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等候)-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你就不懂了。这次我们有了新式武器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战车发威

“什么新式武器?”书墨的脑子急转,接着有些不肯定地问道,“你不会是说那些战车吗?”

“嘿!没想到今天我们的书乌龟也总算长脑袋啦!你说的对,就是那些战车!”楚格这时候也忘不了刺激书墨几句。

“你才没长脑袋呢!”书墨果然被刺激地跳了起来,“就你那些破战车?我承认那些战车跑起来是比较唬人,可看看你们刚才跑得那个样?连个弯都转不好,只会一条直线跑到底。再说了,这种战车我书爷有一百种方法玩死它。不说挖几条沟就能够让那些战车趴下,只要放几排火铳和弓箭,驾驭那些战车的兵丁和战马都会全部被打死。你到底是去打仗还是让这些战车兵送死啊?”

吴世恭当时一拍脑袋下令制造战车的时候,确实没有考虑到战车的御手问题。相比较古代东西方的战车来说,汝宁军这种简化版的战车,制造的确实简单便宜。可是吴世恭不知道,在古代那些战车的御手培养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

而汝宁军的战车御手只经过了大半年的训练。让他们排好队列在开阔地上直线冲锋没问题,可让他们做出一些例如转弯、绕障碍和掉头的动作可就有些难度了。所以书墨说的确实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

“你说的这些是问题吗?”楚格毫不在乎地回答道,“打仗本来就是提着脑袋的活。而且在这里也是我们战车跑熟的地方,该怎么跑我们心中都有数。还有,你认为那些乱匪手中会有火铳和弓箭吗?没有的话,那还不是一堆碎肉任我们宰割啊?”

书墨仔细地想了一想,觉得也对。于是就问道:“野战这活是你楚狐狸的事,那你说说看,该怎么打吧。”

楚格走到了悬挂着的地图那里,指着龙眼寨前面两里左右的一个点,说道:“我们出三个连到这里,组成三个十十方阵,你我的八十多亲兵在方阵后保护,组成骑步合一阵形,吸引住乱匪的注意力。”

“而我带着战车队就隐藏在这里。”楚格又指了指小盆地腰边上的一个点,“等到乱匪的注意力都被正面吸引住了。我就冲出来斜插着给乱匪这么一下,接着冲到河边掉头,回来再顺着这条路再给乱匪一下。两下子过去以后,正面的部队就可以屠羊了。这条道也是我们战车队跑惯了的,所以冲杀起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书墨又仔细地把楚格的计划考虑了一遍。觉得可行,不过他还是忍不住惊叹道:“我本来以为当时少爷带着我们冲几万圣灵会乱民已经够发疯的了。没想到现在你这个楚狐狸还要发疯。就几十个人敢冲几万乱匪,真是一个疯子啊!”

“嘿嘿!”楚格鬼笑了几声,“好啊!敢背后说你少爷的坏话,看我不去打小报告,让我们大人撸你的茄子去。”

“那也要我们少爷信你才行。当年我可是陪着少爷一起冲锋的啊!算了,既然你要发疯。那我就陪着你一起发疯吧。正面的部队我来指挥。王九!”书墨对负责龙眼寨的副团长命令道,“你就带着余下的人守住龙眼寨,随时准备接应我们。”

“没看出来啊?”楚格接着嘲笑道,“我们的书乌龟这次要出了乌龟壳了啊!”

“没办法!”书墨好象对楚格的嘲笑无动于衷。“谁让咱俩是兄弟呢!总得上前把你从乱匪堆中捞回来吧。不过捞不捞也没关系,反正你也是凶多吉少了,就是可怜的如松大妹啊!年纪轻轻就要做寡妇啦!”

“操!”楚格立刻骂出声来,“你怎么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啊?”

“好!那我就吐象牙!”书墨说话气人的水平也有他少爷的风采,“你那闺女我会好好养大的。会把她当成亲生闺女来养的。谁让她将来会成为我书爷的媳妇呢!嘿!别动手!你以为我不会动手啊?……”

看着自己长官的打打闹闹,周围的军官和亲兵都是笑作一团。

“压住!压住!等乱匪进了五十步再打,也不要放他们靠得太近,就五十步啊!”书墨大吼道。

其实汝宁军的火铳射击有着专门的临时火铳统领来指挥,根本不需要书墨越俎代庖。书墨也只是紧张,所以不断地重复着这些汝州大捷后总结出来的火铳射击规范。

一名汝宁军的弓箭手吊射着箭枝,这把弓是特制的,弓箭手也是特别培训过的,几枝吊射的箭就落在了五十步左右的地方,为汝宁军的火铳统领设下了地标。

在临近黄昏的时候,小联营的乱匪就进入了葱岭山口,他们根本没有停止脚步,向着龙眼寨的方向就过来了。

由于是盛夏,天色黑的比较晚,当乱匪的前锋遇上早就列阵完毕的书墨部队时,整个天空依然是相当亮堂。

骤遇明军,乱匪也害怕地停止了脚步,可等到那些小联营的首领看到对面的明军才三百多人时,他们也就大了胆子,命令小联营的兵丁一窝蜂般地冲上来了。

在汝宁军一方来看,对面三万多乱匪由于根本没有排成整齐的队形,就这么乱哄哄的东一堆、西一堆的,所以看起来人数好象比同样数量的军队还多的多。接着又看到对面的乱匪冲了过来,所以这三百多名兵丁都显得是十分紧张。

还好,基层的那些军官和士官基本上都是参加过汝州之战的老兵,他们都承受过当时农民造反军的疯狂进攻,所以在这些老兵的压阵下,整支部队还稳得住。

当小联营冲进五十步的时候,火铳开火了,一下子把冲在最前面的几个乱匪打倒在地上,可是火铳的数量毕竟少,打倒的乱匪在整支冲锋的乱匪人群中显不出来,所以倒下的乱匪也就像是海浪中贱起的几朵小浪花一样。

可就是这样的打击,却让冲锋的乱匪萎缩不前了。其余的乱匪纷纷停止了脚步,要躲到同伴的身后掩护好自己。可所有的人都想这么做,整支乱匪的冲锋队伍也就全部乱了,也不知道是哪个乱匪发了一声喊,冲锋的乱匪竟然就这么乱哄哄地退了回去。

其实这也就是流民组成的军队的常态,他们可以象上次农民造反军一样悍不畏死地视死如归,也可以象现在一样萎缩不前。至于他们会出现哪一种情况,那也只有天知道了。

可就这么一次冲锋,却让书墨的手心捏满了汗,如果刚才那些乱匪坚决一下,可能就会冲到汝宁军这里直接肉搏了。由三百多、不到四百的汝宁军兵丁肉搏几万乱匪,就算可以坚持一些时间,可最后的那种结局也是注定的。

这时候书墨的心中就在嘀咕着:“这楚狐狸的战车怎么还没有出来啊?”

其实书墨是被挡住了视线,楚格他们俩人一组,驾御着由两匹马拉着的战车已经排好了五辆一行的队形,向着小联营乱匪的侧翼冲过来了。

可是战车毕竟需要加速,再加上战车的速度总是比骑兵慢,所以战车队这么一个大目标出现以后,立刻就被小联营的乱匪发现了。

为了保护自己,拉车的战马都覆盖上了镶有铁片的毛毡,御手除了前方的观察缺口以外,四周也围着一圈镶铁皮的厚木板。而站在战车上的战车兵除了内衬的棉甲和丝绸内甲以外,还套着两层环臂铁甲,他们手持着斧枪站在战车上,威风凛凛的就象是一位战神。

更夸张的是,在战车的车毂顶端安装着两柄长一丈的利刃。这利刃都是铁器工坊用百炼钢精心打造的,强度和韧度在明朝当时都是一流。

随着战车的飞驰,利刃上下抖动着,在夕阳下闪烁着咄人的亮光,显示出了一种死亡之美。

见到了战车队的逼近,小联营的乱匪顿时有些骚动了,而当战车驶入离小联营乱匪百步的时候,第一行的五辆战车立刻点燃了架设在战车两边的一窝蜂,上千枝火箭顿时争先恐后地向着小联营乱匪飞了过去。

根本没有什么停顿,小联营乱匪立刻炸营。他们纷纷向着两边逃跑,要躲开战车行进的路线。

可战车的速度已经起来了,一眨眼的功夫,战车就冲进了乱匪人群中。就象热刀切黄油一样,整个乱匪人群顿时被切成了两半。躲避不及的乱匪或被战车压倒,或被利刃切碎。乱匪人群中顿时出现了一副世界末日的景象。

没有一个乱匪想来阻拦,也没有一个乱匪敢来阻拦。战车队的速度也没有下降,毫不费力的,战车队就从侧翼把小联营乱匪的阵形穿了一个透心凉,把乱匪完全切成了前后两半。

直到来到了河边,战车队才停止了下来。整支战车队开始转向。而这时候战车没了速度,也是战车最虚弱的时候,可是被战车沉重打击了的乱匪就想着快些逃离战车这只战争怪兽,就没有一个人敢靠近战车。

第四百二十二章设立军事基地

其实首次驾御着战车作战的汝宁军战车兵的脑海中也是一片空白。

战车御手面对着几万乱匪,当然不可能有其他什么想法,只能够这样高速地冲过去了。而战车兵除了一开始点燃了一窝蜂以后,其余的时间也因为没有乱匪敢靠近战车,所以他们也就手拄着斧枪,象一尊雕塑一样站在战车上,傻呆呆地看着战车发威了。

而这次横切乱匪阵形的时间也很短,从头到尾,也就三、四百吸的时间,可就是这么短的时间,上千名没跑掉的乱匪被战车轧死、砍死了。有些被腰斩和切断双腿的乱匪还在地上翻滚哀嚎着,这惨叫声让人是惊心动魄。

可惊心动魄的是那些幸运逃开的乱匪,而看到了战果这么大,战车兵们都忍不住欢呼了起来。见到这些战车兵有些思想开小差,楚格连忙叫道:“动作快些!前排变后排,我们再扫那些乱匪一次!”

听到了楚格的命令,那些战车兵再次欢声响应,并且他们也加快了动作,迅速地把战车的方向转了过来。

依然是战车加速,依然是先点燃一窝蜂,之后一刀两断变成了两刀三段。小联营的乱匪已经无心恋战了,他们完全被从没有见到过的战车吓坏了神经,都撒开双腿向着来路——葱岭山口方向疾逃而去。

可是那些乱匪没看到,战车再次冲锋以后就转了一个弯,向着龙眼寨那里退回去了。两次冲刺已经让战马有些受不了了,已经不可能发动第三次冲锋了。

整场战斗进行的速度相当快,直到小联营乱匪远远地逃去时,天色还没有黑呢。而见到轻松获得胜利的书墨部也都大声欢呼着。可当他们收拾战场的时候,那些兵丁就欢呼不出来了。因为整个场面太惨了。

真是一块碎肉屠宰场。血肉是遍地都是,有些忍受不住痛苦的乱匪竟然要求汝宁军的兵丁给他们一个痛快。

汝宁军的兵丁也为战车的大威力而感到惊呆,就这么一次交锋,一千六百多名乱匪就被战车收割了生命。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力兵种,在当时战车的威力可是无与伦比的。当时就是形容一个国家实力的强盛,也要用到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形容词。

最后虽然战车因为种种原因被淘汰,可是只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被淘汰的武器也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威力的。而汝宁军这次使用战车,正是把战车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了。

而且汝宁军对战车也有所改进。比如远程武器一窝蜂的安装运用,再加上小联营的乱匪根本没有抗衡战车的手段,所以这场单方面屠杀也就是注定了的。

可小联营的恶梦还没有完。当那些乱匪失魂落魄地逃出了葱岭山口以后,他们只在野地里休息了一个晚上,就在凌晨时分被闻讯赶回来的赫飞、周巡共二千五百骑半包围冲杀。

而且汝宁军形成的这个半包围圈还很巧妙。那个放开的口子就是由跟着的李禄、陈中之和江澄的联军给堵上了。一把铁锤、一块铁毡,那小联营的结局就注定了。

所以等到汝宁军派出的骑兵赶到叶县的时候。整场南阳战役已经结束了。共获取乱匪首级四千多级。俘虏和投降的乱匪有一万一千多人。

这捷报传到朝廷以后,正被车厢峡农民造反军搞得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和朝廷大臣的精神是为之一振。为了掩盖对农民造反军的围剿失利,更为了振奋精神,朝廷对此是大肆宣传,此役也被称为了南阳大捷。

而“名将”李禄也顿时名传天下。虽然其他的明军武官中也有一直传着捷报的,可那些捷报的含金量都不足。有的获取上百首级就算是大胜了。

可“名将”李禄可不同,他要么不打仗,一打仗就有着辉煌的战果。由李禄“指挥”的两场战役都消灭了上万乱匪。

再加上李禄的折子也传到了朝廷,在那奏章里李禄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农民造反军将会诈降。虽然奏章是到晚了。变得有些马后炮,可那毕竟也显示出了李禄的好眼光。

因此对李禄的封赏就相当丰厚,他立刻官升三级,直接被提拔到了南阳总兵的位置上。其余的武官也都有封赏。唯一没变的就是吴世恭,在朝廷的眼里,南阳大捷和在汝宁的吴世恭是风马牛不相及。

而李禄也为自己的好运气有些飘飘然了。就在他赴南阳知府安排的庆功宴会上,李禄喝高了以后向南阳知府吹嘘道:“只要给我三千精锐,我将扫平宇内乱匪!”

这话后来传到了吴世恭的耳朵里,他就有些纳闷了,因为这话好象太熟悉了,仿佛以前在哪里听到过啊?在苦苦回忆后吴世恭才想起来,如果把“精锐”换成“城管”的话,这话不就熟了吗?在现代的时候不是一直听到那句“只要给我三千城管,我将……!”。

而这次南阳大捷,也使得任何官员也不能够再提李禄、周巡他们不告而别回河南的行为了。

而河南巡抚玄默也对早就被他丢到角落里的李禄来信重视了起来,他立刻发函把陈中之和江澄这两支劲旅调了过去,随时准备着防止农民造反军再入河南。

虽然吴世恭在官场上没有收获,还是一位戴罪立功的白丁,可他却在这次龙眼寨危机中看出了问题,所以立刻就是亡羊补牢。

吴世恭立刻决定在葱岭山口修建城寨,要把龙眼镇盆地完全掌握在汝宁军的手中。而且汝宁军也将把一些军械制造和修理工坊搬迁到龙眼寨盆地中,并且在盆地里安排重兵,加上盆地内有着良田,可以提供给汝宁军一部分军粮。

也就是一句话,吴世恭准备把龙眼镇盆地打造成为汝宁军的一个军事基地。可以随时向着周围展开军事行动。

而龙眼寨盆地内所有的土地也都被汝宁军征用了。汝宁军将采用赎买的方式获取这些土地。当然肯定有些地主不肯卖,汝宁军就采取了托管的方式强行征用。

而在现在的乱局中,南阳府本地官府也支持汝宁军的行为。毕竟有了这个军事基地,南阳府城可以随时得到汝宁军的支援了。

而龙眼镇盆地内所有的土地,汝宁军都将交给济民垦荒商行来管理经营。这让常猛是相当兴奋,因为他主事的垦荒商行总算是迎来了第一笔大业务。而且那些屯田山庄的农奴都是现成的,就是那些投降和俘虏的小联营乱匪。

周巡的这次归来,也带回了大量的物资和粮草,正好全部用在龙眼寨盆地内农奴的安置和葱岭寨的修建上。

汝宁军是争分夺秒,在短短的十天内就用树木在葱岭山口围建了一个木寨。因为这时候的农民造反军行动飘忽,他们的动向已经让汝宁军有些摸不到头脑了。

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在汉中脱险以后,掉头向西,分头进攻西安附近地区和甘肃庆阳、巩昌、平凉一带,一时间声威大振。

而崇祯皇帝终于在崇祯七年十一月下令把陈奇瑜撤职,下狱论戍;提升洪承畴为兵部尚书,总督山西、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军务。

可洪承畴刚坐上这个早就应该他坐的位置以后,却被当头打了一棒,西宁的驻军发生兵变,将领被杀,守道被赶走,镇守太监也仓皇逃遁。

第四百二十三章喜忧参半

也不得不说,这时候的大明朝也确实挺倒霉的。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气运不济了。

于是洪承畴就被迫亲自带领军队赶往西宁平叛。而农民造反军趁机“分陷关陇。”等到洪承畴平定了兵变腾出手来镇压农民造反军时,农民造反军又陆续撤出陕西,分别开往山西、湖广和河南。

也不提洪承畴和农民造反军捉迷藏了。应该说,河南巡抚玄默在围剿农民造反军的时候,表现得也是可圈可点的。

当玄默重视起农民造反军再入河南以后,他把自己的大军从汝州移驻到卢氏,并且令左良玉、汤九州等部各陈兵守住要害,确实有效地挡住了农民造反军大规模地进入河南。

而河南本地的洛阳副将王绍禹,开封游击陈永福等军将也屡屡出击,接连打垮了几股闹得比较欢腾的河南本地乱匪,虽然河南的乡野间依然处于乱匪横行的状态,可毕竟遏制了局势进一步恶化。所以在崇祯七年的八月到十月底,河南境内也得稍宁数月。

而吴世恭也趁着这个难得的休整期,在汝宁做了几件大事。首先就是汝宁全境和归德府的屯田庄子获得了大丰收。这次近年来少见的大丰收,使得汝宁军的粮仓爆满。而那些投靠流民的人心也迅速地安定了下来。

由于朝中一些汝宁、归德籍的官员得到家中的来信,知道了在纷乱的河南竟然有这么一块乐土,因此对汝宁地方官是大加赞赏,而这个称赞也很快传递到了崇祯皇帝和各位大学士的耳中。

这时候崇祯皇帝就回想起了,当时汝宁知府关可颂所上呈的奏章中所提出的三项法令,所以立刻对此赞叹不已。而关可颂立刻也被龙口美誉为“能臣”。

而吏部也准备破格提拔关可颂了。可是当这个消息传到汝宁以后,关可颂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喜悦于自己将要升官;另一方面却在担忧,因为他知道汝宁府这情况都是吴世恭的汝宁军干的,而自己也只是发布了一下法令,事后也就从汝宁军那里多收了一些常例,其他具体的事务却什么也没有办。

关可颂更知道,如果没有汝宁军这支强军威慑,流窜在河南四境的乱匪早就肆虐到汝宁府来了,哪里来的大丰收啊?如果朝廷只是简单地提拔自己。却不给自己一支强军,更把自己放到例如陕西、湖广等农民造反军活动频繁的地区,那么关可颂就是再有三头六臂,就算是发布了三十项法令,那里的局势照样不可能得到好转的。

可向朝廷坦白:汝宁府的安宁其实都是那个被撤职的吴都司的功劳?那关可颂肯定也是不舍得的。放弃了眼前这个升官的机会,那下次升官也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这可真是幸福的烦恼啊!

同样拥有幸福的烦恼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官升三级的“名将”李禄。这瘸子吹牛的话不仅传到了吴世恭的耳朵里。而且传遍了整个河南官场。

而缺兵少将的河南巡抚玄默怎么会浪费李禄这支强军呢?他三天两头发布调令,要把李禄这支强军征调到剿匪第一线。

可李禄哪里可能变出来军队啊?他只能够用“部队大战后需要休整!”“天气不好难以行军!”等诸多理由来拖延着调令。

现在的李禄已经长住在汝宁军大营中了,他天天恳求着吴世恭派出一些军队让他糊弄过这一关,可吴世恭怎么可能随便损耗自己汝宁军的实力呢?于是李禄就悲催地被吴世恭抛在一边了,他这时候连上吊的心都有了。

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李禄也不去学学赵铭,虽然不能够升官。但至少自己也没有危险吧。这时候的李禄也肯定知道了祸从口出的真实含义了吧!

而汝宁府的大丰收也使得归德府的士绅大为眼红。济民垦荒商行趁机把触角伸向了归德府。在得到吴世恭的首肯以后,常猛立刻在归德府建立了一个分号。以济民垦荒商行为大股东占有四成股份,联合了归德府地方官员和大小士绅,仿照了汝宁府实行的《禁荒令》。把归德府的抛荒地全部集中了起来,召集流民,准备在来年大干一场。

而这次大联合也充分展现了常猛油滑的手段,使得归德府地方官员和有头有脸的士绅都多少得到了一些好处。更可贵的是,归德府分号也承诺把多余的粮食平价卖给汝宁军,并且那些屯田庄子的管理和护庄队的指挥也都归汝宁军所有,这也让吴世恭对常猛是刮目相看。

不断得到吴世恭夸奖的常猛是干劲高涨,接着他就想在接近汝宁军控制区的开封府、汝州和南阳府等地扩大屯田庄子。

可这时候就出现一个问题了,济民垦荒商行的其他股东对开发那些地区的兴趣不大。道理很简单,那些地方毕竟是出了汝宁军的控制区,只依靠少量的护庄队,可能连田里的青苗都要被那些饿疯的流民给吃了。

再说,现在哪里种田,哪里可就成了香馍馍了,那些流匪就会象一群苍蝇一般蜂拥而至。而汝宁军也不可能及时地照应住这么大的地方。所以那些大股东认为到那些地方去垦荒的风险太大。

对此吴世恭也不可能强迫那些大股东,济民垦荒商行的业务拓展也暂时陷入了一个僵局。可是一位意外的访客却把这个僵局给打破了。那就是吴世恭在南京见过几面的高级男公关——马守信马二公子。

是个男人就想做出一番事业,马守信也不例外。虽然在外人眼里,马守信陪着南京城内的公子哥吃喝玩乐仿佛是很潇洒,可马守信知道那些公子哥对自己的轻视,也知道自己在马家的地位不高。所以当送别吴世恭时,听到了吴世恭的一番话,马守信的心立刻就给拨动了。

可说到底马守信也是位公子哥,让他自己拿主意肯定不行,于是趁着一次回松江府的时候,马守信就把自己与吴世恭会面的情况告诉给了马家族长,自己的父亲马墉。

听了以后,马墉当然是不以为然。一位入赘的勋贵子弟,一位被免职的武官,一位到南京城借银的武夫,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啊?

可是听到了自己的二儿子语气中总有些倾向于想与吴世恭合作,马墉也不好打击马守信的积极性,于是也就勉强同意了让马守信到河南汝宁去看一看。

而此次难得的出门,却让马守信大为震动。马守信一直在大明朝最繁华的城市里风花雪月,就是难得听到一些天下的状况,也总是一些干巴巴的介绍,根本没有一点直观的认识。

可这一路上,虽然经过的是大明朝最富饶的地区,可是见到贫民流离失所,路边倒毙的现象是层出不穷。

所以当马守信到达了济宁,从客栈掌柜听说河南乱匪横行的状况以后,马守信都想要打道回府了。还是四海商行济宁分号的掌柜一再保证了旅途安全,马守信才将信将疑地去往了汝宁府城。

马守信是随着四海商行的商队一起走的。一进入河南归德府,马守信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大道旁的流民人数很多,可是只要看到四海商行的旗帜,他们都远远地避让开,根本不敢靠近。

于是马守信饶有兴致地询问起了率领商队的掌柜,那位掌柜就告诉了马守信:在河南地界就没有人敢惹汝宁军的四海商行。上次惹四海商行的那群匪帮,已经被汝宁军砍了一万多个脑袋呢。

马守信毕竟是与公子哥们打惯了交道的,所以他的观察能力也挺强,因此他怎么看怎么觉得那名掌柜轻描淡写的话语中带着些得意。

又听到了砍了一万多首级,如果不是这名掌柜吹牛的话,那么这次自己要见的那名到南京城借银的武官肯定就是一位疯狂的屠夫。这时候的马守信倒有些兴趣了。

可是马守信的惊讶之旅才刚刚开始。当他进入了汝宁府以后,马守信感觉到自己仿佛进入了两个世界。这里的大路上没有一个流民,也见不到乞丐和路边倒毙的尸首。农夫们在农田中耕种着,只是经常遇上一队队士兵在道路上巡逻着。

这些士兵虽然没有马守信在南京城看到的那些守卫南京的士兵盔甲鲜明,但是他们身穿布衣,行动有据的显示出了精悍。只是看到了四海商行的旗帜,他们也就在简单盘问以后就放行了。

可是当马守信向那名掌柜恭维吴世恭练的好兵的时候,那名掌柜是大笑不已,接着他向马守信介绍说:这些其实都不是吴世恭的士兵。有的是民团,有的是内务司组织的护庄队、护路队。而汝宁军的兵丁比这些人精悍多啦!

马守信不禁对那名掌柜的话而感到咋舌,他根本想象不出比这些人还精悍的士兵到底会是个什么模样,而这个疑问一直被带到了与吴世恭见面。

第四百二十四章织布工坊

当马守信到来的时候,吴世恭已经差点忘记了这个自己在南京忽悠过的人了。不过来的就是客,接到通报以后,吴世恭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他。

本来也就是见一面,吃顿饭,最好马守信来点投资的事,可是见面以后,马守信却很意外地向吴世恭提出了要观看士兵操练的要求。

要不是马守信有着松江府巨富马家的背景,吴世恭可能就把他轰出去了。对于汝宁军的兵丁,吴世恭虽然还不能够完全做到爱兵如子,可他也绝对不会让这些兵丁被外人当猴耍的。

再说,汝宁军兵丁人数、装备和战术操练都是绝密,也绝对不可能让马守信这个外人看的,所以到了最后,吴世恭也就让马守信参观了自己的一队亲兵的操练,当然也只是在校场上练了一套拳脚和一套斧枪,打了一次靶。

可就是这样的操练,马守信也是看的兴致勃勃,他完全就象现代平民百姓到部队里参观一样,完全是看花了眼。到了最后,在吴世恭的同意下,马守信甚至拿着装填好弹药的火铳打了几枪,这让马守信大叫道不虚此行。

而吴世恭之所以这么款待马守信,也无非是想着让马家到汝宁府来投资。因此在亲自接待以后,吴世恭就让张学斌陪同马守信到处参观一下,并且探询一下马家到汝宁府投资的可能性。

可回报的消息却相当不妙,虽然经过了此次汝宁之行,马守信也对吴世恭的汝宁军有了相当的好感,可只要谈到具体的投资问题,马守信总是岔开话题,到了最后。张学斌也听出来了话外之音,原来马守信在马家根本就做不了主。

虽然吴世恭对此结果有些遗憾,不过这时候给马守信看脸色也于事无补,反而是平白地得罪人,毕竟到了现在为止,也只有马守信这个外乡大商人到汝宁府来看看的。于是,吴世恭还是在马守信告辞之前设宴款待了他。

不过在这个宴会上,吴世恭也就做出最后的努力了。他向马守信提出要马家在汝宁开设一个织布工坊的要求。而这个织布工坊的地皮由汝宁军来,工坊的屋子也由汝宁军出资按照马家的要求建造,并且还让四海钱庄无息贷款给马家一年二千两银子。

此外。汝宁军还承诺将五年内每年保底从这个织布工坊内采购一万匹的白布,其余的布匹也将由四海商行帮忙推销。而汝宁军却只要在这个织布工坊内占有三成的股份。织布工坊的一切管理也将由马家来。

当然,汝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