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败军神-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如刚才那个明显了,所以士兵们都有些迟疑。

吴畏这次没有等待士兵们回答,自己大声说道:“我告诉你们,咱们在这里和小鬼子拼命,为的就是四个字,保国安民。”

他大喝道:“咱们当兵吃粮,要对得起这身衣服,就得替这个国家,替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打仗。小鬼子来了,抢咱们的东西,杀咱们的人,咱们不让,凭什么小鬼子打跑了,咱们又去抢老百姓的东西?欺负老百姓?你们自己拍拍良心想想,这么做和小鬼子有什么区别?”

他伸手指了一下那些十六师被捉的士兵,大叫道:“现在我命令,把这些跟小鬼子干一样事儿的家伙也枪毙了。机枪注意,开火。”

和日军战俘不同,十六师的士兵可听得懂吴畏的话,更何况刚才吴畏才枪毙了四百多日本人,再迟钝的人听到吴畏的话也能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

但是意识到不等于就能做到,这些十六师的士兵们也就比日本战俘们提前一点做出动作,就立刻被淹没在机枪射出的弹雨当中。

杜永霖刚刚把心里的兴奋劲压下去,突然听到吴畏口风不对,还没来得及想明白他要干什么,就已经听到了吴畏射击的命令。

这些可都是他的兵,要是让吴畏当着自己的面都给杀了,以后这个师长还怎么当?所以他急忙冲了出来。

可是刚刚迈步,机枪就已经响了起来,十六师违返纪律的士兵毕竟没有战俘多,转眼间就已经全被打倒在地。

杜永霖跳着脚向高台上的吴畏大骂道:“姓吴的,你疯了,你不得好死。”

吴畏洒然一笑,大声说道:“当初我和三十一师的董师长说过,我辈军人,唯愿马革裹尸。不得好死,固所愿也。”

他转回身,向自己的士兵们挥手说道:“现在,我宣布,特务营正式成军。我希望,你们这些人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记得我们特务营的信条不做俘虏,不要俘虏,保国安民,勇者无畏!”

第150章奉天

吴畏回到白城特务营驻地,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被总参一纸电令召进了京里。临行的时候,王启年和蓝晓田破天荒的给他送行。

蓝晓田关心的是特务营的营长人选问题,吴畏推荐了赵琅琊。

其实如果程亮不死,吴畏觉得他应该是最适合带领特务营的人选,可惜天妒英才。

辽阳战役当中,特务营里出现了不少指挥型人才,比如善于袭扰的欧阳兴祥;风格奇诡的张荣锋;勇猛顽强的姚文建等等;

其他还有早早牺牲的程亮姜腾等人,都是很好的军官。

特务营能有这么多高素质的基层军官,和吴畏一直坚持的三操两讲有很大关系,而辽阳战役能打得可圈可点,则和这些高素质的基层军官密切相关。

吴畏的脑子里有足够多的精彩战例和先进理念,手下的军官又大多年轻,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脑子也灵。被吴畏开拓了眼界后,自然就能融汇贯通。

除了这些特务营的军官外,吴畏还给蓝晓田推荐了自己拐回来的几个军官。李康慎密、郭凯森勇猛,最主要的还有个蒋百里,如果吴畏没有弄错的话,这也肯定是一个人物。

蓝晓田对于吴畏看人的眼光还是很有信心的,很认真的记下了他推荐的这些人。

轮到王启年和吴畏告别的时候,王师长一如既往的惜字如金,看了吴畏半天,直到后者都有点发毛了,才摇头说道:“你就不能消停一点?”

“消停了还是我吗?”

“哪怕消停一点也好啊。”王启年惋惜的说道:“亏我还以为你三十岁之前能当上将军呢?”

吴畏一笑,摇头说道:“没准我就不是当将军的料。”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王启年说道:“你是黄师长一手带出来的人,怎么可以当不了将军。”

吴畏一笑,心说你要是知道黄有为现在每天坐在军史研究所里追着楚白的小说看,估计就不会这么说了。

王启年也知道吴畏是个有主意的,这些话点到为止,看他不以为然,也没什么好再说的,点点头示意他上马赶路。

辽阳战役后的奖赏还没下来,吴畏仍然顶着中校的军衔,按道理调职不能有卫队,不过他现在是大功臣,搁到吴畏穿越前的时代,那就是明星人物,所以王启年专门让特务营出了一个排的士兵护送。

辽阳一战,特务营里汉阳厂送来的物资算是消耗一空。大战之后,估计赵运铎也是考虑到吴畏不会在特务营干下去,所以再没有运新装备过来。

不过特务营装备的冲锋枪子弹和军官们配发的手枪弹是同一种型号,所以在这批冲锋枪的报废之前,倒也不用担心没有弹药可用,现在护送吴畏的这个排就是一水的冲锋枪和盒子炮。

因为大家都争着要护送吴畏进京城,所以赵琅琊干脆从各连里抽人,临时组织了一个加强排来给吴畏当保镖,由王大锤这个连长亲自带队。

特务营现在算是二十八师的新贵,全营上下到哪里都是一路绿灯,所以这个排全是新领的军装,长枪短靠全身披挂。因为在鸭绿江边缴获了不少日军的战马,他们这四十多人全都有马代步,一路上不但行军速度够快,样子也很是威风。

吉林省内的战争只局限在鸭绿江边,内地没有经历战火,倒也看不出什么异常来。

进了奉天境内后,就可以看出大战造成的影响,从前逃难的百姓纷纷还乡,一路上扶老携幼,络绎不绝。

吴畏一行接近五十人,这么多人食宿都成问题,所以一路上干脆也不住店,就在野外搭帐篷自己开火。这样一群人不去找别人的麻烦就已经谢天谢地,也不可能有什么不开眼的人惹上门来。

转眼奉天城就在前面,王大锤凑到吴畏的身边,问道:“是不是直接绕过去?”

刘驰也在这个队伍里,听到王大锤的话,笑道:“也不知道那个吊毛省长还在不在这里,不如咱们去拜访一下,保准吓得他尿裤子。”

几个参加过吴畏奉天之行的士兵都笑了起来,然后绘声绘色的给同伴讲起当时的经历。

吴畏没理会这帮惟恐天下不乱的家伙,向王大锤说道:“在城外宿营吧,今天早点休息,没进过城的进去转转。”

王大锤愣了一下,没想到吴畏居然真要进城,皱眉说道:“要逛街回北京逛不好吗?这里有什么好看的?”

吴畏一笑,心想倒真让这小子说对了,奉天城里除了两个死人的地方之外,还真没什么可看的,当年满人的皇宫现在看起来也没什么意思。

他知道王大锤是不放心总参对自己的安排,想尽早赶到北京,不过吴畏估计自己虽然捅了大漏子,总不至于掉脑袋,所以对自己的前途反而不怎么担心,反正总参也没指定到京的日子,不过在路上慢慢逛过去,就当公费旅行了。

他向王大锤笑道:“于靖的家在这里,说好了回京的时候我来找他。”

王大锤这才想起来,从辽阳回通化的时候,于靖和吴畏请假,要说回家看看,倒没想到这小子居然就是奉天本地人。

这时候的东北,还有大片的土地没有开发,奉天城外就有大片的野地,吴畏选了一块靠水边的地方,大家就开始搭帐篷生火做饭。

这么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出现在奉天城外,城里的驻军自然要过来查问。

带队的排长听说这些人是送吴畏进京述职的,顿时肃然起敬,专门来见过了吴畏,就差把“我是你的粉丝”这几个字写在脸上了。

吴畏记得辽阳城里的驻军都被自己拐走了,看排长的样子,也不像是十六师的人,问了一下才知道,这里的驻军是刚刚从关里调出来的二十九师。

二十九师本来就是东北兵居多,第一次中日鸭绿江战役后调防承德休整。辽阳战役后期,第四师出关攻击旅顺日军,这个师就被调上来补第四师的位子。

大战之后,总参对于十六师非常不满意,所以紧赶慢赶把二十九师又赶出来接防奉天。

二十九师也是三团制的不满员师,仓促间接防奉天全境,正是手忙脚乱的时候,基本上全师都洒出去了,奉天城里只有师部直属的警卫营和一些后勤机关。

和这个排长聊了几句,吴畏这才知道,十六师居然还没有走,现在还聚集在辽阳城里,也不知道在等什么。

第151章乡愁

送走了这位排长粉丝,吴畏搬了个马扎坐在一边仔细琢磨了半天,也没想明白总参这是在闹哪样。|经|dian|小|说||

现在奉天境内有第四师、十六师、二十九师三个整师,还有分散在营口、辽阳至山海关一线的三十一师残部。

第四师围着旅顺的日军第二师不打,每天看着小鬼子在包围圈里半死不活的吊命,这个就已经很奇怪了,显然他们是在等待什么。

而十六师赶到辽阳之后,好像就没了目标,总参并没有给他进一步的指令,倒好像就是指望它过来骚扰地方的。

就算总参看出十六师不堪大用,要调二十九师出关,怎么也应该想办法收拾三十一师的残部来扩充二十九师的战斗力。现在这个样子,倒好像大家都不管三十一师了。

想到这里,吴畏脑子里突然一闪,想起自己初到京城时,被巡警局抓进大牢的闹剧。

共和国现在的政治版图是靠五族共和才形成的,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各方妥协的产物。并没有经历过剧烈的变动,各种势力都潜伏在暗处等待机会。

共和国建国之初,叶知秋为了尽快获得稳定的政治环境,做出了太多的妥协。这些退让在当时看起来很成功,但是当共和国的各项事务逐渐稳定下来后,各种势力互扯后退的恶果就显露出来。

现在的共和国上下就像一个由多个海流汇聚在一起的漩涡,谁也不知道投下一根树枝后,它会被冲到哪里去。

所以当初想借着吴畏打击国防军的人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情的发展走了样,变得不可控制,让吴畏大闹巡警局后还能轻松脱罪。

现在奉天的乱局也大有当日的风采,显然不只总参在犹豫,叶知秋也在犹豫。

莫非又有人在浑水摸鱼?或者干脆就是惟恐天下不乱?

这样想了半天,吴畏觉得自己一点都没有理出头绪,脑子里反而更乱了。头疼的同时,他也在心理佩服那些大人物,天天泡在这么乱七八糟的局面里,居然没有神经衰弱。

顺便在暗中腹诽一下叶知秋和顾雨,总不会是就想这么和日本人耗下去。如果黄有为还在总参的时候,不知道会怎么做。

直到这个时候,吴畏都还没有意识到,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更相信黄有为。

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士兵们吃过了晚饭,除去当值哨兵之外,大都钻进帐篷里休息去了。

吴畏终于确定自己想不明白共和国错综复杂的局面,干脆不再费那个脑筋,从马扎上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正想去找自己的帐篷,就看到王大锤端着一个饭盒走了过来,一屁股坐到他刚坐的马扎上。

饭盒里盛的是新鲜的高粱米饭,上面还有几块干菜,这是吴畏的晚饭。

吴畏接过饭盒,拿木勺扒拉了一下,正想开吃,低头发现王大锤的样子不对。

还是第一次看到王大锤闷闷不乐的样子,吴畏不禁很是好奇,问道:“怎么了?”

王大锤闷声说道:“没事。”

吴畏顿时失笑,王大锤现在的样子,就差把“我很郁闷”四个字写在脸上了,居然还说没事?

王大锤不是心理能藏住事的人,被吴畏追问了一下,很快就从实招来了,原来他听说于靖回家探亲,自己也起了同样的念头。

这年头没有电话和互联网,出门远一点基本就是天各一方了。王大锤参军后上一次回家还是八年前,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吴畏听说他八年没有回家,很吃了一惊,问道:“你不写信吗?”

“我家整个屯子都没有认识字的,写了信给谁看?”王大锤郁闷的说道:“也不知道老子娘都怎么样了。”

吴畏想了一下,也觉得这件事很是凄惨,于是就建议王大锤干脆也回家看看。反正这次出来也是以吴畏为首,他给假就能生效,就算日后回到二十八师,也不会有人追究。

但是王大锤不同意这个办法。

用他的话说,特务营的老兵们最近的也有两年没回过家了,他这个连长要是走了,其他人怎么办?要是大家都想回家,吴畏这个警卫排就得卷堂大散,谁还来保护吴畏?

吴畏对这个担心嗤之以鼻,他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安全。以自己的身手,了不起换了平民的衣服赶路。

共和国剿匪两年,还是卓有成效的,从前横行东北的土匪马帮大架杆子早就销声匿迹,只要在奉天境内不遇上溃散的中日两方军队,进了山海关就再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但是国防军规定探亲不得携带枪支,要是给王大锤他们集体放假,吴畏自己总不能扛着四十多人的装备上路,那样他就可以转职军火商了,只惜只有这一个位面,货源也不多。

看到吴畏沉默不语,王大锤也知道此事难办,他干什么都是一阵风的性格,发起愁来也是一样,转眼就过去。

于是他站起身来拍拍屁股,招呼吴畏回去睡觉。

警卫排带的是四人的野战帐篷,吴畏这个营长也没有什么特殊化,他和王大锤以及另外两个士兵住在一起。

半夜里吴畏和王大锤一起查了一次哨,特务营的老兵们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警惕性极高,几乎已经成了本能,差点把吴畏和王大锤当成摸哨的日军开枪打了,这也坚定了吴畏不能让他们带枪回家的决心。

第二天吃过早饭,吴畏就给大家放假,让全排轮流进城。只是不得携带长枪。

警卫排的武器都是出来时专门调拨的,清一色冲锋枪和汉阳厂仿造的德国毛瑟手枪,不过每个班还是保留了汉阳造步枪,就为了保证对冲锋枪射程外的火力。

这是因为蓝晓田听说总参对特务营在辽阳战役时的武器装备很感兴趣,所以才武装了这么一个排,就为了给总参的人展示一下武力,倒没想过吴畏在路上可能遇到什么危险。

蓝晓田是德国人训练出来的参谋人员,作战讲究计算火力投入密度,显然吴畏手里的这些武器装备很符合他的胃口。

要不是汉阳厂在赵运铎的手下自成一体,二十八师上下和少将厂长实在搭不上关系,他都要窜纳王启年申请给二十八配发冲锋枪手榴弹和迫击炮了。

现在吴畏肯定要调走,赵运铎不可能再单独给特务营补给,所以蓝晓田就把主意打到了总参上面。

只要总参发现这些新装备的重要性,即使只是试验性的武装一支部队,二十八师警卫团下属的特务营也有很大机率拿到这个名额。

蓝晓田要下这么大的一盘棋,自然要对武装吴畏的警卫排不遗余力。不然以特务营大战之后缺员严重的情况,怎么可能调出一个全是老兵的排跟着吴畏走?

要说二十八师上下公认最能打的,恐怕非吴畏莫属,蓝晓田再怎么不放心,也用不着调这么多人来保护他,话说吴畏这样的人需要保护吗?

辽阳大战的奖赏还没发,不过警卫排的士兵们出来的时候每人领了三十块钱的普贴,军官翻倍。这是吴畏从营里拨出来的,就是为了大家进了京不至于囊中羞涩,反正他背后有赵运铎这个土豪撑腰,大可以找他报销。

本来王大锤打算和吴畏一起去看望于靖,可惜被吴畏赶跑到,让他自己也去逛街散散心。还专门叮嘱了几个老实可靠的士兵跟着王大锤,别让他捅出什么漏子来。

王大锤虽然知道吴畏不是喜欢惹事的人,还是让吴畏带了两个士兵,随身带着冲锋枪和手枪进城。临别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遇到危险的时候鸣枪为号,这时候全世界都没有自动武器,特务营的冲锋枪是独一份,只要听到枪声,大家就都过来支援。

虽然这么说,王大锤自己也不相信吴畏能遇到什么危险,只不过难得在吴畏面前布置一次任务,也就图意过个嘴瘾。所以心情倒是很放松。

说到支援,王大锤想起吴畏教过的一个名词,豪气干云的挥手道:“只要有一个地方枪响,全城的兄弟马上就赶过去,到时候咱们就来个向心突击。”

就为这个,吴畏差点笑岔气,果然兵痞不可怕,就怕兵痞没文化。

这时的奉天城比吴畏穿越前的沈阳要小得多,没有经历过张大帅和日本人的营建,自然也没有共和国长子的地位,除了占个满人龙兴之地的名头外,看起来也没比辽阳强到那里去。

在城门前驻守的不是昨天那个排长。也不认识吴畏。不过带队的军官看到吴畏一身笔挺的毛呢将校服,马靴闪亮。就连两个随从都打着码,一副土豪派头。不但没有盘问,还带领城门前的守军行了个肩枪礼。

吴畏骑在马上随手还礼,心想咱这就算是到沈阳了?上次来的时候风风火火,也没注意和穿越前有什么区别,这次倒要好好看看。

一面胡思乱想,三个人已经逆着早上出城的人流走进了奉天城里。

第152章退婚

奉天毕竟不是蒙古,三个军服整齐、全幅武装的军人骑着马走在街上还是很惹人注意的。

就算是东北防总和三十一师师部都在奉天的时候,这种情景也不多见。

于靖曾经和吴畏说起过自己的家,所以吴畏很容易就找到了于家的位置。

即使是早就知道于靖家里非富即贵,吴畏也没想到于靖的家竟然这么大。

他站到于宅大门一侧的街道口,看着不远处漆黑的大宅门,有些吃惊的说道:“这小子……”

于军的兵龄不长,不过就像程亮说过的那样,辽阳战役里他活了下来,也就成了老兵,赵琅琊挑人的时候,因为他是辽阳附近的人,所以把他也派出来了。

他听到吴畏的话,忍不住说道:“于哥真是这个于家的人?”

“那不是你的本家吗?”吴畏问道。

“奉天于家很有名的,跟我可没什么关系。”

于军是苦孩子出身,对这种事不太清楚,只知道于家是做生意的,很有钱,但是具体的情况就不清楚了,他甚至都不知道于家的家主叫什么,自然也不清楚于靖在家里是什么地位。

吴畏不胡闹的时候还是很守规矩的,想着有于靖的面子,于是在街口就下了马,三个人牵着战马慢慢走了过去。

这里整个一片都于家的宅院,也没什么行人,显得整齐安静。

三个人走到于宅的大门前,于军很有眼色的抢上前去叫门,没想到刚上台阶,两扇黑漆大门自己就开了。倒吓了吴畏一跳,以为自己遇到了第一代感应门。

于靖家里当然不可能装感应门,开门是的两个身穿青衣的仆人,看到门外站着三个牵马的军人,两个仆人也显得很是吃惊,显然不是因为专门来给吴畏开门的。

于军回头看了吴畏一眼,踏上一步问道:“请问于靖是住在这里吗?”

话音未落,就听到一个年青男人尖着嗓子叫道:“于世兄,这个婚是必须退的,不是小侄不提醒你,这件事董大人也是支持的。”

然后一个吴畏很熟悉的声音高声叫道:“董汉林什么时候管得到我们家的事了?史劲你又什么时候能作得了你家的主了?我要自己去问小翠。”

说话的人正是于靖,听起来他很气愤,声音的腔调很高。

那个叫史劲的年青男人不悦的说道:“于靖,我怎么说也是你的长辈,你就是这么和我说话的吗?”

说话间,就看到一群人从院子里走了出来,走在前面的三个男人一老二少,其中一个正是于靖。

只听史劲又说道:“为什么退婚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于史两家是这么多年的交情,我大哥摸不下这个脸来提,自然只有我这个作小兄弟的出面。”

说到这里,他又转向那个老者,“于兄,还是那句话,于靖自己不学好,非要去当个大头兵,我们史家高攀不起。”

那个老者还没说话,就听到大门外有人哈哈一笑,说道:“于靖,你小子混得不错啊,都有人上门退婚了?”

几个人这时才注意到门外站着三个军人,离他们最近的那个年青军人一脸杀气的盯着史劲,显然是听到了他刚才的言论。

于军也是在辽阳战场里血战过的,身上自然有一种百战老兵的气势,相比之下,于靖虽然也参加过战斗,却一直没有单独和人拼过命,反倒没有那种慑人的气度。

史劲虽然也见过世面,但是直接面对于军这种亡命徒也是第一次,被他的样子一吓,就没反应过来。

于靖这个时候已经看清了门外说话的人,愣了一下后才惊喜的叫道:“营长?”

一面说,一面就从人群中抢了出来。

老者重重的咳了一声,于靖心中一凛,满腔热情立刻就烟消云散,脚下一顿,居然就迈不开步子,再配上脸上的表情,实在让人不忍卒睹。

吴畏也不以为意,大步从门外走了进来,靴子上的马刺磕在青石台阶上,火星乱冒。

于军和另一个战士对望了一眼,连忙按着手枪跟了上去。两个开门的仆人犹豫了一下,没敢上前拦阻。

吴畏只看于靖的样子,就知道那个老者的地位不凡,他可以不给张云辉面子,却不能不给于靖家人面子,所以上前先敬了个礼,自我介绍道:“晚辈吴畏,是于靖的战友。”

老者的目光在吴畏和他身后的两个士兵身上转了一下,点头嗯了一声,态度很是踞傲,显然是不怎么喜欢军人。

吴畏吃了这么一个软钉子也不生气,笑嘻嘻的向于靖说道:“我还担心你小子过得不好,看来是白担心了。”

吴畏并没有猜错,这个老者就是于靖的父亲于抚远。于家从前是前清的官宦世家,只是清末吏治**,从于抚远这一代就弃官从商,靠着祖上余荫,生意倒也过得下去。

说起来于抚远虽然没受过多少皇恩,却是地道的保皇党,自然看依靠带兵逼宫篡位的叶知秋不顺眼,顺便看国防军也很不满意。

中俄金水河大战开始之后,东北三省就地征兵,正在奉天师范读书的于靖和同学一起去报名,三十一师的军官发现于老爷子的大儿子居然也来参军,直接把于靖送回了家。

那时代的父子之间不讲究什么有效沟通,于靖和老爷子吵了一架,直接被行了家法,关了起来。

于靖也是个狠人,明修栈道不行,就来暗渡阵仓,自己偷了点钱一口气跑到哈尔滨,在那里报名参加了二十八师,然后被当作补充兵送上了金水河前线。

他当初跑了也就跑了,于抚远急得跳脚,也只能撒出人去四处寻找。

这次于靖回来探亲,就算被于老爷子逮住了,说什么也不肯放他再回部队去。

于靖搬出军法来,说自己逾期不归,就会被当成逃兵,说不定要被军法部门捉上门来。

于抚远当然不敢不信,不过在他想来,这世上的事不外乎人情,自己和奉天省长张云辉有点交情,到时候拼着送一笔巨资,请张云辉打点一下,开革于靖回家就是,中国的事情,哪有用钱开道还办不成的?

于靖倒不知道老爹的心思,一门心思等着吴畏来接他,在家里待得倒也安静,直到出了今天的事情。

他听吴畏取笑,又看到老爹没有说话,胆子壮了起来,苦笑道:“营长你开什么玩笑?”

吴畏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都混上退婚流了,这是要当主角的节奏啊,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一言既出,院子里的人都有点发傻,都觉得于靖这个战友疯疯癫癫,不明觉厉。

第153章家宴

吴畏看到大家都不明白自己的话,很是得意,心想身为一个穿越者,要语出惊人实在是太容易了,就算是胡说八道都能让人听出哲理来。【敚В桑眩洠洌。f|免|费|下|载|小|說】

于是他转身对着史劲说道:“你是谁?”

可惜史劲不是哲学家,听到这么么名垂青史的问题,想到的根本不是标准答案,反而觉得自己在一个大兵面前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很没面子,于是咳了一声,正想出话,抬头看到吴畏正在瞪他,心中一凛,把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吴畏皱眉说道:“就是你看不起军人?”

他看着史劲,挥手说道:“这家伙脑子是不是有病?”

史劲刚才出其不意的被吴畏吓了一跳,也不可能总是说不出话来,向吴畏怒道:“你又是谁?”

吴畏看着他,指了指自己的军装,说道:“这都看不出来来?我就是你说的大头兵啊。”他尊敬于抚远,那是给于靖的面子,对史劲显然不用客气。

“那你知道我是谁?”史劲怒道。

吴畏一脸的莫名其妙,转身向于靖说道:“这人还真有病?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

听到吴畏的话,于靖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不过史劲是自己未婚妻的亲叔叔,总不好太无礼。于是忍着笑上前介绍。

他当然是先介绍自己的父亲,然后再介绍史劲,原来史家也是奉天城里的大族,从前还是汉军旗的人物。

吴畏很同情的拍了拍史劲的肩膀:“难怪你不知道自己是谁,再使劲想想。”

这句话一出,院里顿时响起一片轻笑声。

于家家规甚严,本来这种家合下仆人们是不敢逾礼的,可惜史劲的名字太帅,平日里人缘又不好,很多人私下里都拿他的名字取笑,只是不敢当面说出来。

现在吴畏做了大家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这要放在网文写作方法里就叫做代入感强烈,顿时就有不少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于抚远对史家这个遗腹子也没什么好感,不过他对吴畏的观感也不怎么样,大家半斤对八两,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偏帮哪一方。

他回头瞪了一眼偷笑的仆人们,心里琢磨回头要怎么责罚这些没规矩的下人,然后转头向吴畏淡淡说道:“史兄是我家姻亲。”

史劲在吴畏面前说不出话来,那是因为他完全跟不上吴畏的思维方式,现在于抚远说话,他理解起来就没有问题了,所以连忙插话道:“我是来退婚的。”

吴畏主动去招惹史劲,就是为了要搭这个话茬,这时自然不会客气,抢在于抚远的前面叫道:“好啊,于靖在前线和日本人血战,这里居然有人要破坏军婚,这还了得?”他转身大叫道:“来人。”

于军和另一个士兵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心说这里还有我们的事?于军连忙凑上前去,叫道:“到。”

“去二十九师通报,就说这里有日本人的奸细,要破坏我军士气,替日人张目。”

于军眨了眨眼睛,嘴里大声答“是”,心里却在琢磨这件事要不要真去办。

吴畏的牌子现在国防军系统里很是响亮,大家都知道他这次立了大功。不过大家私下里议论,吴畏在辽阳城下屠杀日军战俘,又枪毙友军十六师的士兵,说起来算是犯了军中大忌,能不能闹个功过相抵还不好说。

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多,不然昨天那个二十九师的排长回去报告吴畏带人在城外宿营,二十九师的高层军官们也不可能一直没有动静,摆明了是不想和吴畏扯上关系。

所以这个时候于军要是真按吴畏的命令跑去二十九师,有没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