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大才子-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

  程咬金面‘色’凝重,急声问道:“陛下可好?”

  “陛下安好,宫中叛军已被清扫干净,如今太子与魏王余党可已落网?”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如今魏王府已被查封,昨夜的那些圣教余党死千余人,伤六百余人。另有千余人不知去向。还有皇宫外围的五千太子禁卫,也均已被缴械。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李硕淡然一笑,平静中却闪着骇人的杀意:“杀。”

  “一个不留?”长孙无忌神‘色’闪耀了一下,问道。

  “一个不留!”

  ……

  贞观十七年正月初一,大唐迎来了更加崭新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情,新年的第一天,长安城街头却没有一丝的喜悦气氛。

  喊杀声响了整整一天,所有的商铺与百姓们全部躲在家中,战战兢兢的期待着黑夜的降临,因为只有黑夜,或许那些带着煞气的士兵才会回营吧。

  翌日一早,长安城终于回归宁静与祥和,所有人都好像商量好了一般,绝口不提昨日的疯狂。因为那些多嘴的人,此刻已经被扔进了监牢中,等待死亡。

  然而大唐的朝堂上却不那么平静了,多嘴的人很多,非常多……

  中书令杜如晦第一个站出来,拜首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讲!”

  “中枢‘侍’郎闫冒居心叵测,以‘香木石’毒害陛下,还请陛下严惩!”

  群臣复议:“请陛下严惩!”

  “闫冒何在?”李世民面‘色’‘阴’冷道。

  不一会儿,几个‘侍’卫压着一个颤巍巍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此时的闫冒哪里还有一个四品‘侍’郎的样子,蓬头‘露’面伤痕累累,看来没少受到酷刑。

  李世民只是微微看了一眼,便冷声道:“传旨!闫冒犯上作‘乱’,蓄意谋反。着令大理寺抄家,株!九族!”

  可怜闫冒根本连句话都没开口,便被再次压了出去,满朝文武皆是静悄悄的看着他被带走。

  所有人都清楚,李世民这是不想让事情再牵连下去了。用一个闫冒洗脱了李泰的罪名。不管是因为皇家颜面,还是护犊情深,此事都只能到此为止了!

  而后,朝堂中少有的安静下来。原本争吵的那些朝臣也明白此事已经由不得他们进言了。

  李硕依旧缩在长孙无忌的身后,看似低头沉思,实则……他又睡着了。站着也能睡着,也算是大唐朝堂上一道特有的风景了。

  “李硕……醒醒!”前方的长孙无忌看了看李世民越来越黑的脸‘色’,忍不住向后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混’沌中的李硕顿时清醒过来,早有准备一般,直接跨步站了出来,朗声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李世民咕哝了一下后来,忍着怒气,道:“讲……!”

  “太子左卫,骁骑将军李‘蒙’勾结叛军犯上作‘乱’,毁谤太子声名,请陛下严惩不贷!”

  李世民毫不犹豫道:“凡涉事着,明日午时,斩首示众!”

  若是之前朝臣们还有些诧异,但有了闫冒的前车之鉴,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了。既然魏王都被保下来了,那太子自然也同样不会被牵连出来。

  不被牵连是一回事,但之后的惩罚就是另一回事了。太子与魏王甘‘露’殿夺嫡之事,早已传出了宫廷,只要是个当官的,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第341章:突发生变

  不难想象,今日之后的储君之位,这二人怕是很难再有机会了。既然老大老二都被赶下了台,群臣们自然而然的就像到了老三。

  怕是李治此刻都没想到,他也会有这么引人注目的一天。再看李硕那张云淡风轻的脸,所有人都在心中重新审量了一次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

  仔细的思量下,他们只觉得叹为观止……与李泰斗,与世家斗,后又与太子斗。甚至之前还与朝中泰斗长孙无忌‘交’锋数次。

  这一路走来,李硕用凌人的手段与智谋,一步步的将所有敌人斗垮,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当朝新贵。更可怕的是,他……选择了李治。

  任谁都知道,如今这储君之位,李治可以说是探囊取物,唾手可得。容易的让所有人都嫉妒。

  可以说他什么都没做,甚至连争都未争,便得到了其他人梦寐以求的东西。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运气,但他们更愿意相信,是因为他找了一个好帮手。

  不得不说,李硕的手段当真是无人能及。不仅奇迹般地将濒临悬崖的李承乾拉回了东宫。

  最重要的是,他并不仰仗东宫。这一点就连长孙无忌都没有意识到,一直到后来,李泰渐渐与他貌合神离后,才恍然明了。

  因为……他一直以来所仰仗的都是皇权!只要李世民在,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李世民做下天大的局,不仅以雷霆手腕肃清了朝堂,更是将那些存有异心之人一一挖了出来。

  五姓七宗在这次肃清中,承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不仅元气大伤,更是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世民将这些世家‘门’阀的势力瓦解。

  还有那神秘的圣教,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至于那圣教真正的幕后之人是谁。或许众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不敢确定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天大的棋盘上,除了李世民以外,还有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无疑只有李硕了。从头到尾,李硕都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不仅帮李世民达到了目的,又顺手将李治捧上了神坛。

  如今李硕便已是亲封的县公。不仅掌控着大唐最关键的部‘门’火‘药’坊。还身兼户部尚书,掌管天下财权。

  虽然名义上是副职,但大家也不是瞎子。那个正职的尚书只不过是个摆设罢了。只因李硕如今年纪尚轻,故而才没有被扶正。

  最关键的是,他还是三品的镇西将军。手握长安城所有城防。虽然只是一个看大‘门’的职位,但那也要看是看得什么大‘门’。

  若是满朝文武还能有与之匹敌的人,那就只有长孙无忌了。大唐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偏偏这二人已经不是敌人了,反而成为了盟友。共同辅佐李治登位。

  试想一下,等到李治登基。李硕的地位将会是何等的荣耀。或许到那时,就连长孙无忌都难以与之抗衡了。

  此时,太极殿内很是安静,朝臣们很是整齐的将目光看向李硕。这种感觉,就好像被好几个壮汉拔光了衣服一番,直教他浑身起‘鸡’皮疙瘩。

  不过正当他准备站回去的时候,李世民却冷着脸开口了:“慢着!”

  看那脸‘色’,大有一言不合就翻脸的样子,李硕硬着头皮再次拜首:“陛下……”

  不过李世民自当没看见一般,抬手向身旁的宦官示意了一下。宦官顿时会意,从怀中‘抽’出一则圣旨。

  “陛下有旨!”群臣跪地,俯首天听。

  “陵水县侯李硕,文武双绝…………擢升其户部尚书!封,金吾卫指挥使,享大将军衔!”

  突如其来的封赏,让所有人大惊失‘色’。为首的长孙无忌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淡淡的看了眼李硕,神‘色’中带着一丝忌惮。

  户部尚书自不用说,升不升都一个样。但金吾卫指挥使可就不同了。可以这么说,李硕一旦当上了这金吾卫指挥使,那么这满朝的朝臣人也不敢轻易得罪李硕。

  要知道,这唐朝的金吾卫,和那后世的锦衣卫差不多是一个级别的,生杀予夺全在李硕一人。更为慎之的是,他不受任何人管制。

  说句不好听的,若是李世民忽然有天真嗝屁了,李硕大可以般把凳子坐在朱雀大‘门’前。只要他说李世民没死,那么消息就一定传不出去!

  原本的指挥使乃是秦琼之子秦怀‘玉’,有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于李硕,那是毫无保留的信任。

  再有就是那大将军衔。在贞观年间,什么人才能被封为大将军?要么就是天策上将,要么就是从龙功臣。

  如今大唐的大军将,也就只有程咬金,牛进达,李靖,李績这些人……可以说,仅凭这一虚衔,李硕便以位极人臣!

  ……

  然而小说里的故事,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戏剧‘性’的场面发生。李硕自己都还没缓过神来,便听得‘门’外一声:“报!紧急军情!”

  这下就连李世民都愣了,人都杀完了,哪里来的军情?急忙挥了挥手,宦官立刻高声道:“宣!”

  只见一‘侍’卫,飞奔进来,跪地道:“启禀陛下,侯君集率五万骑兵以抵达长安城下二十里处,意图不明。”

  “你说什么?!”不等李世民开口,李硕第一个炸了,连礼数也顾不得了,直接站起来,看着‘侍’卫道。

  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可侯君集为何突然来了这么一下?这是要闹哪样?要知道,侯君集可是他保荐的,若是出了岔子,他敢保证自己走不出太极殿。

  “他想造反吗?!”李世民脸‘色’铁青,猛地拍向案几,近乎咆哮道。

  刚刚才被自己的亲儿子造了反,这回自己的臣子又大军压境。李世民隐隐有些崩溃的征兆。

  不等李硕再问,又是一名‘侍’卫飞身而至,跪地道:“启禀陛下,侯君集率军五万抵达长安城下。”

  “他到底想干什么?!”李硕‘阴’沉着脸,咬牙道。原本稳稳的局面,被侯君集这么一搅和,立刻变成了,杀身的祸事。


第342章:作死天王

  。这大唐的朝堂上不缺忠臣,更不缺奸臣。侯君集不算是奸臣,他只是脑子不够数罢了。

  这是李硕对他的评价。早知道这样,当初真不应该救他。如今也不会将自己摆在这么尴尬的处境。

  就在侯君集夺下那五万大军的兵权后,也不知道被哪个王八蛋鼓动的,又或者是他脑子自己抽抽了。竟然率军直逼长安。

  当然,他的脑子还没有完全秀逗,没等群臣们胡思乱想,侍卫紧接着道:“侯君集说……他是来勤王的。”

  “胡说八道!大唐四海升平那里用得着勤王!”李硕急了,他怎能不急。侯君集忽然率军进京,定然是有预谋的。

  而且不管他预谋的是什么,下场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藐视皇权。

  原本好好的呆在太原,等到长安的事情平息后,功劳便稳稳的到手了。李硕想不通,这到底是闹哪样!

  “荒唐!”李世民一脚踢翻了面前的案几。而后看着李硕道:“李硕,朕给你一天时间,将侯君集给朕待到殿上来!”

  ……

  走在出宫的路上,身边一个个朝臣走过,纷纷带着复杂的目光看向李硕。原本他们想的是上前套个近乎,哪怕混个脸熟也是好的。可是想想此刻城外的侯君集大军,还是算了……天知道明日的李硕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刚出了宫门,李硕急忙喊上亲卫,便欲出城。只是当他刚刚上马,便听得有人喊道:“李大人且慢,我家房相有话要说。”

  李硕回身望去,只见房玄龄、长孙无忌、程咬金、牛进达正向这边走来。无奈苦笑一声,下了马。

  牛进达走上前去,道:“李硕,到底怎么回事?老侯他想干什么?”

  李硕冷声道:“估计是嫌命长了吧。”

  之所以他会选择侯君集去太原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欣赏他那直率的性格。若是他能够将此事做好,那无疑是大功一件。再加上之前李家援手侯家的恩惠。等到日后,侯家将会是李家最为坚实的盟友。

  可谁知道天不遂人愿,历史好像就爱开玩笑一般。侯君集终究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史书记载的很明确,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谋反,侯君集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最后的下场很惨烈,用屁股想也知道,跟着李承乾混,还能有什么好下场。大唐第一号作死天王,非侯君集莫属。

  如今虽然有了李硕这个变数,但历史仍旧是惊人的相似。到底是历史改变了他,还是他改变了历史……李硕此时很茫然。

  “你他娘的好好说话,还没弄清事实之前,怎么说他也是长辈。”程咬金忍不住朝着李硕屁股来上一脚。

  幽怨的看了程咬金一眼,李硕揉着屁股道:“事情很清楚了好不好,只不过是您没弄清楚。”

  “小混蛋,你说什么?!”程咬金立刻吹起了胡子,将手中的奏章当作宣花板斧,砍向李硕。

  “行了!说正事。”房玄龄忍不住出声阻止道。

  一直沉默不语的长孙无忌,走上前,看着李硕正色道:“李硕,老夫就问你一句话,侯君集率兵进京,可与你有关系?”

  看来还是有明白人的,而且是个聪明的明白人。李硕苦笑道:“那您认为是下官唆使侯君集率军进京的?”

  沉默了些许,长孙无忌有些唏嘘道:“若不是你……那侯家这次就真的完了。”

  “一个老狐狸,一个小狐狸,你们在说什么?”程咬金很难过,因为他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埋头沉思,只有他一个人没听懂……这很受伤。

  “老匹夫!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你才是老狐狸!”这次不用李硕开口了,长孙无忌立刻烟着脸怼了回去。

  骂完程咬金,长孙无忌再次正色道:“那此事,你准备怎么做?”

  李硕茫然道:“我?……陛下不是已经下旨,一天之内拿侯君集上殿吗?”

  长孙无忌喟叹道:“侯君集怎么说也是开国功臣,又是从龙之臣。若是就这么被处置了,难免……”

  怪不得这群老家伙集体来找他,这是想为侯君集求情啊!仔细的思量后,李硕顿时明白了。

  他们不是在为侯君集求情,而是在为自己谋划出路呢!此事的严重性大家心知肚明。

  侯君集的下场是什么,此刻全部捏在李硕的手中。是罪无可赦,还是从轻发落,就看李硕怎么处理了。

  此刻他面前的人,皆是当年的从龙功臣,虽然位极人臣,但哪一个又能保证不犯些错误。

  以往李世民总是会念在袍泽之情宽恕,侯君集真的因为此时被抄家流放,甚至是身首异处。那么就等于是在这些肱骨之臣的身上打开了缺口。

  到那时候,若是他们之中又有人犯错了。李世民还会念在袍泽之情对他们法外施恩吗?

  未等长孙无忌再说什么,李硕面口难色的摇摇头道:“救与不救,也要看他是否和我们想的一样了。若是……”

  李硕没有再说,可周围的几个人却懂了。长孙无忌叹了口气:“你去吧……”

  ……

  长安城外,程咬金的两万守军原本都已撤兵,但由于侯君集的变故,又重新集结,与侯君集的五万大军对峙在城外平原上。

  李硕立于阵前,面前的侯君集依然是不苟言笑,一身明晃的铁甲,颇有几分老当益壮的味道。

  李硕沉默少许,轻声道:“将军这步棋……走错了。”

  然而后者却淡然一笑,道:“侯某追随陛下二十余年,大大小小的战役不下百场。不敢说战功赫赫,但也算是死而后已了。如今陛下有难,侯某自当全力保卫京都,保卫陛下。”

  “将军,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就不必再说了。如今太子与魏王已被拿下大理寺,各方余党也均已被铲除。硕,知将军之意,但此事已成定局,断然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侯君集摇头苦笑一声:“自从上了这条船,老夫早就没有退路了。纵是身败名裂,老夫也只能走下去。”


第343章:大唐储君

  李还是那句话,这种权势的争斗下,没有什么对错,只有输赢。

  少许后,李硕道:“若是在下所料不错,将军早就已经和东宫绑在一起了吧?”

  一抹震惊过后,侯君集叹声道:“老夫就知道瞒不过你,李硕,老夫多谢你之前对侯家的帮助。但此事,老夫别无选择。”

  确实是别无选择,若是换做是他,也只能这样选。李硕与侯君集不同。他之前虽然同样是支持太子的,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因为当时的李家已经无路可走了,若是不投靠李承乾,那么李泰早就将他弄死了。

  然而侯家则是从始至终都是支持李承乾的。那日李承乾下令控制皇宫时,侯家虽没有直接出面,但也是出了力的。

  皇宫西面的顺义门守卫,便是侯家的一个宗亲。也正是因为这样,李承乾才能那么快便控制了皇宫。所以不管李承乾做了什么,侯家也注定是一荣俱荣。

  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说太巧了。李硕选择侯君集的时候,也同样没有算到,侯家已经与东宫绑的这么紧了。

  以至于让侯君集明知是条不归路,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再加上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只能让声望地位都有的侯君集去做。

  夺了兵权后的侯君集,自然也要想办法帮李承乾争储。若是李泰此刻在的话,一定会哭晕的。自己废了那么大力气弄来的援军,结果被别人捡了现成的。

  更加有趣的是,这件事情,怕是就连李承乾都不知晓。原本侯君集的计划是,等到李承乾控制了皇宫,自己正好大军压境。那这储君的位置就妥妥的到手了。

  可是他们都没想到,这只不过是李世民做的一个局罢了。

  可是离玄的箭哪有收回的道理,侯君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了。若是他什么都不做,或许也能平安无事。

  可如果李承乾真的被废黜了,那他这个东宫近臣还有好日子过吗?不管是李泰还是李治,都会让侯家走向深渊。

  左右都是死,那还不如拼一把。

  想通了这些,李硕无奈一笑,道:“将军可以说你的条件了。”

  “等到陛下退位,太子登基。侯某自当自缚宫门前,任凭处置。”侯君集毫不犹豫道。

  “我不明白,将军这么做到底为了什么?”

  “为了侯家不衰,为了侯氏子弟能够依然昌盛。”

  ……

  虽然侯君集的理由很充分,但李硕还是不能接受。为了家族的昌盛,便可不顾天下人的死活,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若今日的事情换做是他,他又会怎样选择。

  深知已没有聊下去的必要,李硕报了抱拳,转身回了城里,进城后,直奔皇宫而去。

  至于侯君集的要求,别说李世民不会答应,就算是李世民要答应,他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侯君集保太子是为了侯家满门,然他辅佐李治,也同样是为了李家安然无恙。

  甘露殿内,听完李硕的话,李世民眉头拧成了疙瘩。虽然此刻叛乱以平,但风险仍在。

  他好不容易才讲那些暗藏在朝中的世家势力彻底清除,而且中重创了世家门阀。若是再让李承乾上位,那这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

  可若不让李承乾上位,万一侯君集真的发了失心疯,联合世家门阀的势力拼死反扑,那事情可就大条了。

  世家的实力他比谁都清楚,就是因为太清楚,才会不遗余力的想要清楚。侯君集的五万大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这五万大军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此刻的侯君集就像一颗希望的火种,一旦将那些人胸中的希望燃起,他们便会做出更加大胆的事情。

  真到了那个时候,将会是天翻地覆的局面,大唐好不容易形成的盛世,说不好就会崩盘。

  许是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李世民有些思绪紊乱,烦躁的杵着头,道:“那你认为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

  堂下跪着的李硕顿时打起精神,将他一路上分析出来的破局之法,款款道来:“若是陛下想要将世家贵族彻底抹去,那大唐就只有再次陷入战乱了。显然这不是明智的选择。”

  李世民抬头瞪向李硕:“少说废话!”

  这人一老怎么脾气越来越大了,李硕翻了个白眼,正色道:“若想悄然平息此事倒也不难……立储!”

  就在他说完这句话后,一道精光折射而来,李硕顿时起了一身冷汗,寒蝉若惊的看着李世民。

  “接着说。”

  虽然他很担心李世民怀疑自己还别有用心,但也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可以立即下诏,立晋王殿下为储君,并将原本选给晋王殿下的萧家之女,封为太子正妃。再从其他世家之中,选出数女,封为侧妃。”

  仔细的品味了一番后,李世民眉头顿时舒展。不管李硕是否有私心,但这计策,却是很和他的胃口。

  如此一来,便是告诉了那些世家,如今太子以确立,覆水难收之下,这些人就不得不好好思量一下了。

  而且选妃的事情,也是告诉了那些人,他并没有想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只要安分守己,那么大家就相安无事。

  既然人家并没有想要往死里作,那世家们也应该不会硬要作死。只不过是换了依附的人选罢了,也不至于弄得你死我活。

  最重要的是,若真的闹起来,他们也没有什么胜算,左右不过是抱着一起死罢了。

  这么看来,立储选妃便是一个两全的计策了。虽然李世民没有彻底抹掉世家门阀,但也好过于让李承乾上位,若是那样的话,世家门阀还会想尽办法卷土重来。

  相比之下,品学兼优,没有后台,没有盟友,更没有被世家渗透过的‘三无产品’,我们的李治同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

  良久后,李世民敲打着桌面,点头道:“就这么办吧。”

  李硕伏地叩首后,忍不住问道:“陛下……那侯君集应当如何处置?”


第344章:改天换地

  李走出的太极殿的那一瞬间,李硕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人都是自私的……

  虽然他的计策很好的保住了李治的前程,也保住了李家的未来。可却同样葬送了侯君集,甚至是侯家满门。

  还有最让他悔恨的是,因为他的一句话,顷刻间便决定了好几个女子的命运。

  此刻他终于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情,有时候人真的是无从选择,在大势的取舍之下,必须有人要做出牺牲。

  ……

  当日正午,一道真正改天换地的圣旨,刺激了所有人的内心。在李承乾被废黜的诏书下达之后,晋王李治终于强势登顶,入主东宫!

  李硕有些唏嘘,他的到来终究还是改变了历史的。不仅让李治提前了多年上位。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那些老臣的命运。

  此刻的李治正恭敬的跪在地上,听着李硕宣读诏书,倒不是李硕想来,而是李世民要求的。

  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李世民这么做,就是为了让他与李治能够更加紧密的联系到一起。

  诏谕宣读完毕,李治起身,却并没有多少开心的样子:“李硕,你说我是不是变坏了?”

  “殿下为何有此一问?”李硕愣了愣笑道。

  李治有些落寞道:“虽然太子哥哥犯下了大错,但这储君之位,说到底也是你帮我抢来的。既然是抢来的,那我与太子、青雀哥哥又有什么不同。”

  虽然李治的样子仍旧傻的让人想吐槽,可是李硕却还是感到一阵欣慰。想了想问道:“既然殿下这么说了,那微臣向要问一问殿下,我们做什么了?又或是说,我们是怎么抢的?”

  “我们……”李治顿时语噎。

  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因为他也没有想到,他究竟做了什么,就稀里糊涂的当上了太子。

  你说逼宫?他没有。就算把他换到那个位置上,以他那是性子怕是也做不出来。

  那你说谋反?他比谁都安分,别说谋反了,他连跟人吵架都不会。

  又或者说,他害人了?自从李世民宣布了他的婚事和一系列的事情后。他就开始处于被动挨打的姿势。连个像样的反抗都没有。

  踟躇了半天,李治小声问道:“我……没抢?”

  李硕哑然一笑,点了点头。的确,李治真的什么也没做。就连他和长孙无忌也同样什么都没做。

  原本想着,等李治被诬陷到极点后帮他平反,再帮他扶直朝中势力。可还没等他们施展拳脚,李承乾和李泰就开始作死了……

  总的来说……这个太子之位,是捡来的。

  被自己蠢了一遭的李治终于露出笑脸,在他看来,自己的确也算不上坏人。虽然这种笑容,让李硕感觉很没有成就感……

  李治开心了,可有人就要倒霉了。身在大理寺的李承乾当听到李世民下旨的消息后,当场吐血晕了过去。

  这种事情,发生在谁身上,谁也得吐血。不过更让李硕感到有意思的则是李泰。

  听说这个两百斤的大胖子自从下了狱后,便开始绝食了。并且声声悲痛的喊着自己的罪过,希望李世民将他严惩不贷。

  虽然他的表演很真挚,但是李硕还是认为,一定是狱中的牢饭不好吃。因为他在大理寺的时候,也经常绝食,逼得刘志立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李家的下人来送饭。

  所以……为了证实大理寺的伙食难吃,李硕提着两只流油的叫化鸡,来到了狱中探望李泰。

  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味道。李硕站在牢房门前,看着里面颓唐不堪的李泰微微叹了口气。

  曾几何时,魏王府那是何等的风光,满朝文武皆以李泰为储君最佳的人选。纷纷趋之若鹜。

  现如今,树倒猕孙散。估计李泰总梦都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是这个下场。虽然不至于丢了小命,但对他来说,失去了权势,和死亡又有什么区别。

  听到门外的动静,李泰骨碌一声从地上的草垛上爬了起来,看到来人后,又颓废的坐了回去,惨笑道:“你是来看我笑话的吗?如果是,那你可算是如愿了。”

  看笑话这种事李硕向来是非常乐意的,不过此刻他却没有一丝开心的感觉。反而有些落寞,今日倒下的是李泰,那明日呢?说不准又会是谁……

  唏嘘了一阵后,李硕沉声道:“微臣李硕,见过魏王殿下。”

  “少装模作样的,本王还不需要一个敌人来怜悯。”李泰哈哈一笑,傲然看着李硕。

  李硕淡然笑笑:“敌人也好,朋友也罢,如今都已经结束了。微臣来这里,不是为了嘲笑殿下的,反而,我是来救殿下的。”

  “救我?怕是来害我的吧。”李泰反讽一声。

  对于李泰的敌意,李硕早就免疫了,笑道:“殿下如今已是身陷牢狱,最好的下场,怕也是外放封地,终生不可回长安。既然都已经是这样了,那微臣还有必要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