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大才子-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李績的呼声最高,可从其话中却不难听出,李績是不想担这东征元帅的职位了。而且还有程咬金那个人老成精的家伙也同样推脱,那这其中意味可就耐人琢磨了。
而后,牛进达同样抱拳道:“启禀陛下,如今咱们这些天策府上将均已年迈,虽上阵杀敌有余,但这万军统帅却是有些力不从心了。微臣愿为先锋,率我大唐铁骑踏平高句丽!”
这言下之意在明显不过了,那就是这些老将们都不愿意当这东征元帅。可是除了这些老将,小辈中还有谁能够威望与谋略皆具的?
想到这里,群臣们含有的默契了一下,全部看向那个正在昏昏欲睡的年轻人。若是论声望,李硕在军中的影响力,一点也不必那些老将们差。若是论智谋,李硕也同样称得上是个中翘楚!
怪不得李績不愿为帅,恐怕是他早就明白,李世民心中已经有了人选,而这个人选……正是李硕。
好似为了印证大家的猜测一般,李世民蓦然开口:“传旨!封李硕为东征大元帅!程咬金、李績为副帅,牛进达为行军大总管。封裴行俭为先锋将军!
择日,东征高句丽!”
第358章:三军出征
东征在即,整个大唐自上而下每个人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忙碌中。唯有李硕依旧清闲。
清闲不是说他懒,而是的确无事可做。整个战略部署都有三省六部和刑部的官员拟定,李績等大将在旁协助,李硕要做的就是,等他们商量好后,在与李世民一一奏对。
以如今大唐的实力,东征高句丽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也是赢面很大的。若一切都按照先前制定的规则,单凭裴行俭手中那训练有素的十万大军,也足以荡平高句丽。
如今最让他们担忧的,仍然还是地域与气候的问题。还有就是那些沿海的国家易守难攻。想要全部歼灭根本不肯能。就算你有绝对实力,可人家要是不跟你打,跑到海里,你也没有办法不是。
所以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造船。虽然如今大唐的造船业在整个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此次东征却没有大规模的建造船只。
用朝上君臣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必要。在他们心中,大唐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根本就轮不着那些小国反抗,便可歼之。
可是他们这么认为,李硕也是这么认为的吗?或许是,或许不是。或许他明知造船的必要性,却没有提出来。
……
平水村李家。
如今长安上下都在积极的备战,李家虽然表面平静,但暗地里却比任何人都要忙碌。
后院的木屋中,李硕怀抱着儿子,萧白衣与李婉儿坐在两边,后者面色忧虑道:“如今大唐如此强盛,我们恐怕很难成功。”
李婉儿拉起萧白衣的手,摇头道:“那也要做,否则再这样下去,李家将会再次陷入两难的境地。相公虽然如今权倾朝野,但终究还是势单力薄。若是日后新帝登基,李家与长孙家化友为敌将会凶险万份。而且那李治可不是当年的小娃娃了,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制衡相公。”
“可相公不是说,陛下要留着李家制衡关陇贵族吗?”萧白衣疑惑道。
原本沉默的李硕长叹口气,站起身来。看着怀中沉睡的儿子,苦笑道:“何谓制衡?如今关陇一族风平浪静,长孙无忌又怎会想不到新帝登基后的局势?所以在关陇一族掌控朝堂之前,他先要将我这个绊脚石清掉才可。在李家没有倒台前,长孙无忌不会有任何动作。”
可以说所有人都在等待李硕倒台,长孙无忌又何尝不明白这所谓‘制衡’的道理。可是他可以等,李硕却等不起了。
若是此次东征大获全胜,那么不管是裴行俭还是许敬宗还有李家,都会是风光无限,可是风光背后的危险他承担不起。又或者说,他不想再这样被人当作刀使了。他要反抗……他要逃离这种生活。
一树桃花,伴家人左右。这是他长久以来的愿望,以前是,现在也是。
想到这里,李硕问道:“吐蕃那边消息送到了吗?”
李婉儿点点头:“李柔如今以辅佐新可汗登位,就像你之前交代的,垂帘听政。如今吐蕃所有的兵力都掌握在我们手里,松赞干布死后,她也应你所说,招揽禄东赞及旧部。还有当年留在吐蕃的那十几个亲信,如今也是手握重兵。现在的漠北,一大半的兵力都在我们手里。只等大唐东征启程,他们便会立刻发兵攻占定襄、夏阳两城。”
李硕思忖一阵后,当下道:“不用等了,吐蕃大唐相距甚远。等到消息传来,大唐也已经兵至黔州了。不用担心他们回援。”
“好,那我立刻就将人手派出去,通知吐蕃那边准备发兵。”李婉儿点点头,起身欲走。
看着李婉儿那日渐隆起的小腹,李硕柔声道:“注意安全,败了也不要紧,只要你们平安!有我在,李家塌不了。”
李婉儿娇柔的笑笑,点点头离开了。
天下如棋,李世民下了天大的一局棋,平定了漠北。而李硕也在其中做下了属于他的棋局。谁是棋手谁是棋子……都只道是这苍茫大地上的一块培土罢了。
之所以他会向李世民谏言,以异地而治的方法治理漠北,等待的就是今天。也就是因为这个计策,那些被灭了国的部族才得以保全。
五年的时间,李柔这个原本柔弱的女子,硬是将亡国的逻些城重新统治在手中。
虽然表面上吐蕃仍是大唐的殖民国。但那些本土的百姓仍旧还是吐蕃的百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到什么时候都是真理。
也就是这个原因,李柔才得以在暗中,将那些吐蕃原来的将领与部族招揽麾下。一个有钱有势,又有可汗子嗣的女人,将这个原本灭亡的国家彻底盘活。
虽然这个上位的小可汗乃是李硕与李柔的孩子,但这只是限于他们自己清楚。就连禄东赞都天真的以为,当年早已年过六十的松赞干布真的宝刀未老呢。又或者是他清楚,但局势之下,他仍然没有选择罢了。
得到李柔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禄东赞在一年的时间里,便将周边众小国的那些流民散军全部招致麾下。再加上那些被灭国的皇室遗孀都被分布到漠北各个角落。只要有人站出来帮他们一把,这些人恨不得立刻就抄起家伙,与大唐这个生死仇家决一死战。
……
出征的号角响彻云霄,十万府兵以全部集结完毕。李硕站在帅台上,令旗挥下,全军开拔!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东征,李世民真的御驾亲征了。这位已是垂暮之年的天可汗,要亲手将之前的耻辱洗刷。
皇帝御驾亲征,故太子监国。长孙无忌房玄龄在旁辅佐。原本李硕是准备将许敬宗留下来的,他的能力与手段自不用多说,有了许敬宗的辅佐,李治虽谈不上打压长孙无忌,但至少也制衡些许。
然而令李硕没想到的是,这位名垂史书的佞臣,竟然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般。作为李硕手下第一小弟,许敬宗参与了太多的事情,虽然重要的事情都让李硕遮掩的很好,但世上又哪有不透风的墙。
第359章:途生变故
出征的前一天,许敬宗带着妻儿老小以送行之名,来到了平水村。相识到如今也已有十年的光景。两个聪明人遇见,大可以省去那些无用的虚假客套。
所以一进门,许敬宗就表明了来意。虽然他不知道李硕倒地要干什么。但从他之前一系列交代后事的做法来看,李家要有大动作了。对于李硕,许敬宗每一日都是又敬又怕。李硕的手段他见识过太多次了。
所以不管李硕想要干什么,他都认为,只要跟着李硕,便错不了……或者说,他也没有什么好的退路了。
若是他留在长安,虽有李硕留下的势力。但他可不是那些庸臣,而且他比任何人都要精明。若是李硕走了,单凭他与李治能够斗得过长孙无忌吗?而且他敢确定,若是李硕真的走了,长孙无忌第一个就会拿他开刀。
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李硕又能走到哪里?如今咸海以南乃是军事重地,东南各国又马上迎来大唐东征的大军。那么看来,他也就只能去往漠北了。
对于许敬宗的造访,倒是让李硕真的没想到。思虑了许久后,李硕终于还是答应了。有了许敬宗在后方开道,那等到他们退往漠北时,应该会更加轻松。
……
大军自启程后便是急速行军,兵贵神速的道理他们还是很清楚的。不过一月,十万大军便以到了剑南道。
裴行俭这边的十万大军也已整装待发。以李硕交接了一日后,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直奔边境。
中军帅账中,两名金吾卫保护在李世民左右,李硕坐在下首,君臣二人悠哉的饮着茶水。
放下手中的茶杯,李世民盯着面前的沙盘道:“再有十几日便能到边境了。与我大唐边境相邻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渤海,一个是契丹。若想要攻克高句丽,这两个国家便是绕不开的。”
“那陛下是想要从哪里入手攻打高句丽?”李硕问道。
李世民正色道:“如今契丹一族兵力日渐强盛,虽不至于够成威胁,但万一他们与突厥联合,那就不好了。”
而后又难道:“可若是从拨渤海发兵,那就必然要登船作战。我大唐的船舰虽无人可匹敌,但比起高句丽这种临海的国家,水上作战我们显然是吃亏的。”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李硕翻了个白眼道:“咱们不是带了数万斤火药吗?派两万先锋军长途奔袭,先乱了他们的阵脚,再暗中埋放震天雷。等到契丹人追击的时候,定然让他们有来无回!”
李世民眉头一挑,后摇头道:“契丹与大唐虽无交往,但这说打就打未免有失了我大国风范。”
“那我们可以找个由头啊。”李硕嘿嘿一笑。
……
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初五。由李硕为主将,裴行俭为副将率领两万唐军抵达契丹边境。
没等契丹国兴师问罪,唐军主将李硕却瘸着腿走到阵前,大骂契丹人不要脸。据说昨日夜间行军时,唐军主将李硕被人偷袭负伤。故而才有了今日的大军压境。
反正不管真假,唐军方面放完话后,便立刻开始了进攻。数不清的震天雷犹如雨点一般肆虐在契丹的土地上。
契丹五万大军拼死反抗,却奈何敌放实在太强。仅仅一日,两万唐军在付出了死伤千人的代价后,攻破了契丹国都。
然而,正当所有唐军欢呼雀跃之时,却发现了一个要命的事情。那就是主帅李硕不见了……
任由裴行俭翻遍了整个契丹国都,也找不到李硕的踪迹。无奈只好向李世民传书告罪。
还在后方行军的李世民接到了这封喜忧掺半的战报后,愣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李硕失踪了……虽然此次东征早已制定好了一切战略部署,然而李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不知从何时起,李世民仿佛对李硕这把刀起了一种依赖的感觉。
仿佛只要有李硕在,一切都能迎刃而解。而且他的智谋与手段总是能出乎常人的预料,若是有他在,那么东征之战必然十拿九稳。可是如今李硕失踪了,李世民忽然感觉自己的信心不那么坚定了。
帅账里,李績与程咬金、牛进达分坐在两侧,一个个眉头紧皱。过了许久后,牛进达担忧道:“那小王八蛋是不是被契丹人捉去了?”
“不可能!”程咬金直接否定,接着道:“如今整个契丹果都在战乱中,若是他们俘虏了李硕,定然会用其要挟裴行俭退兵。而且这封战报是搜寻无果之后才发来的。那他就更不可能是被俘了。”
“可若不是被伏,那为何会无缘无故失踪?”李世民脸色阴沉之极,大战在即,主帅却失踪了。难道这东征真就是他漫步过去的坎儿吗?
“或许……”李績犹豫了片刻道:“他并不是失踪,而是……故意藏起来了。”
牛进达不解的问道:“故意藏起来?这又是为何?此次东证他为主帅,这小子平日里虽然有些混账,但大事大非还是分得清的。而且这还没开打呢,难道这小子就怕输了?”
正当众人都摸不清头脑的时候,李世民忽然站起了身来,神色望着帐外的天空,沉声道:“他不是怕输,而是怕胜……”
闻言,帐中所有人都为之一怔。怕胜?
而后李世民苦笑一声:“这小子太聪明了。他是怕胜了这场仗,回朝之后便成了众矢之的。到时,所有人都会将他当成忌惮的对象。到那时……他可就不好过了。”
众人微愣后,猛地恍然过来。功高震主!是了!如今李治入驻东宫,一直以来都是有李硕与长孙无忌在旁辅佐。可谓是从上到下打理的井井有条,可以说他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等李世民蹬腿就行了。也正是因为这样,若是李硕再地大功,那世人将会怎么看太子?又或者太子心里会怎么想?
想到这里,程咬金皱眉道:“就算是这样,他这不明不白的失踪,就不怕日后被降罪吗?主帅做了逃兵,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啊!”
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冷厉又阴冷的笑容:“他本就没打算回去……”
新书来了
PS:新书《***清***》,我们一起相约11月。讲一个不一样的明末清初。望大家多多支持……
下周会有新书前言,让我聊一聊这个风雨飘摇的明末清初……还有那位无可奈何的崇祯帝……
第360章:途遇佳人
荒寂无人的黔州小道上,一人穿着朴素长衫,头戴斗笠。胯下骑着一匹毛驴,晃晃悠悠的向前走着。
此人便是消失在契丹城下的唐军主帅李硕。走了许久后,他抬头看看天色,已是晌午了。估计这个时候,李世民也已经猜到他失踪的事情了。
之所以他会选择在东征之际行动,便已料到会被人发现。李世民是谁,只要稍加剖析,便可知道他不是被俘虏了。既然没有被俘虏,却又无缘无故的失踪了,任谁都知道,他要逃走了。
所以他并没有刻意的隐藏,或是急着逃遁。相信这个时候,李世民的谕旨已经下达到了周边各个州县驿馆,若是他走官道虽然速度快,但一定会被发现踪迹。
故而他选择了这种荒无人烟的小道。反正时间还来得及,这个时候,怕是定襄那边也已经开打了吧。一切都在预计当中,他这个始作俑者反而没有多大的用处了。
如今他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小命……只要他能或者走出剑南道,那接下来的路就好走了。
又走了些许,四周的丛林中忽然跳出来几个黑身蒙面的汉子,来到李硕近前道:“大人,前方十五里有一骑快马直奔咱们而来,看样子咱们的行踪已经暴漏了,大人还是先躲藏一下吧。”
这些人是李硕来到长安后,便秘密培养的一股势力。平时这些人只是作为搜集情报的闲汉,游走在长安各个角落,帮助李硕散播谣言。
直到李婉儿住进李家后,这些人被她暗中训练多年,成为了保护李硕的暗卫。再加上李婉儿手中的情报网络,和李家这些年通过做生意,散布在各个州府县城的势力。足以保护他安然出城了。
如今李硕将手中所有的底牌全部拿出来,可以说这是最后一搏。
闻言,李硕皱了皱眉头,道:“从前而来,那应该是黔州那边的人。如今消息应该已经传至黔州了。但若是追击我们,定然不会只派一人前来。不过此人能够知晓我们的行动路线,想来也不简单。”而后,李硕嘴角勾笑:“且看看他是谁的人。”
暗卫点点头,飞身钻入了丛林中,转眼消失不见。
李硕径自晃悠的向前走着,还时不时的拍拍坐下的驴子笑骂道:“还真是头驴,吃的比牛都多,跑得比谁都慢。”
不多时,身后的快马追了上来。来人同样是一身素衣,只不过一身的江湖气,让人打眼就能看出他的来历。
来人行至李硕跟前,翻身下马,抱拳道:“小人见过李元帅!”
“好汉认错人了,这里没有什么李元帅。只有乡野小民一个。”李硕摇头笑笑,而后指了指坐下的驴子。
后者也不计较,从怀中拿出一枚紫玉配饰,递向李硕道:“元帅,我家小姐让小人前来相迎,请元帅城中一叙。”
……
一前一后进了黔州城,有了这汉子的路引,李硕倒是被免去了许多盘查。也让他省了不少力气。
黔州城东的坊市里,一家幽静的小饭馆儿里。李硕随着汉子上了二楼。整个二楼此时只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已经摆满了酒菜。而此刻二楼的落窗前,正站着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
一身紫蓝罗裙,让她整个人都散发这一种神秘的味道。
虽然李硕只是看到了背影,但还是一眼看出来人是谁。悠闲的坐在桌前,喝了口清酒后,笑道:“元小姐能请在下吃饭,李硕真是三生有幸啊。”
后者猛地回过头,面带温怒的走到李硕跟前,道:“你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你以为一走了之就能躲的过去吗?”
“为什么不能呢?”李硕笑笑。
“这里当真就没有一点让你留恋的东西吗?”
李硕略一停顿,一口喝尽杯中酒,叹道:“人生短短数十载,便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留恋的多了,会满不开腿的。”
“所以你便选择不辞而别。”元紫瑶神色中带着一抹难言的忧伤道。
“在下有一事不明,元姑娘是如何知道在下会路过这黔州城的?”李硕笑着好奇道。
“要你管!本姑娘是来这捉拿你,好回去领赏的!”元紫瑶依旧难以平复心中那股莫名的气氛,冷声道。
对于元紫瑶,他还是比较放心的,若是她真的想要抓自己回去领赏,那就不用这么大费周章了。而且作为元家的主事人,他若是真的消失了,那这些年的生意往来和利润渠道也就全部归于元家了,和皇帝的奖赏比起来,这些真金白银显然是更让人心动的。
而且他之所以会同意与元家秘密合作,就是看上了元家庞大的生意体系。而且与朝中势力毫无掺联。若是元家真要与他撕破脸,那就应该会想到代价是什么。
想到这里,李硕微微一笑:“那我现在来了,你看是将我绑起来送衙门呢?还是通知朝廷前来缉拿我?”
“混蛋!”元紫瑶气急的扬起手中的手帕,狠狠的向李硕砸去。而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酒馆。
“这女人怎么都这么爱打人?”李硕苦笑一声,看着手中的秀帕苦笑摇头。他怎能不清楚元紫瑶的意思,可是他却不能做出丝毫的回应,他不想将这种九死一生的事情牵扯到无辜之人身上……会死人的。
喝完杯中酒,李硕低笑一声,摇了摇头站起身来。只是刚来到门口,便见那之前报信的汉子,此刻正等在门外。旁边还有二十几架大马车,像是一个大商队的样子。然而元紫瑶却已不见踪影。
大汉上前,恭敬道:“公子,小姐走时吩咐了。说是此行路途遥远且凶险未知,若公子绕道而行,不知要走多久才能到达。所以小姐请您换上我元家伙计的衣服,与商队一同出城。正好……这只商队也是要去阳关的。”
李硕淡然一笑:“如今整个大唐估计都已收到了搜捕我的檄文。你们出的去吗?”
汉子若有所味的笑笑,道:“公子难道忘了。沿途的商道可都是您当初以户部的名义批下来的。还有那些沿路的关卡,元家这几年来也没少上贡给他们。想来也不会故意刁难我们。只要公子一天未被找到,相信朝廷里的那些人,是不会轻易截断这条挣钱的来路的。”
李硕:“……”
有钱真好……
PS:新书,我们一起相约11月。讲一个不一样的明末清初。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361章:阳关遇阻
元紫瑶的忽然出现是他没有想到的,虽然之前有些生意上的交集,但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只是限于相互利用的关系。
然而今日元紫瑶要冒着天大的风险将他送出大唐,这显然是已经超越了之前利益上的关系。
一路行来,正如大汉所言,元家的商队从黔州到姚州基本上都是畅通无阻。就算是有人阻拦,也会有当地的官员帮忙打点。天知道元家为了打通这条商道砸进去了多少银子。
正如大汉所说,这一路走来果真比他原定的路线快了不止一倍。以至于等他到了阳关后,萧白衣和李婉儿都还没到。故而只好停在阳关等待他们。
……
然而此时的东征大军,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原本机会快被大唐灭国的契丹,突然集结出了七八万人马,不仅突袭夺回了都城,更是将裴行俭所率领的两万人马堵在了契丹城下进退两难。
帅账中,李世民面沉如水,苍老的面容上满是阴霾。原本必胜的局面忽然被人翻了盘,任谁也接受不了。
正在这时,一名斥候跑了进来,单膝跪地道:“启禀陛下,查到了!契丹人的八万大军里,有两万人马乃是渤海国将士,还有三万人是高句丽的人马。”
一旁的牛进达眉头皱起:“渤海?契丹与渤海不是一直以来都是死敌吗?他们怎么会派兵增援契丹?”
李績沉默少许,沉声道:“想来契丹为了夺回都城是下血本了,高句丽增兵他们尚且情有可原,但渤海国定然是收了天大的好处。”
李世民双手撑在沙盘上,冷声道:“不管他们收了多少好处,如今这契丹国必须要拿下他。河南道的船只此时才行到江左,这种情形下,已经容不得我们更改路线了。”
牛进达焦急道:“陛下,如今裴行俭还被围困在契丹城下,我们必须要赶快采取对策了。这两万孤军最多还能坚持十天。再不救援,他们可就危险了。”
“想要救援怕是难啊!”李績摇头道:“契丹人之所以对这两万人马只围不打,相必是已经找到火药的弊病的了,那就是威力太大。所以他们应该是想要用着两万人马做为挡箭牌,防止我们大规模的使用火药。”
“可若不使用火药,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打通契丹这条必经之路。”程咬金也是一筹莫展道。
帐中的君臣陷入短时间的沉默,而后李世民猛地抬头,问道:“李硕找到了吗?”
众人皆是一愣,而后苦笑不已。若是此刻有李硕在,或许这个麻烦也就迎刃而解了。若不是裴行俭为了寻找李硕耽搁了时间,此时早已退回来了。
………………………………
再说阳关,李硕隐藏在元家的商队里,住在了城中一家客栈里等待萧白衣的到来。
可一连七八日,却依然没有萧白衣的消息。不过另一个消息倒是传来了,那就是东征大军在契丹边境遇阻,裴行俭深陷重围。
当李硕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裴行俭估计已经被困多日了。正如当日李績的推测,李硕也同样想到了这一点。契丹人只围不打,就是想要
与大唐打场消耗战,
只是他们耗得起,大唐二十万大军可耗不起。就算有后方的资源供给,这二十万大军也最多再维持一个月。然而他很清楚,李世民绝对不会等一个月的,若到最后真的没了办法,那裴行俭和这两万孤军,定然会被自家的火药与震天雷炸的粉碎。
而后……李硕沉默了。此刻他距离定襄仅一步之遥,只要等到萧白衣等人,他们一家人便可彻底摆脱一切的束缚,从此逍遥一生。不托大的讲,只要让他到了逻些城,哪怕是大唐举兵来袭,他也有能力守住定襄与夏阳两城,与大唐分庭抗礼。
可如今看来,这么做的代价太大了。虽然他与裴行俭也只是上下级的关系。然而这几年来,他有多少生死时刻,都是裴行俭和那几千从洛阳便跟着他的老兵们救回来的。
阳关的夜晚过得很慢,万物复苏的春天并没有给这里带来多少生机,反而依旧冷冽。
翌日一早,客栈外便响起了一阵杂乱的马蹄声,惊醒了在床上发呆的李硕。正欲出门查看的他,正好对上了一路风尘将至的萧白衣与李婉儿,与李家的几个老人。有妙儿,有梅兰竹菊四姐妹,还有萧贵……而且身后还在跟着许敬宗与其一大家子人。不难想象,这么一大帮子人,想从长安悄然逃至阳关该有多不容易。
一家人碰面,喜悦自不用多说,李硕当即决定启程,虽然他们的行踪很隐秘,但多留一日,便会多一分危险。
……
然而正当众人准备出城的时候,一骑快马带着响彻耳膜的嘶鸣声,停在了车队面前,马上是一个已经累到虚脱的士兵,马停下后,士兵普通一声掉了下来。
口中微弱且焦急的喊着:“李元帅!末将有要事求见李元帅!”
马车里,李婉儿俏脸顿变,当下便要抽剑下车:“莫非是朝廷的追兵已经追来了?”
“别着急,就一个人,应该不是追兵。我去看看……”李硕急忙按住她的手,如今李婉儿身怀有孕,又长途跋涉了这么久,万一查个岔子,他就只能悔恨终生了。
不等李硕下车,许敬宗率先走了过来,道:“大人,来人自称隶属金吾卫,并拿着陛下的令牌。”
“还是来了……”闻言,李硕苦笑一声。
刚来到士兵面前,只见倒在地上的那名士兵顿时来了精神,强撑着跪在地上,道:“末将拜见元帅!裴行俭大军深陷重围以有五日,陛下与众位将军一筹莫展,末将奉陛下令,请元帅回程主持大局!”
“大人,谨防有诈!”许敬宗急忙走上近前,小声道。
如今他与李硕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之前他以为李硕又盘下了什么大局,所以才会如此大动干戈。只是他没想到,李硕竟然这么有种,想要拿下吐蕃自立为王……
可奈何他已经上了人家的船,再想下来那就真是作死了。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陪李硕一条道而走到黑了。
……
PS:新书,我们一起相约11月。讲一个不一样的明末清初。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362章:人之大义
什么主持大局,那都是骗鬼的。如今李世明在意的不是裴行俭那两万人马,也不是李硕到底会不会回去。
而是他真的耗不起了,与其说是派人召李硕回去,倒不如说是想逼他给一个退敌之策。
沉默了些许,李硕暗叹一声,对许敬宗道:“拿纸笔来。”
后者面色一变,忍不住提醒道:“大人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