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子风流(上山)-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郝风楼手指了海图其中一处的位置,正色道:“全力夺下此处,这里附近没有暗礁,袭击的时间,应当定在清晨拂晓,各舰拿下这里,立即焚毁他们的海船,封锁岛屿,倭人的海船虽多,却绝大多数,都是运兵船,他们有数十艘仿我谅山的炮舰,我等是有备攻其不备,务必做到全胜!”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

第八百四十六章:出击

崇明岛说起来其实并不算小,乃是大明近海第三大岛。

不过相对于十万倭军来说,这儿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好在倭人们习惯了忍耐,虽是条件艰苦,倒也能熬得过去。

倭人们陆续抵达,便在这里扎了根,岛上有淡水,粮食是从松江府用粮船运来,补给勉强有一些,一开始,他们的防禁还有些模样,渐渐的,也就松弛了下来。

毕竟大明那儿都已经说了,这儿无战事,眼下还不必借重他们,至于一干倭人高级武官,以永健为首,为了和松江府的‘大人物’们打交道,隔三差五的被请去赴宴,喝酒玩女人,甚至于在松江,那位定国公还给许多人安置了产业,置办了别馆,请他们下榻入住。

永健殿下是个很实在的人,他清楚徐景明的份量,所以很愿意和徐景明打交道,毕竟永健非常明白,来这大明,打仗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让这大明奉行此前的约定,他们和谅山军毕竟是无冤无仇,倭国的目的只是倾销商品而已。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保障通商的利益,与大明的上层人物打交道才是眼下最核心的问题,永健和一干武官,每日与明军的武官在松江府联谊,这崇明岛倭军的操练和防务,就更加松弛了。

东部湾这儿乃是一处不错的舰船停泊地点,这儿背向汪洋,可以躲避风浪,因而数百艘倭人的舰船都停泊在此,平时这些舰船绝大多数是用于运粮之用。除了一些护卫的炮舰和武装舰船之外,绝大多数络绎不绝的在松江和崇明之间来回输送着补给。

这儿已经修建了一处港口。虽只是临时,可是因为每日有大量的船舶要停靠。规模却是不小。

两日之前,松江府又下了帖子,说是一个副将六十诞辰,请永健殿下和一干武官前去赴宴,这等庆生之事正是大家加深友谊的时机,于是乎,永健带着百来个倭官便去了松江,一来一回都需数日时间,还需在那儿下榻几日。所有没有七八日功夫是不会回的。

如今这崇明岛里除了一个大名在此镇守,其他但凡是上了级别的人,大多都走了个干净。

岛津淳一如今就是这里的主帅,这位仁兄乃是长洲藩的一位大名,是铁杆的革新派,此番远征,他奉命随永健前来,可见倭国天皇对这长洲诸藩的重视。

只是这位仁兄平时不苟言笑,而且为人过于刻板。说穿了,就是凡事都太较真,他一直认为倭人要保障通商权利就必须让大明知晓倭军的厉害,所以吞兵于此。不如主动出击,根本不必刻意巴结大明的君臣。

他的意见很快被人嗤之以鼻,毕竟这个时代。天朝上国的威力在绝大多数的倭人们看来,依旧还是令人敬畏的存在。在天朝上国面前彰显无力,实在是夜郎自大、蜉蝣撼树。至少永健就很不喜欢他。觉得他过于鲁莽、粗鄙,而且这个家伙,每每出席一些场合,总是板着个脸,很让人讨厌,所以自此之后,许多的交涉活动自然而然也就把他甩在一边,让他谨守老巢了。

岛津淳一自然有几分怨言,却又无可奈何,好在他也不愿去和明军打什么交道,倒是恪尽职守,乖乖守着这崇明岛一亩三分地。

对于崇明岛的防务,岛津淳一是素来忧心忡忡的,因为这儿几乎无险可守,没有一丝的屏障,而且所有的补给都是依靠大陆,即便是港湾附近,居然一处高地都没有,即便是搭设炮台都不能够。

倭人的将士对于战事失去了警觉,岛上的条件艰苦,上层的贵族和武士们又都醉生梦死,下头的人再勇武,只是殆战的气氛弥漫,岛津淳一也没有办法。

他骑着一匹驽马,带着一队亲卫巡视了港口,呵斥了几个醉酒闹事的士兵,便如往常一样回去中军大营。

此时,天已是黑了,岛津淳一迷迷糊糊的睡下。

这一夜,和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同。

…………………………………………………………………………………………………………………………………………………………………………………………………………………

清晨拂晓。

正当一切都如无数个昨日那般的时候。

突然间,变数出现了。

四十余艘快舰出现。

船帆上,谅山的旗帜被海风鼓起来,那硕大的雄鹰展翅高飞,阴冷的眼眸,锐利无比。

港口处的倭军顿时一愣,紧接着,这才有快船仓皇的回来,这快船乃是探哨,本是巡弋于附近水域,一旦有事,便可立即回来通风报信的。

只是他们回来得有些迟,或者说,当他们遇到了谅山舰队的时候,转身要返程时,谅山军的四十余艘快舰便灌满了风帆,急追而来。

他们抵达的时候,谅山的舰队也已到了。

这种专业的作战舰只,往往船身狭长,速度很快,而且配置了火炮,船上有专门的水师人员,都配置了火铳、刀剑。

四十余艘,或许并不多,可是它们突然的出现,根本就没有给倭人准备的时间。

港口这里的倭人已经大乱,无数倭船停泊在这里,可是船上却是空无一人,要迎击就必须得登舰,可是仓促之间,如何能做到?

不只是如此,这里没有防卫的海湾,也就是说,只是在顷刻之间,这些舰船统统都暴露在了谅山舰队的炮口之下。

这几乎是一件很可笑的事,谁曾料到,就在这里,会出现谅山的舰队。

只是现在,纠结这个都已经迟了。

因为横冲直撞的舰队呈一字散开,浩浩荡荡的杀来。

它们开始捕食自己的猎物,猎物就在眼前。

…………………………………………………………………………………………………………………………………………………………………………………………………………………

第二章送到,求月票。

第八百四十七章:碾压

炮舰船身上裸露出一个个炮口,旋即那炮雨便宣泄下来,砸在停泊于港外的倭船上。

港口处的倭人试图还击,有人争相要乘着小舟登上大船,可是已经迟了,这实心的火炮表面还包裹了火油,一经飞出,不但在倭船上炸出一个个窟窿,燃烧的炮弹滚入船身,立即开始燃烧。

一艘倭船开始烧起,紧接着劈啪作响,翻滚起浓烟,桅杆砸落,引发另一艘倭船燃烧,整个海面上,浓烟滚滚,直冲天际。

原本要登船的倭人纷纷又乘着小舟屁滚尿流的回到岸上,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一艘艘船只被乌烟弥漫,所有人一下子傻了眼。

他们当然不曾想到事情会如此之糟糕,这个时候竟会有谅山军来袭,至少那位大明之虎不是说得很清楚?谅山军绝无突袭崇明的可能!朝廷在泉州、宁波等地外海都有巡检,一经发现敌情,便可星夜发出警讯。只是……这警讯在哪里?

自然,眼下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船是倭人的命根子,可是站在港口处,所有人无可奈何,倒是有一艘倭人的战舰,上头恰好有倭人操练,于是横冲直撞杀出,立即被谅山军的炮舰堵在港口外直接轰杀。

越来越多的船只起火,而那炮雨依旧还在宣泄。

岸上的倭军开始混乱,岛津淳一终于赶来了,他看到眼前的一幕,整个人身躯冰冷,就差没有一下子栽进海里去。

“杀!杀!”他徒然的叫嚣,只是隆隆炮声却早已将他地声音淹没。恰好一枚失控的火炮落到码头,整个栈桥炸得木屑横飞。随即重重落水,溅起数十尺的水花。

这水花溅在岛津淳一的身上。身后的护卫连忙拉着他后退,岛津淳一几乎要窒息,布满了血丝的眼睛只是死死地盯住外海,整个人像是疯了一样:“皇国国运在此一举,在此一举呀,叫渡边来,想办法通知松江友军……”

“快,烧起狼烟!”

其实不必烧起狼烟,那港外的倭船熊熊燃烧。所产生的浓烟就足以令数十里外的大陆看到。

历经数个时辰,倭国舰船毁于一旦。无数的舰船起火,燃烧,随后化为灰烬,残骸遍布港口。

岸上的倭军,亦是开始做好了严防死守的准备,专等谅山军来攻。

只是可惜,那些炮船在袭击了倭船之后,旋即便直接下了锚。收了风帆,停泊在这港外,再没有反应了。

…………………………………………………………………………………………………………………………………………………………………………………………………………………………………………………………………………………………………………………………

十里外的波涛上,郝风楼的主舰是一艘庞大的宝船。此时,郝风楼在此正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此次袭击倭人舰船,事关成败。稍有疏失,或者说倭人但凡有那么一丁点警觉。虽然以谅山舰队的实力,完全有信心战胜倭人舰队。可是一旦损伤过大,对于将来的战略目标,可就有些麻烦了。

好在不久之后,远处的天空冒出了浓烟,此时停泊于此的诸舰上,无数人发出了欢呼,这些停留在此的舰船大多体形庞大,适合运兵、运粮,却没有太高的机动能力,因此一直在等炮舰的战果,现在所有人都出现在了甲板,听到远处隆隆的炮声,便晓得战斗开始,当那乌烟遮蔽了半个天空,许多人预感到,胜利的曙光初露,于是欢呼声如雷。

紧接着,一艘快船出现,快船飞快驶来,随即升起了红色的风帆。

这是胜利的信号。

郝风楼顿时大大松了口气,忍不住用拳头砸了一下船舷,高呼道:“崇明海战大捷,来人,长兴岛!”

这松江之外,除了崇明外,还有长兴、横沙二岛,为了给予崇明岛的倭军进行补给,那两处岛屿成为了大陆向崇明岛的重要中转站。

也就是说,那里……乃是一处徐景明赠给郝风楼的宝藏。

……………………………………………………………………………………………………………………………………………………………………………………………………………………………………………………………………………………………………………………………………

崇明岛的异常自然早已被长兴岛的倭军侦知,此时在这长兴岛上亦是有些混乱,长兴岛外海有一支倭人的船队,自然,他们主要的目的乃是运粮之用。

水埗世昌便是一艘护卫舰船的舰长,他乃是武士出身,当年倭人为了开国,曾派一些人前往谅山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的谅山遍布了许多倭人,水埗世昌从水手做起,渐渐对炮舰的构造以及新式的作战方式有了直观的了解,旋即,他回到倭国,很快编入倭国水师,成为一艘小护卫炮舰的舰长。

这倭人水师,可谓遍布激进的开国派份子,水埗世昌也不例外,他本名水埗正雄,只是后来,倭国开国之后,水埗正雄自觉自己的荣辱离不开时势和国运,因而改名世昌。

此番倭军驻崇明,他奉命护卫粮船,带着舰上一百三十多名倭人官兵,每日行走于崇明和和长兴之间。

当崇明的滚滚浓烟传来,长兴的倭人顿感不妙,水埗世昌亦是如此,他立即与其他护卫炮舰一道,组成一支小规模的船队,前往崇明一探究竟。

只是……

当他们离开港口不远,在那海平面上,一个个黑点出现,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随即,一艘艘狰狞的炮舰出现,对这些炮船,水埗世昌再熟悉不过,他在谅山学习时就见过这等舰船,是谅山水师。

船上的水兵已经开始胆怯了,因为谅山军的舰船明显是己方数倍,不只是如此,而且无论航速、装配、船身大小,都远超自己这小舰,同来的其中一艘倭舰已是二话不说,转舵就逃。

水埗世昌满是愤怒,他咒骂了几句那临阵脱逃的东江丸号,旋即抽出了腰间的倭刀,大吼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挂起风帆,全速前进。”

他敏锐的感觉到,对方炮舰之中有一艘最为庞大的谅山舰船,尤其是那些最时新下水的炮舰,都会被谅山的倭人画成草图送回倭岛,供倭国水师掌握。

水埗世昌知道,这是谅山军最先进的大同号舰船。

对方显然仗着船坚炮利,压根就不把这支小小的倭国舰队放在眼里,甚至于那大同号,索性就脱离了阵形,耀武扬威。

水埗世昌身躯颤抖,眼中噙着眼泪,这是侮辱,是挑衅!

水埗世昌发出怒吼:“谅山舰队专恃大同号,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转舵,长洲丸号诸君,大同号火炮犀利,诸君当随我以长洲丸之船身,与敌舰一同粉身碎骨!”

船上地倭人顿时士气如虹,一起叫嚣。

长洲丸号挂满了风帆,便如利箭一样朝那大同号飞快疾驰而去。

倒是这时,谅山舰队开始发动攻击。

无数的火炮轰鸣。

一枚火炮砸入长洲丸号船身,整个船体剧烈摇晃,几个倭人直接被甩下海去。

可是水埗世昌不为所动,只是一味催促舰船继续航行,像是疯了一般死死咬住了大同号。

更多的火炮如火雨一般宣泄,有炮弹直接落入船帆,船帆烧起,燃起熊熊烈火,船速顿时减弱下来。

船身亦开始倾斜。

一根桅杆倒下,狠狠砸在甲板,无数水兵被砸死。

而这时候,长洲丸号就只好在海中打转了。

水埗世昌悲愤不已,飞身要去炮室亲自操炮,要予以还击,虽然这还击乃是徒劳。

他刚刚进入炮室,却是冷不防,一枚火炮炸进来,轰……

长洲丸号沉默了,倾斜的船身有近半没入了海中,最后被海水吞灭。

海面上,到处都是扶着木板哀嚎的倭人。

数艘护卫炮舰,尽皆葬送鱼腹,谅山舰队没有在此逗留,而是继续向长兴方向驶去。

波涛翻起,将一个个落水者拍入海中。那游弋于海面上的谅山舰队船身,却是乘风破浪,很快消失了踪影。

海面上,一具具的浮尸浮上来,被这巨大的波涛席卷,最后一丝乌烟烧尽的时候,一切都归于平静。

……………………………………………………………………………………………………………………………………………………………………………………………………………………………………………………………………………………………………………………………………………………

第一章送到,掐指一算,一个月又要结束了,咳咳,有月票的同学来两票呀。

第八百四十八章:折戟沉沙

长洲丸号沉海,舰官水埗世昌毙命。

长吉丸号沉没,舰官岛津雄落水毙命。

整个倭国舰队,几乎悉数覆没,而那谅山炮舰开始编为小队,在附近游弋,但凡有落单的倭国船只,立即予以攻击。

附近海域传来的噩耗越来越多,残存的倭国舰船已经不敢出港了,因为没有护卫舰船的保护,一旦出海,立即便会被蹲守的谅山战舰尾随,最后如狼群一般进行攻击。

崇明岛无险可守,长兴岛亦是无险可守,这里不是泉州,也不是宁波,从某种意义来说,当他们选择了崇明的时候,就早已意味着今日的覆没。

倭人的舰船亦是缴获了不少,水师的官兵对于这些倭船熟悉起来倒是很快,道理很简单,因为倭人的舰船,绝大多数是仿造谅山的,作为后进者,倭人自然更擅长于学习先进的经验,自己闭门造车,一辈子怕也达不到谅山舰船的高度,因而倭船的构造和谅山的舰船没什么分别。

长兴岛只盘踞着两千余倭军,在舰队覆没之后,谅山军立即开始登陆,发起了攻击,这长兴岛并不大,又无后援,谅山军立即占领了港口,旋即开始扫荡。

在这里有大量的粮食和火药储备,如此一来,倒是便宜了谅山军。

郝风楼已在长兴岛登陆,将这里改造为了大本营,无数的船只亦是开始停靠补给,舰队开始分为两班,轮流出海。袭击一切胆敢于出现在海面上的船只。

其实倭人的损失并不大,十万倭军。这次海战的伤亡不过五千;而谅山军方面,一艘炮舰因为过于自信。盲目地摆脱了阵列,最后被崇明口岸架设的火炮击中,舰船沉没,许多船员都纷纷被救起,此外还有两艘舰船碰撞,亦是死了七十余人。

不管怎么说,这一次海战大获全胜。而且对于倭人来说,也是尤为致命的一击。

他们完了。

关于这一点,崇明岛上的岛津淳一可谓有深刻的了解。

因为崇明岛上兵马众多。地方又只有巴掌大,没有足够的储备,几乎所有的物资都靠大陆或是长兴岛转运而来,现在水师覆没,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他们与外界的输送线已经被切断,即便崇明岛还有一些舰船,可是一旦出港。莫说运粮,能够全身而退便算是老天保佑了。

崇明岛上的补给至多也就维持十天,十天之后呢?

大明水师的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算是有。也绝大多数在宁波和泉州一带,等他们来驰援,只怕黄花菜都凉了。松江那儿倒也有些舰船,不过想要和谅山舰队争雄。几乎等同于自杀。

被人控制了海权,就意味着补给切断。补给切断,岛上纵有倭兵百万,可是他们是人,是人就要吃喝拉撒,难道靠这巴掌大的地方自给自足?即便这里有足够的耕地,想要开垦,那也是来年的事。

完了。

在附近的海域,虎视眈眈的谅山炮舰四处巡弋,神出鬼没,大规模的船队输送是不可能的,勉强只能用一些快船冒险突围而出,若是侥幸能逃出生天,至多也就送一送信而已,难道靠它们运几船粮食来?

而谅山舰队显然也已经看清了这一点,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各种袭扰,却并不派遣军马登岸攻击。

岛津淳一在大帐里,看着下头面如死灰的诸位大名,这些大名都是响应号召,兴匆匆的带兵来参战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既是某种荣誉,也是一次牟取利益的机会,而现如今,一切都成镜花水月了。

许多人愤怒了。

大家开始咒骂谅山军,有人要求突围,只是突围,说来也可笑,这里不是陆地,也没有桥梁,突围就需要船,现在倭军的舰船还不够运几千人出海,即便能运,一旦被那些饿狼一般的谅山水师拦截,几千人统统都要葬身鱼腹。

也有人恨不得谅山军立即登陆,好和这些阴险狡诈的谅山人大战一场,这一点显然也是痴心妄想,因为根据后世的智商检测,虽说倭人的智商还算不错,可是显然汉人平均智商也不太低,人家宁愿在那儿逗你玩,也绝不可能来拼命的。

终于,还是有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有人狠狠的拔出腰间的倭刀,暴怒地道:“明人误我,若不是他们,我们又岂会受困于孤岛?皇国十万精锐莫非要毁于一旦。”

其实许多人很想说,这里头的关键在于永健殿下对于明人的屈服,若非如此,又怎会闹出这样的事来?

只是大家并不敢责怪这位亲王殿下,最后只能将所有的罪责扣在明人的身上。

……………………………………………………………………………………………………………………………………………………………………………………………………………………………………………………

最后,岛津淳一晦暗不明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几分狰狞,道:“事已至此,我等尽皆为皇国罪臣,自大政奉还之后,皇国立志革新,未尝有此败绩,今日之后,皇国革新,已是毁于一旦!”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满大帐的倭人都带着某种悲凉。

这是没错的,自大政奉还之后,大家都像是吃了兴奋剂一样的努力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那么点起色,眼看兴业有望,无数人的夙愿将成,又恰巧中原内乱,正是倭人火中取栗的最好时机,本以为此次协助大明剿贼,能够兴旺皇业,谁知这一战竟是一败涂地,宛若一盆冰水彻底地将所有人浇醒了。

最可笑的是,若是痛痛快快打一场,败了也就败了,可问题就在于,大家现在连敌人的边都没有摸到,就这么一下子功夫使倭军陷入了最为险恶的境地,这……真他娘的冤枉啊。

………………………………………………………………………………………………………………

推荐一本书,《读心律师》,千郡大作,书还不错,大家不妨去看看。

第八百四十九章:决斗

这如晴天霹雳一般的事实,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为了革新,对农人收取重税,以至于倭国国内饿殍无数,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相当于下了六礼。

此时,上至贵族,下至平民,俱都投身入这轰轰烈烈的革新之中,每一个都殚精竭力,照着谅山的方子抓药,这便是相当于抬了花轿。

好不容易有了点儿成绩,于是招募大量兵员,缔造陆军水师,环顾四周,顾盼自雄,便要准备大干一场,额……这等于是入了洞房。

结果……却是痿了,或者说,其实压根就还没有硬起来。

这已不再是耻辱这样简单,简直就是无力。

自然,这些还只是皇国的命运,可是崇明岛这十余万人呢,这些可都是皇国的精锐,是皇国积攒了许多年的财富才缔造出的一支新军,无论是陆军和水师的骨干,都是皇国倾力培养,都是开国派的菁英份子,甚至可以说,这些人才是所谓大和的灵魂。

偏偏,现在他们眼下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战胜敌人,也不再是什么狗屁通商,而是如何吃饱肚子。

从这崇明岛到大陆,即便是最狭窄的地方也有近十里的地,游过去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后世的横渡第一人**,这时代也没有篮球给你抱,更遑论是十万人横渡,一旦明军察觉,无数舰船在这里一横,从船上丢下手弹和射击火铳,那就基本上相当于一场屠杀了。

既然走不了。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岛津淳一的目中,几乎满含了泪水。他狠狠握着拳头。声音哽咽的道:“我等今日已是无能为力,唯有就地待援。永健殿下就在松江,我想他必定会有办法,诸君,我欲亲自前去拜会谅山军主帅,向他下达战书,假若谅山军肯来决战,亦可!”

前半段很不现实,因为大陆上有明军没错,可是大明的水师。即便是有,那也是给他们这些倭国友人添麻烦的,压根不足给谅山大爷们塞牙缝。后半段话颇有几分演义色彩,显然岛津淳一以为这十几万人的战争就好像两个武士决斗。

当然,眼下也确实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没法过了。

若说岛津淳一是个二愣子,那么其他倭将怕也好不到哪儿了,许多许多人纷纷点头,觉得或许那些谅山贼军脑子不太灵光的话。或许还真傻傻的登岸来攻,如此一来,大家就有了用武之地。

按说能想出这么个办法,也确实为难了他们。倭人素来是在小事上能把事精细的做到极致,可是但凡遇到大事,就不免有些糊涂。

………………………………………………………………………………………………………………………………………………………………………………………………………………………………………………………………………………………………………………………………………………………………………………

岛津淳一当真出发了。这位仁兄没有穿重铠,随即坐了一艘升了白帆的海船。出了港口,紧接着。闻风而来的谅山舰船抵达,将他夹在中间,最后岛津淳一直接换了小船,请求登舰。

突然来了这么个访客,居然还自称是什么长洲藩的大名,是军中副将,谅山水师的人员倒也不敢怠慢,搜了他全身,在确认他没有带武器之后,将他押解到了长兴岛。

如今这长兴岛当真是热闹非凡,无数的兵马在此休整,港口这儿又有许多船只进出,岛津淳一抵达的时候,看到这已面目全非的地方,心生悲凉,他强忍巨大悲痛,终于被带到一处临时的大营,随即便看到了郝风楼。

郝风楼听到有倭人来访,倒是并不意外,这世上总是不缺豪杰嘛,何谓豪杰,识时务者为俊杰而已,想必是倭人走投无路,打算归降了。

只是……这些倭人即便想归降,郝风楼想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肯答应这些倭人归降,可是郝风楼敢么?

事实上,郝风楼虽然胆子很大,但是遇到这事儿还真的不敢,这不是同情心的问题,也不是他因为后世的缘故,和倭人有什么深仇大怨,实在是他心虚。

想想看,郝风楼手头上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两万人马,若是答应倭人归降,就不免要登陆去缴械,两万人缴十万人的械,还要对他们进行管理,这个……莫说是十万个人,便是十万头猪,怕也是为难。

更何况,这一支远征军也是卯吃寅粮,虽然拿下了长兴岛,勉强有了充足的补给,可是那十万倭寇,拿什么去养活?能养活他们的只有大明朝廷,可是大明朝廷肯给粮么?

自然,郝风楼还有一个办法,那便是索性驱使这十万倭军去做马前卒,想吃饭,去抢哪,问题又出现了,驱使倭人去抢掠士绅百姓,即便双方是敌对,这也足以算是恶贯满盈了。

郝风楼是个不太坏的人,所以他选择绝不接受。

他要做的就是困死这些倭人,既不许他们逃,也不许他们降,这些国际友人不远万里跑来跟自己做对,难道还要自己发挥国际主义精神不成?诚如后世一首诗叫《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那般,郝风楼虽然境界不高,很难领会到诗中的深意,可是人家既然穿洋过海,少不得是要成全人家的,这便是郝风楼的态度,求仁得仁,来了就别走了罢。

不过郝风楼还是决定见一见这个人,倭人总是稀罕的。

只是见了岛津淳一,郝风楼不禁失望,没有那明晃晃的黝黑铠甲,也不似后世影视作品中那般杀气腾腾,倒像个武大郎似得乡村野夫,腿儿倒不是罗圈,不过和身材高大的郝风楼一比,咳咳……还是莫要羞辱了国际友人了吧。

岛津淳一进来,竟也不拜,只是眼眸打量郝风楼一眼,他对郝风楼的印象倒是很深刻,这倒不是二人见过,也不是什么惺惺相惜,实在是这郝风楼乃是革新始祖,倭人在谅山派遣大量人员学习,这些人不但要学习谅山的奇淫巧计,自然不免要学习其精神,于是有位高僧见过郝风楼一面,回去之后立即照猫画虎,将郝风楼的相貌画出来,旋即漂洋过海回去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