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兴华夏-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做好鹿儿岛的战备吧!”西乡隆盛叹息着说道,“马上将消息报告熊本镇台,让他们转告别的地方,加强防御!”

    很快,“清舰袭来”的消息便传了开来,整个鹿儿岛立时笼罩在了一片紧张恐慌的气氛之中,当地的军队纷纷进入战位,在沿海各处设立观察哨,构筑临时炮兵阵地,当地的居民也开始储备粮食,一派大敌当前的样子。

    但是让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一连过了十多天,并没有清**舰出现的消息。

    而就在这几天当中,琉球重新光复的消息,已然传进了北京城。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上海和香港。

    自从上海和香港的外国人开设了电报线路之后,中国就被纳入到了世界电报体系当中。中国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到电报的便利,提出了架设中国自己的电报线路的设想,但却遭到了国内保守势力的坚决反对,是以直到现在,中国仍然只有上海和香港有电报线路。而这两地的电报,又是和那霸港相通的。是以在琉球光复之后,消息马上便传到了上海。(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三百八十八章 挟持

    在贝锦泉将战报分别以长电报的方式从琉球发至上海之后,林义哲事先安排早就等候在上海的“飞鸿”号高速通报舰便迅速启航,只用不到4天的时间便将电报送至了天津。

    而在天津大沽口,日本外交使团的座舰“摄津”号炮舰的舰长坪井航三,正为自己的不能自由行动而烦恼不已。

    此时他的“摄津”号身边两侧不远处,分别停泊着的便是船政水师的“横海”号和“康济”号巡洋舰。

    自从将大久保使团送到了天津之后,坪井航三便开始执行兵部省的另一个秘密任务,查探中国北方地区的沿海防务。在大久保等人上岸后,坪井航三一刻也没有耽搁,立刻率领“摄津”号离开了大沽。

    “摄津”号没走多远,刚好碰上了一艘日本商船“锦江丸”,船长大井带来一个不祥的消息——听说这一带海域有三艘中国巡洋舰出没。

    这个消息随即被一艘美**舰证实,美国舰长甚至告诉了坪井航三更为详细的情报——三艘中国巡洋舰分别是“威远”号、“横海”号和“康济”号,据说这三艘军舰是奉命前来加强天津一带的防务的。

    寡不敌众,识时务者为俊杰,敏感的坪井航三毫不犹豫地下令“摄津”号火速开船,抢在中国人发现之前溜入黄海。

    这天凌晨,“摄津”号早早驶出大沽口直奔大洋。不料人道天行早,更有早行人,出港不到十海里,“摄津”号的了望哨就发现南方海面出现了两艘军舰的桅杆,来者正是日本商船和美**舰说的那三艘中国巡洋舰中的两艘。

    坪井航三第一次见到了这些曾在台湾海域全歼了日本海军的中国巡洋舰的庐山真面目。

    这两艘中国巡洋舰都是典型的法式巡洋舰,有着招牌式的大鼻子撞角首和高高的舰桅,高大巍峨的舰体,涂装也是法式天蓝色的。远远驶来,有一种别样的威严感。这两艘中国巡洋舰的火力吨位都远在“摄津”号之上。“摄津”号原来是美国南北战争时北方建造的三桅炮舰,1868年被日本购入,排水量920吨,装备8门前膛炮,下水时最快航速为8节(现在已经达不到了),面对两艘排水量近2000吨,拥有190毫米重炮,航速最快可达14节的中国巡洋舰,可以说是根本没有逃掉的任何希望。

    尽管狭路相逢。考虑到中国人的目标是大沽口,坪井航三不动声色的下令转舵向北,试图在中国人面前蒙混过关。

    坪井航三小瞧了两名中国舰长的智商,就在“摄津”号转舵的同时,两艘中国巡洋舰“横海”号和“康济”号不但已经发现了“摄津”号,而且判断出了它的意图。

    两艘中国巡洋舰立刻分散开来,全速追赶了过来,不一会儿就形成了“横海”号在左,“康济”号在右的形势。把以6节航速行驶的“摄津”号夹在了正中。

    很快,“横海”号便发出了信号,命令“摄津”号转舵,跟他们走。坪井航三不敢反抗,在服从中国人的命令的同时,虽然接连发出抗议,并称两国处于和平状态。这样的作法违反国际法。但中国人根本不予理会,象押解囚犯一般的将“摄津”号押回了大沽口。

    在将“摄津”号押到了指定的锚泊位置后,中国巡洋舰“横海”号的舰长邱宝仁登上了“摄津”号。会见了坪井航三。这位中国舰长表现得十分客气和彬彬有礼,他宣称刚才的举动是奉了上峰之命,鉴于中国和日本很可能因谈判破裂而开战,在和谈真正达成之前,“摄津”号将不许离开大沽口,日本水兵不许上岸活动,“摄津”号也不许随便移动锚泊位置。

    针对中国方面的举动,坪井航三虽然一再抗议,但毫无效果,那位中国舰长邱宝仁虽然一直表现得极是和气,甚至还派人给“摄津”号送来了给养,并邀请坪井航三上“横海”号上参观,但对于“摄津”号不准离开这一项,却是丝毫不松口。

    就这样,“摄津”号便和两艘中国巡洋舰当了好多天的邻居。在这段时间里, “横海”号舰长邱宝仁和“康济”号舰长陆伦华多次邀请坪井航三和“摄津”号上的日本海军官兵上中国巡洋舰参观,组织双方官兵进行联欢比赛,邱宝仁和陆伦华也多次来“摄津”号上访问,日本人过得倒也并不寂寞。

    这些天对坪井航三来说,长了不少的见识,通过参观中国巡洋舰,他也明白了这一次日本海军输在了哪里,是以虽然没有完成兵部省交待的任务,但他也不愁没有报告交差。

    坪井航三此时还没有发现,这次的中国天津之行,对他今后的一生,可以说影响巨大。

    此时“横海”号又打出了信号,说舰长过访,也不等“摄津”号答话,便放下了小艇,看到小艇上悠闲自在的邱宝仁,坪井航三是一点脾气都没了。

    很快,邱宝仁和几位中**官来到了“摄津”号上,和坪井航三象老朋友一样的打起了招呼。坪井航三和往常一样对中国海军军官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

    双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就在这时,远处海面的一阵汽笛长鸣声打断了他们。

    坪井航三循声望去,看到远处的一个冒着烟的黑点在急速的变大。

    很快,一艘中**舰的身影出现了。

    这艘中**舰体态狭长,航速极快,差不多是转瞬之间便冲到了自己面前,其快疾的航速令坪井航三吃惊不已。

    从出生到现在,他是第一次看到跑得如此之快的船!

    “这是……?”他试探性的向邱宝仁问道。

    “这是‘飞鸿’号,我国自行建造的高速通报舰,坪井君可能是第一次见到吧。”邱宝仁看着坪井航三惊愕的样子,不无得意的说道,“该级舰的航速最快可达二十节,是现下大清第一快舰,泰西诸国尚无此式。说是东亚第一快舰也不为过。”

    听到邱宝仁说这艘军舰的航速最快竟然能够达到20节,坪井航三不由得心头剧震。

    习惯了日本军舰慢吞吞的航速的他,根本想象不出来,乘座在20节航速的军舰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飞鸿’号往来于天津和上海之间传递消息,这会儿跑得这么快,想是有什么重要消息到了。”邱宝仁说道。

    听了邱宝仁的话,坪井航三不知怎么,一下子便想到了正在天津进行的和谈,一颗心禁不住又悬了起来。

    此时的坪井航三并不知道。“飞鸿”号带来的琉球复国的消息,的确对天津的谈判,有着致命的影响。

    ※※※※※※※※※※※※※※※※※※※※※

    《李文忠公集:日记》:

    “今日午时,得船报,船政水师五舰及海兵千余人往琉球都城首里宣慰侨民,现已驱逐日人,复琉球国主之位,消息经西洋电报线转沪,由船转津。琉球为日本阴占多年。琉王此前多派使哀恳,以距离遥远,兵力不及,未及施援。而日人狡赖,与之交涉多年,不得要领,不意今日一朝得复其国。鲲宇真人杰也!余即将此信飞报京师,以期总署与日人和谈有所助益。……闻日人已然重回席谈,正使大久保称病不出。由副使木户伊藤、代理公使柳原与谈。日人哀恳减款,情词可怜,已然失却往日骄气,鲲宇坚执八百万之数,不肯稍减分毫。……以余稍乩其意,八百万镑实在为难,日人赔款,总数当在二百万镑左右……”

    《郭文恭公集:日记》:

    “……琉球两属状态,自中世纪以来,因袭已久,难于遴加改革,以至因循至今日,今者中国已然恢复其国,为不世义举,又抚恤其民,晓谕各国,足以表明琉球属于中国版图之实效,断绝其与日本之关系。……日本既改琉球为藩,前议当小为变通,而必要时可以宽免入贡为之基,一面遣派使臣会同各国公使保护琉球,听其自主。琉球臣服中国已久,宜中国主其议,以保护琉球为义。闻琉球北部有五岛,亦为其土,明万历时为日人所占,至今未还,亦当设法索要,待载明分界以后, 彼此永远不相干预, 庶以后中国如何设法保存琉球,日本自此当无从置喙。”

    《李文忠集:奏稿:筹办铁甲船兼请遣使片》:

    “再,正在缮折间,承准军机大臣密寄九月一十八日奉上谕文祥奏敬陈管见一折。台湾之事,尚未办结,后患在在堪虞。日本与闽、浙一苇可航,倭人习惯食言,难保不再生枝节。前因议买铁甲船及水炮台各节,仓猝莫办,刻下事机已缓,亟宜赶紧筹划,以期未雨绸缪。着沈葆桢等悉心筹商,并着李鸿章、李宗羲将前议购买未成之铁甲船、水炮台及应用军械等件,迅速筹款购办,庶几兵械精良,有备无患等因。钦此。并钞录文祥原折到臣。”

    “现今和谈已开,日人虽百般狡展,然得知琉球复国,我舰近在咫尺,自不致再有变局惟。文祥虑及日本距闽、浙太近,难保必无后患,目前惟防日本为尤急,洵属老成远见。该国近年改变旧制,藩民不服,访闻初颇小哄,久亦相安。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煤铁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肘腋,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今虽勉强就范,而其深心积虑,觊觎我物产人民之丰盛,冀幸我兵船利器之未齐,将来稍予间隙,恐仍狡焉思逞。是铁甲船、水炮台等项,诚不可不赶筹备。惟巨款既无可指,定造亦尚需时,臣已于复议总理衙门造船一条内详切言之。至前曾议买铁甲船,洋商献图者甚多,因相隔过远,需费过巨。诚恐误买旧船,未敢遽订,似须委员前往该国议购为妥。其水炮台船一项,总理衙门现饬赫德向英国询问价值,上海洋行有承揽订购者。据沪局委员冯焌光等禀称,该局仿造一只,明春可成,似尚不难陆续添置。惟是有备而无患者,立国之根基,不战而屈人者。攻心之上计。自来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亘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而中国并其近者而置之,殊非长驾、远驭之道。同治十年,日本初议条约,臣与曾国藩均奏请该国立约后,中国应派员驻札日本。管束我国商民,藉探彼族动静,冀可联络牵制,消弭后患。上年甫经换约。未及筹办,而该国遂于今春兴兵来台。若先有使臣驻彼,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今台事粗定。此举未可再缓,拟请敕下总理衙门王大臣遴选熟悉洋情、明练边事之三、四品京堂大员,请旨赏给崇衔,派往驻札日本公使,外托邻邦报聘之礼,内答华民望泽之诚,倘彼别有诡谋,无难侦得其情,相机控制。闻该国横滨、长崎、箱馆各处,中国商民约近万人,既经立约,本不可置之度外,俟公使到彼,应再酌设总理事官,分驻口岸,自理讼赋,以维国体。不特此也,即泰西如英法等诸大邦,亦当特简大臣,派往专驻,重其禄赏,而定以年限,以宣威信、通情款。其在中国交涉事件,有不能议结,或所立条约有大不便者,径与该国总理衙门往复辨证,随时设法商议,可渐杜该使蒙蔽要挟之弊,似于通商大局有裨。是否有当?理合附片覆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

    北京,紫禁城,勤政殿。

    “皇帝,今儿个的这些折子,都是参劾林义哲的?”慈禧太后看到同治皇帝将一些折子只略略一翻便放在了一边,一会儿便摞起了厚厚一打,不由得皱了皱眉,问了一句。

    听到慈禧太后的问话,本来哈欠连天的同治皇帝猛地打了一个激灵,神智一下子变得清醒了许多。

    “回皇额娘的话,这些折子,都是参劾林义哲的。”同治皇帝有些心虚的答道。

    他之所以将这些折子挑出来放在一边,是想把重要的折子批完后,再集中处理这一批,偷一把懒,但却没想到被母亲一眼看穿了。

    “都是哪些个言官上的?”慈禧太后又问道。

    “回皇额娘的话,有大理寺少卿王家璧、通政使于凌辰、监察御史刘浩良、翰林院编修王士俣等人。”同治皇帝一口气说了四个言官的名字,之所以上折子参劾林义哲的言官中他能记住这四个人的名字,完全是因为他们写的折子给他的印象太过“深刻”的缘故。

    “这些个折子里头都参了林义哲些什么?”

    “回皇额娘的话,这个……王家璧参劾林义哲蒙敝圣聪,变更旧制,擅权逾越,借和谈之机,向日人索要巨款,以求肥己……”同治皇帝小心地看着母亲的脸色,说道,“他说和战与否,乃是决于天子,怎可轻易付与下臣……”

    慈禧太后不屑的轻哼了一声,“他还说什么了?”

    “王家璧还说,林义哲之所以如此勒逼日人,索要其无力偿付之款,意在使和议破裂,重开战端,以求贪天功为己有,此次不经允准,便擅自调动兵舰,前往琉球,非为字小存亡,存琉球之国,乃是欲要进攻日本之藉口……”

    “真是满篇的混帐话!”慈禧太后脸上怒气涌现,同治皇帝赶紧住了口。

    “还有谁说了些什么?”慈禧太后又问道。

    “回皇额娘的话,通政使王家璧

    王允:“七星宝刀送你,请伺机刺杀董卓!”曹操发现这刀上的七颗宝石非常漂亮。第二天曹操献刀,董卓说:“这刀真漂亮,尤其这七个凹洞颇具特色。” 5。我跟我娘讲有人在家里装死试探宠物反应。我娘昨天带一对吉娃娃下楼散步,想起这事,大叫一声蹲在地上。母狗围着我娘转了几圈,鼻子拱拱见没反应,连吼带咬逼着公狗回楼找我爹去,自己守在我娘身边。等到我娘起身抱起母狗往回走,发现公狗独自蹲在电梯里一脸委屈地上上下下,够不着按钮,也不敢出来。6。今天早上,公交车上,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颤巍巍的牵着一位同样满头白发的老爷爷,挤到一位目测60岁左右胡子花白的大爷面前说(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九章 冷雨夜

    “皇额娘息怒!儿子也觉着这当中有甚是可怪之处,是以没有急于处置……”同治皇帝看到母亲怒意愈来愈盛,额头顿时汗下。

    “果真叫那林义哲说中了,咱大清朝的事儿办不好,就是坏在这些个没长心的东西身上!”慈禧太后指了指那一叠厚厚的奏折,厉声道,“这些个混帐,著刑部严加查办!若有通倭情形,重惩不贷!”

    “儿子遵旨!”同治皇帝听得浑身一哆嗦,立刻应声道。

    侍立一旁的翁同龢听到同治皇帝的回答,不由得大惊失色,他有心想要为参劾林义哲的言官说几句话,但他回想着刚才慈禧太后话中的“通倭”一词,心里也是一激灵,争辩的话便缩在了口中,再也说不出来。

    尽管翁同龢疑惑于慈禧太后为什么会从于凌辰的奏折之中一下子想到言官们“通倭”上来,但他心里也明白,这种丧失气节操守的事,在那些穷酸们身上,绝对是有可能发生的。

    此时此刻,在总理衙门,中日两国的判断,仍然在继续进行着。由于日本外交使团的团长也是首席谈判代表大久保利通因“病”缺席,谈判主要是在林义哲和伊藤博文之间展开。

    郭嵩焘在自己的日记当中,详细记下了当时的谈判情景。

    “十二日,和谈重开,大久保仍未到席,伊藤为首,木户次之,余与林鲲宇同其对谈。”

    “林鲲宇曰:‘贵使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伊藤曰:‘此为和谈,辩论亦不可?’”

    “林鲲宇曰:‘辩论自然可以,然所订条件,丝毫不许减少。’”

    “伊藤曰:‘即以此已议款项辩说。第一,赔款七百万镑,为数甚巨。我国实难担当。’”

    “林鲲宇曰:‘此为已减之数,所减一百万镑,乃因我皇太后万寿在际。格外开恩,已然减无可减。若贵国不允,战端重开,则赔款更巨矣。’”

    “伊藤曰:‘赔款如此,固日本无力给予,款若更巨,则更无从给矣。还请少减为是。’”

    “林鲲宇曰:‘款数已万难再减,我舰现在琉球。此为城下之盟,不能不如此。’”

    “伊藤不能答,林鲲宇又曰:‘日本变更旧制,维新变法。铁路、电报、采矿、商贸皆有大成,又改良币制,可谓财源广大,区区七百万镑之数,未必因此而减色。’”

    “伊藤曰:‘维新仅有小成。地仅农产,出粮尚不能自给,财源无多,无法可开,若付此款。款未能付尽,则我民皆死矣!还请再减。’”

    “林鲲宇曰:‘日本居四海通隅,出产甚丰,财源甚广,我国之民亦有万人在日本讨生活,日本维新之后,国势日上,开源甚易,且国有急难,人才易出,即可用以开源。’”

    “伊藤曰:‘日本请贵大臣为首相如何?’”

    “林鲲宇曰:‘当奏我皇上,若皇上允准,即可前往。’”

    “伊藤曰:‘奏如不允,贵大臣必不能去。贵大臣当设身处地,将我等为难光景细为体谅。果照此数写明约内,西洋各国必知将借洋债方能赔偿,势必以重息要我,债不能借,款不能还,失信贵国,又将复战。何苦相逼太甚?’”

    “林鲲宇曰:‘此次乃是贵国犯我边境在先,杀害我民,炮轰我城市,截断我商路,捕掠我商船,我民死伤累累,财货损失以亿万计,贵国侵台之前,曾一思有今日之困境否?此乃贵国自取也!非我国一味相逼,实是血债太多,不如此不足以纾民愤,解国之困。至于借债还款,此乃贵国之责。’”

    “伊藤曰:‘不能还则如之何?’”

    “林鲲宇曰:‘已从两国敦睦起见,减去一百万镑,万难再减。’”

    “伊藤曰:‘总请再减。’”

    “林鲲宇曰:‘无可减矣。’”

    “伊藤沉默半晌,又曰:‘此款我未能答应。然借款之权在人而不在我,借能到自能早还。贵国此向役虽得胜,何必逼人太甚?使人不能担当?’”

    “林鲲宇曰:‘贵使言不能担当,是否为不允之说?’”

    “伊藤曰:‘我等诚心实意,愿意与贵国重修旧好,但我等办不到之事,不能不直言相告。’”

    “林鲲宇曰:‘照我节略,已然竭力减少,若贵国坚持不允,只有重新开战一途。’”

    “伊藤曰:‘赔款还请再减四百万镑,七百万断难承受。’”

    “林鲲宇言:‘无可再减,贵使如不允,当遣兵至贵国京城索要。’”

    “伊藤曰:‘贵我两国乃一衣带水之邻邦,不必如此决裂,总须和好才是。’”

    “林鲲宇言:‘此等赔款,乃贵国偿我之失,犹债也,债若还清,两国自然和好。’”

    “伊藤曰:‘索债太狠,虽和不诚。前送节略实在句句出于至诚,而贵大臣怪我不应如此说法,我说话甚直,明白告诉贵大臣,日本不易攻取。英法美诸国多次攻打皆未得手(应指明治维新前的萨英战争),日本近海风浪涌大,且日民强悍好斗,非贵国之民可比。贵国现下仅有兵轮十只,以西法所练之兵不过数万,何能攻取日本?”

    “林鲲宇言:‘能否攻取,一战便知。此次闽台两地为贵国所屠,我水师陆师将士切齿深恨,不论何种苦处,皆愿承受!此次贵国侵台,华兵阻之,人皆以为华兵不能吃苦,轮船火炮皆不能施,不是日兵对手。而我兵自入台驱除贼徒,数次剧战,未见吃亏,水陆处处得手。”

    “伊藤曰:‘台湾非日本本土可比,日本民气勇烈,守土抗战,当誓死战斗到底。从前元兵入寇之时,伤亡极多。贵国水师陆师虽强,毕竟数量无多。攻击日本本土,必然折损极重。贵我两国死斗,两败俱伤。有何益处?徒为西洋诸国所笑耳。还望贵大臣三思。”

    “林鲲宇曰:‘而今情势已然不同,我兵非当年之元兵。我水师兵轮亦非元之木船,贵国若要与我国重战,看我就以此有数之兵击破日本。’”

    “午时,和谈休止,各自作别。握手时伊藤再请将赔款大减,鲲宇摇首曰:‘不能再减。’”

    退席后的伊藤博文面色铁青的上了马车,木户孝允则阴沉着脸跟在他的身后进了马车。

    三人一路上全都心事重重。一言不发,直到马车来到了日本公使馆。

    大家下了马车,柳原前光看到伊藤博文和木户孝允回来,立刻迎了上来。

    “春亩先生。松菊先生,今天……谈得如何?”柳原前光有些急切地问道。

    “白费口舌。”伊藤博文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这个人,是铁了心要和我们为敌了……”

    听到伊藤博文的回答。柳原前光的心一阵紧缩。

    “对了,柳原君,你那里的事,办得怎么样了?这些天那些清国官员应该上奏参劾林义哲了吧?”伊藤博文问道。

    “他们已经上奏了,但是……”想到刚刚从中人处得到的那些消息。柳原前光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是难看。

    “怎么?没有效果?”木户孝允从柳原前光的脸色读出了什么,立刻问道。

    “不仅是没有效果,上奏的官员,很多都被抓起来了……”柳原前光低声回答道,“听说不少官员遭到了‘通敌’的指控……”

    “什么?!”听了柳原前光的回答,伊藤博文和木户孝允全都大吃一惊。

    “难道是泄漏了消息?”伊藤博文急道,“千万不可以让清国政府找到我们贿赂他们的证据!否则,我们大家就全都完蛋了!”

    “没有证据。”柳原前光说道,“我们是请的中间人和他们联系,并且送给他们的,都是中国钱庄出具的银票,清国政府就是追查,也查不到我们的头上。”

    “那太好了……”伊藤博文松了一口气。

    “可是,既然我们做得这么隐秘,为什么还会被清国政府察觉呢?”木户孝允紧皱着眉头,问道。

    “很可能是柳原君找的那些官员太过胆小,一受恐吓就招供了。”伊藤博文叹息道,“这一类的官员,是不可能为我们保守秘密的。”他看了看柳原前光,“你找的这些人当中,级别最高的是谁?”

    “通政使于凌辰。”柳原前光说道,“这个人以前曾经参劾过林义哲,但没有成功,反而受到了清国政府的处罚。这一次我通过中间人付给了他两千两白银,要他设法参劾林义哲破坏和谈……”

    “这个人的奏折内容,你知道吗?柳原君?”伊藤博文问道。

    “他派人送给我看过,内容写得很好,我认为应该是能够对林义哲构成一定的威胁的。”柳原前光说着,便将于凌辰参劾林义哲的奏折内容背了一遍。

    听到柳原前光竟然一字不差的将于凌辰的奏折背了下来,伊藤博文和木户孝允的眼中全都闪过一丝惊异之色。

    “你竟然把它们背了下来?柳原君?”木户孝允吃惊地问道。

    “是的。”柳原前光说道,“他担心留有底稿会被人察觉,在将奏折底稿给我看过之后,便要来人当着我的面烧掉。但他们不知道,我都记下来了。”

    “从这篇奏折的内容来看,这个人是一个弹劾方面的语言专家。”伊藤博文听完了柳原前光对于凌辰奏折内容的背诵,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篇奏折写的很巧妙,也符合实际情况。林义哲至今对他的那位生番夫人被杀害耿耿于怀,言辞当中经常会有不自觉的表露,这篇文章可以说写到了他的要害,但为什么清国皇帝没有批准这篇奏折的内容,反而将写它的人抓起来呢?”

    听到伊藤博文说起死难的额绫,柳原前光的心里不知怎么,也禁不住很是难过。

    “我打听过具体的情况,据说抓捕这些官员,不是出自清国皇帝的命令,而是出自清国皇太后的授意,清国皇帝只是在执行他母亲的旨意。”柳原前光说道。

    “显然。林义哲在清国皇太后的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伊藤博文皱是了眉头,“清国皇太后竟然会如此看重他!真是不可思议啊……”

    “现在看来。通过贿赂清国官员让他们弹劾林义哲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木户孝允叹息道。“现在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只是不知道甲木和俄国公使谈得怎么样了。”

    在伊藤博文等人和林义哲谈判的时候,“病了”的大久保利通,其实也并没有闲着。

    “没有任何效果。俄国公使对我们的结盟提议根本不感兴趣,俄国政府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为了日本的利益而得罪清国。”柳原前光摇了摇头,叹息道,“甲木先生回来之后。这一次是真的病倒了。”

    “什么?!”伊藤博文大吃一惊。

    他和大久保利通共事多年,深刻了解大久保利通的性格。大久保利通不是个轻言放弃的人,这一次竟然真的病倒,显然是受到了他无法承受的打击。

    “是啊!这么弱小的日本。北极熊也恨不得一口吞掉,怎么会帮助我们呢?”木户孝允也叹息起来。

    “难道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伊藤博文有些愤懑地说道。

    木户孝允和柳原前光相对无言。室内的气氛一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