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兴华夏-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向转动击发手柄,让阻铁复位,然后把装填弹板向后拉,此时装填弹板变成了一个抽壳器。他把装填弹板向上提起,把弹板和空弹壳一起取出,然后射手重新装上了一块插满新弹的装填弹板。

    利飞排枪由25根枪管组成,装填工具是一块带有25个圆孔的钢板,每个圆孔内插入一颗子弹,每颗子弹的位置对应一根枪管。击发机构由一个手柄驱动,顺时针转动手柄一周,全部25发子弹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全部射出(当然如果射手愿意,他也可以通过控制摇动手柄的速度让每根枪管以任意速度依次击发)。装填弹板插入到位后,子弹就会对正各自的枪管,此后射手会用左手摇动装填手柄,排枪的尾座会向前移动,推动供弹板向前运动,直到其中的子弹插入对应的枪管,此时,供弹板的圆孔就变成了弹膛。此时排枪完成闭锁,弹簧驱动的击针也后行并被阻铁卡住,准备击发子弹。在排枪完成闭锁前,击针无法后行到位,因此就避免了意外走火的情况。由于排枪使用的子弹弹壳带有一个收缩的颈部,这部分伸入枪管尾座,可以很好地起到密封火药气体的作用。

    射手们很快完成了重新装弹,又开始射击。可能是他也发现了首轮射击的效果不佳,这一次他将射击速度放缓了,在子弹射光之后,他们便又娴熟地重复起装弹的动作来。

    拿破仑三世注意到,在短短的一分钟时间里,离他最近的一挺排枪的法国射手竟然进行了12次齐射,射出了300发子弹!

    法军排枪的可怕火力包围了普鲁士人,子弹在远处像苍蝇似的嗡嗡响着向他们飞来,或是发出可怕的嗤声从近旁飞过。数量越来越多,就在他们的头上、鼻子、眼睛和肩膀旁边响着,成千上万,无法计数。

    “耶稣!”有人惨叫道,随即是一声命令:“进攻!不要停!”接着又是一声呻吟:“上帝啊!”随后这样的呻吟声越来越频急,命令声也更加急促,普鲁士人进攻的队伍也越聚越紧。子弹的呼啸更骤更急,更使人胆战心寒。到处尽是死人。好像是到了世界末日。

    堡垒前方的草地上,大片大片的全是普鲁士步兵的尸体,无数的伤兵在死尸当中呻吟。没死的普鲁士人虽然没有后退,但他们一个个伏在地面上,脸上现出惊恐的神情,不再向前冲锋了。

    现在是普鲁士军队成了缩头乌龟,轮到法国军队来反攻了。法军的进攻一开始,火力就很猛烈。半个钟头里没有停过。突然传来一声沉重的爆炸声,一颗法军射来的炮弹把河边的一棵大榆树的一条大树杈炸断了。法国军队有大炮。炮兵阵地正好就在战线的边沿上,它们猛烈轰击着对面的河岸。普鲁士人的大炮开始还击,炮弹从这边飞到那边,又从那边飞到这边。堡垒被击中了,有两堵墙倒了。尤其是向着河的那一面破坏得叫人见了心酸。常春藤从摇晃的墙上拔起,象破布条似的悬挂着,河水带走了各式各样的破烂东西。普鲁士人的炮火尽管仍然猛烈,但法军坚固的堡垒顶住了这可怕的打击,为躲藏在里面的法军士兵尤其是排枪营的射手们提供了有效的保护,使得他们可以用他们的武器继续给敌人以可怕的杀伤。

    普军终于现出了崩溃的迹象,接着,法国军队发动了反攻。一场疯狂的白刃战。在铁锈色的天空下,阴森森的山谷里遍地是死尸。广阔的牧场上全是一棵棵孤立的大树和投下一块块阴形的像帐幔似的白杨,看上去杀气腾腾,左右两边的森林宛如比武场的围墙,包围着打仗的人。泉水和河流也在战场的恐怖中呜咽。

    普鲁士军队终于完全被歼灭,拿破仑三世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自从战争爆发,这还是他亲眼见到的法军打的第一场胜仗。

    他看到一位精神百倍的法国军官冲到了战场,他那高大的身子挺得笔直,像英俊的美男子那样笑得非常可爱。他看到一些部下还在冒着烟的废墟里向这边张望,他站在普鲁士人的尸首中间,用军刀很潇洒地朝他们行了一个军礼,大声喊道:“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法兰西万岁!”

    看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拿破仑三世又想起了那个中国人给他的密函当中的建议,此时的他不再留在这里观战了,他要急着回到指挥部,命令他的那些迂腐顽固的将军们,正确的使用排枪这种他原本就十分钟爱的武器。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

 第九十二章 毛奇躺枪

    普鲁士,奥芬堡,火车站。

    一身便装的毛奇望着驶入车站的火车,脸色变得愈发的苍白。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光芒四射的灰白的亮光照射在那些沉睡的、被漫长旅途折磨得疲困不堪的脸上。普鲁士士兵们横七竖八地睡在他们的座位上,有的头低垂着,有的仰靠在椅子上。朝霞升起来了,把鲜红的霞光洒满了整个大地。空气清新,生气勃勃。士兵们都醒过来了。

    火车经过了许多小站。一次都没有停过。到处都挤满了人。太阳从小丘背后渐渐升起时,几个士兵开始祈祷起来,其他的士兵也跟着他们做起了晨祷,太阳的第一道金光便照射在这些农民士兵严肃而虔诚的脸上。

    火车停在站台边,人群立即朝它围了过来,已经从前线传来了消息:胜仗!胜仗!电讯已到了好几个小时了。人们都被这胜利的喜讯所鼓舞,个个欣喜若狂。人们跳下床来,衣服还没有穿好就奔出门外,径朝车站跑去。一些房顶上已有国旗在飘扬,人们个个手中挥舞着手帕。他们把啤酒、烟叶和雪茄送到了车厢,其热情之高真是无法形容,人人脸上都是笑逐颜开,满面红光。歌声像狂风暴雨响彻云霄。一些人高兴得哭了起来,另一些人互相拥抱祝贺。人们被崇高的激情所驱使,纷纷把自己所有的东西拿出来慰劳士兵。战士们也是个个兴高采烈,放声唱起歌来,车厢都被男人们雄壮的歌声震动着。

    铁路两旁的房屋上都是国旗招展。在一些火车站上,火车停留的时间较久。因为到处都停满了列车。从德意志境内四面八方调来的士兵,正急急忙忙地赶着运往前线,以接替他们打了胜仗的弟兄,所有的火车都披上了绿叶的冠圈。步兵们把人们送给他们的鲜花都插进了枪膛,这些步兵大多是年轻人,每节车厢里都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声和叫喊声。战士们也是个个兴高采烈,放声唱起歌来,车厢都被男人们雄壮的歌声震动着,但是老百姓们听到他们不熟悉的歌声,都感到十分惊异。“是波兰人!是波兰人!”人们一再地说道。人们都朝他们的车厢拥了过来。他们赞赏这些战士们的雄姿英发,又听到了许多关于波兰军团英勇作战的故事,使他们的心情格外兴奋。

    如果说,士兵们在出发的时候还是心情悲伤,那么现在,他们都显得异常兴奋而又精神倍增。

    然而从前线开来的第一列运送伤病员的列车却把他们的兴奋心情给扰乱了,这列火车停在车站,以便给那些急需开赴前线的列车让路。可是等这些列车过完大桥,需要好几个小时。于是新兵们都跑去看那些伤病员。他们有的躺在闷罐车里,有的则躺在敞篷车里,只有这些伤员才能看得清清楚楚,很多人看了第一眼,英雄气概顿时就短了半截。

    “你们到这边来看看!伙伴们!”有人惊恐不安地喊道:“你们看看!那些法国人把我们的同胞折磨成什么样子了呀?”

    这真是一幅惨不忍睹的景象。那一张张苍白的憔悴疲困的脸孔,有的被火药和创伤弄黑了,有的则血迹斑斑。面对车外群众的欢笑声,他们只有用呻吟来回应。有些伤病员在诅咒战争,诅咒法国人和普鲁士人,他们乌黑焦灼的嘴唇时时喊着要水喝。两眼无神地转动着。在伤病员中间处处都可以看到那些垂死者的僵硬的脸孔,有的显得平静,眼睛周围显出一道紫青色的圆圈;有的则被痉挛扭曲了,睁着一双吓人的眼睛,露出咬紧的牙齿。很多新兵是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战争的血的成果。他们的心里又是一片混乱,有的人睁大着眼睛呆望着,张着嘴巴,木偶似的站立在人群中,被人们挤来挤去,有的人背上还挨了宪兵的一棍子。

    尽管很多年轻人理论上已经是个战士,参加过军训和演习,还放过枪。也知道战争就是要杀人。然而现在,当他们看到血肉模糊的伤病员,看见这些战争的可怕景象,他们就觉得浑身难受,像要虚脱的样子。两条腿都快支撑不住了。他们对法国人又产生了畏惧之心,直到他们看到了俘虏之后,这种畏惧之心才有所消除。在中央车站,他们第一次看到了俘虏。俘虏四周围观着许多士兵和民众,他们骄傲地望着这些俘虏,但并不怀有敌意,一些人用胳膊推开人群,挤了进去,朝车厢里一望,顿时感到无比惊讶。

    一大群法国士兵身穿破烂的军装,既瘦小肮脏,又面容憔悴,把车厢挤得满满的,就像一桶腌青鱼。许多人都伸出手来接受群众送给他们的东西,只要卫兵不阻拦。新兵们现在对法国人的印象又截然不同了,他们的心里又恢复了勇气和自信心。

    最后几节车厢里装的是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祖阿夫兵,由于他们都坐在有篷盖的车厢里,无法看清他们的身体是否是那样的魁梧:一个人能抵得上两个或者三个普通人。不过,从车窗里望进去,却可以看见这些长着长胡子的士兵,他们肤色黝黑,眼里露出了凶光,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士,满脸杀气,表情凛然,看到他们,新兵们又害怕了起来。

    响起了上车的信号,过了一会儿,火车便拉着新兵们朝前开动了。

    毛奇从远去的火车上收回自己的目光,想到这些新兵们可能面对的可怕命运,他的心便一阵阵的紧缩。

    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是普鲁士的总参谋长了,而是成了这场战争的一个旁观者。

    一想到这些天如同噩梦般的日子,毛奇的心里便有如地狱般的煎熬。

    此时他的眼前,又回放起了那不堪回首的一幕一幕。

    “总参谋长阁下,您告诉我,为什么总参谋部的详细作战计划,会出现在英国和法国的报纸上?!”

    军事大臣隆恩第一次这样涨红了脸,冲他挥舞着胳膊大声的咆哮,有如发狂一般。

    “我无法解释这件事的发生,但我能够保证,我本人和总参谋部的任何人,都和这件事无关。”毛奇大声的回答道。

    听了毛奇的回答,脸色铁青的威廉国王望着俾斯麦,俾斯麦迎上了国王的目光,微微摇了摇头。威廉国王明白俾斯麦目光中的意思,不由得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他和俾斯麦都明白,毛奇说的是实话,他本人和总参谋部,是不可能泄密的。

    按照流程,总参谋部制定出的作战计划,需要汇总到总参谋长毛奇这里。经毛奇本人审核后,再送交俾斯麦和威廉国王批准。也就是说,只有他们三个人能见到全部的作战计划。

    威廉国王和俾斯麦都知道,作为战争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毛奇等得已经太久了,根本不可能将自己制定的计划泄漏给敌人。而总参谋部除了毛奇,不可能有人知道全部的计划,自然也无从泄密。

    “阁下,请你现在告诉我,法国人是怎么从梅斯逃脱,退往夏龙的?”隆恩继续冲毛奇挥舞着手中的《泰晤士报》和《费加罗报》,“如果不是法国人知道了我们的进攻计划,怎么可能这么快逃走?”

    “法国人的逃走和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无关!”面对隆恩一连串的愤怒责问,不擅言词的毛奇这一次也咆哮起来,“我再说一遍,总参谋部没有人泄密!没有!”

    “可现在是全部的作战计划公开出现在了英国人的报纸上!而且被法国的报纸一字不少的转载了!现在法国人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全部计划,你怎么解释它的发生?”隆恩的额头青筋暴起,显然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我们为这场战争准备了四年,你告诉我,说一切都将象钟表一样精确,可现在呢?我们在进入法国之后已经付出了八万人的伤亡代价,却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隆恩挥动着手中的军队伤亡统计表,怒瞪着毛奇,眼珠似乎要从眼眶掉落出来,“我们一直毫无保留的相信总参谋部的忠诚,可总参谋部就是这样给予回报的吗?”

    “我不许你诋毁总参谋部对国家的忠诚!”毛奇气得浑身发抖。

    “我也不许有人出卖我们的国家!”隆恩猛地将自己的佩剑拔了出来,“阁下!如果您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我要求和您决斗!”

    “我不需要给您任何解释!”毛奇脑血上充,狂怒之下,也拔出剑来,“我本人和总参谋部的声誉绝不许任何人诋毁!如果您不改变观点,向我道歉,我将接受您的决斗要求!”

    “那好!我请求陛下和首相阁下,作为我们决斗的见证人!”隆恩的嗓子因为吼叫过度,竟然出现了一丝嘶哑。

    “停下!”

    看到两人竟然在国王面前拔剑准备决斗,俾斯麦大惊失色,赶紧高声喝止。

    威廉国王深吸了一口气,走下了宝座。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

 第九十三章 战场上的俾斯麦

    “朕愿意相信您对国家的忠诚,但是如今,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的的确确出现在外国的报纸上。”威廉国王看着毛奇,平静地说道,“必须要有人对此负责。”

    “既然陛下这么说,为了维护总参谋部和我本人的声誉,我将辞去总参谋长职务。”毛奇喘着粗气说道。

    从那一天起,他便成了这场战争的旁观者。

    由于总参谋部的运转失灵,进入法国境内的普鲁士军队开始陷入到了混乱当中,同法军的作战开始接连失利。

    法军退到夏龙要塞之后,便开始全线防守。因为夏龙是法国经营多年的战略要地,这里的要塞不但极其坚固,而且粮草弹药充足,易于坚守。由于担心法国的援军向夏龙靠拢,普军对夏龙发起了强攻,想要在法国援军到达之前攻下夏龙,结果却在法军利飞排枪的打击下,遭受了惨重的伤亡。

    在夏龙这样设防坚固的战略要地,普军原来横扫无敌的炮兵火力大打折扣,而法军原来在平原上极易被摧毁的利飞排枪这时却发挥出了极大的威力,面对排枪的密集火力,发动冲锋的普军死伤累累。由于伤亡巨大,兵力难以补充,普军的攻势只好放缓,在夏龙一线和法军呈对峙状态。

    而毛奇知道,双方一旦出现相持的状态——无论是在法国境内还是在德意志联邦境内,都意味着这场战争的失败。

    他刚才看到的这一幕,则更加证实了他的担心。

    “为什么啊……为什么……”毛奇喃喃地说着,握紧了拳头。

    是啊!耗费那么多不眠之夜精心准备的战争,为什么会变成了这个样子?

    都是那些可恶的间谍……

    一想起那些把总参谋部的全部作战计划登在报纸上的可恶家伙,毛奇就觉得有一团火在心中燃烧。

    此时的毛奇并不知道,做这件事情的人,也和他一样,正在遥远的东方,密切地关注着欧洲的战局。

    ※※※※※※※※※※※※※※※※※※※※※

    “普鲁士军队猛攻夏龙要塞,一天之内伤亡逾二万,法军伤亡亦有万人……”

    “战地通讯专题:‘夏龙人肉磨坊’……”

    “普军进攻夏龙受挫,法军或正酝酿反击……”

    林义哲放下了手中的报纸,又看了一眼曾国藩写来的关于“天津教案”的回信:

    “……闻罗使答拜旭初尚书,声口又变。据称中国若全和好;必须先杀府县,毛帅告以府县无罪,并与辩论良久,该使执定前说,且谓不杀府县,伊即进京邀法人同出,再与兴兵云云。该使瞬息百变,非可以人理度……法人与普国构衅,此间传言已久。若果法、普开兵,或者远交近攻,不欲与中国为难。又闻法主老而厌事,其意主和不主战,似亦事之所有。中国办理此案,止要尽其在我,电线新闻纸所传,亦皆不足深信……余病少愈,惟胃口不开,除开水泡饭外,一无所食。疲软殊甚。眼蒙不能治事,甚以为苦,竟日酣卧,心亦甚愧也……”

    林义哲取过纸笔,开始给曾国藩写起信来:

    “……公前书曾言普使在京,于法使联络一气,坚持津案,不肯稍有异议,英俄各国彼此勾结,其交甚固事,甚为忧虑。……法普构兵,现正相持酣战,所得开仗信息甚详,确信无误,公且勿疑……哲确闻英法之新闻报纸已全文刊载普军方略,各国朝野大震,彼等表面连结一气,内实则嫌隙已生,不久当有大变,公可静心养疴,拖延时日,以待其变可也……”

    在写完了信之后,林义哲将信交人立刻发了出去。然后他便伏在桌前,对着一张大幅的标有各种符号和箭头的欧洲地图仔细看了起来。

    在他的眼中,那些符号和箭头,渐渐的幻化成交战的两军密密麻麻的人群,炮火轰鸣,枪林弹雨……

    此时的林义哲,忽然有了一种宙斯在奥林匹斯山上俯视着特洛伊战场上进行惨烈厮杀的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的感觉……

    ※※※※※※※※※※※※※※※※※※※※※

    1870年9月1日,法国,夏龙,普军防线。

    在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丘上,俾斯麦正举着望远镜,仔细地观看着战况。一位上校和他的团队把枪放在脚边,他们在种满葡萄的小山丘下面待命。远处是大炮轰鸣,近旁是疾驰而过的骑兵。马蹄声震撼着大地,到处是旌旗招展,刀光剑影,一发发炮弹在小山上面的蔚蓝天空中呼啸而过,宛如一朵朵飞驰的白云。接着是烟雾满天,把整个地平线都淹没了。这使人感到,战争有如一场狂风暴雨,它席卷四面八方,但在每处停留的时间却不长。

    过了不久,俾斯麦所在部队的四周就出现了异常的活动。其他部队开始在他所在部队的周围聚集起来。在部队与部队之间的空隙处,拉来了许多马拉着的大炮。这些大炮迅即被卸下摆好,炮口对准了小山顶。整个山谷都布满了军队。现在是号令四起,副官们在急速奔跑着,普军士兵也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着。

    “现在该轮到我们了?”

    “啊,是的!”

    “是不是就要冲锋了?”有人不安地互相打听着。

    “当然是的!”有人显得心神不安地答道。

    生死问题已经摆在他们的面前了。在淹没住整个山丘的烟雾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喧嚣,在发出可怕的爆炸声。大炮低沉的轰响和法军利飞排枪子弹的哒哒声越来越近。远处传来了某种不大清晰的响声,还听到了霰弹炮声。突然,那些刚刚安装好的大炮开炮了,炮声震撼了大地和空气。炮弹发出可怕的呼啸声,在普军士兵们的头上飞过。他们都在翘首观看,只见一团通红的东西,像是一片小彩云朝他们飞来,里面还有咝咝的响声,随即便听到了格格声、呼呼声、尖叫声和轰鸣声,这些农民战士便叫喊起来:“是炮弹!是炮弹!”就在这一瞬间,这只战争的凶鸟有如台风疾驰而来,它越来越近,终于掉下来了,爆炸了!可怕的响声震耳欲聋,一阵震动仿佛是天崩地裂,还掀起了一股狂风般的推力。站在大炮附近的那些队伍中,出现了一阵骚动,发出了惊叫声,接着是口令:“立正!”站在前排的士兵肩上扛着枪,昂起头,闭紧嘴唇,以免让牙齿打架,军官们不许他们发抖,也不准他们开枪,他们只能站在那里等待。于是这里又落下了炮弹,一发、两发、三发、四发……十发……风吹散了山丘上的烟雾,才看到法国人已经占领了普鲁士的炮兵阵地。并把自己的大炮架在那里,现在正向山谷里开炮。不时从稠密的葡萄丛中蹿起一道道很长的白色烟柱。法国步兵在大炮的掩护下正朝山下走来,以便展开枪战。现在他们到了半山腰。风又把烟雾吹散了,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他们了

    俾斯麦看到了一些红色的东西,那是法国步兵的红帽子。有时他们隐没在高高的葡萄藤下消失不见了,只能看见三色旗在一些地力飘扬。步枪声急速而又杂乱地响着,时时会突然在一些新的地点响起来。炮弹还在不断地轰鸣,与空中的枪弹组成了交叉火力。山上不时有叫喊声传来,山下就有人的叫喊声回应着,山谷里的大炮也接连不断地朝对方发射,然而一些普军团队依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尽管法军的炮弹不时的飞来,但普鲁士战士们依然站在那里,他们全然没有想到要逃跑。既然上级命令他们原地待命,那就只有服从。军纪支配着他的全部思维,而他们的思维也没有把他们当时的处境描绘得那样惊恐不安。

    “我们……不会死吧……”有人带着哭腔问道,明显是新兵。

    “他们打死的人太多了,天堂里连收留你这个傻子的空位子都没有了。”一名老兵以不屑的口吻回答他说。

    这句话似乎使很多新兵的心受到了很大的宽慰。他们似乎觉得,天堂里的空位子真的已经被人占去了,一想到这里,他们就平静下来。耐心地站在那里,他们只觉得闷热异常,满脸都是汗。这时候,敌人的火力已经密集到那样的可怖,眼见他们所在的部队正在迅速地土崩瓦解,死伤的人已经不再有人去理睬了。垂死者的痛苦呻吟与炮弹的轰鸣声和枪弹的叭叭声交织在一起。从三色旗的移动中可以看出,被葡萄藤掩护的法国步兵正越逼越近。炮弹的爆炸使他们这支队伍急剧减少,他们开始感到绝望了。

    不过,在这种绝望的后面,却蕴藏着焦急和狂怒,只要一声令下。让他们冲锋向前,他们就会像狂风那样席卷过去。他们再也不能站在原地不动了,一个士兵突然把他的头盔取下来,用力将它摔在地上,大声叫道:“我们不怕死!来啊!来啊!”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

 第九十四章 两败俱伤

    就在他话音刚落之际,一颗子弹飞来,正中他的头部,俾斯麦看到这名士兵的头瞬间迸出一团血雾,他的身子立刻向后摔倒在了地上。

    俾斯麦呆呆地看着他失神的双眼望向自己,他感到全身僵硬,手足一下子变得冰冷。

    法国人应该是将几挺利飞排枪拖了过来,就在这一瞬间,伴随着“哒哒哒”的刺耳枪声,子弹暴雨般的飞来,更多的普军士兵中弹了,一时间惨叫声响成一片。

    此时此刻,战斗已经变成了一场大屠杀,这支团队连枪都没有响一声就已死伤过半,那些从打散的联队逃奔到他们这儿来的士兵,都已溃不成军,秩序混乱。只有部分来自波兰的农民士兵还遵守着普鲁士军队的铁的纪律,依然挺立在那里,不过。即使在他们队伍中间,也能觉察出某种动摇和不安。再过一会儿,他们也会挣脱纪律的约束,他们脚下的土地已经被鲜血浸透得又软又滑了,血腥气和火药味交杂在一起。由于尸体的隔开,有些地方的队伍都不能连成一体了。在这些依然挺立的士兵脚下,另一半士兵却躺在血泊中、他们在绅吟,在挣扎,已经奄奄一息,或者已在静默中死去。空气令人窒息,队伍中间议论纷纷,怨声不断:

    “他们是把我们带到这儿来送死的!”

    “谁也不能活着出去了!”有人惊慌地大叫起来。

    “都给我闭嘴!你们这些波兰蠢货!”一个普鲁士军官大声的喝骂起来。

    “你到我这儿来站站看!混蛋!”

    “原地站好,混账东西!”

    突然又有一个声音响起:“在你的保佑之下……”

    有人立即接了下去:“神圣的圣母啊,我们向您祈求……”

    于是就在这个硝烟弥漫的阵地上,一个波兰的合唱队高声唱起了圣母颂:“请不要拒绝我们的祈求……”他们旁边的伤员也用“玛丽亚!玛丽亚!”的绅吟声来伴和着他们。

    显然是圣母玛丽亚听到了他们的祈求,因为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副官策马飞奔前来,下达了进攻的命令:“拿起武器冲锋!前进!前进!前进!”

    竖立的刺刀一下子都平端了起来。队伍立即排成了长长的横列,朝小山丘冲了过去,用刺刀去寻找那些眼睛尚未发现的敌人。不过,这些普鲁士农民士兵现在离山脚还有300米,而且他们还得冒着敌人的强大火力才能冲过这片地带……他们会不会全军覆灭呢?他们会不会溃退下来呢?他们宁愿战死疆场也决不后退一步,因为普鲁士的指挥官们深谙采用什么曲调能使这些波兰战士奋勇杀敌。在大炮的轰隆声中,在利飞排枪的哒哒声中,在战火弥漫、队伍混乱和伤员的绅吟声中,最响亮的是军号和战鼓的声音,它们直冲云霄,奏出了使他们心中的每一滴血都会沸腾的颂歌。“前进!”那些战士们在高呼,“只要我们还活着!”他们心情激动,满脸生辉,他们像旋风似的越过躺倒在地上的人和马的尸体,踏着大炮的残骸,他们跌倒了,但是他们依然在呐喊着。在高唱,奋勇向前。他们已经冲进了葡萄园里,消失在葡萄藤中,只能听到歌声在飞扬,偶尔能看到刺刀庄闪光。山上的火力更加猛烈了,而在山谷里,军号不停地吹响着。法国的枪炮射击越来越急,越来越猛烈。

    俾斯麦看到了发生在葡萄丛中的一场白刃战。

    一名普鲁士战士双手紧端着步枪。跟着别人一道冲向前去。等他冲到山脚下。他至少跌倒了十次,鼻子都摔坏了,全身都沾满了泥土和鼻血,他气喘吁吁,张开大嘴呼吸着,但是他还是疯狂地朝前。奔去。他瞪圆了眼睛,以便能发现葡萄丛中的法国兵。他终于一下子看见了三个站在军旗下的法国兵,他疯子一样的朝他们冲了过去,他们也高喊着迎了上来,两把刺刀有如两支致人于死命的利针,刺进了他的胸膛,可是他也顺势刺了过去……立即就响起了可怕的绅吟声,两具黝黑的尸体便倒在地上痉挛地抖动了一下。

    就在同一瞬间,有十多个法国兵赶来帮助那举旗的法国人。普鲁士战士朝他们猛扑过去。他们开了枪,只见一下闪光一声响,随即便是一片绅吟声……在这片浓密的葡萄园里,到处都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刀枪的撞击声。鼻子里的哼声和搏斗者的急促呼吸声相互应和在一起。普鲁士战士们像狂风似的怒不可遏,烟雾迷住了他们的眼睛,他们的身上流着血,他们看起来与其说像是人,倒不如说像是一群野兽,他们忘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