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头娘却是掏出了早就准备好了一个钗子给了兄弟两个,待得送走了又喝得醉醺醺的两兄弟,县衙的差役找上了门儿来,他们自然是不敢将赵石带回县衙问询的,两个差役到赵石这里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闲话说了一堆,案情也没问几句的,到是将当晚几个跟着赵石的几个家丁详详细细的盘问了几遍,最后还是不得要领,只好怏怏的回去了。

接脚而来的却是县尉王世泽,此人春风得意了没几天,又蹦出来一个双虎岭,心里不免有那么几分世事无常的感觉,尤其双虎岭他根本不知道在哪里,心情更是郁郁。

来到赵石这里却只为看望一下赵石来的,怎么说赵石也是他亲手送入军中,当时看来此事是坏的不能再坏,为此还和张世文闹了生份,如今看来,却是他王世泽慧眼识珠,眼光不凡了。

既然赵石和他有这么一层关系,再加上前些日子还送了他一份功劳,这情分也就不同寻常了,知道赵石来了县城,立时赶了过来,表现出来的都是热络……

送走了不能久留的县尉大人,接下来却是张家的一众亲族围了上来,张家身为巩仪大族,其中自然不乏有眼力架儿,赵石在张家已经是凶名在外,但得罪赵家少年郎不过是二房的老二罢了,和旁的人却没有一点关系的,就连县尉大人都亲自登门看望,还和闪电般的和范府结成了亲家,以后这前程还会错的了?张家几房虽说已经分开来过了,但大房的亲戚不也就是张家的亲戚吗?上前问候一下还不是应该的?到了这个时候,却已经没人想起在赵石没回来之前发生的种种不愉快了。

如此想法的自是不只一个,这样一来,原来还算僻静的小院人来人往,到处都是人影,热闹的好像过年一样。

直到县令,主簿,县丞,县尉几个的到来,张家的热闹程度算是达到了顶峰,县令徐闻将案情的进展说了一下,意思无外乎就是一个,贼人是双虎岭来的强人,但双虎岭在哪里大家都不知道,实在没有办法给赵石一个交待,求的便是赵石不要死死抓住这件事情不放,要不然闹到大家上峰那里可不是什么好事。

赵石本也没指望这些差役能从中查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自然是不为己甚的了,结果到是县令大人颇是不好意思……

这还不算,自从知道了那两个贼人死在了城墙之处,杜山虎看过了尸体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贼人绝对不象那些差役说的那般,是自己的同伙儿杀死的,不然也不会一个在城墙之内,一个则在城墙之外,自然是要寻一处僻静之地,来个毁尸灭迹的,绝不会将尸体这样仓促的扔在这里。

他这么一想,赵石便倒了霉,整日价追在赵石身后唠唠叨叨,就差直接问出来你是怎么杀死那两个贼人的了。

最后赵石是不胜其烦,不顾张世文兄弟的热情挽留,执意要回赵家村去,当天中午便即成行,临走之前,张世文还给他拿了二百两银子,其他杂物足足弄了有两辆驼车。

回到赵家村的时候,赵家村的建设却已经开始了,紧挨着原来的村落弄出一块大大的空地,已经有村民在那里挥汗如雨的开始砸下木桩,还有不少生面孔在空地上比划着什么,这些自然是县里请来的工匠了。

回到村子,赵石除了到凤翔西路团练使衙门报备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其他什么事情,但这事却也不急,也没有规定什么期限,赵石现在担心的却是那些不知来历的贼人找到村子,赶紧将这些显锋军的老兵安排妥当了,有了这些人在,任谁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找上门儿来的。

这期间,赵石却是注意起新来的那户人家了,这家人没事儿也不出门,屋子里时不时的还能听见读书的声音,村子里的先生是个半吊子的读书人,连童生都没中过的,这时已经年纪老迈,调教起村子里那些精力旺盛的娃子们实在有些力不从心。

于是赵老三亲自登门,将那位那位外乡人请了出来,担任村子里的先生,本来象他们这样的村子,根本没那个必要请先生的,谁家的娃子也没想着要从这一面上来出人头地的,只要有地种,天公作美,那么一年下来,这些村人却也能过一年的好日子的,没必要花那个冤枉钱去读书本子,就像赵老先生一样,读了一辈子书,还不是一事无成?

但赵老三不这么想,村子里有位先生那是有面子的事情,教出来的娃就算没有大本事也能断个字儿什么的,可比邻村那些任嘛不懂的愣娃子们强的多了。

那个姓郑的中年人到也没怎么推辞,于是在村头儿里的那间大屋里,以前那个垂垂老矣的老家伙不见了,换成了这位郑先生。

引起赵石注意一次路过这家的门前,却是见那个胖乎乎的叫郑崔林的孩子正在自个儿下棋,孩子下棋也没什么,但那棋盘也不知是什么质地,隐隐透着一股圆润的光华,那黑白棋子也有些异处的,赵石虽然认不出这些东西的质地,但也知这些东西不是能出现在平常人家里的,回头再想这个孩子的言谈举止,心里便已认定这家人的来历很是不凡。

猛然间又想起那些贼匪来巩仪县的目的,他们找的莫不就是这家人?但他也不能肯定,他还记得前世听到过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话,诸葛亮不是在南阳那个地方种地来着吗?也许这些古代人便是有这么个嗜好,喜欢故作高深也说不准,只要以后多多留意便是了……

一晃半月过去,凤翔西路团练使衙门却发来了一封有些莫名其妙的公文,大体的意思便是让赵石不必去团练使衙门报备了,让其留在巩仪县统领巩仪县三百禁军以及五百团练丁卒,挂了个巩仪县团练的名头。

赵石自然不明白其中的关节,直到杜山虎看了这公文才笑着道:“恭喜大人高升。”

之后详细向他解释了一番,这已经相当于县尉的职权,但县尉属于文官,不在军中编制,赵石不同,还挂着个禁军旅帅的名头,拿的自然也是双饷,手下还多出这多的人马来,不是高升是什么。

但杜山虎也是纳闷儿,从没有听到过这种事情啊,一个禁军旅帅,领的却是县尉的差事,但名头上却挂了团练,团练使衙门这是搞的什么名堂,这些兵都让赵石领了,那县尉干嘛去?

这个让杜山虎有些挠头的事情在三天之后就明白了,县里来人,来的还是那位县尉大人王世泽,明眼人一看便能看出来,县尉大人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原来王世泽被调到京兆府去当县尉了,虽然表面上看职位没有丝毫的变化,但京兆府地近长安,西秦最是繁华的一个地方,机会也比小小的巩仪县多的多,从一个偏远小县,骤然要调去京兆,王世泽自然是睡觉都能乐醒了的。

到赵家村却是来找赵石交接公务的,本来应该是赵石去找他的,但王世泽已经等不得了,在接到调令之后,他已经收拾好了行装,于是便急匆匆的来了赵家村。

同赵石交接了公务,又为赵石引见手下的那些人手儿,走之前对赵石是谢语不断,事实也是如此,若然不是赵石剿灭了匪患,他别说是去京兆,估计进牢房的几率却要大些的……

又多了这许多的人手,赵石却是渐渐忙了起来,村子里的事情都交给了赵老三和商延祖两个人,首先做的便是将手下这些人整理好了,赵石对别的不熟悉,但对于军队,那就和回家一样,他对这些手下还不熟悉,便即将显锋军旧部陆续插入这些人当中,凭这些镇军精锐,想要控制这八百人队伍简直是轻而易举,之后再将两个闹事的家伙一顿军棍下去,然后赶了出去,这些人便也服服帖帖了。

随即团练使衙门又送来了两千多套崭新的秦军军服,三石强弓一百张,五石强弓十张,明光铠甲一具,皮甲六十四具,横刀两千把,长枪一百把,战马四十匹,粮食军资无数,还来了四个铁匠,就连今年的饷银也随队带了过来。

这让几个管理军资的军曹都是惊的目瞪口呆,就连杜山虎也开始怀疑眼前这个少年是不是哪位大将军的私生子了,看向赵石的眼光着实怪异了几天。

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头,押运这些军资的是个校尉,在赵石面前却是恭恭敬敬的递上了这些东西的清单。

笑里更是带着三分的谄媚,七分的羡慕,“大人果然姿容不凡,末将在团练使衙门那里就已经听到了大人巩仪猛虎的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团练使大人更当着所有同僚的面盛赞大人乃栋梁之才,末将胡全孝给大人见礼了,别将末将当外人,以后的军资都会由末将押运,见面的机会还多着呢,咱们可得多多亲近才是。

哦,对了,来时团练使大人说了的,若是有什么为难之事尽管派人去找他,缺少什么军资也尽管开口,要什么有什么的……”

第三卷 失意自有心胸在 第76章 波澜

送走了这个表现的好像他才是下官的校尉,赵石心里也有些奇怪,要仔细解释起来,只有是李金华的那个大伯帮的忙了,也许是一种补偿的心思在里面,其实已经没有必要计较,当时临走的时候跟李树说的那些话说的自然都是实话,信任这个东西一旦失去,象他这样的人就永远不会给予别人第二次背叛的机会,这是长年累月养成的习惯,现在已经无法更改。

将这些念头抛去,有了足够的粮饷,赵石手下的军兵已经有一千之数,但那五百团练丁卒其实还不如说是壮丁,这和唐时的府兵差不太多,都是临时召集起来的人手,农忙的时候还是要各忙各家的,在赵石眼里是可有可无,对于兵贵精不贵多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骨髓的赵石来说,他要的是职业化的军人,而不是握锄头比握刀枪时间还长的农民,那么剩下的三百禁军以及加入的一百八十余人的显锋军旧部便成了他这支团练部队的所有实力了。

在胡全孝走后,赵石第一时间将衣物和军械发到了这些人的手上,并将驻地就选在了赵家村,由此赵家村开始大兴土木,不但要建出一个村落来,还要建立一个军营的。

于是银子不断花出去,从县城那边不断的请来工匠,风水先生以及陶工,关内的红土正是烧制砖瓦陶器的上佳原料,至于建房子所需的木料也大多都是就地取材,赵石将手下所有人手都投入了进去,再加上赵家村的村民,进度不可谓不快。

两个月很快过去,由于材料便给,银钱凑手,人手又多,营地和村落已经渐渐开始成型,相对于原来的赵家村房子的参差不齐,这个新的村落却是修的整整齐齐,中间留出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则挖出阴沟,用青石堆砌,房屋多为木制,用青砖做出围墙,一栋栋一间间,透着清新的木头香味,村民又从山上挖出一些小树陆续移入村落之中,这个时候虽然看上去还有些简陋,不如赵石想象的规整,但已经比镇上还要气派了。

这段时间,赵石也是身心俱疲,但精神头儿却是渐长,慢慢的体会着这种权力和责任交杂的感觉,权力所散发出来的诱人味道估计没有哪个男人能拒绝得了,但伴随着权力而生的便是责任,当你把握住权力,却没有一点的责任感的时候,那么权力很快就会离你而去。

随着一天天过去,赵石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权力所带来甘美滋味,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毕恭毕敬的向他行礼,他说出的每一句话相对于别人来说便是命令,周围始终环绕着羡慕以及敬畏的目光,这些虽然看上去只是小事,但对于前世从来未曾真正掌握住自己过的赵石来说,这个变化简直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对赵石造成的冲击自然不小,但伴随而来的琐碎事情也渐渐多了起来,让赵石明白了一些在其位谋其政的道理。

相对于现代权力分散到很多人的手里,相互制约来说,这个时代的上位者的权力明显要大的多,就比方说对于赵石手下的人等,赵石便有生杀予夺之权,随时能以军法处置,少有其他的制约存在,权力之大甚至让赵石感到了几分惊异。

……

相对于赵石这里的景象,长安城中此时已是繁花似锦,人潮如流了。

相府后园,杨感正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棋盘,他刚下早朝,本想着到后园中清静一下的,没成想却比人拉来下棋,他的棋力本来不弱,但他的心思如今都在朝局变换当中,根本不在这黑白之道上面,一盘棋下来却是被对方杀的七零八落,眼瞅着到了收官之际,却是把心思都拉了回来,想的却是别输的太过难看便是。

旁边站立观瞧的南十八却是面露笑容从棋盘上移开了自己的目光,看向和杨感下棋之人,杨感对面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矜持的坐在那里,少女身形修长,穿着一身淡绿色的流苏长裙,上身坐的笔直,让整个身段显得越加的凹凸有致了起来,露在外面的肌肤红润亮泽,被午后的阳光一照,好像拢上了一层烟雾,散发着惊人的魅力。

少女这时小巧的嘴巴微微翘起,显示出几分自矜和得意,一双明亮如星的眸子紧紧看着棋盘,灵动的眼珠儿却骨碌碌乱转,显示出几许狡黠,显然心思也已经不在这方寸之间了的。

由是南十八已过不惑之年,目光在少女的脸上转了一圈,心中也不禁暗赞了一声,好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这女子不是旁人,正是眼前这位大秦枢相的孙女杨倩儿,是京城中出了名的才女,杨感回府之后便将他招来说事儿,看样子是朝中又起了什么变化的,但这个丫头却连撒娇带耍赖将历来宠着他的爷爷拉到了这里,想起最近京师声名鹊起的那位人物儿,南十八却已经猜到了这个丫头打的是个什么主意了,见这爷俩个都是神思不属,却还在这里装个样子,南十八心里不由一笑。

果然,杨感思索半天,信手一挥,便抹乱了棋盘,在杨倩儿不依声中笑道:“说吧,又有什么事儿来找爷爷?可别跟我说你们那个什么小梨园会又出什么天大的人物儿,上次那个你爷爷可是见识了的,会作上几首诗只能讨你们几个小丫头的欢喜,在我面前连站也站不稳,还掉到了池子里,要我真是荐他个官职,还不定给我丢脸丢到哪里去呢。”

杨倩儿听爷爷说起这事儿,脸上也是一阵懊恼,不过接着便是狡辩道“还不是爷爷威严太胜,吓得别人连话儿都不敢说的,但大秦能比得上爷爷的能有几个?能在您面前从容不迫的又能有多少?若是您这样说,我大秦的官儿算起来也没有几个人入您法眼的了。”

杨感摇头笑道:“丫头不用灌爷爷的迷汤,你知道爷爷说的不是这个,满天下的读书人多了,但要说到治国平天下,可不是作上几首好诗便能胜任的,读书人不但要书读得好,还要修身,修心,审时度势,那人心性太过浅薄,就算是才学再好,成就也是有限,当真是荐了他,丢脸到在其次,说不准反而害了他。

你以后做事可要多多思量,再说你们几个丫头整日价和那些大男人混在一块儿,怎么说也有些不妥……”

见爷爷又要教训于她,杨倩儿小嘴微微一翘,显然很有那么几分不服气,但随即便是笑颜如花,撒娇道:“爷爷又要教训人,爷爷的眼光自然是好的,我们可没那个好眼力,不过爷爷可别小看我们女孩儿家,那个解了庆阳之围的不就是个女子?听说她最近要回京?爷爷可要指派个人给我们引见一下,让孙女儿看看那位李家姐姐是怎样一个巾帼人物。”

杨感眼光一闪,却是指着自己的孙女儿笑着对南十八道:“南先生,你看看,我就知道她在这里等着呢。”

南十八微微一笑,却没有说话,他如今已经是杨感的心腹幕僚,便也收起了当初的那等娟狂,这样的场合不适于他来插话儿说些什么,他便也一语不发。

杨感毫不在意,回过脸来对着自己的孙女却是收起了笑容,接着说道:“李家的丫头这几日便能到京,不过你们几个丫头不能去见他,尤其是你,这几天给我呆在府里,知道了吗?”

杨倩儿没想到说的好好的,爷爷却转瞬间就变了脸,不由愣了愣神儿,但她心思灵动,虽然嘴上不说,心底里其实最是佩服自己爷爷的眼光和见识的,只是低头略一思索,便即给了爷爷一个灿烂的笑脸儿说道:“云儿她们还要在梨园请那位李武李大人来复会,把心思全用在了孙女儿的身上,看来这下却要失望了,孙女儿尊枢相大人之命,这就回房呆着,哪儿也不去,这下爷爷放心了吧?”

说完也不待杨感说话儿,在银铃般的笑声中,人却已经去的远了,惟留下杨感在那里摇头苦笑,但眼神中却都是满意的神色。

杨感这时转头扫了南十八一眼,道:“南先生,咱们坐下来聊吧。”

南十八欠身坐下,杨感一只手敲击着桌面,沉吟了半晌,这才说道:“太子回京已经四个月了,朝中也一直平静如常,先生怎么看?”

南十八笑了笑,他对这事已经想了很久,立即回道:“东翁,这就得从头来看了,太子出京是为了什么?”

杨感眼光一闪道:“太子监军军前,虽然有些挫折,但收获却也不少,首先平了庆阳之乱,再则李家跟太子如今交往甚密,看样子李家已经靠向了太子一边……”

南十八摇头笑道:“十八却与东翁想的不同。”

“哦,怎么说?”

“太子此次出京简直是一事无成,您看,太子力荐折木河领军复援,可援军在平凉蹉跎了数月,图耗粮草,一事无成,还险些闹出兵乱来,表面上看是折木河无能所致,但细究起来,又何尝不是因为太子在军中的威望太低甚至约束不住手下的兵将所致呢?

至于解庆阳之围,就更是笑话了,太子身在平凉,如何去解庆阳之围?若不是李家的那个女子奇兵突出,说不准就让夏人占了庆阳去,这些事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太子运气,要不然这次他就没法儿收场的,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那皇上能没看出来?”

杨感笑着摇头道:“事情不能这样想,朝局繁复,有些事情就算大家心里明白,也是不能说出来的,李金华怎也是太子辖下,这首功虽然是李家丫头的,但名声却归于太子,什么人也没有话说的,就算是皇上,要想在这件事上发作出来,也不怎可能……”

南十八微微一笑,好像一切尽在他掌握之中,“东翁您可是有些沉不住气了,太子去位是多大的事情?怎能一挥而就?再说太子在位那么多年,这一动得牵连多少人?

以枢相的位置,您能没想到这些事情?只是不愿朝局动荡罢了……”

杨感苦笑,这位南先生言辞向来犀利,有些时候确实让人吃不消,微微叹了口气道:“还是先生知我,有些事情确实不能想当然尔,朝局此时确实不宜动荡的,不然外敌趁隙来攻,大秦内外交困之下……”

不待他说完,南十八已经插话儿道:“东翁见识长远,非十八能及,既然东翁这样想法,那皇上是不是也是这等的心思呢?

若是太子能安于其位……未尝不能再作上几年太子,但现在看来……皇上也该是到下决心的时候了。”

杨感心中一振,本来温和淡定的一双眸子立即变得犀利的好像一支利剑,定定的罩在南十八的脸上。

南十八却好像毫无所觉,接着说道:“这其实已经不但是太子的事情了,虽然折木河无能是大家都认定的事情,但平凉援军的表现会让皇上怎么想?

禁军尚且如此,那些边兵常年在外,边将大权独揽,是不是骄气比禁军还胜三分?太子在这个时候还想着在军中拉拢人脉,是不是愚蠢之极?

李家那个老三我也是见过的,才干到也有些,但最是势力又目光短浅的一个人,他靠向解了庆阳之围,在朝中势力大增的太子是意料中事,他这一动便是代表了李家,皇上会怎么想?

这几乎已经触动了皇上的底线的,如今没有什么动静,一旦有变,就是大变,皇上只要把当年的手段拿出三分来,太子一党估计连个反抗之力都没有的……依皇上的性子,必定要拿出雷霆万钧之势,闪电般稳住朝局。

所以,东翁啊,这个时候您千万要把握住自己,皇上是英明之主,所以绝对不会将一个烂摊子交到自己中意之人的手里,只要皇上下定了决心,这手段之酷烈估计将让人难以想象……”

杨感此时脸色变化,眼光注视着远方陷入了沉思当中。

……

此时的正德皇帝心思之复杂也不下于杨感多少,注视着跪在地上的李信,脸上的神色似笑非笑,很是复杂,过了半晌才道:“这么说来,那人在巩仪县了?”

李信跪在地上点头道:“没错,那人是在巩仪,老奴已经命人经兵部任命了那个小旅帅为巩仪团练,有他在,估计那里出不了什么岔子……”

“你是说那个叫巩仪猛虎的旅帅吗?”

李信身子一颤,他到不是害怕什么,只是皇上的消息得到的如此之快,看来他们内衙之外应该还有……想到这里,他却不敢再想下去了,直接低头道:“是。”

“不过一个小小的旅帅,看来你到是很看好他的样子?”

“老奴听到一个传闻,只是不知该不该跟皇上说。”

正德皇帝笑了笑,随意道:“既然是传闻,那就是当不得真的,不过说说也是无妨,朕不罪你就是。”

“老奴听说……听说此次解庆阳之围的首功当数那赵石,只不过……只不过是被兵部侍郎李坂的小儿子李武硬把功劳夺了去,后来……后来老奴叫人查了一下,认定庆阳平定之时,那李武尚押送粮草在庆阳二百里之外……

最可称奇的便是有人说李金花能得了这件天大的功劳却全是得那赵石相助……”

正德皇帝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神色间并没有什么意外之色,只是说道:“好了,你先出去吧,朕想安静一下,记住,这些传闻不许向任何人说起。”

等李信走出去半晌,正德皇帝回到书桌旁边,拿起上面的一张折子,只是略微扫了扫,叭的一声又摔在了桌子上,殿外的小太监探头看了看,却没敢进来。

正德皇帝抓起案子上的一块儿镇纸作势就要甩出去,但这块碧玉镇纸从手掌处传来的一股温润的感觉让他愣了愣,接着收回手臂,盯着那镇纸瞧了半晌,最后才喃喃道:“晴儿,好,朕就看在你的面子上再给他一次机会……”

第三卷 失意自有心胸在 第77章 重阳

时间进入九月,夏天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这个时候的天气相对于一千年后热的人要死要活,灾难频仍来说,只能用适合来形容了,尤其是进入九月份,天气就已经开始渐渐转凉,人们开始穿上一些厚重一些的衣服,以免自己着凉。

对于巩仪县的农人来说,去岁虽然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但并不影响今年的收成,而且年景还要好于往年甚多的,自然是人人心里都踏实的很,摩拳擦掌的等着收获的日子的到来。

九九重阳,这是个特殊的日子,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对于那些赵家村的村民,禁军的士卒大多都是外乡人,看着那些欢欢喜喜准备瓜果吃食的村民,赵石手下这些禁军士卒心里的滋味自然以黯然居多的。

这个时候的赵家村的扩建已经接近了尾声,甚至有人已经迫不及待的住了进去,两个村落如今已经连绵成片,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六七倍有余,房屋层层而立,其间绿树葱葱,街道宽敞有致人,虽然比起县城来还要小上许多的,但看上去却要比县城整洁的多了,再加上后面就是牛头山,前面又有清溪环绕,在景致上却又胜了县城一筹。

村民们看见已经渐成规模的村子,这心里面的自豪和欣喜自然是不能为外人道的,这样的建设速度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来说却已经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再加上这样的村子还能叫村子吗?叫镇子还差不太多,对于这些将房子还有土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村民来说,这无疑是赵家村家业兴旺的征兆了。

有这样的速度,一来是材料人手都很充足,二来嘛却要得力于赵石发明的一样东西了,这样东西在后世七十年代或是更早出生的人来说再是平常不过,但在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城里人却就很少能见到了,“洋井”这个东西在看到过实物的人眼里自然是不算什么的,无论是结构,还是原理都是普通之极的,但在这个普遍的应用辘辘来作为取水的主要手段的时代,却只能用鬼斧神工来形容了。

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将一根铁管插入地下,再在上面安上一个象是马匹一样的古怪东西,就能将水从地下抽出,方便而又快捷,真真是神仙手段才能形容的了。

这是赵石来到这里之后的第一个发明,当初他看见母亲用木桶在地井中艰难的取水,一桶水在用绳子拉上来的时候只能剩下半桶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这个时代的关中并不缺水,其实直到明朝中期,由于天气的原因,以及黄河的泥沙不住的郁积在一处,才造就了关中缺水的局面的。

虽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但在没有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他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样的东西来的,如今随军而来的四个铁匠却是帮他解决了问题,他只是在旁边略加指点,以这个时代的冶铁技术来说,制作这样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虽然比赵石的要求要粗糙上很多,但也已经足够应用了,只是井中的活塞费了些功夫,这活塞应该是由胶皮制成,可以想见的,这里哪里会有什么胶皮,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最后却是用厚麻布代替了胶皮,效果上略差了些,而且长时间泡在水里,麻布会发霉腐烂,隔上一段时间便得更换一次,但总的来说也够用的了。

接下来挖下坑去,一直见到地下泉水的涌现,接着把管子埋入,当第一缕清泉随着后面的把手的上下摇动顺着出口处泊泊留出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欢呼了起来,在此之后,那些匠人们对赵石自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便是村民和那些禁军士卒们看向他的眼神儿也充满了崇拜。

取水方便,建造的速度立马儿快了起来,到了重阳之时,基本上已经可以收工了事了的。

每逢重阳,不单家家都要洒扫庭院,每门每户的门梁之上都会插上自家人登高采回来的茱萸,以示清除邪祟。

回到家里,村民们却也不顾疲惫,开始准备些过过节所需各样物品,重阳糕就不必说了,还有瓜果,生熟食之类的吃食,然后便是兴高采烈的等待庙会的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