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堆在她身前才满意。

这时,赵石的几个亲卫都上来见礼,程书奇闷头闷脑一个军礼下去,委屈的都快掉金豆子了,“见过大帅,邀天之幸,能得见大帅安好……只是,大帅,这样的差事,以后能不能别找咱们……”

赵石嘴角抽动一下,立即问道:“张钰,木华黎呢,都在何处?”

“两位将军皆在老夫人身边护卫,并不敢稍离片刻。”说着,他微微瞟了一眼李匪,心里更是郁闷,这位到是豪爽,见了谁都好像不是外人似的,但之前一口一个弟妹的,真真让人欲辩无从,可恨的是那个女人竟然就认了……

赵石回身,把着李匪的胳膊,“多谢三哥千里而来,若非如此,赵石可就……”

李匪笑声不断,“咱们兄弟,那是什么交情,要说谢,当年要不是兄弟你,咱还在西北喝风吃土呢,哪儿有现在的风光,当初哥哥可就说了,只要兄弟你说句话,别说千里万里,就是天涯海角,哥哥也会赶过来给你摇旗助威。”

赵石也笑,“你我兄弟,确实不用见外,来,三哥,咱们找个清净地方,我给你说件事。”

李匪哪壶不开提哪壶,扭头瞧了瞧根本就是身外无物的天妖大人,挤挤眼睛,“弟妹也是辛苦,小别重逢,又受了些惊吓,还不……”

赵石嘿嘿笑了笑,一把捉住李匪的胳膊,李匪立即呲牙咧嘴,住了话头,心道,这劲头儿,果然是李某的兄弟。

拉着李匪走远了些,赶开那些侍卫随从,赵石肃容,低声道:“三哥今后有何打算?”

李匪性子虽然大大咧咧,但如今赵石威势仿若天成,一旦沉下脸来,连他也有那么几分不自在,不由收敛的笑容,道:“兄弟可是有话要说,只管说嘛,咱们兄弟之间还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哥哥听你的就是。”

赵石点了点头,却是问道:“三哥在吐蕃过的怎样?”

李匪道:“还能怎样,吃得好,睡的香,兄弟们都听我的,那些吐蕃蛮子也不错,人实在,打仗也都是好帮手,咱过的是真正的逍遥日子。”

赵石又道:“若是我让哥哥换个活法,不知哥哥能不能点头答应。”

李匪分外的干脆,“你说,哥哥这条命交给你也无妨,何况是其他什么。”

赵石笑着拍了拍李匪的肩膀,“大秦国势日盛,将来定能一统天下,但现在嘛,经了这次动荡,也不知有何变故,兄弟我想请哥哥率部内附,为咱们添些声势,不知哥哥意下如何?”

这等在许多人眼中的大事,在李匪来说,却真的不算什么,大笑了两声,便道:“当年兄弟你让咱们去吐蕃时就说过这话,哥哥可一直记着呢,如今兄弟你开口,哥哥也旁无二话,你说个日子,咱们就是大秦的人了。”

“好。”赵石笑道,“三哥果然豪气不减当年,如果不急回去,就在京师呆段日子,正好把这件事给办了,三哥放心,兄弟我定然不会叫哥哥吃亏便是,忙过这一阵儿,兄弟天天陪你喝酒。”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大笑,天大的事情,竟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定了下来。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 第861章 金殿

赵石坐镇府中,又请李匪命人搜索整个定军侯府,因之前左右宫门御卫溃散,多有藏匿府中不出者,都要搜出来,这么一来,天光大亮时,赵石命人去知会李金花,种七娘两个,先不忙回来。

让李金花去长安令尹衙门坐镇,种七娘带兵回种府,一个是护种府无虞,二个,却是要请种从端到中书走上一趟,因他不在,就要有人代他参与朝政。

接下来,就是梳理如今长安城里的兵马了。

张承不能动,皇宫要地,现在一定要占住占稳,腹心所在,容不得半点轻忽,不过种遂现在却可以脱身出来了,赵石随即命人传令给种遂,让其带兵到国武监,不准国武监生员生事,顺便把守住长公主府邸,以免惊扰了靖佳公主。

接下来便是军令四出,来回传于各处,就像一只在网中间的蜘蛛,任何地方哪怕有一丝的风吹草动,也能知道个清清楚楚。

大将军衙府的人也都用上了,陈常寿体弱,只能处理些文案之类的事情,而南十八,孙文通,李博文几个人却是忙的焦头烂额。

这和大军征战明显不同,请令的,传消息的,走马灯一般来来往往,让人应接不暇。

太阳老高的时候,宫里终于传来了旨意,却是太后懿旨,有请定军侯,冠军大将军赵石入宫商议国事,随之而来的,当然也有景帝驾崩的消息。

赵石也不怠慢,立即起行入宫,那所有事情交给了南十八。

来到宫中,张承已经等在了宫门处,见他过来,上前行下军礼,这一次,大将军赵石的地位彻底的不一样了。

张承虽说满面尘灰,衣襟都是黑的,根本来不及洗漱,但却是精神健旺,满脸红光,行下军礼的同时,便大声道:“末将参见大将军。”

赵石翻身下马,紧走两步,一把将他扶了起来,也是笑道:“辛苦张将军了。”

张承满脸是笑,露出雪白的两排牙齿,“大将军才是辛苦,末将这点微劳算个什么?对了,还未向大将军道喜,今日之后,大将军必是领袖群伦,为我大秦英杰之翘楚……”

他这是高兴的有些语无伦次了,赵石笑着摇头,“张将军慎言,今日之事,乃无奈之举,赵石待罪之身,正想入宫请罪呢,喜之何来?”

张承多稳重个人,这会儿确实是有些欢喜的昏了头,听赵石一说,马上警醒,左右瞧了瞧,躬身抱拳,“大将军教训的是,是末将失言了,大将军之功过,朝廷自有公论,末将再不敢多言。”

这就是上下尊卑,若是换在以往,即便赵石被封为定军侯,冠军大将军,像张承这样的西北悍将见了,叙的也多是旧日情谊,不会这般恭谨。

但现在,却是唯恐自己所言所行有何失当之处,惹了赵石不高兴,为什么?因为他心里清楚,自此以后,大秦诸将必将以大将军赵石为首,即便立下大功如他,亲近如他,也再不能在大将军面前肆无忌惮,不然,必为取死之道。

见他模样,赵石明白,今日可能又失去了一个朋友,但心中并不失落,男儿到此,权势滔天,才正是人生最浓烈的一刻,他很享受现在的一切,朋友和忠心的下属之间,他宁可选择后者。

拍了拍张承的肩膀,赵石错身而过时,声音传来,“我必不负今日之情。”

张承躬身,低垂的暗处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狂喜之色,也许西北张家之后数十年之荣辱,就在这一句话上面了,老爷子虽卧病不起,但还是那般果敢英明,若非这一趟,老爷子去后,西北张家声势必将大不如前。

但有了这一句承诺,张家有的是大好男儿,只苦于困守西北,不得出尔,今日之后,西北张家的地位,就算不能与折家,种家相提并论,但也不会差的太多了。

心里快美难言,还是忍住,跟在赵石身后,直奔皇宫金殿而来。

一路上,又细细将宫内情形说了一遍,景帝驾崩,消息已然传开,宫里的宫人们已经换上了素服,许多地方都能听见痛哭之声,哀哀切切的,但来自西北的秦军将士,却不为所动,宫中戒备之森严,尤胜于昨夜。

太子殿下已经将太后赵氏请了出来,估计登基为帝也就在这几日,皇位传承的礼仪极为繁琐,还要准备,还有皇帝大行,丧事也要预备,其实宫里应该正是最忙乱的时候,但有鉴于昨夜之乱,只有等一切底定下来,这些事情才会开始张罗,非常之时嘛,一切都得从权处置。

所以宫里现在可以称之为平静,一切都是井井有条,而张承这一夜其实并未闲着,太子殿下的第一道命令不是旁的,而是让他派兵护卫各处王府,这里面的意思不问可知。

太子得位不正,算得上谋朝篡位,加上弑君之罪,可谓是罪大恶极,这个时候怕的不是旁的,就怕有人跳出来闹上一闹,立时便会为将来留下无数把柄,供人攻讦责难。

就像当年景帝继位的时候一样,那时还是正德已经做好了传位的准备,经最后太子李玄持一闹,弄的景帝初年皇位一直不太稳固,平蜀遇挫的时候,朝中风潮迭起,险些让景帝自己下了罪己诏书,追根究底,还是当年宫里风波所致。

这回太子李全寿更狠一些,要想皇位稳固,需要下的功夫可还多着呢。

来到金殿台阶之下,仰首望去,已然是白花花一片,在这里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皇帝驾崩的气氛。

有太监尖着嗓子一声声传报上去,“大将军赵石觐见……”

声音回荡在金殿之前的开阔之处,配着这样的气氛,显得有些凄厉。

赵石命张承回去,守好宫中各处,自己则候在那里,早有太监躬着身子上来,给他披上白色的披风,腰间额头都系上孝带。

不一会儿功夫,上面的声音又一声声传下来,“宣定军侯,冠军大将军赵石觐见。”

赵石迈步而上,好一会儿,才来到殿门之前,又整理了一下衣冠,才迈步走了进去。

进入大殿,满目皆白,赵石跪倒在地,行下大礼,“待罪之臣赵石参见太后娘娘,太子殿下。”

一时间,大殿鸦雀无声,群臣侧目……

没办法,惊心动魄的一夜过后,大将军赵石已然成为了这座千古名城的主宰,而今日过后,也许此人跺一跺脚,整个大秦都得颤上三颤,自大秦立国以来,这样的权臣竟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两次宫变,都有此人底定乾坤,是大秦之福,还是出了个像曹操般的枭雄,只能拭目以待了。

太后赵氏的声音听上去分外的平静,只是略带了一丝疲惫,“起来吧,来人啊,给大将军看座。”

赵氏起身,左右环顾,数十道目光汇聚过来,很快,许多人的眼神避了开去,有些人目光中则多了些热切,当然,更多的则是愤怒和鄙夷……以及畏惧……

赵石不管这些,但他脑袋可没昏了,什么赐座,这是挖坑呢吧。

“谢太后陛下隆恩,然赵石乃待罪之人,心中本就惶恐难安,更断不敢坐于金殿之上,请太后娘娘开恩,收回成命。”

对于皇权,经了这一次,他早就不放在眼中,但面子上的事,总要过得去才行。

太后的声音中有了些缓和之意,无疑,这是一次很明显的试探,这是在告诉他,不要得意忘形,不管怎么说,赵石可还是赵氏之人呢。

“还好,记得君臣本份,那就在下面找个地方站着吧。”

随即,太后便露出了些亲昵之意,他是头一次坐在金殿上,但经历了两朝,如果李全寿登基,她也就成了太皇太后了,资格老的很,在金殿上竟是分外的随意,景帝驾崩,好像并未给她造成多大的打击,皇家之人的心性,由此可见一般了。

说是随便找个地方,但众臣皆让,谁也不敢让这位站在自己下首,赵石所到之处,朝臣纷纷退避,最终,赵石来到枢密使汪道存的下首站好,他的上面,只有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以及汪道存两个。

六部尚书,各位参知政事,皆堂乎于后,不敢与之争。

这一次朝会,所议的,无非就是两件事,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李全寿如何如何的不错,应该让他来当这个皇帝,当然这个说的有些粗俗,但就是这么个意思,接着群臣附议,没谁在此事上纠缠,因为找不到比李全寿再合适的人选了。

虽然皇子还有几位,但都太过幼小,二皇子到是能争一争,但这个时候,谁能提出来,算他狗胆包天,所以这一关也就轻轻松松的过去了。

第二件大事就是皇帝驾崩之后的大丧事宜,要交代下去,开始办了。

其实还有第三件事,就是该论罪的论罪,该赏功的赏功,但这个时候谁也没提,一些东西,过后还是要博弈一番的……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 第862章 余波

等到一应事情商量着由谁来操办,又由哪些人协助操办,商量完了,其实这一次由太后主持的朝议就算完事了,至于那些繁冗的细节之事,就得操办之人下去之后在中书议论了。

太后起身,群臣躬身送之。

一直站在龙椅边上的李全寿赶紧搀扶在侧,太后拍了拍他的手,深深望了他一眼,回首道:“太子就留下吧,有什么事,与臣工们商量着来,不要太急,知道吗?”

太子一脸沉静,也没装出什么悲戚的表情来,就这么点头应道:“请太皇太后放心,皇孙晓得轻重,恭送太皇太后。”

太后迈着步子走下金殿,顿了顿,招手将赵石召到身边,道:“就算被逼无奈,率大军入城也太过孟浪了,之后上书请罪,别闹的太不像话,再有,跟太子商量一下,什么时候撤兵,要稳重些,别再闹出什么乱子了。”

当着群臣的面,这就是给赵石下了个定论,至于请罪什么的,就很是轻描淡写,让人不以为然了,一番维护之意,已经是清清楚楚摆了出来。

赵石自然躬身听着,一直将太皇太后送出金殿。

“太皇太后銮驾起行啦……”外面声音渐渐远去,金殿之中终是又恢复了平静。

回到金殿之上,太子李全寿已经端坐在龙椅上面,头一次坐在这个位置上,太子李全寿俯视众臣,一种居高临下的皇家威严自然而然便散发了出来。

但李全寿看上去并不算太兴奋,泛着血丝的眸子扫过群臣,一丝一毫的笑意也不曾露出来。

“定军侯,冠军大将军赵石何在?”太子李全寿年轻的声音在金殿上回荡,洪亮而又坚定,听上去与景帝的声音是截然不同。

不光是赵石,群臣也都愣了愣,赵石赶紧上前一步道:“微臣在。”

太子李全寿微微点头,这个动作显示出,他还不太适应坐在这个位置上,但这并不影响他接下来说的话,“父皇驾崩于宫中,怎容逆臣贼子逍遥于世?”

“定军侯,朕命你抄拿外戚曲氏余孽,交大理寺待堪,这是朕的第一道皇命,你可明白该怎么做?”

只这一番话,群臣凛然,还未登基,便已自称朕躬,还未登基,便已下皇命,这是怎样的一种自信,怎样的一种威势,怎样的一种……不屑,而对曲氏又是怎样的一种厌恶和仇恨,其中滋味,实在让人难以一一明白,即便是赵石,也有些吃惊的抬头瞧了瞧。

金殿之上,所有人的呼吸都重了几分,有许多人明白,从这一刻开始,景帝一朝已经是昨日黄花了,而大秦换了这么一位,看上去有些刚愎,甚至可以说是刚烈的皇帝,也不知道对于大秦来说,是福是祸。

没人站出来相劝或者反对,这事本来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过是这么早就开始,有些出人意料罢了。

赵石并未当即应下,而是沉吟了一下,躬身道:“陛下,二皇子那里……”

李全寿嘴角微微翘起,不知是冷笑还是讥讽,声音中却透出一股冷酷的意味,“朕要的是曲氏九族,你可明白?”

“是,臣明白,微臣这就去……”

龙椅上传来一声轻笑,“不忙在这一时,定军侯有功于国,有功于朕,散朝之后,先到勤政殿来,朕还有话交代。”

赵石应了一声,退后归班站立,不过心里却在想,一年前的太子殿下可不是这副模样,这是被刺激的?感觉上,真的好像两个人一般了。

开始时还急的什么似的,这会儿又不急了,殿上群臣却没有一个笨的,开始急,那是要在金殿之上,把这事儿定下来,过后不急,还用说吗,既然已经定下来了,又没人开口说话,也就不急了,看来啊,这场风波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呢。

说了这两句后,太子李全寿利落的站起身来,“该说的,太皇太后都说了,若是无事,便且退朝。”

虽有些不合礼仪,但干净利落,这才显示出了一点年轻人的活力出来,群臣不自觉的松了一口气,尤其是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臣,这一夜功夫熬下来,可真的让人有些受不住,散朝对他们来说,着实是件好事。

等李全寿身影隐没不见,众臣纷纷起身,窃窃私语着,往外便走。

有的人能走,有的人必定是要被留下来的,比如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比如枢密使汪道存,比如六部尚书,比如赵石,也正如群臣所想,这场变故风波,远未到结束的时候呢。

王家门下惶惶然不可终日,曾与曲氏交好的更是心寒胆颤,夜不能寐,一直号称军中栋梁的折家,种家闭门不出。

若是在往日,必然已经有雪片般的奏折递进中书,来到勤政殿的龙案之上,甚至于金殿朝会也将变成一场没有任何硝烟的战争。

但如今,这座雄城却在刀兵之下匍匐,没有奏折能越过重重阻碍,递到中书,更别说来到驾前了。

别有人在金殿上跳脚怒骂,咆哮不止,争吵不休,因为金殿之外,皆乃腰藏利刃的军士,他们的刀曾斩断过西夏人的头颅,曾染过马匪滚烫的鲜血,更本不在乎是不是会沾上朝廷“忠义”之士的一腔热血。

所以一切的一切,好像都很平静,太皇太后来了,走了,太子殿下来了,走了,没人在他们面前说上半句,因为他们胆寒不已,也因为王氏,曲氏最坚定的心腹之人,皆都被围在府中。

朝堂重臣的心中有些恐惧,他们知道,也许在顷刻之后,也许在明天,也许在后日,滚滚人头必将落地,牵扯的人也定然不会少了,王氏这样的百年大族,轰然倒下的时候,残垣断瓦也不知要砸破多少人的头,也不知又会让多少人肝脑涂地。

确实,这场风波还远未来到最高潮的时候……

……

作为胜利者的赵石不会去想这些无聊的事情,他跟在枢密使汪道存的身后,嗯,不得不跟在这位老大人的身后,因为没人敢于逾越而前,就这么来到勤政殿前。

勤政殿前那一腔的热血已经被擦干了,勤政殿里也再没有什么血腥味儿,驸马都尉韩文魁在昨晚,用过人的隐忍,以及让人悚然的刚烈,诠释了他的整个一生,在最璀璨的时候,顺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没有几个人会记得他的名字,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所做的事情,甚至于一夜过后,在这里留下的所有痕迹都已经消失不见,但只要有一个人记得,也就成了,韩氏一门将来便是富贵可期,这也就够了。

众人鱼贯进入勤政殿中,勤政殿依旧是那么肃穆,依旧能在这里感受到皇家的威严,但一切都不同了,勤政殿的前任主人死在了这里,而今迎来了他新的主人,皇权的更迭,并未给勤政殿带来什么新的变化。

太子李全寿如今要处置的事情非常的多,但他精力旺盛,在昨晚,将所有的怨毒和仇恨留下之后,之前也病怏怏的太子殿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宫内的大小事情都要他来定夺,因为皇后,皇贵妃先后逝去,也就没有太后一说了,当然,之后可能要选一位景帝嫔妃来继承这个称号,但现在不行,而他还没有登基称帝,太子妃也不便处置宫务,太皇太后身子不济,也无法处置这许多事情,所以宫内的事情也都压在他的身上。

所以众臣等了好一会儿,才被招进正殿之中。

这一次,商议的事情便要细致许多了,毫无疑问的,礼部担子最重,礼部尚书方谦,乃景王府旧人,景帝驾崩,新帝登基,诸般大事,都要他来出头办理。

不过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在新帝面前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干,来取得新帝的信任,这是极具讽刺的一件事,但于官场中人来说,并不出奇。

说完了这件事,接下来其实才是正题,清理王氏,曲氏,以及他们的党羽终于被摆在桌面上,这才是朝堂争竞最激烈也最诱人的一环……

京师大族王氏一旦倒下,要空出多少的位置,要多少的人填补上去,京师门阀,少了一家,但余下的人,顾不得有什么兔死狐悲的感伤,因为一块香喷喷的蛋糕就这么摆放在了那里。

当然,之后的各种交易,妥协,争夺,已经少不了新帝……以及大将军赵石一份了……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 第863章 为誓

很多事还是定不下来,需要慢慢梳理,国事其实就是这般,要不怎么都说戒急用忍呢,谁都想快刀斩乱麻,但治大国如烹小鲜,即便是胜利者,即便如今京师在刀兵之下,有些事也急不得的。

一些事情还得中书,枢密院众臣过后商议,这里定下的只能是一个基本的方向,比如王氏,曲氏必然要论罪,但怎么论罪,又有哪些罪名,会否牵连到很多人,这些都是大臣们仔细商议之后,才会报到御前。

这一定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功夫,现在还算简单,若是没有刀枪威压,估摸着一些人的罪名还真的定不下来,即便皇帝下旨,求情的人也会接踵而至,现在没有多少求情的,但所有人,都不愿看到朝堂过于动荡,这是基调,连太子李全寿以及大将军赵石都是这个想法。

但罪首肯定难逃厄运,这个也是都明明白白的定下来的。

赵石并不打算过于干涉朝政,那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但群臣频频投来的询问目光,以及太子李全寿屡屡询问他的意思,都表明了,他就算不参与进来,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赵石干脆推荐了两个人,一个不用说了,便是礼部郎中李士芳,这人一开始就站在了他的一边,许多事都是经此人之手办的,而且还有这许多年的交情,推荐一下也是理所当然。

另外一位,就是吏部右丞李师雄,这人是了然和尚的儿子,十多年过去,朝野之中,多数人不知道此人与大将军赵石的关系,而其人多少有些方正,到了现在,有赵石这样的助力,也不过是吏部右丞而已,在朝堂上连话都说不上。

不过赵石推荐此人,要的却是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也算是超擢,但赵石开口,又是大理寺这个得罪人的位置,没人会说什么,连李圃都好像松了一口气般的默然不语,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而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现在坐着的正是王家的人,大理寺以前,也正是王家的地盘,所以赵石只轻飘飘一句话,李师雄的命运便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至于李士芳,赵石只略微提了一句,这个其实不用他管,论功行赏的时候,自然会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

还有张世杰,也不用他多嘴,张世杰乃太子东宫旧人,还临危受命,为太子传话,这些功劳可都不小,足堪称之为心腹的,前程还用说吗?

朝堂之上,与赵石交好的也就这么几个,有点少的可怜,谁让他常年征战在外,加之履任的又都是军职,在军中威势一时无两,但在朝堂上的根基可谓浅薄的不值一提,这也正是前些时被论罪时,根本没人出来为他说话的原因所在。

不过之后也许会很不一样,权位有了,不缺人投靠,也许现在,就有许多人都红着眼睛想要靠过来呢。

直商议到天色将暮,这些朝堂重臣们才红着一双和兔子有一比的双眼,出了勤政殿,但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他们。

许多人在离开的时候,都回头看了看巍峨的勤政殿,神色复杂,因为那位大将军被单独留了下来。

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枢密使汪道存却连这点功夫都没有,急匆匆的便赶回中书,枢密院去了,六部尚书也闲不着,跟着就都走了。

片刻功夫,勤政殿前便冷落了下来。

勤政殿中,李全寿望着群臣陆续出去,直过了半晌,听不见任何脚步之声,才挥手让一些内侍退下。

望着赵石,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般的笑容,笑的很灿烂,甚至毫不掩饰自己的欢欣,下了台阶,一把将赵石的胳膊捉住,哈哈大笑。

笑声回荡在大殿之中,再没有昨晚的癫狂和扭曲,是真的高兴,真的放松了下来,甚至于不自禁的抱了赵石一下,赵石不动声色的瞧着,终于脸上也浮起了微笑,渐渐扩散开来,这和当年景帝得位之后,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也许,他没帮错这个人。

半晌过后,李全寿才止住笑声,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使劲拍了拍赵石的肩膀,来回在殿中走了几圈。

这才盯着赵石的眼睛,道:“大将军可还记得,我传过去的话?”

赵石微微点头,李全寿见他如此,有些不满,挥舞着双手道:“你这人,恁也无趣,哼,那个人在这里时,所有人都是战战兢兢,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以前我就懒得来这里……”

他在殿中转来转去,左右旁顾了半天,才露出厌恶的神色,道:“我要搬回原来的乾元殿,这里阴森森的,呆着可让人不舒服的很呢。”

又嘟囔了半天,看来真的是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样子,赵石甚至看到了当年那个景王府竹林中的孩童影子,心中不由一暖。

半晌,李全寿才又看过来,大笑了两声,拉住赵石的胳膊,硬是拖着他来到台阶之上,往龙椅指了指道:“我现在终是坐在了这个位置上,但我和那个人不一样,你要信我,当初我派人传话过去,说了什么……”

“我说,助我登位,天下群山,吾与君共之。”

“你当我是在说笑话吗,我将来定封一个王爷给你,连号我都已经想好了,就叫半山王,以记今日之情。”

赵石终于开口说话,既然李全寿能说些心里话,那他也不介意说了什么出来,“世事变幻,谁又能说的准呢,当年我为先皇立下过从龙之功,之后也是为他出生入死,但现在呢,却是这般局面……”

李全寿不满的撇嘴,抢着道:“他是他,我是我,你是不信我了?”

赵石摇头,“不是不信,而是……将来如何,谁也说不清楚,就说先皇当年,能想到有今时今日不成,世人皆是权势为先,你我又有何不同呢?”

李全寿沉吟,片刻之后,却是定定瞅着赵石道:“朕与他不同,因为朕信你,你可信朕否?”

赵石与他对视片刻,笑着微微颔首,“陛下即信于臣,臣又怎能不信陛下,不过今日言犹在耳,异日还望咱们君臣谨记今日所言,都不要让对方失望才好。”

“好。”李全寿朗声一笑,击掌道:“朕今日便对天发誓,有朕在一日,便保大将军赵柱国一日无忧,富贵延绵,子孙不绝,若违今日之誓,天诛之。”

赵石扬了扬眉头,心想,按照后世法律,这里面漏洞可真的不少,希望你别弄出什么幺蛾子来,不然我可真不是吃素的。

他也料不到,今日会是这种局面,许多手段都还没用呢,人家已经信誓旦旦了,对于誓言之类,赵石并不深信,但以如今李全寿准帝王之尊,能当面立下如此重誓,若无半分诚意,那是不可能的。

赵石退后一步,当即跪倒在地,“微臣赵石,也对天发誓,今后为陛下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只要陛下在一日,臣断不敢三心二意,若违今日之誓,当受万箭穿身之苦。”

李全寿哈哈大笑,一把将赵石搀起来,“咱们君臣相得,朕就在这里,等着你为朕开疆拓土,一统天下,好到时封个王爷出来。”

赵石站起来想了想,笑道:“微臣的这个王爷不忙,先寄放在陛下这里,异日一定来取,到是旁人的王位,要现在来封,才能收得奇效。”

李全寿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