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余生却道:“我对黄道会没什么印象,不过,他们会长常玉清却是个不错的人,曾经输给我一万多银洋呢!付账的时候很是痛快!可惜后来却不跟我联系了,这样的跑狗实在该多来几次才是……”
**********
筒子们,不好意思,今天有些琐事,只有一更了哈,明日两更继续!另外,虽然周五没接到通知,但今天发现这本书在重磅图推上还能看到!着实让清唱非常之高兴,所以,走过路过的收藏推荐一下下吧!O(∩_∩)O~另,编辑大大威武!
第七十九章 犯罪心理学(一)(第一更)
南造云子的这种提问方式,是犯罪心理学所研究的,在后世审讯中经常用到的模糊提问法。这种模糊提问法,问的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个集合。由大集合问到小集合,集合和集合之间,总有不同的矛盾或相同的交点。这些,便是关键的细节。而这层层相套中,若是构建的巧妙,不过几层就可以得知真实!
犯罪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一七九零年,德国人明希编写的《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而最早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是一七九二年德国人绍曼编写的《犯罪心理学论》。
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进入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物质的丰富,自然科学也蓬勃发展起来。并且由对外物的探索中,分化出对人本身探索的科学。
这个时期,欧洲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许多学科的大师,例如弗洛伊德等,便是在这个时代绽放光芒。
而伴随社会急剧发展而来的是资源分配的巨大不公,大量的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所以社会矛盾剧烈,犯罪率急剧上升。
因此,能够预示或分析犯罪行为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一八七二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犯罪心理学纲要》。这本著作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一八八九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犯罪心理学》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两本专著的问世,标志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而这个时候,正是日本被迫将国门向欧洲打开,而惊觉自己落后,努力学习奋起直追的时代。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维新,让日本人尽一切可能去学习西方一切先进于日本的知识。
而犯罪心理学,也是日本人学习的科目之一。而反观中国,是知道后世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建立犯罪心理学这个科目的。
一九三九年,美国犯罪学家E。H。萨瑟兰出版《犯罪学原理》,提出“不同接触论”。一九四零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施奈德出版《精神病质的人格》,划分出十类易于导致犯罪的异常人格类型。犯罪心理学就此而渐趋成熟。
日本人对此也有研究,南造云子身为日本人精心培养的专业顶级特工,学过犯罪心理学毫不稀奇。
而余生,若不是因为后世在看侦探小说的时候对犯罪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看过两本专著,怕是此时已经掉进南造云子的套里,被南造云子牵着鼻子走了。
余生的回答,根本没有区分黄道会的好坏。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并且隐隐透露出视常玉清为狐朋狗友的意思。不在南造云子的预料之中,所以,准备的后续手段也基本用不上。
南造云子被余生噎了两次,此时也已经意识到余生不好对付,便又问道:“听说余先生甚少独自一人逛舞厅,就是到舞厅中来,也是和卡特雷斯先生或张先生一起,今日却为何有闲情到舞厅中抛头露面了呢?”
“孙小姐这句话问的奇怪,这几天,你们宪兵队的人闹得上海滩鸡犬不宁,很多公司或商店根本不敢正常营业上班。余某人闲在家里难受,自然要出来走动一下。余某逛街逛腻了,到舞厅里面放松一下实属正常。”
“唯一不正常的就是,我第一次一个人逛舞厅,这个舞厅便被日本宪兵队给围起来了。也不知我是和舞厅犯冲,还是和宪兵队犯冲。”
余生的话合情合理,并且适当的表达了自己对日本人的不爽。如果完全不表达,则必然是有什么原因,让余生压抑住怒火。会引起南造云子的猜疑。而如果表达的太过,南造云子便可以余生拒绝合作为由,带他回日本宪兵队。
而此时,余生的表达恰到好处,又在众目睽睽之下,南造云子自然不好再做什么。便只能一笑了之。一个完美的试探机会被余生弄得七零八落,南造云子但觉得有些憋气。
**************
余生回到家中,在书房中闭门静坐。仔细回想着自己在后世看过的资料中,上海滩孤岛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种大事的时间节点。
几天前,即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对波兰发动袭击,以“闪电战”的著名战术,将波兰军队击溃。波兰很快沦陷。英法两国对德国宣战。绥靖政策最终消亡。
而那时,朱惺公刚刚被刺。上海滩和余生均乱成一团,余生看到此消息只是觉得历史并不受自己这只蝴蝶的影响,按照自己的轨迹前行而去。
而此时想来,自己既然无力改变历史大势,那就必然要在历史大势中随波逐流。今日与南造云子的正面交锋,便给他提了个醒。穿越众的优势并不能保证他在这个时代完全安然无恙,一个后世不曾记载的细节,就有可能让他阴沟里翻船。
现如今不过是一九三九年,而二战真正的时局剧变,是在一九四零年。
一九四零年四月九日,德国攻占丹麦和挪威。
一九四零年五月十日,德国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与此同时,德国绕过法国的马其顿防线,侵入法国。
一九四零年五月,法国人败退,向英国人求助。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大量的物资转移到英国。
一九四零年六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攻,而意大利也在此时对法国宣战。
一九四零年六月二十二日,法国维希政府投降。
第七十九章 犯罪心理学(二)(第二更)
希特勒志得意满,发出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开始实施。德国军队对英国发动了潜艇战和剧烈的空袭。却被丘吉尔带领的英国人挫败。至此,德国人的攻势方才放缓下来。
而法国人对德国投降后,由于日本人和德国人的盟友关系,法租界当局必定倒向日本人。法租界的庇护怕是会名存实亡。而美国人的中立情绪与英国人对本土的自顾不暇,必然会让英美租界对日本人有所妥协。
到了那个时候,租界区恐怕就不会如现在般安全。而到了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德意日三国同时对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时,日本人便会直接进驻租界区。那时,租界区就更没法呆了!
所以,余生要做的不是应付偏居上海滩一隅的南造云子,而是在合适的时间离开上海滩!保存自己,再做战斗!
然而离开上海滩,去哪呢?他还有八个少年,一个老婆和三十六个孩童需要照顾。离开,哪里有那么容易!余生在房间内静坐到天黑,方才理顺出一个计划来!
然后,当机立断,坐起而行!
***********
余生第一个联系的人,是沙逊!
当年,在日本人刚进占上海滩的时候,沙逊认为日本人并不会顾及英法美的面子,直接把租界也占据下来。毕竟,日本人自称是从白种人手里解放黄种人的救世主。如果不把英法美占据的租界“解放”给自己,岂不是对不起自己的口号与宣传?
可是,日本人的脸皮远比沙逊预料的厚得多。日本人进占上海滩后,因为德国老大还没有和英法美撕破脸,所以,也只敢在租界内外搞搞小动作,并不敢明目张胆的把租界占了去。这让沙逊颇为不爽,毕竟,在抛售产业和股票时,他都是低价出手的。虽然不至于赔钱,但利润没有最大化,便让他这个职业商人非常不爽。
而唯一赚钱的一处,便是用一处很不起眼的小别墅换了余生《精忠报国》的股份。所以,沙逊对余生便有了莫名其妙的好感。
此时的沙逊还没有离开上海滩,在余生和他做过生意后,两个人便有了联系,逢年过节的也会相互问候一下。虽然并没有再见面,却也并不生疏。
这一日,沙逊正在自己的私人舞厅中,听着音乐,喝着咖啡,看着报纸,对管家和几个亲近的朋友感叹道:“上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还是个年轻人,还可以上战场参加战斗。如今,看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我却已经老了。”
管家和几个亲近的朋友自然的安慰吹捧一番,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正在此时,沙逊的一个手下来禀报说,有一个姓余的中国人,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哦?难道是名扬上海的那个余生么?”
“是的。就是您出售给他别墅的那一位余先生。”
沙逊起身,亲自接听电话。
“哦,亲爱的余。这不年不节的,你居然给我打电话了,是有生意照顾我么?”沙逊开玩笑道。
“沙逊先生,您真是太聪明了!我有一桩大生意,要麻烦沙逊先生。不知道沙逊先生有没有兴趣?”
“大生意?怎样的大生意?”
“是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大生意!沙逊先生有兴趣么?今天晚上,我在别墅里面,请您品尝一下地道的中国家常菜。”
数百万美元,对于沙逊而言,也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了。而这相当于余生自《精忠报国》上映以来至今,所有收入的九成。而若不是自《万里长城永不倒》开始,至《大闹天宫》海外票房的爆棚,余生断然是没有如此收入的!
沙逊知道余生如今不比从前,如果说余生原本不过是个走运的无名小辈,那么如今,在上海滩也是可以和他平起平坐的人物了。所以也不怠慢。亲自去往余生的别墅。
沙逊和阿尔伯特不同,他在中国居住的时间已久。中国的美味菜肴几乎都吃了一个遍,所以,他的心思并不在菜肴上。简单吃了几口,便停下。问余生道:“亲爱的余,你想和我做什么生意呢?数百万美元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沙逊先生,我知道您是英国国籍的犹太人,想必您对澳大利亚不会太陌生吧!”
“澳大利亚,有我们家族的牧场。莫非,余先生也想投资澳大利亚牧场么?这几年的海运,由于战争,变得困难起来。商船的风险很大。运输困难。澳大利亚牧场中的牛肉运不出去,很多牧场主都处于亏损的状态,投资澳大利亚可不是一个好主意。”
“沙逊先生,您说的没错,我确实想投资澳大利亚!不但是牧场,而且还包括大农场,并且,不仅仅限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牧场水草更加肥美!如果有生态链完整丰富、面积宽阔、并且所有权完整的岛屿,我也想要!”
“哦?余先生为何会想到投资这些呢?你投资的这些东西,现在的价值并不高,而且,现在看来,其升值空间也并不大。”沙逊有些奇怪。
“沙逊先生,以您的商业才能,当然知道,财富的本质是什么!不是我们手中随时可以被印刷出来的钞票,也不是不能吃也不能喝金银,而是资源!资源,才是财富的本质!”
“所以,我们不应该把目光集中在眼前的这一段时间里,而应该放远!如果我们从工业革命看起,那么,地球上的总体趋势,便是人越来越多,而资源越用越少!其中,最重要的资源便是土地和食物!”
“而就眼前的形势来看,日本人占据澳大利亚的可能性极小!而我有八个同伴和三十六个收养的儿童需要一个安全的食物丰沛的土地,让他们休养生息,所以,澳大利亚是我的第一选择!”
余生的所言,依据当然不是因为他对此刻国际形势的判断。而是源于后世的记忆。日本人虽然轰炸过澳大利亚,但是日本军队并没有能力攻击澳大利亚本土,特别是西澳。所以,澳大利亚本土在二战中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破坏。
第八十章 舌尖上的上海滩(第一更)
所以,二战时期呆在澳大利亚,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且,澳大利亚没有美国的排华法案和南美洲那么原始,而牧场和海岛,在后世地球上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也是一种最好的保值升值的资源。
沙逊听完,沉吟片刻。余生以穿越者先知的角度说出的话,预见性极强,且很有道理。对沙逊而言,也是极大的启发。
片刻后,沙逊道:“那么,我的朋友,这笔生意你打算怎么和我做呢?我的手头可并没有澳大利亚牧场。”
“沙逊先生,我想即使您手头没有澳大利亚牧场,但是,凭借您的英国国籍和爵士的身份,当个中间人应该并不难吧!我现在并没有和澳大利亚关系非常亲近的朋友,只有求助沙逊先生了。请沙逊先生代为寻找几处性价比较高的牧场、农场或海岛。当然,中介费用,我会从优。”
沙逊笑道:“虽然余先生并没有和我做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生意,但是,余先生的想法,让我很有启发。所以,这件事情,没有问题,包在我身上。三个月之内,我会把找到的牧场资料,包括牧场主报价,牧场位置与产出,水权额度,中介费用数额,相应的税务项目发给余先生。”
“谢谢沙逊先生,在沙逊先生给我资料后一个月内,我会做出选择。总不会让沙逊先生白忙一趟的。只是,还有一些东西,需要沙逊先生帮我从国外购买一下。”
“什么东西?”
“三十台发报装置!”
“运到上海么?”
“不,运到香港。”
***************
余生第二个联系人是阿尔伯特。虽然阿尔伯特远在美国,虽然这个时代并没有越洋电话,虽然这个时代只能用电报联系,虽然话说多了,电报会很贵。不过,以余大财主如今的实力,每天一封电报还真就不成问题!
余生在电报中,拜托阿尔伯特华纳,把《大闹天宫》的一部分赢利截留下来,帮他在美国好莱坞附近购置一处房产。价钱不论,只要物有所值就好。
阿尔伯特华纳见识过余生的电影才华,也早有请余生去美国的想法。余生的这个要求,自然不会拒绝。阿尔伯特在回复的电报中数次追问余生,到底何时到达美国。并告诉余生,只要余生愿意拍电影,华纳兄弟公司的大门永远为他敞开。而且告诉余生,他希望余生到美国后可以开一家地道的中国餐馆。他已经迫不及待。
余生回复完阿尔伯特,对阿尔伯特开中餐馆的建议也不由得仔细考虑起来。毕竟,以后去美国,除了拍电影以外,总要经营些其他的产业才行。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不过转念又想,既然要对外国人推介中国菜和中国的饮食文化。那么,为何不用电影的方式?话说这个时代可没有专门记录中国美食的记录片!更没有《舌尖上的中国》!
而这个时代,对于纪录片,电影界还普遍认为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作品。罗伯特弗拉哈迪所拍摄的表现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北方的纳努克》,便广受电影界和文艺界人士欢迎。票房居然也不错。
而《舌尖上的中国》,在后世的影响力也并不止于中国。在没有大量资金投入和黄金档播放时间的情况下,《舌尖上的中国》凭借其精致的摄影与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解读——将美食作为中国人精神的载体。在央视众多纪录片中脱颖而出,不但红透了全国,而且还红向了世界。
在后世二零一三年的法国春季戛纳电视节上,《舌尖上的中国》引领“中国晚宴”活动得到各国媒体和机构的好评。并且,此片也实现了中国自制的纪录片在海外销售市场的历史性突破。其海外单集销价也有望超过《故宫》保持的单集最高五到六万美元的纪录。
由此可见,中国美食对众多歪果仁的强大杀伤力。而在这个连美食节目都不曾出现的时代,如果余生要制作一部不次于《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纪录片,那便是开天辟地的创举。而且,这样的题材贴近生活,代入感强烈,远比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受欢迎。想来票房也不会差。
只不过,这个时代与后世还有不同,《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后世经过十三个月,走访中国七十个不同地方,才拍摄完成。而此时,日本人占据中国,却哪里有如同后世般自由优厚的条件。
唯一一点可以弥补差距的,便是如今的上海滩,几乎聚集了全中国不同的人,全中国不同的菜式。分门别类,按照既定的主题去寻找故事,总会找到相应的影像。虽然,未必和后世的《舌尖上的中国》在细节上一模一样。但由故事而衍生出的主题与内质却是可以相同。
有了这个计划后,余生便从新华公司找来十几个摄影师,要他们去拍摄上海滩各大小餐馆的后厨,以及一切与饮食有关的内容,拍摄中国各地所有的有特色的菜品!由采购到择洗,从炒制到出锅!无论是什么菜,都可以!并且,按照拍到的菜品数目和详细程度,以及拍摄质量算钱!
如果能从上海市郊拍到各种田野中作物种植的百般事宜,余生便会高价收购!
这年头的摄影师,虽然也都是高端人才。可是,摄影与衣食住行并没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这个难求温饱的乱世,摄影师并不吃香。能被张善琨挑选到新华公司的摄影师,已经算的上国内顶尖,每个月的薪水,也不过是普通白领的水平而已。
余生从张善琨手中把这些人借来,开出的薪酬,基本上便是其每个月薪水的十倍左右。这些人自然会挖空心思,努力钻营,把上海滩大大小小的餐馆后厨,和一切有关饮食的内容,拍个底掉。
而余生所要做的,不过是等这些摄影师拍出胶片后,他按照已有的文案剪辑配音而已。毕竟,虽然影像是具体的,但文字抽象的诠释却可以将相同的影像在剪辑后构成不同的主题。
第八十一章 三大矿床(第二更)
而就在余生考虑怎么离开上海滩的时候,还是那间由日本宪兵重重守卫的屋子里,两个容貌相同的女子正在相对而坐,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余生的一举一动。
“从目前的情报看,余生的出身很清楚。他本名余胜,父亲和原来的妻子,都是南京人。而余生也从小在南京长大。并且自幼练武,虽然没有人看过其出手,但是根据能扛起体重二百三十斤的卡特雷斯来看,至少也算是个高手。”
“余生的妻子确实是在皇军进攻南京的时候,被皇军的流弹击中而亡的。根据海军第三舰队第十一战队的一名军官回忆,他曾见过余生。那时候,余生身边确实有一个女子,而经过照片辨别,就是叶轻语。”
“只是,目前有一个疑点。余生从小练武,虽然喜欢看小说,但是学术类的东西接触的并不多。从小在私塾上学,物理化学之类的并没有学过。如果说他是新亚饭店爆炸案的主谋,显然不合情理。”
“另外,并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余生有过音乐天赋,或者曾经学过音乐。那么,他的那些歌,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这也是一个不合理之处!或者说,余生必然是有一个我们并不清楚的知识来源。并且,我们不能确定,这个知识来源究竟给余生带来什么知识。所以,余生的嫌疑,应该不能完全排除。”
“调查到现在,只有一个人是确定的,那就是陈天!现已查明,黄道会当年惹到的迷踪拳高手就是陈天!而陈天从照片对比来看,与陈真有几分相似,虽然未必是直系血脉,但应该是其传人之一。”
“而周柳五之死,应该是陈天出手。而覆灭黄道会是军统的陈恭澍主持的,由此可以推知,陈天必然和军统有所关联。而陈天如今住在余生家中,所以,也不能排除余生和军统有联系的可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余生和军统之间有直接联系的证据。”
“按照时间上分析,陈天与余生相识的时间,应该就是在陈天负伤之后。因为,正是在那个时间段,余生宣布要拍《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由此推断,陈天负伤后,很可能是被余生所救。而黄道会派去投毒却失踪的那几个人,很可能便是被陈天所杀。”
“只是如今上海滩形势复杂,皇军在租界区力量并不占优。而陈天和余生又都是公众人物,又有功夫在身,贸然派几个刺客刺杀未必成功,反而可能让皇军陷入被动。所以,要么抓到这两个人对皇军出手的确切证据,要么就等皇军进占租界区后,才能对两个人下手!”
“那就派人密切监视吧!中国人有句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
沙逊不愧是职业的商人,对于做买卖很是上心。虽然余生的这一单数额并不大,但是并没有什么成本。家族中本来就有收集各种商业情报的人才,澳大利亚的牧场和农场虽然不受重视,却也有专门的资料。
沙逊又派人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最终整理出近千处待售的牧场。这近千处牧场涵盖澳大利亚所有的州和领地,包括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南澳、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西澳、北领地。
余生一页页的翻看沙逊给他的资料。
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来源于南亚,大约在四万年前,随着洋流漂流至这片大陆。而这片大陆上的原住民并没有在这四万年中发展出自己的文明,到了一七七零年,船长詹姆斯库克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领土的时候,这片土地才算是真的进入人类文明的进程。
澳大利亚的第一届联邦议会于一九零一年五月在墨尔本由约克公爵,即后来的英王乔治五世,召集举行。一九二七年五月,政府所在地转移到了堪培拉。此时的澳大利亚,仍然附属于英国。
而直到一九四二年,英国因为对本土自顾不暇,又急需借助海外的力量获得胜利。澳大利亚才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收养法案,正式宣布澳大利亚内政和对外事务的完全自治。
由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大部分人都是移民,而这片大陆在四万年内又基本上没有被开采过,所以资源极为丰富。在余生考虑离开上海滩,转战海外时,并不是没有想过,去美国购买德克萨斯州的牧场。
但是,一想到后世澳大利亚的几个世界级的大矿床,还是放弃了去美国的念头。
果不其然,在沙逊给他的资料中,余生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一个是距离南澳首府阿德莱德,大约五百公里左右的一处广阔的牧场。一个是特纳河沿岸,几乎相当于原石森林的一处牧场。而余生最看重的一个,却是位于西澳大利亚州库木努拉以南一百二十公里的阿盖尔湖畔的一处牧场!
余生看重的这三个地方,除了特纳河沿岸是一片原始丛林外,剩下的两处都是不毛之地。阿德莱德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天潮湿而寒冷,夏天干燥而炎热。冬天和夏天的气候极端。并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甚至连牧草也不适合。
而阿盖尔地处金伯利高原,此处,也并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袋鼠之类的野生动物倒是很繁盛。所以,这几处的地价都是极低。有的报价,甚至不过是一二百美元一英亩而已。
余生毫不犹豫,便要将这三块土地全部拿下。
沙逊听了余生的选择后大吃一惊:“亲爱的余!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地方?这三个地方都并不是适合牧草生长的地方!我提供给你的资料上,对澳大利亚的气候和每一处地方适宜种植的东西都标注清楚了!你不会是忽略了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哦,没有!沙逊先生,我看到您给我的资料了。我表示非常感谢。但是呢,我看中的并不只是农作物的产出。我在获得这几块地的所有权后,会向澳大利亚政府申请勘探权和采矿权的!”
“如果地底下有矿床,我不就发了么!”
沙逊一阵大喘气:“亲爱的余,难道你有这方面的消息么?”矿产与资源从来都是获得财富的捷径,不由得沙逊不动心。
“我一个连澳大利亚都没去过的人,怎么会有这种消息。我只是觉得这三个地方面积大,出产矿物的可能性比较高,试一试运气罢了。”
“好吧!虽然我并不理解你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但亲爱的朋友,祝你好运!”
第八十二章 富可敌国(一)(第一更)
余生选择的这三个地方,正是后世举世闻名的世界级矿床!位于澳大利亚中南部,距阿德莱德市北偏西五百二十公里处,正是奥林匹克坝铜铀金矿床!是超大型的铜金铀矿床。属于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类型。
由于此处的地表,并没有任何有关于铜金铀矿物的痕迹,且埋藏深度在三百五十米左右,属于隐伏矿床。所以,这个位置在这个年代,根本不会有人在此勘探矿物。直到后世,地质学和各种精密的探测仪器有了进展,人们才发现此处的巨大矿脉。
据后世的勘探,这个矿床蕴藏的金属,有三千二百万吨铜,一千二百吨金,一百二十万吨铀!
这样的黄金储量,基本上相当于后世某个大国的所有黄金储备了!而在美国人将原子弹制造出来后,铀更成为每个大国必备的战略资源!所以,任谁拥有了这个矿脉,都会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
而特纳河峡谷中,则有只余生穿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这个矿床是一九五二年,由汉考克无意中发现的。当他驾驶着私人飞机穿越峡谷时,居然发现在暴雨的冲刷下,特纳河河谷两岸的悬崖峭壁完全呈现出铁锈一般的褐红色!
在随后的勘探中,人们最终确定,此处的铁矿床矿体厚、规模大、连续性好、矿石品位稳定。主要为条带状硅铁建造型和河道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由条带状的磁铁矿变形、富集、氧化而成的赤铁矿。而铁矿石的总储量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五十亿吨之多!
当然,此处的铁矿太过巨大,在后世也被分为四个矿区。余生所购买的这处牧场,面积顶多能占据其中的一个矿区而已。而这,也是能够让他富可敌国的存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