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等候)-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现在吴世恭的骑兵中,从京城伴随吴世恭来到归德府的护卫已经不多了,那些护卫也基本上成为各个部队的大小军官。

而在骑兵的兵丁中,大多数都是吴世恭后来提拔的,训练比较好的亲兵。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当时带马投诚的土匪,因为他们骑术比较好,被吴世恭直接留用在骑兵中。而这样的人,现在在吴世恭的骑兵中,有七、八十人。

这些土匪出身的骑兵,他们主要都集中在张彪和李三河的骑兵侦察中队中,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但是,这也变相地让他们容易形成一个小团体。

宋祥就是这么一个小团体的首领。他因为以前在辽东当过兵,在军队打败以后溃散到了民间落了草。因为他接受过一些军事训练,因此很快成为了土匪的一个小头目。

当吴世恭发出招安令以后,宋祥也随着他那群土匪,被吴世恭招了安。而现在,宋祥正坐在自己的帐篷中,他的四周都围着他那个小团体的成员。

其中一位成员问宋祥道:“宋大哥,现在大人要去京城和鞑子打仗,而您又在辽东打过仗,您就给拿个主意,我们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

宋祥开口先来了个“cāo!”,接着说道:“大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他以为鞑子就象那些只会种田,拿着锄头造反的乱民啊?鞑子如狼似虎的,再说这次听说他们来了几十万人,就我们这点人去打,那绝对就是去送死。”

说到这里,有一个心急的连忙询问:“那宋大哥,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祥看了身边的那些人,看到都是自己的心腹,就低下头,压低声音说道:“送死的活,咱们绝对不会去干,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们就这么办……”

但是,有宋祥这种想法的人,也不止一个,两个。在第二天行军的时候,虽然现在还是行走在自己的地头,吴世恭依然按照行军的常规,从侦察中队中派出去一个个探子,探查前方的情况。

可是到了中午,第一批派出去的探子应该回来报告消息了,可是,有俩位土匪出身的探子却没有回来。

这时候的吴世恭还没有发现有不对,他以为这两名探子发生了什么危险。因此,他就让张彪和李三河安排一下,让探子们组成小队,再到那两名探子失踪的方向去探查。

可是张彪和李三河正在安排的时候,宋祥向自己的心腹做了一个眼神,他们这七、八个人集体出列,也不说什么原因,驰马就向远处跑出。

所有的人都被宋祥这些人的举动搞得是莫明其妙。到了最后,总算有人明白宋祥他们是当了逃兵,可这个时候,宋祥这些人都跑得没有了影子了。

当吴世恭知道了宋祥他们逃亡的消息以后,他立刻是火冒三丈。吴世恭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最信任的骑兵,竟然出了最大的问题。

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并不奇怪的。要知道,其他的那些兵丁都是本地人,他们就算是想当逃兵,也没有地方可逃。因为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嘛。所以说,先前那几个当逃兵的军户,以后也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的。

而吴世恭自己的那些,其他出身的兵丁就更没有问题了。不用说从京城里带出来的那些护卫了,其他这些兵丁的家属,也都基本上住在千户所或者千户所附近。如果他们当了逃兵的话,吴世恭这个煞星也绝对会灭了这些逃兵的满门的。所以这些兵丁就根本不敢逃。

而那些土匪出身的骑兵却不同。他们有的虽然带着家属向吴世恭投诚,但有的却并没有家属,因此也没有什么牵挂。再加上这些土匪以前的匪xìng,和他们都有马匹容易迅速逃走,因此,才会发生宋祥他们逃亡的情况。

看到接二连三的发生兵丁逃亡的事件,吴世恭再也不敢怠慢了。要不然,兵丁就这么逃亡下去,到了京城以后,吴世恭身边也就剩不了几个人了。都要成为光杆司令了。

于是,吴世恭又立刻下令就地扎营,等所有的事情平息下来以后再说。说起来,这次吴世恭的出征确实太不顺利了。虽然吴世恭的本意也是要在行军路程中拖延行程,可是现在这几回的中止行军,那完全都是因为有意外的发生。

这时候的吴世恭,索xìng狠下心,不再行军,让军队临时就地驻扎。一直等到归德府中送来粮食以后再说。

驻扎以后,军营中的气氛就有些紧张了。这次吴世恭从自己千户所带出来的兵丁中,没有逃亡,现在留在军营中的还有一百多名土匪出身的兵丁。而为了防止他们逃亡,其他的兵丁就把他们看管了起来。

而这些土匪出身的兵丁,不管他们心里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他们这时候也感到了威胁,因为他们并不知道看管他们的兵丁是否会向他们下手。

因此,他们也渐渐地靠拢在一起,在另一位威信比较高的,土匪出身的兵丁——楚格的率领下,和看管他们的兵丁对峙了起来。

第一百五十三章平稳局势

当吴世恭听到了手下的兵丁对峙了起来以后,他迅速地赶到了现场。这时候,对峙的双方已经有了摩擦,有几个人已经开始发生了肢体冲突。还好,所有的人都没有丧失理智,还没有人敢拿起什么兵器来。

见到吴世恭的到来,围在四周的兵丁立刻给吴世恭闪开了一条道。吴世恭走到了发生肢体冲突的那些兵丁面前,二话不说,也不分对象,对着那些兵丁就是一阵拳打脚踢。

见到吴世恭发火了,那些兵丁也立刻散开,在人群中间迅速地闪出了一个空地来。吴世恭站在空地中间,双手叉腰气喘吁吁了一会儿。等自己的情绪稍稍平息下来以后,指着两边的兵丁就破口大骂:“你们都能耐了啊?都知道对自己的弟兄动手了。老子大概都把你们这群小畜生喂的太饱了,你们都有力气要翻天了啊!”

楚格在一旁,委屈地分辨道:“大人,不是小的们想动手,他们实在欺负人。”

吴世恭看了看楚格,放缓了语气,说道:“好!今天有什么事说开就好。我也不多说什么废话。我只想问问弟兄们:你们投靠了我以后,rì子是好过了,还是没好过?我有没有对哪一位弟兄另眼相看过,欺负他了吗?我有没有做过对不起弟兄们的事情吗?”

吴世恭的话让周围的兵丁们一片沉默。对于吴世恭的为人,那些兵丁绝对没有什么异议。而吴世恭对待他们,也绝对称得上“关心”这两个字。

吴世恭接着说道:“我在这里也不瞒弟兄们。我们这次北上勤王,可能会和鞑子大军打仗。而打仗就可能死人。哪个人都怕死。不怕弟兄们笑话,我也怕死。”

“可因为怕死就逃跑,那死就真的不来了吗?为什么我一直严格地训练着弟兄们?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弟兄们要团结?就是想把弟兄们拧成一股绳,团结在一起,共同闯出一条活路来,共同过上好rì子。”

“可活路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好rì子难道也会从天上掉下来?我们都是大男人,都要靠我们大男人用双手,用命去搏出来。”

“对于那些逃跑的胆小鬼,我这里只说一句话:追杀他们到底,追杀他们满门。现在我们要去勤王,暂时也顾不得他们,可我们不会一辈子顾不得他们。”

“说句实在话,如果他们放下了马匹和兵器,空手逃跑,我可能也就这么算了。就算是我以前的那些银子都喂了白眼狼。可他们却带着马匹逃跑,带着兵器和火铳逃跑。他们想干什么?难道他们想去投敌?难道他们想把手中的刀枪对付我们这些,以前和他们用一把勺子舀汤喝的弟兄?他们就是一帮畜生。”

“在这里,我也只说这么多了。把我的话告诉给每一位弟兄。如果谁不想北上勤王,去做胆小鬼。我也不会勉强。放下他的兵器,今天就给我滚开。我保证不会阻拦,也保证不会秋后算帐。”

“但是只要今天留下来的人,我们就是同舟共济的弟兄了。如果以后哪个人再逃跑,我绝对不会放过他啊。”

吴世恭的话,引起了四周兵丁的一阵轰动。他们纷纷交头接耳。有一位军官对吴世恭急着说道:“大人,当了逃兵的人都不用军法,那可不合军中的规矩啊!”

吴世恭止住了那军官的疑问,接着说道:“这也是个特例。下不为例。不过如果谁要走,你们也不要担心什么。知道我的人就知道,我许下的承诺就没有反悔的时候。我说放你们走,就一定会放你们走。我说不秋后算帐,我就绝对不会秋后算帐。”

“不过,我也不想骗你们。如果谁要走,我是不会理睬他的。但是,以后赵指挥会不会对付他,我也管不了;以后府尊大人会不会对付他,我更管不了。因此,走的人最好带着家人亡命天涯去吧。”

“但是如果今天不走,留下来的人都是我的好兄弟,咱们就一同同生共死了。我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以后谁再走,无论他逃到哪里,我发誓一定会追杀他到天涯海角的。”

说完这番话,吴世恭向两边挥挥手,叫道:“好啦!好啦!都是大男人,话说透了就好,没什么隔夜仇的。都散去干自己的事去吧。记住我的话,都是自己的弟兄,别再象个小娘们一样的疑神疑鬼的啦!”

那些土匪出身的兵丁,听了吴世恭的话以后,都看向了楚格,那楚格向吴世恭行礼说道:“大人对小的们,那是绝对没有话说。如果哪个人不为大人拼命的话,他那就是狼心狗肺了。其他人小的不敢打包票,我楚格绝对是跟着大人您走的。如果今天以后还有谁对不起大人的话,我楚格绝对和他势不两立,点他的天灯。”

听了楚格的话,吴世恭笑着拍了拍楚格的肩膀,对他说道:“我认识你,你叫楚格,平时的训练相当不错。这样吧,现在军官缺额也多,你先去暂任一个小队吧。你也知道我们军中的规矩,没有接受过考核,不能够出任军官的。这次北上勤王,希望你拿出你的能耐来,堵住别人的嘴,也给我脸上增点光。回来考核通过以后就正式任命你。”

“唉!”楚格被吴世恭这个意外的任命弄得是喜出望外。吴世恭军队中的军官的军饷是相当的高,还有其他的福利和分红,可以说是每一位兵丁奋斗的梦想。

但是成为一名军官也不容易,尤其是现在,吴世恭的军队中的军官完全被京城里的护卫霸占以后,基本上都没有其他人的份。偶尔有几位当地的兵丁,因为训练特别出sè被提拔,可他们也都是本地的军户和百姓出身。

对于楚格这些土匪出身的兵丁来说,就算是训练再出sè,一来军官名额有限;二来他们因为投靠吴世恭比较晚,资历排的比较靠后,所以这些土匪出身的兵丁头上,好象都有个玻璃天花板,根本没有可能得到晋升。可楚格没想到自己今天却因祸得福,结果反而有点一步登天了。

在吴世恭的一番话以后,兵丁的情绪很快得到了稳定。他们也都三三两两地散去了,在各自军官的命令下,做着他们该做的事。

而当吴世恭的话,尤其是吴世恭肯让兵丁自愿离开的话,传递到大营每一名兵丁的耳中以后,所有的兵丁也都冷静地思考着。他们发现就算是吴世恭遵守承诺,可他们如果当了逃兵以后,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因此,所有的兵丁最终也没有一个人离开。

吴世恭平稳局势以后,回到了自己的大帐。他想到了刚才表现比较抢眼的那个楚格。吴世恭无奈的摇了摇头,心想道:“那个楚格倒确实是个人才,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土匪出身兵丁们的领袖了。”

不过,吴世恭并不想去惩罚压制楚格,当然除了这次破格提拔,以后也不会对楚格加以照顾。楚格以后的路,要靠他自己的表现和功劳来决定。

当然,对于土匪出身的兵丁组成的那个小团体,吴世恭以后也会加以必要的防范的。但也不会刻意去压制。只要他们把吴世恭作为绝对的首领,吴世恭也并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其实这也是一件无奈的事,任何团体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都会在内部形成一个个小团体,一个个派系的。就算是吴世恭从京城带来的护卫,都隐隐形成了薛府护卫和赌坊护卫这两个小团体了。

吴世恭现在也只能够尽量协调和平衡好各个小团体的关系。尽量地让他们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吴世恭现在的实力还是太弱小了,根本经受不起一点儿内耗。

在晚饭以后,吴世恭又巡察了一番大营,发现大营中,所有的兵丁也都平静了下来。于是,他把主要的军官都叫进了自己的大帐中。

等所有的军官到齐以后,吴世恭先对着因为手下的兵丁逃亡,而满脸羞愧的张彪和李三河说道:“这次的事不怪你们。这是本官的错。本官没有了解清楚兵丁们的想法。”

接着吴世恭看向了所有的军官,接着说道:“不过,在这里我也要说你们几句。以前在训练的时候,你们严格要求,那倒也是应该的。可是在平时,你们也都高高在上的,一点儿也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兵丁平时在干些什么,平时在想些什么。”

“其实这些兵丁要求的并不多。只要你们在平时和他们说几句话,晚上给他们盖几次被子,他们可能就感激得不得了啦。你们都要记住,吸取这次的教训,以后在平时,在生活上要多关心自己手下的兵丁,要做他们的老大哥。那样的话,兵丁才会和你贴心,为你拼命的。”

……

这次兵丁逃亡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终于就这么平息了下去。

第一百五十四章密谈读书

事后,在邓启帆的要求下,吴世恭和邓启帆进行了一次密谈。

一上来,邓启帆就开门见山地对吴世恭说道:“大人,你发现没有,虽然您对您的兵丁十分用心,花费大量钱粮供养他们,可是您的兵丁对您的忠心却不太够啊!长此以往,大人怕有南北朝府兵之祸啊!”

当时的文人献策,总喜欢在第一句话上危言耸听,以引起主公的重视。邓启帆的话也是如此。可是,吴世恭在这次事件中,确实感到了危机,所以对邓启帆的话倒引起了共鸣。

不过,邓启帆引经据典的,有些话就不太明白,于是吴世恭就问道:“什么是南北朝的府兵之祸啊?”

邓启帆听了吴世恭的问话,就有些得意了,他很好为人师,好好地给吴世恭上了一课,详细地向吴世恭介绍了南北朝的府兵制度和历史来源和变迁。

反正邓启帆说的,府兵的其他内容历史书上都有,这里也不重复了。邓启帆主要给吴世恭介绍了:南北朝当时的府兵战斗力是很强的,但是为了供养他们,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和高额的军饷,甚至为他们专门请了厨师来做饭。

但是这些府兵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到了良好的待遇,而感激和忠于供养他们的东晋朝廷。他们逐渐成为了领导府兵大将们的私人武装,最后,府兵大将刘裕依靠府兵灭掉了东晋,建立了南北朝时的宋朝。

听了邓启帆的一番历史百家讲坛,吴世恭虽然还没有完全搞明白那段历史,可他已经听明白邓启帆要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邓启帆是想告诉吴世恭:手下兵丁的忠心,是不能只依靠金钱、美女等等来收买的。要不然,自己的手下就很容易被其他的人收买过去。到了那个时候,吴世恭就是做了件养大了女儿嫁出去的蠢事了。

听完了邓启帆的话,吴世恭抓了抓头皮有些烦恼。说实话,吴世恭要不是有那个署理千户的官职,那无论在大义上还是在名分上,都没有让手下的兵丁忠心的理由。吴世恭也只好采取用良好的供养和足额的军饷交换兵丁忠心的手段了。

可邓启帆的那一番话,确实都在道理上。吴世恭在现代可是个黑社会的老大,在黑社会中,尔虞我诈,互相出卖,再加上无间道横行。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的弟兄的事情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而当时的吴世恭,也只有用利益把自己的手下捆绑在一起,以维持自己的手下对自己的忠心,这一种手段了。

吴世恭正烦恼着抓着头皮呢。忽然他的眼角看到了邓启帆坐在一旁,微笑着一声不吭。吴世恭心中顿时了然。他的脸上也立刻露出了笑容,笑着对邓启帆说道:“邓先生,你也不用再卖关子了。你肯定有好办法的。快说来听听。”

这个不要脸的吴世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叫邓启帆为“酸丁”了,而把邓启帆称呼为“邓先生”了。

吴世恭的问话,显然挠到了邓启帆的痒处。他立刻向前俯身,靠近吴世恭说道:“大人,学生以为,大人以前有个法子很妙。”

“哦?你快说说。”吴世恭也被邓启帆的话引起了兴趣。

“读书!读圣贤书!”看到吴世恭被自己的回答说的有些一愣,邓启帆更加得意了,他接着说明道:“读书的目的当然是明理,明的是忠于皇上的理,明的是忠于大明朝的理,当然也是忠于作为朝廷大将,大人您的理啦!所以不光要他们读圣贤书,而且要读大人您编的那些圣贤书。”

吴世恭是一下子明白了。原来邓启帆是要自己加强对手下兵丁的洗脑工作啊。这主意确实不错。不过这读书人说话弯弯绕绕的,说了老半天才说到点子上,一点儿也不爽快。

可吴世恭发现邓启帆似乎说的意犹未尽,吴世恭当然很知趣地继续挠痒。他接着问道:“邓先生确实说的不错。你接着说。”

邓启帆“呵呵”一笑,继续说道:“其实大人以前让手下的武官和收养的孤儿,读大人所编的圣贤书的法子很妙。不过依学生所见,大人择取的人可有些差矣。”

“为何如此?”

“大人您看,您的武官都是从京城里带来的府中之人,而那些孤儿也都被您收留到现在的府中。所以这些人,其实都是大人您府中的家奴,应该绝不会背叛大人您的。因而大人想让他们读书的想法是好的,可择取他们却根本没有必要。而大人应该让那些其他的兵丁,读大人所编的圣贤书,这样一来,他们肯定会提高他们的忠心的。”

邓启帆的话一下子说到了点子上,见解决了心中的难题,吴世恭是开怀大笑。他立刻说道:“先生高才啊!好!就这么办!等本官回到千户所以后,一定让所有的兵丁都读书。本官要让我的军队,成为大明朝第一支没有文盲的军队。哈哈哈——”

邓启帆在一旁陪笑着,过了一会儿,他提醒吴世恭道:“大人,让这么多人读书,那您要请的教书先生可不少啊!”

“没问题!”吴世恭大手一挥,十分豪迈地回答道:“又不是让这些兵丁去考秀才,不让他们成为一个睁眼瞎就行了。可以让那些识字比较多的兵丁暂时作为教书先生嘛。”

“还有,本官不仅要关心那些兵丁,还要关心他们的家人。让有孩子的兵丁把他们的小孩都送过来,本官让他们同样全部读书。教书先生真的不够,本官就去求龚先生。他一定会大力支持的。哈哈哈——!”

吴世恭是相当的得意。洗脑工作要从娃娃抓起嘛!邓启帆在一旁也笑着点头,对吴世恭的举一反三是十分的赞同。

没想到吴世恭的狐狸尾巴一下子就露出来了。他接着咬牙切齿地说道:“有了这些小孩,我倒要看看哪一个人敢不听话。”

听了吴世恭最后一句话,邓启帆是目瞪口呆。他全身上下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不过邓启帆转念一想,吴世恭这样抓住了兵丁的把柄,对维持兵丁的忠心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可邓启帆又没想到的是,吴世恭接着对他说道:“邓先生是雄才大略,本官发现越来越离不开你了。这次勤王之前,邓先生已经写了一封家书寄回家了吧。这样吧,邓先生再写一封家书回去,让邓先生全家搬到归德府来。这归德府山好水好的,一定会把贵夫人和令公子养的白白胖胖的。哈哈哈——!”

邓启帆又目瞪口呆,全身上下又打了一个寒颤。这真真切切是作茧自缚啊!不过现在的邓启帆是人在屋檐下,所以他也只好苦笑着答应了下来。

为了掩饰脸上的尴尬,邓启帆岔开话题,对吴世恭说道:“大人,您的那位徒弟陶辛,倒很有大人您的风采,率领着那队童子,却cāo练得有模有样,很有士卒的模样啊!”

吴世恭点了点头。他确实也很满意自己的那位徒弟。虽然当时那陶辛是被吴世恭强逼着做了他的徒弟,可那陶辛确实也争气,做事都是一板一眼的,很为吴世恭脸上增光。

吴世恭笑着对邓启帆说道:“小男孩就不要多夸奖了。免得他骄傲。不过,这小子军旅上的东西倒学的很快,就是读书上不用心。等这次回去以后,就劳烦先生去教教那个臭小子。如果他敢不听话的话,你就别对他客气。这小子的皮厚着呢。现在,也就是我那大女儿可以压得住他啦!哈哈哈——!这小子以后肯定是个怕老婆的货。哈哈哈——!”

第一百五十五章征收军粮

兵丁的思想问题好不容易得到了解决,可兵丁的肚子问题又冒了出来。这次吴世恭的出征,归德府的府尊为吴世恭的军队准备了四天的粮食,而吴世恭自己又从千户所堡垒中带出来一些粮食,应该说,可以撑上个六、七天。

可是,其他千户所抽调的那九百名兵丁,他们现在好容易可以吃饱饭了,所以他们就象饿死鬼投胎一样的胡吃海吃。而府尊给的四天粮食的量又不怎么足。再加上吴世恭从来没有让自己的兵丁饿肚子的习惯,总是畅开供应。因此,粮食的消耗很大。

很快,军队就只剩下一天粮食的量了。这时候的吴世恭就有些着急:怎么到归德府催粮的人还没有回来啊?

这时候的吴世恭,是真正明白一句话的道理了。那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千呼万唤的,催粮的人终于回来了。随他回来的还有一些带着粮草的大车。可那些粮草,也最多只能够供应吴世恭的军队三天的量。

吴世恭就有些火了,他叱喝那个催粮的人道:“你是怎么办事的?这么大一个归德府,就给我们送过来这么一点粮草啊?那我们怎么够吃的啊?”

那个催粮的人,看到了吴世恭发火,连忙跪下辩解道:“大人,并非小的办事不尽心。府尊大人交待了,归德府之中也只能送来这点粮草了。不过,府尊大人他已经发公文让归德府沿途的各县给大人供应粮草了。”

吴世恭挥挥手,让跪在地上的人起来。吴世恭知道也责怪不了他,不见得这催粮的人到了归德府,讨要不到粮草以后,对着府尊大人张牙舞爪喽。

吴世恭也已经在大明朝的官场混迹了一段时间了,他的心里明白,这归德府的府尊只送过来这么一点儿粮草,肯定也是有什么猫腻在里面。可是有什么猫腻,现在的吴世恭也不会去关心。

要不然,总不见得吴世恭现在就回归德府城去,和归德府的府尊去打打擂台。那种扯皮官司也就不知道要扯到猴年马月了。

可现在如果就这么带着四天的粮草行军,到达下个县城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在归德府的地皮上,因为府尊大人的公文,吴世恭相信粮草的供应也绝对没有问题的。

可是,万一出了归德府的区域,再碰上了济宁州这样的,地方拒绝供应粮草给自己军队的事,到了那个时候,吴世恭还不得抓瞎啊?

吴世恭考虑了一下,让那个催粮的人退出去。接着他高声叫道:“书墨!”

在大帐外等候服侍吴世恭的书墨,在应了一声以后,连忙跑进了大帐。

吴世恭交待书墨道:“你带些人马上走,快马加鞭回千户所,让他们准备一个月的粮草,最快速度帮我赶回来。听明白了吗?”

书墨连忙答应:“少爷。听明白了。”

等书墨离开以后,吴世恭就计算了一下。书墨这一来一回,这大车的速度又慢。自己这里还要缺粮一、两天的功夫。没办法了,就地征粮吧。

第二天,吴世恭让张彪和李三河派出了一些探子到周围探查了一下,确定了一个大庄子以后,吴世恭带着几百名兵丁,赶着大车,去那个庄子征收军粮。

见到吴世恭这些人,气势汹汹地过来,那个庄子很快地关上了大门。吴世恭也不废话,派了一个嗓门大的兵丁就喊话。

可听说了吴世恭是来征收军粮的,那个庄子的大门就死活不肯开。吴世恭就火了,他让那个兵丁再去喊话,如果庄子大门再不开的话,吴世恭就回去调火炮来轰打了。

到了最后,庄子的门终于在吴世恭兵丁的威胁之下打开了。吴世恭趾高气昂的在兵丁的护卫下进入了庄子。

可一进庄子,却发现这个庄子的管事的脸似成相识。吴世恭仔细地回忆了一下,有点疑惑地问这个管事:“你家主人是谁?”

“是侯老爷侯家。”

这大水冲了龙王庙的。吴世恭现在在上层根本没有什么保护伞,所以他对已经到京城起复的侯恂就有些依靠。起码现在的吴世恭就不想去得罪侯恂。

因此,吴世恭立刻行礼向这个管事道歉。那管事看到自己老爷的威名的威力是这么的大,也有些得意。不过,能够做到管事的人,表面功夫也肯定不会错。那管事也对吴世恭是相当的客气。于是双方就互相吹捧了一番。

但征收军粮的事情还得办。侯家的庄子肯定不可能了,于是吴世恭接着让探子到四周打听,找一家背景比较小的庄子去征收军粮。

就这样,到了最后吴世恭一共找了两个庄子征收了军粮。吴世恭也没有把事情做绝,一般也只把储存在庄子中一半的粮食给征收掉。并且,吴世恭还给那些庄子打了盖有自己官印的白条。

当然,这些庄子里的人,也不是心甘情愿地把粮食奉上的。就算是有了这些白条,还不知道官府兑不兑现呢。但是吴世恭是十分干脆,那些敢提出异议的人,都给吴世恭给绑了起来。在兵丁的兵器的威胁下,所有的反对意见都烟消云散了。

至于那些白条好不好兑现,那就是归德府府尊大人的问题了。吴世恭做这么一个程序,也只不过说明一下自己不是在抢劫罢了。

不要说,吴世恭的收获相当不错,要不是所有的空大车都装满了,吴世恭的收获还不止这么一点儿。等到书墨把千户所堡垒的粮草送过来了以后,吴世恭终于开始出发。

就前面的那么一些事,就把吴世恭拖了七、八天。这时候已经是十月下旬了。接下来的路程,吴世恭行军的速度也并不快。他每天只是安排兵丁走一上午的时间。

整个下午,吴世恭的军队都在训练和扎营中渡过。随着行军rì子的推移,那些其他千户所抽调的兵丁,也总算是有些军队的样子了。

而在这一路上,吴世恭是一路征收军粮,让自己装运粮草的大车,几乎永远处在满载的状态中。那白条开的是满天飞。到了最后,到底开过了多少白条,吴世恭自己都有些搞不清楚了。

不过,这一路的行程倒是很顺利,沿途的那些州县,也都供应给了吴世恭粮草。看起来,归德府府尊的公文,在河南省境内还是很起效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