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直播当皇帝-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芷若继续喝。

    这时候味道又不同了,因为味蕾已经尝过了那一丝苦涩。所以苦涩的味道已经消散,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强烈的醇厚甘滑之感。

    很难想像,一杯茶能够有这么多种味道。之前煮的茶汤,苦涩,辛辣,酸,同样也有很多味道,但是那么多的味道是全部一股脑灌进嘴巴里面的,没有层次,十分混乱。

    而今天这茶,层次分明,仿佛这味道都排着队,讲究的是先来后到,一点一点呈现在了嘴巴里面。

    这味道,能让人一下子就爱上。

    喝茶,是有瘾的。

    陈光之前从不喝茶,当时小年轻,哪会有闲心弄这个,要么喝白开水,要么就是各种可乐牛奶之类的饮料。一直到有一天,他一个做茶叶生意的朋友,送了他一小包武夷山的正山小种,喝了一次,那味道,让他欲罢不能。从此之后,他的那个朋友就从他这儿搜刮了大量真金白银,他这才发现,这提莫的跟清朝走私鸦片有毛的区别?都是能让人上瘾的东西。

    从那以后,无论如何,他都会留下一部分精力来泡茶,喝茶,品茶。随后后来有尝试了好几种茶,但是他最爱的,还是正山小种那醇厚的烂红薯香味。

    为此,他把自己的笔名改成了王正山。隔壁老王,正山小种,双剑合璧,天下无敌。

    敏儿也喝了一点,顿时也是眼前一亮,这茶,跟之前的来比,完全就是颠覆,彻底颠覆。

    “怎么样,味道不错吧?”陈光端起一杯,闻了闻味道,感觉差不多,知道味道应该差不到哪里去,便说道。

    他也端着,喝了一口,仔细一品,这个味道,说不出什么感觉,跟他喝过的其他的茶味道都有一点点区别,不过也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让茶叶技师以后多磨练就好了。最主要的是,跟这个时代煮的茶汤比起来,这个茶,绝对是琼浆玉露级别的。

    以后不用受煮茶的折磨了,真特么的爽啊。

 第三十二章 两个小偷

    孙尚子端着一杯茶水,先是闻,那味道,他只觉得一股清香,直冲天灵盖,脑子都要活跃起来了,光是闻这味道,便如神仙一般了,再看这茶汤,也是那么赏心悦目,再一品,层次分明的口感,顿时让他折服。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孙尚子不由得念了一首,陈光听了,顿时笑道:“喝那么多,会胀的。”

    孙尚子却道:“如此琼浆玉液,就算是胀死也心甘情愿了。”

    陈光顿时无语凝咽,无奈笑道:“啊,这玩意儿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啊?”

    喝了这么多年茶,还真是第一次听见有人把这玩意儿形容为琼浆玉露的。

    可是平心而论,虽然这茶叶的味道在陈光看来还不够完美,有那么一点儿瑕疵,但是跟现在流行的茶汤比起来,说是琼浆玉液其实也并不为过。

    不是陈光的茶好喝,而是现在的茶汤味道实在是太奇葩了啊。

    陈光其实都在想,到底是怎么样奇葩的味觉的人,才会搞出那样一个东西来的啊。

    “确实很好喝啊,以后我天天要喝茶,再也不吃茶汤了。”敏儿说道。

    周芷若道:“有这个茶,之前的茶恐怕都要被颠覆了。”

    这个一点儿也不夸张,陈光做出来的这个茶,不仅仅在味道上远远超过了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茶汤,而且就连泡茶的过程都是那么有艺术性,有观赏性,这对于追求优雅的文人士大夫之流,有着绝对的吸引力。再看茶汤,一碗微微带着绿色的透明的散发着香味的茶,跟一碗黑不溜秋上面漂浮着几片生姜还弥漫着怪味的茶汤,你们选择哪个?

    可以想象,一旦陈光做的这个茶叶流向市场,那将会引起多少人的疯狂!

    “哈哈,那是自然,我做的就是颠覆的事。”陈光得意的说道。实际上他也不算是吹牛,不管是希望工程,还是多锭纺纱机,加上现在的茶叶,哪一件不是颠覆的事?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问道:“做茶叶的那两个师傅呢?”

    周芷若道:“在家啊,怎么了?”

    陈光道:“赏赐给他们一座宅子,把他们的家人全部接到宅子里去,每个月给他们五十两银子的工钱。他们出门的时候派人保护,这两个人现在可是宝贝。”

    五十两,这个工资水平绝对是骇人听闻的,按照二十一世纪白银的价格,这个价格相当于九千块的月薪啊,妥妥的白领待遇。

    不过这么高的工资可不是白给的,这两个师傅估计以后就没那么自由了,大家都明白,虽然陈光说的是保护他们的安全,但是那何尝不是变相的囚禁和监视呢?

    品茶到这里就算是告一段落了,马上有人去执行陈光的决策,那些丫鬟下人在三生有幸品尝过晋王殿下给他们亲自泡的茶之后,也纷纷散去了,该干嘛干嘛去。

    陈光敏儿和周芷若三个人还在凉亭里坐着,哦还加上的孙尚子,四个人已经喝了三壶茶了,说实在话陈光现在有点涨得慌,但是其他三个人依旧兴致勃勃,今天不喝个过瘾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周芷若还让陈光教她泡茶,如今一遍一遍地学,玩得不亦乐乎。

    希望工程。

    如今的希望工程占地面积比最初的占地面积至少扩大了十倍,要不是古代地广人稀,城外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地方容纳。

    在这希望工程里面,已经划分了几个区域,靠近大门的是生活区,提供给工人住宿,这些工人当初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时候大多数拖家带口的,这会儿倒是派上了用场,能做工的都去做工了,不去做工的就搞后勤,洗衣做饭什么的,全完自给自足,不用从别处调派人手过来。

    在生活区后面,自然就是工作区,一排一排整齐的房屋,里面一列一列的织布机,工人们熟稔地操作着机器,一根一根的纱线从机器里面被生产出来。然后这些纱线转移到另外一的房屋里面织成布匹。

    工作区的后面,有两个仓库,第一个仓库里放的是已经纺织好的纱线和布匹,第二个仓库里堆放的自然就是还没有使用过的纺纱机。之所以准备这么多全新的纺纱机,是因为这玩意儿很容易坏,毕竟全部都是木头做的,使用强度大了自然就容易出问题,那机器出问题了,自然不会说等着人来修,而是赶紧从仓库里弄新的来,这坏掉的再运回金可比或者是年无双那儿去,或者是修理,或者是拆解。

    现在正是准备吃晚饭的时候,工厂里的人已经下班了。对的,就是下班,这就是陈光指定的八小时工作制,早上辰时开始上班,,到午时结束,中间休息一个时辰,下午未时开工,然后再到酉时结束,妥妥的八小时工作制。而且为了适应这八小时工作制,希望工程里的所有的人是实行了一日三餐的,这跟这个时代流行的吃法很不一样,毕竟这个时候的平民基本上是一个“过午不食”的状态。

    工作区已经没有人了,偶尔有两个巡逻的士兵从这里经过一下,也都是漫不经心的样子。这希望工程实在是太太平了,从建立开始到现在,基本上就没经历过什么风浪,所以虽然陈光一直强调的是严密防守,但是也难以避免的下面的人会有些放松警惕。

    两个人,在一个比较人烟稀少的角落,架着梯子,爬上了希望工程的围墙。

    其实希望工程的围墙很高,有两丈,换算成现在的距离那就是接近七米,想要徒手爬上去是不怎么可能的。

    所以他们使用了梯子。

    两人上了梯子,然后又在梯子上绑了根绳子,落到了地面上。

    “是这里了吧?”

    “就是这里,我早就已经打听好了,那个福祥记的东西都是这里做出来的,听说他们那个机器纺纱,一个人就能干八个人的活儿,而且还不累。”

    “要是我们能带一台回去,做几十台出来,那到时候咱们可就赚翻了。”

    “可不是,盆满钵满啊。”

    “走走走,赶紧的,带一台就走,迟则生变。”

 第三十三章 抓小偷

    “少爷,咱们为什么要偷啊?那机器也不知道多大,这里这么高,咱们运不出去怎么办?”

    这两人比较瘦弱的那人,有些担心地说道。

    七八米高,只有一根绳子,爬上去就已经很费劲了,要是再带一些东西,岂不是更难。

    这少爷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看起来就好像是个神经病一样。他说道:“你是不是傻啊,我们不是去买了没买到吗?他们不买那我们岂不是只好偷了,这样的好东西,绝对不能放过啊。一次运不完就运两次,两次运不了那就三次,总能运出去的。”

    “哦哦,原来如此。”瘦子表示终于理解了。

    “你特么的给老子快点,被发现了就完蛋了。”蓑衣少爷道。

    两人下来,看到眼前一片房屋,整整齐齐,规划有序,这少爷顿时惊叹道:“了不得,了不得,要是咱们那儿也能够建一个这样的厂子,那该多好啊。”

    “那是,咱们要是还有这个机器,那就造福了。”瘦子恭维道。

    两人继续往前面摸过去,躲过了两个巡逻的人之后来到了厂房前面。厂房都是砖石结构,而且是大铁门,想要进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这两人也是有耐心,竟然拆下来一个窗户,钻进了仓库。看着那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多锭纺纱机,两人都是惊叹不已。

    “这么多!要是能全部带回去就好了。”瘦子贪婪地看着这些机器,差一点就要流口水了。

    相比起来,这少爷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好在他还算是有一些理智,看到瘦子这表情,顿时一巴掌拍他后脑勺上:“赶紧干活,发什么呆。”

    “哦哦。”瘦子应了一声,问道:“那我们要拿哪一台?”

    话还没说完,少爷又在他后脑勺一巴掌,道:“你是不是傻?这哪一台不是一样的?喏,就这一台。”他指着自己面前的这一台,它距离窗户是最近的。

    “也对。”

    于是两人开始动手拆起来。这多锭纺纱机说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不过要是真的抛开现象看本质,这东西其实也不算很复杂,只要智商在正常水平线上,然后有足够多的时间,绝对能够将它拼凑起来的。这东西全部是榫卯结构,这样的坏处就是只要能够拆,就能够按照顺序装回去,没有什么暗机关——因为陈光不会做。

    两人奋力拆机器,而近在咫尺的人们却都没有发现他们两个人的勾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台机器已经被他们拆得七七八八了。

    陈光吃了晚饭,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消消食,然后就打算睡觉去了。

    希望工程里,有四个人,吃过饭之后,他们来到了空无一人的厂房里。

    “你去检查那一条线,还有你,你,去那边,我来这一条,老规矩,有零件损耗大的编上号,趁着没做工赶紧给换了,”

    命令吩咐下去,几个人便开始了工作。他们类似于现代工厂里的维修员,在其他人工作结束之后,检查和维修设备就是他们的工作。

    过了不久,几个人重新汇聚在一起。

    “我那条线没问题。”

    “我那条线也没问题。”

    “五号线十三号机缺了个踏板,还有一个钩子磨损也比较大,可能明天用不了。”

    领头那人道:“那就抓紧时间换了,走,抬去仓库。”

    四个人抬着这一台受损的纺纱机,出了厂子,往库房去了。

    库房里,两个人终于把一台机器给全部拆成了零件。

    看着面前一大堆零件,两人都有些发愁。

    “这怎么带出去?”瘦子道。

    那少爷又扬起手,瘦子赶紧蹲下双手抱头,道:“少爷别打了,再打就要蠢了。”

    “反正你也蠢。一次带不走就不会带两次?两次带不走就不会带三次?子曰一而再再而三懂不懂?”少爷恨铁不成钢。

    瘦子想,这是子曰的吗?手上动作倒是不慢,拿着一块大的木板就往开始爬窗户,随后少爷在后面又递给他好几块板子。

    接连运了好几块出去,外面突然传来脚步声和说话的声音,两人顿时一惊,那少爷麻利地爬上窗户,随后跳了出去,道:“快走。”

    瘦子道:“还没运完啊。”

    那少爷一下子把窗台上的瘦子给拽下来,道:“先躲一会儿,等他们走了之后再说。”

    两人蹲在墙角,贴着墙壁听里面的动静。

    质检员进来,很快就发现了地上堆积着的零件。

    “有人来过!”其中一人说道。

    这个仓库里面只装多锭纺纱机,而且排列整齐,要是其中一台有移动位置,是很容易被发现的,更何况现在地上还散落一堆零件。

    他们发现了那已经撬开了的窗户。

    “你赶紧去报告杨总管,你在这里守着,你跟我来,他们肯定还没走远,这院子可就一道大门,咱们来个瓮中捉鳖。”

    墙壁外面,瘦子问道:“少爷,他们来了,怎么办?”

    那少爷道:“绕着走,他们找一会儿找不到人肯定就走了,等他们走了再去拿。”

    “哦。”

    于是,两人围绕着这仓库,跟人捉起了迷藏。

    杨荣正准备休息,外面突然有人闯进来,大声叫喊:“杨总管,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

    听了这叫喊,杨荣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道:“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什么事?”

    “有贼人来偷咱们的机器。”

    “什么?”杨荣一下子站起来,瞪大了眼睛,上前两步,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有贼人来偷咱们的机器。”

    “岂有此理,胆大包天,敢偷到希望工程来了,走,去看看。”杨荣一边说一边往外面走。

    如今不管是晋王殿下还是皇上,甚至于其他王爷大臣,眼睛可都盯着这希望工程呢,要是这时候出了问题,那就糟糕了。

    “去告诉晋王殿下了吗?”

    “还没有。”

    “那还不赶紧去,快马加鞭,一刻也不能够耽误。”

    杨荣很快就来到了仓库。

 第三十四章 粤国

    “什么情况了?”杨荣到了仓库,便问道。

    而这个时候,希望工程的守卫力量也已经调动起来,此时此刻,上百人已经向这里聚集。

    除非那几个小贼有飞天遁地的本市,否则休想要从这样严密的包围之中逃出去。

    有人指着仓库跟围墙中间的一个空隙,对杨荣道:“杨总管,他们就在这里面。”

    杨荣道:“那还等什么,还不赶紧把人给我抓起来?”

    “是。”

    确实,两个小偷已经被逼在了墙角,退无可退,墙壁实在是太高了,就算是他们两个人叠起来都够不到屋檐的。

    “少爷,咱们似乎要落网了。”瘦子说道。

    那少爷啐了一口,十分不甘心,道:“机器没有拿到。”

    瘦子顿时觉得无语,都这个时候了还想什么机器哦,应该是保命要紧吧。

    少爷道:“算了,我们投降吧,跑不掉了。”

    于是两人从掩体后面站了出来。

    杨荣看到了两个小偷,顿时下令:“把他们两个人给我抓起来。”

    既然已经注定被抓了,两人倒也没有反抗,直接就被五花大绑起来了。

    “带回去。”杨荣看了两人一眼,见了那少爷怪异的打扮,直接把这少爷头顶的斗笠给掀开了,瞄了一眼,道:“哟,还真是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

    两人被带到了杨荣的屋子,那瘦子显得十分紧张和害怕,不过那少爷倒是十分镇定。

    刚刚到了小院子,陈光已经赶到了,见小偷已经被抓获,便放心下来。墓ぷ鞫冀桓鹿狻?

    陈光让人搬了凳子来,就在这院子中间坐了,见了那五花大绑的两人,冷冰冰道:“你们是谁?谁派你们来的?”

    那少爷道:“我是吴竹,他是常言,没人派我们来,是我跟着我来的。”

    陈光挑了挑眉毛,不置可否,道:“好,你们自己来的对吧。你说你年纪轻轻的干什么不好,要当小偷。就算是当小偷你去偷黄金白银也都算了,还来偷一堆木头,你脑袋有坑啊?”

    常言道:“我们少爷不是小偷!”

    陈光咧了咧嘴,道:“哟,还不是小偷?”他突然响起了鲁迅写的那篇文章,顿时笑道:“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句话倒是让人莫名其妙,陈光接着说:“好吧,被抓了个现行,还不是小偷,那你说你们两个是什么?劫富济贫的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吴竹道:“我是为了我们那儿的百姓。”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似乎对陈光的嘲讽完全不放在心上。

    “你们那儿的百姓?哪儿?”陈光心思一动,难道这两个不是咱们大乾国的小伙子?是了,咱们大乾国礼义廉耻都是要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哪里会有小偷呢?

    “粤国。”吴竹回答说。

    陈光这倒是真的没有想到了,还以为是乾国人呢,甚至于他还在想是哪个被猪油蒙了心的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没想到这俩家伙居然不是乾国的。

    不过仔细想一想也就不难理解了,现在乾国上下谁不知道这多锭纺纱机是陈光造出来的东西?谁敢盗版?商人不敢,官员自然更不敢,那么也只有是其他的国家的人了。

    让陈光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纺纱机的名声都已经传到国外去了?不错嘛。

    陈光笑道:“哟,原来还是国际友人啊,来来来,给他们松绑,可别传出去咱们大乾国的人不讲礼数了。”

    看这两人也不像是武力高强的人,这里这么多人完全不怕他们会跑掉。

    吴竹跟常言两人都摆脱了束缚,陈光又让人拿了凳子出来给两人坐,礼数算是做足了。

    所谓先礼后兵,既然礼已经到了,那也就不用跟他们客气了。

    “说吧,你们那个粤国,是什么个情况?”陈光问道。他刚开始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感觉很熟悉的样子,后来想一下广东好像简称就是粤。现在这个粤国,在乾国的东南方,是一个小国家,东边和南边都是靠海的,西边有一座山脉,隔绝了他与西边国家的大部分交流,只有北面一马平川,可以跟别的国家进行交流。

    地理上陈光自然是知道的,这个世界上虽然还没有出现世界地图,区域地图还是不少的。刚刚穿越的时候陈光有恶补过这个世界的知识,这些还是能够想到的。

    但是风土人情上面就是两眼一抹黑了,陈光还在想这个粤国会不会跟隋唐时期的广东有点相似呢?

    吴竹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而且他也已经有了其他的打算,于是他坦言道:“我在我们国家的时候,曾经听到一个从乾国过去的人说起过这个多锭纺纱机,它纺纱的效率很高,而且省时省力,这样一来就能够迅速生产许多衣服。我就带着我的侍从过来,想要买一台回去,然后自己制造这种机器,这样咱们国家的布料价格肯定就能够降下来,布料的价格下来了,大家都买得起衣服穿。”

    “但是我接连找了好多地方,最后才搞明白这个机器原来是这里制造的,但是我提出要买一台的时候却被拒绝了,我说了我出一百两黄金,他们也不卖。没办法,我只好偷了。”

    陈光倒是没想到,这个粤国人还这样为国为民的,居然听到乾国有纺纱机,就千里迢迢过来买,不是为了赚钱,反而是为了把布匹的价格给拉下来,这真的是让人想不到。

    这样一来,他们的偷盗行为似乎都显得不那么可恶了,自私自利才会让人觉得可恶,但是如果是为了造福于人,似乎就算是偶尔犯一些错误也情有可原啊。

    再说了吴竹已经表明了,自己也不想偷,给了很高的价钱,只不过是没买到而已。

    这样一想,似乎他们的偷盗行为都变得正义起来了呢,就好像那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一样。

    然而陈光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仁慈的人,不,他很仁慈,他的仁慈表现在不落井下石,而不在于施舍。自己的东西他扪心自问,还是不舍得给别人的。

    但是,这两人犯了错,总应该要有些惩罚吧。

 第三十五章 发财的路子

    “很显然,你的理想打动了我。”陈光说。

    如果这个吴竹说的确实是真的,那么陈光倒是真的很敬佩这个年轻人的,他居然能够为了让国内的百姓都能穿上便宜的衣服,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虽然事情不光彩,但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啊。

    由此,也引发了陈光的思考,既然吴竹都能够有这样高的觉悟,那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有呢?他仔细想了想,之后发现确实不能。

    现在这一台纺纱机关系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他陈光一个人了,还有那么多人的工作,还有那么多家加盟的福祥记,大家依靠的就是这保密的多锭纺纱机在赚钱,可以说这纺纱机一旦泄露出去,现在的这些布局就全部都给打乱了。

    但是有人可能要说了,就算是不多锭纺纱机的制造泄露出去,你可能把生产出来的布料降价啊。就好像是这个吴竹的理想,他不就是想把多锭纺纱机给带回到他们的国家通过这种节约劳动力的方式降低成本然后生产出很便宜的纱来吗?

    读过经济学的陈光告诉你们,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还记得福祥记刚刚开业的时候吗,可是遭到了其他的布料商人的集体抵制和抗议的,为什么?就是因为福祥记的产品价格低性价比高啊,到时候大家都去买福祥记的东西了,他们的生意还怎么做?这就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了啊,这样福祥记也就不用做生意了。最后就连陈光也不得不妥协,宣布福祥记的产品比市场同类型均价高百分之十,这才算是稳住了那些布匹商人。

    就算是陈光这样的身份,尚且不能不估计那些商人的意见,这吴竹就是个热血青年,他这想法还能实现?估计到时候布匹都还没生产出来,就会被得到消息的商人们打上门来。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这吴竹要是把多锭纺纱机带回了粤国,不仅仅完不成自己的理想,甚至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陈光接着说道:“虽然你的理想是那么伟大,但是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你的这个理想是实现不了的。这其中的原因我不想跟你说太多,因为这会浪费我的口水,总而言之你要记住,顺其自然才是王道。既然你们那里的衣服很贵,大家都买不起,那你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买得起嘛。”

    听到陈光拒绝了自己,吴竹十分失望,他是这个时代的人,自然有这个时代的人的局限性,跟陈光是没办法比的,这种经济学的问题就算是再给他一个脑袋也未必能想明白。

    “既然你如此说了,那就算了。”吴竹说道。

    陈光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小伙子,不是我不帮你啊,实在是这其中有太多你不明白的东西,说了给你你也听不明白。本来你这偷盗行为我是应该把你送到官府去的,但是念在你的出发点是好的,见官就不带你去见了。”

    吴竹也不是个不识好歹的人,陈光答应不带他去见官,已经是十分仁慈了,他衷心地说道:“谢谢。”

    陈光笑了笑,道:“你在粤国,身份不低吧。”

    吴竹微微一愣,不知道陈光这话是什么意思。他是粤国的少主,也就等于是乾国太子的地位,刚才之所以不亮出身份,也是怕陈光有什么企图,万一直接绑架了当人质,那可就不好玩了。

    “你怎么看出来的?”吴竹不置可否。

    陈光道:“首先,你的胆量很大,至少比他大。”陈光指了指旁边的常言,吴竹比常言要镇定得多。

    “然后呢?”吴竹又问道。

    “然后你说你想要得到纺纱机,是为了将你们国家的布匹的价格给拉下来。这意味着你不是商人,《史记?食货志》里面就说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不逐利,所以不是商人,也当不好一个商人。自然你更不可能是农民,农民不可能拿得出黄金来买纺纱机。所以,你要么是官,是个为民的好官,要么就是皇亲国戚。我倾向于后者。”

    一番话,分析得很透彻,就好像是狄仁杰断案的时候,抽丝剥茧,一层一层靠近真相。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陈光还以为这家伙是粤国的皇帝,后来一想能当上皇帝的人应该不会这么蠢。

    “你很聪明。晋王殿下。”吴竹说。

    陈光道:“这你都打听到了?”

    吴竹说:“在我们哪儿,你的名字跟多锭纺纱机一样出名。”

    好吧,陈光对于这个比喻比较无奈。

    “那你呢,你是什么王?”陈光问道。

    很显然,按照现在当官的机制,他这个年纪能当上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唯一剩下的也就是皇族这一种身份了。

    吴竹道:“我是太子。”

    虽然承认自己是太子,很有可能会被挟持,不过也无所谓了,毕竟陈光已经把他的身份给猜出了七七八八,也不差那临门一脚,要是陈光有那个心思,说再多也没用的。

    “太子啊,怪不得。哈哈,如果你真的像你说的那样爱民如子,你或许会是个好皇帝。”陈光道。

    吴竹抬头看院墙上的天空,道:“或许吧,我也不知道。”

    陈光道:“行了,不要打我的纺纱机的主意了,如果你真的想让你的国家的子民过得很好的话,我可以给你指明一条发财的路子,咱们合作。”

    “怎么合作?”吴竹眼睛一亮。

    陈光道:“你给我种茶树,把茶叶卖给我,怎么样?”

    一说起茶来,大家一定会想福建武夷山的红茶,但是广东产茶的历史跟福建是同步的,广东是三大乌龙茶产地之一。宋朝时期,团茶已经名扬天下了。

    《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公元一零五一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

 第三十六章 合作进行时

    种茶……

    吴竹听到这两个字,就很想说,你提莫的在逗我?

    种茶能有什么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