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蜀汉崛起-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舒早有准备,从怀中拿出一块玉壁,道:“小小物什,谨供公公玩赏。”
“大人客气了。”黄皓将玉壁纳入怀中,又小声道:“法正,张顺前车之鉴,内侍不能与重臣私交,大人还要小心。”
“明白。”赵舒忙点头道:“以后自当小心。”
说话间,走到一处殿外,黄皓道:“请大人在此稍候。”举步入内,片刻就听他高声喊道:“宣尚书令,赵舒进见。”
赵舒急忙整衣入内,见刘备居中而坐,急忙下拜道:“臣赵舒参见陛下。”
刘备原本斜靠软垫,现在微微坐正,缓缓道:“经纬可知朕找汝前来,所为何事?”
赵舒要是能猜到你老人家的想法,打死也不会来白帝城。难怪看到魏延,李严带兵马前来,刘备仍旧处之泰然,秭归吴班所部,居然还是他的一支奇兵。这也就知道为何法正对荆襄二处兵马调动,丝毫没有反应,因为吴班在前面根本就没有给他传来消息。刘备现在得计,也不似以前一般平易近人,竟然没有让赵舒起身回话的意思。赵舒只好跪在地上道:“恕臣愚钝,不知陛下召见,所为何事。”
刘备道:“日前法正所献破吴之计,明争江夏,暗袭长沙,是汝之计么?”
“正是。”赵舒点头承认,心中却想,莫非刘备也真心要伐吴?对法正宽大处理,安抚川系诸将,将李严所带万余部曲留在白帝,这一切不都是在为伐吴作准备么?
刘备沉吟片刻,对着旁边一人道:“升平,汝久在江东,觉得此计可行么?”
就听一清朗的声音道:“依臣之见,孙权在江夏驻有重兵,且有长江天险为阻。陛下正宜避实就虚,偷袭长沙,赵大人之计甚妙。”
赵舒这才知觉刘备身旁站有一人,并非宦官,抬眼一看,却不能分辨其年龄,似乎有二十几岁,却又一脸沧桑,看起来不下四十。刘备见赵舒抬头打量那人,便道:“起来说话。”然后指着那人道:“此人姓严,名鹏,字升平。就是法正所荐的医士,乃是神医华佗高足,此番若非他弃暗投明,朕也不能轻易让法正等人伏法。”
严鹏急忙谦逊道:“陛下天威所至,臣不敢居功。”
刘备微微颔首,甚为满意,又道:“升平祖籍江东,对于江东人情地理,知之甚多。此次伐吴也要仰仗大力。”又对着赵舒道:“经纬以为如何?”
刘备虽然削去赵舒的兵权,不过赵舒也不忍心看着辛苦创建的基业,毁于一旦,劝阻道:“以臣之见,伐吴之议,当就此作罢。”
刘备,严鹏二人脸色都是一变,没有想到赵舒会否决自己的意见。刘备问道:“试言之。”语气极为不悦。
赵舒心中默默叹息一声,知道刘备现在对自己的话,未必听得进去,却也不得不道:“陛下,江东孙氏已立三世,民心归附,既有甘宁,周泰等猛将用命,又有张昭,诸葛谨等名士为之谋划。长江天险,不可飞渡,急不可图。以曹魏之力,皆不能下……”
赵舒话没有说话,刘备便打断怒道:“朕岂是乱臣贼子,所能比拟?江东孙权,割据一方,不尊王室,称藩叛逆,朕不伐之,何以对天下臣民?甘宁,周泰一勇之夫,张昭,诸葛谨郡县之才,何堪大用?天下人心思汉,朕天兵过处,百姓无不负食担浆而从。朕于荆州出兵,顺江而下,长江天险何用?”
一席话说的振振有辞,刘备苍白的脸上也因为过分的激动,而显现出红润。赵舒心知刘备心意已决,再无挽回之余地,当下也缄口不言,以免惹祸上身。严鹏在赵舒说话之时,神色也颇为凝重,似有所悟,现在被刘备一番言语,又道:“陛下所言甚是,臣愿为陛下向导,为破吴尽绵薄之力。”
刘备见赵舒默然不语,对他的言辞,既不赞成,也不出声反对,怒气愈胜,冷哼一声,道:“朕用兵多年,个中厉害关系,焉能不知?召汝前来,原意共商伐吴大计,汝却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既然如此,可速退。”
“陛下,”赵舒本要再言,却见刘备身后的黄皓,冲我直使眼色,只好将话咽下,道:“微臣告退。”对着刘备深深一礼,这才转身出门。由一小太监带路,往宫门而来。
郭淮一直等在外面,不停度步,见赵舒出来,顿时大喜,匆忙迎上前,道:“大哥不曾有事?”赵舒默然摇头,刘备执意东征,只怕也会如历史一般大败而归。以现在赵舒与他的关系,断然不会再起用赵舒带兵,诸将之中,何人能了解江东一介书生陆逊的本事?一旦兵败,多年苦心孤诣的经营不在,而蜀汉也就从此没落。
郭淮见赵舒不说话,也不再问,跟在赵舒身后,随着向宠带的羽林禁卫,一起返回馆驿。
桓易,天翼二人早就心急如焚,只是苦于被向充带兵围住,不能私自出馆打听。见赵舒平安返回,都是大喜过望,欢喜地迎入内院。叶枫也早在其中,见赵舒回来,便对桓易道:“我说得不错吧?将军吉人天相,断然不会有事,就你二人急不可耐。”
赵舒见他也在馆内,不由问道:“你怎么回来的?”
叶枫道:“陛下一夜之间,病毒痊愈,我自然被谴回来。”说着又喃喃道:“这事真邪,毒怎么会自己就解了?”
赵舒也懒得向他解释严鹏的事情,忙着为四人相互介绍。众人各自寒暄一番,因为桓易等人心念赵舒的安危,不曾用饭。而赵舒与郭淮在宫内也是食不甘味,又重设宴席,算是为郭淮接风洗尘。赵舒心中烦闷,不觉多饮了几杯,就在宴上醉酒不醒。
第二百四十四章 府中谈再提婚事
当赵舒悠悠醒转,只觉头疼欲裂,口干舌躁,不由喊道:“水。”就听旁边一熟悉的声音道:“先生,请用水。”赵舒接过一饮而尽,才猛然知觉,转头问道:“安国,怎么是你?”
关兴拿过水杯,脸色赧然,低声道:“大哥接管荆州,军备整齐,末将是奉大哥将令,来白帝迎接陛下大军东往,御驾亲征江东。”
“唉!”赵舒叹了口气,道:“怎么你大哥也赞同伐吴?”
关兴点头道:“杀害父亲的凶手就在江夏,为子女者,自当为父报仇。”
赵舒摇头苦笑道:“令兄不是一直怀疑是我么?”
关兴急忙道:“不,不。先生不要误会,大哥之所以与先生争执,也无非是不让法正见疑,家兄对先生并无什恶意。”
赵舒起身负手走开几步,淡淡道:“关征东乘吾前来白帝,一举剥去子谨,文节等人兵权。使吾羁绊在此,不得东归,还说没有恶意?”
“先生。”关兴拜倒在地,泣声道:“上命如此,末将也是无奈。”
“起来,起来。”赵舒急忙双手将他扶起,道:“我失言了。安国,吾与你兄弟二人相交,均待之至诚,事情既然已经过去,皆不说也罢。”
“末将对不起先生。”关兴道:“若非陛下圣旨,末将宁死不敢背叛先生。”
赵舒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安国言重了,能来此看我,心中也甚为欣慰。你已经见过陛下了?”
“末将下午到的白帝,先见了陛下,才来看先生。”关兴看了赵舒一眼,道:“不想先生酒醉不醒,唉。先生心中烦闷,原是应该的。”
赵舒看着窗外四周漆黑寂静,已经是深夜,关兴一直等候在旁,心中的歉意想来也是很深。赵舒拉着他坐下,问道:“陛下东征之意已决,荆襄战事又起,汝兄弟二人又要多加劳苦。”
关兴道:“为陛下尽忠,为父亲报仇,也不算什么。”
“恩。”赵舒点了点头,问道:“陛下决定什么时候起兵?”
“三日之后。”关兴答道:“黄权水军已经先沿江而下,陛下诏书已下,先生,”顿了一下,又道:“先生留守白帝城,与从江州调来的陈到大人一起主持大军补给事宜。”说完之后,又补了一句道:“末将极力举荐先生随军出征,奈何陛下…。。”
赵舒轻轻一拍案几,起身道:“吾原不赞成东征,陛下自然不让随军。”就算让赵舒跟着,赵舒也没有自信是陆逊的对手,三国用兵诸葛谨慎,司马老练,而这陆逊出奇。当此川中多事动荡之秋,却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伐吴,胜少败多。
关兴见赵舒神色凝重,低声问道:“先生不赞成陛下此举,莫非是记恨陛下削去先生兵权么?”
赵舒摇摇头,道:“臣强而主疑,自古有也。何况陛下一心伐吴,军马自然要统一调度,不过此番征战,胜败如何,吾便不好妄言。”
关兴见赵舒说的郑重,忙问道:“先生,此番出战,陛下集结荆益两州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又以先生明攻江夏,暗袭长沙之计,取胜只在目下。”
“安东将军孙桓乃孙氏宗族,素得军心,而且治军严谨,赵云出兵偷袭长沙,未必能一击而中。”赵舒又走了两步,道:“陆逊虽是一介书生,却颇有谋略,陛下在江夏也未必能取胜。两军一旦陷入僵持,则被曹魏所乘,昔日六国疲惫,不知合纵以对强秦,却互相攻伐,终为所败。陛下此举与六国无异啊。”
“先生说话小心些。”关兴急忙道:“陛下东征之意已决,非他人所能劝阻,先生就不要再说这话。还是多为破吴之计着想。”
“这个自然。”赵舒对着他道:“汝随陛下东征,万事多加留意。”赵舒上前握着关兴之手,道:“安国,有一事吾要拜托于汝。”
关兴忙道:“先生有事请讲。”
赵舒长吐口气,道:“荆州众将士,随我日久,望将军切以将士生死为念,不可只图报仇。”说完,赵舒对着关兴深深一揖。
“这个自然。”关兴又道:“先生若不放心,还是随军征战吧。末将再去向陛下保奏。”
赵舒摇了摇头,刘备好不容易除去法正,削去自己与李严的兵权,如何能再让自己上前线对立功?再说刘备此番用计成功,正踌躇满志,哪里还将东吴孙权放在眼中?陆逊现在也没有名气,所以赵舒在廷对之时,不曾说他的姓名。现在只盼刘备能小心用兵,不兵败师丧。
关兴见赵舒默然不语,也知道刘备不会让赵舒随军,只好道:“末将再前线,隔数日必将使人送战报与先生,请先生宽心。”
“如此也好。”赵舒点了点头,道:“今日已晚,汝就在馆内休息。你我再相聚两日,一旦出兵,就不知归期何年。”
“是,末将告退。”关兴行礼告辞,走了两步却又停下,道:“陛下还有一道旨意给先生。”
“哦?”赵舒对刘备现在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只淡淡问道:“何事?”
关兴犹豫片刻,才道:“大姐奉诏也来了白帝,陛下让先生即日与大姐完婚。”
“即日?”赵舒哈哈一笑,道:“明日还是后日?”
“今日殿上,陛下已经将一应服饰礼具准备妥当。”关兴看着赵舒道:“不过大姐执意以父亲丧期为由,执意推辞。陛下却再三不肯,说明日召见先生,再做定夺。”
“好。”赵舒苦笑道:“军国大事,我不能做主;想不到连儿女私情,陛下也要大包大揽。唉,也罢,吾已过而立之年,早该成家立室。”刘备始终不放心赵舒,现在居然想用联姻的方式,也不想想,若真有不臣之心,又岂小小的一个关凤所能挽回的?
关兴又道:“此事先生自己定夺,大姐虽然推辞。末将却知她心中只有先生,望先生切勿负之。”说完转身离去,留赵舒一人在房中发呆。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东伐起终得完婚
蜀汉章武元年九月初,大汉皇帝刘备于白帝城起川军七万,水陆并进。联合征东大将军关平荆襄所部四万,合军马十一万,号称二十万,沿江而下,直迫江夏。
赵舒以尚书令与陈到,陈叔至留镇白帝,为大军督运粮草。陈到随刘备征战多年,所部皆是刘备心腹精锐,有他陪着赵舒,刘备是放一百个心。至于粮草辎重等事宜,赵舒都称病不出,全权由陈到负责。
那间馆驿就成了赵舒的临时尚书府,现在想来刘备就是想让赵舒在白帝长住,所以才备下此等豪宅。在刘备起兵的前一天,赵舒与关凤奉诏成婚,白帝城中一众文武都前来祝贺,刘备亲驾主持,殊荣之盛,无以复加。
关兴随军出战,却也记得前言,隔三五日就派人送战报给赵舒。虎威将军赵云率部攻打长沙,斩孙桓部将李异,谢旌等,进围长沙。孙桓坚守不出,情势危急。黄权水军顺江而下,取巴陵巴丘等地,阻隔荆南与江夏之间的联系。刘备亲率大军,以关平,吴班为左右先锋,进取江夏,初战大捷,斩周泰之弟周平,夺占夏口。周泰,韩当,甘宁等将退守江夏,黄石一线。东吴震动,孙权上表魏帝曹丕称臣,受封吴王。
一封封捷报频繁传,终不能让赵舒心中夷陵之败,火烧连营八百里的郁结打开。刘备得占夏口,以寒冬将至不宜进兵,屯兵不前,移驾荆州,大军休整,待来春再战。赵舒也稍得安心,郭淮,桓易,天翼,叶枫等人也在白帝,终日随之游玩,便如在荆州一般,不复以战事为念。
冬至寒生,转眼年关将至,因为刘备前线战事顺利,下诏举国欢庆,白帝城中也一片融融。陈到为前线大军补给,忙得焦头烂额,赵舒却偷闲与众人饮酒作乐,尸位素餐。
这日,赵舒与众人酒罢回房,却见关凤端坐在内,一脸寒霜。成婚数月来,赵舒与她相敬如宾,远不如以前恩爱,却也从无争执。见她如此,赵舒不由皱眉,还以为前线出了差错,便问道:“夫人何事不悦?”
关凤冷然道:“大人终日饮酒,丝毫不以前方展示为念,岂不枉负陛下受以大任。”
“大任?”赵舒哈哈笑道:“粮草之事,叔至全权处理,何需吾再去添乱?”
关凤闻言,忿忿道:“陈大人极力筹备,陛下所需过年劳军之物,尚差许多,你就一点也不以为意?”
“这事可就奇了。”赵舒笑道:“叔至筹备不足,自当与吾商议,怎么劳动夫人?”
关凤怒道:“陈大人来了几次,都不见大人,事急便让人禀告与我,让我转告你。”
赵舒坐在一旁,端起茶水,懒洋洋道:“转告我也没有办法,他都筹备不齐,我就能凭空变出来么?十万大军,每日消耗多少?川中粮草又转运不便,迟迟不至,我能有什么办法?”
“你,”关凤伸手指着赵舒,神色怒极,道:“你如何变得这般不堪,昔日的豪情壮志,都去了何处?”
赵舒笑道:“昔日受知遇大恩,自当竭力相报。而今,我有什么?”赵舒上前拉着她的手,嬉笑道:“美人计?”
“你,”关凤忿忿地收回手掌,怒视于赵舒。良久,还是轻叹一声,道:“陛下虽然夺你兵权,却仍让你身居要位,并无相负之处。”
赵舒苦笑道:“政务非我所长,尚书令一职,我本就当得惭愧得紧。”顿了一下,又道:“粮草之事,赵舒早已知晓,已经差人去各郡催促,年前总能送到荆州。这些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赵舒说完话,便转身出房,这内院越来越不及前院让人清闲了。
赵舒刚到前堂坐下,就见郭淮匆匆而来。赵舒忙上前道:“适才是否不曾喝足,片刻又来?”
郭淮却一脸严肃,左右环顾无人,才低声道:“有客要见大哥。”
“谁?”赵舒见他说的郑重,知道定然不是一般的人,心中也不住猜测了几人。郭淮却不吐露姓名,道:“在大哥府上不便见面,可否屈驾前往小弟府中。”
赵舒正好不愿意在家里待着,连声道:“好,就上贤弟家中。”郭淮见我同意,忙拉着赵舒出门,外面车马早已经准备好。
等赵舒与郭淮都坐上车,赵舒才问道:“伯济有话要说?”
“正是。”平日出行,赵舒与众人都是骑马,今日却备下车驾,必然是他有话要将,郭淮靠身上前,附耳道:“大哥可有何打算?”
赵舒明白他的心意,自从被刘备羁绊在白帝,桓易与他便多有不满,昔日手中握有数万雄兵,赵舒且不曾做有他想,何况现在军马全无,自然还是安分点好,赵舒也不想不法正之后尘。
郭淮见赵舒神色犹豫,又低声道:“今日天送大哥一次良机,就看大哥如何定夺。”
“我要见的到底是何人?”赵舒拉着郭淮道:“现在陈叔至对你我行止,多有监视,行事万要小心,一着不慎,性命不保。”
“这个小弟知道。”郭淮道:“那人来我府中,就是怕去大哥府上不便。小弟只先问大哥一句,究竟有何打算。”
赵舒淡淡一笑,道:“能有何打算?只怪当日糊涂,前来白帝,现在手中无兵无将,能作何打算?”
郭淮嘿嘿一笑,道:“大哥欺我。”
赵舒奇道:“何出此言?”
“大哥力劝陛下不可东征,便是不欲随军征伐。”郭淮笑道:“陛下此次伐吴虽先有小胜,若借此与孙权议和,索要荆南几郡,也不无不可。偏偏陛下想要灭掉孙氏,这恐怕就不能如愿。大哥不从军征伐,便是留有退路。”
赵舒低声笑道:“知我者伯济也,我是不愿随陛下出战,此战我也确实没有信心取胜。”
“若陛下兵败,数年苦心经营,皆不复存在。”郭淮再一次问道:“大哥就真不做任何打算?”
赵舒轻叹一声,道:“吾一再嘱咐安国体恤荆州将士性命,希望他能依言而行,给我留几分家底。这都是文则为吾训练的精锐啊。”
郭淮喜道:“大哥,有这般心思便好。”
赵舒总觉得所见之人,干系重大,又问了句:“究竟所见何人?”
郭淮神秘一笑,道:“大哥见过自知,不急这一时。”
第二百四十六章 献玉玺拒绝自立
不多时,车马至郭淮府上停下。赵舒满腹疑惑地跟着郭淮走进内院书房,进门就见一青年文士端坐读书,相貌俊美,颇有几分面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张口结舌道:“你……”
那文士上前对着赵舒拱手一礼,道:“小生吕容,拜见尚书大人。”
“容儿。”赵舒大喜道:“你怎么这身打扮?”
容儿娇笑道:“我若不改装一番,怎好与大人见面?”
“说的是。”赵舒转身见郭淮,早已经退出门外,并将房门合上,便问道:“你怎么想到来看我的?”
“我可不是来看你的。”容儿忽然正色,道:“赵舒接旨。”说着就从怀中拿出一份诏书。
当今天下,虽然是三国并立,可是孙权不曾称帝。若是刘备的诏书,容儿也不会这样藏着掖着,难道是魏国的曹丕?赵舒疑惑地看着她,问道:“你什么时候又去投奔了曹魏?”
容儿不屑地道:“谁会去跟着曹丕?你快跪下接旨啊。”
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赵舒哪这么随便就磕头下跪,当下道:“你先说清楚,这诏书是什么地方来的?还枉称什么圣旨。”
容儿又笑道:“好了,让你下个跪这么难。拿去,你自己看吧。”说着就将诏书递了给赵舒。赵舒接过一看,赫然是“大汉皇帝陛下”,仔细看完,却是汉献帝给赵舒的诏书,说什么“闻卿忠义,心存汉室”,“望卿中兴汉室,恢复高祖遗业,则为子房,姜尚之功勋也”,末了也像刘备一般,封了一个虚衔的大将军,领荆州牧,江陵侯。
赵舒看完之后,随手一扔,笑道:“你上哪儿去弄的这东西?”
“你不相信,这是真的?”容儿拿起诏书,指着后面的用宝,道:“这可是真正的玉玺印上去的。”
上面的确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赵舒早就看见了,不过曹丕篡汉,怎么可能还将玉玺留给刘协?再者且不论这真假,刘协一个废帝,能有多大作用?郭淮说的天赐良机就是这个,是不是脑子给烧坏了?
容儿却像能看透赵舒的心意,笑问道:“你是不是觉得,刘协没有什么用了?”
赵舒点了点头,道:“不是谣传他已经被曹丕所害,怎么你手上有他的诏书?”
容儿神秘一笑,道:“山人自有妙计,这刘协的确没有什么用,我不过拿来当当招牌。”她靠上前,挽着赵舒的手,道:“你在刘备这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既然他这样对你,你也没有必要再为他卖命,不如就和我一起好不好?”
“唉。”赵舒叹了口气,道:“我也没有想过为他卖命,只是现在天下三分已定,魏,吴皆不能去,我也只能在这混口饭吃。”
“说的这么可怜,可不像是你啊。”容儿将赵舒拉到案旁,指着一只小方盒,道:“我送你一份重礼,你看了一定高兴。”
“哦,当真?”赵舒抽出手,双手缓缓打开盒盖,此时外面天色昏暗,房中烛光也不甚明亮,可这方盒打开,顿时满屋生辉,一片光亮。赵舒看着眼前的这一块方玉,目瞪口呆,问道:“此乃何物?”
容儿嫣然一笑,伸手拿起玉印,将底面托起,上面赫然可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四个字,旁有一角崩裂,镶有赤金。赵舒知道这个典故,是昔日王莽篡位,索要玉玺,被太后击之而崩裂。容儿看着赵舒的神色,又将玉玺放好,盖上盒子,笑道:“这份礼物如何?”
赵舒颓然跌坐在椅上,半响说不出话,这就是传说中的和氏璧,当年卞和三献楚王,蔺相如完璧归赵,李斯亲自攥写的秦王印玺。这东西怎么会在容儿的手上,赵舒不由上下打量着她,虽然不着女装,却仍娇艳不可芳物。
容儿见赵舒不住的打量她,脸上微微一红,低声道:“你干嘛老这样看着我?”
赵舒轻叹一声,摇头道:“我真看不透你,这东西怎么会在你的手里?”
“什么我的手里?”容儿将木盒捧起,双手递到赵舒面前,笑吟吟地道:“是在你的手里。”说完就放在赵舒的怀中。
“哦,不。”赵舒急忙起身,道:“这东西我不能要。”
“为什么?”容儿不解道:“这可是天下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你为什么不要?”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赵舒走到一旁,负手道:“这不是我能要的东西。”
“哼。”容儿将木盒重重放下,不屑道:“你怎么越来越窝囊。当年你直闯曹操府中,直言救我的豪情血气,都上哪儿去了?”
“当年我也只是不想让无辜送命。”赵舒转身看着她,道:“当时以为你是冤枉的。”
容儿接口道:“你是说,知道我当真刺杀曹操,便不会前来救我。”
赵舒哈哈一笑,道:“这可说不准。”
“好。”容儿忿忿道:“既然这样,算我来错了。”说完拿起那个木盒,转身便要开门出去。
“且慢。”诈骗手机还没有阻止,郭淮便已经推门而入,道:“容儿姑娘,你再去前院等等,容某再劝劝大哥。”
“好。”容儿答应一声,便出门而去,临走还嘟嚷了一句:“没胆鬼。”
郭淮等容儿走后,合好房门,便凑了上来。赵舒看着他,皱眉问道:“这就是你说的天赐良机?”
郭淮笑着反问道:“难道不是?”
“难说。”赵舒神色凝重,叹气道:“当今天下局势已定,你我哪还有机会起事?”
“大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郭淮低声道:“大哥连容儿姑娘的玉玺从何而来,都不曾仔细询问,何以便轻下断言。”
“哦?”赵舒一时情急,倒真还没有问这,便道:“伯济知道其中详情?”
郭淮在赵舒旁边坐下,缓缓道:“大哥的确小看容儿了,她可不是简单一柔弱女子,手中还掌着数万大军。”
第二百四十七章 道形势劝说自立
“哦?”赵舒倒是大吃一惊,道:“高平在孙权手下,似乎并没有这么受重用吧?”
“大哥误会了,我不是说高平。”郭淮微笑道:“大哥难道不记得容儿姑娘的身份?”
“这个我当然记得。”我还是不明白,道:“这有什么关系?”
郭淮又问道:“大哥忘了汝南张文远,青徐臧宣高二人的出身。”
赵舒猛然省悟,张辽,臧霸二人都是温侯旧部,不过吕布败亡已经二十有三年,再说张,臧二人在魏国都身居要位,怎会舍珠玉而就瓦砾?赵舒摇头道:“伯济,若换作是汝,会否弃高官厚禄,而效命数十年前之故主?”
“小弟或许不会。”郭淮反问道:“可是他人就未必不会,若只是容儿姑娘一己之力,如何能将废帝掳到手?”
“这些全是她一面之词,不足为信。”赵舒口上虽然这么说,心中对容儿通天的本事,也着实惊讶。我这一双眼睛,真的和没有长一样,谁都没有看清楚明白。
郭淮道:“小弟刚开始也不相信,也不愿意引见大哥。可是那传国玉玺却不是假的,所以小弟冒昧,以为这正是大哥复起之良机。”
若容儿真能有张,臧二人的效忠,这倒真是一支大援。郭淮见赵舒沉默不语,又继续道:“陛下此次东征,莫说大哥不看好,小弟也觉得胜少败多。一旦陛下兵败,只要安国能依大哥之意,多保住荆州旧部,这荆襄二地就还是大哥的。启时,大哥完全可以打出废帝刘协的旗号,以成不世之基业。”
赵舒摇头叹道:“此事谈何容易?”
郭淮神色颇为激动道:“大丈夫立世,自要知难而进,岂有畏艰避险之理。大哥难道真就要寄人篱下,碌碌一生。大哥忠心对待陛下,陛下又如何回报大哥?适逢乱世,成王而败寇,只要大哥愿意,小弟鞍前马后,但凭大哥驱使。”说完便单膝跪在我面前。
“起来,起来。”赵舒急忙双手扶起郭淮,道:“并非为兄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你我兄弟二人势单力孤,只怕难以成事,反而赔上卿卿性命。”
郭淮笑道:“大哥畏死矣?人之在世,与其庸碌终老,不若轰烈一死。你们都进来吧。”说完,便有三人推门而入。赵舒视之,乃是桓易,叶枫,天翼三人。赵舒指着他们,道:“你们这是……”
桓易笑道:“这事某等几人都已经商量过了,与其让刘备这么窝囊地拘禁着,还不如奋力一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叶枫接口道:“属下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也愿跟随将军左右,纵横天下,才是男儿生平快事。”
天翼抱拳道:“只有将军不曾将我五溪部族视为蛮子,某也愿随将军闯下一番事业。”
“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