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等候)-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野县空了,所以下山来抢粮的。为此,姚亮还为自己胡诌了一个名号——震山炮。

那些流民也没有什么见识,也根本判断不出姚亮他们是不是山匪,而在乱世中,想活得长一些的人都要投靠“组织”,所以很顺理成章的,有些流民就向姚亮他们提出:要加入到姚亮的队伍中。

姚亮他们一合计,觉得收拢一些流民也不错。起码有了这些流民的掩护,自己这队人也不容易暴露身份。再说,新野县里的粮食还需要人手搬运呢。

于是,震山炮正式开张,可刚一开始收拢,姚亮他们就吓了一跳,流民一下子收拢起了二千多人。这时候的姚亮他们就有些骑虎难下了,停止收拢也不可能,索性就敞开了收,反正也没办法统计人数了,只知道自己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虽然总免不了影响些行军的速度,但姚亮这支队伍也声势浩大了起来。

到了最后。姚亮他们的队伍人员成分是相当混杂。有逃难的、有裹挟的、有被官军残害离乡背井的,还有些是农民军掉队的兵丁。甚至还有同样赶往新野县的几股小土匪。所以在这个乱世,乱哄哄的流民太多了,只要有个有些威信的人登高一呼,就真的能够拉起一支队伍来。

当新野知县逃离县城以后,城内那些消息灵通的官吏和士绅也在第一时间逃离了县城。于是新野县城内顿时出现了一种无政府状态。

而在战乱和大灾之年,城池边上总围着很多想进城的灾民。于是那些灾民就冲入县城,与城内的无赖青皮一起开始肆虐抢掠了。

可就在这时,豪强的基层控制力就体现了出来。有几户没逃跑的城内大户,纠集着自己的家丁和街坊中的坊丁开始制止这种纷乱的局面了。

那些无赖青皮和城外的灾民到底是本地人。下不了什么狠手,再加上那些城内豪强反应也算是迅速,所以在几次交锋以后,双方就在城内默认了对方的势力范围。新野县城的城门也关闭了起来,而双方也暂时相安无事了。

但只要有争斗。一定就会有失意者。于是有几位失意的城内青皮,就出城去寻找附近的农民军。并承诺将会在农民军到达的时候打开城门。

也是凑巧。这时候的新野县附近并没有农民军,所以城内大乱的消息也没有什么农民军首领知道。只有附近的那些流民,听说了新野县内的情况以后,想过去趁乱分上一杯羹。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那几位青皮终于在新野县西面寻找到了一营农民军,那营农民军的首领正是瓜背王。瓜背王是农民军中势力较小的一股。现在的人数才六千多,能够作战的精壮也就是一千多人,所以他并不敢卷入明军与农民军主力之间的缠斗,更不敢靠近什么城池。

可是当瓜背王听到了那几位青皮报信以后。顿时是大喜过望。只要占下了新野县,收获了城中的粮食财物,那立刻又能够扩招起一支队伍,而且自己的名声也将会在农民军中上升许多。于是瓜背王毫不犹豫地带着自己的部队开往了新野县。

而身在邓州的余子琏,当他接待了逃来的新野知县以后,也立刻知道了新野县城已空。于是他就立刻集合了精锐四千,带着新野知县,赶往了新野县,目标也是新野县内的粮食。

所以说,现在就有三支部队争分夺秒地向着新野县而来。比较幸运的是,姚亮这支部队因为反应最快,所以现在离新野县最近。

“姚哥!这也太乱了点吧。有些控制不住啊!”看着周围纷乱的流民,叶超已经有些要打退堂鼓了。

姚亮也咽下一口唾沫,说实话,他也相当紧张:“都走到这一步了,离新野还只有三、四里路了,没办法回头了。我们就抓住这一点,控制城内官仓内的粮食,我们自己人也千万不要失散,有粮就能够控制住人。还有,要叫我大柜。”

一旁的傅胜点点头道:“好!我再收拢些靠得住的散户,也增加些我们的实力。不过姚乡……大柜,刚才探子来报,城门都已经关闭,我们该如何进城呢?”

“探子也报过城墙上并无守城的兵丁,看起来还没有贼军入城。我们就用梯子从城墙上翻过去,之后再打开城门入城。好啦!不多说了。他们的人全部来了。记住!我们的人一定不能够走散。”说完以后,姚亮迎向了几位刚投靠自己的流民、土匪头目。

那几位流民、土匪头目是姚亮召集过来的,姚亮是要与他们商量一下:该如何进城!进城后该注意些什么!

这些人之间也没有这么多的俗礼。简单地打过招呼,姚亮就直奔主题:“众位弟兄,既然都吃一家饭了,那我们就该同舟共济。我老姚的为人怎么样?我不喜欢在弟兄们面前吹嘘,来日方长,你们都长着眼珠呢。如果觉得我这人还行,那我也肯定把你们当成兄弟;如果觉得我不仗义,那我也不会阻拦各位弟兄奔个好前程。”

“大柜的为人我们都看在眼里呢!是好样的,我们跟着你放心。”虽然还根本不了解姚亮的为人,但那些头目还是在异口同声地吹捧着姚亮,反正多说几句好话又不费劲。

第五百五十一章悲剧的瓜背王

姚亮笑着举起双手往下压了一压,让大伙儿安静下来,接着说道:“我们千辛万苦的已经到了新野,怎么样也不能够让这块肥肉从我们嘴里逃走啦!现在我就先安排一下,该怎么样进城。”

“你们把刚做的梯子都给我,让我的人翻城墙进城。之后打开城门,再一起冲进去。……”

那些头目仔细地听着姚亮的安排,因为姚亮带来的人承担了最危险的翻城墙、夺城门的任务,那些头目也没有什么异议。

说到最后,姚亮说道:“各位弟兄都记住了自己在城中的位置了吗?最后再说一点:入城后不得滥杀无辜、不得淫辱女子,违者我的刀子可不认人啊!记住。我们可是劫富济贫的义军!”

姚亮的话让有些头目的脸色有些难看。就在这时,旁边一位头目插嘴附和道:“大柜的话真对。我们是要长远的,不是要去贪图一时之欢。谁违反了,我铁四首先就翻脸不认人。”看起来拍马屁的人无处不在啊!

姚亮脸带欣赏地对铁四微笑了一下,说道:“还是铁兄弟明白事理啊!入城以后,你带着你的人和我一起行动吧!”

其余的那些头目立刻明白了铁四刚才的话,已经让姚亮把铁四引为了心腹,他们的心中都是在暗自后悔,连忙亡羊补牢道:“听大柜的。我们是义军啊!”

当那些头目看到姚亮带着自己那六百多人,拿着梯子来到队伍之前时,他们也忍不住有些庆幸,不仅庆幸自己没有做炮灰,而且庆幸自己投靠了一位仁义勇猛的首领。所以在不知不觉中,那些新投靠的人也逐渐地融入到了姚亮的队伍中。

可就在姚亮准备下令攻城的时候。城门“嘎吱“一声开了,这倒让所有的人摸不清状况了,有位头目疑惑地说道:“怎么开城门了?难道里面有埋伏啊?”

所有人就立刻做好了准备,准备着城中可能冲出兵丁。可是等了老半天,只看到有几个人站在城门口不断地向着姚亮他们招手。

“怎么回事?”叶超惊讶地问姚亮道。

“管他是什么事!先冲过去,控制住城门再说!”姚亮立刻下令道。于是傅胜立刻带着自己的两个连冲向了城门。无惊无险的,新野县的城门就被姚亮他们占领了。

打开城门的就是与向农民军报信的青皮是同一伙人。因为现在姚亮的部队太有欺骗性了,那伙人就以为是农民军到来了。不过见到了来的并不是自己派出去的人报讯的农民军,那伙人也就将错就错了,带着姚亮他们去抢占全城。

姚亮也是不动声色。根本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按照事先的安排,姚亮的那些头目先后占据了城内所有的关键点。而在姚亮的约束下,那些头目也只是逼着城内的大户拿出了很大一批粮食和银两,当然。顺手牵羊偷盗些城内百姓的财物也是免不了的。但总的来说,城内的军纪还是比较严明的。

姚亮则主要守住县衙。以及县衙附近的库房、官仓。虽然官仓内的粮食被灾民取走很多。但还是留下了不少。加上城内大户奉献的,姚亮共获得了粮食四万多石,银子一千多两,还有布匹、酒、药材等若干,但折银也肯定超过了万两,可谓是大获丰收。

而且定下心的姚亮也可以清点人数了。加上新野县城内新投靠过来的灾民。现在姚亮部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四千人。当然,新投靠的那些人的战斗力也就忽略不计了。

既然收获已经这么大了,姚亮就准备见好就收了,他准备着带着粮食和物资回到新集乡。可就在这时候。安排在城外的探子来报:来了一支农民军。

这下子姚亮可就走不了了,他立刻关闭城门、巩固城防,接着从城内搜罗出几匹马,让自己会骑马的几名兵丁快马回汝宁报信。

当吴世恭接到姚亮的求救信以后立刻是大发雷霆。不管姚亮的动机如何,他的这个行动完全打乱了汝宁军的行动。但现在再怎么埋怨也没有用了。于是吴世恭要马上改变这次的军事行动。

新野县这地方,本来就是一个军事要地,但它的缺点就是易攻难守,所以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一出山的三把火,其中就有一把是火烧新野。再加上新野县离汝宁的距离有些远,所以吴世恭在这路安排的防御支点就是后方的枣阳县。

可姚亮这么一自由散漫,却让汝宁军陷入了不得不去救的尴尬境地。也是同样的原因,新野是易攻难守的。城中的那些粮草、物资倒也罢了,关键的是,汝宁军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抛弃战友的事。

但是这路的一调动,将会使得汝宁军的包围圈扩大了许多,很可能包围圈内的农民军,可以通过汝宁军的缝隙里逃窜,成为了漏网之鱼。

但现在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反正那些农民军逃窜也只有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向着汝宁,不过这条路基本上就是送死;一路就是向着庐州方向,反正因为凤阳的攻陷,朝廷已经在这里驻扎了重兵,也应该让其他明军活动一下筋骨了。

想明白以后的吴世恭立刻率领着自己的三百亲兵,赶往了教导军团的方向。赶到以后,又集合了教导军团的骑兵营,飞驰着去救援新野县。教导军团更是派出了一个步兵团,跟随着骑兵去接应救援。

在赶往新野县的路上,吴世恭不禁有些自嘲:“本以为这次自己不要出马,没想到还是要亲征,自己可真是一个劳碌命啊!”

但让吴世恭没想到的是,当他千辛万苦地赶到新野县时,那里却是一片风平浪静。姚亮依然守在新野县城里,城外的农民军也没有了踪影,更意外的是,余子琏的汝州军驻扎在新野县城之外。

当送走求援信使以后,姚亮就准备守城了。可当农民军出现在城外以后,他们却并没有立即攻城,只是派出的使者入城来向姚亮交涉了。这时候的姚亮才想起,原来自己现在的身份也是农民军呢。

那来使是瓜背王的一名亲信,他比较能说会道,首先就是要招揽姚亮他们。

当瓜背王赶到新野县时,却发现被其他农民军捷足先登了,因此他的心中是相当的郁闷。可是当他了解到占据新野县的是一股名不见经传的震山炮时,他立刻就打起了如意算盘。

瓜背王认为:自己怎么样也是在农民军中有着名号的,只要把城内的农民军招揽过来,既能够增强自己的实力,城内的粮草、财物也能够变相地落到自己的手中,于是,他就派出使者入城了。

姚亮当然不可能去投靠瓜背王,可现在的他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因此,姚亮也就很客气地接待了使者,并且告诉使者:自己需要时间与手下的头目商量这件大事。

可是等了大半天,瓜背王也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他就向姚亮提出:按照江湖上见者有份的规矩,先给自己送上一批粮草。

其实在农民军的规矩中,向来是谁到谁得的,瓜背王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无非是仗着自己的实力较强。而且如果姚亮拒绝了招揽,那瓜背王多少也可以得到一些好处。

瓜背王的要求却使得姚亮犯了难。从内心里,姚亮肯定不会给汝宁军的敌人——农民军送粮食的。可是如果现在不给瓜背王一些粮食,那就不是拒绝瓜背王的招揽那样,只是在农民军中不志同道合的问题了,而是姚亮对瓜背王露出了敌意。

如果瓜背王恼羞成怒,毅然来攻打新野县的话,那自己的这些乌合之众能不能够守住新野县城呢?

正在姚亮犯难的时候,余子琏的汝州军也靠近了新野县城。这时候的瓜背王就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马上逃窜,另一个就是与汝州军作战。可按照双方的实力对比,瓜背王怎么样也不会选择第二项的。

但利令智昏这个成语就是形容这时候的瓜背王的,他舍不得新野县城里的粮草财物啊!于是瓜背王再次放低要求,要姚亮出兵与瓜背王一同与汝州军作战。

之后……之后的结果还用多说吗?想想余子琏为什么会飞黄腾达和姚亮为什么会发配边疆吧。他们俩本来就是宁陵县的老熟人,还一同去救援归德府城,同舟共济了一场呢。

于是在当天晚上,姚亮就与余子琏取得了联系,准备在第二天的战斗中,给瓜背王玩个阴的。

但对姚亮来说,比较麻烦的就是该如何向手下的头目说明情况。于是他就象演义中描写的一样,在帐后埋伏刀斧手了。可是姚亮又没想到,那些头目听说能够被朝廷招安,立刻是欢呼雀跃,一致同意了姚亮的决定。其实在这时候,明朝朝廷的吸引力在农民军的心目中还是很强烈的。于是,瓜背王就悲剧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吃亏于信息

“楚格在搞什么啊?什么东西都要我来决断,那他这个指挥是干什么的啊?告诉他,只要基本达到目的,该改变的计划自己去判断!如果再这么婆婆妈妈的,让他回家抱孩子去!”吴世恭把楚格送来的急报一扔,不耐烦地说道。

这几天吴世恭的心情一直不太好。当他带人赶到新野县后,就一直与余子琏处于僵持状态。

当瓜背王连同姚亮带出城的部队,摆开阵式要据城与汝州军战斗时,突然他的侧翼被“友军”攻击,而汝州军也顺势也杀入了瓜背王的部队。还好,瓜背王也是位老造反首领了,他反应很快,立刻就逃跑。但也只是只身而逃了,跟着瓜背王逃走的农民军还不到千人。

可是还没等战斗结束,姚亮就带着自己的部队又退入了新野县。姚亮想的很明白:不要看他与余子琏有些交情,但在抢夺战利品时,友军也会变成敌军,不用提还有这么多投靠姚亮的流民,可能被汝州军杀掉充做军功呢。

对此,余子琏的反应倒是慢了一拍,等到他发现了姚亮的异动以后,姚亮已经紧逼城门、严阵以待了。

于是就开始余子琏和姚亮的谈判了。首先就是余子琏用自己的官位压下命令:让新野县打开城门,放新野知县入城重掌县治。

对于这个很合理的要求,姚亮根本无法拒绝。他只能够一直用着“等上头的命令!”为由,拖延着新野知县的进城。

对此,余子琏也有些无奈。虽然与吴世恭的关系很差,但余子琏并不想与汝宁军翻脸。再说,这次为了考虑行军速度,汝州军也没有携带什么攻城器械。所以也不能够直接去攻城。

所以一来二去,这事就拖延了下来。姚亮也不敢太得罪余子琏,所以也往城外运送了近千石的粮食,作为汝宁军的犒劳。

可是等到吴世恭的到来,汝宁军这边就避无可避了。等到谈判一开始,吴世恭就发现自己处于了一个很被动的局面。

按照道理,新野县内的粮食物资都是归新野地方所有,唯一可以处置的就是新野知县。可是现在却是余子琏控制着这位知县,再说,是否追究这位知县弃城而逃的罪名。都在余子琏的一支笔中,所以现在的余子琏就有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了,他提出:新野县内的粮食起码要给汝州军三万石。

吴世恭当然不肯放弃已经吃到嘴里的肉,不过不分润给汝州军一些粮食也不现实,所以吴世恭的底线就是分给汝州军一万石的粮食。

但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俩人关系尚可的话。倒是可以坐下心平气和地讨价还价,以达成一个协议。可是这俩人却有着旧怨。所以谁也不愿意与对方见面受虐。因此。在俩人之间传话的人可就跑断了腿。

可是吴世恭不可能无休止地待在新野县,因为这样就莫明其妙地被余子琏牵制了自己教导军团的一个团和骑兵营了。再加上这件事又不是吴世恭占理,如果等到朝廷得知以后下发命令,怎么样也是吴世恭吃亏。所以这些天的吴世恭心情就有些烦躁了。

而吴世恭这么一亲征,楚格肯定是要把汝宁军的重心移向吴世恭这里,就是要保障吴世恭的安全。因此。战前所制定的计划也要改变许多。但是楚格又不敢自下决断,于是就不断地请示吴世恭,正好被心情不好的吴世恭当成了替罪羊。

大帐内也是噤若寒蝉,吴世恭也知道自己的莫名火发的很没道理。于是挥挥手就要大帐内的人全部退下。

可就在这时,一名亲兵进来禀告道:“大人!余大人已经来到了营前,他让大人您出营商议呢。”

吴世恭立刻是长嘘了一口气,那余子琏总算是熬不住了,自己也终于有了一个台阶下啊!

当身着戎装的俩人骑着马在营外相见,俩人都很敷衍地拱手行了一个礼,接着就冷场了,谁也不愿意开口说第一句话。这场面也显得十分怪异。

还是余子琏先忍不住,他也不废话,开口道:“给本官二万五千石!”

“最多一万五千石!”吴世恭也让步了,就想着早些解决眼前的僵持。

余子琏“哼”了一声,二话不说拿出几张纸,让身边的亲兵送到吴世恭那儿。吴世恭接过一看,瞳孔顿时聚集了起来。

这几张纸是朝廷下发的最新战局和命令。

五月,皇太极派阿济格为主帅,偕贝勒阿巴泰及扬古利伐明,自雕鹗堡入长安岭。之后几路分兵,直指延庆州,开始了满清第一次入口之战。

而这次满清的入关完全出乎了明朝朝廷和边关的意料,因为以往的北方蛮族都是在秋冬季节犯边的,这也是因为游牧民族放牧的规律所决定的。

所以从这次突然的入关就可以看出,皇太极对于满清的国家建设已经是初见成效,已经可以靠着自己的生产供应军队的出征了。

因此,毫无防备的明朝边关和军事重镇就是一片稀里哗啦,眼看着延庆州将会不保。而延庆州是在北京城西北一百四、五十里的地方,之后至京城就是一片坦途,于是朝廷立刻关闭京城城门、巩固城防,并且向着四方发出了勤王令。

而其他地方的军队都有各自的任务,不可以大动,现在相对比较平静的河南、山东明军就在此次调集的范围中了。理所当然,近阶段没有什么显赫战斗的汝宁军也在调集的名单中。

更为不妙的是,余子琏的汝州军因为要围剿农民军,是不在这次调集的名单中的。

所以吴世恭再这么拖延下去,真的是要误了大事了。所以余子琏趁着这个好机会,亲自与吴世恭见面来施压来了。

余子琏作为一名能够与朝廷直接联系的文官,就能够掌握着这一信息优势。所以在任何时代,信息都是最值钱的啊!

第五百五十三章各自暗爽

吴世恭也是一个很光棍的人,既然自己已经处于了下风,他就想着早些解决眼前的事。于是他说道:“最多给你二万石。都是一家一半了,你也别再得寸进尺了啊?”

“好!”没想到余子琏是一口答应,接着他又说道:“本官军中连连激战,兵器损耗颇多,还望吴副将伸出援手,给本官火铳二百,火炮十门!”

“放屁!”吴世恭顿时怒气勃发了,“想趁火打劫啊?门都没有!”

“本官不心急!可以和吴副将在这里慢慢谈哦!”余子琏慢条斯理地说道,一副吃定了吴世恭的神情。好不容易有机会折磨一下这个吴鄙夫,余子琏的心中就象是吃了人参果一样的舒坦。

吴世恭长吸了一口气,决定还是先忍住。于是就放缓口气说道:“炮最多二门,火铳最多五十,本官勤王也要用的。不过半买半送,算是看在本官与你的交情份上。”

“哼!”今天的余子琏特别喜欢用鼻孔说话:“就你这黑心商贩样?还好意思拿出个半价?爽快些,要么送,要么我们接着谈!”

因为汝州军自己不能够生产火器,所以他们通过四海商行从汝宁军这里买了不少。当然那价格是很贵的,而且给余子琏的不是汝宁军的制式火器,而是以前缴获的鸟铳、虎蹲炮等,所以被狠斩了几刀的余子琏心中一直有着怨气。

“余子琏!你以为我真的怕你谈啊?这么多年了,你这酸丁样还没改。算了!算我可怜你,就送给你吧!”说着说着,吴世恭的口气还是软了下来。

可是今天余子琏对吴世恭的挑衅好象是无动于衷,他还是一脸平静道:“那就多谢吴副将了。一百火铳、五门火炮,不要你卖给本官的废铜烂铁。就要你军中所用的。”

“嘿!你倒会狮子大开口!告诉你,没门!”吴世恭是连连摇头。

见到可能会谈崩,余子琏接着说道:“本官之汝州军守住汝州、南阳,正可挡住贼军,不让贼军进犯兵力空虚之汝宁,吴副将还是考虑一二吧!”

吴世恭犹豫了一下,最后决定道:“最多给你火铳八十、火炮三门。不过要等我家工坊生产出来后才能够给你。没办法,要去勤王啊!”

“不需劳烦了。”余子琏“嘿嘿”一笑,“本官怕吴副将言而无信啊!,就把你军中现有的给本官吧!”

吴世恭见自己被余子琏揭穿了用心。顿时是恼羞成怒了,他吼道:“本官什么时候言而无信过啊?就凭你?都不屑于骗你这个书呆!总要给你新的火器吧,本官军中所用都是旧的啦!”

“本官不介意!马上送来即可,否则,让我们促膝长谈吧!”

“你又不是美女。谁有兴趣与你促膝长谈啊?”到底吴世恭要急于脱身,于是不甘心地向全大山下令道:“回去吩咐一声。都给他!余子琏!你拿了这些东西可不要被噎死啊?”

“总比某人被气死的好啊!”今天余子琏的斗嘴是超水平发挥。打得吴世恭是没有了脾气。

其实吴世恭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生气。因为军情局打入到汝州军中的密探基本上都有汝宁军军中的经历,所以现在的他们基本上也都成为了汝州军的中上层军官。吴世恭认为自己的那些火器只是暂时寄存在汝州军这里。早晚有一天,吴世恭会把汝州军这头肥猪给吞了。

见到余子琏趾高气昂地安排手下,准备把汝宁军送过来的火器带走,吴世恭也准备着回营。就在这时候,余子琏又说道:“吴副将!本官看姚统领在你这儿很不如意。是否割爱给本官,也让俊才不被埋没啊?”

吴世恭心中那个气啊!自己的韬光养晦却被余子琏误认为软弱了。他倒是越来越得寸进尺了。于是吴世恭回了句:“做梦!”,接着头也不回地回营去了。

吴世恭是不知道,余子琏的心中也在暗爽呢。他已经接到了总督卢象升的通报:老回回马守应的那营农民军再次流窜南阳。而卢象升等三支明军还被农民军主力纠缠在郧阳,难以追击。望驻扎在邓州的汝州军阻截住这支农民军,不让其再次流窜入河南。

所以说,其实余子琏也熬不住了,他能够虚张声势地从吴世恭那里榨到这么多的东西,所以心中也是阴人以后的满满快感。

不过余子琏最后的话,倒提醒了吴世恭,他还要去处理姚亮这三个胆大妄为的家伙呢。于是一回营,吴世恭就吩咐道:“把那三个家伙从城里叫过来。”

姚亮、叶超和傅胜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大营,一进吴世恭的大帐,他们就立刻跪下向吴世恭磕头,之后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吴世恭坐着沉默不语,就是让这三个家伙多些煎熬。过了好长一阵子,吴世恭才开口说道:“你们倒挺有本事的啊?能够把我们汝宁军的部队都调动过来围着你们转,而且打下了新野县,收拢了这么多的流民。你们说说看,本官该如何封赏你们呢?”

那三个人依然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谁都听得出吴世恭是在说反话,这时候抬头回话简直就是傻子了。

又过了一会儿,吴世恭觉得吓他们也吓够了,于是说道:“别假惺惺地趴在地上装可怜了,都把头抬起来吧!姚亮!你说说看,为什么你这么喜欢东奔西跑的啊?”

姚亮毕竟跟随过吴世恭很长的时间,知道吴世恭并没有给他扣上罪名,于是他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回禀道:“回大人的话。您不是一直教导我们,有便宜就要占嘛!我看到这新野县都空了,于是就把叶超和傅营长都拽过来了,这事和他俩没关系。”

傅胜连忙在一旁说道:“这事也有小人的份,大人要责怪就责怪我们吧!”

叶超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哆嗦着嘴皮子说道:“小的也有份。”

吴世恭“哼!”了一下,冷笑道:“倒挺讲义气的啊?想法不责众啊?没这么简单。罔无军纪的罪名你们谁也逃不掉,三成军饷扣半年。还有,你们这么喜欢打仗,就把这次你们带到新野县的人扩充到一千人,组成一个团。给你们半年时间,如果考核合格,那你们就带着这个团,如果通不过的话,那就数罪并罚了。”

这就不是处罚了,而是论功了,所以姚亮三人立刻是眉开眼笑。他们连连磕头,对吴世恭说道:“谢过大人!小人一定不负所托!”

“滚吧!”吴世恭的脸上终于也露出了微笑,“快些回城把队伍召集起来,等会儿本官入城检阅一下你们的兵丁。”

“诺!”

对于姚亮三人是需要敲打,但是对于攻占新野县的兵丁和那些投靠的土匪、流民头目还需要鼓励、安抚和奖赏,所以吴世恭在离开前还是要亲自检阅和接见他们的。

也就是在战乱年代,会产生这种唯结果论。吴世恭就是为了维护姚亮他们的英雄行为,也不得不封赏这三人。如果在和平时期,象姚亮这种不听军令出击的,就算是获得了大胜,最多也就是给个勋职,之后就是罢官免职的命。

吴世恭在检阅、接见完城内的兵丁以后,立刻就动身返回了汝宁军大营。除了要去接收朝廷的正式命令以外,还要把自己家中安排一下。

吴世恭是很放心与余子琏达成的协议,而余子琏也是如此。有趣的是,有时候还是仇人之间比较相信对方的人品的。

吴世恭在走的同时,派人给楚格传令:让他务必在六月底结束这次湖广攻略。之后骑兵军团也不用打扫战场了,立刻和炮兵营直赴叶县。

这次勤王因为大运河正是航运的高峰,而山东军队也要通过大运河北运,所以吴世恭就不去凑热闹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