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等候)-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手下对杨如松说道:“杨队,等魏队把兄弟们都带过来了,我们再过去吧。”
杨如松“哼”了一声,说道:“就一个鞑子有什么可怕的,等魏队过来,那黄花菜都要凉了。准备战斗。”
四匹马立刻排成一排,在杨如松的号令之下,开始让马小跑了起来。没跑了几步,那个骑在马上的鞑子就发现了杨如松这四名骑兵,他立刻大声叫喊起来。随着叫喊声,从那屋子里又冲出了两名鞑子。
杨如松他们这时候已经跑上了大道,他们的马匹速度已经上来了。因此,就算是看到了又多了两名鞑子,他们也都停不下来。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从屋子里出来的两名鞑子都慌乱地解着缰绳。一名鞑子看到可能已经来不及了,他索xìng拿下了放在马匹后面的弓箭,拉开弓,向着杨如松他们瞄准了起来。
看到那名鞑子已经拉开了弓,杨如松他们握着骑矛的手中都有了汗水。这鞑子骑shè功夫厉害的传闻简直太如雷贯耳了。
“嗖”的一声,箭枝shè了出来。还好,杨如松他们都经受过长时间的面对火铳shè击时的冲锋训练,所以他们都咬紧了牙,连个避让的动作都没有做出来。
而鞑子慌乱中shè出来的箭,也没有什么准头,在杨如松他们身边飞了过去。那名骑在马上的鞑子,见势不妙,立刻就抛下同伴转身逃跑。刹那间,杨如松他们就冲到了那两名还没有解开缰绳的鞑子身边,在两声惨叫声以后,那两名鞑子都被骑矛捅了一个对穿。
其实这时候,逃跑的那名鞑子的马速还没有跑起来,杨如松他们如果追赶的话,还有很大的机会把他给留下来。可是,在紧张战斗以后,更由于害怕有其他的鞑子,在杨如松的命令下,所有的骑兵都放慢了马速,停了下来。
而后面魏队率领的骑兵,看到了杨如松他们放开了马速,他们也急忙赶了过来。这时候也快赶到了杨如松他们身边了。
杨如松他们带回来两个鞑子的首级,立刻在两支勤王军队中,引起了轰动。吴世恭把那两个首级拿给秦良玉看了以后,秦良玉说道:“是真鞑子,不过是蒙古人。”
秦良玉几番和后金军作战,因此对分辨鞑子的首级,有着丰富的经验。不过,在离京城这么近的地方发现鞑子,让所有的军将和兵丁也都紧张了起来。
秦良玉立刻命令军队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而探子也加倍放了出去。没有多大功夫,探子就回报了情况:京城附近,鞑子都散成一伙伙的兵马在乡间活动。烧杀强掠着。
听到探子的回报,秦良玉是大怒,骂道:“都是吃干饭的吗?这么多勤王军队,连这几个鞑子都收拾不了。还让他们在京城脚下惊着圣驾。走,让我们白杆兵把这些鞑子赶离京城去。”
看着秦良玉那副打了鸡血针的模样。吴世恭在心中暗暗叫苦:“哎哟我的秦nǎinǎi啊!你就别这么老当益壮了吧。”
其实这时候,随着勤王军队的逐渐到达,后金军害怕被明朝军队给纠缠住,更害怕自己后路被截断。因此,后金军的主力八旗军队和准主力蒙八旗已经撤离了京城。留在京城附近的只是随同后金军一同入关的蒙古部落的军队。
这些蒙古部落的军队好不容易入了关,看到了八旗和蒙八旗都吃肉啃骨头的,他们想,自己也该有一口汤喝了吧。因此,他们就没有随同后金军的主力撤退,还遗留在京城附近四处抢掠。
而明朝军队却静坐在城池内,对这些蒙古部落的军队是不闻不问,这让那些蒙古部落的牧民兵丁就更是胆大了。他们索xìng分成了一伙伙小队到了乡间,搜刮他们可以看到的一切。
可前些天,率领这些蒙古部落军队的首领得到了禀告,说有两名出去抢掠的蒙古部落兵丁被明军杀了,据逃回来的那位兵丁禀告说,袭击他们的只有四名明军骑兵。
这情报让这位蒙古首领是极其重视。这次入关,除了抢掠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以外,把后金军的士气都给提了起来。他们发现,除了有限的几仗以外,明军基本上都缩在城池中,根本不敢出城和后金军交战。
而这次有几名明军敢主动向自己的兵丁发动进攻,这位首领就估计着,明朝jīng锐军队过来了。于是,他立刻下令,让散在乡间的蒙古兵丁立刻回来集合,然后就马上撤退。
但是在匆忙之间,根本就集合不起所有的蒙古兵丁。因此,当秦良玉率领军队赶到的时候,才聚集起来一千多名蒙古军。接着发生了吴世恭穿越以后和后金军的第一次战斗。
整个战斗其实根本就称不上战斗。为了多接应一些蒙古兵丁,那蒙古首领还是把军队排成了战斗队形。可能他还想着打败秦良玉的军队呢。
可秦良玉很有经验,她早就把军队展开排好了阵形。甚至她在把吴世恭的军队放到了阵形的左侧以后,自己白杆兵负责的右侧和中间的兵力是更加雄厚了。
这次战斗发生在京城南面十里左右的地方。当秦良玉把部队排好阵形以后,她发出了进攻的命令。并且,她从身边的女护卫手中,拿过了一把白杆枪。
吴世恭在左侧远远地看到了秦良玉的这个举动,他被吓了一跳。吴世恭心想道:“你这个老太太可千万别冲动,心血来cháo地去玩那种带头冲锋的把戏。要不然,你这个主帅冲锋了,那就逼得我也不得不冲锋了。”
还好,这只是秦良玉鼓舞白杆兵的一种手段。见到秦良玉拿起了白杆枪,她身边的白杆兵都是士气如虹,儿子马祥麟就立刻代替母亲率领着先锋向蒙古军冲了过去。
看到了白杆兵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那位蒙古首领二话不说,调转马头就跑。见自己的主帅这个样子,那些蒙古兵丁也纷纷驱马逃跑。至于那些还没有回来集合的蒙古兵丁,那也只好让他们自求多福了。
可到底是马快。等到马祥麟率领的白杆兵冲过去以后,已经没有剩下几个蒙古兵丁了。在把几个,因为倒霉被堵住自己逃跑线路的蒙古兵丁杀了以后,整场战斗就取得了胜利。而吴世恭害怕那些蒙古兵丁杀个回马枪,所以也不敢派出自己的骑兵,这也是没有扩大战果的一个原因。
那些白杆兵似乎都有些意犹未尽,更感到有些扫兴。吴世恭就很奇怪,在派人打听以后,吴世恭才了解到:白杆兵的主要收入并不是军饷,当然他们的军饷本来就拿的很少。白杆兵主要的收入是用敌人的首级换回来的赏银。所以他们看到了一锭锭的银子骑着马逃跑了,因此感到是十分的遗憾。
不过,吴世恭自己的兵丁却是十分的兴奋,他们感到:鞑子的战斗力也不过如此嘛,他们也是会逃跑的嘛。其实这些兵丁并不能够分辨出后金军和这些蒙古牧民兵丁的区别。他们也很快就会被这个错误的认识,而搞得吃苦头的。
在扫荡清楚附近所有的蒙古兵丁以后,军队就在京城的南门外扎了营。等大营扎好了以后,吴世恭远远地看着京城。心想道:“南城,我又回来啦!”
第一百六十三章熟人相见
打败,或者说是赶走了那些蒙古兵丁以后,在秦良玉的安排下,白杆兵分成了几队,开始肃清附近的残敌。而吴世恭的军队当然也开始扎营做饭。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秦良玉和吴世恭他们行军了一路。其实她也一直在观察着吴世恭的军队。她发现,吴世恭的军队,无论在行军还是扎营上,都做的是中规中矩的。尤其是兵丁的身体素质和他们完成土木工程的水平,让走遍了大江南北,见识了几乎所有明军的秦良玉感到:吴世恭的军队确实就是一流的。
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这支军队的实战经验比较少。还有,他们的首领,那个臭小子吴世恭比较怕死,只知道防御,不知道主动进攻。这让秦良玉很是遗憾:“怎么这么好的军队不是我的,却象一朵鲜花插到了吴世恭这堆牛粪上去了呢?”
因此,在和蒙古军的战斗中,秦良玉还是很放心地把吴世恭的军队放在了左翼。在战斗中,秦良玉观察到,吴世恭的军队都是排好了方阵,向前进攻的。虽然他们进攻的速度比较慢,但是,这些兵丁的行动都是进退有据的。
秦良玉估计了一下,自己的白杆兵如果和吴世恭的军队单独战斗的话,被吴世恭的军队打败,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可是要把吴世恭的军队打败的话,自己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甚至会让白杆兵伤筋动骨的。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秦良玉因为还没有完全明白大规模使用火器的效果,所以还是把吴世恭的军队的战斗力低估了一些。
但是秦良玉也知道,强行收编吴世恭的这支军队也是不可能的。她观察到,吴世恭手下的那些兵丁,对吴世恭的态度是绝对的服从和恭敬。因此,除非把吴世恭本人收编到自己的帐下,否则的话,根本就没有可能来收编这些兵丁。
可是要把吴世恭收编到自己帐下,那就更不可能了。虽然现在的吴世恭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而秦良玉现在自己帐下的千户和千户以上的武官就有二十多人。但是,吴世恭掌握的军队的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了一个千户应该掌握的实力。
首先,吴世恭的军队人数达到了二千人。这倒还罢了。可看看吴世恭军队的兵器和火器装备,再看看吴世恭军队的供养供应,就可以看出来吴世恭的军队是相当富裕的。秦良玉扪心自问,就算是自己是石柱的土司,可以说是石柱的土皇帝了,但是供养吴世恭这么样的一支军队也是相当的吃力的。
再说,吴世恭毕竟是阳武侯府中的人,这烂船也有三分钉,强行用强去收编吴世恭的军队,很有可能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
还有,秦良玉也看出来了,吴世恭并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家伙,如果自己和吴世恭好好商量的话,吴世恭也绝对不会答应自己的。除非自己到皇上那里讨一道诏书。可是那样的话,那就强扭的瓜不甜了,没有多大的意思。
不过,既然这次吴世恭这个臭小子现在落在了自己的手中,秦良玉就打算好好地压榨吴世恭这臭小子一番,起码让吴世恭在这次勤王的过程中,为秦良玉出一把大力。
如果现在的吴世恭,知道秦良玉的想法的话,他肯定是能够跑多远就跑多远的。可这时候的吴世恭,正高高兴兴地和自己手下的军官聊着天呢。
作为军队的二把手,吴世恭的副手副千户俞继正在拍着吴世恭的马屁:“大人,多亏您的英明啊!这一路上无惊无险的把我们归德卫的儿郎都平安地带到了京城。还杀了两个鞑子,这下子我们归德卫就好向上面交待了啊!”
吴世恭被俞继的马屁拍的是很舒服,他“哈哈”笑着,但嘴里还是谦虚道:“就两个鞑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吧。”
俞继连忙回答道:“大人您还别不相信,这次到京城来勤王的,能够有鞑子首级的就不错了。我们有两个首级,不说是出类拔萃的吧,那军功也肯定是很优秀的。”
“哦?”俞继的话倒引起了吴世恭的好奇,就杀了两个鞑子,就算是军功卓著啦?自己在前世砍人的时候,有时候杀掉的人也要多于俩人的,这还是打仗吗?
俞继接下来的话,回答了吴世恭心中的疑问。因为这时候的明军,因为以前明军的几次打败,因此根本就不敢和后金军野战了,只能够在城池中被动地防御着后金军的进攻。
可是在城池防御战时,就算是杀死了鞑子兵丁,也不可能到城池外去收集鞑子首级的,而朝廷又是用首级来确定军功的,所以,现在吴世恭手中的那两个鞑子首级绝对就是个稀罕物。
明白了道理以后,吴世恭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完以后他说道:“我们归德卫就应该做到高风亮节嘛!不要和友军去抢军功,要安心驻扎在京城保护皇上的安全嘛!等到京城危局解决了,我们再平平安安地回家去。”
吴世恭的一番话,让身边的军官是心领神会,这就是要驻扎在京城,不主动去找后金军战斗了嘛。
吴世恭的军队,就这么在南城外安安心心地驻扎了下来。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吴世恭的骑兵也配合着秦良玉派出去的白杆兵去扫荡附近散留下的鞑子兵丁。倒也小有收获,又弄到了几个鞑子的首级。
吴世恭感觉到,这鞑子首级也应该够了,他还是不想让自己的军功在崇祯皇帝面前太过显眼。因此,吴世恭就让自己的骑兵,把以后获得的鞑子首级都让给了白杆兵。这个举动,倒让两军的关系融洽了许多。
秦良玉到达了京城以后,和兵部的公文来往了几次。最后,朝廷默许了秦良玉和吴世恭的军队在南城外扎营的举动。并且,还从南城的城墙上,为这两支军队吊下一批粮草来。
这一天,秦良玉召集了包括吴世恭在内的,所有帐下的武官议事。秦良玉一身戎装,坐在大案后说道:“朝廷有令,孙督师在通州大营召集本官议事。本官将在明天和马副总兵一同赶往通州,将要离开一段时间。而这些天,在将士用命之下,附近鞑子也基本扫剿了干净。可尔等不可放松,要确实保障京城的安危。”
所有的武官都抱拳称诺。接着,秦良玉就安排了白杆兵的另一位副总兵在她离开以后,负责军队的指挥。
等秦良玉带着马祥麟离开以后,吴世恭就有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再说,附近的鞑子都剿灭得差不多了,所以这一天,他带领着自己手下的一群军官和一些护卫,来到了南城的城墙下。想怀念一下自己在南城兵马指挥司战斗的那些岁月。
按照明朝的规矩,吴世恭他们肯定是不能够进入京城的,所以,吴世恭也就是沿着城墙溜达,和身边的那些军官吹嘘着自己在南城的丰功伟绩。
就在吴世恭吹嘘的时候,城墙上有个兵丁突然大声叫道:“吴指挥!这位是吴指挥吗?”
吴世恭连忙抬起头一看,那人自己认识,正是南城兵马指挥司的一名兵丁。虽然站在城墙上的兵丁,以京营中的兵丁为主,但是从兵马司抽调出来的兵丁也为数不少。
遇到了熟人,吴世恭心里是很高兴,他笑着向那位兵丁挥了挥手。
那兵丁瞧清楚了是吴世恭以后,惊喜地叫道:“真的是吴指挥,你们快来看啊!吴指挥回来啦!”
所有在城墙上的南城兵马司的兵丁,听到那兵丁的叫喊声以后,都趴在城墙垛口往吴世恭看去。还有一些京营的兵丁也好奇地看向了吴世恭,并且向身边兵马司的兵丁打听吴世恭的来历。
这一段时间以来,鞑子一直在城墙底下活动着,虽然鞑子并没有攻打京城,可是驻守城墙的那些兵丁总是心惊胆战的。
而前些天,秦良玉的军队终于把那些鞑子都给打败赶走了,并且在南城外面扎下了大营,这些兵丁也总算是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于是,他们对拯救他们的军队是特别的热情。所以,随着吴世恭的挥手,就引来了那些兵丁一阵迎接英雄般的欢呼声。
听着这一阵阵欢呼声,吴世恭全身上下的毛孔都舒服地张开来了。这做英雄的感觉确实令人回味无穷啊!
欢呼了一会儿,城墙上突然有位武官激动地大声叫道:“巡儿,是你吗?”吴世恭定睛一看,正是周世昆。
在吴世恭身后的周巡也激动地跳下了马,跪在地上向周世昆磕头道:“爹!是我。”
接着就上演了一番动人的父子相见的戏码。到了最后,周世昆向周巡叫道:“巡儿你等一等,我派人把你娘叫过来。”
周世昆的话,一下子提醒了原来住在京城里的那些军官,他们纷纷相托城墙上的兵丁去传信。当然,也早有人到阳武侯府给薛濂传信去了。
不过在等待的那段时间里,周世昆突然向周巡叫道:“巡儿,你媳妇已经嫁过来一年多了,这次你回河南就把她带回去吧。”
吴世恭这些知道内情的人,当然知道那个就是周巡逃婚的丑媳妇啦。他们看着周巡的囧样,都幸灾乐祸地大笑了起来。
第一百六十四章义不容辞
那些军官的家属陆续到达了城墙上,城墙上下的喊话声是此起彼伏。城墙上还纷纷吊下了那些家属带给军官的一些大包裹。其中,有大量这些家属带来的元宵。这元霄节也确实是快到了啊。
到了最后,带着面纱的薛雨霏和nǎi妈抱着的小侯爷薛呈麟,在一群护卫和丫鬟、婆子的开道下,也上了南城墙。
一见到了吴世恭,薛雨霏就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她连连拿着手帕,掀起自己的面纱,擦着不断留下的眼泪。一直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终于收住了情绪说出话来。
在当时这个年代,这俩夫妻当然不可能说些“吻你一千遍!”,“爱你一万年!”之类的亲热话,他们也只好说了些“你还好吗?”,“多注意身体!”之类的没有营养的话。
不过薛呈麟这小子倒是特别地兴奋,他“咯咯”笑着,不断用戴着棉手套的小手,拍打着城墙的垛口,嘴里还对着吴世恭清脆地叫着:“爹!爹爹!”。到了最后,他一把抓下头上的小棉帽,扔向了城墙底下的吴世恭,接着他兴奋地拍着小手,“咯咯咯”地笑得更欢畅了。
看到自己儿子的小棉帽从城墙上晃晃悠悠地落下来,吴世恭连忙上前抓住,接着把小棉帽放在鼻子底下,使劲地嗅了一下小棉帽上儿子的婴儿香。然后把小棉帽珍藏在自己的怀中。
直到黄昏的时候,吴世恭这群人才依依不舍地回到了自己的大营中。之后这些天,家在京城的军官轮流去城墙和家人见面,吴世恭也和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又见了四、五次面。他们都盼望着这样的rì子永远地继续下去……
秦良玉带着儿子马祥麟快马加鞭地赶到了通州大营,没想到他们是焚心似火,其他勤王军队的带兵官员却姗姗来迟。等到所有的官员都来到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六、七天了。
这次主持商议的是,被崇祯皇帝重新起复的孙承宗。等到所有的官员都来到以后,孙承宗立刻把官员们聚集在一起,商议起当前的形势来。
现在,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他们的军事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除了抢掠了大量的财物以外,这次入关,他们更掠夺了关外稀缺的大量的人口。
更为主要的是,后金军完全摸清了明朝这个纸老虎的虚实情况,也对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有了直观的了解,也就是说,后金军认为明朝的军队在野战中是不堪一击的。这让后金军从上到下都是信心大增,也从内心中,对皇太极的英明领导和准确判断感到了由衷地佩服和崇敬。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皇太极便命令后金军的主力陆续地撤出关外,见好就收了。不过,皇太极还是让四大贝勒这一的阿敏,率领他的镶蓝旗,驻守在关内的被后金军抢占的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
皇太极让阿敏驻守在关内四城,所用的理由也很是冠冕堂皇的。他对后金军上下说:是为了保障后金军以后可以zìyóu出入关内关外。
不过,作为杰出的军事统帅,皇太极当然明白只靠阿敏镶蓝旗的这支孤军,面对源源不断来夺城的明军,是很难守住的。
但是,皇太极这样做却是有着一箭双雕的目的的。首先,他想把永平四城作为筹码和明朝朝廷谈判,让明朝朝廷承认后金是和明朝并立的一个国家。
说到这里,笔者就有些好笑。后金的政权早就成立了,也是有相当的实力,在关外又有这么大的地盘,那现在自己想要立国那就立吧。可他们却迟迟不肯立国,还巴巴地求着明朝来册封他们立国,以显示他们立国的合法xìng。这是什么啊?这不说明了,到了现在,后金的那些掌权者,面对明朝的时候,还有着深深地自卑感吗?
而一箭双雕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消弱阿敏的镶蓝旗的实力。在四大贝勒中,其他三大贝勒都是亲兄弟,只有阿敏是堂兄弟。
而皇太极见自己的威望树立起来以后,就要把八旗的权力尽量的收拢在自己的手中,而作为血缘比较远的阿敏,正是一个很好的开刀对象。因为动阿敏,其他的俩大贝勒不会联合起来反对皇太极的决定。
可明朝朝廷肯定不会让永平四城握在后金军的手中,因此,让重新复出的孙承宗主持调度所有的勤王军队,早rì夺回这永平四城。
可是当孙承宗让在座所有的官员拿出个夺回永平四城方案的时候,那些官员都是一言不发。这个时候,谁作声谁就是个傻瓜了。而孙承宗也不好太过相逼,因为这些领军的官员大多数都是文官。
见到那些官员都做起了泥菩萨,秦良玉看不下去了。她愤然站起身,很不客气地大声说道:“永平四城在鞑子手中,那简直就是大明之耻,朝廷之耻。让老身的儿郎为先锋,去夺那永平四城吧,你们慢慢率领大军来支援老身吧。”
听了秦良玉不客气的话,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官僚显得是充耳不闻。再说这些官员也没有办法计较。不提秦良玉的赫赫战功,也不提秦良玉不客气的话确实有道理,光是秦良玉的身份,就比在座的绝大多数文官的身份高。
要知道,虽然秦良玉是个武官,而那些官员大多数都是文官,可是文贵武贱的传统却在秦良玉的身上却是行大不通的。因为秦良玉还有个身份,就是被皇帝册封的二品诰命夫人。
见到场面有些僵,孙承宗立刻打起了圆场,他笑着对秦良玉说道:“马夫人真是老当益壮啊!朝廷一直把您当成柱石。有马夫人出马,永平四城光复将指rì可待。本官这里承诺,马夫人要朝廷有何支援就尽管提。”
面对德高望重的孙承宗,秦良玉倒不敢怠慢,她向孙承宗行了一个礼以后,对孙承宗说道:“孙太师客气了。老身其他的要求,无非是一些骡马钱粮。孙太师熟懂军略,老身也放心得很。就是伴随老身到京城的一支河南军队,老身是看着不错。望孙太师允许,让这支军队随同老身一同为先锋吧。”
孙承宗立刻看向了在座的河南巡抚和河南监军肖公公。他们俩对看一眼,肖公公有些疑惑地问秦良玉道:“那支军队的领军大将为何人呢?”
秦良玉一看问话的是个太监,就仰起了头,冷冰冰地回答道:“是个叫吴世恭的小子。”
看到秦良玉的态度,肖公公也只好干笑了两声。因为在座的都知道,秦良玉的丈夫就是给太监害死的。那秦良玉看到太监以后,是绝对不会给他们好脸sè的。
河南巡抚也只好上前解围,他说道:“吴千户这人,本官倒是知道。确实是骁勇善战。收复永平四城,此乃国战,我等河南儿郎也绝没有退缩的道理。马夫人尽管安排去吧。”
河南巡抚和肖公公的心里都想道:“如果吴世恭能够在收复永平四城的战斗中,立下一份功劳,那还不是他们河南勤王军队的领军官员的功劳啊?如果能够压住其他勤王军队一头,他们在崇祯皇帝的心中,分量可要重了很多啊!至于万一打了败仗,那也是在秦良玉的指挥下,怪不到他们俩的头上。反正这件事横竖都不吃亏。”
接下来,所有的官员就商量了支援秦良玉多少骡马粮草,派遣何支军队配合跟进等琐碎军务。很快的,孙承宗就把一切都安排妥定了。
可安排那些骡马粮草又拖上了好几天,当秦良玉带着这些骡马粮草回到白杆兵和吴世恭的大营的时候,时间已经快到了崇祯三年的二月了。
回到大营以后,秦良玉立刻集合所有的武官商议军务。她首先对吴世恭说道:“吴千户,朝廷有令,这次攻打永平四城,你的军队归本官指挥。”
接着,秦良玉给吴世恭出示了盖有孙承宗官印的调兵公文,并且还有盖有河南巡抚官印和河南监军官印的调兵文书。在调动吴世恭军队的手续上,做到了无懈可击。
吴世恭呆呆地看着这些公文和文书,心中是十分后悔:“我当时怎么鬼迷心窍啦!知道伴随着秦良玉这个母老虎,还想着过安稳rì子。到了京城以后,我早就可以和秦良玉分手,到通州找自己河南的组织去了。现在可就弄巧成拙啦!”
“吴千户怎么啦?你是不是不想去啊?”看着吴世恭在发呆,秦良玉的话显得是十分的冰冷。
吴世恭是一下子回过神来,他立刻说了一番豪言壮语,把自己的胸脯排的是“啪啪”作响。反正现在看起来也逃不过了,先搏一个好的态度再说。
秦良玉笑眯眯地看着吴世恭的表演,对他的想法是心领神会。接着她也没有理睬吴世恭,开始安排着大军的行动。
结束军议以后,吴世恭回到自己的大营,立刻把所有的军官都叫了过来。在宣布了朝廷的命令以后,吴世恭对他们说道:“本官什么话也不多说了,你们也不要埋怨自己的命不好什么的。既然要打仗,就打起jīng神去好好打仗。”
“也不要害怕鞑子有什么三头六臂的,当时老子面对几万乱民心中也没有底,可冲过去以后,却发现却是一些土鸡瓦狗罢了。前些rì子我们也和鞑子交过手,鞑子也不过如此吧。拿出平时你们练的水平,保证不死那是吹牛,可本官保证,你们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平安回家去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慈不掌兵
知道了吴世恭他们又要出征的消息以后,城墙上的那些军官的家属,又和那些军官上演了一场洒泪相送的戏。吴世恭也看着自己流泪的妻子和儿子久久不肯离开……
秦良玉虽然是积极求战,但她也不是死脑筋。这次秦良玉虽然主动请缨为前锋,她也要从朝廷这里榨取足够多的好处。毕竟白杆兵的穷rì子已经过得够长了。
因此,秦良玉并没有立刻拔营出发,而是不断地向朝廷和孙承宗叫苦哭穷,要求朝廷和孙承宗再追加一批骡马粮草。而为了收复永平四城,朝廷和孙承宗也基本上满足了秦良玉的要求。甚至到了最后,都破例开了京城的南城门,从京城里给秦良玉运送了一批给养来。
见到了基本上满足了自己的要求,秦良玉正式宣布拔营出发。而这时候已经到了二月中旬了。因为这次是统一行动,吴世恭和手下的主要的军官,也随同在秦良玉的身边,听从秦良玉的统一指挥。
可是出发没多久,秦良玉就命令军队放慢行军速度,接着她就向四周的城池派出了一名名信使,向乡间派出了一队队兵丁,开始征集附近的青壮。而且秦良玉还下令,让这些青壮自备兵器、工具和干粮,随同军队一同出发。
秦良玉的这个命令,让吴世恭听了以后是大为惊讶。这不是**裸地拉壮丁吗?作为有着现代思维的吴世恭,在以前就根本想不到明朝的正规军可以在京城的附近,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拉壮丁。而且更为夸张的是,不付给那些庄丁报酬倒也罢了,可是要这些庄丁自备兵器、工具和粮草的,这不是把这些庄丁往死里逼吗?
这些天,吴世恭也和秦良玉有了些交情,于是他上前规劝道:“秦总兵,您老这么做就不怕闹起民变吗?”
没想到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