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中兴(鸡肋)-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一步。”
不等李如桂反应,戚兴国就走了出去。
“跑那么快干嘛,今天又不让你付钱。”看着闪出包间离开酒楼的戚兴国,李如桂嘟嘟囔囔地说道。
随意地翻了翻自己的衣服,李如桂脸色微变,这身军装便服,若是没有外衬,是没有装钱的的地方的。
…………
“这个熊廷弼,当初下令让他永远入不了军职真是可惜了。”
小将们在京城里窃窃私语,呆在紫禁城里的万历,此刻也同样和大臣们讨论着同样的问题。
“此子骄纵,太过年轻气盛。”李成梁显然对对方没有好感,听了万历的话,恶意地说道。
“比起违抗军令来,他这么做岂不是已经进步许多了。”显然万历倒没有李成梁的那种看法,熊廷弼现在的行为,已经让万历很满意了,虽然给了幼官舍人营上书的权力,但是每期敢于上书的人却不多,甚至连着两三期没有一个人提出意见也是有的,之后还有刨去一些哗众取宠之辈,剩下的才是真正万历赏识的人才,显然,熊廷弼在万历眼中,就是一个表现出色的人才。
“你们觉得熊廷弼这个提议怎么样?军中设立‘参军’的制度?”万历好奇地问着自己的大臣,想看看他们对于这个制度是什么样的看法。
所谓‘参军’自然不是后世那个参军入伍的意思,这个称呼的出现估计要追溯到东汉,最早的意思是参与军事的意思,最早是将帅的幕僚,后来成为一种常备的官员,之后几经周转,连职责都有了变化,当然,大明没有这个官职,不然熊廷弼也不会想到用这个称呼。
在万历的眼里,无论最初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几经周转后的官职又负责什么事物,总之熊廷弼提出的意见,和万历所理解的参谋制度倒是有很大的共同之处。
这个制度能够被这个时代的大明人士提出来,而不是由他这个穿越者提出来,无疑让他欣慰,果然只要不偏离轨道,这个时代的人也能够选择出正确的道路,当然,穿越者本身提不出来,要是万历有这个本事,他在重组幼官舍人营的时候就把这些制度完善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即使‘参军’的制度和万历理解的‘参谋制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还是有很多让万历奇怪的想法,熊廷弼不仅提出‘参军’有负责和军官制定的军事计划的职责,还提出了让‘参军’监督军队思想的设想,时刻保证士兵的士气并且让他们明白自己为大明为皇帝作战,而不是武将私军。
为什么这个‘参军’的制度会带有政委制度的特点啊!熊廷弼的步子迈的似乎大了一点吧,那个保证士兵效忠大明思想的建议貌似不是为了防止军队变成私军来着,考虑熊廷弼的建议,不如说这是强调主将失职,下级军官有为大明皇帝‘矫正’上级军官错误的‘合法性’而已,因此从制度上,出现私兵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
熊廷弼这种行为会成为大明军官中的常态?想到后世某岛国崛起的时候,那些有着下克上传统的脑残军官们,万历心中一阵紧张,他的武将们可千万不要变成那个样子。
“施行‘参军’制度,确实可以避免军官造成的个人的失误,只是这个‘参军’的职权是不是有些太大了点。”尽管不满意熊廷弼个人,但是李成梁知道,这个制度还是有可行性的,“若是‘参军’负责制定计划,并且还要宣传思想,那么军中主官还有何用?”李成梁担忧地说道。
总参以及政委的权力太大了啊!在场的几人虽然除了万历就没有人知道这两种制度的作用,但是并不代表他们这几个人精不知道这些制度的权力大小。
“思想的问题先不要考虑。”摇了摇头,万历把熊廷弼那个‘政委’职能的想法先给否决掉,即使是面对中亚的宗教分子,大明的士兵也毫不逊色,思想问题还不是现在要担心的,更何况熊廷弼显然目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宣传‘忠君’思想。
“把参与军事的职能先确定下来吧,我朝有把经略称为‘参军’的习惯,所以把名字改改,按照唐代的习惯,就叫‘参谋’吧。”万历说道,“把总参谋部的架子搭起来。”
“是!”
李成梁黑着脸应声道,皇帝张口就是总参谋部,要知道部在大明的地位是什么样的,并且按照熊廷弼的想法,参谋还不是传统武职,而是有着文官特点的官员,这样的衙门不归大都督府管辖,显然是从大都督府权力上挖下一块肉。
第179章 海军在前进
略微晃荡的甲板,林阿四稳稳地站在船首,像他这种从小就在海上长大的人,在海洋上这种程度的晃动,对他而言真的不算什么,在他的身后,自然是朱应桢交给他的那个难以管教的三名千户,孙承宗、大友义统、以及朝鲜的李舜臣。
三人站的同样稳当,长时间的训练虽然不能让他们和林阿四比,但也已经是合格的海军军官了,啥?你说李舜臣本身就在朝鲜的水师任职,好吧,你赢了,如果那种专业水军如果算的上军队的话,或者他们有像样子的船的话。
当然,指挥船只水平不论,怪点了到还是有点的,在海军的凭借演练上,这个来自朝鲜的军官提出一种拥有极强防御力的船只,并且命名为龟船,然而这种奇特的玩意并没有得到大明海军高官们的认可,参观的朱应桢只是好奇地问对方,这东西能够挡住多少发大将军炮的攻击,对方就满脸涨红地说不出话来,并且还悲剧地在档案上被记录了一句,进攻精神不足,防御思想过剩的恶评。
“孙承宗,你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幼官舍人营?都督大人应该很乐意给你一个推荐的。”林阿四问道。
对武事有着相当的天赋,并且还有这举人的身份,年纪也不算大,二十多岁而已,这样的人还是有资格进幼官舍人营的,只是在万历下令卫所成立的武备学堂里学习然后就加入到军中,这显然有些大材小用了。
“守备大人不是也没有去。”孙承宗毫不在意地说道,“若是优秀的军官都出自幼官舍人营,那是我大明的悲哀。”
“我那时想去也去不了,家世有污点。”林阿四毫不介意地说道,“若是能够进去,我肯定是要去里面呆上一段时间的。”
倭寇出身,有着倭人的底子,这些东西想要抹掉也不是容易的,当然这些经过严格审查之后证明没有问题,还是可以进去的,林阿四所谓的家世问题,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况且烫熟了的软脚虾去的地方,我们海军迟早有自己的优秀学堂。”孙承宗毫不留情地说道。
“哈哈,好一个烫熟的软脚虾。”林阿四哈哈一笑说道。
幼官舍人营到底是一个专门培养陆军的地方,尽管海军进去也行,但效果吗?抱歉,海军和陆军的站姿都不一样,去那里对海军来说只会沾染上一些陆军的恶习。
至于烫熟了的软脚虾,这是海军对陆军的蔑称,红色的军装无疑和历史上的英国陆军一样,被‘光荣’地称作了龙虾兵,在加上内地的士兵普遍坐不惯海船,连到了河里都晕船现象的表现,才被海军们给调笑,取了这么个称呼。
海陆之间的矛盾在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会存在,尤其像大明现在这样,海陆并重的的情况,也就戚继光以及李成梁这样的老将领,大家都比较有涵养,不会闹出什么冲突出来了。
“海军学堂,估计要等到我爹回来才能建成。”林阿四猜测说道,尽管可能有些人不满意,但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海军就是海盗,英格兰如此,大明同样如此,正在完成自己海贼王壮举林凤绝对是大明最有实力海军军官,最为优秀的水手,也同样是林凤手下那个拥有众多航海的经验的一批,一般的海军学堂还好,若是要最优秀的,肯定是要用到林凤的那批人才行。
“林将军很快就能回国了吗?真遗憾,我们要呆在扶桑,没有办法见到他。”李舜臣遗憾地说道。
为什么这个原朝鲜水师的将军,励志驱逐倭寇的家伙会对林凤这么推崇啊,自己的老爹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倭寇吧,饶是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林阿四对于李舜臣崇拜林凤的行为还是有诸多的不解。
“不,他们现在在马达加斯加建立据点,没有那么快回到大明。”林阿四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时代信息的传递非常的麻烦,朝廷得到林凤在马达加斯加建立据点的消息,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现在到底发展成什么样了朝廷也不知道。
“朝廷打算和白夷一样使用昆仑奴做事吗?”李舜臣问道,朝鲜的新罗婢,西方的昆仑奴,这些是唐代的达官贵人家庭才会用的东西,是地位的象征,现在大明拥有比李唐更广阔的领土,显然使用的奴仆不会比李唐差了,正是因为如此,近几年来才会有那么多的朝鲜女子能够有幸到大明做事,为大明的东方共荣事业尽上自己的一份力。
“懒惰的昆仑奴们不会是好的仆人,倭国忠诚的武士才是大明最好的下仆。”大友义统信誓旦旦地说道,当然,考虑到对方矮小的个子,这话显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因为九州岛被大明的强制整合,内部各个大名的相继臣服,九州岛内部的战争已经没有了,除了支援本州岛上的毛利家之外,消减的轻足以及武士要么当水手,为大明的海军贡献自己的生命,要么给大明当樵夫,把仅有的一点木材提供给大明的工业事业,否则的话,即使想要种地,也没有那么多土地耕种。
“朝廷不打算要昆仑奴。”摇了摇头,林阿四向面前这两个还没有彻底融入大明的军人解释道,“欧罗巴白夷人口稀少,他们需要昆仑奴当牲口替他们工作,大明有人口有牛马还有番邦,所以我们要的是土地。”
没错,大明并不需要黑奴,虽然朝廷不会传达这样的政令,但是这已经是人们显而易见的事情了,早先虽然有人把黑人贩卖到东方,大家见到了从唐代之后就没有再东方见到的昆仑奴还有富贵人家为了充面子买一些回去,但是之后黑奴的表现显然让人失望,胆小、怕事又懒惰,虽然有些块头长得却是大,但个头和他们的劳动成果显然不成比例,还没有那些自愿到大明讨生活的倭人做事情积极,毕竟后者虽然个子矮小,但都是怀着沐浴天朝光辉的心态来大明的,老实本分,主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点都不拖沓,大友义统所说的,倭人比昆仑奴更好的说法,实际上在大明确实完全正确的。
更何况,单单是自身劳动力都过剩的大明,也不需要农奴来给自己干活。
第180章 大友的担心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一百年前签订一个划分世界的条约,由他们共同信奉的天主教教皇做见证,用一条名叫教皇子午线的南北向长线把整个世界的殖民地都划归他们两国所有,线东归葡萄牙,线西归西班牙。”
“所以对于地处世界中心的大明来说,向西我们遇见的都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向东是西班牙人的势力。”这些都是一个海军军官必须掌握的知识,林阿四只是把教科书的话重复一遍而已,身后的三人并没有露出特殊的表情。
至于什么大明世界中心论,这并不是林阿四不知道他们现在所生存的土地,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球状体,根本没有所谓的中心,张诚、石星等人的环球航行已经结束,即使再不愿意相信欧罗巴人之前就证明的大地是个球的腐儒们,也都纷纷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但这并不妨碍林阿四把大明称作是世界的中心,因为这个称呼不能单单考虑地理因素,还要考虑经济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亦或者说还要考虑霸权。
许多文明会认为自己处在世界中央,古埃及人、古印度人、中原人,都因为不了解世界把自己居住的环境当做世界的中央,然而这些错误的认知,等到欧罗巴人知晓了大地是个球体之后,强盛的他们却依旧会把欧洲当成是世界的中心,并且鼓吹一套他们高贵的理论。
然而这是欧罗巴人在全世界到处建立殖民地时候的事情了,至于现在?两个大门牙只是为欧罗巴把世界咬在嘴里而已,离把世界吃下去,还早着呢,更不用说他们是不是能够如历史上一样成功都已经不好说了。
欧罗巴人只是地处西北边地的蛮夷而已,这是大明的一种普遍认知,无论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力,现在的大明都有理由蔑视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比起到处掠夺的西班牙,大明这个东方霸主显然更有资格说是世界的霸主。只是凭借早别人一步崛起,像个暴发户一样的西班牙,比起那个在全世界都有自己利益的日不落的不列颠,影响力还差的远呢,现在还没有那个搅屎棍不列颠,单单是藩属国百余,不征之国十五的大明,建立的秩序都不是西班牙能够比拟的。
“大东洋(太平洋)上的西班牙人已经被帝国尽数赶下海去,只要拿下扶桑,这个愚蠢的欧罗巴国家就彻底失去生命力了!”李舜臣说道,西班牙大多的利益都在美洲,现在来说,除去巴西,整个美洲都是西班牙人的土地,同时也是西班牙人的经济命脉,庞大的西班牙之所以能够拥有在欧罗巴各国中独特的地位,全部依靠着他们现在在美洲的殖民地。
“纠正你的言辞。”对于李舜臣的看法,林阿四并没有完全同意,纠正说道:“扶桑和朝鲜一样,是我大明的藩属国,我们达到那里是为了帮助他们赶走西班牙无耻的统治,让他们重新回到天朝的怀抱的。”
这个理由已经用过无数次了,大明从西班牙人手中拿下吕宋时是这样说的,从葡萄牙人手中拿下满剌加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从葡萄人手中交换锡兰岛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但是等到领土到手的时候,完全没有扶持一个当地势力建立新政权的打算,全部都很淡然地把这些地方纳入大明固有的版图,那个所谓中原王朝自古以来的藩属国扶桑,实际上除了一些文献记载他们距离大明两万里之外,根本没有朝贡的记录,把对方称呼藩属国,显然是一种无赖地说法,甚至有些不支持大明远洋作战的文人们都羞愧了,不过万历这个皇帝,以及李成梁、戚继光两位大都督,还有申时行这个内阁首辅显然打算厚着脸皮将无耻进行到底,丝毫没有考虑反对者们的想法。
“那么若是当地的土著对我们并不友好怎么办?”李舜臣忧虑地说道。
这个大叔上了年纪,脑袋不好使了吧,孙承宗鄙视地看了把林阿四说法当真的李舜臣,档案上被记上消极防御思想过重这种恶评之外,竟然还带有这种脑残的特点,和这种人做同僚,实在是悲剧啊。
“对方若是没有穿戴我中原文化影响下的服饰,那么他们只能算是茹毛饮血的野人而已,死活和我大明无关。”林阿四倒是没有吝啬回答李舜臣这种白痴问题,依旧好心地对对方说道。
原来如此啊,还是那一套没有说汉话就不要乱说自己是大明的藩属,李舜臣恍然大悟地想到,只有像他们这些朝鲜裔一样,语言、服装、饮食习惯都不断向大明靠拢的人,才算的上是大明的藩属,至于别的,他们只能算是野人而已。刚刚还怀着同为大明藩属,同是大明儿子心态不可互相残杀心理的李舜臣立马转变了思想,对方算个屁的藩属啊!和他们朝鲜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存在。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大友义统忧虑地张口说道:“帝国在东方的统治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就打算对扶桑洲的西班牙人动手吗?”
大友义统口中的帝国,绝对不可能是那个还没有统一的倭国,以帝国的标准来看,无论是国土大小,还是殖民地大小,倭国显然都没有这个资格,唯一能够和帝国挂钩的就只有君主制度,那个像个吉祥物一样被武家们抢来抢去的天皇了。
大明可是在九州岛上设立都司了的,作为老爹是九州岛大名,自身是大明海军军官的大友义统,显然只会称呼自己的祖国是大明帝国,至于一条海峡之隔的本州岛和四国岛,那帮倭国人只是藩属而已,他们可是跟随着立花娘娘归化入明的正规大明国民,不要小看小小的一个海峡,那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毛利氏,西国的大名,递交了多次申请都没有得到大明册封的资格呢!
所谓在东方的统治并不完善是个什么情况?听了大友义统的话,林阿四疑惑地看着对方,在大明的周边难道还有大明秩序的反对者吗?
有的!当然是有的,大友义统担忧地说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完善帝国在倭国的利益之后在前往扶桑,而不是现在这样,直接进行远航。”
完善倭国的利益?林阿四虽然还仅仅是个守备,但凭借一个老爹,显然比其他守备要了解不少知识,微微地皱了皱眉头,好奇地问道:“你是说那个织田势力的继任者,那个叫做秀吉的家伙。”
“丰臣秀吉已经征服了除了毛利家的所有倭国势力,就任倭国关白,并且号召倭国所有有志之士把大明的势力赶出倭国了。”大友义统解释说道,很显然,这个倭国所有势力,不会包括他的这个九州岛,单单从话里,他就把整个九州岛和倭国划清界限了。
“去年毛利家还向九州岛借兵,希望九州司的士兵能够帮助他们打仗,尽管一度挽回局势,但是单单从结果上看,毛利家已经不是丰臣家的对手了。”大友义统忧虑地说道:“没有毛利家的臣服,我们无法保证帝国在倭国的利益。”
“丰臣?”林阿四疑惑地问道。
“是羽柴秀吉新获得的姓氏,因为原本的姓氏和他继任的关白官职不符。”见到林阿四疑惑,大友义统说道,随后又怕说的不够充分,补充道:“我大明一般称呼对方为平秀吉。”
“这姓真是麻烦。”点了点头,林阿四说道。平民没有姓氏,所有倭国的名字叫的奇奇怪怪,而且因为没有姓氏定义身份,所以改名字的时候也会改的彻底,倘若是不了解,即使事先知道这么一号人物,听了新名字之后,也不知道就是之前那个人了。
“很多人都支持平秀吉?”
“那倒不是,但其他许多不支持他的人都被征服了,我大明支持的毛利家在对方接收织田家遗留势力的时候,却接二连三的打败仗,领土的控制范围并没有增加,若不是九州岛的援兵,势力可能还会消减。”听了林阿四的疑问,大友义统解释道。
实在是没有理由啊!听了大友义统的话,林阿四点了点头,但是心里却泛起疑惑,为什么毛利家会打不过遭受主家死亡打击的平秀吉,并让对方轻易地接受那些织田家的势力,而自己还只能依旧龟缩在西国的土地上依靠大明的支援强撑。
毛利家的军队明明是接受了大明军事援助的啊,虽然石见银山被大明纳为己有,但是对于维护大明统治的毛利家,帝国明明是毫不吝啬地支持的,有大明在背后撑腰,毛利家不可能打不过穷的只能穿兜裆裤的平秀吉才对。
大明可是给了毛利家许多军火上的支持(明军换装旋机翼虎后淘汰的鸟铳,以及三眼铳、弗朗机炮),并且给对方训练了军队(踢踢正步,站站队形),然后还派给了对方军事顾问(郑大海这个太监,出身内廷军事机构御马监)。
全明式装备,明式的军队训练,这样的支持毛利家的军队竟然还打不过平秀吉,西国霸主这么多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吗?
第181章 鬼加藤
“羽柴秀吉、丰臣秀吉亦或者是平秀吉,倭国的事情大都督府会考虑,这不是我们能够接触的问题。”大明在倭国的利益,不是一个守备或者一个千户能够接受到的,即使有林凤这样的老爹,作为下级军官,更高级的计划林阿四也不可能接触到。
更何况他们是一支舰队,已经接近美洲的海岸,即使大都督府制定的方案有问题,也不是他们能够插嘴的,老老实实准备思考即将到来的扶桑攻略才是正确的事情。
“大友义统!”
“在!”听到林阿四严肃的叫法,大友义统立正回应道,在大明呆了些时间,倭国武士的习惯已经改善了不少,至少那种低头称‘嗨!’的行为现在他已经不会再犯了。
“你的名字和那个叫秀吉的家伙一样难记,给自己想个姓氏,我给你做担保!”
“是!”大友义统兴奋地回答道。
倭姓换汉姓啊,这么好的事情可是多少人都求不来的,虽然大友家是九州岛上的大名不错,但是从九州岛变成大明九州司之后,这个倭国贵族姓氏还有什么意义?
尽管再大明军中倒是没有人给他压力,但是顶着异于明人的姓氏,连他自己都渐渐自惭了,李舜臣原籍朝鲜的这种国家,连姓都不用改,一口流利的汉语就基本上和汉人一个样子了,而他们这样的倭人还要留头发,留胡子,以及和籍贯最为有直接关系的名字,统统都是麻烦。
对于大友义统而言,只要改了姓氏,就已经表示可以彻底和倭国划清关系了,现在由林阿四这个长官给他当担保人,无疑是再美好不过的事情。
等到舰队靠岸,就即使找到都督朱应桢的位置,询问一下倭国的事情朝廷是怎么打算的吧。比起大友义统的兴奋,林阿四却在心里思考到,离计划在扶桑洲的靠岸航程大约还要一天,时间很充足。
时间当然一点都不充足,或者说已经晚了才对。
“板载!”
精致的南蛮南蛮胴具足顶在加藤清正的身上,传统的日式装饰,以及脸部的铁面具,以及身上沾满的血液,让对方此刻显得异常狰狞。
作为一名高级武士,同时又是一方大将,这样的人物冲的太过靠前的话,无疑是非常危险的,这已经不是拿着武士刀的武士能够杀死许多征召农民为主的轻足们的时代了,打了这么多年的战争,大家都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比如武士的武士刀其实在面对轻足的竹矛的时候并不占优势,砍断一节对方依旧是竹矛,只是短了一节而已,反倒是武士,砍出一刀之后若是被轻足抓住空隙,就有可能被竹矛捅死,亦或者轻足只要手持‘种子岛’,点燃火绳,然后听到砰的一声,一名武士就成为尘土了。
为了帮助倭国更好的掌握战争的艺术,长年的战争自然是很好的老师,之后嘛,还要感谢把火绳枪传到倭国的葡萄牙人,以及怀着帮助友人的心里,垄断东海贸易,把许许多多的火绳枪卖到倭国的商人,如五峰船主王直先生,如林凤都督这些喜欢贩卖火器的倭寇们,当然,现在好心的商人已经又多了一个,支持倭国打仗的大明朝廷,同样把不予余地地把淘汰的武器给销售给这些村长、县长、以及市长们。
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高级的大将们已经不会向战国初期一样冲在第一线了,那种死亡率太高的事情实在不适合一个军队的主将以及灵魂去干,但是低级的武士可是要向主家表示忠心的,不冲在最前面如何对得起自己的打扮(对不知道的人说一声,轻足的装备是主家提供的,好坏看主家的财力和良心,武士的装备是自己提供的,所以打扮不统一,为了让主家注意自己,不仅要表现的英勇,还要装扮的容易被主家注意到,嗯,大概就是这样)。
武士刀这种要命的东西自然不能用,不然被几个轻足轻易杀死实在是太丢脸了,大刀、长矛等等武器才是常备,至于火铳,那就只能看运气了,或许编制几层草席能够挡一下远距离铅弹的射击,再不行,就只能靠拥有一定防弹能力的铠甲,南蛮胴具足,也就是板甲了,虽然这种东西防弹也不是一定的,大口径的火器以及精良的火铳在适当的距离都可能击穿它,但比起铅弹无解来讲,有这种防弹衣已经不错了,尽管由于资金,这装备比起大明和欧罗巴,一般还是比较薄的。
加藤清正现在身上这一套南蛮胴具足可不是那种偷工减料型薄的,是正儿八经的南蛮货,也就是倭人口中欧罗巴人的东西,还是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听说在遥远的东方倭国还有一支反对大明统治的势力后,让人通过葡萄牙人的航线给送来的。
据说这是讨厌天主教的丰臣秀吉第一次这么友善地接待来自欧罗巴的白鬼,在西班牙使者善意地表达了他们的国王对于倭国不能统一,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的同情后,同样,丰臣秀吉先生对于遥远的西方有一个支持他反抗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国家大为高兴,双方对如何遏制明国霸权主义的问题上展开讨论,并且最终达成协定,双方将为人类的自由事业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
“一个统一的日出之国,必定代替明国,雄立东洋之上!”去年猴子先生在担任关白的仪式上,当着天皇以及诸多大名的面,信誓旦旦地说道。
为了表示自己和大明不同路,当时秀吉大人可是用倭语说的,这让已经受到明国文化影响,已经明风盛行的倭国高层们反应千花百样,有的大名都目瞪口呆地说关白大人疯了,有的年轻的大名,甚至扭头问自己的同僚,刚刚关白大人用倭语说的什么,因为汉语难学,才制造的倭语,是下层人的东西,加上最近明国的强盛和繁荣,让许多本来都已经用汉字书写的贵族们连倭语都给抛弃了。
当然,这和现在在战场上的加藤清正肯定关系不大,他家世不好,老爹加藤五郎助就是一个铁匠,而且死的早,早年的他就是跟着丰臣秀吉这个大表哥当轻足的命。至于现在嘛,依旧跟着表哥混,不过已经当上大将了。
第182章 土质防弹衣
关于加藤清正的身世,有一种说法是御堂殿的御裔中纳言忠家的次子正家的十代后人,然后在长辈死后,只剩下当时仅仅有三岁的加藤清正,不明白什么意思没有关系,总之,只是想表达加藤清正的祖辈上不是一般的平民而已,毕竟在倭国,出身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没有好祖宗不要想着当征夷大将军,没有好祖宗不要想着当关白,另外,最高贵的姓氏莫过于和天皇老头有些关系的血统了,像丰臣秀吉,父亲是个铁匠,自己发迹的时候是个织田家的轻足,这样的身份,怎么可以当关白,他可是认了前任的关白近卫前久当义父,然后得到丰臣姓氏之后才有资格。
说到这里,又要回归到加藤清正身上来,给他按了一个不是平民的祖宗,但是……骗谁呢!加藤清正的母亲可是和丰臣秀吉这个老农民的母亲是堂姊妹,所以两人是姑老表的关系父亲加藤五郎助在尾张给人打铁,之后长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