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东北军-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缠足的妇女也要即刻放足,全力铲除这一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祸害中国妇女身心的毒瘤。
除了以上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等,还有一个重要项目——交通。交通不便,无论民生还是军事都极大受到困挠,交通乃是国家命脉所在,重要性不亚于军队建设。交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运输有公路、航空、水路、铁路、管道五种;邮政包括邮件和电信两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队交通的建设也做了详细的规划,主要还是铁路和公路的修筑,邮件和电信这两个前者是民用行业必不可少的后者又是军事上部队相互通讯的主要工具。张学良下令早东北各地设立“邮政局”和“电信局”,建立一个覆盖全东北的邮电网,训练第一批使用自行车的邮递员为民服务,同时规定邮递员全部身着深绿色制服。各地电报站也随着加大力度建立。军队内也大力培养无线电训练班。
除了以上,社会发展还有电力,医疗等等方面。电力方面嘛,张学良准备成立东北电力公司和东北电力局来进行电力运输使用的建设和管理,东北江流众多,除了各地兴建煤炭火力发电厂,水利工程和水电站也同时起手;医疗呢,城市建立正规医院(包括中医院和西医院),农村建立“医疗合作社”,关于医疗收费、药物管理等等,这也是一个大麻烦,张学良已经催促司法部早日拿出《东北医疗器械药物相关法律》来,保障人人生病都能及时得到医治,而且是收费低廉的医治。另外还有居民饮用水问题,目前东北部分城市使用自来水,还有部分城镇以及广大农村还在引用井水和河水,这样容易导致疫病的感染和传播。依照张学良指示成立的“东北居民饮用水管理局”将在接下来的数年内推动东北各地自来水厂的建立事业,先让全部城市居民饮用到干净的自来水,然后再推广到农村,预计这项工程需要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才能完成;同时每个东北城市将建立完整的公交车和电车网络系统。
维持社会治安的重要手段是警察部队,张学良在东北旧警察部队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一支新型警察部队,警服统一为天蓝色,同时武装警察部队和特警部队也随之成立,县市级地区建立公安局,乡镇地区设立派出所,统归东北公安部。
情报机关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所以张学良特地以冷锋的“调查组”为基础加上原先奉系的情报机构改编合建为“东北安全部”,下辖设立经济情报局和军事情报局等机关,对敌对势力进行特工活动情报收集等工作。其中军事情报局长由冷锋少将担任,经济情报局长由高深少将担任,安全部部长之职由李渤海少将担任。
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科技教育等等方面规划完,接下来就是张学良和众东北军将领们最关心的——东北军的建设。
南京就职典礼上,张学良以“火箭般”速度直接一跃成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一级上将(此时张学良才28岁),同时此时已经归顺东北的孙传芳和吴佩孚这两位前民国大军阀此时也被老蒋象征性地授予二级上将军衔,毕竟两人作为一方统领时候没有做出什么卖国求荣之事,当然了此时二人已经不再掌握军权了,授为上将同时也同时宣布退为备役,挂个“东北边防部高级参谋顾问”的头衔在东北颐养天年(这样的安排总比你们最后在历史上横死的结果要好,张学良在心里同情地想道)。同时依照南京政府的委任状,原奉军将领的于学忠、万福麟、粱忠甲、沈鸿烈(海军)、冯庸(空军)共五人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另外12人授予中将军衔,分别是:王树常、李杜、黄显声、邹作华、吴克仁、王以哲、何柱国、苏炳文、冯占海、荣臻、张宗昌、褚玉璞、;包括刘多荃、蔡文治、杨宣诚、李渤海、冷锋、高深等在内的共75人被授予少将军衔。此时的奉军已经全部加入国民革命军,全称为中国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缩略仍为“奉军”),蒋介石一口气给了东北军第101至第125共25个步兵师以及5个独立骑兵旅的番号。虽说此时的张学良对军事也谈不上有多少造诣(除了战略目光绝对是超时代的长远),但也知道“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道理,庞大的步兵部队在以后的现代化战场上是不能再靠人海战术取胜的,此时经过精确统计,奉军全部加上投降过来的直鲁联军以及林林总总的地方部队,张学良手头陆军兵力总计58。8万人,面对这支规模庞大机构臃肿龙蛇混杂的部队,第一步,张学良先进行大规模整顿和裁军,凡是老弱病残幼统统发散一笔不薄的遣散费后退役回家,只留下20岁至35岁的精壮青年和服役3年以上的老兵。新东北军陆军部队计有25个步兵师(每个师编制为15000人左右)5个独立骑兵旅(每个旅编制为约8000人)总计40万人。
重要军事职位名单为:
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东北军副总司令:梁忠甲、万福麟东北军总参谋长:荣臻
东北边防部部长:张学良副部长:于学忠
东北军陆军总司令:张学良副总司令:于学忠
东北军海军总司令:张学良副总司令:沈鸿烈
东北军空军总司令:张学良副总司令:冯庸
东北军炮兵总司令:吴克仁副总司令:邹作华
辽宁省警备司令:王以哲副司令:何柱国
热河省警备司令:王树常副司令:张宗昌
吉林省警备司令:李杜副司令:丁超
黑龙江警备司令:苏炳文副司令:马占山
部队番号 正副师长(旅长) 驻地第115步兵师丁超、王绍南 哈尔滨
第101步兵师张学良、龙云峰 沈阳 第116步兵师李杜、孙鹤喜 长春
第102步兵师张延枢、扈先梅 锦县 第117步兵师张治邦、苏德臣 通化
第103步兵师何柱国、关玉衡 洮南 第118步兵师冯占海、邢占清 吉林
第104步兵师常经武、常恩多 郑家屯 第119步兵师李桂林、张作舟 白山
第105步兵师黄显声、唐聚五 沈阳
第106步兵师牛元峰、吕正操 沟帮子 第120步兵师苏炳文、王之佑 海拉尔
第107步兵师王以哲、戴联玺 沈阳 第121步兵师张殿九、赵维祥 扎兰屯
第122步兵师徐宝珍、窦联芳 牡丹江市
第108步兵师于学忠、康鸿康 承德 第123步兵师苑崇谷、王德林 齐齐哈尔
第109步兵师张宗昌 白虎沟 第124步兵师万福麟、韩光弟 佳斯木
第110步兵师王树常、朱鸿勋 赤峰 第125步兵师梁忠甲、魏长林 满洲里
第111步兵师董英斌、刘桂五 唐山 独立第1骑兵旅马占山、韩述彭 黑河
第112步兵师霍守义、黄德兴 秦皇岛 独立第2骑兵旅王南屏、郑泽生 绥化
第113步兵师何立中、方叔洪 多伦 独立第3骑兵旅张树森、白凤翔 通辽 独立第4骑兵旅常尧臣、王鹏举 农安
第114步兵师褚玉璞 双阳 独立第5骑兵旅吴松林、刘启文 克山、拜泉
以上这些军官的任职名单都是张学良亲定的,因为这些人都是“经过历史证明”的忠诚爱国之人,有些还处在低级官职的历史著名人物还被张学良亲自选拔擢升为高级军官。这其中的第101至107共7个师为辽宁驻军;第108至113共6个师为热河驻军;第114至119共6个师为吉林驻军;第120至125共6个师为黑龙江省驻军。
除了正规部队,东北军还有后备部队——民兵大队,为东北的军事后役预备队,主要有裁军中裁下的部队加上地方平民加入而成的,民兵大队平时除了必要训练外还组成屯垦军配合当地农民开垦荒地。
正规部队其中的第101师是和张学良近卫团一样由张学良亲自指挥领导的绝对“嫡系中的嫡系”部队,统一装备东北军精锐装备,新式装备也优先发放,绝对是东北军中的王牌(其实张学良组建101师也为了防止哪天自己最孤立的时候还有一支队伍能够忠于自己掩护自己逃跑保住小命),该师的师长之职由张学良亲自担任,副师长龙云峰和参谋长楚奇明都是东北军的新一代青年将领,与国内外各方势力没有任何瓜葛,这让张学良十分放心;而张学良的近卫团名为一个团,实则达到5000之众,和第101师一样都是精锐部队,团长由一向对张学良忠心不二的刘多荃少将担任。
军队的军衔制度张学良非常热衷学习德国军队,众所周知,刻板严谨的德国人制作出来的东西向来都是最实用的。东北军军衔分为三阶六等:列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上将(分为:一级上将、二级上将、特级上将)。但按照国民军政部的明文规定,张学良的东北边防部军政厅最高也就只能将东北军官兵的军衔升至上校,将级的升迁必须要听南京军政部的了。
军队在以后的“现代化建设”(张学良新发明的词语)中,除了一步步将庞大的陆军步兵部队早日实现摩托化甚至机械化之外,张学良同时下令切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技术兵种,陆军大力发展炮兵、装甲兵、工兵、通信兵、防化兵、铁道兵、雷达兵、防空兵以及岸防部队等,其中的炮兵的发展是重点中的重点,根据相关战争阵亡士兵统计,战争中80%士兵是死于大炮和飞机之下,而这80%中又有80%是死于大炮之下,所以火炮的的确确是不折不扣的“战争之神”。此时张学良接手的东北火炮制造工业基础还是很不错的,东北兵工厂规模和生产能力都是亚洲数一数二的,甚至能够制造240mm重型榴弹炮。张学良计划将手中的10个炮兵团扩为15个边防部直属重炮团,炮兵司令为吴克仁,副司令为邹作华。至于另一个“陆战之王”的坦克和装甲车的发展,张学良也十分青睐,但是无奈资源和资金有限,坦克装甲车只能延缓发展,目前东北军拥有的坦克主要还是以当初张作霖向法国等国购买的雷诺…17步兵坦克,数量也就两三百,大概装备一个加强装甲团,张学良知道东北目前想一下子达到能有自行研制和制造坦克还不太现实,但是以后的机械化东北军肯定要大量装备坦克装甲车,暂时只能用这些老式坦克训练东北的坦克兵了,具体坦克装备早期还是要向国外购买。
陆军的传统兵种——骑兵虽然在热兵器和即将到来的机械化战争时代里会渐渐落后,在以后的亚洲战争中还会继续发挥作用,所以张学良将以前的东北军骑兵部队整编为五个独立骑兵旅,每个骑兵旅8000人左右,所以东北军战时还能出动四万人的庞大骑兵部队。
此时东北军的海军虽然在张作霖时期由杨宇霆沈鸿烈的初步发展具有雏形,分为黑龙江江防舰队和渤海湾海防部队,但是军舰稀少,排水量也小、拥有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其余还有“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战舰。张学良知道发展海军是个长期工程并且需要庞大的资金,但是东北军目前战略还处于防御阶段加上军力发展资源有限,所以张学良暂停止发展海军,但是海军部队仍然下令扩充,利用现行拥有的小型军舰培训水兵等海军人员,为以后东北军海军拥有大量舰艇做准备。当然海军还有一个发展重点,那就是海军陆战队。
至于空军,是一个急需发展的军种,空军比起海军来说作用一样巨大但是花费较少,张学良可不想让以后的东北军没有丧失制空权被敌军飞机狂轰滥炸的情况下作战,目前的东北空军部队只有以前张作霖统治时期遗留下来从国外进口的200多架旧式战机而已,其中战斗机150架,东北军的飞机主要是以前从法国和捷克两国购买,飞行员也缺少,共5个航空兵队。东北兵工厂目前也没有制造飞机的技术,飞机全为购买和列强赠送,或者是战场上缴获的。张学良第一步利用现行拥有的老式战机聘请外国教官训练东北军空军飞行员,同时花钱向苏联购买新式战机装备部队,5个航空兵大队也打算逐步扩建为12个,按照张学良疯狂的设想,东北军起码拥有1500架战机才能满足以后的战争需求。至于空军的陆战部队——空降兵嘛,现在纯属鸡肋,也没有钱和必要发展,张学良就此作罢。
军队强大的作战能力来源于强大的后勤保障,因为后勤保障部队勤务兵部队也是东北军需要加强的。除此之外,张学良还额外秘密建立数支特种部队、狙击部队、侦察兵部队,这几支规模不大的部队将是以后的战争中的一支奇兵。
军队的装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张学良此时接手的奉军兵工厂基础还是很令人满意的,由于张作霖和杨宇霆的重视,东北此时已经拥有亚洲数一数二的军械生产能力,每天的产量就可以武装一个营。比如火炮,东北的火炮制造工厂甚至能生产240mm口径的大炮,位居亚洲首位。分布在各省大大小小的军工厂也不少,但是以前主要控制权还是在杨宇霆、汤玉麟等人的手中。张学良决定先将东北零散的兵工厂作坊等等分类合并,并在此基础上扩建为东北六所大型主体兵工厂。厂址迁入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腹地山区地区,并且派军队和安全部队进行保护,以防敌对势力破坏或者刺探军械研究机密。在张学良的设想下,五年计划完成后,东北兵工厂将建立完善的军械生产系统,到时候将有分工细致的军装棉被厂、枪械厂、子弹厂、炮弹厂、炸弹厂、炸药厂、坦克建造工厂、装甲车建造工厂、火炮制作工厂、军用汽车(包括卡车、吉普车、摩托车等)制造工厂等等,再往后甚至还要建造飞机制造工厂、雷达工厂、导弹火箭工厂、潜艇工厂、航母工厂、水面舰艇造船厂等等等等。除了雄厚的军工厂生产能力,先进武器装备的研究也是重点,东北的军工厂以后还将拥有先进的飞行器研究所、潜水器研究所、舰艇研究所等等,不过这些就可能要在下个五年计划中了,目前东北只能建立枪械研究所和火炮研究所。
陆军步兵的单兵装备也是重点,目前东北军步兵的装备比起国内还算可以,能够堪比中央军的部队,但是比起国外军队(主要是日军)差距还是不小的。在张学良的设想下,东北军步兵部队将逐步实现“仿德式”装备,士兵统一佩带仿德国“M…1935”式钢盔(德式钢盔相比其他国家型号钢盔对士兵头部的保护面积能达到最大),铝制水壶饭盒,防毒面具,牛皮短靴配合绑腿,东北军陆军军装颜色统一为深灰色,分为夏冬两季服(冬天加发军大衣防寒),校级以上军官配发礼服。东北军步兵目前使用的是步枪为六五、七九式等等步枪,型号繁杂,口径不一,以后使用步枪陆续统一配发东北兵工厂生产的仿德国98K式的“三〇式”步枪(张学良后期还打算让著名的AK…47突击步枪提前现世装备部队,但是无奈现在东北枪械专家还没有能力研制出来),东北军步枪配置的刺刀为张学良亲自设计的“三棱刺刀”,这种仿制后期解放军56式步枪刺刀的“三棱刺刀”刀刃分为三椎且带有背部锯齿和侧面血槽,刺入人体内后能造成巨大的创伤而且难以止血(反正以后是用来对付小日本的,也就不需要和畜生讲人道了)。排长以上军官配发手枪,冲锋枪暂时从苏联购买的“波波沙”冲锋枪装备部队,以后逐步替换为德式MP…38/40冲锋枪。轻重机枪则分别用捷克式轻机枪、德国MG…34轻机枪以及“马克沁”重机枪实现统一装备部队,因为这三种机枪在历史上是经过战争考验证明都是非常实用和成功的。为了减轻后勤负担,东北军各式枪械口径统一规定为7。92mm口径。
步兵迫击炮则选用120和80这两种口径的装备部队,以代替以前威力不大的16年式迫击炮,手榴弹统一制造为那种“甜瓜”式而不用德国的那种长柄手榴弹,因为那种手榴弹手柄是木制的,浪费木材资源。
同时张学良还让东北军工厂按照他的设想将后来解放军最著名的“63式火箭炮”设计出来装备部队,因为这玩意实在是好东西,只需一头驴就能拖动,九个炮管一个齐射杀伤力极大,实在是物美价廉的杀人工具。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官兵和军事人才,张学良决定以原来张作霖建立的“东北讲武学堂”为基础,拨款1000万法币建立一所世界级的军事院校,命名为“中国东北长城军事学院”(张学良打算将其建设为东北的“黄埔军校”和中国的“西点军校”),总校设在沈阳,在东北其他地方设分校,下辖步兵学院、炮兵学院、工兵学院、水兵学院、飞行员学院、装甲兵学院等等。同时还成立士官学校,让东北士兵们在战事训练之余上课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强政治思想觉悟,灌输“忠于领袖、忠于民族”的爱国思想,这样也减少了士兵因为觉悟低而受蒙蔽产生哗变叛乱事件等等。为了改掉旧军队的种种陋习,张学良还公布了东北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要归公。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并成立宪兵部队和军警部队,负责维护军队纪律。
这场涉及东北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军队改编、高层人事调动、教育、科技、交通等等的“东北第一个五年计划”会议连续开了五天,其实大部分都是张学良在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宣布他的计划和设想而已,当然他的这些也不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在制定出最初设想时候他也主动和张作相、梁忠甲、莫德惠、于学忠、王树常、王以哲等等东北的政务、军事人才多次加以修正、补充,才制定出了一本厚厚发展计划书,在大会上,参会者的东北军政高层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异议,都被张学良认真地接纳修改。当张学良豪气万丈地宣读东北军队建设的种种计划蓝图的时候,确实让下面的众东北军官们兴奋不已,建设东北的以后种种美好的设想也让众人憧憬不已。这份发展计划书就在全场参会者的一致同意中通过。
1928年12月,开始正式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东北犹如一辆发动的火车缓缓走上稳重发展的道路,东北的战争机器也在总设计师张学良的计划下启动。
身为东北四省最高统治者的张学良的开始体会到焦头烂额是什么滋味了,每日军政两方面的公文堆积如山在他的帅府书房办公室内等待着他的批阅,同意的就要盖章签名,每天盖的章直让张学良盖的恶心,每天把自己名字签个上百遍也让张学良头痛不已。来辽宁请求会见他商讨各项发展事宜的军队将领、政府高官、社会名流、大企业家、国内外有名人士是络绎不绝,每天接待完这些人张学良只觉得自己嘴巴都僵住了,经秘书(谷瑞玉自告奋勇想要担任这一职位,但是被张学良以“在家安心待产”为理由拒绝了,于凤至则参与了东北工农银行的建设并担任副行长之职)的安排后的每日行程几乎每天要塞满12个小时,同时社会活动也不断,1929年1月9日,张学良又出任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改称主席),1月13日,又任开拓长途铁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名誉监理,1月15日又受邀参加大庆油田开掘典礼,月初,又飞去南京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这个月还没有忙完,下个月的邀请函又纷至沓来了,直把忙的头昏眼花的张学良在每晚即使美人在怀也都只有倒头呼呼大睡的念头了。
转眼间,时光飞梭,已经到了1929年1月20日,东北寒风凌厉,鹅毛大雪满天飞,整个东北都好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絮。再过两天便是中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了。21日夜间,连夜工作的张学良在伸着一个舒服的懒腰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日历,一时间林林种种事情一下子浮现在眼前。自己来这个时空已经大半年了,命运注定自己将成为这个世界上叱咤风云人物中的一员,尽管自己现在位极人臣,但是自己那个时空的家人还一切安好吗?自己“失踪”后父母究竟是怎么面对失去儿子孤独终老的日子呢?想到心酸处,张学良眼眶中不知不觉涌出大滴大滴的泪珠。这一景象让轻轻进来送咖啡的谷瑞玉惊得站在那里不动了,自怨自艾抒情完毕的张学良刚刚擦着眼泪,猛一瞥间谷瑞玉傻傻站在门口盯着自己,倒被吓了一大跳:“你怎么进来的?”想到自己刚才“男儿落泪”的千古奇观十有八九被谷瑞玉看见了,张学良顿时尴尬不已。
谷瑞玉想不到的是,自己这个意气风发正处在人生巅峰时刻,永远都是刚强无畏的丈夫居然也会在背后偷偷落泪,看来自己对他关心的太少,了解到太少了,顿时心里满是内疚,上去柔声道:“我看你熬夜辛苦,煮了一点热咖啡给你送来,汉卿,你刚才为何流泪呢?”“啊,这个——”张学良连忙趁着扭头时机擦擦眼睛,“哪有呢,我想父亲和母亲了。”这倒是实话,楚飞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张学良也可以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而且张学良的老爹老妈这时候的确都已经不在了,看着谷瑞玉挺着大肚子(已经将近八个月了)张学良连忙上前搀扶。
“唉,看你每天都这么忙,我真的好心疼。”谷瑞玉一脸关切道。“夫人哪,你也要注意身体呀,你肚子里面可是有我们的儿子呢!”张学良喜洋洋道,“我知道你关心我,你还要当我的私人秘书呢!”“同时也防止你风流的毛病复发,说不定那个秘书长的秀丽又被你看上了!”谷瑞玉一棒子打的张学良眼冒金星,心里叫苦连天:难怪坚持给我配置一个男秘书,原来是这个原因。我都规矩这么长时间了,这么以前的恶名还背在我身上啊!“我看你几乎每晚都要到12点才睡,真的很担心你,怕你把身子累垮。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交给张督办他们去办呀,你这么拼命做什么呢!”谷瑞玉嗔怪道。
我靠!每晚十二点才睡算什么!以前我上高三那日子,哪天晚上做完堆积如山的资料试卷不到两三点!张学良一边乱想着,一边则一脸郑重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只有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工作,我才能为实现东北兴盛为国家兴盛这一伟大目标无愧于历史赋予我的地位和责任!”说这话时候,张学良的形象显得是那么地高大。
1929年2月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辞旧迎新的一天全世界华人同时欢庆的节日,国内外各地区的人们群众都用地方特有的庆祝方式来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欢乐,各大城市张灯结彩,礼炮满空,鞭炮震天,大大小小的戏院戏台挤满了人。老百姓们计算着一年的收成后来年的计划打算,而官僚们则又要抓紧这个时机已“新春贺喜”的正当口号往返于各衙门官府机构之间进行着一笔笔见不得光的交易。身为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和全国最高总裁的结拜义弟的张学良于是乎又狠狠地收刮了一大笔财物。每晚在大帅府上送走前来拜访的宾客后,张学良都喜滋滋地在房间内清点着收获,一个春节下来,张学良又发了横财,春节喜庆的这几天的收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粗粗算算大概总进账七八百万大洋,看着那一堆堆价值连城的礼物,张学良大发感慨:东北的振兴,要费那么大力气干嘛?只要多过几次春节和自己多被刺杀几次就够了。
2月初,新年洒满地的烟花声还在断断续续响着,张学良便派梁忠甲为首的一个代表团前往莫斯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双方商贸活动已经和苏联相关部们商谈了军事合作和武器出售等等问题。
梁忠甲等人的到来先是让克里姆林宫大出意料,因为东北政府在张作霖的带领下都苏联一直都是持敌对和怀疑态度的,当初张作霖主持的中国北洋政府还和西方列强一起排挤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北洋政府在国际上也是一直拒绝承认苏联政府的,对苏联主动伸出的友好态度也是不理不睬,甚至还驱逐苏联特派官员,最后还是在北京广大爱国民众的压力下才与1923年不得不承认并与之建交,但是此后的五年间,双方关系一向矛盾迭起,张作霖还屡屡挑起事端,强行关闭苏联在东北的政府机构和商贸企业,配合国民党抓捕中共党员,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状态,这些都是因为张作霖等人一向把“共产党”视为洪水猛兽,极端害怕中国也被赤化。现在张作霖意外身亡,其子张学良即位,苏联政府很难想象深受张作霖“反共”思想熏陶的张学良的态度会一百八十度转变反而对苏联友好。
但是事实是,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频频对苏联政府释放和平气球做试探,驻扎在黑龙江畔的数个精锐步兵师也南调(其实张学良把部队南调的原因是他知道日本人会先对东北下手,而不是苏联。先干掉小日本然后才轮到老毛子呢,张学良想),还废除了不少张作霖以前制定的针对苏联的敌对政策,到现在为止,克里姆林宫也没有接到在东北的苏联政府机构和商贸企业单位被迫害打压的报告,东北政府对他们的敌意也大大减少了,这些苏联政府都或多或少感觉到了。
“莫洛托夫同志,你怎么看待明天东北使团的来意?”斯大林身着元帅服,嘴上叼着烟斗,高大的身躯矗立在他办公室的窗口,一边出神地望着外面夜空下的莫斯科的雪景一边问道。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回答道:“我认为他们来到莫斯科市传达和平之意以及希望能和我们在多方面上进行合作贸易。”
“和平?”斯大林拧了一下厚重的眉毛。
“是的!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自信满满道,“现在东北的真正统治者是张学良,他虽然是张作霖的儿子,但是他在很多思想上和他的父亲格格不入。比如当年他的父亲成立北京政府对抗南京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而当张学良上台后,他就立刻投顺了南京政府,这说明他对内战没有兴趣。张作霖是一个顽固的反共分子,而张学良似乎并不是,他执掌东北后,对东北的苏联工作人员十分友善,驻扎黑龙江畔警备苏联的军队也南调走,还废除了很多张作霖制定的反共政策,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张学良虽然不是一个共产主义的拥护者,但是起码他并不是个反共分子,所以他对苏联政府的态度因为应该是友善而不是敌对仇视。”
斯大林没有作声,但是烟斗中的烟丝在一暗一亮。
莫洛托夫继续侃侃道:“张学良虽然年纪轻轻,也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从张作霖死后他迅速接管权利并且处死反对者的行为看,他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而且可以看出他仇视日本人,仇视关东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为了摆脱日本对东北的控制,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