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败军神-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畏点了点头,说道:“打渔是祖传的手艺,我也不劝你干或者不干。不过最近船厂那边要招一批工人,你帮我问问有没有想去的,也算是个能干一辈子的活。”

第388章夜宴

郑宇的家离陆一师的驻地不算太远,要不然当初他小小年纪也不可能背着一筐鱼跑到营门前来兜售。爱玩爱看就来网。。

不过这个不远也只是相对来说的,陆一师再军民鱼水情,也不可能让平民在自己的营房门口盖房子,即使以吴畏的脚程,这一路也走了半个多小时。好在大家都是走惯了的,倒也没人觉得累。

看到郑父带着一帮士兵回来,村里的人都出来看热闹,听说是陆一师的师长来了,顿时就引起了一阵不少的轰动,大家这几年都是靠着陆一师讨生活的,在他们的眼里,陆一师的师长可是比省长还大的官。

吴畏在郑父家门口停下来,给围观的村民们作了个罗圈揖,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陆一师的支持,然后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告了个罪进屋了,并没有提造船厂招工的事情。他既然要把这个人情让给郑父,那就没必要多此一举,到了他现在的地位,已经用不着收买人心了。

而且就算郑父不会散布这个消息,他也不用担心造船厂招不上人来。程斌当上副总理后,一直致力于推进工业化进程,现在进城务工虽然远没有吴畏穿越前世界的那种规模,但是也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不过受制于通讯手段的落后,农民们很难及时获得招工的信息,自然也没办法轻易离开自己的家园。

郑宇的家人们都在,天冷了,家里生着火炕,三个孩子就在火炕上玩。吴畏看到火炕上摆了几件日式的小玩意,应该是郑宇从日本带回来的战利品。郑宇一直跟着师部行动,没捞着什么仗打,自然也没什么缴获,这些东西都是老兵们送的,不值什么钱,只是图个新鲜。

吴畏虽然一心的提高士兵们的战斗力,但是却并不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嗜血,再说郑宇毕竟年纪还小,不像于靖到他身边的时候,三观已经成形了。

所以吴畏一直很注意对郑宇文化品质方面的教育,对他的表现也还满意,要不然也不会主动来郑宇家。

他进屋和郑宇的母亲打招呼的时候,郑宇的弟弟妹妹们好奇的看着他,他们看不出吴畏是个军官,还很好奇的问他是不是哥哥的战友。

吴畏笑着应了,自来熟的坐到坑沿上,听到外面传来说话的声音,原来是村长过来拜访。

吴畏在平民百姓面前是一向没什么架子的,招手让中年村长进来,聊了几句才知道,这个村子大多姓郑,说起来都是圈亲戚,中年村长论起来还是郑父没出五服的侄子,和郑宇算是一辈,只是看年纪,村长却比郑父还要大。

没过一会,郑宇和几个去炊事班取食物的卫兵也赶了回来。郑宇是伺候吴畏惯了的,进屋接替了郑父的工作,倒让家里尴尬的气氛缓解了不少。

郑宇家这两年经济条件刚刚好转,也没什么东西可吃。好在渔村里咸鱼是少不了的,郑宇把从军营里带出来的食物摆出来,又捡卖相好的鱼干海菜凑了几盘,居然也算丰盛。

吴畏本来也不是来吃饭的,一面招呼郑父和村长一起坐下,一面让郑宇打开带来的两瓶洋酒。

这两瓶酒是贝尔特朗送给他的荷兰金酒,洋酒未必好喝,不过是那么个意思,吴畏自己没有饮酒的习惯,身边自然也不会贮藏酒水,正好拿这个来凑数。

荷兰金酒比较特殊,香味略重,让两位村民喝着颇不习惯。好在人的嗅觉是最容易适应的,所以喝起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反而因为是洋人喝的酒,觉得有些稀奇。

金酒的口感不像二锅头那样凛烈,再加上香味浓郁,两个村民都没注意到这玩意的酒精度其实很高,几杯酒下肚,就有些眼花耳热,心情倒是都放松下来。

吴畏本来酒量就好,肚子里又有东西垫底,脑子当然清醒,就找了个机会,装做很随意的打听起附近军属们的生活来。

提起这个话题,村长顿时一脸的羡慕。陆一师的兵源来自全国各地,并没有在奉天省内大规模招兵。不过因为组建之初兼并了第三十一师,所以本地的士兵倒也不算太少。

只是像旅顺这一带的渔村,有机会参加陆军的人并不多,大多数想当兵吃粮的年青人加入的都是海军。

对马海峡一战,共和国海军损失惨重,旅顺口附近的村子几乎都有哭声,这里面有失去亲人的,大多数都只是因为担心才流泪。

对比之下,战后陆一师的抚恤工作展开得非常及时,现在附近一带有亲人在陆一师当兵的家庭都已经得到了明确的通知,阵亡通知有专人送达,同时有一笔招商抚恤金交给直系家属,没有阵亡的士兵也都有人上门通知,如果有家书也会一并送上——陆一师有文化课程,士兵多少能写几百个汉字,像溥觉那样小时候以不学无术为荣的人都能提笔写信了。

村长的消息毕竟要灵通一点,据他所说,海军的抚恤工作现在还是一团乱麻,很多家属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还活着,甚至都没地方打听信息去。

说到这里,郑宇突然说道:“海狗子怎么样了?”

郑父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村长叹气说道:“一直没消息,多半是不成了。”

郑宇向吴畏解释了一下,海狗子是他幼年时的玩伴,比他大两岁,同龄的孩子当中水性最好,很早就跟着家里人出海打渔,后来被水师的人相中,去了黄海舰队,今天初听说上了新舰,还是个水兵头。

中日俄三国大海战之后,黄海舰队的战舰大部沉没,少数挣扎回港的军舰也都个个带伤,船员十不存一。不过黄海舰队的主要维修基地在威海,离旅顺隔着一个胶州湾,要传递消息很不容易,再加上大战这后,海军高层乱成一团,也没人办正经事,所以现在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传来。

吴畏沉默了一下,向郑宇说道:“都是国防军同袍,有机会你去看望一下,家里有什么困难,能帮忙的都要帮忙。”

郑宇应了一声,他在吴畏身边,眼界也比普通士兵更加开阔,知道海军舰队也算是为了掩护陆一师登录才和日军苦战,就算平日里没什么交情,也要领这一份情。

打听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事,吴畏放下心来。陆一师的抚恤工作是由李康负责的,看起来他作得还不错。按照他回国后给吴畏写的计划书,整个工作会由近及远,如果全国都能达到像旅顺一带的程度,那就非常好了。

说起来这个年代的共和国平民们刚刚经历了乱世,对于人命的价值看得并不如何重要,家中子弟当兵吃粮,就已经有了牺牲的准备,对国家的要求实在不高,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抚恤金这回事,只想知道一个生死的准信而已。

因为提起海狗子,饭桌上的气氛有些低落。村长想了一下,向吴畏说道:“长官,听说你们当兵是可以娶妻的,不知道能不能让郑宇这孩子结婚?”

军营算是个比较封闭的地方,就算是在旅顺军港,也流传着不少似是而非的说法,村长听说部队的长官都好男风,所以有些担心郑宇的身份。

郑宇和村长虽然是亲戚,却算不上有多亲,他这个倒不是担心郑宇的后门,主要是家里的婆娘一直很喜欢郑家这个大小子,想把三闺女嫁给他,这就由不得村长不上心了。

吴畏听了一愣,向郑宇笑道:“没看出来,原来你小子已经有目标了?”

郑宇涨红了脸说道:“哪有的事。”

吴畏笑道:“当兵的汉子,哪有这么薄的脸皮,有就有。我给于靖操办过婚事,趁着手熟,正好再给你办一次。”

郑宇翻了个白眼,知道司令又是习惯性满嘴跑舌头,干脆没理他。

吴畏也不以为意,转头和两个村民说起于靖是谁。

村长看出吴畏并不反对郑宇成婚,心里松了一口气,心想人家这么大的官,估计娇妻美妾一样不缺,就算喜欢猎奇,总要找个细皮嫩肉的,郑宇这孩子从小在海边长大,黑不溜秋像条泥鳅,估计人家是看不上的。

不过吴畏看不上,村长家可很是稀罕,郑宇十三岁就能卖鱼救父,在这一带传为美谈,现在又在师长身边当兵,以后放出来怎么也是个大官,闺女跟在他身边可吃不到苦。

想到这里,村长喝了一口酒壮胆,就开始推销他家闺女。

都是一个村子的人,又都是渔民家庭,也没什么门禁的说法,郑父自然知道村长说的是谁,这时酒劲上头,就颇为意动。正想答应,身后婆娘借着过来倒洒的机会拉了他一把。

村长家闺女倒是不错,可是咱家郑宇那是前途无量的,日后自然有大波的白富美排队等着,怎么能如此草率的定下婚事?

郑父虽然没想这么多,但是被老婆一拉,也知道这事不妥,就没说话。村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向吴畏主道:“要不请长官给做个媒?”

吴畏鬼精鬼灵的,哪里肯上这个当,要真是两情相悦,他当然不在乎锦上添花,可是像这样八字还没一撇的事,那还不赶紧抖落干净了?于是哈哈一笑,“这种事情,总要年青人自己看对了眼,咱们才好出面,来来郑宇快把酒都倒上,咱们先干了这一杯……”

第389章回京急电

吴畏从郑宇家离开的时候,村长已经喝得完全忘记了自己三闺女的婚事,拉着吴畏的手要和他交换工作岗位,自己去日本祸害十一区的人民,把村长这个光荣的岗位让给吴畏来造福人民。

好在渔村不大,吴畏让人把已经没有能力自己找路回家的村长送回去,又对郑宇说道:“在家住一晚吧。”他说道:“等你明白家有多重要的时候,可能就回不来了。”

郑宇的文化水平也就是看看战斗简报,还理解不了文青这种高级生物的思维习惯,所以愣愣的看着吴畏,实在不明白他想说什么。

吴畏也没有解释,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就走。身后的屋子里,郑父口齿不清的骂道:“我的嘴呢?等老子的儿子当上司令,把偷我嘴的人都抓起来,统统枪毙十分钟……”

王翔和几个卫兵刚才也已经吃过了东西,他刚灌了一肚子鲜鱼海菜汤,转到角落里去解手,回头看到吴畏从屋子里出来,连忙提着裤子跑过去。吴畏斜着眼睛看了看他,皱眉说道:“你干嘛去了?”

王翔一时摸不着头脑,照实说了。吴畏这才松了一口气,看着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在自己的地盘上,一定要管住裤腰带啊。”

王翔莫名其妙的回头向刚才撒尿的地方看了一眼,心说不就是个随地大小便嘛,于这么苦口婆心的说?

吴畏刚才跟郑父和村长喝酒的时候并没有弄假,所以也喝了不少,这时冷风一吹,觉得脑袋有点晕。他拒绝了卫士的搀扶,大步向军营的方向走去,一面走一面唱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个卫士凑到王翔身边,问道:“连长,司令还会作诗?”

王翔看了他一眼,不耐烦的说道:“水多呗,当然容易湿。”

夜色下看不清脚下,吴畏深一脚浅一脚的快步疾行,虽然速度谈不上快,却也有几分乘风而行的感觉,至少上下颠簸的感觉差不了太多。

眼看快到军营的时候,就看到前面的道路上出现了几个人影,卫士们立刻紧张起来,王翔一把拉住吴畏,其他的卫士们则向四周摆开警戒姿态。

一个卫士高声叫道:“什么人?”

“是王连长吗?”前面的人也停了下来,虽然看不清楚,但是也能隐约看出对方也做出了战斗姿态。

一个卫士低声说道:“好像是留守处的老王。”

“口令。”王翔不敢大意,挡在吴畏的面前,大声问道。今天离开军营的时候,王翔就考虑到可能晚归,所以先让人去问过了晚上的口令。

两个人对好了口令,王翔才让对面的人过来,问道:“怎么了?”

那人借着月光仔细看了看他们,才向吴畏敬礼道:“总参急电,请司令尽快回京。”

吴畏走了这么半天,早就醒酒了,看着那人皱眉问道:“说没说什么事?”

“没有。”那人摇了摇头,陆一师驻地有电话直通总参,不过他的保密级别不够,对方当然不可能向他解释调令的原因。

吴畏也不意外,点了点,示意大家继续前进,一面走一面在心里琢磨到底出了什么事。如果黄有为估计得没错,那么叶知秋应该有什么事情要交给自己去办,而且多半是要借重自己的个人能力,所以才会赶去国会替自己挡刀。

可是吴畏实在想不出现在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来发扬魅力。共和国几场硬仗打下来,特别是一周内打服了日本,战斗力已经震惊了全世界,欧洲各国的观察家们都承认东方的这个国家至少在陆军的战斗力方面已经可以跻身列强行列。

他回京见到蓝晓田的时候,就听说一直在安南积极活动的法国人已经开始主动和共和国接触,讨论法国人在安南地区的地位问题。显然就连法国这个老牌强国也已经把共和国当成了一个平等的对手,至少现在看来,所有与共和国有陆路边界的国家都需要认真考虑一个自己的态度问题。

从共和国成立后的一系列举动来看,至少叶知秋是不怕打仗的,而最让人感到恐惧的是,叶知秋还从来没有打输过,所以发动一场战争并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吴畏回到军营后,给总参拍了个电报,这时代的电话线路没什么保密功能,所以吴畏一向不喜欢在电话里谈论重要的事情,相比之下,还是有线电报比较保险。

大约一个小时后,总参的回电来了,说是大总统有事情咨询他的意见,然后又重申让他抓紧回来,下面的落款是蓝晓田。

这个时候蓝晓田当然不应该还在总参,吴畏想了一下,打消了拖延一天的念头,一面让王翔安排回程事宜,一面泡了一壶浓茶,钻进卧室去给贝尔特朗写信。这个时候他就忍不住无比怀念手机时代,毕竟很多事情只用笔是很难交待清楚的。

天快亮的时候,吴畏才把厚厚的一叠信纸塞进文件袋里——信纸太多,信封装不下了。

胡乱睡了一觉,又吃了一点东西,吴畏带着卫兵们骑马赶往山海关,这次他学乖了,让王翔以陆一师的名义联系铁道部,在山海关给自己安排列车,他可不想再顶着风雪回京了。

这天一大早就开始刮北风,还没出旅顺,天上就已经飘起细小的雪花来,吴畏把自己缩在大衣领子里,骂道:“这什么鬼天气。”

王翔没好意思提醒他,要不是他非要回旅顺来,现在大家还在北京的热炕头上喝茶呢。

到了山海关火车站才知道,接他的花车需要从北京开过来,这两天关内大雪,车行不便,估计要明天才能到了。

吴畏摇了摇头,心说要早知道,都不如今天去塞舍尔造船厂了,他挥手说道:“坐普通客车也行。”

山海关是第八师的驻地,关外则是第二十九师的防区。相比之下,吴畏的陆一师在奉天就只有驻地——当然现在也可以说他的防区是整个日本列岛。

吴畏并没有通知第八师,但是这么一大帮荷枪实强的军人进关,自然惊动了守军,第八师的一个团长亲自陪同,火车站的站长当然不敢怠慢,听说吴畏急着进京,连忙跑出去安排。

390。第390章火车

此时的铁路客运,晚点也算是日常之一,没什么人会大惊小怪。而且儒学一道,讲究个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惊,别说晚点,就算是翻车,惊慌失措也是会被人嘲笑的。

不过铁道部虽然不抓什么始发正点率,但是从始发站开车也很少有晚点的时候,像今天这样大家都安静的等着开车的情况更是少见。

天气渐冷,出门的人不多,列车的各节车厢里都有空座,几个乘客凑在车窗的玻璃后面,隔着挂满白。霜的玻璃看着空荡荡的站台无聊的抱怨着这莫名其妙的晚点。

一个身穿皮袍、满脸风霜的中年汉子看起来是经常坐车的,很肯定的说道:“这是等人呢,肯定有什么大人物要坐这趟车。”

身边一个同样年纪的人操着一口东北话笑道:“可拉倒吧,大官都坐花车,哪有和咱们挤这种车的。”

听了他的话,隔着过道的另一排座位上传来一声不满的鼻音。皮袍汉子向同伴摆了摆手,那边坐着一男一女两个人,看穿戴都是有钱的主,应该是觉得东北汉子的话让自己中枪了,所以在表示自己的态度。

皮袍汉子是久跑关外的商人,要说身家并不比别人差,不过看出身后那排座椅里坐着的两个汉子和一个女人应该这两个人的保镖和侍女,出门能带这么多人的主,不是爱面子的羊枯就是真有身份,还是少惹为妙,出门在外,能少惹麻烦最好,所以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他们连龙都不是。

得了他的示意,两个同伴也都没了声音。过了一会,另一个年青一些的同伴突然咦了一声,说道:“怎么来了这么多兵?”

不知道什么时候,飘雪的站台上,出现了很多身穿国防军制式短大衣的士兵,大背着步枪沉默站在站台两侧。

皮袍汉子呃了一声,说道:“看来是咱们等的人来了。”

出动军队,不是抓人就是送人,这些士兵虽然都带着枪,但是站成脸对脸的两列,显然并不是抓人的姿态。

随着他的说话声,一队军人沿着站台走了过来,走在前面的是两个身穿制式长大衣的军官,没戴棉帽子,只是把衣领高高树起,挡着耳朵,一个戴着红顶大檐帽,身穿铁路制服的人陪着。

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十几个荷枪实弹的士兵,和在站台上的士兵们不同,他们拿的枪明显要短得多,枪口更加粗壮,用一根宽带子吊在脖子上。

这些士兵都用双手执枪,队形有些散乱,看起来远没有站台上的同行们那么纪律严明,但是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些士兵都保持着高度警惕,手里跟随眼神游移的枪口随时可能喷射出火焰。

皮袍汉子喃喃说道:“花机关啊。”

这几年国防军的军械换代很快,汉阳造的快枪已经开始停产淘汰,换成天津军械局研制的半自动步枪。不过因为产能限制,国防军的大换装还远远没有完成,驻防河北的第八师就还用着汉阳造步枪,要说起来,国防军体系内没仗打还能换装的也就只有第一师和首都警卫师这两支部队了。

像皮袍汉子这样跑关外的商人,从前都是自己带武装的。现在国内查得严了,才开始有所收敛。不过对于武器的见识还是有的,一眼就看出这两个军官身后的卫兵用的是只在国防军中少量装备的冲锋枪,民间俗称花机关,据说一搂火就能打出去几十发子弹,比机关枪都厉害。

年青汉子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花机关,用手指用力擦了几下玻璃,好让自己看得仔细一点,喃喃说道:“好家伙,这枪管真粗。”

他的两个同伴也没拿过真枪,自然不知道那看起来粗壮的枪管其实是风冷散热器,甲型冲锋枪用的是七点六二毫米中间口径弹药,其实比零一式步枪还要细一圈。

三个人说话的工夫,另一边的两个人也注意到了站台上的变化,女人啊了一声,说道:“是不是于伯伯的兵?”

这个女人大概三十岁左右,脸上敷了一层白。粉,头发烫成鸟窝形状,倒是现在京城里妇女流行的样式。男人看起来比她年长一点,穿着一身西装,梳了一个大背头,上面光可鉴人,苍蝇落上去都要小心摔倒。

他倒是有点见识,摇头说道:“进了关就是第八师的防区了,于伯伯的兵怎么可能到这里来。”说完他想了一下,又说道:“第八师的师长叫什么来着了?我记得听父亲提起过。”

两个人的对话声音不小,刻意让人听到。那三个汉子互相看了一眼,都没有说话,只专心看站台上的军人。

能让整列车等着的当然就是吴畏,有第八师的团长陪同,山海关火车站的站长跑前跑后的很是殷勤,毕竟山海关这地方不大,上校团长就已经可以和地方长官平起平坐了,更何况还有一位中将。

那位团长有吴畏的叮嘱,并没有告诉站长这个客人是谁,不然听说是驻日占领军的总司令,说不定站长要把车上的乘客赶下来了。

不过火车站长的权力也有限,他这里实在没有客车车厢,就算是想拍吴畏的马屁也不可能,只能让人先去上车安排座位。

吴畏也没有矫情,和第八师的团长客气了一下,两个人互相敬礼告别,然后又和诚惶诚恐的站长握了一下手,就在卫兵的簇拥下上车了。

山海关到北京的火车算是朝发夕至,所以没有卧铺,王翔带人上了车,自然有列车长接着。吴畏来得太晚,这个时候车里已经坐满了人,不好驱赶,所以列车长把他们带到了乘客最少的车厢里,正是皮袍汉子他们那一节。

列车长和列车员动员散坐在车里的乘客们凑到一块去,给吴畏他们腾出地方。虽然群情激愤,但是看着列车长身后端着冲锋枪,凶神恶煞一般的士兵们,倒也没有人敢于反抗,过程还算顺利。

吴畏走进车厢里,四下看了看,先谢过了列车长,然后向王翔说道:“枪都收起来吧,别吓着别人。”

王翔这还是头一回坐火车,还要保护吴畏,觉得全身都不自在,四下看了看,也觉得太紧张没必要,于是安排人在两端的车门站岗,自己和几个士兵散坐在吴畏的身边。

这时候也没什么娱乐可言,吴畏穿越前坐火车,除了玩手机之外,还有一大乐趣是和天南海北的乘客聊天,不过现在看看离自己远远坐着的乘客们,显然两者都不可得,也只能放弃,裹紧了身上的大衣,坐在窗子旁边开始打盹。

漫长的旅途当中,时间的流逝总会变得缓慢,吴畏迷迷糊糊睡了好几觉,直到觉得全身上下都跟生锈一样难受了。看了看腕上的手表,发现才刚刚过了四个小时。

他打了个啥欠,站起身来。坐在他面前座位上正打瞌睡的王翔一惊,按着手枪跳了起来,问道:“怎么了?”

“没事,活动活动。”吴畏一面说,一面大幅度的扭动头颈,坐着睡觉也算是个体力活,就算是吴畏时间长了也消受不起。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车厢里的人已经多了起来,两边的车门处都有人影晃动。只不过自己这边一堆军人,车厢里再挤也没人敢过来。

看到这种情况,他不禁有些吃惊。一直以来,他都以为这个时代的火车票相对于收入水平已经算高的了,应该不会有穿越前那种客流密度,现在看起来,显然是低估了人们的出行意愿。

想起当年求学时挤火车的惨样,吴畏估计如果咒骂有杀伤力的话,自己现在应该已经轮回好几次了。他向几个卫兵们招了招手,说道:“都过来挤挤,把地方让出来。”

王翔连忙阻止道:“那太危险了。”

吴畏看了他一眼,笑道:“你没挤过火车吧?”他摆手说道:“放心,坏人没那么多。”

王翔可没他那么乐观,坏人不用太多,有用的一个就够了。不过现在旅途刚刚过半,以后上车的人肯定越来越多,总这么占着地方也不是办法。

他想了想,招呼了两个士兵,跟着他一起向车厢里走。吴畏看了他一眼,虽然不知道他去干什么,倒也没有阻止。

过了一会,卫兵们带过来几个人,大多是妇女儿童,还有个老人,原来王翔是去挑选邻居去了。

因为车厢里人多,所以他也并没有和人解释自己要干什么,被带过来的人大多心中忐忑,不知道找自己有什么事情,只不过有枪的人总有道理,也没人敢于反抗。

王翔也不可能走远,在车厢里挑选了十几个人,看看差不多,也就转身回来,吴畏虽然让他把多占的座位让出来,可是总也不能让人挤到吴畏。

虽然花了一点时间安顿这些人,不过这是好事,倒也没有什么冲突发生。

新过来的乘客虽然不多,车厢里也空出了一片地方,又有人陆续挤了过来,吴畏正想坐下,就听到车厢里传来一声尖叫,接着有人大声骂了起来。

王翔立刻紧张起来,转身挡在吴畏身前,伸手抽出盒子炮。另外几个士兵也纷纷打开冲锋枪的保险。

391。第391章家属

吴畏倒没有怎么紧张,这么多场血战下来,他早就改名叫不紧张了,再说如果真有刺客,也不至于乱到这个地步,这得业余到什么程度?

他挥手说道:“过去看看。”

王翔可不敢让他过去看,自己带人挤了过去。

本来车厢里就挤成一团,这会一乱,更是一个挨着一个,除了骚乱中心,哪里人都多。王翔好不容易挤了进去,正好看到一个人背对着自己在那里手舞足蹈,于是伸手就揪着这个男人往外走。

那个男人没看到是谁揪他,回头顺手给了王翔一拳,王翔措不及防,只来得及侧了一下脸,被一脸打在颧骨上。吴畏手下的兵都是从早到晚报仇的主,哪里肯吃这个亏?王翔顿时就来了脾气,挥起手枪砸在那人的头上。盒子炮的枪柄可比转轮手枪大多了,铸铁的枪柄一下就把那人砸趴下了。

这时代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虽然不算少,但是好勇斗狠的也很多,民间有矛盾,还是比较倾向于自己解决,比较划算,所以当街斗殴不算什么新鲜事,大家也都看得习惯了。不过像王翔这样一出手就奔着ko去的就实在不多,看到他动手就见血,身边的人发出一片尖叫声,这才注意到他身上的军装,立刻拼命往旁边拼过去,给王翔让出一块地方。

王翔侧身让士兵把被他砸晕的男人拖走,这才看到那男人正在殴打的是个老汉,老汉身边还有个男孩,看起来被吓得不轻,紧紧拉着老汉的衣服,低着头一声不吭。

看到那男人被拖走,人群中有人挤了出来,叫道:“你们怎么敢打人?”

这个时候就看出人与人的不同来,如果换成溥觉,估计直接一个大嘴巴就过去了,“我打人你看到了,别人打我的时候你眼睛让谁踩住了?”

不过王翔是好人家孩子出身,还知道讲道理,看了那人一眼,说道:“你是谁?”

那人从座位上挤出来,向王翔说道:“是这个老头先踩了我,还不知道道歉,我只是让人教他什么叫礼貌。”

王翔愣了一下,看了他一眼,正想说话,就听到身后有人懒洋洋的说道:“小王,打你这个人给你道歉了吗?”

王翔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是吴畏过来了,无奈的回头看了看,那人估计都没看清打的是谁就让他砸晕了,哪有什么道歉?

吴畏站在过道上,背手看着他说道:“那咱们也教教他什么叫礼貌,停车下去枪毙他太耽误时间。”他伸手指了指身边的窗子,“把窗户打开,把他扔下去,要是没死,估计就能学会不要随便打人了。”

那个说话的男人一愣,看着吴畏没说话,估计是觉得吴畏说得过于耸人听闻,所以根本不信。

没想到吴畏的话对于卫兵们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