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中兴(鸡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戚家军最擅长使用的火炮就是虎尊炮和弗朗机铳好吧,或许出身辽东山林的穆尔哈齐知识太少,不知道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到底是什么样的部队,但是其他军官可不见得不知道。这个参将的老爹就是一个善于用兵的高手,早在嘉靖年间就训练出非常善于使用火铳和火炮的热兵器部队,并且取得节节胜利,倘若自己面前的这个戚参将是得自他老爹的真传,没有理由不知道如何最大发挥己方火器实力的本事。

    看来对面的这帮波斯回回们要倒霉了,看着有条有理的制定军事战略的戚祚国,手下的大多数军官们纷纷想到,唯一没有这种想法的,恐怕就只有穆尔哈齐这种知识面太小,不识得几个大字的家伙了。



第137章 人口多少?

    无论大明的将士们在边疆如何的战斗,至少在内地是感觉不到的,至少万历能够看到的地方,只有和平以及繁荣昌盛。

    “我大明现如今有多少人口?”在京城中闲逛,放松愉悦一下心情,让内阁那帮家伙们放心自己没有闲着没事乱发圣旨的意思,万历轻松地和申时行进行着一次常有的君臣对话。

    “超过一千万户。”申时行回答道。

    “朕问的是人数,不是户口。”万历说道。知道有一千万户有什么意义?中原的百姓没有分家的习惯,从大明建国的时候大明的人口户数就是一千万户左右,过了二百年,依旧是一千万户左右,这个户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同样,这个户数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大概六千万余。”申时行不确定地说道。

    “余多少?”万历继续追问道。

    “这个臣不知。”申时行老老实实回答道。

    我怎么知道余多少!申时行在心里想到,本以为万历就是随口一问,没想到竟然还较真起来了,他是内阁首辅,兼任的礼部和吏部的侍郎,又不是户部的官,怎么知道现在大明有多少人?

    “王遴呢?让他过来,朕要问问他。”万历吩咐道。

    有必要特地把户部尚书叫过来问这种问题吗?申时行心里想到,皇帝这又是打算折腾什么?

    气喘吁吁的王遴被叫到万历面前,传讯的太监自然也提前告诉了他皇帝打算问个什么问题,自然不肯能没有做一丝准备。

    “我大明交税的人口现如今六千万有余。”面对万历的问题,王遴回答道。

    又是有余,到底是余多少,并且那个交税的人口是个什么情况,不交税的又属于哪些人?万历听了王遴的回答,嘴角略微抽搐了一下。

    这还不好解释吗?交税的人口就是朝廷统计到的在册人口,不交税的人口就是编制外人员,换句话说就是大明朝的黑户。

    因为大明实际上是要收人头税的,为了避掉这个税种,百姓自然想办法虚报自家的人口,这样,大明的编制外黑户人员就这么来了。

    “那么我朝到底有黑户多少?”万历看着王遴问道。

    这种没有统计的数据,他这个户部尚书怎么可能知道!问在册人口,就是拿出来查,都能精确到个位数,不在册的人数,他这个户部尚书就是再能算,也算不出来啊!

    “每十人有一人为黑户,那么我大明的黑户大约要有六百万之数。”王遴拱手回答道。

    简单的乘除法计算,万历鄙视地看着自己面前的户部尚书,一个十人有一人为黑户就把结果算出来了,真是太厉害了!

    “不对吧。”万历的话立马让以为混过去的王遴心里猛然一跳,看着在自己面前拱手低头的王遴,万历说道:“我怎么听说我朝各省十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为在册人口,其余九人都为黑户呢?”

    “一派胡言!”一直在听万历问话的申时行立马站出来,“如此一来,我大明人口岂不是有六万万之数,我大明境内的土地,如何养的了如此多的人口,别说是六万万,就是四万万也养活不了!皇上万万不得相信如此流言之事!”尽管不知道万历想要干什么,但是申时行生怕万历做什么了不得的打算,赶忙打住对方的念头。

    那你就等着被打脸吧,看着信誓旦旦的申时行,万历心中想到,大明现在的土地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他这个皇帝清楚的很,毕竟玉米红薯等作物已经被带回到大明境内,在万历的推导下,已经开始种植了,并且冯保的干儿子冯茂正忙着在大明各地实验着万历告诉他的嫁接、杂交等新的方法,再过几年,大明境内的土地到底能养活多少人口,万历实在太清楚不过了,满清都能达到的人口数目,凭借现在的大明未必达不到,更何况比起满清,大明对关外等地的开发也是异常卖力的,即使没有化肥,那些黑土地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估计也是个庞大的数字,因此,对于申时行所谓的养活不了四万万人,万历肯定是不会相信的。

    “不知皇上是何处听到这么荒唐的事情的?”谁告诉万历江南等地十户人家九户都是黑户这种话的,这种人肯定要拉出来,狠狠地批斗一番以儆效尤,这是申时行和王遴此刻的想法。

    “利玛窦神父告诉朕的。”万历很无辜地把利玛窦给推了出去。

    利玛窦是哪个?申时行一脸疑惑但立马反应过来,随机咬牙切齿地想到,果然欧罗巴的白皮都不是好人,这个欧罗巴邪教的传教士,竟然如何胡言乱语迷惑皇帝,实在是罪不容赦,还有皇帝刚才怎么称呼对方?不是利玛窦传教士,而是神父,莫不是皇帝已经鬼迷了心窍开始信奉他们的这个邪教了吗?

    这些欧罗巴拜上帝教的传教士果然留不得,申时行心中想到,听说有些和尚和道士们都已经开始反感这个宗教了,自己一定要想办法,让那些秃驴和牛鼻子们联合起来,把这群邪教人士都给赶出大明去!

    “既然是假的,那么我大明的人口到底是六千万余多少?余一千万还是两千万,亦或者是再余出六千万?朕要彻底的查一查。”不知道自己手下内阁首辅此时的打算,万历继续说道。

    怎么查?只要收人头税那么就肯定查不了,谁会乐意自己跳出来告诉朝廷自己是黑户,让朝廷把自己这个人重新给登记上,然后每年多交上一份人头税?除非对方是傻子,否则怎么可能会干出这样的事。

    更何况现如今朝廷又不是没有钱,单单靠商税,就足以朝廷的各项花费。即使大明的人口再多出六千万,又能收到多少钱?一两银子已经值得了五千钱了,朝廷的人头税才百十个铜板,几十万两的银子现在国库里有的是,申时行还看不上呢。

    “朕不是为了收人头税。”摇了摇头,万历说道:“今后人头税可以取消,但是即使取消了,朕还是要知道,我大明现如今的人口到底有多少?”

    不是为了收人头税,那么知道全国到底有多少人口干什么?申时行对万历的想法很是疑惑,身处户部的王遴同样不解。

    “把兵部尚书张学颜叫来,朕也有话问他!”不理申时行的疑惑,万历再次吩咐道。



第138章 军户义务教育

    “我大明现如今军户有多少?”

    万历的话刚说出,申时行和王遴就翻了白眼,今天皇帝到底有发了什么疯,问的问题,怎么都是问人口啊。

    张学颜自然不知道皇帝已经问过了内阁首辅和户部尚书类似的问题,军户的事情在他的管理范围之内,自然老老实实回答。

    “约有两百万户。”

    为啥这帮人在回答自己的问具体数字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上大概、大约、余等词呢,这是什么坏习惯,万历心中想到。

    “不知道到底具体有多少人吗?”万历继续追问道。

    这种问题谁能回答的上来?和大明的户籍制度一样,军户的户籍制度,同样是有着不小的缺陷的,但是张学颜和王遴毕竟不一样,他有自己的回答方式。

    “皇上有所不知,各家各户到底有多少人的记录倒是有的,然而我按照我大明的制度,各处卫所的军户只要每家抽够男丁服役即可,因此兵部有全国卫所各地士兵的名册,但是各地军户的统计并不准确,倘若皇上要详细的名册,微臣可以回去整理。”

    “哦?”听了张学颜的话,万历微微瞥了一眼一旁的王遴,后者略微尴尬地低了下头,同样是问人数,兵部能拿出大致的人数资料,反倒是他户部,拿不出天下民户的人数资料,这确实是显得自己这个户部尚书有些不太称职了。

    “天下民户众多,单单是在册的户数,就是军户的四倍,况且户部有负责掌管钱粮,任务繁重,王爱卿也不要丧气。”

    万历这么说,王遴是不会感到一丝的安慰的,反而只会更加的羞愧,这么说只能让王遴觉得皇帝在讽刺自己只在意钱粮了。

    然而万历却管不了这么多,没能从对方的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已经万历对自己的户部尚书产生一丝不满了,不能处理好自己事物的大臣万历才懒得理睬。

    “朕要大明所有军户年不满十岁儿童的名册,你能拿得出来吗?”万历向张学颜问道。

    不要成年丁口的名册,反而要儿童的名册,皇帝这是又想干什么?张学颜苦笑地摇了摇头,军户的职责是军屯和服兵役,然而这些都是成年男子干的活,即使兵部的在册记录按照后世的标准可能有使用未成年人的嫌疑,但是最低限度也会放在十五岁这个标准上,十岁以下的名册哪里找得到!

    “那么明年能拿得出来吗?”万历继续问道。

    现在还是春季,离下一年的到来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反正军户都有严格的户籍,在这么长的时间重新统计一下数据也并不是一个不能完成的数目。

    “臣定不负所托。”并不是什么太过难完成的任务,比起各地卫所和边关要消耗的钱粮统计,这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

    “户部那边可以缓一点,但是两年内,我也要全国人口的具体数字,以及各地儿童的数量。”转过头,万历看向王遴吩咐道。

    皇帝这究竟是是要干什么?不仅要具体的人口,还要全国小孩的数量,难不成真的养成了他爷爷炼丹的恶习,或者向西游记里那样要全国儿童的心肝练长生不老的丹药吗?没道理啊,皇帝才二十出头,生活又知道节制,宫里的太医也没有传出皇帝身体不行的消息,好好的要儿童人数这种统计数字到底有什么用?

    不用等自己的大臣继续疑惑下去,万历接下来的话自然而言揭开所有的谜底。

    “明年,全国上下所有军户子弟,都必须接受我大明的六艺教育,所有军户子弟必须接受启蒙并且接受六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在三人惊讶的目光中,万历郑重地说道。

    义务教育,对于万历而言,多么熟悉的词汇,但是对于三个大臣而言,这个名词显然就显得陌生了,但是三人不是笨蛋,这个词的意思还是搞得清楚的,显而易见,以后军户读书必须上学,而且上学不要钱了。

    皇帝疯了,让军户都读书,岂不是都要去科举,还有谁服役当兵!这是申时行的想法;皇帝疯了,竟然让军户们都读书,到哪找这么多的老师?户部这下要播出多少银子!身为户部尚书王遴,看待问题显然和申时行不同,他站的角度,可是实打实的钱上;皇上疯了,不是疯狂了,张学颜和前两者的评价略显不同,如果说前两者都是惊愕,那么张学颜就是兴奋,为什么兴奋,不仅因为他老人家是兵部尚书站在兵部的立场上,更是因为,和前两位不同,他这个进士出身的官员,在高中进士的同时,更有着另一种身份,那就是,他出身大明卫所的一名军户家庭。

    “此事万万不可!”

    “皇上不可!”

    “皇上圣明!”

    果然阶级立场不同,政治立场就肯定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张学颜不同于前两者的回答自然引起申时行和王遴两人的转头怒视。

    然而万历才不会理会他们是否赞成或者反对呢,别的事情可以商量,这件事肯定是不可能商量的。

    “明年此事必须贯穿全国所有卫所,即使是偏远苦寒之地亦不可大意,后年全国匠籍同样待遇同样,至于全国民籍。”万历停顿下来想了想,继续说道:“先试点军户和匠户以观成效,民户再议!”

    再议个球啊,再议户部的钱就都没有了!王遴心中悲剧地想到,匠户还好些,在册的匠户人数已经不到两万了,就是一家三个孩子算,也只有六万人的数目而已,但是军户不一样啊,大明的军户可是二百万户啊,一家三个孩子,就是六百万了,若是推广到民户,那还了得,一千万的户口六千万的人口王遴自己都不信,大明现在的粮食那么便宜,医疗条件又好,并且没有避孕措施,一家到底有几个孩子,实在是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这事情不需要再议,必须禁止,必须反对,绝对不能施行!王遴心中下定决心到。

    “这事情不需要再议,再议个球,我坚决支持!哪个不支持的给我站出来!”李成梁在众人中站了起来,拍着桌子说道。

    再议嘛,当然是大家一起议论了,既然是一起议论,就少不得内阁的大学士和六部的尚书侍郎以及都御使和李成梁和戚继光等人。

    “汝契兄,别激动,莫激动,首辅大人以及诸位也没有谁说要反对不是。”戚继光地拉了拉李成梁,狡猾地说道。

    听了戚继光的话,微闭眼睛的申时行明显眼皮一跳,默然不语,李成梁和戚继光那可以实打实的军户出身,靠着祖上蒙荫当将军起家的,要说对军户有好处的事情,他们不支持那就怪了,更何况他们两个是这里唯二的武将出身,骑马射箭的人物,鬼知道耍起无赖来,对方能够干的出什么事。但是他那么好的态度,可不代表有人和他一样能够沉默。

    “皇上怎么能随意做出如此荒唐的决定!”李成梁的屁股还没有挨到下面的凳子,左都御史赵锦说道。左都御史这种官的职权范围不唯一,但是有一个职能却很让人熟悉,同时又让万历十分恶心,这个职能就是劝谏,说的直白一点,都察院的都御使就是大明言官之首,以找皇帝缺点闻名于世的人物。

    赵锦显然不是那种只会耍嘴皮子的类型,和他的同行们比起来,他其实还是比较有职业道德的那一批,按照原来的历史,他弹劾过张居正,张居正死后抄家又出来给张居正求过情,可以说还是个有原则的人。

    他有没有原则和李成梁有什么关系,该给什么人面子,什么时候给对方面子,李成梁这样的老家伙显然清楚的很,这个赵锦,现在就可以属于他李成梁不需要给面子的人,你若是想知道是谁给李成梁这么大的底气的,还用说吗?当然是万历了。

    看着被嘉靖朝就在朝为官的老人赵锦被打的鼻青脸肿放倒在地上,以申时行为首的众多文官纷纷站起身来向后退了退,离在场的唯二的武将保持点距离。

    “王大人,你刚才可是说因为户部缺钱,莫非是也反对?”李成梁将头转向户部尚书王遴,后者明显被李成梁的气息吓得脸色发青。

    眼睛瞟了瞟口吐白沫倒在地上的赵锦,王遴猛烈地摇了摇头,他是文官不错,但他不是嘴贱的言官,犯不着为了和对方辩嘴被暴打一顿。“今年户部的银子都已经立了项,确实没了多少银子,但是明年肯定有。”

    “申大人,我看这事不用议了,大家都同意了。”听了王遴的话,李成梁大大咧咧地做了下来说道。“再说了,这事皇上的命令,那可是皇上的圣旨,咱们哪有不遵从的道理,老戚,你说是不?”

    “那是肯定,我老戚可是忠于皇上,忠于大明的!”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戚继光说道。

    这两个人平时并不怎么对付,今天竟然搞得跟铁哥们似得,申时行面无表情地看着演双簧的二人,知道无论如何今天这个决定自己和整个内阁方面是必须要同意了。

    甭管自己如何的制止,大明万历朝的现实就是武人的地位不断的崛起,正在逐渐的向英宗土木堡之变前的那帮家伙们靠拢了。



第139章 补偿或者福利

    即使王遴说不出大明现如今有多少人口,万历也能猜得到,当然不可能像利玛窦所说的那样,十个人就有九个是不用缴税的黑户,倘若真的如此,算下来就真的是六万万的人口了,

    这个数字自然是不可能,除非万历现在搞一个英雄母亲计划,生个孩子朝廷就补助一定的银子,估计等到自己五六十岁的时候,大明的人口会成长到一个恐怖的数字。

    大明现如今的人口大概会有两万万人,也就是两亿人左右,按照后世一些人估计的数字,在原本的历史上,虽然明朝官方统计的数字是六千万,但实际的估测,大明万历年间的人口,很可能达到了一亿五千万左右,万历比历史上更早的引进了红薯等植物,虽然口感差了点,但是还是能对人口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因此,现如今的大明人口能有两亿是没问题的。

    两亿的人口,大明担负不起所有人的义务教育的资金吗?倘若户部尚书王遴给自己这么一个理由,万历肯定嗤之以鼻,户部每年几千万两银子的进项,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停的增加,估计在万历二十年能达到一年一亿两的收入了,这么庞大的财政收入,倘若不能支付的起全民义务教育的费用,万历这个皇帝干脆一头撞死算了,当然在撞死之前,肯定还要要了王遴这个户部尚书的老命。

    即使如此,万历也不打算现在就搞出一个全民义务教育的东西,因为还没有那个必要,并且,大明的民户阶层,还并没有形成一个为朝廷尽义务的阶级。当然,这个所尽的义务,肯定是相对于军户和匠户而言的,毕竟即使是民户,同样是要有缴税的义务的。

    但这种义务和军户和匠户比起来,就略微显得不值得一提了,大明的军户和匠户,是父传子,子传孙的职业,父辈是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军户有为大明种官田的义务,同样也有服兵役的义务,匠户也是同样,世世代代都是工匠的阶级结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明代的军户和匠户身份下贱,尽管有许多人会有这样的误读,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例如有人做过统计,明代的庶吉士这个只有一千人左右的群体,民户子弟大约占上六百多人,军户占了三百多人,匠户只有三十多人,但是民户的人口数量却比军户要占得比重要大的多,庶吉士却只比军户多出不到一倍,匠户也是一样道理,倘若是按照比例,那么出出现庶吉士这个集体最多的却是军户,匠户其次,民户反而是最少的。并且,整个大明朝的大学士中李东阳、万安、刘吉、岳正、刘、翟銮、梁储、毛纪、高拱、张居正、沈鲤、赵志皋、王家屏、叶向高、方从哲等人都是军户出身,因此,说军户在的大明说是低贱的群体,是一种不正确的说法。

    当然,说军户制度废弛了确实是真的,嘉靖年间的一帮倭寇就能流窜到南直隶无人能挡,就已经说明,本来为大明提供军事力量的军户阶层,现如今已经没了战斗力,不然戚继光等人也不会选择招募民户中的矿工等作为自己新的士兵主力。

    军户没落了,但那时嘉靖朝的事情,万历可不养闲人,更何况这群闲人本来应该为朝廷提供很大的义务。

    将军户重新成为大明兵制中的主体,但并不是原来的模式,而是先把这个集体变成一种建设兵团,然后赋予这个特殊户籍的人服兵役的义务,而不是直接把这帮人当做士兵使用。

    军官从自己带到天津时的那一批幼官舍人营和殚忠孝义营选择,士兵从军户中抽取,这是万历对于崩坏了的使用方法,从结果上来看,这个做法不错,不把军户当士兵,而是把他们当做入伍征召的新人重新训练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两种方式的使用,让本来日益衰落的军户制度,重新有了用处。

    比民户多出部分缴税的责任,并且比民户多出一个服兵役的义务,还要拖家带口的到大明的新开发的地区垦荒,军户的价值无疑是被万历压榨的。

    压榨一个群体,那么自然要给予这个群体足够的利益,或许说万历还是一个较为有良心的统治者,在压榨军户的同时,也在寻找着给予军户补偿的方式,而义务教育的方式,也算是其中之一。

    这种事情优先照顾军户和匠户在万历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欧洲最先落实施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然而,最初这个教育的目的,可不是为了社会培养许多的科学家,而是更优秀的军人和工人。

    大明不是义务兵制,平民不需要服兵役,施行的是军户制,万历把这种制度改为了军户义务兵制度,那么自然福利就要优先照顾军户这个群体了。所有的军户和匠户都有为大明服务的义务,同样享自然要享有接受免费教育的权力,这正是万历的想法。

    万历自觉在补偿军户,当然,实际上,他不明白在自己统治的国家里,军户早在几年前的重新被拾起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一个被不看好的群体。

    大明在不断地武力军事扩张的时候,最先获得利益的,就是这些活动在一线和二线的军户们了,自然,军户从和农民无二的群体,再一次成为英宗朝之前那样一个令人羡慕的群体。

    尽管需要为朝廷打仗,可能会战死沙场,但是一家服兵役的人数有一定的限度,强调精兵的万历自然不会要老头子和小孩子这种没有战斗力的士兵,并且士兵也有了自己的服役年限,加上高额的军饷,已经掉到各地的建设兵团们所分的土地,直让一般的民户们都羡慕不已,如同开国之出一样,已经开始有不少人在想办法托人把自己编入军户这个集体了

    就这样,或许万历是打算给被自己压榨的军户一个补偿,但是对于军户们而言,这已经不算是压榨自己的补偿,因为他们或许早期并不情愿,但现如今却只觉得作为一个军户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了,现如今万历把首个接受义务教育的好处给他们,他们反而不觉得是补偿,而是天上掉下来的福利了。

    只是,并不是所有的军人都因为这个政策而受惠,在许多人乐意的同时,同样有一批大明的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在苦恼着。



第140章 募兵怎么办?

    “大帅,当初兄弟们可都是提着脑袋跟着大帅的,那时候东南沿海诸省,有哪个卫所的兵和咱们兄弟一样,倭寇的刀架在兄弟们的脖子上,咱们兄弟有哪个眨过眼!”戚家军的老将朱珏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说道。

    “当初那帮军户们几千个人打不过他们倭寇几十个,被人家一路打到南京城无人能拦,后来戚帅跟兄弟们保证,咱们义乌的兄弟才出来跟着大帅当兵的,哪一战咱们兄弟不是顶在前面,当年我老朱更是一口气连劈了七个倭寇大气都不喘,大帅你不能说不记得了吧。”

    怎么可能会不记得,这个朱珏可是他戚继光一手操练的戚家军中的悍将,在整个戚家军中也是以悍勇出名的,戚继光怎么也不会忘记自己这样的老兄弟。

    “朝廷不把我老朱算作军户咱不介意,我朱珏原本一个矿工,跟着戚帅一路打下来,现在也有自己的官职,虽然比不得吴惟忠他们几个脑袋好使的,封妻萌子的大官没啥指望,但是好歹也是个军官,自家的事情我照顾的过去,当不当的上军户咱老朱我不介意。可是咱们阵亡的兄弟们怎么算啊,那帮被倭寇追的满地跑的军户现在发达了,咱们从义乌里出来的一帮老兄弟,活着的还好说,那些阵亡的,朝廷当初可就只发了点抚恤金就打发了,阵亡的兄弟家里面,可都是靠着兄弟们的接济才过日子的,现在朝廷优待军户,虽说咱们不是卫所,但好歹都是朝廷的兵,现在怎么想要个军户的身份都不行。”

    没错,朱珏到这里来找戚继光,不是为了给自己讨回公道的,毕竟即使不如吴惟忠和胡守仁等人那样已经身为总兵独镇一方,但是朱珏毕竟是戚家军中的悍将,在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倭的时候,就战功赫赫,不是总兵但也是参将级别的人物,朝廷对于军户家庭的优待政策,对于像他这样的军官们而言,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

    大明是集权式的封建国家,无论是一直以来的地主阶级还是逐渐兴起的商人阶层都是大明统治的支持者,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比如说这些军官,显而易见就属于地主阶级和商人资本。无论是朝廷发的俸禄还是他们本身已经拥有的财产,都比现如今朝廷所谓的优待军户的福利们要多得多。

    “咱们这些朝廷募来的兵,无论是现役的还是已经战死了的,和那些军户们哪个不是一样为朝廷打仗,我就不明白,俺们这帮人为什么不能算是军户,就算俺们这些人不算,那死了的弟兄们总要给个优待吧,莫不是他们军户算是兵,咱们这些募来的兵就不算是兵了吗?!”

    “谁说你们不是兵!你们是大明的兵,是大明的军人!”戚继光拍了下桌子说道,“不论是在军中还是退伍了的,不论是你们是自己,还是你们的亲属,享受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这算是什么事啊!把跑到自己府上耍脾气的朱珏劝回家,戚继光心中想到。

    和他的这帮属下不同,他是军户,而且是实打实的老军户,从十六岁成为大明的军人开始,他就是袭的是从他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大明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了,可是他的这帮老部下却大都不是。他手下的士兵,是因为当年倭寇横行东南,由于他发现卫所的农民兵已经没有战斗力,不堪重用了,这才建议朝廷重新招募一批可以打仗的士兵的,得到朝廷的允许后,才会有他在义乌在矿工中招募士兵组建戚家军大破倭寇的事。

    然而在义乌招募的矿工,可不属于大明军户这个集体的范畴之内,尽管他们后来都是大明的士兵,但是他们却不是军户,反而依旧属于民户的范畴。

    尽管在万历对军户改制以前,这种面向大明所有百姓的募兵制已经逐渐向着主流发展,但是在万历重新重用军户之后,原来使用的募兵制自然渐渐成为过去,但是原来募兵制所产生的军官和士兵,自然不可能消失,反而依旧活跃在大明兵制其中。

    可是,现如今朝廷对于军户的优待政策,却没有包括上他们,在勋贵和军户重新抬头之后,募兵制这个集体反而又再次成为军中较为弱势的群体。

    是谁出的这个馊主意?把募兵而来的士兵家庭不算作是军户的!张学颜那个老家伙脑袋秀逗了不成?!戚继光心中暗骂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