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等候)-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渐渐的,明军的冲势停止了。知道了前面有战车阵埋伏的明军,就想着退回到坡顶后面去了。
可是。叛军会放过他们吗?在一声尖锐的哨声以后,战车阵后,叛军集合的全部四千二百名骑兵,分成了三队。冲了出来。
一队五百人的骑兵,冲向右翼,从侧翼攻击总兵杨御蕃率领的左翼明军。一队一千多人的骑兵,排好阵列直行,顺势掩杀转身而逃的中路明军。而人数最多的二千七百多名骑兵,杀向了自己的左翼,要去把辽东军彻底打垮。
而随着那些骑兵,孔有德放在后面休息了一天的六千多名老辽军,也追随着自己的骑兵一同出击。而那些老辽军就没有理睬总兵杨御蕃的左翼明军,因为孔有德认为,有着五百名骑兵的侧翼进攻,就足以打垮这路明军了。
老辽军们分成了两队,二千人一队的,攻击中路丘磊的明军,而四千人一队的,杀向了辽东军。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来,孔有德已经重视得辽东军都有些过分了。他就认为:消灭了辽东军,也就代表着完全取得了这场黄县会战的胜利。
冲出战车阵的叛军骑兵并没有急着追击,他们迅速地排好了阵形,驾驭着马匹快步走着,象一堵墙一样,向着逃跑的明军压了过去。而随着马蹄的踩踏,躺在地上受伤明军的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也小了许多。
而叛军的战车兵看到了自己的骑兵出击,也顾不得装填空的火炮和火铳了,都扬起了双臂,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声。
孔有德的帅旗,设立在这个缓坡后面的山坡上,他看到了自己追击的骑兵将要越过前面的坡顶,就紧握着马鞭,得意地扬起了下巴说道:“我们胜了!”
而站在望楼上的朱大典和高起潜,经历了从大喜到大悲的心路历程。当他们看到了明军打败了交锋的叛军,气势如虹地冲过了坡顶时,都以为明军已经和胜利女神在握手了。
可是接着就远远地听到了火炮和火铳的射击声,因此,都忍不住为坡后那不明情况的战斗而感到担忧。
但是没过一会儿,明军就纷纷撤退,最后撤退演变成了逃跑,明军的阵形也在逃跑中荡然无存。当看到坡顶出现整齐的叛军骑兵队列时,朱大典和高起潜的心,都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而明军争先恐后的逃跑,引得阵脚是大乱,这就是大败前的节奏啊!高起潜已经站不住了,他对朱大典说道:“巡抚大人,前方战局不明,我们还是下楼指挥战斗吧。”
高起潜现在当然不肯站在望楼上了。他要跑到自己的护卫中去,骑上自己的马。万一明军大败,他就能够及时地逃跑。不过,高起潜也没有抛下朱大典,因此招呼着朱大典一起下望楼。
可朱大典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对于眼前战局的不利也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他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放弃。顿时,朱大典的狠劲上来了:“监军大人请自便。不过本抚自有分寸,本抚还是站在这里再看看吧。”
见到朱大典不同意,高起潜也就不再相劝,独自下了望楼。
朱大典虽然不怎么会打仗,可是他也明白:如果作为主帅的他,现在下了望楼逃跑的话,那么整支明军将会立刻崩溃。而战局也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可现在的明军还有吴世恭他们的联军没有动,朱大典和高起潜身边也有一支七千人左右的护卫部队。而把这两支部队都压上去的话,未必没有翻身的机会。
于是朱大典站在望楼上,向着自己的亲兵队长叫道:“去通知刘副将之旅上前支援,尔等也集合起来,一同上前与叛贼决战。”
高起潜听到了朱大典的命令,心中是很不以为然。他以为朱大典完全是得了失心疯。这时候的高起潜,就骑上了马远远地拖在了最后。
因为高起潜以为自己的举动是相当理智的。毕竟他在内廷中以知军闻名,对于判断战斗的胜利和失败,有着极大的权威性。
而这时候,叛军的骑兵也已经冲过了坡顶,他们立刻放开了马速,并排冲刺着,向着逃跑的明军杀了过来。
明军逃跑的队伍是更混乱了,兵丁们聚在一起,都尽量争夺向前,让自己跑得越远越好。危机关头,人性丑陋的一面就出现了,有些明军兵丁就用刀砍杀着身前的明军,要为自己杀出一条活命的路。
可是人又怎么跑得过马呢?冲刺起来的叛军骑兵,一下子冲入了明军逃跑的人群中,拿起手中的兵刃,收割起背对着他们逃跑的明军兵丁的生命来。
而吴世恭他们也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波动。身处后面的联军武官倒还好,他们也不太了解前方明军战斗的情况。但是身处最前沿的吴世恭,却明白地了解了真实的战况。
与朱大典一样,吴世恭也在一开始是以为明军将要胜利了。他还又带着汝宁营往前挤了几十步,想着多少在胜利以后,抢到一些战利品呢。
可是吴世恭很快就约束住汝宁营的兵丁,停止了脚步,因为他也听到了坡后火炮和火铳的射击声。而比朱大典更有利的,因为吴世恭更靠近战场,所以他还隐隐约约地听到了明军兵丁发出的惨叫声。
前方的战局肯定不利,可是还没等吴世恭发出下一步的命令,就看到冲过山顶的明军慌张地退了回来。没一会儿,山顶上出现了排列整齐的叛军骑兵。
而随着叛军骑兵的冲刺,中路的整支明军也集体向后转,用了吃奶的劲向着后方逃跑。
“注意!不要被那些明军冲散了队伍!”吴世恭是立刻大叫道,“如果他们靠近,不要手软,立刻火铳射击。撸车也排的再紧密一些。”
对于逃跑的明军来说,有经验的兵丁肯定不会向着吴世恭的汝宁营方向来逃。因为按照军中的规矩,确实是对冲阵的兵丁是毫不手软的。
但是总有几个昏了头的兵丁,是直接向着汝宁营方向逃跑。但是他们也很快地倒在了汝宁营的火铳和长枪下面。
而这一狠辣的举动,终于让逃跑的明军清醒了一些。他们分成了两路,分别从联军的两侧向着后方逃跑。
而吴世恭这时候就发现,追击的叛军骑兵是越来越近了。而且还有大量的叛军步兵上了坡顶,紧跟着叛军骑兵,向着自己汝宁营的方向压过来啦!
第三百二十五章又闻喀秋莎
吴世恭在这时候肯定是不能够分散注意力,去观察左右两翼明军的状况了。
吴世恭不知道的是,总兵杨御蕃率领的明军左翼,在遭受了五百名骑兵的侧翼攻击以后,却并没有立刻崩溃。在遭受了大量的伤亡之后,杨御蕃竟然把冲过坡顶的明军左翼兵丁给撤了回来。
不过明军左翼的状况并没有变好,撤回坡顶以后,他们也给叛军纠缠住了。所幸的是,面对优势叛军的围攻,左翼的明军依然成建制地进行着抵抗。这也可以看出杨御蕃作战时的顽强作风。
而右翼的辽东军,他们在一开始明军炮队射击后的冲锋过程中,遭受的伤亡几乎是忽略不计。可是在战车阵前短短时间的被屠杀,辽东军却一下子倒下了六百多人,其中有一百多人是辽东军各级军将的家丁。这让辽东军的军将们几乎要气得吐血。
可是辽东军毕竟战场经验丰富,见到了自己遇上了埋伏,也见到了叛军战车阵后的叛军骑兵出列,辽东军是毫不犹豫的,有序地转身而逃。退回到他们出发的位置,摆出了一副防御的阵形。
其实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战场上的每一个战术动作都需要留有余地的。比如刚才在辽东军的冲锋中,他们兵丁之间相隔的位置就很讲究,可以有空档让兵丁转身。
这其实也就是一种战场经验。当时冲锋的时候,辽东军肯定不会知道坡后有着叛军的战车阵埋伏的。但是他们就预留了这个转身的位置,却让遭受埋伏以后的辽东军,可以顺利的转身,有序地向后退去。
而中路丘磊的明军,却没有这种安排。所以当他们转身逃跑时,就会陷入混乱,反而是想跑都跑不快,甚至出现了自相残杀。
不过虽然辽东军及时后退了,但是他们也不能够一直后退,把撤退撤成了溃退,如果是那样,那么辽东军可是真的要万劫不复了。
但是到底时间太短,辽东军也不能够完全做好防御,当叛军的骑兵和老辽军逼上来以后。再加上原先散留的叛军左翼兵丁共一万多人,立刻组成了半包围状,猛力攻打着辽东军。
不过还好,还有炮队的那二十门大口径火炮的威胁,叛军也不敢聚集在一起组成战斗群来进攻。这使得叛军的进攻威力也小了许多。因此,辽东军也勉强守住了阵脚。但是。战斗也是进行得岌岌可危。
而吴世恭现在看到的。进攻中路明军的叛军骑兵和老辽军,向着自己的汝宁营压了过来。不过,吴世恭眼看到的也有一些错觉。
我们已经知道,在上午,吴世恭和刘泽清的联军是站在辽东军和中路丘磊明军之间的后面。而在下午,联军就挪到了中路明军的后面。但是再怎么挪。也不可能挪到中路明军的正后方,因此,现在的联军就处在中路偏右的位置。
而叛军的骑兵和老辽军是正对着中路明军追击的,因此。这两支部队的交错,就有一个位置上的偏差。
而追击的叛军,也被逃跑的明军遮住了目光,根本就没注意到联军这支严阵以待的部队。所以当逃跑的明军向两边散开,露出汝宁营前排的撸车阵时,叛军的二百多骑兵和四百多老辽军也惊恐地发现,自己离这撸车阵也只有七、八十步的距离了。
但是这些追击的叛军根本就停不住脚步,他们一直冲到离撸车阵五十步左右的地方,才勉强止住了自己的冲锋。
同样的,汝宁营的火炮先发射。在梁辉的指挥下,那十门装填实心炮弹的三磅火炮并没有发射,而炮队也只发射了那七门装填霰弹的小炮。
说实在话,当时火炮霰弹的杀伤距离实在是太近了一些,也就是三、四十步左右的距离,再加上这些霰弹的发射药装得又不足,因此,没有打倒几名叛军。
不过也已经够了,至少完全止住了面前这些叛军冲锋的势头。接着就是火铳的射击了。先是射程近的中型火铳,接着就是射程远的重型火铳。几排射击以后,这股六百多人的叛军被打倒了三百多,其余的叛军都远远地逃开,不敢再靠近了。
这次小胜,完全就是叛军设下的战车阵埋伏的翻版。这胜利的原因也都是打了对手一个出乎意料。
但是在这样的小胜以后,汝宁营的兵丁却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战局不利,该何去何从呢?他们都看着吴世恭,等待着他来做这个主心骨。
“全军向前!”吴世恭在瞬间就下定了决心。
其实吴世恭也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不是正确。但是在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够后撤逃跑。要不然吴世恭的汝宁营不就是要落在了最后了吗?而吴世恭刚才所说的绕一个圈子逃跑,那完全就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法。根本不可能在混乱的战场上来实现。
所以面对着叛军的掩杀,断后的汝宁营很可能都会交代在了这里,那还不如向前去拼命一下勇者胜去了。
听到了吴世恭的命令,前排的汝宁营兵丁立刻用力推着撸车,向着坡顶前进。而后排的联军部队,也按照事先的安排,在各自位置上随着汝宁营前进。
而在这时候,朱大典派出的通信兵才赶到联军那里。当通信兵找到断后的燕定山时,燕定山告诉那位通信兵:全军已动,已经没办法再找到刘泽清了。不过燕定山也让那名通信兵给朱大典带一句话,联军是肯定向前进攻了。要朱大典立刻安排其他的明军,协助着联军的进攻。
但是这时候,汝宁营的推进又遇上问题了。现在的汝宁营前排的撸车,离坡顶也就是三百五十步的距离,离坡后叛军的战车阵也只有五百步不到,总共也就是一里左右的距离。如果一名兵丁全速跑的话,用现代的时间计算,也就是二、三分钟的时间。
可是这段路是上坡,推车需要花费的力气就比较多。还有,在这条路上还布满了尸体。而地上的这些尸体并不影响人走马跑,因为人和马都可以跳过这些尸体。但是,这些尸体对撸车的前进就有些阻碍了。
吴世恭的撸车上并没有装什么东西,都是空车,因此用力推的话,勉强翻过这些尸体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马尸就没办法了。
还有,那些炮车可很重的,根本不可能翻越任何尸体。因此,汝宁营推进的步伐就被这些不起眼的阻碍给挡住了。而四处明白过来的叛军,也开始组织部队,要对联军发起进攻。
“都傻站着干什么啊?快出去搬动挡路的尸体啊!”指挥机动营步兵的周巡急着叫道。
立刻一个百人队的兵丁跑出撸车,开始清理尸体,给炮车清理出一条道路来。于是整支队伍又艰难地前进了。虽然前进的速度下降了很多,但起码撸车和炮车再次滚动起了车轮。
但是周围聚集的叛军是越来越多,他们也不敢靠近撸车,不过他们也用手中的火铳和弓箭,对着那些搬运尸体的汝宁营兵丁射击。
虽然有着乞丐盔甲的防护,但是总免不了有几位兵丁伤亡。而那些兵丁搬运尸体的行动也有些受阻了。
于是在周巡的命令下,又一个百人队的兵丁出列了。他们手持着火铳排成了四行,在他们的百人队队长的指挥下,开始向四处骚扰的叛军进行射击。而亲兵队的兵丁也上前帮忙推动着撸车要提高撸车的速度。
不过突前的兵丁到底太少,一次齐射才有二十五支火铳打响。所以在对射中,那些兵丁也纷纷倒下,很快就倒下了十几人。
指挥战斗的百人队队长肯定是叛军的重点打击目标。没多大功夫,那名百人队的队长就在弓箭和火铳的射击中阵亡了。
也不用多想,副队长立刻接替了指挥。可是等那名副队长刚拔出了腰刀,还没有发出第一声命令,一枝利箭从他的眼窝子里穿了进去。
一见这情况,周巡是怒骂了一声,他虎起身就想着自己亲自上阵。一旁的俞继立刻压住了周巡的肩膀,说道:“你正我副,这里不能够缺你指挥,我上吧!”接着率领着下一个百人队出了撸车阵。
这个百人队兵丁的装备与第一队就有些不同了。除了五十名依然是火铳手以外,还有五十名是刀盾手,他们将用盾牌护卫住搬运尸体的兵丁。
经过补充的火铳手依然展成了四排,俞继不断地发着命令,下令向着最有威胁的叛军方向射击。俞继身上的盔甲也是“乒乒”作响,连盔甲上也插上了好几枝箭。
还好,汝宁营的统领们都穿戴着环臂铁甲,那是重甲,叛军的鸟铳和弓箭就很难射穿。不过在子弹的重击之下,俞继依然感觉到自己的嗓子眼有些发腥。
俞继强压住自己的内伤,依然发着一声声的命令,而那些火铳手就象是机器人一样,完全不顾子弹和箭枝的横飞,一板一眼地交换着秩序射击和装填子弹。
见到自己火铳手的勇猛表现,一位汝宁营推车的兵丁是热血膨胀,他一边用力推着车,一边忍不住开口高唱起汝宁营不正式的军歌——《喀秋莎》。
第三百二十六章冲过坡顶
在这时候,激昂的《喀秋莎》歌声特别有着感染力。很快的,汝宁营全部兵丁都齐声高唱了起来。
我们都知道,人在齐心协力之下干劲是特别的高。而伴随着歌声,火铳的射击仿佛也打出了节奏,象是在为着歌声打着节拍。
顿时,汝宁营的士气就更高昂了,而在汝宁营之后的联军兵丁,虽然一时三刻也学不会唱《喀秋莎》,但是他们依然随着节拍欢呼着。而叛军的士气也一下子被打落了许多。
而这时候,眼见不妙的叛军,也从围攻辽东军的骑兵中,分出了一队二百多人的骑兵部队,向着汝宁营的左翼杀了过来。
这队骑兵并不是来进攻撸车阵的,他们就想要消灭露在撸车阵外的汝宁营兵丁,再次阻碍撸车阵的前进。而见到了自己的骑兵出动,有四、五百名叛军的步兵,也不和汝宁营远程对射了,他们跟随着自己的骑兵一起冲锋。
而出了撸车阵的汝宁营兵丁根本就没有带什么长兵器,所以一旦被叛军的骑兵和步兵近身的话,他们将完全失去抵抗力。
所以搬运尸体的兵丁立刻在他们队长的指挥下,躲到了撸车阵的后面。可是俞继指挥的火铳手离撸车阵太远了,他们已经跑到了离撸车阵五十步左右的地方。跑回来已经来不及了。
一见这个情况,俞继他们也在心中都发了狠,他们索性不跑了,面对着叛军的逼近,继续一排一排地发射着火铳,准备是打死一个赚一个。
叛军的这支混编军队是从撸车阵前方五十步的距离,由右向左横扫的。他们也准备做出一些牺牲。忍受住撸车后面的火铳射击,就是要把俞继的火铳手全部消灭。
俞继的火铳射击虽然很猛烈,但是叛军人数毕竟太多了,很快的,叛军的人马就冲到了离俞继只有二十步左右的地方。这时候,俞继连叛军先头骑兵脸上的五官都看清楚了。
“难道我就要死在这个地方了吗?”这时候的俞继心中浮起了这个念头。而撸车阵那里,也仿佛是不忍心看到这样的惨状,停止了唱歌,并且罕见地没有了任何火炮和火铳的射击声。
可突然,撸车阵那里发出了“呲呲呲“的火药燃烧声。这是汝宁营把这次带出来的五十只一窝蜂都点燃了。
一下子,撸车阵后涌出了五千枝火箭,那铺天盖地的箭枝,真的象一窝蜂一样,扑向了冲锋的叛军。
连惨叫声都来不及发出了。大批的叛军和他们的战马被突如其来的火箭射倒在了地上。这队叛军完全是被火箭的攻击给打蒙了。
死里逃生!俞继一下子从绝望中兴奋了过来,他一挥腰刀。嘶哑着大叫道:“继续射击!”不过还有些火铳手依旧沉浸在绝望和惊讶中。所以这次齐射,也只有一半的火铳手打响了手中的火铳。
但是这次齐射也成为了压垮叛军的最后一根稻草,侥幸活了下来的叛军,连滚带爬地转身而逃,再也不敢靠近撸车阵了。
护卫着朱大典的部队,在留下了一千人马依旧护卫中军以后。也在先前出动了。他们对迎面逃来的中路明军兵丁挥起了屠刀,逼迫着这些明军转身而战。
而转身战斗的那些明军,又见到了联军主动进攻,也渐渐地恢复了战斗的勇气。等到听到了联军中发出了《喀秋莎》的歌声和欢呼声。他们的士气也高昂了起来,主动和追来的叛军进行战斗了。
而这一举动,也变相地减轻了联军左翼的压力,使得叛军抽调不出太多的兵丁来攻击联军的左翼。
辽东军在这时候也顾不得和联军的恩怨了。他们也很审时度势,见到了联军的反扑,也立刻变守为攻,主动地咬住了围攻他们的叛军,让这些叛军不能够进攻联军的右翼。战场上的态势,一下子好转了许多。
很有趣的是,在今天的战斗中,叛军使上了战车阵埋伏,而联军也用上了撸车阵;叛军是在埋伏以后立刻反击,而联军也是在用上了撸车以后立刻进攻;叛军的火器和火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而汝宁营也让叛军见识了自己的火器和火箭。双方完全就象是在表演一场模仿秀。
而我们也知道,火箭的发射是完全没有准头的,因此也免不了有几名汝宁营的火铳手也被火箭射倒了。但是这种误伤已经是没人注意了。士气大振的火铳手们,在俞继的率领下继续倾泄着子弹。而围在四周的叛军就躲得更远了。
又出了撸车阵的兵丁明显加快了搬运尸体的速度。刚才有着四周叛军的干扰,总免不了影响到这些兵丁的工作,而现在他们也可以集中注意力来清理道路了。
很快的,俞继的火铳队就来到了坡顶,突然他们停住了脚步,几名火铳手在俞继的命令下跑回了撸车阵,而俞继带着其他火铳手在坡顶继续观察着。
吴世恭是立即上前,来到了周巡和杨如松的身边,迎接着那几名火铳手的归来。当先的那一位深吸了一口气,开始简明扼要地象吴世恭禀告道:“大人,坡后一百五十步左右的地方有个叛贼的车阵。估计有着三、四百辆大车。”
“车阵排列成了一个弧形,车阵和坡顶之间没有叛贼的兵丁。车阵前没有壕沟和拒马。车阵后有多少叛贼不清。报告完毕!”
这种标准的军事术语也是汝宁营所提倡的,不过那名火铳手之所以报告的这么清楚,也是有着原因的。因为这车阵的攻防战,正是机动营的常规训练项目。所以听到了自己汝宁营将要进行熟悉的战斗,吴世恭、周巡和杨如松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确实,汝宁营一直在进行着车阵攻防的训练。尤其面对着臭不要脸的书墨防御,任何汝宁营的军官,对打破车阵都有着几招散手。
而且又知道了叛军车阵摆放的是最简单的长蛇阵,又没有纵深,前面又没有壕沟和拒马。这怎么不让汝宁营的军官们心花怒放呢?
吴世恭立刻按照汝宁营平常的训练安排道:“过了坡顶以后,向前进二十步停下。梁辉你的炮队准备好,我们一停下,你就开炮,把叛贼的车阵打开一个口子。”
“接着所有人在第一排撸车后面全速前进。注意了,就是有一个麻烦,地上的尸体太多。万一哪辆撸车推不动了,就把那辆撸车抛下,别管它了。”
“第二排撸车后面的人,都集中到第一排撸车后面加强人手。只要推到了那个车阵的缺口,如松你带着亲兵队先冲进去。周巡你带着火铳手在后面掩护。”
“还有!”吴世恭对身边的一名亲兵说道,“你到后面陈都司、李把总和刘副将那里去说一声,让他们跟紧我们汝宁营。当我们汝宁营冲开缺口以后,让他们立刻压上,完全把这个车阵给打破。”
“好啦!都去准备一下吧。”吴世恭最后说道。
这时候梁辉就问道:“大人,我看着刚才官军的炮队把火炮分成两次射击的方法比较好。等会儿我们的炮队能不能这么做呢?”
吴世恭是一挥手,说道:“炮队具体的事,都由你这个统领来安排。不过,不管你打一次炮还是打两次炮,最主要的就是把叛贼的车阵打开缺口。”
安排好这一切以后,汝宁营的兵丁都屏住了呼吸,准备着将要到来的战斗。
很快的,第一排的撸车就推到了离坡顶五、六步的地方停下了。其实从汝宁营的出发,到坡顶的距离并不长,也就是三百五十步左右,换作现代的计量单位也就是三百五十米左右。汝宁营虽然走的慢,但是走这些路按现代的说法来说,也只走了十几分钟。这也是为什么叛军没有集合起更多的部队,来阻挡汝宁营前行的原因。
俞继的火铳手都回到了撸车后面,而第二排撸车都被扔下了,后面的兵丁纷纷挤到第一排撸车的后面。几位带队的军官,纷纷地向吴世恭扬起了手臂,示意他们的部队已经准备好了。
看到所有的部队都准备完毕,吴世恭是用力地一挥手,汝宁营的兵丁猛的大喊,推动着撸车越过了坡顶。
而在后面望楼上的朱大典,看到了联军的先头部队又冲上了坡顶。他也立刻下了望楼,骑上了马,率领着剩下的一千护卫向前开进。朱大典是不给自己留退路了。今天如果不打败孔有德的叛军,朱大典就不准备回去了。而高起潜看到了朱大典的行动,在犹豫了一下以后,也拔马跟上了朱大典的脚步。
而这时候叛军战车阵中的兵丁还放松着呢。他们被缓坡遮住了视线,并不知道战局已经被扭转。等到他们听到了坡后一阵大喊声,接着看到了一排黑压压的撸车出现在了坡顶以后,一时三刻间,他们简直认为自己的眼花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打破战车阵
“快些装填弹药,准备发射啊!”叛军战车的统领大声叫道。
在原先,叛军战车阵的兵丁有四千多人,但是现在,也就不到三千了。那些缺少的人,正是骑着牵引战车的马,客串去当骑兵的战车兵。
而我们也在上文知道,其实那四千人中,正式的战兵才两千。而战兵因为作战技术良好,基本上在这时候都被抽调到了骑兵中。这也可以看出,一专多能在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而其余的二千就是辅兵。那辅兵也是基本上在战斗中做那些帮忙装填弹药等杂活的。所以对于这些辅兵来说,用冷兵器作战还是可以的,但是操作火炮和火铳,那就悲剧了。
由于刚才集中的发射,现在战车上的火炮和火铳基本上都是空膛,连火箭也没有遗留下几根。还需要重新把火箭搬运到战车的发射口上。这时间就很紧张了。
不过如果抓紧时间的话,叛军还勉强来得及。可是那些战车兵很多都还未站在战斗的位置上呢。
在刚才获胜以后,很多战车兵在欢呼以后,都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分享着战斗后的喜悦。不过这也不能够完全怪这些战车兵。因为现在叛军遗留下的战车兵,基本上都是辅兵,那战车上战斗的位置本来就不是他们的。
另外,虽然叛军战车的统领在大叫,可是明朝又没有高音喇叭。而四百多辆战车“一”字排开,总的距离要达到了两里以上,这怎么能够让边缘的战车兵听见呢?而聊天的那些战车兵也肯定不会去注意到坡顶上出现的汝宁营的撸车的。
还有一个问题。叛军的战车阵是“一”字排开的。本来因为战车的后面有叛军的骑兵保护,所以防御的纵深并不成为问题。万一有明军突破了战车阵,也有后面的叛军骑兵上前来堵上缺口。但是现在叛军的骑兵都出击了,所以这个保护也就不存在了。
不仅如此。战车阵的排列也不再完整了。为了骑兵的出击,战车阵中已经打开了十几个通道,让叛军的骑兵通过。可是到了现在,那些叛军的战车兵只顾欢呼和聊天了,并没有把这些通道给堵住。反正现在叛军的战车防线可以说是几乎不设防。
相对于汝宁营的准备充足,可以用一个情况来形容:就象是现代的足球比赛中,一支球队全队压出去进攻的时候,突然球被反断,被对方打了一个快速反击。叛军的战车部队就是面对这样的情况。
而汝宁营的撸车在推过坡顶以后,向前二十步停下了。炮队立刻开始矫正火炮。明朝当时的火炮发射都是直射,所以在以前两军交错在一起战斗的时候,火炮就并不能够发射,要防止误伤己军。
不过现在那些火炮离叛军的战车只有一百步左右的距离了。这么近的距离,矫正当然是很方便。这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在火炮上加上刺刀了。
在梁辉的一声令下以后。第一组九门火炮一起齐射。立刻把正对面的五辆战车打了一个粉碎。而在这时候,这面的叛军战车兵还在急匆匆地为他们的火炮和火铳装填弹药呢。
没被炮弹打到的战车兵立刻是东躲西藏。可是还没等他们跑开。汝宁营第二组的八门火炮又射击了。这一下子就把这里的战车兵都驱散得一干二净。而叛军的战车阵也出现了长达八辆战车距离的缺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