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大民国(狂人阿Q)-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书礼笑道:“不错是不错,可是还没做到最好。我可听说了,去年一年他才争取了不到一亿的美元。想我泱泱大国岂缺这点钱?”

    蒋价石心中暗道:“一亿已经不少了,换了其他人能要到一千万就不错了,而且还要吃回扣。宋子文起码不吃回扣,这点上还是可以放心的。”

    但是嘴里却道:“子文已经很努力了。”

    赵书礼道:“努力不是理由,能力太差了。要知道美国去年援助英国近百亿,间接援助苏联也不下十亿。给我们那点钱,还要由英国人说了算,这简直就是施舍。宋子文作为外交部长,把工作做成这样简直就是失职。”

    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都是给中缅印战区的,而分配则有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因此很大程度上,援助中国这部分物资英国人有很大的话语权,而以英国人的作风,他们恨不得都配送给他们在印度的军队。

    “书礼啊,你太偏激了,子文的工作能力还是不错的嘛。”

    赵书礼道:“就算是不错,那我也要求撤换他。

    “撤换,那你可有人选。”

    赵书礼笑道:“呵呵,那自然是我了,就当我是向委员长要个官当当。”

    蒋价石摇头叹道:“国之大事岂能儿戏,你确定你能比子文干的好。”

    赵书礼笑道:“那是自然,我保证一年之内,争取一百亿美援。”

    美国给英国近百亿,是通过租界法案以及中缅印战场,给苏联的则是通过英国,而通过中缅印战场的援助,很大程度上是打着中国的旗号,实际上是让英国调到了欧洲战场,原因就是美国跟德国没有宣战,不能明目张胆的对英军欧洲战场进行援助。而通过中缅印战场的物资援助,蒋价石这个司令竟然无权干涉,美英两国用物资为手段,彻底把蒋价石卡住了。因为物资问题,蒋价石没少跟英美吵架,可是最后他不得不妥协,好几次气恼的说英美想做他的太上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赵书礼能争取到大额的援助,对蒋价石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他能放心吗?

    面对赵书礼的承诺,蒋价石不敢随意了,认真问道:“一百亿?你不是说笑。”

    赵书礼道:“不是说笑!”

    蒋价石点点头道:“既然书礼有这个本事,到也不是不能考虑。不过你塞北财大气粗,而重庆如今十分困苦。”

    蒋价石把话说到这里,不再说了。

    赵书礼明白,他的啥意思,夸赞塞北有钱,不过是想在分配方面多占一些。

    赵书礼笑道:“财大气粗到算不上,不过塞北倒是有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美国人的装备倒也用不上,而且这援助自然是中央分配。”

    蒋价石却道:“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塞北是不是应该支持支持中央啊。”

    啊?是这个意思!赵书礼顿时有点打击,蒋价石可从来没拉下过面子向他求援过。但是转念一想,这次绝对不是蒋价石委曲求全,而是在做交易。显然蒋价石不放心自己,也根本不相信赵书礼能争取到那么多美援,他是在暗示赵书礼。想当这个外交部长可不能光凭嘴来说,要有实际行动的。

    想到这点赵书礼立即表态道:“自然应该,明年三月份前,塞北为中央提供架势三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大炮等一切塞北军制式装备。”

    蒋价石沉吟道:“书礼你的能力我是相信的,相信子文也会理解我的。”

    这意思很明显,他同意赵书礼替换宋子文了。

    这是突然传来了呜呜的警报声,空袭,日本人来轰炸了。未完待续。。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三百九十四节 是他们求我们求

    警报声一起,黄山官邸的人纷纷蜂拥而出,往不远处的防空洞跑去。泡*书*吧)看着雍容华贵的宋美龄此时一脸惊惧,灰头土脸的样子实在是太有喜感了。众人进入防空洞相视而笑,气氛十分尴尬,显然蒋价石没想到赵书礼跟自己的第一次会面会以这种方式结束。

    轰炸开始了,日军盯着这里轰炸了长达半个多小时,仿佛是认准了一样。

    蒋价石在重庆有四处官邸,而日军就盯着这一座,显然知道蒋价石此时就在这里。也就是说,日军能掌握蒋价石的动向。当然肯定也知道赵书礼此时跟蒋价石在一起,或许就是冲着赵书礼来的也说不定。

    通行的一个将领怒骂了一句‘无耻’,赵书礼不是太在意,但是他能理解这意思。按照这个时代的战争准则来说,日军确实无耻,因为现代战争的准则基本上都是西方的世界观。西方国家打仗是很有特点的,过去他们的战争都是贵族之间的战争,而战争中一般不是以杀死贵族为目的,而是俘虏俘虏后可以要求赎金。而一国元首显然是最大的贵族,一般不会针对元首进行专门的暗杀,那被视为不文明。

    而现在日军根本不讲究这些,能炸死蒋价石或者赵书礼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当然后来美国人学会了他们这手,战争中也定点打击帝国元首了,美其名曰定点清除。

    赵书礼是三天后上任的,上任后。立刻对外交部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愿部长宋子文他倒是想让其留下,因为宋子文这个人他还是认可的。此人背景深厚,但是做事是很有分寸的。就是他在国府中一手订立了会计出纳以及审计制度,不管是谁。哪怕是蒋价石本人要钱,都要走正规渠道,正是这点上蒋价石对他很不爽。他的财政部长被孔祥熙取代也正是这个原因,因为孔祥熙不讲究,只要蒋价石开口,他随时掏钱。

    当然宋子文跟孔祥熙的不同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宋子文绝对不会挪用公款,而孔祥熙当官就是为了发财。外界盛传什么四大家族。蒋宋孔陈,尤其是把宋子文描绘成世界首富。这个宣传最早其实是日本人做的,他们还有模有样的提出了宋子文当财政部长期间,把一个票据拿到了中国银行去报销。把这作为贪腐的铁证。可是其实呢,宋子文拿去报销的是一个送给美国外交官的古董花瓶,算是国礼。而之所以拿到银行去报销,是因为当时政府没钱,规定就去银行报销。否则他作为一个财政部长捞钱的道儿多了去了。不至于用这么显然的方式。

    而日本人之所以这么报道,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宋子文是坚定的抗日派。而反观孔祥熙,他虽然真正在贪腐。可是日本人却没怎么提他,因为孔祥熙主张跟日本妥协。是一个亲日派。

    当然四大家族确实是有钱的,比如宋子文的几个弟弟都是做大生意的。而且肯定有官商勾结的情形,但是要说宋子文是世界首富那就太夸张了,之所以那么说是为了突出他贪腐的力道。其实这时候真正有钱的不是宋家,四大家族中孔家才是大富翁,此时有句流行话,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宋家出名的是几个女人,而孔家才是以财富出名的。

    只是这宣传后来被新中国继承了,赵书礼明白这是政治因素,所以不影响他对宋子文的欣赏。可是宋子文拒绝了赵书礼的挽留,果断的辞职了,然后蒋价石也没有给他安排新的任务,他赋闲了。

    没留住宋子文,赵书礼调来了自己的得力手下沈瑞麟,经过了这么多年,沈瑞麟终于有了一个正式的身份,是一个真正的外交官了。

    很快两人进行了第一次工作交谈。

    “司令——”

    “叫我部长,那个司令咱卸任了!”

    “哦,部长,我想不明白,我们要怎么样从美国人哪里要一百亿。”

    “不是要,是援助。”

    “这不都一个意思吗?”

    “是有区别的,我们要,那是我们求他们。他们援助,那是互利的。”

    “话虽然如此说,可是美国人就那么心甘情愿吗。”

    “岂止是心甘情愿啊,还要求我们收下呢。”

    “您别开玩笑。”

    “我没开玩笑,你们这些外交官啊,传统思维太固化了。你们应该看清形势,现在的形势你可以分析分析,是美国需要我们多,还是我们需要美国多。”

    “如果我我们塞北的话,那自然是不用求人的。”

    “就说整个中国,中国是一体的,不要强分南北。”

    “这个说不好,大概是我们需要美国多些吧。”

    “眼光啊,你能不能放长远点。想想我们之间的诉求,我们要的是什么,美国人要的是什么。”

    沈瑞麟疑惑道:“我们自然是抗日胜利了,至于美国大概也是要打赢日本吧。”

    赵书礼摇头道:“岂止如此啊,美国人要的世界新秩序的稳定。”

    沈瑞麟点点头道:“即便如此,美国人也不用求我们啊。”

    赵书礼道:“你想想看,要是此时中国跟日本和解了,数百万日军从中国战场调往太平洋战场,会造成什么结果。”

    沈瑞麟道:“美军的压力肯定增大。”

    赵书礼道:“岂止如此,日军定然是占领这个南洋,然后占领印度。跟德国回师于中东,如此一来英美也将失去非洲。更重要的是,日本是海军强国,如果占领了这么广大的地区,以德日的技术力量,加上这些地区的资源。恐怕整个世界都要崩坏。”、

    沈瑞麟点点头,但是依然迷茫。

    赵书礼摇摇头道:“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美国人的情报,罗斯福去年初劝说英国人的情报你不是不知道,罗斯福认为如果任由日本德国扩张下去。那么就是基督教世界的一场灾难。基督教世界的灾难管我们什么事,他们这不是要,求我们了。”

    沈瑞麟道:“这么讲倒也说的通。”

    赵书礼再次否定他道:“什么叫说得通啊,事实就是这样,所以以后你们办外交也要这么认为,理直气壮的告诉美国人我们很重要,我们关乎他们的安全。这样子,从美国人那里拿钱就心安理得了。”

    沈瑞麟道:“就是为了心安理得。才这样想的吗。”

    赵书礼摇头道:“看看,你就是典型的中国外交官,你看看人家英国,援助拿的多心安。人家可是认为自己是在为反法西斯流血牺牲的,美国人给援助是理所应当的,因为美国人就是以这种方式来为反法西斯做贡献的。而我们总把抗日当做我们一家的事情,别人援助就是天大的恩情,这是错误的。我们出人。美国人出钱,大家是一起的同志,所以他们给钱是应该的,不用视作是在帮助我们。”

    沈瑞麟继续道:“话虽然如此说。可是美国人不给,难道我们就不抗日了。”

    赵书礼笑道:“你总算有句话说道点子上了。”

    沈瑞麟惊讶道:“我们真的不抗日了?”

    赵书礼道:“没错。不管如何。起码让美国人这么认为就好了。”

    沈瑞麟眼睛瞪的像铜铃,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赵书礼继续道:“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人认为中日间有可能何谈的话,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认为,两百多万日军有可能南下,会不会认为日本的技术加上中国的资源,日本海军有可能再次威胁到美国本土。英国人如果这么认为,会不会想到他们的印度有失陷的可能,不但印度失陷,南非也要失陷,整个非洲都会失陷,大英帝国将再次蜕变为英格兰王国。”

    沈瑞麟继续疑惑。

    赵书礼继续诱导道:“如果让英美觉得,中国跟日本妥协的原因是因为金钱的原因,确切的说是,缺少必要的装备,而不得不跟日本妥协的话,那么美国会不会加大对中国的援助,英国还会在援助的分配问题上卡中国的脖子的吗。”

    沈瑞麟点点头道:“这么想倒是没错,可是英美不是傻子啊,他们凭什么会这么想。”

    赵书礼笑道:“这就要看你了。日本人不是一直在诱降蒋价石吗,准确的说是在诱降中国政府。那我们何不去接触接触,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难得日本人这么配合。”

    沈瑞麟惊道:“你是说真的跟日本谈判。”

    赵书礼道:“什么谈判,是接触。而且不是跟日本,去跟汪精卫接触,跟他接触就等于跟日本接触了。而且直接跟日本人接触,容易留下把柄,而跟汪精卫吗,都是中国人,战后好解释。”

    沈瑞麟道:“我接触后,要做什么。”

    他现在彻底迷茫了。

    赵书礼道:“你先联系吧,就说商谈重庆政府和南京整府之间的事情,同时讨论中国战局问题。不过记得要保密啊。”

    沈瑞麟疑惑道:“不是做给英美看的吗,那保密干什么。”

    赵书礼道:“你以为你保密了,英美就不知道了。你保密了,英美才会真的相信啊。”

    沈瑞麟去接触了。

    赵书礼又安排了令一个人,宋美龄,安排宋美龄去了美国,要求援助。

    “夫人,此去美国尽量不要跟美国政府接触。”

    临行前赵书礼交代宋美龄道。

    “为什么?”

    宋美龄疑惑不解,她不是去要援助的吗,不接触美国政府怎么要。

    “夫人只管去四处演讲就好,尽量把我们抗日的艰苦在美国宣传,尤其是在民众之中宣传。让美国人知道我们很辛苦,我们打仗的代价很大,我们的牺牲很大。”

    宋美龄道:“这个我知道怎么做,可是如果美国政府找我呢。”

    宋美龄显然比沈瑞麟悟性高啊。她起码明白,美国人也需要中国。

    赵书礼道:“如果美国政府找你,你什么都不要答应,也不要承诺。当然如果你答应了。我也是不承认的,当然如果夫人走委员长的路子,委员长也答应了,那么我这个外交部长做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我回塞北去打仗好了。不过我相信夫人是明白人,要让美国人出一百亿那么多血,不是那么容易的。”

    宋美龄虽然有点不高兴,可还是表明自己会照做的。

    宋美龄不是外交人员。但是仍然来帮外交部做事,这是蒋价石推荐的。显然蒋价石还是不放心赵书礼,他夫人自然放心,而此时赵书礼的安排他也满意。赵书礼和他自己的人都留在国内,只派蒋价石的夫人出国,蒋价石要是还不放心,那就没意思了。

    宋美龄去了美国,受到了热情的欢迎。而沈瑞麟也跟汪精卫牵上了头,私底下秘密接触。汪氏对此也很重视,这是赵书礼担任外交部长后,下的决议。他不但把这看做是重庆的意思,同时也能代表塞北的意思。汪派代表跟沈围绕战局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沈瑞麟明确表示中央希望和平的态度,表示目前在各条战线上双方还在发生着小规模的冲突。实在是不利于和平的失陷。这个意思传达给了日本,日本人很配合,当即停止了大大小小的攻击,一时间中国境内竟然彻底没了枪声。

    这种情况英美自然关注到了,发动自己的情报系统,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得知了重庆正在跟南京密切接触的情况,大惊失色。

    此时英美的境况并不好,在非洲,因为墨索里尼的自尊心,先是攻打希腊,结果屡屡失败,最后是德国派出伞兵彻底占领了希腊,希腊被德国占领,没意大利什么事了,墨索里尼不甘寂寞,又想在法国身上剜肉也失败了,于是只能把目光投向了非洲,他不顾希特勒的攻苏计划,致意发动了非洲攻势。结局又是失败,几十万意大利正规军,被英国的埃及非洲殖民地部队打的溃不成军,又是德国救援。德国派遣隆美尔带领一个装甲师增援意大利,结果竟然打的英军溃逃千里,险些丢掉了埃及。

    同时被英国人寄予厚望的苏联也一直在失败,英国自己则面对着德国反复的轰炸,海上则是潜艇狼群出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的很不顺利,一片惨淡,恐惧一直笼罩着整个世界未曾消退。

    而美国人也不舒服,在珍珠港过后,美国动员了国内的生产力,罗斯福制定了“胜利计划”,所有的船坞同时开工,加班加点的生产着战舰,但是他的对手日本也不甘示弱,在占领了澳大利亚后,大量的钢铁资源进入了日本的钢铁厂然后进入了船台,日本同时修建四艘航母,几十艘其他大型战舰。而且继澳大利亚失陷后,日军开始进攻菲律宾,菲律宾的麦克阿瑟像历史上那样跑了,当然临走时没忘记发下豪言壮语,他还会回来的。可是历史上他是逃到了澳大利亚,这个时代他几乎没处去了,以几个岛屿为跳板后,终于平安到达了夏威夷,在哪里等待国内给他送来新的军队。

    日军攻占菲律宾后,一方面强化对其他亚洲地区的占领,一方面积极准备进攻印度,另一方面则积极准备再一次海战,不但以彻底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为目的,而且还要攻占夏威夷,以作为威胁美国本土的跳板。

    在这种情况下,英美收到中国有可能妥协的消息怎么能不震惊,不害怕。

    不但如此,他们受到的消息让他们坐立难安,各种离奇的消息不停的送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面前,什么中国跟日本谈判,日本答应归还占领中国领土,中国表示给与日本唯一的经济特权,或者是中国答应割让东北与日本媾和,还有的消息称,日本邀请中国加入德意日同盟,中国对此很感兴趣,表示愿意组织一千万军队,与日本一同攻击苏联,并且有向印度和美国出兵的意向。

    美国人看到的是,日本可以用来对抗英美的军队增加了两百万,同时又多了一个可以组织一千万兵力的新敌人,英国人看到的是印度从此姓日本了,看到的是世界上将出现一个打着膏药旗的新日不落帝国,看到的是,打着太阳旗的无敌舰队出现在地中海,看到的是德国的万字旗飘扬在白金汉宫。

    而美国人还看到,宋美龄在美国各地巡回演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宋美龄用她那女人的哭诉讲述着中国是如何的艰苦,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是实在无力抗争下去的情况。美国政府紧急联系宋美龄,可是这时候竟然收到宋美龄不愿意去白宫觐见他们总统,不愿意去他们的国会演说的情况。美国人急了,中国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们此前不是很积极的跟美国接触吗,那时候美国人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觉得这些中国人不胜其烦,现在他们内心十分苦涩,这中国娘们生气了,他们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了?

    同时塞北军高调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五百万军队的整编,同时又征召了两百万新兵,但是塞北希望和平,不愿意看到战争无限制发展下去,塞北军完全是为了保卫和平而组建的云云。此举更是让国际社会摸不着头绪,英美公使几次希望得到蒋价石的接见,更是直接希望跟赵书礼会谈,但是都被拒绝了。而且就在此时,塞北整府宣布终结跟苏联人的军事合作,在中苏边境驻扎军队,切断中苏间的贸易。理由是,苏联人对日本妥协,不允许国际社会的物资经过苏联进入霍尔果斯口岸进入苏联,而且粗暴对待东北逃亡苏联的难民,将难民当做战俘对待,押送到西伯利亚北部的荒原地带自生自灭。赵书礼说服蒋价石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向苏联发出抗议,要求苏联就东北难民问题向中国正式道歉。

    在这关键时刻,赵书礼挑起的中苏紧张,不但让苏联人担心,英美也恐惧,日本则看到了希望,也发表声明谴责苏联,德国也发表了类似声明,意大利就不用说了,现在彻底沦为了小弟角色,老大指哪里打哪里。仿佛中国真的有跟法西斯国家接近的可能性。

    让美英苏三国紧张了一个多月后,中国的新年到了,新年过后,焦急的英美大师终于得到了期盼已久的中国领导的接见,两个大师战后表示,得到那个消息,他们激动的彻夜难眠,几乎要哭了。未完待续。。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三百九十五节 苏德战争的变局九

    为何英法此时如此重视中国,原因还要说欧洲战局确切的说主要是苏德战场的变化,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再次向莫斯科挺近后,先是遇到了一场秋雨,接着又遇到了提前到来的冬季,借助封冻的路面总算在初冬赶到了莫斯科外围,可是他们才刚刚进攻,一场大雪覆盖了寒冷的苏联大地。

    伴随着大雪的是气温的骤降,顿时德军几乎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坦克燃油被冻结无法前进,士兵们没有冬装在战壕里瑟瑟发抖,而且大雪阻断了德军异常遥远的运输线,一时间连食物几乎都无法保证了。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人看到了希望,反攻的希望,他们调集了重兵发动了一场冬季攻势。

    原本的历史上,苏联也确实是在这个冬季进行了反攻的,不过跟原本的历史不同的是,那次反攻是在苏联人顶住了德军在秋冬对莫斯科猛烈的攻击后进行的,而这次反攻时两军几乎都还没来得及进行一场像样的大战。也就是说两军都没有经过秋冬的消耗战,现在的德军力量比之原本的历史要强大很多,同样苏军也比历史上更加强大。

    这注定又是一次战争史上的创举,从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漫天风雪中进行百万人规模的进攻作战,苏联人想尽了一切办法,动用了大量的雪橇,狗或者马拉着大雪橇运输物资,人则划着滑雪板往前突击。而本来占据着技术优势,机械化到牙齿的德军却只能瘫痪在雪地里。现在换成了他们的对手占尽了优势。

    历史上的大雪数次救助了俄罗斯这个民族,现在莫斯科满城的平民甚至官员和士兵都开始向上帝祈祷,感谢上帝的帮助,而在过去几十年中。他们的整府是宣传不信仰任何神灵的,他们不搞偶像崇拜,唯一可以崇拜的只能是他们的领袖。(_泡&书&吧)

    或许是上帝的帮助吧,他们的军事行动非常顺利,德军被打退了。而他们却不想放过这些侵略者,斯太林宣布,发动总攻击,将侵略者彻底逐出苏联。德军面临着当年拿破仑的命运。在冰天雪地中无助的退却,没有冬装,没有粮食,有的只是漫天的风雪。

    前线的指挥官要求撤退。其实他也已经这么做了,但是希特勒否定了他的请求。希特勒在一战时候只是一个小兵,但是异常勇敢,多次负伤最后一次被毒气熏晕了过去,醒来后眼睛很长时间处于失明状态。为此他获得了一般只有将军才能获得铁十字勋章。希特勒是近乎疯狂的勇敢的,他有资格要求所有的德国人都跟他一样,所以他告诉他的将军和士兵,一步都不准后退。但是德军不是苏军。也不是中国军队,在没有条件的时候。他们不会坚持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同时希特勒又向前线的士兵保证。会尽一切力量为他们提供必需的给养。

    希特勒不是个将军,他的战争思想有限,据说核心只有两条,第一是进攻,第二是不能撤退。他的这种简单的思想,稳住了德军,竟然让比历史上多了很多的军队保存了下来,没能演变成一场溃退。而战后德国人认为,其中一个因素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那就是他们突然得到了一批冬装,而这批冬装是一个中国人卖给他们的。

    熬过了严酷冬季的德军,尽管有损失,但是并没有伤筋动骨,此时他们准备反攻了。在冬雪消融,阳光明媚的几天中,德军横扫过去几个月对他们穷追猛打的苏军,战线再次急速的向莫斯科挺近。同时怒火中烧的希特勒发布了冷酷的命令,轰炸莫斯科把苏联首都夷为平地,苏联上空最为惨烈的一场空战爆发了。经过激烈的空中格斗,苏联人失败了,不是他们的战斗机无法护卫他们的天空,不是他们的飞行员不够勇敢或者技术不过关,只是他们的战斗机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逊于已经整合了整个西欧资源的德国。

    同时也认清了如果不尽全力根本没有可能战胜苏联的希特勒下定了决心,宣布德国总动员,工业总动员,人力总动员,没错此时德国才进行了总动员,而之前并没有尽全力,苏联人民的灾难还没有结束,或者说只是个开始而已。下达总动员令的同时,希特勒还向他的工业部门要求,在动员一切资源生产军火的同时,也要尽量保证民用物品的生产。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令,这反应了希特勒内心的矛盾,如果说是冬季的苏军反攻让他焦虑到了进行总动员的话,那么正是一战后期德国民众革命让德意志皇帝失去政权的教训,让他做出了这个决定。一个被认为是独裁者的疯子,竟然如此顾忌民众,这说出去真是讽刺。

    德军推进了距离莫斯科三十公里处,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并且开始长期轰炸,克里姆林宫再也不是安全的了,在一片爆炸中,多处宫殿损毁,斯大林被迫进入了潮湿漆黑的防空洞中办公。但是奇怪的是德军再一次停止了进攻,只是封锁,就是北方对列宁格勒所做的那样。

    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德军的动向,他们的主力出现在了南方——斯大林格勒,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占领这里,切断伏尔加河运输,这样不仅是苏联南方和乌克兰的粮食无法供应莫斯科,就连高加索的石油也无法通过铁路运往苏联的乌拉尔工业区。占领这里,苏联将没有力量进行反抗,而显然希特勒已经意识到,短期内让苏联人投降的想法只是一个梦,尽管占领了莫斯科,苏联人只要有能力也是不会投降的,所以现在他要扼杀苏联人的抵抗潜力。当然斯大林格勒这个名字或许也让他很不爽也是原因之一。

    进攻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很顺利,他们突进很快,德军的机械化部队,用了一个月时间久突进了斯大林格勒市区,占领了城内唯一的高低马马耶夫山冈,在这里建立了覆盖全城的火力,前锋也已经进攻到了伏尔加河岸边。此时几乎没有人怀疑,这座以苏联领袖命名的城市的陷落已经注定,甚至德国的报纸已经刊登了消息。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赵书礼和蒋价石分别会见了美英大使,至于苏联大使暂时被遗忘了。在赵书礼和英美看来,他们决定的事情,只需要对苏联人进行通知就行了,现在苏联人做不了任何主。

    赵书礼很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是坚定的抗战者,但是就中国而言,抵抗实在是十分艰苦,如果没有外界的援助支撑不了几个月,如果出现中国以某种较为体面的方式退出战争的情况希望英美两个盟国谅解。当然赵书礼这话被当成鬼话,可是美英大使却不得不认可赵书礼的说法,很仗义的当场就表示,美英两国会竭尽全力对中国进行人道援助的。

    随即赵书礼开出的援助清单,几乎让两国崩溃,在两国看来,与物资数量和类别的敏感程度相比,那个一百亿美元的数额,竟然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未完待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