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公子风流(上山)-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郝风楼说罢,不再多言,虽然他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可是突然说走就走,似乎也有些不太好受。
马车有些颠簸。朱高燧似乎也定下了神来,他看着几分疲倦的郝风楼,看着那偶尔张开一线的眼眸瞳孔里的血丝,不由叹口气,真挚的道:“无论如何,本王信你,反正我是天不收地不管,自幼就没人瞧得起的,父皇和母后,虽然也疼爱我,可是从来没把我当一回事;至于其他人,虽然表面唯唯诺诺,却都对我敬而远之,哈……都知道我这个人,是个胡闹的性子,所以他们总是陪着笑,却从不敢亲近。郝风楼,至少你还能利用我,至少我在你这里,还有用处。其实……其实我知道,你今夜利用了我,是为了自己。我只想问,我们是朋友么?”
郝风楼张眸。
看着一盏油灯摇曳下的朱高燧,看他颇为真挚的面容,郝风楼不禁笑了,道:“殿下以为呢?”
朱高燧托着下巴,有些苦恼,道:“这不好说,你这人太深沉了,可我觉得,你跟我说的上话,我生出来,就有两个兄弟,可总觉得,有那么点生分,从前在北平的时候,我和二哥玩的好,可是后来,也生疏了,总觉得他对我笑,对我嘘寒问暖,总是别有深意。哎……哎……那个恶婆娘说的对,我爹是孤家寡人,我呢,有一个好娘子就该知足了,敢要多想,便撕烂我的脸,他娘的,这恶婆娘,真以为本王怕了他。”
郝风楼不禁失笑,这个家伙,三句两句,总是离不开某个折磨的他死去活来的女人,这或许……也是某种爱吧。
可是……自己和朱高燧,真是朋友么?
…………………………………………………………………………………………………………………………………………………………………………………………………………………………………………………………
第二章送到,有点晚,主要是吃了药,精神恍惚,睡了一下,抱歉。
第五百五十章:义无反顾在所不惜
郝风楼拉开了车帘子,车帘之外,是一队队的神机卫,在他们的后头,隐隐可以看到乌压压的人马尾随其后。
各路的京营和亲军,不是不敢冲撞他郝风楼,而是不敢招惹赵王。
赵王是天潢贵胄,是天子的儿子。
换句话说,赵王现在无论做什么,都不是他们所能决定。假若当真是太子要动赵王,此事没有天子的圣旨,谁敢去动赵王一根毫毛。退一万步,即便是赵王施展的苦肉计,可这又如何,他要走,谁也拦不住。
呼啦啦的人马,这云蔽月,安静而沉默。
只有车轱辘的声音在不断的咯吱作响。
朱高燧也有些累了,不知是不是觉得今夜过的是否有些荒唐可笑,不过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他似乎感觉到,今夜之后,自己有些不同。
他终于可以站出来,再不是以胡闹的方式,不是一两句冷嘲热讽,去回敬他那可恶的皇兄,在这京中十万兵马一动,想到这些人,竟都如棋子一般,成为自己和皇兄之间举棋不定的木偶,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竟是可以凭着双方的心意,去摆布,去操弄。这种感觉……很好……
这……就是权利么……这便是权利的游戏么?
朱高燧感觉的心底深处,似乎蠢蠢欲动,有一种东西,似要炸开来,他假装打盹,努力的呼吸,去遏止这股力量。
原来这个世界,有一种东西。能让人如此的畅快淋漓。
他深深知道,这一次,是郝风楼在捉着他的手。一步步走下的棋子,可是他突然有一种渴望,有一天,这苍生万物的棋子,理应由自己来下,山川和河流,便是那方块大的棋盘。世间的万物,都可如棋子一般随意的摆弄。
他猛地张开眸,觉得自己呼吸已经有些困难。深深吸了口气,却是发现,车厢里的郝风楼,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哈……”朱高燧掩饰自己的尴尬。故意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假装随意的问道:“什么时辰了,出城了么?”
郝风楼道:“殿下,半柱香都还没到,眼下距离正阳门还会有一些距离。”
“哦。”朱高燧发现自己有了城府,开始掩饰起自己的情绪,不愿让郝风楼去看透他心里的想法,他微微一笑:“不知出城能不能顺利。”
“放心。没有人敢阻拦殿下。”
两个人,在这摇晃的马车车厢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却似乎都各有心事。
“是走水路去北平吧,本王不喜坐船。”
“只能走水路,否则这么多人,根本供应不上。我们可以借助漕传北上,漕运都督刘茂是个谨慎的人,平时做事就畏手畏脚,他两边都不敢得罪,所以只要殿下开口,他不敢不应。”
“你似乎对所有人的底细都摸的很清楚。”
郝风楼笑:“我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嘛,假若连这都不清楚,那就是失职了。”
朱高燧不由又笑了:“是呵,难怪人人都羡慕你,许多人都忌惮你。”
“殿下,你有心事?”
“唔……哈哈……你胡说八道,本王岂会有什么心事,本王若是有心事,那才见鬼了……”朱高燧哈哈大笑,可是被郝风楼的目光看着,最后不禁苦笑:“好吧,是,我有心事,我在想,为何人人都怕你,可是我是天潢贵胄,却似乎大家除了敬而远之,可是我看不到他们害怕。”
郝风楼不禁失笑:“那是因为殿下只是殿下。”
朱高燧忍不住脱口而出:“若是殿下不只是殿下呢?”
郝风楼沉吟片刻,认真看他:“这……很难很难,知道么,殿下,这很难……”
朱高燧不由吁了口气,没有做声。
良久良久,似乎浩浩荡荡的人马已经出了正阳门,朱高燧突然道:“可是你会帮我,对不对,正如今夜那样,我会义无反顾的帮助你,你会不会?”
郝风楼微愣,最后很是认真的看着朱高燧,道:“对,只要殿下愿意,那么我便义无反顾、在所不惜。就像今夜一样,即便是明知不可为,也会帮助殿下到最后一刻,因为,我们是朋友。”
朱高燧重重点了点头,突然笑了:“我那恶婆娘,若是知道我现在这样子,却不知会如何,你知道么?她近来听说擀面杖好使,所以特意叫人去备了擀面杖……咳咳……我胡说八道的,你不要相信,哎哎哎……睡吧,睡吧……”
……………………………………………………………………………………………………………………………………………………………………………………………………………………………………………………………………………………………………
“走了……”
东宫这里。
朱高炽的寝殿里熄了灯,他不敢点起油灯,生怕让人知道,自己一宿未睡。
谨慎,谨慎,再谨慎,他一定要装出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虽然这是掩耳盗铃,可是他没有选择。
在这乌七八黑的寝殿里,他坐在椅上,一直发了一夜的呆。
而朱詹基则是一直陪侍在父亲的身边。
父亲的地位稳固,他的地位才能稳固,他们本就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样的大事,朱詹基又怎么睡的下。
一个太监蹑手蹑脚的走进来,将外头的事禀告的时候,朱高炽又是愣住。
“走了……他们这是要去哪里?其他人呢,其他人都是死人,就放任他们走?”
“说是去北平。”
“告御状!”朱詹基脱口而出:“则是要去告御状,父亲,我们的奏疏,比他们快一步,可是他们亲自面见天子,我们就未必能占到什么优势了。”
朱高炽却是摇头:“为父看,没这么简单,不只是告御状,今夜的事,谁都说不清,为父说不清,郝风楼和赵王那边,也说不清。即便是彻查,那也只有天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啊,这件事,根本就不会有答案,现在的问题是,父皇如何看待这件事,他愿意如何去看,是非曲直,皆在帝心啊。你明白了么?最紧要的是,父皇相信的是什么。”
朱高炽顿了顿,道:“所以,郝风楼他们,必定还会有什么动作,可到底是什么呢?哎……为父现在担心的不是告状,而是有其他的事。”
朱詹基也在沉默,却是猛然道:“神机卫居然袭击京师,炮攻正阳门,这个文章,能不能做?”
朱高炽颌首点头,在黑暗之中,谁也看不清他的面容,不过他的语气却没有喜悦:“当然要做,要再上一份奏疏,不过这份奏疏,不能让我们来上了,想必明日御史们就会弹劾,为父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监国太子……监国太子……这监国太子如此光鲜,可是现在才知道,许多事有苦难言,冷暖自知。詹基,天快亮了,你早些睡了吧,为父待会还要入宫,去见母后。”
朱詹基道:“儿臣也一并去吧。”
朱高炽摇头,叹息道:“不必,不必,为父得给母后一个交代,你不要去,放心,为父有分寸。”
父子二人,相互嘘唏,不过俱都感觉到,有某个地方不妥,可是不妥在哪里,眼下却是说不清。
…………………………………………………………………………………………………………………………………………………………………………………………………………………………………………………………………………………………………………
到了大清早,卯时三刻,朱高炽便赶紧抵达了坤宁宫。
原本他以为,此时母后刚刚起来,若是如此,那么理应,还没有得到外头的消息,假若如此,那么自己来向母后解释此事,就轻松的多了。
可是母后居然早就起了,见到了徐皇后的时候,徐皇后的头发早已梳好,一声盛装,一瞧这样子,朱高炽就晓得,母后应当已经得到了消息。
想到这里,朱高炽感觉有些沉重,拜倒在地,道:“儿臣,给母后问安。”
“哦,难得你有这孝心,一大清早的,瞧瞧你,眼窝子都这样深了,又是一宿未睡吧,你这孩子,总是这样,什么时候,才能体谅自个儿,才能好好注意自己的身子呢。”
徐皇后的脸色上,看不出任何表情的波动,语气之中,却还是关怀备至。
朱高炽便道:“儿臣受父皇所托,监国理政,不敢懈怠。倒是母后,似乎昨夜睡得也不好,儿子年轻,倒是无妨,可是母后不同,母后更该注意自己的身子才是。”
徐皇后笑了,慈和的道:“本宫身边,有的是人伺候,你放心,无碍的,难为了你的孝心。”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
第五百五十一章:皇上在想什么
朱高炽又道:“母后能够无恙,儿臣这心里也就踏实了。”
徐皇后便笑:“你忙你的去吧,这一大清早,怕还有许多事要办,不过瞧你的样子,似是一宿未睡,眼睛都熬红了,回去歇了吧。”
越是这样说,朱高炽心里越急,母后对昨夜的事只字未提,莫非真是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
可是再一想想,又觉得断无可能,动静这么大,母后又刻意起的这么早,若是不知此事,那才是怪了。
可是既然知道,为何不问?
越是不问,朱高炽越是心里忐忑,眼下母后下了逐客令,更让他有些不安了。
他这太子,说到底,就是儿子,仰仗着父皇鼻息暂且不说,这母后乃是自己的亲母,可也是赵王的亲母,别看平时徐皇后不理政事,可是一旦发起怒来,又或者对自己有什么成见,自己的处境,就很是不妙了。
他心里唏嘘,却有些不甘心,可又不敢贸然打开天窗说亮话,想了想便道:“再过两个月,就是母后诞辰,那时候,父皇只怕还在北平,不能伴在母后身边,儿臣已经想好了,那时候,儿臣与詹基一并入宫,为母后祝寿,只是生怕惊扰母后,还要问问母后的意思。”
徐皇后却是深深看了朱高炽一眼,脸色依旧是平静,道:“哦,不过是个诞辰而已,却是无妨,若是操持的太过。又有御史要说道了,还是一切从简吧。至于你,平时日理万机。还要为你的父皇分忧,也就不必来作陪了,詹基……”提到这个皇孙,徐皇后终究是露出几许慈色,道:“让他来好了,近来也不知长进了没有,听人说。他书读得好,连解爱卿也夸他聪敏,是么?”
朱高炽心里叫苦。说来说去,却都是家里长短,这母后到底是什么心思。
他只得应下。
徐皇后已是露出倦色:“你下去吧,你的心意。本宫已经知道了。今个儿起的早,有些乏了,看来,还得再去打个盹儿。”
话说到这份上朱高炽只得告退。
从乾宁宫出来,他心里忐忑不安,一时恍惚失神,方才和母后的奏对认真梳理一遍,分明感觉到。母后对他的那种疏离,越深里想。他越是不安,以他的性子,本就胆小谨慎,一旦对什么事起了疑心,便忧虑重重。
最后他摇摇头,苦叹一声,出宫去了。
…………………………………………………………………………………………………………………………………………………………………………………………………………
“娘娘,确实已经出京了。赵王殿下和海防侯俱都无恙,有神机卫护送,据说,是要去北平。”
“各营也都回营,街面上一片狼藉,倒是中军都督朱能,心中忧愤,上了一道请罪奏疏,一份送去了北平,一份是送给娘娘的。”
徐皇后在教年幼的小公主女红,她亲自拿着针一边绣着,一边咬着线头,端庄如待字闺中的女子,听到请罪奏疏送去了北平和这里,她的秀眉不由微微一颤,只是不露声色道:“朱能倒是晓事的。”
这个晓事,别有深意,当今监国的可是太子,朱能没去向太子请罪,却是向皇上,向她这个徐皇后来请罪,里头的意味,不言自明。
“还有……有大臣弹劾神机卫,说是炮攻了正阳门,国朝五十年,不曾有这样犯禁之事……”
“太子殿下回了东宫之后,就抱病了,已经递了条子给内阁,让内阁代为秉政,若有不能左右之事,让内阁快马送去北平。有大臣前去东宫探视,东宫那儿,拒而不见,屡屡挡驾。”
徐皇后脸色依旧平静,只是手中的针线顿了一下,似想说什么,却又忍住。
“好啦,好啦,这些事,本就不该是本宫这个女人知道的,女人不得干政,这是太祖的规矩,你下去吧。”
徐皇后一边说着,一边看了年幼的小公主一眼,道:“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你这哪里是绣花,来,应当这样,你瞧着……”
那太监垂着头,碎步退了出去。
……………………………………………………………………………………………………………………………………………………………………………………………………………………
京师里已是炸开锅了,昨天夜里的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事情闹得这么大,哪个府邸没惊动,不过京师里的人,大抵都是谨慎,听到外头有动静,深更半夜的,谁敢打开门出去门,不但不能开门,还得把所有的灯都熄了,乖乖在家里呆上一夜,次日清早起来,才能出来,看到一片狼藉的街面,看看这紫禁城和东宫里,住着的人还是不是姓朱,看着似乎还没有天翻地覆,于是大家放心了。
于是乎,大家胆子大了,开始相互打听,相互交流着消息,寻常的人,自是不断的臆想和夸大,各种惊世骇俗的版本都有,可是对于朝廷命官们来说,就显得拘谨多了,他们不信坊间的流言,希望得到的,是最真实的版本,理由很简单,因为昨夜的事不小,影响深远,这关系到以后自己的言谈举止,若是到时候犯了什么忌,说不准要影响自己的仕途。
所以部堂和院寺里都在低声的交谈,莫说是寻常的堂官,即便是部首和侍郎这样的人都不能免俗。
得到事情渐渐厘清,等到越来越多的琐碎细节浮出水面,大家反而变得谨慎了。
这事儿蹊跷,蹊跷的让人都分辨不清事实的真相,不过真相是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事,此事牵涉到了太子殿下,那么就闭上嘴巴为妙,说的越多,对太子伤害越大,大家不是傻子,太子是百官最属意的继承人,无可取代,眼下为了太子,自然是能少说就少说一些什么。
于是大家虽然表情古怪,可是却都按部就班,吃茶的吃茶,忙于公案的忙于公案,井然有序。
京营和亲军那边也安静,大家心里自知,这事儿现在也理不清个头绪,到底如何论断,说白了,得远在北平的天子来定性。
眼下这些事件的参与者们,当然还是谨慎一些,少说少错,若是一不小心,成了众矢之的,那可就糟糕了。
日子就这么滑稽的过着,分明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却仿佛从未发生,若不是那还有炮击痕迹的正阳门,若不是那凌乱的街道,若不是那正在修葺的城门楼子,只怕连京师人都似乎产生了错觉,仿佛有一天夜里,风平浪静,不曾有任何的动静。
大家翘首盼着的,无非就是圣裁,而这圣裁,什么时候能来呢?
………………………………………………………………………………………………………………………………………………………………………………………………………………
相比于京师里那些拘谨的人们,郝风楼的心情却是快意的多了,度过了初期的一点不舍和沉闷,如今他已坐在了漕船上,和这赵王朱高燧,商讨着关乎于漕运都督口吃的问题,那位漕运都督确实如郝风楼所料的那样,胆小又谨慎,一听赵王要进京,便问是否奉诏,赵王摇头,这家伙傻了,于是结结巴巴,说是没有奉诏,藩王不得……
这话还没说呢,郝风楼便咳嗽一声,于是赵王立即勃然大怒,直接把手里的茶盏摔在地上,指着他的鼻子痛骂,这是家务事,你一个外人,管得着么,本王要见自己爹,轮得到你多嘴。
都督大人一见,脸都白了,不敢再做声,只得道:“立即筹办。”
其实筹办起来很容易,北地的粮赋和贡品,都是通过北通州,运到金陵来,所以从北通州到南通州的漕船,往往都是满满当当,可是从南往北的船,却都是空船,反正是空船,谁坐不是坐来着,两千神机卫,其实并不多,几十艘大船,也就能解决了。
倒是赵王殿下座驾,这位都督大人倒是费了心,特别修葺了一条大船,总算看上去显得光鲜体面了一些,有点官船的样子,也算是尽心尽力。
每每想到那期期艾艾的家伙,朱高燧便想笑,总是模仿他说话的样子,惹得郝风楼也忍俊不禁。
如今在这甲板上,二人坐着高椅,看着两岸的风景离自己远去,朱高燧突然道:“郝风楼,你说现在我那皇兄,在想什么?”
郝风楼眯着眼,受不了暖冬的太阳光线,慢悠悠的道:“现在他想什么,已经和我们没有关系了,最重要的是,皇上在想什么。”
“那你说父皇会想什么呢?”
郝风楼笑了:“皇上怕是要腾出手来,收拾几个人了。”
………………………………………………………………………………………………………………………………
第二章送到,求月票。
第五百五十二章:大业
朱高燧听了,一头雾水,不过见郝风楼卖关子,却也没有多问。
他是个满腹好奇心的人,若是从前,必定是不肯干休,非要郝风楼说出来不可,可是现在,他只是莞尔一笑,却是突然道:“咱们即将进入山东地界了吧,二哥的封地,就在青州,却是不知,他现如今怎么样了。”
郝风楼却是冷漠:“成王败寇,殿下,汉王能有今日,皆是他咎由自取,分明没有实力,却偏偏要去争,其实从一开始,他就输了,他本以为,依仗着一些功臣,靠着天子对他的几分宠幸,就可争储,却是不知,从一开始,他就没有资格。且说那些所谓的功臣,汉王不知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的道理,那些功臣,早就该解甲归田,陛下固然是还念着旧情,可是决不会让这些人,去哄抬皇子上位。至于这天子的宠幸,殿下对自己的父皇,想必也有几分了解,天家本无情,奈何天家终究又有儿女兄弟,所以天家又有了情,只是这个情分,和江山社稷相比较,孰轻孰重?所以说到底,天家还是无情,只是未到无情处而已,平日的时候,或许还可以恩宠,可是一旦汉王生出了非分之想,一旦要动摇到国本,那么父子之情,都是笑话,汉王能活着,不是因为天子还念着血脉之亲,只是因为他愿意留着他,给太子一点压力而已。你明白了么?殿下,汉王的失败。在于不识时务,天下的大势,便如咱们这船下的滔滔江水。你即便是一块磐石,再如何坚固,可是终究,也有冲走的一日。”
从前的时候,朱高燧并不愿意听这些,可是今日,却是听得很是认真。他不由道:“既然如此,那么说来,太子的地位。谁也不能动摇了?”
郝风楼微笑:“这却是未必,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可造时势。说穿了,太子能有今日,在于他的本钱。他的本钱。就是士大夫,是读书人,我大明自太祖以来,虽然对读书人有苛刻之处,可是呢,终究还是逃不过历朝历代的那句话,叫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支持的是太子,这是太子的资本。此外。立嫡以长,这亦是祖法。是名正言顺。这都是太子的优势,我说的难听一些,汉王此前,上蹿下跳,折腾的再厉害,可是太子凭借着他的优势,只需稳当当的坐在那儿,作壁上观,就可教汉王灰飞烟灭。所以要让太子做不成这储君,很难。可是办法,却不是没有。”
朱高燧不禁皱眉:“你的意思是,拉拢士大夫和读书人?”
郝风楼笑了:“殿下以为,你拉拢的了读书人么?”
“呃……”朱高燧哂然一笑,摇头:“我只是玩笑而已,我又不想学二哥,要做劳什子的皇帝,你言笑了。”
郝风楼却不理他言不由衷的话,却是正色道:“不需要拉拢读书人,只需要分化他们就好了,只有分化了他们,自然而然,会有一批遭受迫害之人,四处寻救命稻草,假若这个时候,赵王殿下能够礼贤下士,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有人给殿下抬轿子。你看宋时的新旧党争,就明白了。”
“分化?”朱高燧似乎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却又提出疑问:“可是如何分化呢?”
郝风楼抿嘴一笑,道:“郝某人便讲一个故事吧,在极西之处,有一个和我大明相似的国家,这个国家,也倡导儒学,可是他们的读书人呢,却都分化的厉害,有东林、有浙党,有楚党,各党之间,相互攻讦,他们其实本都是同样的读书人,却终究因为利益和地域不同,最后抱团在了一起,就如这浙党,他们乃是浙人,江浙那儿,乃是鱼米之乡,他们的利益,就和其他的读书人不同了,于是他们抱在一起,自然而然,会在朝中维护自己的利益,人一抱了团,就免不了会有人提出适时的理论,会有自己的理念,他们为了在党争之中取胜,就又不免,要在朝中寻觅一个可以支持和争取的重要人物,这个人,可以是个阁臣,也可以是个皇子,殿下明白了么?如何分化,不在于阴谋诡计,也不在于,如何勾心斗角,这是阴谋,阴谋只可蒙蔽一时,却不能长久。真正的分化,应当理清他们的利益关系,他们的利益在哪里,屁股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坐在哪里,这才是阳谋。”
“利益关系…本王还是有一些不懂,郝风楼……郝兄弟……你得和我说明白。”朱高燧又是皱眉。
郝风楼微笑:“就如近来,在江浙、闽粤、交趾一带,出了个谅山书院,有一个大儒,叫陈凯之的,却不知殿下听说过么?”
朱高燧道:“听说过,在岭南那儿,也有不少读书人在为他宣传,官府还拿了一个秀才,说他妖言惑众。好似他们宣扬的叫陈学,要倡导什么开商、开海,还引用孔孟的许多话,刻意歪曲,总而言之,有点胡说八道的意思。”
郝风楼摇头:“他们不是胡说八道,他们也是读书人,为何这些读书人,却突然信奉陈学呢?殿下莫非以为,这些读书人,这些门徒,都疯了么?你可知道,那陈凯之所到之处,讲学的盛况么?不知多少读书人,慕名而去,有时开讲,听者数千,如痴如醉,个个都是效弟子之礼……殿下以为,这些‘妖言惑众’之词,能骗得到那些饱读诗书的儒生?”
朱高燧皱眉:“本王还是不明白。”
郝风楼叹道:“这是因为,那儿的情势已经变了,谅山那儿,商贾如云,附近各省的商贾,都云集在那里,每日互通有无的货物,都从哪里来?我实话告诉你,闽浙的茶叶、瓷器,送到了谅山,就是暴利,他们的丝绸,送到了谅山,价格可攀升二十倍。若是通过海防出海,甚至是五十一百倍的价格,而且需求居高不下。如此大的需求,即便是那些士绅人家,也不禁动容,不少人纷纷种丝、开窑、抽丝、种植茶林,比起种粮,他们所获的收益,不知增加了多少倍。你想想看,有了利益,有了好处,他们即便再食古不化,最终也不免参与其中,可是参与其中,所看到的,便是一个新的世界,他们的认知,已经不再局限于田园,他们读的,固然都是圣贤书,可是当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接触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他们就不免,会思考,士农工商,难道当真就是对的,假若这是对的,他们又是什么,他们暗中做着买卖,岂不是自己将自贬了身价,不,当然不成,他们依旧是读书人,他们只是产生了一些认知上的混乱,产生了矛盾。而这时候,陈学应运而生,于是他们一下子,眼前豁然开朗,就如寻到了真知,这陈学能在一两年内,迅速风靡,不是没有道理。其实说穿了,陈学理念的流行,不在于陈学有多完善,而在于,这些读书人的屁股,已经不知不觉的,坐在了陈学这一边而已。”
朱高燧不禁道:“你的意思是,陈学不是妖言。”
郝风楼慢悠悠的道:“陈学是不是妖言,不是你我说了算,是读书人自己说了算,是朝廷说了算,可是现在,朝廷还没有察觉,而这个时候,若是殿下肯礼贤下士,在岭南有一番作为,那么势必,这陈学发扬光大之日,就是殿下一呼百应之时。陈学的背后,是一群读书人和士大夫,而这些读书人和士大夫的背后,却堆积物山的财货,是百万、千万的良田,是数百万的百姓,殿下明白了么?他们的屁股,已经坐在那儿了,殿下愿不愿意坐,这得看殿下自己,若是坐过去,或许有一日,会有风险,甚至会有获罪的可能,可是也有那么一点机会,殿下有了分庭抗礼的资本,与那太子殿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