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孰料,丁默邨对商业规则一窍不通,出价过高,反而引起英国商人的贪婪之心。非十五万不卖!气的丁默邨破口大骂、杀心顿起!

    这一日,便让手下的大将吴四宝,派人送了一篮子毒水果过去。只要《文汇报》中死上一两个人,自然就会军心不稳!

    可是但凡是做报刊搞新闻的,都以心细为基本素质!要不平日上哪里找新闻去!众编辑觉得这水果来得蹊跷,便是一个都没吃。直到英国商人从中拿了一个苹果喂自己的宠物狗。

    这宠物狗吃了几口后,便七窍流血而亡。英国商人这才害怕起来。准备将《文汇报》卖给丁默邨!而这一笔交易若是成功,便是对所有中国人的当头一棒!作为中国人的众编辑又怎能甘心!

    他们宁可让《文汇报》就此停办,也是绝不能答应此事!

    而根据此时的英国公司法,所有英商企业至少应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属于英商,所以,《文汇报》在登记时,把百分之五十一的的股份划在英国商人名下,由英国商人再办一张转让文件给真正的股东。而公司的经营方针,要由多数股权决定。

 第六十二章 看电影(第二更)

    万幸的是,此时的英国公司法中有一条规定——如果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股权不同意,公司就不得继续经营。

    《文汇报》一种编辑赶紧筹划,计算他们自己和肯定能跟他们一条心的股东手中的股权,连持有《文汇报》股权的《大公报》的都算上,还不到三分之一的数额。所以,就需要收购一定数量的股票才行。

    好在有些股东担心报纸停下后股票变成废纸,愿意出手,英国商人也没想到中国人会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心。使出这一招,并未出资抢购。所以,足够的股权很快就收集到了,一众编辑便赶快写了—份申请停刊书,交给英国大使。

    而此时的租界当局,由于英国特殊的对华政策,不愿亲日,也不想对日持强硬政策。属于那种表面上安抚日本,实际上任由中国人出面抗日的态度。

    所以,租界公董局对于取缔英商出面的抗日报纸非常痛快,立时批复下来——《文汇报》不得再出版!

    至此,《文汇报》的一世英名方才保住。一众编辑各奔东西,只留下一个暴跳如雷的丁默邨!

    *******************

    就在七十六号与《文汇报》众人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余生和万氏四兄弟制作了将近一年的动画片《大闹天宫》终于上映!

    这部动画片,长度有两个小时。完全不同于任何一部同期上映的真人电影,也不同于以往上映的各种电影或动画。算是开创了一个先河。所以,虽然没有直指时事,却也让人觉得不同凡响。

    再加上余生的名头,和《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余威,票房也很可观。虽然并没有《万里长城永不倒》那般夸张,却也是大赚一笔。

    原本,包括余生在内,都以为这《大闹天宫》一片便这么过去了。却不料,竟又惹出风波来!这次的风波爆发点,在孤军营。

    而说起孤军营,便不得不提起谢晋元。

    在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时,谢晋元已经是陆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参谋主任。参加了闸北八字桥战斗。然后出任五二四团团副,在团长牺牲后继任为新团长,率部驻防闸北火车站,与日军激战两个月。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大场阵地被日军突破,中国军队全线退守沪西,而闸北对面的日军,认为这是中国军队的战术,为了避免遭到伏击,并未追赶。然而,军队的撤退,大都需要有人断后掩护。

    所以,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命令谢晋元率领五二四团一营,断后掩护。而原本的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便成为谢晋元选择与日军交战的地点。

    四行仓库是金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和中南银行,四家银行在上海设立的联合营业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是一座六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仓库中,存储了几万包粮食,以及牛皮、蚕丝等物。楼高墙厚,位置巧妙,易守难攻。

    其实,此时谢晋元所率领的一营,不过有四百一十人。分为一个机枪连,三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排。为了迷惑日军,所以在记者采访时,号称八百人。史称,八百壮士!

    而谢晋元率领的这四百余人,在与日军苦战四天后,接到撤退命令。按照原计划,当由租界内的英国军队掩护撤退,经由沪西归队。然而,在这四百人进入租界后,却被英国人当即缴械。然后押上早已准备好的卡车,送往胶州路一处十五亩左右的空地内羁留!此处,便被称为——孤军营。

    此时的英国人,并不愿意和日军撕破脸,所以必须牺牲中国人。以至于后来,这四百人中,谢晋元被叛徒刺杀,其余将士在日军占领租界后成为日军苦役,客死他乡。死里逃生者,竟无一人!

    而当谢晋元和四百将士被羁留于孤军营时,却并未放弃希望。谢晋元将孤军营管理的井井有条,每日按照教育、生产、体育三项内容,安排时间。

    每日早晨四点三十分起床,五点至七点出早操并进行军事训练,八点由万国商团的白俄人清点人数,九点吃饭。

    十点至十一点三十分上课,下午进行生产自救。平整场地,自盖房屋,开办工厂进行制皂、织袜等,并以此换取生活费用。

    下午四点吃晚饭,五点到七点,练习拳术、唱歌或者进行其他文艺活动。七点半之后休息,九点熄灯入睡。

    所幸的是,上海民众得知孤军营近况后,时常对孤军营进行捐献。有时孤军营每日可接待数千人。是以,孤军营虽然困苦,却也衣食无忧。

    并且,这样的捐献也并不止于衣食,书籍、报刊,甚至是唱片之类的东西也是常有的。这一日,竟然有几个青年学生带来一套电影放映设备。在搭建完成后,给孤军营的四百人放映了一部电影!

    此时,虽然孤军营受万国商团的白俄人管辖,白俄人并不同意向孤军营放映上海滩的抗日电影,但是,此时的上海滩却有一部《大闹天宫》,是连一个真人都没有的,讲述一只猴子的故事。白俄人却是不好阻拦。

    所以,这一日下午四点晚餐后,孤军营便集中到电影银屏前,高高兴兴的看了一部动画片。最初看时,包括谢晋元在内也没把这部动画片当回事,觉得虽然有趣,却也不过是消遣而已。

    孰料,越看越入迷。当猴王看到自己的手下经历生老病死,而不能自己掌控命运时,心中的不甘与愤怒,竟是直刺这些为国浴血苦战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和安慰的孤军营心头!一时间,代入感爆棚,满场除了动画片中略带京剧色彩的背景音乐外,竟是鸦雀无声!

    然后,猴王由不甘而至求索。告别花果山众人,进入茫茫人间世,去寻找一个虚无缥缈的长生不死的可能!

    ************

    筒子们,预告一下,明后两天有些琐事,所以只有一更了,望见谅。大后天开始恢复每日两更。另外,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啊!

 第六十三章 长歌当哭

    这一段在后世的《大闹天宫》中并不存在,是余生根据八六版的电视剧,改编添加的。这一段的背景音乐便是《敢问路在何方》!

    孤军营众人看着猴王一人,独坐孤舟,在巨浪滔天中,横渡沧海。而九天之上传来隐约浮动的歌声!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华。风云雷电,任叱诧,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这样的一段歌句与场景,竟将《敢问路在何方》中的沧桑辛苦和坚忍不弃表达的淋漓尽致。孤军营众人,虽然大多并未上过学,也没有识得几个字,歌词未必都听得懂。可是这曲调,竟如山呼海啸,直入此心!

    响起此身的所在与坚持,便不由得落下泪来!一曲结束,满场四百钢铁硬汉无不泪湿眼眶。

    长歌,当哭!

    而这四百余钢铁男儿的一哭,是瞒不了上海滩众人的。自然要寻找原因。看完《大闹天宫》的四百个人,虽然被谢晋元下了封口令。但是,那天下午看电影的事却是瞒不了人的,想来也只有《大闹天宫》这一个原因而已。

    所以,第二天上海滩各大报纸便纷纷刊登头条。《竟惹孤军营四百男儿一哭》!《论余生新作,动画片》!《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诸如此类。尽数孤军营之功绩与委屈无奈。然后,不可避免提到了余生和《大闹天宫》!原本,进电影院观看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大多是些孩童而已。大人去也不过是看个新鲜,还真就没怎么注意配乐和主题曲。毕竟,这歌虽然好听,却也与上海滩大众流行的浮华奢靡和讲究当下太过背离。

    所以,票房虽然不错,但还算不上是大红大紫。而孤军营这一哭,却又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所有人都会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艺术,才能让这些流血不流泪热血男儿不由自主的痛哭失声!

    众人认真听过之后,才察觉出《敢问路在何方》其中的一丝沧桑至极,却历久弥新的韵味来!一时间,上海滩众人皆醉!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大闹天宫》半红不火的上映一个月后,红遍上海滩!

    *******************

    丁默邨掌管的七十六号未能按时拿下一个有影响力的报刊,并令其倒戈。便算是把事情给办砸了。而且,《文汇报》不正常的停刊内幕,上海滩的新闻界都基本上知道了,更引起其他报刊的警惕与愤怒。

    原本还有些克制的报纸,例如CC的《中美日报》、宋子文的《大美晚报》以及《申报》、《新闻报》等,无不对汪精卫和丁默邨等破口大骂,尽情抨击。在这十里洋场内,汪精卫的汉奸傀儡之名,一时臭名远扬。

    而骂的最狠的,当然是被汪精卫给背叛了的老蒋下属的CC一系的《中美日报》和宋子文的《大美晚报》。到了这个时候,便不是要将某个报纸拿下的问题了。而是已经撕破脸皮,短兵相接了。

    所以,还在汪精卫犹豫不决的时候,南造云子便明令丁默邨,伺机砸掉《中美日报》和《大美晚报》!一来,砸掉对日本人不利的喉舌,二来,以此逼迫优柔寡断的汪精卫与蒋介石一系彻底决裂!

    ******************

    于此,便需提一下汪精卫。汪精卫的真名是汪兆铭,一八八三年,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所以,史称汪精卫。然而,汪精卫此人并没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坚韧。

    汪精卫父亲汪瑎是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年轻时先后在广东三水、曲江、英德等县做过幕僚,但薪俸不高,对外却要保持着仕宦人家的体面,生活清苦。汪精卫十三、四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只得跟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生活。衣食用度都有赖于汪兆镛供给。

    与那个年代很多传统的中国家庭相似,汪家也是数代同堂,兄弟姐妹混居一处的大家族。而这种大家族中,除了一致对外的时候,大多都是明争暗斗不断的。汪精卫和其长兄这一支,由于父亲早逝,并不受重视。所以,汪精卫和其长兄长嫂并没有少受同族人的闲气!

    这样的日子过起来自然是闹心不已,不得欢愉,年少的汪精卫又反抗不得,便只能闷头读书。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虽欲求自立,却以妥协避让为先的处事风格和个性。

    而汪精卫也并非没有热血的时候。一九一零年,他和黄复生等在北京,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却最终失败!

    在狱中,原本准备以身殉国,赋诗曰——“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便是这一句诗,成就其一生政治生涯的基础。可是,世事往往出人预料。汪精卫在武昌起义后,被袁世凯开释出狱,死里逃生。反而更加惜命了。

    后来因为其为人谦卑圆滑,长于调和,能左右逢源,既得左派支持,又避免右派的敌对,所以被推为广东国民政府的主席。他的性格,算是最传统的中国政客性格。未必欺软,却绝对怕硬。

    一九二六年,汪精卫因为蒋介石对“中山舰事件”的处置先斩后奏,汪精卫大怒,指使朱培德和济深扣留蒋介石,但居然指使不动。汪精卫见蒋介石势大,故态重萌,一九二六年五月,便以“迁地就医”为名,引咎辞职。

    而这样的以身体不适为由的逃离还有很多。一九二七年,广州起义,汪精卫出国。一九三二年,张学良抗命,汪精卫请病假去德国看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

    筒子们不好意思,更的有点晚,琐事忙完,清唱争取明日就恢复两更哈……另外,再次感谢书友@将进酒我不停喝。

 第六十四章 不可接受的妥协(第一更)

    汪精卫于一九零三年,公费去往日本留学时,曾亲眼看见日本由虚张声势的衰弱,在获得中日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后,飞速的发展与强大。

    所以,自中日两国对抗开始,便不认为中国可以战胜日本。汪精卫曾有言道:“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

    另据记载,某次汪精卫曾问冯玉祥,大家都呼“抗战到底”,这个“底”在何处?冯说打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便是底。在汪精卫这个秀才听来,“这简直是一个丘八的狂妄无知”。

    所以,汪精卫自一开始选择的路线便是对日本人妥协。

    至此,便牵出一个历史性的谜团。当年汪精卫在重庆,在由戴笠的军统无孔不入的重庆,是如何做到联络日本人而不被发现的?又是如何顺利离开重庆的?军统连自己人都有例行监视,为何单单漏掉了汪精卫一人?而汪精卫在离开重庆时,又为何给蒋介石留书道“今后兄为其易,而弟为其难。”?

    而在《李宗仁回忆录》中,又为何会说——“说一句公道话,汪兆铭当了汉奸,却没有做积极破坏抗战的勾当。他投敌后,向与其渊源最深的将领,也未尝作片纸只字招降,如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和第五战区内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黄琪翔。大义所在,汪氏也知道自我抑制。”?

    后世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教授、中日战争史专家约翰亨特博伊尔在《中日战争时期通敌内幕》一书中分析——当并没有把握确定战争的胜利到底属于哪一方的时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两边投注!

    汪精卫站在日本人一方,蒋介石站在美国人一方。如果日本人胜利,汪精卫便在新秩序中会有一席之地。如果美国人胜利,那么和日本人签订的所有条约不过都是废纸而已。并且,战后无论同盟国胜利还是轴心国胜利,中国都是战胜国。

    所以,究竟是汪精卫和蒋介石反目成仇还是两个人很有默契的眉来眼去,真相并不得知。而且,以战争后期戴笠能和日本人谈论私人物品的操行来看,这样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

    只是,无论真相怎样,汪精卫对日本人的妥协都绝不被中国人接受。汉奸之名,实至名归。

    ******************

    而就在丁默邨准备对《中美日报》动手的时候,《中美日报》却率先发难。

    此时,能在上海滩生存下去的报刊杂志,一般身后都会有一股势力,而这些报刊杂志不过是这些势力的喉舌而已。至于,《中美日报》的创办人吴任沧,便是中统一系!

    由于此时上海租界环境特殊,报纸挂洋商招牌可以避免日伪当局的新闻检查。所以该报在创办时,就由罗斯福出版公司在美国德拉威尔州注册,聘请在沪经营药业的美籍商人施高德为发行人。而该报实际上是国民党的中央直属党报,每天出对开两大张。

    有了这些后台,《中美日报》便敢报道一些针对日伪和汉奸的消息,有的消息甚至算得上是绝密。该报的教育版,曾经刊登《上海教育界总清算》一文,将暗中与日为勾结的附逆学校及其负责人姓名,全部揭露得底朝天。

    而在丁默邨动手之前,《中美日报》连发两条重要消息。一条是揭露日汪密约,不但将密约的全文刊登出来,而且逐条批驳痛骂。另一条是转载吴稚晖与杨公达发表斥责汪精卫卖国言行的论文。一时间,汪精卫颜面扫地。

    丁默邨原本出身中统,虽然投靠了日伪,却也知道中统的根基和底蕴,不想轻易动手。在接到南造云子的命令后,总以时机不到推诿过去。而《中美日报》这两条消息一发,再不动手却是不行了。否则,日本人就会怀疑丁默邨是不是仍心怀旧主。就算不出去丁默邨,他的晋升之路也断了。

    所以,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二日夜,丁默邨派手下大将吴四宝突袭《中美日报》报社!

    丁默邨选择这一天,并不是因为看了黄历。而是根据天气预报,得知七月二十二日这一整天,都会是天阴,并伴有暴雨。这个时候,人的警惕性是最低的。突袭成功的可能性也会高许多。

    而且,以租借巡捕平日的操行,绝对不会在暴雨天出门巡逻,大多会就近找个避雨的地方,舒舒服服的休息。所以,这一次突袭不可能有人阻拦。

    然而,丁默邨仍旧是小视了老东家中统。中统在当年可是国家机器的一个分支,在丁默邨和李士群带着南京和上海的中统站投敌之后,中统便暗中在《中美日报》的外围配上了数挺轻机枪。并且,有大量的外围人员保护,明明暗暗的岗哨至少有十几处之多。把《中美日报》报社围了个水泄不通。

    所以,吴四宝带着二十几个人,开着车,这么大的动静,还没等到《中美日报》报社的门口,便被人察觉到了。发出警报。

    按照吴四宝原来的计划,是要带着这二十几个人从正门杀入,然后将报社里的人乱枪打死一个不留的。可是,却万万不曾想到,《中美日报》报社外,有轻机枪这种高端配置。和手下人刚开了几枪,打死几个过路的人清场后,便想往里冲。

    却不料,《中美日报》报社外的轻机枪开火了。七十六号的汉奸们并无防备,一时间,死伤一地。连吴四宝也差点受伤。见事不可为,吴四宝只能带领众汉奸离去。

    吴四宝回去,告诉丁默邨和李士群详情。二人见不可强取,便想出一个迹近无赖的馊主意——既然我动不了你的报社,但是我可以动你的报纸啊!

    第二天,从《中美日报》拿到最新一期的报纸,还没等售卖,便被凭空冒出来的几个大汉抢劫一空,或者裹挟而去,或者当场撕毁。反正,能流传到市面上的,完好无损的报纸并没有几张。一时间,上海滩大哗,啼笑皆非。

    《中美日报》就此名扬天下。

 第六十五章 中统受奖(第二更)

    中统这一系的首领人物是陈立夫和陈果夫,此二人是中华革命党江浙派领袖陈其美的侄子。早在蒋介石得志之前,便和蒋介石有着极深的关系了。

    于此同时,陈立夫和陈果夫也在中统的架构之上,建立起CC一系。CC名称的来历缘起于一九二七年九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央俱乐部”,即CentralClub的简称。CC一系之说虽流传甚广,但除了一些口耳相传和间接的忆述文字外,从未有过什么有力的直接物证。

    并且,陈立夫和陈果夫兄弟数十年来,也一直否认CC系的存在。其骨干分子亦大多缄口不谈。CC系是一个政治派系,CC系的实力主要分布在国民党中央党务部门尤其是组织部、中统局、地方各级党部和教育系统——尤其是大学中。而其核心的骨架,便是中统局!

    中统局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正式成立于一九三八年年八月。其前身是一九二八年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到了一九三五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扩大为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一九三七年的时候,曾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为第一处。

    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从中央党务学校、政治学校等处选派骨干人员。

    而中统虽然自成立起,便和军统互相敌视,缠斗不休。但实际上,和军统还是有区别的。中统的工作,大多对内。而军统的工作,大多对外。

    老蒋听闻此事,自然高兴。他和日本人会战十几次,败多赢少,心中自然也有些憋屈。所以,也对投敌叛国之人很不爽。《中美日报》这一次重挫七十六号,便让老蒋心中一直憋着的一口气吐了出来。对《中美日报》不由得重视了起来,又加派了许多人手。

    *****************

    且不提外界纷纷扰扰。自黄道会灭亡后,余生似乎便已经远离这些风波争斗。至少算是在幕后待得很舒服。

    在《大闹天宫》成功上映后,余生和万氏四兄弟振奋不已,已经开始准备《西游记》系列动画的下一部了。

    而这下一部,被余生命名为《高老庄》!孙悟空虽然仍旧是主角,但毫无疑问,这一段最出彩的人物是猪八戒!

    孙悟空被如来佛,悲催的压在山下五百年。以猴子爱玩闹的脾性,都快憋疯了。而此时,观世音菩萨出现,给了孙悟空一个当保镖,保护唐僧去往西天取经的人物。

    孙猴子一琢磨,觉得这不是个苦差事。自己已经长生不老了。花费个十年八年的去趟西天,简直就和自助游差不多。便一口应允下来。而观世音菩萨则化身为一个老僧,去往长安!

    而此时人间大唐太宗李世民当政的贞观盛世!高僧玄奘得观音开导之后,决定往西天取经。唐太宗亲自排驾送行,口称玄奘为御弟,赐尊号为三藏,一直送到长安城外。

    唐僧上路,饥餐渴饮,数次遇险。几天后唐僧到了五指山,按照观音指引,揭去封条,孙悟空崩山而出,唐僧收悟空为徒,称为孙行者,一同西行取经。

    师徒二人一路前行,这一日孙悟空杀了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唐僧心软,便对孙悟空抱怨不已。孙悟空听得心中不爽,便一个筋斗去往东海找龙王喝酒去了。

    而正当唐僧一筹莫展的时候,观音菩萨送来了一顶嵌金花帽,叫唐僧给孙悟空戴上,并传授了唐僧几句紧箍咒。当孙悟空听从东海龙王劝解,回来找到唐僧时。唐僧便让孙悟空戴上了花帽,谁知一戴上,孙悟空头上便套上了一个金箍,怎么也取不下来。只要唐僧念起紧箍咒,这个金箍就会勒的越来越紧,让孙悟空头痛难忍。孙悟空无可奈何,只能被唐僧就此束缚住,表示不敢再违背师言。

    师徒继续前行,途经蛇盘山,唐僧的马匹被鹰愁涧中小白龙吃掉。而这小白龙,便是因为犯了天条,在此待罪苦度时光的西海龙王之子。在观音菩萨说明情由后,小白龙便化身白龙马,驮着唐僧一路西行。

    一直到了高老庄。唐僧和孙悟空打算在此投宿,高太公因招了个妖怪女婿,正在烦恼,打发下人去找降妖的法师。听了孙悟空能降妖附魔的话后,便求孙悟空替他家降妖除魔。

    于是,孙悟空变成太公之女,迷惑妖怪,随后现出原身,同妖怪大战。妖怪化为狂风逃入山洞,取出九齿钉耙来斗行者,当听到孙悟空说起唐僧的名字时,妖怪丢下钉耙,央求孙悟空带他去见师父。此怪原是天宫的天篷元帅,触犯天规被罚往人间时错投了猪胎。唐僧收了他,取法名叫猪悟能,别号八戒。

    这一段的剧情,大部分化用八六版电视剧。趣味并不在于唐僧有观音菩萨做后援降服孙悟空和白龙马。而在于当孙悟空与猪八戒相遇时,孙悟空对猪八戒的戏弄,两个人有趣的对话和追打。

    以及其中猪八戒执着的凡心。虽是修道之人,却并不高冷,反倒是充满烟火红尘的气息,十分的亲切有趣。

    原本八六版的《西游记》中,有取材于民间社戏的《猪八戒背媳妇》的诙谐插曲。

    都说俺老猪肥又胖,肚皮大呀,耳朵大,有呀有福相!

    老猪俺今天喜洋洋,背着俺的新媳妇,一边走一边唱,一呀一边唱(哈哈……)

    出了高老庄,一路好风光啊,叫声娘子,听俺把话讲!

    都说俺老猪肥又胖,你比俺还有分量,像座山压身上,压呀压身上!

    老猪俺累得汗直淌,脚发抖来直摇晃,倒在这大路上,大呀大路上(哎呀……)

    娘子咧嘴笑呀,对俺现本相啊,原来新媳妇是那猴头装!俺老猪俺老猪背媳妇背媳妇现了丑,现呀现了哟丑(哎呀……)

    但是,余生怎么听怎么觉得,这首歌虽然诙谐,但是作为主题曲,却并不合适。毕竟,歌词与曲调的描写范围只局限于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对手戏,实在是没有什么代入感和普适性。

 第六十六章 猪之歌(第一更)

    不过,后世还有一首很是好听并普适的歌曲,非常切题。并且,非常适合童声歌唱,毕竟最喜欢动画片的不是大人,而是孩童。

    余生便找来三十六个孩童中,唱歌最好听的阿花,把后世那首笑翻许多人也温暖了很多人的《猪之歌》一句一句的教给她。

    “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

    猪,你有着黑漆漆的眼,望呀望呀望也看不到边!

    猪,你的耳朵是那么大,呼扇呼扇也听不到我在骂你傻!

    猪,你的尾巴是卷又卷,原来跑跑跳跳还离不开它!

    哦,猪头猪脑猪身猪尾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每天睡到日晒三杆后,从不刷牙,从不打架!”

    “猪,你的肚子是那么鼓,一看就知道受不了生活的苦!

    猪,你的皮肤是那么白,上辈子一定投在了富贵人家……

    哦,传说你的祖先有八钉耙,算命先生说他命中犯桃花!见到漂亮姑娘就嘻嘻哈哈,不会脸红不会害怕!”

    “猪头猪脑猪身猪尾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每天睡到日晒三杆后,从不刷牙,从不打架!

    哦,传说你的祖先有八钉耙,算命先生说他命中犯桃花!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