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大民国(狂人阿Q)-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韧儿,钱都拿去,办实业救国’。
办实业救国,他父亲可没有这觉悟,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这是孔韧跟他父亲最大隔阂。孔韧很看不惯他父亲小商人加小地主的做派,做生意赚了钱就知道买地。听到这里孔韧就更加不可遏制,哭天无力。这是一个男人在临死前,对另一个人男人的妥协,放弃了自己的观念,而完全去迁就另一个人,这完全是出于爱。人生还有比这更凄惨,更感人的吗。
人的适应性是极强的,悲痛自然悲痛,在几年中孔韧每每做梦梦到父亲,白日里也是忽而就想起了父亲,毫无征兆,但是他还是缓过来了。
这几年中他一直在守灵,即是寄托对父亲的哀思,也是在反思自己这几年的作为。他认为自己是为了理想奋斗过的,他无悔,将来他还要继续为了理想而奋斗。因此他迟早还是要回到塞北去的,只是他在调整好状态前,不想在涉足政事。
这几年让他看透了很多事情,还是那句话,历经变故感情受伤或者是亲人故去是最能让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方法。
想想那几年他确实很不成熟,拼命工作一来有理想的成分,而来也是在跟徐新六争权夺利。现在想想真好笑,赵书礼几句话就能让他跟徐新六争成那样。不过后来他觉得也挺解气,在他离开后,赵书礼第一年里发了很多条电报,明里没好意思提让他放下私情以大局为重,反而是总在安慰他,但是隐隐透露出非常希望他能回去的意思。让赵书礼着急,这让孔韧很解气。
其实除了赵书礼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中央,他回家守孝期间。蒋价石也是派人来慰问了许多次,态度比赵书礼还要诚恳,而且他父亲治丧的时候,蒋价石还送来了亲笔挽联。可以说在礼贤下士方面,赵书礼拍马也赶不上蒋价石。
但孔韧终究还是倾向于塞北,没有任何其他的考虑,塞北就是他的根基,只有在哪里他才能一展才华。终于等他要启程了,他还在想象着跟赵书礼再次见面的情况,赵书礼的表情会不会很精彩。可是赵书礼遇刺的消息却传播了开来,这让孔韧一阵惋惜,但是他仍然坚持去了塞北。他心里明白赵书礼一出意外,塞北的局面会非常复杂,但是他更是不得不去,男人就是要在关键的时候有担当。
孔韧到了塞北后,工业部门的同事非常热情的欢迎了他,包括他原来的属下姜奎更是亲自带人在火车站迎接了他。他没有向以前那样,自认为还是一把手。虽然这几年赵书礼始终给他保留着位子,主导工业部门的姜奎的名头始终是一个副部长,但是孔韧明白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果然他手里的权力并没有随着他的回归而回归,姜奎是副部长,但是他利用工业化委员会几乎是拿走了一切权力,基本上架空了工业部。以前的那个孔韧也没有因为回归而回归,现在的孔韧再也不是以前的孔韧了,对现状他予以了默认。在整府中默默工作起来,既然大权不让他过问,那么就做一些辅助性的,只要有事做就一副满足的样子。
在姜奎主导巨量的资金投入工业领域的时候,他默默的对工业技术进行考察,在他的建议下,大量的技术学校归并合一。原来是各个大型工业企业为了培养人才而建立的附属学校,被他合并到一起,成立了正规的工业专科学校,不仅仅只为官办企业培养人才,也想社会提供智力资源。
他还积极考察新技术的发展,搜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刊物,开始在离开德国后第二次充电。
————————————————————————
少了赵书礼的制约和家长式的催拔助长,塞北各个优秀人物纷纷如雨后春笋一样站了出来,自己思考对错,并且为此行动起来。
而赵书礼此时也是在奋斗。
他的战场是几十平方的病房,他作战的武器是意志,作战的目的是能正常走路。
赵书礼的时间是紧迫的,他早就谋划好了自己的回国方式,只是一个顾虑就是他的身体,他必须伪装到能和正常人一样。
他现在基本上做到了,可以来来回回走上十几分钟不停息,只是不能走的太急,也不能走的太猛,否则容易喘不上气。
尤其是这几天他更是增加了练习量,因为马上他的那些军官就要来看他了。
————————————————————————
树下,窗下,楼梯口的一队队荷枪实弹的警卫部队,让三十个刚从军校中出来,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到硝烟的军官感到了肃杀的气氛。不过在美国竟然也能把自己的武装带进来,这也让他们感到了塞北的自豪和骄傲。虽然说,依照赵书礼的地位,他是以民**事第一人,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像蒋价石那样的独裁者身份到美国的,带几个武官没什么,但是带进来百十号警卫部队,就真的是太让人提气了。
但同时这些军官心里并不轻松,这么严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赵书礼确实情况不妙。
他们心里很矛盾,在美国的学习让他们懂得,一个国家太过于依赖个人是祸不是福,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们又是十分崇拜强人的,他们打心眼里希望赵书礼不会出事。
带着矛盾的心情,他们在警卫的带领下进到病房后,立马惊呆了。
他们见到的不是躺在病床上的赵书礼,而是笔直站立穿着军装正对着他们笑的赵书礼。
见面持续的时间很短,很快他们又再次的离开了医院,三十人坐着来时候坐的车子,离开了。之后他们坐上了开往中国的飞机,经过夏威夷马绍尔群岛最后在菲律宾停靠,接着还要做船才能到达中国。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二百二十节 军官俱乐部
塞北军的军官俱乐部中,高级中级低级军官都有,经常举办各种聚会舞会,届时不分职位高低,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自从赵书礼出事后,压抑且一下子目标模糊的塞北军官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舒缓地,因此格外的热心到这里放松。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思,不管是倾向于哪一方势力,在这里他们可以放下一切。
而俱乐部的发起者之一李忘山是总参谋长李忘川的弟弟,也不排除有人希望巴结的心思。
今天的舞会格外的热烈,因为今天是正月十五,也叫做元宵节,而南方是没有元宵的,他们吃的类似的食物叫做汤圆,这节日在北方氛围尤为浓厚。休假回来的,没有轮到休假的,在归绥的驻军中,大多数军官都接到了聚会邀请,而大多数人也如约来了。
俱乐部位于军营外面,是在一个二层楼房上面,平时不对外,算是一个私人会所性质的地方。而这个二楼装修的也没有多神秘,尽量的减少了房间的数量,让空间足够大起来。但是限于结构还是分出了五个房间,其中一个房间位于中间面积最大,可以同时容纳两百名军官在其中跳舞,如果不办舞会的时候,这里放下桌子可以让更多的人在这里聚餐。
这个房间的左边第一间是棋牌室,也隔开了一个小间用作交流学习的场所,这里有各种军事书籍刊物可以借阅。左边第二间是面积不算大,是餐厅,供应整个俱乐部的饮食。右边第一间是一个活动室,这里有乒乓球台球等不算剧烈的活动器械,也有练习各种武术的设备,木人桩沙袋等,还有一个小擂台可以让技痒的军官上去比划比划。右边第二间则是一个幽静的咖啡室,这里平时人气最足,分成一个个半封闭的小隔间中,常有军官约会医务队的年轻护士。
今天大家接到邀请后,以为又是组织大型舞会,一个个兴致勃勃,某种虫子上脑,想着怎么着也要把个妹子带出去兜风。可是到了一看,却发现舞池里摆满了桌椅,整整齐齐的,而灯光全开,照明条件相当的好。连近处战友帽檐下的睫毛都看的一清二楚,简直如同白日。
军官们奇怪这组织方到底又要玩什么幺蛾子,等了不多会儿李忘山等人进来了。
看到这家伙,众军官纷纷跟他开玩笑。
“哎,李忘山,怎么搞的,是不是请不到女生今天我们都得男跟男跳舞了啊!”
“对啊,你小子要是没有本事,就把会费退给我们吧,小半个月的工资呢。”
众人哈哈大笑。
李忘山跟着笑,然后严肃道:“大家都注意点,军容军纪难道都忘了吗。”
可他一严肃大家更是大笑了。
“好了,今天请大家来呢,是给大家介绍几个战友,相信很多人都会惊喜的!”
“什么战友,从哪里回来的,甘肃还是新疆?最多是从黑龙江调防回来的呗!”
有军官吆喝着,摆摆手更多人起哄起来。
“肃静,都不是,好了,我也不卖关子了,你们自己看吧。”
说完,一打手势,从侧门迈步走进来一溜儿军人,他们穿的军服跟在场众人的军服略有不同,应该是较早时期的塞北军军装。众人不免在想,难道是老一代的退役军官,现在复役了。这阵子,军中这样的调动可不少,各方势力都在想方设法的安插,培植自己的势力,目前看来是宋远一家独大,但是却吃不下其他各路势力。李三江次之,但是这人比较正直,不肯任人唯亲,态度上也始终保持中立。最激烈的是陈驰了,但是他势力有线,却是军政两线发展。而其他的高级军官中,宋邦荣、黎行恕和贺粹之等人,则一如既往的低调,似乎就是以前赵书礼在的宋远一样,谁也看不出他们的态度,估计局势明朗前他们也不会表露态度的。至于原本魏冉的第三军中,因为他的离去,从各军中都调集了军官重组这只部队,因为这里错综复杂,各方势力对这只军队的拉拢最为激烈。至于原山西籍的军队,则因为阎锡山的回归有了变数,驻扎在太原附近的晋北部队自然是已经被阎锡山牢牢控制了,而晋北地区的晋南籍部队则不被塞北军信任,开始往北调动,一部分调往了外蒙,另一部分调到了新疆。而且因为徐新六以财政问题为借口,要求降低军费,结果这些山西籍部队只能就地屯田了。
“嗯?这不是我们军的秦凤祥吗,这家伙回来了,当年这小子可拼命来着,后来就被选拔去了美国,这时间也不到啊,怎么就回来了,难不成他也想浑水摸鱼。”
一个军官嘀咕着。
“谢黄河、窦思文、吕英泽,这些人回来就有戏看了,他们走的时候职位并不高,这几年打了几场仗,他们的职位都已经有人了,不知道上面会怎么安排啊。一共三十一个人,嗯不对啊,怎么多了一个人,他们这期不是应该是三十个人吗。”
有心人一一数过去,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仔细看了看,可惜有的面孔被挡住了,没看清。
“战友们,让我们欢迎这些从美国回来的高材生,据我所知,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就没有低于前三的,算是为我们塞北军争光了。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随即李忘山立正,对着众人敬了一个军礼。
众人不情不愿的同样敬礼致意,说实在话,对这些人当初能去美国,很多人是不服气的。当时竞争可是相当激烈啊,没选上的一些人有的只能到塞北的军校,有的则去了日本。
“另外,我还要想大家介绍一个人,不过在此之前,希望大家见谅,今天晚上,我想留战友们在这里住一宿。”
李忘山说完,他的军队立刻就行动,将所有的出入口都封住了。
军事政变!众军官第一时间的反应,现在塞北军中,在归绥驻扎的第一军多数高级军官,现在可都聚集在这里,把他们控制了,可就完全的让归绥驻军失去控制了。
这到底是谁的阴谋?宋远?陈驰?李三江?亦或是李忘山的哥哥李忘川终于也加入这场争夺了。
但是不管谁,总有人不服,很快就有人掏枪了。
“都把枪收起来,难道要造反不成!”
这时候一个声音大喝,众人这才发现,在主席台上的众多军官中,一个人站在了麦克风前。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二百二十一节 大行军
众人顺着声音看去,一直隐藏在众多军官中的人终于出现了。
“什么?!”
“我是不是花眼了?”
“是——”
大多数人竟然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没错,你们看到的就是我,我赵良悟回来了!”
台上的人自报家门道,脸色凝重。
“赵,赵司令!”
终于有人接受现实了,各种表情,有忧虑的,有欢喜的,但是每个人都觉得心中一阵轻松,塞北的局面恐怕要明朗了,再也不用过着担心内讧的日子了。没错赵书礼这一回来,权力层必然又有调整,争斗的最后,不管是赵书礼胜利还是其他人胜利,总之这不上不下的局面总归是要结束了。
“赵司令万岁!”
有狂热者终于喊出了口号,随即众人跟着喊起来,大势之下不得不喊,当然赵书礼确实是一个值得崇拜和尊重的人也是原因之一,起码在这些军官从军之后,赵书礼就是他们的长官,一直把他们带到了中**人的巅峰。
“好了,众位兄弟,今夜塞北必然多事,我不希望你们参与其中,所以只能把你们请到这里来了。今夜过后,以前种种,不管对错,都不用再提了。”
好容易等到众人平静下来,赵书礼才再次说话。这次他的语气轻松了很多,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军人在自己离开这段日子思想有变动。现在看来,多数军官还是拥护自己的,但是即便这样他还是不能完全信任别人,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相信的人越少越好。
军官没有异议,也不敢有异议,此时违逆赵书礼的意思,恐怕日后不会有好果子吃,当然即便万一赵书礼败了,那么今夜他们也可以借口被软禁着而免责,更何况今晚要是他们参与了某些事情,恐怕这辈子心中都不会安宁了。还不如就呆在这里,直到局势变的明朗。
说完之后,赵书礼向众人敬礼,表示对他们的配合给与感激。
接着他不敢耽搁,立刻在李忘山手下的那连士兵的跟随下,离开俱乐部。
第一站他秘密去了赵登禹的军营,此时赵登禹的空降师大部在归绥北的军事基地中,这里有一个大型的军用机场。
对赵登禹赵书礼是信任的,但是他能信任的人其实也不少,可是赵登禹的部队距离最近。而陈驰的部队他可以信任,这支部队当年就是按照他的嫡系来培养的,军人多出自河套地区,可是他可不敢信任陈驰这个人。甚至因为是陈驰的兄弟,在见面后,包小松就不被允许离开赵书礼一步。
到了机场,赵书礼露面强闯了关卡,好在两个执勤士兵倒是认识赵书礼。他们不但放行了,而且加入了赵书礼的队伍,跟着一起往机场内兵营走去,要不是赵书礼制止,恐怕他们就要欢呼起来了。这些人都是塞北新一代的战士,在塞北军成军的时候,他们那时候才刚刚记事,而且这段时间高层的内幕他们并不知道,仍然觉得世界是光明的。赵书礼的出现,让这些带有崇拜色彩的士兵,颇为欢喜,在他们看来,赵书礼一回来,塞北就要变了,恐怕不用等多久就要要打仗,大胜仗了。
一路上碰到的巡逻的,训练的,甚至是路过的士兵立即就加入到了队伍中来。
等到了赵登禹的指挥部前的时候,早已经收到异常消息的赵登禹,已经让警卫在门前选择有利地形做好了战斗准备了。在这个时期他也是非常紧张的,卫兵报告军中异常后,他立刻就让人做好准备随时战斗,然后才派人去打探情况,可派去的人根本没有回来。
没有意外,看到了赵书礼的赵登禹像普通士兵一样,也加入到了赵书礼的队伍中来。
就这样,一个兵营一个兵营的走过去,大多数驻军的指挥官都不在军中,要么留下一个副手要么就是参谋长,但是没人用勇气反对赵书礼,只能跟着自己狂热的士兵一起,军官也加入了赵书礼的队伍。
一路走,队伍一路壮大,从北城绕道西城到南城后,已经有了七八万人跟在赵书礼的身后了。这动静城内不可能不知道,但是真实消息却不容易传开,因为这时候跟着赵书礼的士兵们,可不愿意离开。这让城内各个势力都十分的恐慌,宋远第一时间给城防司令下达戒严的命令,随即派人前往打探情况,同赵登禹的情况一样,他派出去的人,没有一个回来的,这更加重了他的疑虑。这样的情况,让城内也人心惶惶,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都在猜测是不是归绥要发生战争了,各种非常情况出现了,老百姓去抢购粮食,储备淡水,甚至有人异想天开的开始了挖掘地窖的行为。
仿佛一场军事大游行一样,很快跟着赵书礼的军队开始往城市开去,这是一场徒步大行军。
赵书礼此时的热情一点不比身后跟着他的那些士兵少半点,他想到了拿破仑,当年拿破仑从流放他的厄儿巴岛逃回法国后,法国复辟的波旁王室恐慌,立刻派军队去镇压阻截他。可拿破仑一句话,问他们的士兵是不是要向他们的皇帝开枪,结果士兵很快的调转枪口跟他站在了一起。
虽然情况有所不同,可也够赵书礼得意的了,这种传奇将来一定要写本书得瑟一下。
跟赵书礼不同,此时的宋远可是正头大呢。
他自然是不知道真是情况,可是他却知道,这场诡异的军事行动是从城北开始的,然后经过城西现在到了城南直接往城市而来。显然他们绕过了城东,而城东驻扎的是陈驰的部队,他不得不猜想是不是陈驰发动了这场政变。
现在的他只能指望城防部队能阻挡这些武装了,可是希望很渺茫,现在这些人可都是塞北军的精锐第一军的士兵啊,尽管看起来散散漫漫,没有列队前行,但是谁也不敢低估这只部队啊。这可是一只跟英国人打过仗,在东北苦战过的部队。是一只一出兵,就能让日本人立刻妥协的部队。
“看来是得找陈驰好好谈谈了,他赢了”,宋远心中想着,然后命令:“来人!”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二百二十三节 回不去了
此时的陈驰也在城内,他现在是交通部长了,可得忙着政务。
宋远的车很快就在交通部停靠下来,他相信要是他向陈驰妥协,陈驰一定会接受的。否则就要鱼死网破了,陈驰虽然发动了大规模的部队,但是归绥城却在宋远的掌握中,尽管城防部队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对付他陈驰一个人还是手到擒来。
“什么,你的意思是说不是你干的?那会是谁,难道是李三江!现在除了李三江恐怕还真的没有人能弄出这么大动静,可是李三江凭什么控制第一军呢,对了,到现在高凤举也联系不上,怎么回事?我还以为是你干的呢。”
本想着是向陈驰来示弱的,可是宋远没想到陈驰的第一反应是这样,陈驰是在怀疑他。
这就奇了,既然不是陈驰,那还有谁在第一军中有这么大的能量呢,其实就算是陈驰也不过对103师有影响,其他几个师他是万万调动不了的。那么谁有这个影响力呢,宋远与陈驰相互一对视,都不由得苦笑了。
在他们俩人看来,结果不言自明,那就是高凤举。
正是陈驰跟宋远两人此时都联系不上的高凤举,也只有高凤举才在第一军中有这么强大的号召力,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的队伍不经过城东回合城东的部队了,因为那里是陈驰能够掌控的103师。
“现在是该调你的部队进城了,我们都小看了这个人啊!”
宋远不由得惨笑道,亏他还一直想拉拢自己这个手下,可是对方却一直在劝自己,原来真正有野心的人是他啊。等自己利用各种借口,费尽心机把归绥的大多数部队都调到外地,只留下了第一军的时候,他的机会来了啊。
陈驰点点头,他一直就不太看得上高凤举,不过此时他想法变了,看来高凤举能混到如今这个位置,死死压自己一头不是没有原因的。一招制敌,不发则已,一发就要成功,人不可貌相啊。
陈驰的传令兵刚出门,可随即就又跑了进来,脸上带着莫名的兴奋。
“怎么回事?”
陈驰不悦的问道。
“赵——司令,回来了!”
“什么!”“怎么可能!”
陈驰宋远两人禁不住站了起来,脸色大惊。
“是真的,现在外面都传开了,都有郊外的老百姓放鞭炮了,城防部队已经撤防了,他们在欢迎赵司令呢。宋司令,陈部长您二位是不是也该去去啊。”
陈驰猛的跑到窗边,一扯窗帘,从他的三楼办公室看出去,只见街上的人流滚滚,都是城南跑的,有各种车辆也是一个方向就是往南。打开窗户,他也隐隐听到了远方的鞭炮声,他知道恐怕事情是真的了。
宋远哈哈大笑了起来。
“你我都不行,还是姓赵的厉害啊,我被他骗了。不过我无悔了,跟你这样的对手纠缠了这么久,我都还不能明白自己的斤两,实在是太无知了。”
宋远始终以为是陈驰当了自己的路,他从来没想过赵书礼能回来。但直到最后,他才恶心起来,连陈驰这种角色就让自己寸步难行,这实在是失败的厉害。他从来没想过塞北的水有多深,即使陈驰不跳出来,难道不会有其他人跳出来吗。
宋远知道,赵书礼一回来,塞北的大局就定下来了,人心所向啊。塞北这么些年的发展,没人会认为是他的功劳,人心思赵。只要赵书礼一露面,任你千般算计都是空。
回到家中的时候,塞北大街上的鞭炮声已经隆隆不断了,已经分不清炮声来自哪里了。宋远知道赵书礼已经进城了,现在恐怕是万人拥戴的场面。他还知道赵书礼一定会召见自己,而且他一定不会杀自己,又会像上次一样豢养起来,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胸怀博大。可是他宋远能接受吗,他这次完全是被赵书礼耍了,此时此刻他心里非常清楚,什么死忠,哼,根本不存在,或者说到处都是。他现在心里承认自己输了,但是输给了赵书礼他服气了。
但是自己能接受再一次被人打到地底,永远也没有翻身的希望吗,他觉得前途一片黯淡。
“啪!”
宋远的手枪响了起来,打向自己的脑袋。
陈驰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也是内心不安,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付。
是现在去迎接赵书礼吗,晚了,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竟然也有犹豫的时候。
赵书礼回来了,那么会怎么对待自己呢,继续让自己在整府任职吗,他不确定,但是这不是他希望的,他还是希望能回到军中。可这希望甚是渺茫,因为赵书礼能相信自己吗?所思又想,他也拿出了手枪,可是迟迟下不定决心扣动扳机。他在考虑自己的前途,还有国家民族的前途。
他曾经认真的思考过,中国的前途必须强硬,不管遇到任何势力都要始终如一的强硬。在你弱小的时候强硬是一种保护色,就像那些命名没毒的动物偏偏要长出鲜艳的保护色一样,这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刺猬战略。等自己强大了,那就更要强硬了,那是苍狼的强硬,是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经之路。
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带领中国走上强盛的不二人选,可现在赵书礼回来了,他没有希望了。赵书礼会比自己做的更好吗,一定不可能,但是赵书礼起码会比其他人做的更好。想到这里,陈驰能接受赵书礼再次掌控塞北,他心中默默祝福赵书礼能够成功的把中国引领到世界一流国家之列。
终于他举枪了,可是这时候突然门开了。
他的秘书走了进来,一脸笑意。
“部长!您怎么?赵司令回来了,您这是——”
秘书想说你这是犯的哪门子神经病啊,可没能说出口。
陈驰冷笑道:“赵良悟回来了吗,你认为他会怎么对付我,是继续把我流放到国外,还是软禁我呢。”
秘书一脸迷惑:“我不懂您在说什么,现在赵司令在召集全体整府官员,我是来通知您去参加的。”
“是在宣扬自己的胜利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得意的时刻啊。”
陈驰笑笑,他放下了枪,他突然也想跟赵书礼见面了,想听听赵书礼会对自己说些什么
“书礼兄,你我共事多年,彼此深知。人生在世能如你我这样浓烈,一日足以,为兄深为弟贺,弟之回归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但却遗憾始终不能以心相交,或许这就是人生吧。奈何南口之事在前,弟病之事在后,你我兄弟恐不能互信如初,颇为遗憾。我已有死志,非是为弟之因果,实乃是造化弄人,我已经回不去了,况且我一死于塞北实有大利。弟养病期间,为兄所为甚是惭愧,弟且休怪。如弟当年所言,为兄也有亲信,但这亲信是实实在在的,有附表一份,请弟注意!愿良吾吾弟,早日一统天下,宋远泣血。”
陈驰没想到赵书礼竟然单独面见了自己,而且拿出了一封信给自己看,这是宋远的绝笔,看的出来宋远当时的心绪已经很乱,表露的意思有些混乱,但是字里行间对于两人不能相互信任非常遗憾。宋远的死,陈驰能看出来,而且他有自己的解读。很显然宋远知道赵书礼不可能在信任他,即便赵书礼不会杀他,那么他也将一辈子低调下去,这实在如同牢狱一般,于是宋远选择了死亡来解脱。
“这是何苦来着!”
陈驰看完,发现赵书礼盯着窗外叹息着,没错这次赵书礼遇刺事件,没有赢家,宋远有野心但是表现拙劣,而他陈驰则如同一个小丑一样。
“政治就是这么残酷,成王败寇,在中国尤为残酷。”
陈驰冷笑道,他此时十分不齿赵书礼悲春伤秋的做作。在他看来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要是赵书礼此时此刻在他面前得意洋洋一番,他或许还能认为赵书礼是个性情中人。
“你回去吧,别再搞法黑斯那套了,没有好结果的。好好修你的路去吧,我记得当年你学的就是工程,现在倒是专业对口了。”
“哼,好,修马路,修马路!”
赵书礼的意思很明确,陈驰必须解散自己的党,然后来换取当交通部长修马路的权力。可这一切真的不是他想要的,他之所以接受这个部长职位,只不过是希望积累政绩罢了。
陈驰回去后,再次摸出了自己的枪,他想起宋远的遗书中说的,确实他陈驰也回不去了。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二百二十四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