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败军神-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到达夏威夷之前的航行唯一的不同,就是威尔少将派出了两艘军舰编入了叶知秋的舰队,担任护航任务。

用吴畏的话说,老威尔这是在向年青的共和国海军宣示东太平洋的主权。

在灵活机动方面,叶祖硅比起吴畏要差得很远,尽管吴畏通过叶知秋向他暗示有这么好的机会,应该利用起来,与美国海军进行更多的沟通,但是显然叶祖硅对这个建议没什么兴趣,除了口头答应下来外,并没有进一步的表示,吴畏很怀疑叶祖硅猜到了这个建议出自自己,所以自发的进行了抵制。

经过一段漫长的旅行之后,叶知秋的舰队终于驶进了洛杉矶港口,看着目前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工业化国家,吴畏感慨万千,现在应该没人想到,今后的一百多年,就是美中这两个国家的时代,各领风骚。

罗斯福总统派了一位特使在洛杉矶为叶知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接待仪式,表达了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对共和国的热情。对近代史不感兴趣的吴畏并没有意识到,因为共和国的强势崛起,西奥多罗斯福出于对这个大洋对面邻国的感受考虑,并没有将《排华法案》进一步深化,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改善了在美华人的地位。

吴畏陪着叶知秋在旧金山探访了华人社区,并且祭拜了设在那里的华人宗祠。

叶知秋在这里被当做皇帝顶礼膜拜,吴畏觉得叶知秋虽然表现得很不安,但是其实并不十分抗拒。

旧金山之行有叶黛随行,程斌则和政务系统的人留在洛杉矶,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向美国商人们介绍对华投资的环境和未来的收益。

最让吴畏头痛的肖媛终于不再留面,这让吴畏觉得很惊奇,因为她显然不在使团当中,但是也没有要求自己派人护卫。对此叶知秋倒是显得很放心,可惜他并没有向吴畏解释其中的原因。

离开旧金山后,在美国总统特使的陪同下,叶知秋开始了他横穿美国的旅行,据说在他年青的时候,曾经游历过美国西海岸的一些地方,但是主要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一带,他还从没有到达过美国东海岸的任何一个城市。

一九零三年的美国内陆城市,在吴畏的眼中实在乏善可陈,但是在顾雨和程斌等人的眼中,已经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存在了。

程斌曾经指着高耸林立的烟囱感慨工业化的奇迹,吴畏则转过身对着漫天的pm2。5翻白眼,显然程斌和这个时代的工业强国的居民一样,还不能理解雾霾这个词的含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叶知秋开始热衷于在每天的晚饭后和使团的众人讨论沿途的见闻。

吴畏在这种场合并没有大放光彩,因为他的很多意见都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就连叶知秋和程斌也对他的很多言论持保留看法。

倒是叶黛开始对他感兴趣,直到快进入宾夕法尼亚州的时候,吴畏才知道,叶黛其实只是被他的那些奇谈怪论吸引了,她其实一点都不相信银行家会成来世界上最赚钱的人群,更不相信房地产会超过化工产业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在她的眼中,吴畏只是一个类似于尼采那样的空想家。

在宾夕法尼亚,吴畏意外的见到了一位老朋友,当时他正努力和叶黛解释金融业在社会体系当中的重要性。

看着一脸笑容从马车上跳下来的托马斯,吴畏惊喜的和他拥抱了一下,然后才问道:“你不当校长了吗?”

“别以为我会为了来迎接你就辞去好不容易得来的校长职位。”托马斯笑道。

然后他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叶黛,笑着说道:“你的身边似乎总是不缺乏美丽的小姐,真是让人羡慕的家伙。”

吴畏苦笑着看了他一眼,心说你要是知道这些美丽的小姐都是有主的,就不会羡慕我了。

他给两个人做了介绍,然后邀请托马斯到自己的住处小坐。

听说叶黛竟然是东方那位大总统的千金,托马斯很是吃了一惊,同样吃惊的还有叶黛,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和胡云林同样地位的著名大学校长竟然和吴畏这么熟悉,而且托马斯的样子,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年高德勋的样子,真不知道美国人是怎么挑选他们的大学校长的。

得到叶知秋同意后,吴畏带托马斯参加了叶知秋的饭后沙龙,托马斯的谈吐给叶知秋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送托马斯去休息后,叶知秋向吴畏问道:“他能影响罗斯福总统吗?”

吴畏摇了摇头,“我觉得不可能,托马斯是民主党的人,他们和共和党的人永远说不到一起去。”

叶知秋在美国游历过,对两党之间的分歧并不陌生,他迟疑了一下,问道:“你觉得这种党派制度有必要吗?”

“存在即合理。”吴畏说道:“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叶知秋很吃惊的看着他,半晌才说道:“你真这么想?”

“这话可不是我说的。”吴畏赶紧撇清。

叶知秋沉默了一会,点头说道:“我要好好想想,你先去吧。”

按照叶知秋身边的卫士们的说法,叶知秋整整想了一夜,没人知道他想的是什么,就连吴畏这个始作俑者都不清楚。所以当叶黛怒气冲冲的来质问他和自己的父亲说了什么的时候,吴畏一脸的茫然,完全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

第201章罗斯福

见到西奥多罗斯福是三天之后的事情。

美国总统给来自遥远东方的同行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两位总统在仪式后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

罗斯福的特使在路上曾经暗示过,国会有很多议员不希望罗斯福对叶知秋表现得太热情,因为他们担心会引起日本人的不快。

但是很显然,这位能在美国历史上排进前三名的总统阁下表达了自己强势的一面,用行动证明了他的态度。

托马斯证实了特使的话,但是他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所以吴畏能够知道更多的消息。

罗斯福奉行门罗主义,宣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为了这个目地,他希望大规模的扩充军队,但是这让孤立主义盛行的国会很不安,所以迟迟不能通过对扩军所准备的拨款决议。

所以罗斯福才对叶知秋的到来表现出如此的热情,他这是在明确的向国会议员们表明自己的态度,要么给我钱扩军,要么我就要在东方找一个能打的小伙伴。

据说他的办法很成功,国会很快就会通过一项旨在增加美国海军实力的决议,其中包括三艘新型的战列舰。

吴畏对于美国人的扩张没什么兴趣,历史上美国人对大陆领土的渴望是列强中最低的,事实上很多人连阿拉斯加都不想要。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共和国并不需要面对美国人的威胁,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到日本成为一个无害国家之后。

托马斯对于面见罗斯福没什么兴趣,所以在使团到达华盛顿之前就告辞离开,回普林斯顿去了,临别的时候告诉吴畏,他已经写信给杜迪夫人,告诉她吴畏将伴随东方共和国的总统在一九零四年前造访欧洲。

吴畏对于托马斯的皮条热情很难理解,完全不知道这个家伙到底是怎么想的。

临别的时候,托马斯谈起自己准备竞选新泽西州长。

吴畏立刻想起马克吐温的那篇小说,托马斯当然也看过,不过他对自己倒是比较有信心,认为不至于混到老马那个惨样。

吴畏在表示可以为托马斯提供政治避难后,顺口提了一些后世政治明星们的手段,托马斯大为惊奇,差一点拖住吴畏一起去普林斯顿。

直到吴畏以上帝的名义发誓会为他写一个完整的竞选纲领之后才放过了吴畏。

吴畏并不知道美国历史上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名叫托马斯的新泽西州长,但是想来中国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叫叶知秋的总统,顿时就觉得没什么压力,特别是考虑到自己又不是上帝的信徒,可以毫无顾忌的违背这个誓言后,就更加觉得爽得不行,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把这次食言当成对托马斯皮条行为的报复。

叶知秋在华盛顿逗留了一周,与罗斯福谈了很多关于国家建设方面的看法,并且接受了罗斯福的建议,答应回国后会效仿美国推动两党制,以增加政治的透明度。

与之相伴的,是程斌接受了大量的投资意向,虽然说把这些意向变成资金还需要一些时间和运气,但是至少对于使团众人来说,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事情。

终于在一次会晤之后,美国人向叶知秋提出希望引进一批1901年式半自动步枪,如果试验成功的话,还希望在美国国内授权生产。

对于程斌等人来说,这是国内除了原材料之外,唯一一项工业化的出口商品,应该立刻答应下来。

叶知秋倒是比较小心,专门征求了吴畏的意见。

吴畏的意见很明确,不但1901年式步枪可以卖,最好连60迫和一型手榴弹也卖出去。

军方的很多人对此持保留看法,认为后两种武器连国防军自己都还没有配发,属于军国利器,连轻易示人都不应该,更不要说允许美国人生产了。

吴畏对此到是不怎么在乎,这两样东西的技术含量都不大,只要被人弄到了样品,很快就可以仿制,倒不如大方一点,借着美国佬扩军的机会先赚上一票。

现在国内到处缺钱,这三样武器都已经定型,总参却没钱大批准备部队,没有订单,几家军工厂也没钱升级生产线,自然也不能暴产能,就算有一天国防军需要大批量的装备,国内的产量也没办法完成。

任何时候,军火生意都是暴利,只要美国人拿出真金实银来买,就不愁国内的军工行业不想办法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只有产能上去了,才能在战时转化成生产力,吴畏打的,其实是在国内没钱的情况下靠外贸养活军工业的主意。

叶知秋考虑再三后,终于同意了吴畏的办法,然后就是程斌等人的活了。不过美国人对于后两种武器还有顾虑,需要到共和国实际考察后,才能确定下来。

在美国捞了一票好处,签下若干共同防御条约后,叶知秋终于等到了姗姗来迟的靖远、来远舰,接下来,他将继续自己的行程访问欧洲!他也将是第一个正式出访欧洲的亚洲元首。

吴畏在对于两舰的速度表示了惊奇之后,才知道这个时候闻名的巴拿马运河还没有贯通,叶祖硅需要围着整个美洲绕一个大圈子。

在送行的仪式上,叶知秋很遗憾的向罗斯福说起回程的时候会取道马六甲,不会再经过美洲了。

罗斯福表示理解,并且宣称很快就会有一条捷径联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叶知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吴畏在他身边低声提醒道:“他们准备在南美洲开凿一条运河。”

叶知秋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向罗斯福表示祝贺。

罗斯福虽然听不懂中文,却明白是吴畏提醒了叶知秋,他很惊讶的看了吴畏一眼,向叶知秋笑道:“你有一个出色的侍卫官。”

叶知秋笑道:“他只是临时客串,回到国内后,他还是会回到部队里去的。”

这句话终于让吴畏放下心来,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担心因为秀云的事情,叶知秋干脆把自己放在身边,当一个赵子龙式的人物。

虽然说赵云的一生也算不错,可是吴畏并不觉得自己有他的运气,万一弄成枪兵,运气却没有saber,那可就毁了。

第202章竞选州长

叶知秋的美国之行显然收获颇丰,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他和罗斯福总统都各自为自己争取到了巨大的利益。

作为年轻而贫弱的共和国总统,叶知秋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到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来自美国民间的投资。其中的大部分经济援助都集中在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而来自美国民间的投资则弥补了共和国在工业领域的空白。

叶知秋生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没人会为了环境保护和工人待遇对他发难,美国的投资者只要有钱赚,也不会考虑自己带去的设备和技术会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如何深远的影响。

罗斯福对与共和国的全面合作同样感到满意,作为共和党的代言人,他为国内迅速积累的资本找到了宣泄的途径,在那遥远的大洋彼岸,有着庞大的市场和充沛的资源,足以让他的支持者们感到高兴。

因为在美国取得的巨大成功,叶知秋等人对接下来的欧洲之行充满了期待。

相对于其他人的兴奋,吴畏在这个时候保持了他一贯的冷静,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对剩下的旅程感到乐观。

在这个时代的东方,即使是曾经旅居欧洲的叶知秋,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认知也不可能比得上吴畏那么深刻。

此时的美国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随着迅速升腾起来的国力,自己在世界上有了怎样的发言权,无论是深谋远虑的政治家还是一心追求财富的资本家,对这个世界都保持着小心翼翼的谨慎。所以当叶知秋以一个有实力的追随者形象出现时,正需要在亚洲有一个伙伴的美国人立刻就接受了他们。

与美国人不同,欧洲列强们已经习惯于把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而轻视任何来自于欧洲以外的声音。即使是拥有这个时代最多人口的工业国俄国,也因为半欧半亚的版图而被他的欧洲邻居们视为野蛮之地。

所以吴畏可以很明确的感觉到,叶知秋在欧洲将不会获得他期待中的结果。

但是吴畏也没有试图去提醒别人。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如果虚假的希望能够带来快乐,他又何必去拆穿而惘做恶人呢?

事实上吴畏现在也没空来当指路明灯,他此刻正在忙着做一件他本来是临时起意,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又觉得很值得全力进行下去的事情帮助托马斯参见新泽西州的州长竞选。

此次美国之行,所取得的大部分收获都集中在使团身处华盛顿特区的这段时间里,在此之前,尽管程斌和他的团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卖力的向当地的政要和商人推销自己的在华投资计划,也的确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关注,但是真正进入实质性接触的却并不多。

后来之所以能够在华盛顿特区取得如此丰厚的成绩,完全是因为罗斯福对共和国的背书。

毕竟即使程斌再如何舌灿莲花,也比不了美国总统的一句肯定。

当程斌等使团人员因为这些成绩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吴畏却看到了与一个有实际权势的政要结成良好私人关系后所能够获得的好处。

不难想像,如果新泽西州的州长是一个亲华派的话,那么共和国能够在这个州得到怎样的重视,吴畏甚至能够设想到以此辐射出去的影响力。

这个时候,美国国内的中产阶级还没有真正被培养起来,在政治理念上,更加符合上层社会的共和党对民主党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作为民主党一员的托马斯要想击败自己的对手,还需要下很多工夫。

吴畏并不怀疑托马斯的能力,既然他觉得自己可以参见竞选,那么一定是已经看到了希望。但是吴畏从托马斯离开时对自己无意间提起的宣传手段的重视程度上推断,托马斯对他自己的这次参选并不是势在必得。

所以吴畏此刻要做的就是为托马斯撰写一份完整清晰的竞选纲领,保证他能在州长之路上比竞争对手走得更远。

这样的一份东西当然不可能一拓而就,毕竟在此之前,吴畏从来都没有研究过美国总统们是怎么坐到他们屁股底下的位子上面的。

但是吴畏在这个方面并不是没有优势,他虽然没有关注过总统竞选,却曾经生活在一个电视上充满了选秀节目的时代。

就算他并不喜欢在电视机前浪费时间,但是托发达网络的福,仍然可以清楚地知道各种躲藏在这类节目后的猫腻是什么。

现在他只能惋惜托马斯是个男的,不然的话,他也许可以为美国历史上出现第一位女州长做出一点贡献。

要竞选一州之长,托马斯必须真正实际的触及本州人民所关心的问题,这一点上吴畏没办法越俎代庖。好在吴畏相信托马斯一定已经研究过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可以写信让托马斯来说明。

对于身处大洋之上的人来说,任何通信方式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在吴畏和托马斯还有时间,并不急于一时。

只要了解了新泽西人民的要求,吴畏自信一定可以为托马斯写出一份完美的行动计划。哪怕新泽西州的人民想要占领华尔街,吴畏也可以让他们比后代们做得更好,其中的要点就在于取得总统和法律界的支持,这一点已经在某个弹丸之地取得了示范性的成功。

把信纸装进封套里的时候,吴畏听到有人敲响了自己的房门。

敲门的声音很有规律,先是短促的三下,停顿一下后又是两下,如果没有得道到回应,门外的人还会重复一次。

吴畏手下的官兵们来找他,一定会站在门外大声的喊“报告”,如果是其他人来访,喊报告的就会是吴畏的卫兵。所以能够直接走到他的房门外敲门的人,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一个是肖媛,一个是叶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当这两个人来找吴畏的时候,卫兵们会选择视而不见,让他们的长官自己来应付出访舰队中最靓丽的两道风景。

第203章赴英途中

一般来说,如果来的是肖媛,她是不会安静等在门外的,属于她的敲门模式是敲几下门,给房间里的人一个知会,然后直接推门而入。

也只有叶黛才会在明知道吴畏在房间里的情况下,仍然等待吴畏的回应后才会进来。

自从在横穿美国的旅途中,叶黛迷上了吴畏的奇谈怪论之后,她就成了吴畏房间的常客,吴畏对这种事情实在是始料不及,完全想不到脑洞大了也能泡到妹子。

当然叶黛并不是打算移情别恋,叶知秋和程斌都有政务要忙,她只是闲得无聊,喜欢听吴畏说一些明明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认真想起来却又合情合理的幻想故事。

而且随着和吴畏接触的增多,她发现吴畏并不是那种传说中面热心冷,冷酷无情的军人,反倒很符合钟笛和罗周到等人口中博学多才的形象。

每一个女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节,叶黛只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共和国最大的英雄,总统府出入的都是曾经或者正在叱咤风云的人物,所以在这方面免疫力更强而已。

而现在披着英雄光环的吴畏所表现出来的机智风趣却是她在这些英雄人物身上从未见到过的。

有的时候,她甚至觉得,在社会见闻与科学知识方面,吴畏很可能还要超过叶知秋和程斌,这又是一件令叶黛觉得难以理解的事情。

吴畏当然也没有兴趣来勾引程斌的爱人,事实上叶黛虽然非常美丽,熟悉之后会觉得她的性格也很好,完全没有大小姐的娇骄二气,反而是一个很会替别人着想的人。

但是对于吴畏来说,邻家小妹式的女孩子实在不是他的菜,无论是秋卫卿的锋芒还是秀云的细腻,都比叶黛更吸引他的注意。

不过通常情况,没人会讨厌身边有一个漂亮乖巧的妹妹,所以吴畏忙碌之余,还是很愿意对着叶黛胡说八道一番的。

听到吴畏的回应后,叶黛推门走了进去,留下门外的两个卫兵眼观鼻鼻观口的在门外站得笔直,好像从来就没有一个人从这里经过一样。

看着吴畏在信封上写下托马斯的名字,叶黛很好奇的问道:“是普林斯顿那个托马斯?”

“当然。”吴畏笑道:“我可不认识第二个托马斯。”

叶黛在吴畏身边的椅子上坐下来,侧头看着他说道:“他说他是哲学博士,你在和他讨论哲学问题吗?”

“哲学?”吴畏愣了一下,不由自主的苦笑起来,当年他就是因为考研的时候政治单科不合格才参军的,恐怕对他来说,最低的那块短板就是哲学了。

他抬头看了看叶黛,笑道:“这算是一个哲学问题吗?”

叶黛好歹也是燕京大学的学生,皱眉说道:“我可不是在和你讨论玄学。”

“好吧。”吴畏写完了地址,把封好口的信封放到桌子旁边,向叶黛说道:“我和他在信里讨论的应该算是哲学的范围,那要看你怎么想了。”

“就像是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描述那种?”叶黛说道:“我昨天和程斌说起的时候,他差点睡着了。”

吴畏摇头笑了一下,虽然他和程斌并不在一条船上,但是他的手下负责三艘船的安保工作,自然也听士兵们说起过,程斌现在每天最多只睡五个小时,就算他精力充沛,时间长了也受不了。心想遇到有人听你讲这三道贩子的宇宙学还没打呼噜,你就嫁了吧。

叶黛很不满意吴畏的态度,盯着他说道:“这可是你提出来的观点。”

吴畏摊了摊手,心想这是我抄来的观点才对。

既然没花自己什么力气,吴畏当然也没有誓死捍卫假说的兴趣,向叶黛说道:“今天没和肖媛学法语?”

叶知秋的英语说得非常流利,叶黛受他的影响,用英式英语进行日常对话完全没有问题,这次美国之行,叶黛作为共和国第一家庭的成员,除了靓丽的容颜之外,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加分不少。

所以叶知秋觉得叶黛可以再接再厉一下,学一下法语和德语。

因为早就准备好了欧洲之行,所以船上当然有法语和德语翻译,让吴畏没有想到的是,叶知秋给叶黛准备的法语老师居然是肖媛。

说起法语,叶黛就开始皱眉,她抿嘴说道:“法国人就不能想个简单的办法来数数吗?”

吴畏差点笑出声来,他看着叶黛说道:“当然有,你可以随身带着纸和笔,需要的时候就把它们写出来。”

叶黛叹了一口气,看着他说道:“你知道法语怎么数数的?”

吴畏随口用法语报出一个数字,然后看着叶黛皱紧眉头双眼茫然的在那里苦苦思索,伸手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这个数字,然后递给她,“你还是准备纸和笔吧。”

叶黛看着纸上的数字,很懊恼的说道:“我就差一点算出来了。”

“我当然相信。”吴畏说道:“至少胡云林老先生已经教过你们四则运算了。”

叶黛知道他这是在取笑自己反应得太慢,负气说道:“我又不是你这样的变态。”

然后她很好奇的问道:“你的法语是和谁学的?肖媛吗?”

“幸好不是。”吴畏笑道:“怎么了。”

“我听说她也常常来找你。”叶黛说道。

吴畏不在靖远号上办公,所以要来找他,需要换乘交通艇,叶黛没有总统千金的架子,时间长了和交通艇的人熟悉了,自然能知道一些事情。

吴畏摊了摊手,比起肖媛来,他至少还不会抗拒叶黛的到来。

他苦笑着说道:“你能不能提醒她一下,已经有人在说她的闲话了。”

“你不喜欢她?”叶黛很好奇的说道:“大家都说她很有魅力。”

吴畏无奈的看着她:“魅力这玩意要分用谁的眼睛来看的。”

“你喜欢那位满人格格那样的人?”叶黛好奇的瞪着眼睛继续问。

吴畏叹了一口气,看着她说道:“虽然你是我好朋友的女朋友,说起来算是嫂子,但是这种问题能不能等你们结婚之后再问?”

“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好吗?”叶黛继续好奇,“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啊。”

吴畏深吸了一口气,正在绞尽脑汁想着怎么给这个准小嫂子解释“大姑娘做媒”这件事,就听到舰舱外有人大声叫道:“英国,英国到了。”

第204章泰晤士河口

出访舰队在风波险恶的大西洋上遭遇了两次风暴,叶知秋这几年操劳国事,身体大不如前,竟然生起病来。

所以靖远舰队到达泰晤士河口后,叶知秋并没有像原定的行程那样弃船登陆,乘车前往伦敦,而是准备换乘内河游艇沿河而上。

此时的日不落帝国虽然还顶着世界第一大国的帽子,但是其实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收缩它的势力。

即使是这样,当靖远舰队到达泰晤士河口的时候,使团众人仍然为港口附近拥挤的战舰和远洋货船的数量而感到震惊。

为舰队提供护航的两艘英国护卫舰拉响了汽笛,驻守在港口的一艘君权级战列舰鸣放二十一响礼炮。中英两国海员在各自的军舰上站坡敬礼。

也许是作为第一位访问西方的东方国家最高权力者,叶知秋的精神难得的好了一些,在顾雨等人的陪伴下检阅了两国海军,并且亲自向英国海军致意。

虽然泰晤士河口离伦敦不算太远,但是刚刚在王位上坐稳了屁股的英王爱德华七世并没有出现在这里迎接这位来自东方的同行。

叶知秋只是露了一面就返回了船舱,但是这并不妨碍使团的其他人聚集在甲板上好奇打量这个时代最强大国家的容貌。

看着港口附近林立的烟囱,程斌自然又要发表一番感慨。受了吴畏很长时间划时代理念熏陶的叶黛四下看了看,没有在人群里找到吴畏,在肖媛耳边低声笑道:“要是吴畏在,估计又要对黑烟翻白眼了。”

吴畏在美国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在程斌第n次赞叹美国人的工业水平时,不耐烦的说过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对黑烟翻白眼”。

结果很快这句听起来很带感的话就传遍了整个使团,吴畏也因为这个,被很多人暗地里称为“翻白眼的家伙”。

肖媛有些诧异的看了叶黛一眼,看看四周没人注意,用檀香木的折扇轻轻遮住嘴巴,低声说道:“你最近提起吴畏的时候很多啊。”

叶黛愣了一下,看着她说道:“那怎么了?他很有趣啊。”

肖媛耸了耸肩膀,没有说话,心想不知道程斌有没有没觉得这件事有趣。

叶黛没有程斌那种对工业强国的执念,又被吴畏灌输的理论先入为主,所以对看大烟囱没什么兴趣,看了几眼,发现天上居然在往下掉煤碴,立刻就拉着肖媛回船舱去了。

和美国人的大度不同,负责接待叶知秋一行的英王特使不同意吴畏的警卫营跟随叶知秋进入英国境内。

好在这个时代对于领土主权的看法还不是很严肃,吴畏力争之下,总算是得到允许,带一个连的卫兵下船,但是不得随身携带重型武器。

吴畏又不打算攻占伦敦,自然对这条没什么异意。不过他这个人一向是不肯吃亏的,所以做为让步的交换,他要求由自己的士兵来负责内河游艇的安全。

英王特使刚刚领教了吴畏的难缠,实在不愿意和他继续浪费时间,立刻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于是吴畏从三个连各抽调了一个排组成叶知秋的警卫队,然后叫出来在邮轮上集合,准备下船。

听说有位来自东方古老国度的总统访问英国,港口里聚集了很多来看热闹的人,大多是无所事事的贵族英国人也是很讲究面子的,不会让有碍观瞻的人出现在叶知秋面前。

在海上飘了这么久,别说陆战队员们,就连山地旅和总参的兵都已经习惯了船上的生活,在船上列队的时候整齐迅速,很得吴畏真传,至少看起来非常养眼。

整队的时候,吴畏听到码头上似乎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但是转头看了几眼都没找到声音的来源。

他身为带队的军官,这个时候又不能走到船舷旁边东张西望,想想自己在大英帝国又没有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