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中兴(鸡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他老爹一样?”万历疑惑地听着这个说法,刘綎这个名字他显然听过,按照远离的历史,大概也是大明一名悍将,直到萨尔浒之战战死,应该在大明的原本的历史上,有着较为不错的实力,但是和他爹一样是什么意思。
等到李成梁站出来解释,万历才明白这个原本历史上有名的悍将,老爹赫然是大明嘉靖年间的大将军都督,现如今已经老迈的刘显的儿子。
“刘显也干过这样的事情?”既然李成梁说这个刘綎和他爹一样,那势必刘显也同样干过这种不遵军令的事情。
等到李成梁缓缓地做出解释,万历这才明悟,不仅刘綎在原本的历史上有威名,他老爹同样是个传奇式的人物。
稍稍读过书的刘显,家境落魄的时候在乡野的神祠自杀没有成功,认为是有神保佑,之后跑到四川给人当武师,之后是冒名顶替别人的武举人身份,才进入到军队当中,并且在苗乱的时候,赤手空拳杀了五十多个人,成功擒住对方的首领才被提拔成副千户,开始自己的将军生涯的。
“这个刘綎和他老爹一样功夫了得。”李成梁叹息道:“两次身先士卒击败对手,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良将。”
而且同样在当上千户之前公然违背朝廷制度,依靠战功把自己的罪名给洗干净。万历在心中补充道。
不论李如柏做的对不对,作为手下,绑架了自己的长官,私自调兵的行为在大明和后世一样,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倘若没有后来的战功,那么严重的处罚自然是少不了了。
“你们打算从轻发落?”万历问道。
刘綎、杜松以及熊廷弼,即使穿越前的万历并不是明代历史的研究者,凭借兴趣也知道,三个人都是历史上大明军事的重要人物,最近几年,这些原本要在几年后在大明留下重重一笔的名人们,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在万历的眼前,从开始的较为惊奇,到现在的轻松接受,万历已经见怪不怪了。
“刘綎和杜松二人虽然违背军令,但是毕竟攻城有功,总旗熊廷弼绑架上官,公然违背军法应担严处,但是考虑最后的结果,只给予开除军籍处理。”张学颜拱手上前说道。
也就是说三个人都不会获得处罚的意思了,万历心中想到,刘綎和杜松两人因为有战功,不仅把罪名给抵掉,还能够升职,只有熊廷弼,貌似是个秀才出身,现在就是把对方开了,只要允许科举,对方依旧能够回到自己的视线里来。
“那就这样吧。”万历说道。
此刻在场的众人全然不知,这个决定,给下层的军官们开了个坏头,虽然使得大明的扩张速度更为迅速,但是无疑,较长的时间内,下层的军官们开始过于相信自己的决定了。
第114章 “尽忠”还是“忠贤”
大明封建势力的最高统治者,从来都不关心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因为万历自身就站在剥削者的最高阶层,同情被削者是在消弱自己的权力,因此,实际上最令万历苦恼的问题不是那些读书人对生命的浪费,而是忍不得这些穷书生对他的利益、大明的利益的浪费。
“改革科举的钱皇上打算从内帑……”
“这是朝廷的事,和朕的内帑没有关系。”万历直接了当地堵死了申时行接下来想要说的话,“瑶泉先生(前章打错了,申时行号瑶泉来着),朝廷开国时没钱科考才仅仅靠一个八股,如今国库充裕,自然要为我大明的教化事业贡献一份力了。”
你祖宗当年科举只靠八股的原因绝对不是单单的没有钱,申时行心里只想骂万历的祖宗,但这种大不敬的事情,还是把嘴闭上的好,不然可是会要了自己的老命。
把先秦诸子的那套士子制度重新拾起来,万历是在是太庆幸自己选了一个没事喜欢和稀泥、出馊主意的申时行当这个内阁首辅了,是在是出了一个太好的主意。
把大明的任何一个人都变成一个齿轮,变成他军国主义化国家道路上的一份子,这是万历的最终目的,而申时行,正是给自己出了如何让自己眼中的废铁变成自己需要的零件的好主意,这让万历的雄心立马膨胀了起来。
“瑶泉先生,你回去草拟一道旨意吧,以内阁的名义发出去。”万历看着申时行说道。
以内阁的名义发出去,申时行猛烈地摇了摇头,不干,这事内阁打死他都不干,这事把自己推上火坑的事情,鬼知道那帮饱读圣贤书的热血小青年们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态度,真冲到自己府上把自己揪出来打死,那可就笑话了。
变革的事情,在华夏历来就难以成功,变法者能够得到善终的也鲜有人在,先秦时期就是变法最成功的商鞅,最终也被守旧派给车裂了,其他几国的变法者也不必说,往后说,再如汉朝的王莽,也是活生生地反例,他申时行不是这种为国舍身奉献的无私者,而是老奸巨猾的政治家,怎么可能干这种事情,就是张居正,这种事情也不会乐意干的。
“此事事关重大,还是请皇上下旨。”申时行拱手到。
事关重大的事情历来都是由内阁下旨的,万历鄙视地看着推脱的申时行,“朕的旨意是中旨,恐怕有人不遵啊。”
听了万历话的申时行默然不语,确实,内阁的旨意才是能够有效命令全国所有衙门,平时谁除了武将和太监,谁在意皇帝私自传达的东西。
你不下旨,我也不草拟,即使出这个馊主意的申时行,老狐狸也不乐意自己当这个出头鸟,万一反弹力度太大,结果可不是他能够承受的。
“让冯公公拟旨吧。“沉默了许久,申时行抬头给干瞪眼的万历又出了一个馊主意。
又是一个好主意,万历眼睛一亮,谁对天家最忠诚,答案不言而喻,太监。没错,不是为国捐躯的士兵,不是铁骨铮铮的文官,对天家最为忠诚的,为天家牺牲率最高的,绝对是宫里宫外的行走的太监,必要的时候,誓死效忠天家的公公们,需要前赴后继的为皇帝挡住士大夫阶级的一次又一次攻击,所以,这种容易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交给太监,交给冯保,交给司礼监是在是太合适了。
…………………………
“让杂家去,为什么叫杂家去!”冯保瞪着眼睛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这消息让正在东厂视察进行例行工作的他瞬间吓出一声冷汗,“是谁给皇上出的主意。”
“内阁首辅申时行申阁老。”张鲸无奈地说道。
“杂家和申汝默无冤无仇,为何这般陷害杂家。”冯保怒道。
你和申时行或者皇帝至少去一个,申老头不去,难道让皇帝亲自发这个圣旨吗?身为太监,忠于天家,这是本分啊,张鲸给冯保指了指身后,冯保转身看去,赫然是东厂里供奉着的精忠报国的岳飞。
“一定要杂家去?”冯保咽了口唾沫,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滴说道。
“冯公公,这正是我内廷向皇上表忠心的时候啊。”张鲸安慰道。
“事后皇上让杂家去南京还是去凤阳?”冯保问道。
“公公,凡是要往好处想啊。”张鲸劝慰道,“到时候说不定公公能够流芳百世呢。”
“杂家已经往好处想了!”冯保瞪了一眼张鲸说道,要是真以司礼监的名义把这个发出去,流芳百世不好说,但是估计就真的要学岳王爷一样为国尽忠了。冯保心里晃荡地想到。
但愿皇帝看在杂家为天家费心费力的份上,到时候能保住杂家的老命吧,什么如来佛什么太上老君统统没用,冯保此刻只能祈祷万历能够保住自己的小命。
“李进忠!”冯保大声地喊道。
“小的在。”虽然身材不高,年纪也不大,当了太监更显得脸上白净,但应声的小太监却显得孔武有力,不是个一般人物。
这名字起得是在是太糟糕了,冯保看着单膝跪在地上自己器重的李进忠,心里想到,李进忠,尽忠,这不是暗示自己马上就为天家尽忠了吗?
“听说你认了魏升当干爹?什么时候认得?”冯保问道。
“前些时日刚认得。”李进忠不解,抬起头看了看,又低头说道。
“哦。”冯保点了点头,随机说道:“既然认了魏朝当干爹,那就改姓魏吧,顺便连名字也改了吧。”
这是显自己的名字不好听?李进忠低头脑袋转了起来,赶忙道:“还请冯公公赐名。”
让自己赐名?这个小太监还有点心思,冯保看着跪着的李进忠,想了想说道:“就叫魏忠贤吧。”
“小的魏忠贤谢公公赐名。”李进忠,不,魏忠贤低着头赶忙说道。
“起来吧。”冯保不紧不慢地说,“随杂家回司礼监,咱们马上会一会那帮穷酸腐儒。”
拱了拱手,冯保给张鲸做了一个告辞的手势,带着司礼监一票人马,转身离开。
冯公公,一定要学岳王爷,和这帮混蛋士大夫们斗争到底啊,张鲸看着冯保的背影,心中想到。
第115章 打回去
君子六艺什么的,对大明的读书人而言,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大事,并且朝廷还免费提供六艺的教育,那问题就更不大了。
但士子们在意的问题不是这个,而是那个万历险恶用心下,策划的士子必须去服役才有资格进行下一次的考试这一规定。
凭什么啊,从来都只有读书人不用服役,科举考试中举之后不用交税的传统,现在竟然要改成科举必须服役,这是谁出的这么个馊主意啊。
“岂有此理!”两年前高中进士二甲第一名现在在户部担任户部主事的顾宪成愤怒地拍着桌子,“朝廷怎么会下这么荒唐的旨意,我要去找阁老理论。”
馊主意是申时行出的,申时行会搀和这件事吗?开玩笑,巴不得和这件事撇的越远越好呢,好不容易把事情推给冯保,他怎么又会重新去蹚这趟浑水。
当怀着一颗为大明千万士子讨回公道的顾宪成到了申时行府上,满怀激动的心情向申时行说明来意之后,申时行只是不紧不慢地半眯着眼默默地听着。
“首辅大人,朝廷怎么能下这样的命令,这是要置我等读书人于何地啊。”顾宪成忧国忧民地说道。“内阁怎么能同意通过这种旨意。”
内阁通过什么样的旨意自然用不着一个小辈过来教他,申时行压住心中的不快,不紧不慢地说道:“内阁也有内阁的难处啊。”
这是什么意思,顾宪成奇怪地看着说出这话的读书人的顶峰,担任着内阁首辅的申时行。
“下这份圣旨,不是内阁的意思,老夫也无能为力啊。”申时行一副我很无辜的样子。
不是内阁的意思?这是什么情况,这是皇上私自的决定?顾宪成好好回忆着这份圣旨的细节,随机恍然大悟,这是中旨。
“老夫身为内阁首辅,自然要为天下读书人做个表率,只是此事已有宫中司礼监披红批准,老夫现在就是在反对,恐怕也无济于事了。”申时行摇了摇无奈地说道。
怕什么!他冯保还能一手遮天不成,三十露头的顾宪成可没有丝毫的压力,被申时行点明之后立刻恍然,这一切原来都是皇帝身边的那些个阉竖搞得鬼,是他们想出的让他们读书人丢脸的法子。
果然是人称“老好人”“软泥人”的内阁首辅,这么一点担当都没有,怎么还配称得上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看着一脸无奈样的申时行,顾宪成心里鄙视地想到。
“既如此,在下告退。”
草草离开申时行府上,顾宪成内心一阵激动澎湃,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情况,天大的情况,天大的机会,皇帝怠政,不问政事,内阁首辅老迈无能,没有主见,朝廷上下阉党把持朝政,大明江山一片黑暗,汪直、刘瑾之祸仿佛近在眼前。
这种时候要干什么还用说吗?身为读书人的,当然是一起站出来,反对阉党,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了。
……………………
什么是大明士大夫最为常用的抗争方式?没错,一个再让人熟悉不过的方式,拥有历史悠久传统的下跪。
“跪下多少了?”万历呆在宫里,悠闲地听着张鲸给自己传来的消息。
“超过两百人,大多是国子监里的学生。”张鲸抹了抹脑门上的汗滴,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比世宗年间的人数还多,这是又破纪录了。”万历惊讶地说道。
那是同时给一百多人刑杖,打死十六个的纪录,倘若是请愿的纪录,二百多人还真的排不上号,张鲸在心里想到,但是万万不能说出来,万一皇帝来真的,真打算破一回纪录,那就是自己嘴贱的问题了。
“那么多人在宫外跪着,皇上就出去看看。”皇后王氏担忧地问道。
“看什么?”万历笑了笑说道:“这帮读书人,就不能太过把他们当回事,你越把他们当回事,他们越是蹬鼻子上脸。”
现在还是秋季,会试的时间要在下一年的春季以后,因此,呆在京城的士子数量不会太多,正如万历所料,请愿的人员除了少数像顾宪成这样已经完成科举的官身之外,最多就是国子监里的士子,一时间能够相应的人员不会太多,这让事情的处理少了许多的压力。
“皇上。”张鲸小心翼翼道:“冯公公让小的问皇上,接下来该怎么办?”
万里一愣,“什么怎么办?”
就是怎么解决啊,张鲸傻眼地看着万历,二百多人跪在宫门外请愿了,希望万历亲贤臣远小人,惩治大太监冯保了,照这势头下去,冯公公命可就真的保不住了。
要知道,大臣倘若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皇帝也只有妥协的份,替武宗皇帝鞍前马后的大太监刘瑾刘公公,最总可就是大臣逼着正德处死的,并且还安上谋逆等罪名。
“朕可什么都会干。”万历愣了一下说道:“怎么?冯保还要朕教他怎么做吗?这帮人要是再跪下去,朕也没办法了,让冯保自己决定。”
让冯保自己决定是什么个意思啊,张鲸有点傻眼,但看着万历认真的意思,明白皇帝说的不是玩笑话,只得亲自当一回跑腿太监,赶忙去和冯保商量商量。
“这是让杂家自己请死了。”冯保听了张鲸传达万历的话,同样是傻眼道。他本以为自己替皇帝下达这个圣旨,之后就靠皇帝来保自己性命了呢,现在万历竟然说让他自己看着办。
“皇上可还有别的话?”冯保不甘心地问道,张鲸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事事关整个内廷,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自然不也会粗心大意。
没有,那看来自己这条命是真的保不住了,冯保这回真的傻眼了。
“公公无忧,小的看皇上大概不是这个意思。”正当冯保陷入绝望,一个声音突然把他拉了回来,抬头看去,身材不高,脸色白净,但长得却显得壮实,赫然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亲信李进忠,现如今的魏忠贤。
“怎么讲?”冯保赶紧问道。
“公公,咱们司礼监这次拟的圣旨,可都是皇上的意思,是皇上要改进科举啊。”魏忠贤分析道:“公公要是就这么任命请罪,倒是后,可是连这个政令都要给废了,这可不是皇上的意思。”
“那你是说?”冯保不确定地问道。
“皇上是让咱们内廷自己解决外面这些书生。”魏忠贤猜测到。
内廷自己解决,冯保略微呆了呆,怎么解决?他有什么本事把这帮人都给请回家。
请肯定是请不回去的,宫外跪着的大多是明末赫赫有名的读书人集体的一代,那个指望标榜道德骨气个个超人的集体,东林集团的初代人员们,哪个是肯内廷里这些宦官们合作的主,说恨不得生啖其肉都是轻的。
“请不回去,咱们打回去。”年纪不大,但心思很活的魏忠贤立马出了个主意。“皇上说公公看着办,那就是让公公自救,但是又不能让之前的圣旨无效,咱们就只能把这帮人打回去。”
略微有些迟疑,举棋不定的冯保最终认同魏忠贤的说法,现在可是搞不好自己的命都会没有了,这时候再不自救可就真的没出路了。
“这是交给你去办。”冯保看着魏忠贤说道。
“是。”得了命令的魏忠贤,转身退下,赶紧召集这一种大汉将军、东厂的番子等等。
…………………………
虽然这么跪着的滋味不好受,但组织这一切的顾宪成还是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没有哪个帝王能够面对这种情况全然不顾,皇帝最总会向士大夫们妥协,这是皇明二百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老一辈的读书人传下来的极其有利的武器。
然而这次,顾宪成恐怕要彻底失望了,几百人的士子给自己唱反调,万历才不会理这帮人,纵使今天请愿的士子上千,万历也不可能改变自己改革科举的决心,当然,倘若真的是几千人请愿,那么适当的做出让步肯定是必须的,但是现在,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宫门缓缓地打开,在顾宪成等人的目光中,走出的并不是他们期望的宣读惩治内廷冯保等人的圣旨,而是魏忠贤带队的一队队手持朱漆木棍的东厂番子。
“给我打,狠狠地打。”带头的魏忠贤作为表率,率先一步跳到前排跪着的士子面前,在顾宪成惊愕的目光中,朱红色的目光急速地落下。
“阉竖伤人了。”廷杖有过,但这样没有宣读皇帝的命令直接上来打人的情况却从来没发生过,这让细心的人立马想到这事这帮罪大恶极的阉宦们私自干的事情。本来跪着的士子立马火气,纷纷站起身来和这帮太监和番子们战成一团,场面顿时混乱起来。
“打起来了?”宫里的万历听了汇报之后,眉头略微一皱,“今日宫外是谁当值?”
现在问的当值当然不是只太监,肯定是指的是禁军的金吾前卫了,张鲸赶忙回到道:“是戚继光的儿子戚祚国。”
“哦。”万历点了点头,金吾前卫执勤的是戚祚国的话,那自己就不用太过担心了,这可是一个有分寸的人,应该不会闹出人命。“回头告诉冯大伴,这次倒是怪为难他的,司礼监以后估计是干不成了,让他以后全心管东厂吧。”
第116章 宫中有秘籍?!
顾宪成这个东林党的创始人之首,现在还仅仅只是个刚刚考中科举不过两年的进士,论人脉论威望自然不能和几十年之后相比,自然也不会提前搞出个东林党什么的东西,同理,魏忠贤也仅仅是刚入宫不久,才十多岁的小人物,即使深受冯保重用,在司礼监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离历史上那个权倾朝野,让朱由校信任的九千岁还有很大的距离,所及万历即使在最后的纪录中见到二人的名字,也并没有太大的惊讶。
历史只能是历史,过去只能说是过去,尽管因为性格等原因,他们还是走上了和历史上相似的道路,顾宪成依旧有了东林清流的那个性子,魏忠贤这个原本要娶妻生女的大太监却提前一步,在十多岁就进宫当小宦官了。这些或许能够提醒到万历,历史在小规模矫正着人的轨迹,但这并不妨碍万历有信心彻底干扰它。
“那个魏忠贤战绩如何?”万历毫无形象地蹲在宫里,背对着低身探头向自己汇报的戚祚国问道,同时把自己两个混蛋小儿子朱常洛和朱常洵指向对方的火铳口抬到天上,再狠狠地给了两人一人一个爆栗。
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自己爱好传染的缘故,自己现在这两个儿子,都比较喜欢火铳这种危险的玩意,亦或者小孩子到了这个年纪,都变得喜欢刀啊剑啊什么的,相比之下,火铳不填装火药,已经算是比较安全的一种了。火铳在宫内自然不是随意放置的,毕竟万一哪个人意图不轨,老远给万历来一下,就不好玩了,虽然现在的火铳命中率实在不怎么样。因此,平时他们居住的殿里自然摸不着,更何况无论是皇后王氏还是贵妇郑氏都非常不满小孩子拿这种危险的东西,所以唯独在万历这里,他们才能够拿到这种非常“有趣”的玩具。
顺便这一提,尽管王皇后和郑贵妇讨厌小孩子碰这些,但她们两个自己却一点都不反感,尽管在太后等人看来有点血腥,但她们两个绝对是宫里最喜欢打猎的女人,连带着倭国女大名出身的立花誾千代都不能和她们相比,毕竟对方喜欢火铳,是运动到军队里的那种态度,而不是用来消遣着打猎。
什么叫战绩如何?戚祚国无语地听着万历的问法,同时尴尬地将头埋得更低一点,毕竟堂堂一国之君,竟然翘着屁股在臣子面前摆弄着自己的儿子,即使是小时候和万历有在天津练兵时在不知道对方是天子的情况下相识的经历,他也一点不敢造次。
“倒是了得,看情况不是武家出身,但是这拳脚上的功夫却一点不差,估计是内廷里练过,户部主事顾宪成、礼部主事安希范、新近进士钱一本、另有国子监的士子已经滞留京城等待明年科考的士子十数人都被他打伤,微臣到时,一丈之内无人敢进,这样的人没去参加今年的新军考核,进宫净身当太监,实在是有些屈才了。”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正常一些,但戚祚国依旧还是有些惊异的汇报到。
“你看能打的过几个新军?”万历头也不回地问道。
“倘若不是精锐,一人可能斗的过三五个人。”这么回答着,戚祚国的脸色更为奇怪了,新军是一个更为注重团队合作的队伍,所以要说一个人面对十多人,肯定不会有胜算,但大明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也就是说,五个人就是一个战斗组了,一个人能够面对五个士兵不落下风,只能说是武艺超群了。内廷里的这些太监们难道真的如市井间的武侠小说一样,割了下面之后能够练一门绝世的气功?怎么一个十几岁的小太监就有这么高的武艺。
“哦?”这个说法倒是让万历也来了兴趣,扭头看着戚祚国问道:“果真?”
“臣不敢妄言。”戚祚国赶忙回答道。
“那倒真是可惜了。”万历遗憾地说道,历史上魏忠贤就记载就是一个略有武艺,能够左右开弓的角色,没想到还真是个能打的人物,照这本事,的确当个太监实在屈才了。
“皇上不知,宫里御马监能弯骑马奔驰左右开弓,臂力惊人的太监们大有人在,魏忠贤的本事也算不得什么。”一旁的张鲸见万历误会,张口解释道:“宫里自有习武健身之法。”
果然是有武功秘籍,低着头的戚祚国瞳孔猛地一缩,内廷的御马监可是宫里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在负责宫内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出了不少能够骑马射箭生龙活虎耍大刀的太监,看这个小张公公的说法,果然如此。
“原来如此。”万历点了点头,他印象中明代倒是有上阵杀敌的太监,但却不知道,宫里面的太监还有专业的训练的,毕竟内廷的许多事情,他都没有太过关心过。
说来奇怪,大明现在平民家的生活水平已经够好的了,但却还是有不少人对太监这个需要自残的职业心动不已,这让万历这个对太监又爱又恨的皇帝很是无奈,刚刚提出废除太监制度,就遭到反对,太监们磕头求皇帝开恩自然不必说,朝廷上下同样一股脑的反对,理由是宫里不能进男人,没了太监很危险,甚至连两位不问世事的老太后都给惊动,直接问万历要个合理的说法。并且依靠内廷平衡内阁和朝廷是百年来的惯例了,没了太监,自己的权力也得不到保障,这让万历很是尴尬,只能尽量消减太监的人数,减少宫内任用宦官的地方,酌情启用女官,但是现实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许多工作大多还是太监们在做,每年自愿进攻的太监人数,也依旧不少,甚至像选兵一样,进行严格的检查才行。
“再这样以后就不许玩火铳了。”万历看着依旧打算把枪口指向对方的两个儿子,略微严肃点地说道,两个小家伙这才撇了撇嘴,略带不甘心地把枪口挪向一边,胳膊跨胳膊做出个关系好的动作。
“把这次参与的人都先关上一阵子,有伤的让太医治伤,朕不想听见有人死了。”转过身的万历继续说道。
“是。”对于万历这样一边教育儿子一边说话,实在有些不太习惯,但戚祚国还是提着十二分精神接受万历下达的命令。
第117章 送到军中去
士大夫这个阶级是不会轻易的和自己妥协的,这点万历很清楚,因为自己虽然和他们对立但却并不会像个野蛮人那样拿着刀逼他们就范,反倒是他们可以凭借拒不合作的态度,逼着自己像他们低头。
“麻烦啊,麻烦,比你们两个还麻烦。”戚祚国下去之后,万历看着还是不消停地两个儿子,自言自语道。
坦白地说,自己这样进行科举改革确实有些操之过急了,尽管现阶段站出来反对的读书人并不算太多,但依旧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让人接受的改革。可惜万历一点都不想等待,尽管他也觉得即使依照原本的历史,他在位的时间也足以让大明完成他想要的变革,但那样的速度,却未免有些太慢了。
华夏的王朝以科举制度领先于世界,但这种领先在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科举制度却显然有些落后了,依靠一大帮文科生管理国家可以,但现在万历想要的可是把大明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所以大明要的,可不是一大帮的公务员。
按照那帮读书人的想法,辛辛苦苦科举可都是为了当官光宗耀祖的,倘若是把他们拉去服役,这很显然不可能被接受。
“那就换一种法子。”万历突然自言自语地说道,让一旁侍候着的张鲸一阵莫名其妙,不知道皇帝在说什么东西。
…………………………
“去军中当士官?”被万历的思想折腾着无语的申时行满脸疑惑,士官是什么意思?他虽然是文官,但到底为官多年了,并且好歹也是首辅,文臣武将的管制无论是实授还是虚衔,都一清二楚,但无论他怎么回忆,大明也并没有士官这一说法。
莫不是和那个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一样,又是皇帝新造出来的官职?申时行满怀恶意地想到。
“对,去当官,既然他们不乐意说是去军中服役,那就改成去军中当官。”万历点了点头确认道:“凡是秀才以上的,都要去军中当士官,当然,必须在军中接受为期半年的学习才行。”
说白了还是去服役,申时行低着头思考着万历的想法,读书人科举为当官这个制度已经将近千年了,万历打的什么主意申时行自然清楚,倘若说是去军中服役,那势必让人接受不了,但换一种说法,说是去军中当官,那就足以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