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兴华夏-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夫妻二人此时并没有想到,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降临到他们夫妻的头上,而且就和这“叫魂”有关!

    北京,西城区,广和居酒楼。

    一张小桌上,摆满了酒菜,“清流四谏”之一的宝廷一个人独坐在那里,一边自斟自饮,一边听着周围人们的谈论。

    按照宝廷以往的作派,他要喝酒,是非雅间不进的。但自从那一次因为弹劾林义哲“娶鬼类”而被两宫皇太后下令杖责打了五十大板,险些丢了性命且声名大损之后,他便不愿再见同人,而是喜欢上了这样的“泯然众人之中”,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

    “嗨!我说,看《点石斋画报》了没有?听说北洋水师在天津和英国水师干上了!”

    “是啊!虽然只是比划,没真打起来,可英国人还是泄了气,这不,也不敢再向朝廷要价了!”

    “庚申年那会儿,英法联军的兵船,就是先打的大沽,咱们大清的水师陆师,都见了败仗,让洋人直入京师,这许多年过去,咱们大清也有了和洋人一样的火轮船,洋人啊,再也不敢欺负咱们了!”

    “北洋水师的兵轮,大都是福建船政局给造的,想不到现在洋人的火轮船,咱们大清也能自己个儿造了!”

    “船政局可是在林义哲林大人手里起来!”

    听到林义哲的名字,宝廷的眼中登时现出愤恨之色。

    他转过头,向说话的食客们望去,看到是几个文人模样的人,正在那里绘声绘色的交谈。

    这几个人说的话题很快便进入了林义哲台湾大破倭寇的事迹当中,让宝廷感到格外的刺耳,他转过头,不再去听他们讲什么,并在心里愤愤地骂了一句:

    “姓林的,你别得意!总有一天,我要你死无葬身之地!”

    宝廷一边吃着菜喝着酒,一边听着其他食客们说话,但他的思绪,却因为刚才那几个人的谈论,不知不觉的转到如何整治林义哲的法子上来。

    自从吃了那一次的大亏之后,宝廷已经很久没有再上参劾林义哲的折子了。

    不是他不想上,不敢上,而是担心一击不中之后,受到比打板子更可怕的处罚。

    如今的林义哲,不但成了两宫皇太后面前的红人,而且还为恭亲王和军机大臣文祥看重,他现在不光朝中有人撑腰,在地方还有沈葆桢、李鸿章等一大批疆臣为援,简直可以说是撼动不得。清流言官们几次欲至其于死地而不成,往往反受其害。结果弄到现在,林义哲不但丝毫无损。言官们重则丢官罢职,轻则降级罚俸,弄得狼狈不堪。

    看到无数同僚“血的教训”,宝廷已然深刻意识到了林义哲的厉害,是以再不敢轻易动手了。

    但这并不等于他放弃了报仇雪恨的念头!

    该要如何入手呢?

    宝廷曾苦思冥想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他得出的结论是:若想要扳倒林义哲,首先要做的,是破除掉两宫皇太后对他的信任!

    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宝廷又苦苦思索了好一阵。仍然是不得要领,他心下烦闷,吃到酒中的酒菜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就在这时,不远处一张桌子上,两个顺天府的衙役的对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阵子叫魂儿的妖人又出来了,这两天怎么净是这样儿的案子啊……”

    “是啊,这帮妖人行踪诡秘。害得咱们弟兄整天价东跑西颠的,没个清闲的时候,唉!”

    “现在这帮子妖人,不光是剪辫子拘人魂魄了,还开始诱奸良家妇女了呢!”

    “对了,我还想问你这事儿呢。听说嫌犯是个和尚?”

    “对,是和尚,但不止一个人,是五个。好容易才抓到的呢!”

    “他们是用的什么法子,去诱骗的良家妇女?”

    听到这句话。宝廷本能的把耳朵竖了起来。

    “怎么着?你还想学学?”一个衙役笑了起来。

    “瞧你说的,我哪有那个胆子。不过就是好奇罢了!我就是奇怪,他们用的什么法子,能把那些个良家妇女迷住?难道他们手里有可用于摄人魂魄的法宝不成?”

    “法宝可是没见着?这几个贼秃的身上都给搜遍了,就见着几个前明时候的铜子儿,和一些个女人头发。具体如何弄的,还真是不清楚。”

    “没给他们上大刑?”

    “上了,没鸟用,一上刑人就晕过去了,不知道痛楚,府尹大人这些个日子正头痛呢!”

    “那些个受害的妇人是如何说的?”

    “她们说的就更奇了,你猜怎么着?这些个妇人,明明是受了诱骗,却供称是她们心甘情愿的!你说奇怪不奇怪?”

    听到这里,宝廷的心中有如电光火石般一闪!

    “心甘情愿?”

    “是啊!府尹大人想知道这些贼秃如何施法,便问她们,可是吃了和尚的迷药或是中了妖法,这些个妇人却说,未曾中了迷药和妖法,而是和尚化缘到她们家,她们为和尚递茶送饭,一来二去,故尔相识。他们而后又多次前来,成了这些家的好友,有一家的老父还借给他们一千文钱。本年正月,和尚又来时,与她们调戏成奸,但无人知晓。其夫回家时,偶然见到和尚,起了疑心,遂与和尚起了口角,这些个妇人吓坏了,便要和尚不要再来。那和尚便向她们索要信物,她们给和尚做了些个布鞋,还剪了头发,以为纪念。”

    “真是有趣啊!也不知那些个和尚有什么好处,引得这些个妇人如此痴心?要说没中摄魂之术,我还真有些不信。”

    “现在难就难在这里,摄魂妖法如何弄,和尚不但坚不吐实,还翻了供,称和那些妇人有奸情,完全是两情相悦,身上的妇人头发和铜钱俱是定情信物,且称前供是畏刑之故!”

    “这等奸徒,就当处以极刑……”

    两个衙役接下来说的话,宝廷已经听不见了,此时的他,完全陷入到了一种莫名的亢奋之中。

    “原来如此!”

    此时此刻,宝廷的想象力被完全激发了出来,脑中一时间好似被醍醐灌顶一般,分外的透亮。

    “我说皇后和慧妃如何会转了性情,原来是那林姓贼子的摄魂之术!”宝廷在心中自言自语道。

    “皇后自入宫便和西佛爷不睦,积怨之深,宫内宫外,尽人皆知,怎地听了那林义哲的一番言语,便自转了性,于西佛爷面前痛哭悔过?如不是摄魂之术,怎地能让皇后如此?”

    “慧妃自来与皇后不和,为了争宠,势如水火,怎地会突然和皇后好得有如姊妹一般?非是摄魂之术,何以如此?”

    “林姓贼子!你一路春风得意,扶摇直上,我以为你有何等高明之法,想不到你竟和那些乡野妖人是一路!说什么学贯中西,才高德望,原来是这么一个东西!”

    “林义哲啊林义哲,你想不到吧?皇天护佑,你的奸谋,竟然有一天,会让我宝廷知晓!我若是不把你的画皮揭下,让朝野上下知道你是个什么东西,我便不姓爱新觉罗!”

    “我今儿个便上折子参你!你等着吧!姓林的,你死定了!”

    想到兴奋之极处,宝廷猛地灌了一大杯酒,可能是喝得太急,他给呛了一下,发出了一连串剧烈的咳嗽,惹得周围的食客们纷纷侧目。

    宝廷毫不理会周围的人讶异的目光,他重重的放下酒杯,又开始细想起如何对付林义哲来。

    “不!我先不上这个折子!让两个国丈来上!我在一旁看着,你林义哲到底有何等本事,破得了我这个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第四百六十五章 国丈发威

    宝廷想毕,剩下的酒菜也不再吃了,叫过小二算了帐,他便急匆匆的赶回了家,将今天的“灵感”整理出来,又查了一些书,直到半夜方才歇息。

    睡梦中,宝廷似乎梦见了林义哲和他的妻儿老小们披枷戴锁前往菜市口的情景……

    第二天一早,宝廷早早的冠带整齐,按照昨晚想了一夜的方略,前往慧妃的父亲国丈凤秀府中拜见。

    作为国丈,凤秀和皇后阿鲁特氏的父亲承恩公崇绮一样,行事从不张扬,是以门房在见了宝廷之后,立刻便去通报,凤秀正衣冠亲自出迎,将宝廷迎进府内。

    但是没过多久,宝廷便气冲冲的从凤秀府中出来了,气哼哼的上了轿子,而门房也不似刚才的那般客气,在宝廷出了门的一瞬间,“咣”的一声,重重的关上了大门。

    “我好心前来告诉你!你竟如此对我!哼!女儿着了那姓林的妖人的道儿还不相信,等着大祸临头吧!”

    宝廷坐在轿子里,恨恨的骂了一句。

    “大人,回府么?”一位亲随在轿外问道。

    “不,去承恩公府!”宝廷大声道。

    听到宝廷要去另一位国丈——阿鲁特皇后的父亲崇绮的府上,亲随和仆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赶紧的!快走啊!”宝廷在轿子里大叫。

    亲随和仆人们应了一声,轿夫抬起了轿子,快步向前走去。

    而宝廷不知道的是,差不多与此同时,凤秀来到书房,拟起了奏稿来,可能是因为过于愤怒的关系,他的手竟然颤抖起来。

    也是在这时,凤秀府的后门。一名仆人快步趋出,急急的上了马车,直奔紫禁城的方向而去。

    不多时,宝廷便来到了承恩公府,崇绮听说宝廷来拜,不免有些奇怪。因为宝廷虽是宗室,但平日里却和自己并无交集,这一次忽然上门,崇绮的心里不知怎么,竟然有一丝不安。

    崇绮换过衣冠。便来到了客厅和宝廷相见,二人见面,自不免寒暄客套一番,然后宝廷便迫不及待的切入到了“正题”当中。

    “我今日前来,是有一要事,想要说与崇公知道。”宝廷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睛扫了一下周围侍立着的仆人们。

    崇绮见到宝廷的眼神,心中更是惊疑,他随即挥了挥手。仆人们依次退下。很快客厅当中只剩下他们二人。

    “竹坡有何要事相告?”崇绮问道。

    “崇公,自大行皇帝龙驭上宾,崇公可进宫探望过孝哲毅皇后?”宝廷神秘兮兮的问了一句。

    孝哲毅皇后便是已经故去的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宝音,在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及恭亲王等重臣商议迎立醇亲王的儿子载湉为嗣皇帝后。阿鲁特皇后地位尴尬,加之悲痛过度,一度曾有轻生之念,慈禧太后为了安慰她。表示她的皇后之位仍然不变,而且在朝臣的建议之下,给了她“孝哲毅”皇后的尊号。以示尊崇。是以朝臣现在说到她,都称她为“孝哲毅皇后”。

    听到宝廷这没头没脑的一问,崇绮更加的奇怪了,他略一思忖,答道:“自大行皇帝去后,崇某曾进宫探望过几次孝哲毅皇后,一切都很好。西佛爷为防她悲伤过度,将她移到了‘天地一家春’居住,随时照应。皇太后的恩典,崇某阖家上下,万分感念。”

    “这么说,孝哲毅皇后和西佛爷现下已无芥蒂了?”宝廷又问道。

    “自孝毅哲皇后入宫,西佛爷待她有如亲女,时时看顾于她,这一次又给加了尊号,万般恩宠,何来芥蒂之说?”听了宝廷的这句问话,崇绮心中不悦,但并没有立即发作。

    “呵呵,我听说孝哲毅皇后甫入宫时,似与西佛爷不睦,言语多有冲撞呢。”宝廷笑了笑,说道。

    “竹坡今天来,到底所为何事,还请明言。”崇绮听了宝廷的话,心中愈发不满,说话的音调也有些变了。

    “我记得孝哲毅皇后初时和西佛爷不睦,和慧妃也多有冲突,此是宫中不宣之秘,崇公不必否认。”宝廷摆了摆手,说道,“如今孝哲毅皇后得西佛爷恩宠,也是实情,我非是想要说这些故事,而是想要提醒崇公,这当中不为人所知之事。”

    “这当中有何事不为人知?”崇绮哼了一声,问道。

    “孝哲毅皇后与西佛爷本来不睦,而在大行皇帝接见林义哲时,孝哲毅皇后随同大行皇帝听了那林义哲几句胡话,便突然转了性,不但向西佛爷痛哭悔过,且还向慧妃认了错,并从此转性,再无忤逆之事,这当中的怪异之处不知崇公想过没有?”宝廷一边说着,一边紧盯着崇绮的脸,仔细观察着崇绮的表情。

    “孝哲毅皇后为我一小抚养成人,她的性情,我再熟悉不过,向西佛爷悔过自新,乃是孝感天性,何来怪异之处?”崇绮有些恼火地反问道。

    “呵呵,崇公此言差矣!孝哲毅皇后,乃是中了那林义哲的妖术!”宝廷大声道。

    “你说什么?妖术?”崇绮紧盯着宝廷,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在看一个疯子。

    “正是!”宝廷肯定地点了点头,“我现在便能咬定,他林义哲对孝哲毅皇后和慧妃,施了那摄魂妖术!”

    “摄魂妖术?”崇绮勃然变色,猛然起身道,“你胡说些甚么?”

    “我说,那林义哲对对孝哲毅皇后和慧妃,施了摄魂妖术!”宝廷沉声道,“崇公不会连这摄魂妖术都没听说过吧?”

    “崇某孤陋寡闻,确是没听说过!”崇绮怒道,“你是昏了头,还是喝多了?跑来崇某面前胡言乱语?”

    “我适才所言,绝不是胡言乱语!”宝廷道,“崇公是饱学之士,乾隆三十三年妖人以摄魂术作乱之故事,崇公难道一点儿都不曾听说?”

    听到宝廷竟然说起乾隆年间发生的席卷全国的因摄魂案引起的大恐慌,崇绮的脸色一时间变得铁青。

    那一次的民间妖术大恐慌正值大清帝国统治的巅峰时期。丰功盛德的乾隆朝盛世,二十五岁承大统的乾隆皇帝御宇第三十三年。其治下帝国,正是经济生气勃勃,人口快速增长之时期。在江南,这个中国历来最繁华的地区更尤为如此。摄魂事件正是在这片区域酝酿成一场曼延至全国性的案件。

    和后世的人们坚信科学一般无二,当时的人们相信,人的灵魂与躯体是可相分离的,若对着从某个人身上的物体(如发辫梢等实物)念咒之类的妖术,便可掌握别人的魂。通过施展这类的妖术,施行妖术的人便可实现自己的某些目的。无疑。民众对这种“摄魂术”有着极大的危险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即在偶然出现的几个“普通”案件后,慢慢的演变成了对妖术的大恐慌。晦暗不明的威胁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

    当时据称,术士们通过作法于受害者的名字、毛发或衣物, 便可使他发病,甚至死去,并偷取他的灵魂精气,使之为己服务。这样的歇斯底里,影响到了十二个省份的社会生活,从农夫的茅舍到帝王的宫邸均受波及。

    妖术大恐慌的猖獗肆虐。引起了朝廷和乾隆皇帝的高度重视。乾隆皇帝的震动是随之而来对全国各省的清剿行动。在乾隆皇帝接触到摄魂案时,他判定是谋叛,是不能轻视的山雨之势欲来。随着全国各地上报来的疑似案件愈来愈多,增加了乾隆皇帝初始的判断。他的轻信体现在了各省官员们身上的压力。而官员们身上的压力。大多数化做一些冤假错案回馈给了乾隆皇帝想要得到的新线索。

    从春天到秋天的大半年时间里,整个大清帝国都被这妖术恐惧动员起来。小民百姓忙着自保或者乘机打击报复,全国十二省的各级官员忙着追缉流窜各地频频作案的“妖人”,而身居庙堂的乾隆皇帝先生则寝食不安。力图弄清摄魂恐惧背后的凶险阴谋,并不断发出谕旨加以督促。折腾到年底,在小民不值钱的贱命和官老爷珍贵的乌纱丢了不少之后。案情真相终于大白,所谓的摄魂恐惧只是一场闹剧:没有一个货真价实的妖人,没有一件不是冤案的妖案,有的只是自扰扰人,造谣诬陷,屈打成招。沮丧失望之余,乾隆皇帝只得偃旗息鼓。

    对于这段朝廷不愿意重提的故事,崇绮曾有所耳闻,但他从来没想到,会有人把这事和自己的女儿联系起来!

    “你今天来,到底想要做什么?”崇绮死死的盯着还坐在那里的崇绮,目光已然变得凌厉无比。

    “我想请崇公上折子,参劾林义哲!”宝廷此时还没有意识到崇绮已然怒极,直接将自己来的目的说了出来。

    “林义哲以西洋奇技淫巧秽乱宫廷,欲行不臣之事,天下士林,无不切齿!今又以摄魂妖术迷惑后妃,崇公身为皇亲,当挺身揭破奸谋,诛却此等妖人,方不负皇恩浩荡……”

    “住口!你这个卑鄙小人!”崇绮此时终于明白了宝廷的目的,不由得目眦欲裂,厉声喝断了他的胡言乱语。

    想到宝廷欲借此整治林义哲的阴毒手段和向女儿身上泼的脏水,,崇绮一时间气得浑身发抖。

    他早就知道,当年摄魂案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风波,和君臣上下猜忌大有关系!

    乾隆朝的盛世其实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通过增进生产来解决社会的基本问题的“受困扰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会对自己能否通过工作或学习来改善自己的境遇产生怀疑,因而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当陌生人闯入其领域并有可能对其资源形成抢夺之势,他们自然要自我保护,对陌生人——也就是社会边缘人进行驱逐。在这个社会主体挤压边缘群体生存空间的过程中,社会边缘人越多,流动性越大,谣言也就会相应的越来越多,流传越来越快。

    清剿的继续和案件的重审,摄魂案已逐渐明朗了。说到底,这不过是衙门重刑逼供产生出来的冤案之又一例。这场由“摄魂剪辫案”引发谋反行动的一连串事件,朝廷和各省官员以及民众们各方所参与进来除妖运动。不过是乾隆皇帝的杰作。这个站不住脚的摄魂案完全是乾隆皇帝个人意志的体现。而民间摄魂妖术大恐慌,只是产生于无知又滋长于忌恨的幽灵。各方对摄魂事件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每一个社会群体都将妖术传说中的不同成分重新组合,使之适应于自己的世界观。乾隆皇帝将自己的恐惧而产生的意识注入到民间妖术中去,而民间的理解和表现出来的情况又反过来影响乾隆皇帝的情绪。

    而乾隆皇帝对摄魂案异常激烈的反应,正体现了统治者对臣民的防猜心理。猜忌臣下,此为历代统治政权之统治心理,而满人外来则为犹甚。清初之高压统治政策,则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头发与摄魂案之联系。具有的种族象征意义,就带有一种天然的政治因素了。尽管乾隆皇帝小心翼翼的对此保持缄默,一直忽略与避免它们之间可能的关联。但还是无改妖术与乾隆皇帝对大清帝国的深层焦虑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一事实。

    具有谋反阴谋摄魂案在挑动乾隆皇帝政治控制神经的同时,也触发了乾隆皇帝对官僚集团的控制与官僚集团进行反控制的较量。官僚机制如何试图通过操纵通讯体系来控制最高统治者,最高统治者如何试图摆脱这种控制的斗争,一直贯穿着中国封建社会。在**统治结构中,皇帝与官僚**在实施威权时确实受到了诸多障碍的限制。这些流弊部分是由于自身的管理缺陷,官僚机器本身颟顸迟缓的工作方式,就足以使抵制**专权的诡计得逞。乾隆皇帝为官僚机器低效的能力所沮丧。同样的,这个事实普遍的存在于所在社会中。理论上,政府有权开放和限制一项政策,但行政管理的可靠性与效率往往难以协调一致。甚至常为各方的力量所阻碍。权力的分散和平衡,是为有清一代也是现代统治政权的难题之一。

    在摄魂危机里所折射出来的多重问题里,既有为对个人的纪律整肃提供了特别合适的机会,也为乾隆皇帝创造一个环境。使他得以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同官僚们直接摊牌,甚至也强化了君主和官僚之间的关系。对乾隆皇帝来说,妖术危机为他对官僚制度的极深犯忌提供了一个出气的机会。

    摄魂危机为对个人的纪律整肃提供了特别合适的机会。因为它是一个建立在如此荒谬的基础之上的案件。摄魂这样的政治罪,将官僚生涯中的整洁有序的后院置于**权力的严厉狂暴之下,摄魂案件的许多例子又表明,官僚们尽力将来自君主的紧急、非常规要求导入习惯的、日常的轨道。官员们在这场大恐慌的闹剧中并不是积极的推动者,甚至他们起到缓冲的作用,是他们尽力将来自皇帝的紧急、非常规要求导入习惯的、日常的轨道。事实上,最后也正是军机大臣刘统勋劝阻了“十全老人”近乎偏执的行动。

    而宝廷说林义哲会摄魂妖术,又刻意的和乾隆年间的摄魂案联系起来,哪怕明知此事子虚乌有,也会很容易便会让皇太后对阿鲁特皇后和林义哲生出反感来!

    这种阴暗狠毒的种子一旦在心底种下,生根发芽,将万难去除,而对自己的女儿和女儿的恩人林义哲来说,则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宝廷!你且仔细着!若敢害我女儿,我定然饶不了你!”

   ?昨天在公交车站等车,看见一小孩子拿了一大包巧克力在吃,一会儿吃了半袋子。我出于好心说了句:小孩子巧克力不能多吃,吃多了会得病。小孩子对我说:我爷爷今年103岁了。我说:因为吃巧克力?小孩说:不是,因为他从来不管闲事

    ?我要替文章同学打抱不平一次:小伙07年在北京奋斗因收入低被杨晓芸看不起而离婚;09年创业失败蜗居上海,被女友郭海藻带了绿帽子后抛弃;11年遇见一个愿意裸婚的好姑娘童佳倩,最后被现实打败离婚。现在好不容易复合,你们丫有什么愤愤不平的!

    文章今天心情不好,约周华健出来喝茶,刚落座,周华健突然看见了自己的弟弟,于是挥挥手叫道:“周伊健!” “见你妈逼啊!”文章气呼呼地摔门走了。

    ?打开微博,全是:伊利,挺住。今夜我们都是伊利人。我还以为是伊利牛奶宣布破产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六章 慧妃哭诉

    宝廷一愣,没等他再说话,几个承恩公府的仆人便不由分说的将他连推带搡的撵出了客厅。

    修在厅外的宝廷的仆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见到主人给推搡出来,全都愣住了,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便也被承恩公府的仆人赶了出去。

    四个身强力壮的承恩公府仆人架起了宝廷,将他抬到了大门口,在过路的行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狠狠的扔在了街心。

    宝廷的身子平飞起来,“砰”的一声,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激起了大片的尘土,引得周围的人们一阵惊呼。

    宝廷被摔得两眼一黑,一口气险些没背过去,他挣扎着想要起身,身子却不听使唤,直到几名仆人来到他身边,这才将他扶了起来。

    宝廷正欲破口大骂,却猛然发现周围满是围观的人群,所有的人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让他禁不住闭上了口。

    一股前所未有的屈辱感袭上心头,宝廷看着已然紧闭的承恩公府大门,五脏六腑一时间有如火烧一般。

    身为宗室,他这辈子,唯有今天的遭遇,最令他刻骨铭心。

    宝廷本想痛骂崇绮一番,但话到了口边,最终还是化成了嘿嘿的冷笑声。

    “我不与尔等老朽一般见识!咱们走着瞧!”宝廷强忍住浑身上下的酸痛,在仆人的搀扶下冷笑着起身,“今日之事,吾必有以报之!”

    这句狠话说完,宝廷便由仆人扶着上了轿子,可能是仆人的手触到了他摔的痛处,刚进了轿子,他便发出了一声痛苦的低吟,引来围观的人们一阵低低的笑声。

    宝廷回到了家中,先请郎中前来给自己查疗伤势。郎中给他仔细检查了一番,在被告知只有些轻微的淤伤之后,宝廷才放下心来。

    在吃过了郎中给开的一副药之后。宝廷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书房,开始拟起奏稿来。

    而差不多与此同时。承恩公府内,满腔怒火的崇绮也在写着奏稿。

    园明园,天地一家春,荷韵斋。

    此时正是荷花满池,有少许几朵已经开放,大部分还是含苞待放,显得荷叶更加可爱。碧绿的荷叶亭亭立于水中,有些荷叶上有晶莹的水珠在滚动。满目碧色,远处竟像和天相接。荷叶的颜色是那么的美丽,近处的是碧绿碧绿的。远一点的是墨绿的,中间还夹着一些带有点嫩黄的新叶,微风吹来,荷叶翻滚,就像荷叶的海洋。田田的荷叶。一层层随风一起一伏,在荷叶的衬托下,荷花婷婷玉立,千姿百态,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像伪含羞的少女敢露出自己的脸蛋。有的还是花苞,像一双手紧紧地合在一起。有的花瓣已经凋谢,落下来了,漂在水面上,荷花散发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来彩蝶飞舞,嬉戏其间,令人赏心悦目。此时正值雨后,阳光投射在池面上,反射着叠叠波光,就像展开一卷斑澜的彩墨画。满塘的荷花、荷叶,远远望去像碧波上荡着无数的帆,煞是好看。池中的荷花,绿叶亭亭,清淡美丽。几只活泼的小鱼从荷叶下游过,生怕打破静谧的画面。蜻蜓飞过来,仿佛在告诉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缓缓游来,似乎在告诉昨夜做的好梦。而那可爱的小雨露,犹如蔚蓝的天穹渺茫的明星,又似那碧海里点点的明珠。水中的荷花如此美丽动人,紫的优雅浪漫,黄的温馨典雅,粉的活泼可爱,白的纯洁无暇,使得荷韵斋这处景致,有如仙境一般。

    “静儿,把丝线递到这边儿来。”

    瞬息错动的丝缕背后,是慧妃富察?兰轩秀美的一张俏脸。

    夹金织银的五色丝线从她白嫩的指间滑过,在素白的衣袖上闪烁着炫目的华彩,似乎要把这灼灼亮色映到瞳子里去,瞳子的主人——清丽端庄的阿鲁特皇后望着面前的婴儿锦被,似乎被上面那精美的龙凤荷莲图案吸引住了。

    “妹妹真是好手艺……姐姐自愧不如……”阿鲁特?宝音轻声说道。

    “姐姐切莫如此说,羞煞妹妹了。”慧妃微笑起来,目光落在了皇后隆起的腹部,“妹妹见过姐姐绣的那些个绢帕,可不是妹妹这些个粗笨功夫能比的。这一次妹妹在姐姐面前献丑,不过是想略略表些心意而已。”

    “这些个日子,多亏了妹妹陪我,要不然啊,我真不知道这日子该怎么过……”阿鲁特皇后轻声说着,流下泪来。

    慧妃见到皇后流泪,知道她又想起已经逝去多日的丈夫同治皇帝,赶紧停了手中的活计,来到皇后的身边,柔声的劝慰着。

    “姐姐切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