拦你,折汇……唉,折家祖宗百年威名,一朝丧尽,真真是……折汇确实不堪大任,请大将军回禀陛下,老夫愿往敌前,换折汇回来。”

“大将军深明大义,可惜这里无酒,不然定要敬上大将军一杯。”

张培贤终于笑了起来,摇头道:“一杯怎么够,一坛还差不多。”

两人相视而笑,其实有一句话两人都没说,那就是他两人联手,大秦便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他们面前负隅顽抗,折汇也不行。

因为赵石在西军中威望已经到了顶峰,而张培贤常年掌握东军兵权,在东军中的威望也不做第二人想,可以说,两人联手,能控制朝廷八成的军队,别说折家,便是折种两家加起来,此时也不够看的。

而且,这两个人是大秦大将军中军功最重的两位,其他几位都比不了,折汇更是膛乎其后,折家自大将军折木清去后,再非往日的折家了。

之后两人又密谈良久,赵石这才告辞出了定阳侯府。

这个时候,赵石可谓是一身轻松,再没有什么事情萦怀了,回府的一路上,琢磨着是不是该到长公主府邸看一看了。

不过大军久驻城中,总归是不成的,近日里,已经闹出了不少乱子,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该除去的人已经除去的差不多,该杀的人也杀的差不多了,撤兵的日子就是眼前,封赏过后,就是撤兵之期,还是闲不下来啊,赵石心中微叹。

大秦成武元年五月末,大将军张培贤带着圣旨以及随行一众人等,从长安起行,直奔河洛而去。

而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吐蕃低地,众部族之首,吐蕃人称之为太阳之子的李匪,送上贺表,贺大秦成武皇帝登基之际,一并提及吐蕃低地部众内附之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朝野上下,尽皆震惊莫名。

吐蕃,太过遥远的记忆,这个屹立在汉人土地西边的,经历千年岁月,依旧不倒的大国,虽与大秦交界,但却好像离的很远很远。

最近的记忆,好像就是唐末安史之乱时,曾出兵助大唐平乱过,但说实话,记忆并不算美好,据载,吐蕃铁骑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残暴之处,比之安史乱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后唐末乱世,吐蕃更是将西北大片领土划作了自家地盘,这也正是吐蕃低地的来由,之后吐蕃国力渐弱,大秦崛起于西北,两家互不相犯已经有些年头儿了。

与吐蕃打的交道最多的其实还是西北镇军,常与吐蕃交易战马,盐茶等物,算得上大秦战马一个重要的来源。

但对于吐蕃国内之事,大秦就并不算了解了,因为吐蕃高地之上,不但部落林立,而且根本不适合汉人居住,在汉人眼中,乃是地地道道的蛮荒所在。

吐蕃王庭如何如何,只要没有对大秦造成威胁,大秦也懒得去关注什么,吐蕃比大秦大的多的多,消息根本传不过来,大秦也无意去窥探什么。

实际上,早在几十年前,吐蕃低地就已经不在吐蕃王庭治下了,而吐蕃国内之混乱,也是大秦无法想象的,真实的情况是,吐蕃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名存实亡,陷于了分裂和战乱之中,不然的话,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怎么可能视中原汉人地界大乱于不顾,安静了这许多年?

直到数年之前,李匪率一众马匪闯入吐蕃低地,率领吐蕃低地各部,击败吐蕃高地大军,顺势冲向高地,差点杀到吐蕃王庭所在,在那个时候,吐蕃这个名词其实已经真正成为了历史。

而今吐蕃低地还算平静,而高地之上,部落之间征战不休,奴隶起义如火如荼,吐蕃王庭更是被一把火儿烧了个干净,当然,这里面传教的佛陀们就不用说了,战火中一半都是他们挑拨起来的。

这些事情,大秦君臣都不知道,在他们想象中,吐蕃还是盛唐时节那个使得公主远嫁的强大吐蕃呢,而这种印象,也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所有人都震惊难言,所有人都在想,李匪是谁,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可是个汉人的名字,竟然成了吐蕃低地之王?竟然还要内附于大秦,吐蕃低地,那是多大一片疆土啊,低地之王,怕是和皇帝也差不多了吧,为何要内附而来,会不会因此与吐蕃王庭交恶?

一瞬间,大秦好像便由皇位更迭,王氏门阀血流成河,牵连日众的朝野动荡中走了出来,所有人的心思都被这件大事所牵动了,即便是盛唐时节,有部落内附也是不得了的大事,更是不得了的功勋,何况是现在的大秦?

一夜之间,朝野风向完全就变了模样,从人心惶惶,胆战心惊,到满心震惊,却又满心狂喜,骄傲自豪,转变之速,超出了所有人意料之外。

消息传出之后,朝臣先是一片沉默,接着便沸腾了起来,各种奏疏接二连三的的飞向中书,来到成武皇帝的龙案之上。

说什么的都有,有歌功颂德的,有满怀忧虑的,有趁此建言的,有怀疑此事真假,请陛下细查三思的,等等等等,五花八门。

这才只是京师所在,相信不久等这个消息传遍大秦,又是另一番景象,景帝驾崩,曲氏谋逆,王氏族诛等等大事,在这件事情面前,都显得过于的渺小了。

之后,宫中有旨意递到中书枢密院,其中就有细述李匪此人生平,众臣传阅,各个看的目眩神迷。

李匪,出身李家部将,辞官之后蛰伏于西北……之后种种,皆有修饰阐述不提。

看了这些,所有人心中只有两个字,人杰。

这样的传奇经历,甚至有过于大将军赵石,不是人杰是什么,再一想,此人竟然还曾在李敢当麾下效力过,也就是说,与大将军赵石脱不开干系了。

许多人想到这个,心里已是暗叹,老天爷,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赵石如今已是势大如此,再加上吐蕃低地内附之功,还不反了天去?

不提众人心中所想,此事对于大秦来说,实是千载难逢的好事,也是一件足堪夸耀的功绩,而新帝登基,朝堂不稳的现在,更是一颗定心丸服了下去,初一登基,便已使吐蕃低地臣服,这真的是个好兆头,还是了不得的吉兆,这可比那些经不起推敲的祥瑞强的多了……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 第868章 归去

什么降书顺表都是演义小说里面的东西,真正有用的其实就是国书,但李匪并不能代表吐蕃王庭,这是让很多人觉得美中不足的地方。

但所谓内附,便是彻底臣服,所在之处,与大秦州府无异,若是换了吐蕃王庭,怎么可能让更个吐蕃置于大秦统治之下,最多只是个称臣罢了。

比如大唐耗的北方突厥四分五裂之后,称臣的部族多如繁星,但内附的,却没有多少,这就是其中真正的区别所在。

突然之间,多出了一大片疆土,朝野臣工皆是震撼难言,将军们最很高兴,大秦又多出了一处养马之地,蜀中为大秦之粮仓,再多出这么一处地方来,大秦兵锋还有谁能抵挡?

大臣们回过味儿来也是狂喜,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上书贺喜之余,趁机提出,请陛下大赦天下,以为之贺。

成武皇帝最终答应了下来,朝野动荡随即平静,人心从所未有的安稳,甚至于景帝皇位最稳固的时候都比不得。

雷霆过后,格外施恩,效果比温水煮青蛙还要好的多,谁也不愿在这个时候闹了,已经闹够了,大臣们累了,将军们也感觉累了,皇帝陛下有些不甘,也只能顺应大势,这场滔天风波,就这么戏剧性的收了场。

随之,河中的文武之争,也早早落下了帷幕,王正清被拘拿回京,随即问斩,据说河中百姓多有拍手称快者,就不知是真是假了。

大秦成武元年六月间,天气炎热,更热的却是大秦人心。

论功行赏之前,中书终于拿出了气魄,报到御前,成武皇帝随即用印。

封李匪为归义王,世镇吐蕃低地,子孙绵延,世袭不替,其余赏赐,尤其丰厚,这些都不算什么了,大秦第一个异姓王就这么新鲜出炉,而西夏的情势开始变得不妙了起来,吐蕃低地与延州镇军护卫犄角,一旦出兵,西夏已是很难再能挡得住了。

尤其是现在,西夏国内,派系倾轧无日或无,朝堂混乱不堪,民间义军揭竿而起,剿之不绝,这个屹立与西北的西夏党项人朝廷,已是风雨飘摇,现出了垂死之像。

此时此刻,即便是西夏人有称臣之心,也得问大秦答应不答应了的。

一些中枢重臣在李匪口中知晓了吐蕃如今的情形的时候,更是喟叹不已,老大帝国,原来竟已悄无声息间到了如此地步,更是让眼前这位归义王差点率兵占了王庭,之前许多担忧,随即烟消云散,有的人更是想到,吐蕃竟是如此虚弱,异日不定也会沦为大秦臣属,这等绝世之功勋,可能又要便宜这位归义王了呢。

这些大臣们可聪明着呢,随后便有人上书朝廷,请以大秦公主姻之,以笼其心,也好为异日征伐吐蕃做个准备,这想法,连赵石听闻,都是咂舌不已,果然是气魄非凡,目光长远老道,非是常人所能及。

说起来,内附的胡人部族,不论古今,都充当的是打手的角色,就像唐时攻伐叛乱部族,用的多是内附之人,唐时最有名的一次,就是一部叛乱,声势不小,唐军兵到乱除,将这个部落赶入了戈壁之中,唐军将领皆欲回军,结果一个内附将领就道了一句,今不除之,必为后患。

率着自己手下人等就追入了戈壁,追了有百余里,终于追上了敌人,尽取敌首而还,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

内附部族并不鲜见,一些人的忠心比之旁人尤胜几分,打起以前的自己人来,不遗余力,是上好的打手材料。

李匪其实处境差不多,若非他与赵石交好,又是个汉人,不然的话,以后朝廷对他是要有许多考量的,恩威并施,才是正常的手段。

大秦成武皇帝六月中,大将军赵石亲率群臣为归义王送行,但行装比起来的时候,多不了多少,皇帝陛下赏赐下来的东西,都被放在了定军侯府中。

临行之前,李匪拍着赵石的肩膀,哈哈大笑,“赵兄弟,这次哥哥的爵位可是比你要高了,记得下次相见,兄弟要先行礼才成啊……”

没有多少离情别绪,男儿相交,天涯比邻,赵石同样搂住李匪的肩膀,笑道:“三哥此去,多多珍重,异日相聚,再与三哥喝个痛快。”

李匪头还晕着呢,这些日子可没少跟赵石喝了,自然甘拜下风,道:“还是他娘的大秦的酒好,吐蕃那边酿的酒,总带着一股膻气,兄弟可要记得,每年多给哥哥送些过来,不然哥哥可不答应。”

赵石回道:“这个自然,不过忘了跟你说了,以后每年别老是送些俗物过来,搁着还占地方……”

李匪一听不满意了,“哥哥那里多的就是这些玩意,又没地方显摆,只要都送来你这里了,怎么,你还不满意?到是想问你一声,哥哥那里除了牛羊马匹,还能有什么你看得上眼的东西,莫不是想让哥哥送几个吐蕃黑婆娘过来,闹的你府内不得安宁才成?”

说到这里,挤了挤铜铃般的眼睛,怪模怪样的道:“你那个婆娘可是对那些俗物喜欢的很呢,哥哥若是不送,你岂不是上不了人家的床了。”

说罢哈哈大笑……

赵石锤了他一拳,锤的咚的一声响,笑道:“吐蕃多的是好东西,我听人说,吐蕃高地上有一种叫藏红花的东西,乃疗伤奇药,还有一种叫冬虫夏草,也是不可多得的好玩意,吐蕃圣山上听说还有雪莲什么的,送些这个回来,总好过那些金银珠宝什么的。”

李匪听的眼睛有些直,记了几遍觉着自己这记性够呛,伸手拽过身旁的一个家伙,让他死死记住,回去好好寻找,这才又道:“时辰已经不早,哥哥这就去了,再次相聚也不知是他娘的什么时候,不过咱们兄弟之间,贵在知心,只要有那个心意,天涯海角,也是不远,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

赵石点头,“相聚之期遥遥,三哥擅自珍重,兄弟就不远送了。”

“你也珍重,朝廷这些家伙,就爱使心眼,哪天呆的不舒服了,自来哥哥这里。”

说着话,已是翻身上马,一抱拳,朝送行群臣道:“咱这就走了,各位大人不用再送,回去禀报陛下,李匪给他辞行。”

接着又朝赵石点头,一带马缰绳,调转马头,呼哨一声,带着亲卫汇入了乌压压的吐蕃骑军当中,马蹄声沉闷的响起,带起漫天的尘土,向着西边渐行渐远……

赵石望了半天,这才回身,率送行群臣回城,许多人看着他们谈笑,看着他们言欢,看着他们分别。

心里只有两个字,震撼,传闻远不如亲眼所见来的震撼,这两人嬉笑怒骂,旁若无人,一见便知,乃是生死之交。

想想传言中,大将军赵石危难之间,只凭片纸相召,这位吐蕃归义王便千里来援,只想想就让人有豪气满胸,荡气回肠的感觉。

这两位皆乃人中之杰,世间奇男子,这等可以托付生死的交情,真真是让人眼红,有这等强援在,又有谁能撼动大将军赵石分毫?

不提这些人怎么想,随着吐蕃铁骑的离去,长安终归恢复了些平静,之后各部秦军陆续撤出长安,回转驻地所在,长安城内竟显出了几分冷清,让许多人在之后半个多月的时光中,都有些不习惯,想想都让人有些可笑。

各部领兵之人也各有所得。

种遂接任殿前司禁军指挥使一职,正式代替王佩成为了大秦大将军之一。

张承身有大功,奈何官职不如种遂,背景也不如人,得了延州镇军副都指挥使一职,看来张家在西北还是那么稳固,没了张祖,也是一般,甚至于,西北张家子弟,进入其他各部任职的日子,也不会太遥远了。

宁向岳履任成都知府,一跃而为封疆大吏,前成都知府姓王,乃王氏族亲,虽还未捕拿进京,但也快了,正好由宁向岳接任。

而成都靠近南蛮,正是用其才干的地方,也是满意而回,八千蛮兵,损了几个,其他到长安城下走了一圈,可谓是轻松之极。

而他们押送来的贡品,都被皇帝陛下笑纳了,对宁向岳也很是嘉奖了几句,还说若非宁向岳官话将的不好,不然就把他留在京师任职,当然这只是当笑话听了,但皇帝陛下跟你开玩笑,这是多大的荣宠,是个人就知道的,所以宁向岳这次的收获,真的是丰厚无比,让人着实羡慕……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 第869章 靖佳(一)

所有有功之臣皆有封赏,便是大将军张培贤,也已再次出镇河洛,而首功自然是大将军赵石莫属,这封赏也是少不了的。

金银绸缎无数,这自不必提,抄夺王氏家财,发卖王氏奴仆,朝廷国库又丰厚了几分,连这次赏赐有功之臣的诸般物什,都不用朝廷出了,百年世家,底蕴丰厚,比之皇室,也丝毫不会逊色。

光王氏各处产业,便是一笔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皇家美其名曰富有天下,天下人所出,以供一家之所用,其实这才是扯淡,皇家的东西确实是皇家的,但天下人之所出,断不会供一家之所用。

税赋交上来,转手用下去,比如兴修水利,比如赈济灾民,比如用兵花费,比如官吏俸禄,等等等等,皇家能剩几分?

而皇家用度又非是一般人家可比,所以自古以来的皇帝们,日子不好过的多的是,穷奢极欲,不顾他人死活的皇帝都是昏君,紧巴巴过日子,维持个皇家体面,让天下百姓也能过得去,这才是大多数皇帝们所过的日子,也就是所谓的守成之主,而能开源节流,自己过的舒服些,臣下们满意些,天下百姓的日子富裕些的,就是不得了的贤明之君了。

所以说,皇帝们的日子其实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舒坦,大多数时候,他们甚至过的不如大臣之家,大臣们不用掏自己的腰包来补贴国用,到了自己手里的就是自己的。

像王氏这样的京城豪族,百多年经营下来,不用什么贪渎,身家就丰厚的让皇家都有些自叹不如,皇家內库中的东西是不少,但王氏府库中所藏百多年积蓄,琳琅满目,比之用度繁多的內库,犹有过之。

加上百多年置办下来的各处产业,啧啧,即便是其他门阀世家子弟出身的朝中重臣们见了,都摇头叹息,果然是百年门阀,底蕴确是非同凡响。

这还是大秦吏治清明,王氏就已积蓄如此,也怨不得后世,那位留下不少骂名的满人皇帝,抄了些贪官污吏的家,就把国库亏空补了个七七八八。

若非八分田亩制已经施行了一些年,王氏田产这些年少了有三分之一还多,不然的话,这又是一笔庞大的令人咂舌的进项。

若是以往,赏赐有功之臣田产,是最让臣下们欢欣的,那可是可以传之于子孙的好东西,可以让没出息的子孙们免于冻饿之苦,但如今嘛,田产这东西就不怎么受欢迎了,前些年蜀中大片的良田,由于人力不足,而至于荒芜,就都是八分田亩制给闹的,加诸于其上的田税,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土地这东西,头一次在大秦受到了冷落。

所以赵石的封赏当中,田产反而不算太多。

封赏之前,成武皇帝将赵石召入宫中,密谈了一番,之后,赵石的封赏便下来了。

晋一等定军侯,羽林中郎将,掌京军各部兵权,领国武监山长,掌国武监诸事,撤左右宫门御卫,补入羽林左右卫。

看上去,爵位只晋了两等,掌握了国武监,其余并无多少变化,但实际上,成武皇帝却是将整个京师护卫之责都交到了他的手上。

大秦立国百余年,这种情形还是头一次发生,可以说,成武皇帝对赵石的信重远超于景帝。

本来,成武皇帝想让他挂一个枢密副使或者兵部侍郎的职衔,但却为赵石所推拒,这两个虚衔,只能给那些征战在外的将军们,为的也是方便管辖麾下将领以及与地方官吏打交道,但他现在身在京师,没这个必要,若是以后弄假成真了,才叫个郁闷,他还不想在朝中养老。

随即,赵石推举赵布宗掌羽林左卫,李金花掌羽林右卫,雄武军不变,左右屯卫不变,他这个羽林中郎将,也总算是实至名归了。

他这里也有了些闲暇,将府中安置了一下,便带着随行护卫出了长安城,往国武监方向而来。

先没去国武监,而是先去了承恩湖畔的长公主府邸,不对,现在已经应该称之为大长公主殿下了,拖了这么长的时间,虽说身不由己,但心里也有些愧疚,几次想跟成武皇帝提这事儿,但却没有开口,考量的也是如今国丧,办喜事好像不那么容易,其他诸如辈分什么的,都是浮云了。

如今他身份不同,来到大长公主府邸前面的时候,外面已经迎候了许多人,大长公主殿下也亲自出迎接,在众目睽睽之下,靖佳公主又恢复了那端庄娴静的姿容,不过几个月不见,看上去还是消瘦了不少。

想想也是,就算赵石之前有所嘱咐,但京师风起云涌之际,赵石生死只在旦夕之间,让心念情郎的公主殿下怎能安坐府中?

那些日子,靖佳公主数次入宫,景帝陛下避而不见,见了一次,还受了斥责,在太后那里也吃了闭门羹,找那些心腹商议,却也都支支吾吾,推脱的推脱,直言不敢的直言不敢搀和。

奔走来去,耗费心神,又不敢过于张扬,怕给情郎再添罪名,还不能跟亲近的人过多的商量,真真的百转千回,夜不能寐,回到府邸中,还小病了一场,憔悴之处,是个人就能看出来的。

那一夜风云突变,她这里也发生了些事情,真是担惊受怕,不然也不会在那样一个时候去给赵石添乱。

两人对视了一眼,赵石微微点头,公主殿下眼中却是满含炽烈的情火,都能把人烧融了的,两个人假模作样的相互施礼,这才被簇拥着进了府邸大门。

见到靖佳公主无事,赵石的心其实已经放下了一半。

两人都心不在焉的说着些不经脑子的话,也不去府中正厅待客所在,而是径自来到内府,接着便赶开从人,只留下一个贴身女官芍药在身边。

还是两人相聚的竹林所在,如今到了七月,已是翠绿一片,凉爽宜人。

到了那处欢饮的地方,靖佳公主瞧了瞧周遭,脸色有些晕红,却是随口支开了芍药,悄悄伸出小手,握住赵石手掌,赵石一笑,轻轻用力,已经将她环在自己怀抱之内。

偎依在情郎怀里,听着那强而有力的心跳,靖佳公主伸着颈子靠在赵石肩头,良久不语,这场景少了几分香艳,看上去却是安详无比。

半晌,赵石感觉自己肩头有些凉,扭头瞧了瞧,靖佳公主已经是泪流满面。

赵石苦笑,虽然妻妾俱全,但他可不太会哄人,只是微微紧了紧双臂,道:“苦了你了……”

靖佳公主双臂也猛的紧了紧,好像要将自己融入他的身体中一般,两人相拥良久,这才分开。

靖佳公主擦了擦眼泪,上下打量了一番,却是破涕为笑,“瞧你……我没怨你旁的,只是……心里担忧,又觉着自己没用,现在你没事,而且……你在那样的时候,还想着我,我可不知有多欢喜呢。”

美人情重,捡着好听的说,赵石心中微暖,笑着拉着她来到桌前坐下,到了一杯酒,递过去,“这杯酒算是我给你赔罪,我那是身不由己,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在身上呢,顾不得旁的,让你受了惊吓,是我的罪过。”

其实,见得他无碍归来,靖佳公主这里已经是欢喜无限,心里哪里会有什么埋怨,这是个对于男人来说,天堂般的时代,女人为男人着想,那是天经地义之事,加之靖佳公主这样的聪明灵慧,更是晓得轻重缓急。

听情郎这么一说,心中那是甜的好像都能招来蜜蜂了的。

一双丹凤眼笑的弯弯的,接过酒馔,一饮而尽,咯咯的便笑了起来……

又说了几句,赵石就问,“那日你派人前来,可是府中有事?”

靖佳公主脸色一下子就黯淡了下来,眼眶也红了,抓着赵石的手,还未说话,喉咙里就传来了哽咽之声。

赵石心想,府中几个妻妾,在这上面可是强的多了,便是柔儿,也没见她哭过,就更别说李金花,种七娘,琴其海三个了,就算是惜红,现在看到儿子就眉开眼笑,更不会随便伤心。

在这个上面,靖佳可是太不像皇家之人了……

心里虽这么想,但你要是说出来,那才真叫伤人的心,赵石不太会哄人,但他可不傻,断不会如此,只是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伸手轻轻拍着靖佳公主的后背,心想,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她如此伤心,难道是景帝死了的缘故,他们兄妹之情还不到这个地步吧……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 第870章 靖佳(二)

“倩儿去了……”

靖佳公主泪痕满面,终是忍不住,扑在赵石怀里,嚎啕大哭,可能是忍的久了,终于见到可以倾诉之人,赵石还在想倩儿是哪个的时候,她已经一边哭,开始一边断断续续的说话。

“倩儿少时便与妾身相识……妾身素知她心高气傲……但……妾身晓得,世事变幻,多有不测,倩儿还笑妾身多愁善感……但红颜自古多薄命,宫里的事儿看的多了,听的多了,哪里是她想的那么简单……”

“如今如何……妾身早就劝她,来公主府常住……或是到香侯府拜拜几位长辈,也好寻个庇护之所……她就是不听我的。”

“那天她派了人来,我就知道不对……赶紧命人去寻她……但那个时候,兵荒马乱的,根本进不去城……后来……后来……”

说到这里,靖佳公主又是大哭,赵石这时才算明白,她口中的倩儿乃是当年巩义县随在景帝身边,明眸善睐,却又趾高气扬的杨倩儿。

回想一下,自己率人入京之后,却也见过几次,但都是匆匆而过,并未有深交,再者说了,杨府的千金小姐,也不是他能随便见到的。

多年过去,他已经快忘了这个人了,而且,后来好像嫁给了韩文魁的兄弟,还是景帝赐婚,想想都是可笑,当年巩义县时,两个人的样子他又不是没见过,景帝对其人仰慕非常,是人都能感觉的到。

却钦赐婚事,嗯,好像味道有些不对,韩文魁那个弟弟好像是个病秧子,赵石想到这里,也是一阵的厌恶。

拍了拍靖佳公主的背,安慰道:“杨倩儿怎么了,难道……”

过了半晌,靖佳公主才又哽咽道:“后来妾身命人打着你的旗号,才入了城去,寻到韩府,韩府已是大乱,韩文魁……命人杀了自己亲弟弟……倩儿也在乱中没了踪影……”

“多年相交,情同姐妹,我不能不管她,所以才让人去寻你,想让人派人找找,但……也不用找了……”

“有人当夜便抱着个女婴来到府中……说是倩儿的骨肉,乃倩儿临终之前嘱咐一定要送过来的……”

“我……我见那人浑身是血……已经快撑不住了,追问了两句,才晓得倩儿终是……没有逃过毒手……”

“那人没过多久,就死在了府中……妾身惶恐无奈,只能留下婴儿,再命人循着那人告知的地方找过去……”

“倩儿真的死了……我见了的……一身的血,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也不知……也不知受了多少苦,一身的伤,还能撑着来到城外,还不是怀里有个孩子?”

“妾身之后每晚都做噩梦,梦到倩儿浑身是血的站在那里,也不和我说话,就那么看着我,我知道,她是想我照顾好她的孩子,但我还是害怕,这样的冤孽,怎么就让倩儿碰上了呢,你说,这老天爷还有没有点怜悯之心了……倩儿又做错了什么?”

赵石也不知说什么好,朝堂争斗,祸及家族的事情多的是,王氏一门倒下,有多少女人孩子牵累其中,你说无辜吧,是无辜,但朝堂争斗,哪管什么无辜不无辜的,赢的人风光一时,输的人家破人亡,既然参与进来了,就没有人可以说自己是无辜的,因为如果胜了,他们就都是受益者。

杨倩儿与景帝纠缠不清,却是韩门之妇,赵石算是明白了,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