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小厨师(南希)-第6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盛世求治,乱世求强

话说至此,李奇的话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朝廷、百姓对科考的看重已经形成了一种误导作用,让百姓以为其他学问都是旁门左道,只有治国圣典的儒学方为正道,造就儒学盛极一时,虽然李奇没有直接批评儒学,但是却间接的提出儒学过于霸道了。

这一番话引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一大臣就站出来道:“科考的目的乃是为国家寻求治国人才,当然得考治国之道,此何错之有?”

又有一大臣道:“若是照枢密使之言,那天下岂非尽是儒生,我看也不尽然吧,我大宋不管是工业、商业都远胜历代,不知枢密使又作何解释?”

李奇轻轻一笑,道:“二位似乎都没有听清楚我的话,我可没有说科考毁尽其它行业,只是说除仕途以外的行业,都形成了一种被迫行业,但问题是国家需要的是百花齐放,而非一种人才,若是一个人就剩下头了,那还有什么用,如今精通四书五经的人士多不胜数,随便在街上都能找到一个,但是由于这种人才的溢满,导致很多人才都被拒之门外,朝廷应该想办法疏导各类人才,让他们各司其职。”

赵楷道:“那不知枢密使认为应该怎么去疏导?”

李奇笑道:“回皇上的话,若是单个的人,那么一对一教导就行了,但是天下人的话,就需要朝廷的政策去改变这一现象,至于如何疏导,万变不离其宗。是什么促使这一种现象形成的,就应该从何处下手。”

赵楷皱眉道:“你指的是科考?”

“正是。”

秦桧眼中闪过一抹慌张。急忙站出来道:“皇上此举万万不可呀,科考源自隋朝。兴自我朝,乃我朝立国之根本,满朝文武皆是出自于此,岂能随意更改,若有不当,恐天下大乱,还请皇上三思。”

胡义见秦桧都这么慌张,虽然还没有明白,但是也紧随其后。站了出来道:“皇上,科考乃是为国选才,是非常神圣的,受天下读书人的推崇,可没有哪个朝代用科考来选举工匠、农夫的,若是如此,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科考的威严何在。”

秦桧一边的臣子纷纷站了出来反对。

而郑逸打了哈欠,稍稍往后挪动了两小步。将战场给他们腾出来了,这水已经够浑了,若是他再参一脚进去的话,那可就乱成一锅粥了。他在这朝堂上很少与人争斗,你们争你们的,我反正将这钱管好就行了。

他越是这样。赵楷就越信任他,赵楷就是希望这么一个人来提他管财政。要是这管财政的都参与到政治斗争中,那关系真是错综复杂了。毕竟财政的覆盖面太广了,朝政必将大乱。

李纲突然站出来道:“皇上,微臣有本上奏。”

李奇瞧了眼李纲,暗笑,我还以为你不会出来了,那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秦桧见李纲突然站出来,心中暗叹一声,岂有此理,这厮每到关键时候就屡屡坏我大事,早知如此,当初真不应该提拔他上来,真是一步错,步步皆错。

赵楷如今都头疼不已,连说话的心思都没有了,简单道:“说。”

李纲道:“枢密使常常提到一种关系,唤作‘供需关系’,这一种关系常常运用在商业中,客人需要什么,商人就供应什么,如果商人供应客人不需要的东西,那这买卖必定亏本。

然而,从科举的意义来看,也是一种供需关系,朝廷需要什么人才通过科举去获取,如果朝廷大开科举之门,需不需要都招收进来,就造成了冗官的现象,这跟商家的囤货现象很是相似,若是货物一直慢慢积累,但是却又卖不出去,那必定血本无归,这其中的痛苦我朝已经有过深刻的体会了。”

赵楷点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科举不仅仅是一场考试,还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社稷,必须得根据国家得需要来招收人才。”

由此可见,李奇带来的远不止表面看到的那些东西,其实他的很多理论都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政治方面,李纲借用经济的供需关系来形容科举也是合情合理。

‘皇上圣明。”

李纲拍了一句马屁,接着道:‘有道是,盛事求治,乱世求强,由此可见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国家的需求同样在变,那还有什么理由,这科考不变,若是科考选取的人才不是朝廷最需要的,而是无关痛痒的,那样才可能导致科考走向衰败。”

秦桧道:‘李院长莫不是指那些从科考脱颖而出的进士都是无关痛痒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李院长同样也是进士出身吧。”

毛舒突然站出来道:‘李院长此话绝非此意,李院长只是说科考不能一层不变,这样对科考本身而言,亦非好事。”

‘我正是此意。‘李纲笑着点点头,道:‘当初枢密使建议成立立法院时,曾也说过,律法当与时俱进,同样的,科考也应该与时俱进,其实治国之道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一味的墨守成规,换来的只是不断的退步,要强,首先得求变,如今我大宋能够在几年间恢复到熙宁年间的强盛,甚至于更强,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变法,然而,所有的制度都在改变,唯独这科考不变,这如何能行?”

毛舒道:‘启禀皇上,如今立法院刚刚成立不久,急需人才,可是在科考中鲜有律法知识,长此下去,对于立法院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微臣恳请皇上在科考中加入法学的知识,以求达到真正的以法治国。”

话说到此,谁都明白了,这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政治斗争。而是儒法之争,李纲。毛舒随都是儒生出身,但是他们两个一个是立法院院长。一个是司法院院长,如果他们想要保证自己的权益,那么肯定要转投法家,如果还是独尊儒术,那么立法院,司法院的地位可能真的会变成无关痛痒,一旦法家起来了,人人都推崇以法治国,那么二院的地位肯定也是水涨船高。

这是一笔很容易的算的账。他们二人没道理看不明白。

赵楷轻轻点了下头,如今立法院的出现,帮了他很大的忙,他尝到了甜头,既然如此,不可能不去完善立法院,那么在科考中加入法学的知识,就是势在必行了,要知道他还打算普及律法。撰写国家基本法,就更加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了。

他这一点头,秦桧汗都出来了,心里懊悔不已。他还真没有想到仅仅是一个工匠的请辞会引发出这么大的问题来,事到如今,他算是反应过来了。知道这一切十有**是李奇暗中操纵的,这其实都不用想。因为这完完全全的就是李奇式进言。

当然,他也知道。李纲,毛舒不见得是跟李奇串通好的,多半还是李纲,毛舒见缝插针,想搭上这趟顺风车,因为这对于他们而言,的确是一件好事。

然而,现在才醒悟的秦桧已经为时已晚。

白浅诺突然站出来道:‘启禀皇上,商务局与立法院也有着同样的问题,商务局成立至今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朝廷很少调派人来商务局,商务局的官员八成都是从商人中挑选出来的,这些商人虽然精通行商之道,但是缺乏对大局的认识,国家的利益毕竟和私人的利益是截然不同的,而且,最近商务局所涉及的事务是越来越多,而上一次又调派了不少官员去交趾,大理,导致商务局人手捉襟见肘,此番年关,商务局有不少官员积劳成疾,如今纷纷在家休养。”

秦桧质问道:‘既然少人,你为何不向吏部说明,增派人手。”

白浅诺道:‘我曾去吏部申请过,而吏部也调派了官员前来,但问题是,吏部调来的人只知道四书五经,有些人连最基本的账单都看不懂,这帐目一字之差,可能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份罪责少宰你来当么?”

这白浅诺与秦桧可是老对手了,那真是针尖对麦芒,说起话来,谁也不虚谁。

秦桧由于已经被李奇打乱了阵脚,以至于被白浅诺说的哑口无言。

李奇看的暗笑,小秦呀,你这算的了什么,我在家可是天天受到这位美女的压制,现在走在街上连多看眼美女都得出一身冷汗。

白浅诺也没有乘胜追击,继续说道:‘如今多数从科举选上来的人才,对于经济方面都不是很懂,只知道简简单单的计算几个数目,而且他们对民间买卖更是一窍不通,商务局主要的职责就是针对民间的买卖,我又怎敢乱用,只能让他们从最低做起,慢慢培养,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故此前几日商务局又开始对外招人了,甚至还跑去太师学院招人,微臣有负圣恩。”

胡义哼道:‘这只是你的一面之词,有何凭证,谁都知道你们李家跟蔡太师的关系匪浅,这里面有没有猫腻恐怕也就你自个知道了。”

李奇呵呵道:‘胡尚书你就是最好的证明啊!”

这都欺负到李家头上来了,李奇这个家主怎么可能袖手旁观。

胡义一看到李奇就发虚,慌张道:‘你可别诬赖我。”

‘怎么会了。‘李奇笑吟吟道:‘胡尚书贵为户部尚书,对经济方面应该非常了解,这样吧,我随便出个经济方面的问题,胡尚书若能答上来,那就证明经济使此言有误,若是答不上的话---。”

他话还没有说完,秦桧就道:‘枢密使此番比较,却是不妥,户部和商务局一直都是各司其职,所处理的政务全然不同,若一概而论,有失公允,我想论经济方面,哪怕是三司使也不是枢密使和经济使的对手。”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教与治

李奇的手段那真是太多了,他既然敢这么说,那么就肯定有十分把握胡义答不上来,若是如此的话,那胡义岂不是在皇上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无能,这可是为人臣子的大忌呀,你不能让皇帝看到你的弱项,否则,前途可就堪忧了,毕竟皇帝也是一个人而已,他也多半还是主观去判断。

这胡义可是秦桧的亲信,秦桧当然不会让李奇得逞,为此他还将郑逸拉出来。

郑逸又很无辜的躺着中枪了,无奈呀!

小样!跟我斗,你还差远了。李奇见秦桧站出来了,也就点到即止了,继续说道:‘连户部尚书都不一定答得上来,何况他人乎?由此可见,这术有专攻,经济使说的现象的的确确存在,商务局只能将标准降低招人,但是商务局可是关乎新法,关乎我大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这么重要的部门都出现人才缺乏的现象,若是朝廷视若无睹,岂不是掩耳盗铃之举?”

郑逸心想,我站在这里好好的,你秦桧为保自己人,竟然拉我出来做贬低,若是我再不反击的话,那别人会怎么瞧我三司?念及至此,他也站了出来,道:‘启禀皇上,这种现象在我三司其实也存在,如今新的货币发行在即,然而去年外贸赚取不少白银,关于货币的兑换一直是三司最头疼的问题,这方面的人才实在是欠缺,即便微臣也是稍显不足,最近常常都在向枢密使讨教。”

你秦桧不是说我无能吗,那我就承认我无能,你有本事就找点厉害的人过来。

秦桧一见郑逸都站出来了,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虽然他的人多,但是对方都是一些关键部门,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运转。朝廷不可能放任不管,可问题是该如何管?

赵楷沉默了半饷,双目一扫,叹道:‘人才,人才,朕即位以来,就不断的强调这人才的重要性,朕一直也都在招纳贤才,想不到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奇道:‘微臣以为这跟皇上无关,而是制度使然。人才匮乏只是针对某一类人才,翰林院可从未说过人手捉襟见肘,这都是因为有很多方面的人才都不受朝廷的重视,才造成这方面的人才匮乏。”

赵楷道:‘那你说该当如何?”

李奇道:‘朝廷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怎么培养?”

“科考!”

当李奇说出这两个字时,群臣脸部不觉抽动了一下,又听他说道:“微臣常听到有人教育自己的儿女,说要读有用的书。”

赵楷道:“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这话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只将跟科考有关的书籍视作是有用的书,其余的都是无用的书。”李奇道:“若是要培养其它方面的人才。不是朝廷一张告示就能够解决的,读书人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入朝为官,而当下只有科考这一条途径。故此朝廷若想要获得其他方面的人才,就必须将这些知识加入科考当中去。”

他语气非常平淡,但是听到别人耳里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

这是要大刀阔斧的改革科考呀,儒学为什么霸占汉人几千年的思想。最为关键的就是科考考的都是儒学知识,所以读书人刚接触的学堂的时候,首先就是儒学。

你这胃口也太大了吧。秦桧若是早知有此一劫。方才就算赵楷要给虞允文一个状元,他也会极力赞成呀,这绝不能李奇轻易得逞,赶紧道:“枢密使此言有些激进了,科考乃是国之根本,怎能随意改动,微臣建议还是徐徐渐渐,先开办一些类似于太师学院的学院,专门为朝廷培养其它方面的人才,等待时机成熟时,再做商量。”

“此乃治标不治本之法。”

白浅诺立刻回击道:“方才枢密使已经说的很清楚,如今各个行业少的不是一些普通人士,而是一些各方面的天才,但是的天下都投身于科考当中,导致其它方面顶尖人才少之又少。”

说着她又向赵楷行礼道:“皇上,微臣以为教是教,治是治,不能混为一谈,读书就是读书,治国就是治国,不能将读书当成治国,天下人读天下书,选着自己有兴趣的书读,选择自己擅长的书籍读,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虽然有些书籍算不得治国学问,但也是书籍,同样能够教育人,若能精通同样也能有大好前程,同样也能造福于国家和百姓。我朝常常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视为暴政,但是天下之书,人不复读,与焚何异?究竟人们指责的是焚书,还是坑儒?”

白浅诺没有李奇那般圆滑,她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儒学,别人焚你们的书就是暴政,你们变着法去焚烧其他的书就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哪门子规矩呀。而且她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教育和治国是必须分开的,这根本就不是一码事。

“说得好。”

陈东突然站出来,道:“好一个天下之书,人不复读,与焚何异?经济使大才,陈东受教了。”说着他又向赵楷道:“皇上,微臣赞成经济使之言,教与治应当并驾齐驱,而非合二为一,每种学问都有它的用处,天下人读天下书,至于读什么书,那是读书人的选择,朝廷只需量才录用即可,唯有如此,才不会出现人才匮乏的现象。”

他就是那种典型的对事不对人,什么事是对的,他就站在哪一边,这也是为什么他能站在这里的原因。

啧啧,现在的人都变聪明了,一个比一个说的溜,搞了半天,都没有我发挥的余地,也罢,就由我来做一个终结吧。

李奇笑道:“前面李院长有句话说的非常对,盛世求治,乱世求强,而当今局势是内盛外乱,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不欺人,但是不代表人不会欺我,当初我们与金国结海上之盟,盟书誓约俱在,并且还给予大量的钱财,好声好气求着他们,哄着他们。

但是我们得到的是什么,是千万铁蹄踏平黄河,包围我开封府,我朝努力的用各种圣人之言去感化金兵。但是结果却是金军的铁蹄和弯刀,这铁一般的事实已经很好的告诉我们,如今的学问只能治国,而不能强国,而想要不被人欺负,首先要自强,朝廷也应该寻求一条强国之道。”

他可以说是最了解赵楷的,他也知道赵楷最敏感的神经是那一条,就是金国。

果然。赵楷一听,放在桌上的手渐渐的握成拳,双目射出两道精芒来,嘴里喃喃道:“强国之道。强国之道。”

现在双方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秦桧也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反对了,只能等待赵楷的决定。

但是儒学始终是正统呀,是关乎着帝王的统治地位呀。赵楷不糊涂,他知道李奇他们说的都对,一个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治世之才。还有很多方面的人才,但是要在两者之间去中间,这谈何容易,他不得不去考虑,他阴沉着脸,过了好半响,他只是淡淡道:“此事非同小可,朕还得考虑考虑。”

秦桧听得长出一口气,他就怕赵楷一时被李奇激怒了,拍板答应下来,这君无戏言,皇帝若拍板了,那可就是板上钉钉了,赵楷说要考虑那就是还有回旋的余地,其实方才的情况他已经落了下风,这种结果对他而言,已经是最好的了。

白浅诺等人听得脸上有些气馁,但是李奇却是兀自挂着笑意,他太了解赵楷了,这种大事但凡是一个明君都不会立刻拍板决定的,那真是视国事如儿戏了。

赵楷如今也是纠结的头疼不已,无心再议,一挥手道:“散朝。”

言罢,也不等群臣行礼,就自顾起身离开了。

帮手多了,还真是有些不适应,都还不感觉有些口渴。李奇没有再像以往那样,让小太监弄杯茶来解解渴,等到群臣退出大殿后,他见虞祺兀自低眉垂首的站在中间,一动不动,仿佛入定一般,微微一愣,走上前去,笑呵呵道:“虞副监,你还好吧?”

虞祺猛地一怔,抬起头来,但见他脸上满是汗珠,衣襟前面一块老大的湿印,如今可还是春天,当今的春天可也是非常冷的,这汗出的可想而知。

李奇吓得双眉一抬,道:“虞副监,你没事吧?”

“咕噜!”

虞祺喉咙里面发出一声闷响,颤声道:“皇………皇上走了?”

“早就走了。”李奇又呵呵笑道:“入殿说话的感觉怎么样?”

虞祺木讷的摇着头道:“实不相瞒,下官差点吓的晕过去。不过枢密使,你那日不是跟下官这么说的啊!”

李奇笑道:“那我是怎么说的?”

虞祺道:“你只是让下官呈上一道奏章,请求允文离开军器监参加科考。”

“对啊,我是这么说的。”

“可是你没有告诉下官还要改革科考呀。”虞祺欲哭无泪道。

要是事先告诉你,你还会这么做吗?李奇呵呵道:“我觉得这与你没有太多的关系,若将你牵扯进来,那太对不住你了。”

我已经被牵扯进来了,不仅是我,我一家人都牵扯进来了。虞祺遇到这么一位上司,也真是悲哀,哭丧着脸道:“枢密使,我看皇上很快就能想到这是怎么回事?”

李奇低声道:“那又怎么样?允文参加科考这难道有错?”

虞祺摇摇头。

“那不就结了。”李奇道:“这是两码事,允文想要参加科考这合情合理,科考改制同样也是合情合理,皇上若是反对,那就是不通情达理,你说皇上是不是明君。”

虞祺点点头道:“当然是。”

“明君会不会不通情达理?”

“自然不会。”

“不会你还怕什么。”

虞祺被忽悠的脑子有些懵了,心想,反正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又道:“那不知下官方才表现怎样?”

“那是相当完美。”李奇毫不吝啬的竖起大拇指,道:“特别是你说到嫂夫人卧病在床,毕生愿望就是希望允文能够高中状元,那真是感动的老天都哭了,已经超出了我的预计,读过书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字字句句感人肺腑呀,我都听得都哽咽,黯然涕下了。”

虞祺哪里还会相信他的话,道:“枢密使言重了,下官只是实话实说,若没有坏了枢密使的事,那便最好了,不过,下官希望今后这等事枢密使能否另找他人,下官胆子小,可经不起这狂风暴雨。”

这完全都已经超出他的理解范围了,这可不是他能玩的游戏啊。

需要你的时候,我还是会找你的。李奇哈哈一笑,道:“你怕什么,你那番话绝对是物超所值,这个状元非允文莫属,走吧,咱们边走边说。对了,嫂夫人身体还好吧?”

“蒙枢密使挂记,内子身体还好。”

“哦,今年高丽那边又给我送来了不少上等的人参,待会你跟我一块回去,拿十几斤回去给嫂夫人补补身子。”

“十几………斤?”

“嫌少?那就凑个整数二十斤吧。”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赐你个锤子

太师府。

“哈哈!”

蔡京坐在上座,抚须大笑,极其畅快,“李奇,老夫算是服你了,一个小小工匠的请辞,竟然能引出这么重大的问题,老夫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是也能想象的到,到最后秦桧肯定连肠子都给悔青了,我想他若早知道你是想改革科考,别说小小的一个进士了,哪怕是你想让虞允文当状元他也会举双手赞成。”

李奇轻轻一笑,道:“太师过奖了,凡事总的有理有据,光凭嘴说,又能有多少说服力。”

白时中呵呵道:“太师,你还不了解这小子么,以前他都不是这么做的吗,先是随便找一个看似毫无关系的事件出来混淆视听,等到大家都听得昏昏欲睡,他才趁机提出自己的想法,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汗!想不到老丈人他这么了解我。李奇脸上稍显尴尬,道:“老丈人,话也不能这么说,我的说故事大家都爱听,昏昏欲睡从何谈起呀。”

说到这里,他又转头向白浅诺道:“其实这一回,我基本上没有做什么,七娘帮了我不少忙,各位也知道,这引经据典可不是我的强项。”

白浅诺听得爱郎夸奖,而且是这方面,心中甚是欢喜,娇羞道:“我不过是顺着你的话说而已。”

王仲陵摆摆手道:“七娘,你也别妄自菲薄了,当初秦桧在你手中可也吃了不少亏。”

蔡京呵呵道:“蒙亨,你能得此佳女,老夫真是非常羡慕呀,老夫膝下儿女无数,但是………唉,也不知道老夫育儿不善,还是天意如此。”

“太师过奖了,这都是多亏李奇了。小女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白时中嘴上虽然非常谦虚,但是神色却是掩藏不住的得意,他的儿女虽然也不少,但是多半都是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突出的,唯独这七女儿深得他们夫妇的优点,他曾今还为白浅诺是女儿身而感到惋惜不已,可是哪里想得到他的致仕竟然换来白浅诺登上大殿,这其实让他感到非常开心,也算是后继有人。然而,促使这一切的就是他背后那个女人,故此他至今都非常佩服白夫人的先见之明。

因为就算他还在朝堂上,已经很难有上升的空间了,而白浅诺前途却是一片光明,从长远来看,这一笔交易实在是太划算了。

王仲陵突然道:“可是太师,白兄,你们说皇上会答应改革科考吗?”

蔡京、白时中相觑一眼。蔡京率先叹道:“老夫虽然为臣数十年,但还是未能猜透这帝王思想,皇上想的终究跟我们不一样,不然怎会有伴君如伴虎一说。”说着他又向李奇道:“李奇。你怎么看?”

李奇道:“问题已经摆了出来,我相信皇上不会坐视不理的,关键是皇上会怎么去改革,他顾忌的又是什么。我想关于这方面,皇上一定有着自己的打算,绝不会像以前那样任由我们的意思来。”

白浅诺道:“秦朝初期。秦始皇曾下旨焚书坑儒,其实这焚书坑儒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般残暴,焚书只是秦始皇想统一思想,而坑儒也只是秦国当时崇尚法制,那些儒生天天批评朝政,以至于招来横祸,只是秦朝的法制过于苛刻,虽然造就成一个强横的大秦帝国,但不过也是镜花水月,如此严厉的法制不是百姓能够承受的了。”

蔡京听得连连点头道:“七娘说的很对,不管是推崇法制、墨学、亦或是儒学,都是帝王出于政治考虑,当年汉武帝独尊儒术,也是为了如此,就汉武帝做的那些事,哪一件跟儒术有关了,这不过是政治的一种手段,一个国家只能将一种思想作为正统,若是百家争鸣,东一派,西一派,这国家就会随之变得四分五裂,将会威胁到皇上的统治地位。”

李奇听得若有所思,如果将学派作为党派来看,那么这就是一党专政和多党执政的区别,多党执政的话,那么这皇帝就是轮流做,不符合封建社会的**,而儒学非常完美的融合了帝王专政,想必这也是为什么儒学会统治汉人两千多年的主要原因。

王仲陵听得眉头紧锁,道:“如此说来,皇上是不可能自己破坏自己的统治地位,那我们岂不是毫无胜算?”

蔡京道:“这就得看你如何看待这胜败了,如果想要彻底打败儒术,这基本上不可能的,别说皇上了,天下读书人都不会答应,所以我们在一开始推崇墨学只是取其中一部分而已,正如七娘在大殿中提出的教与治,我们应该选取墨学的强国之道,而非是那治国之道,从而融入其中,将墨学推上政治的舞台。”

白时中点点头道:“其实我们在改变的不是儒学,而是墨学和法家,儒学居中,墨学和法家从旁协助,若能做到如此,我们就算是大获全胜了。”

“正是如此。”

蔡京叹了口气,道:“墨子主张‘非攻’的思想,而这‘非攻’指的是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战争是凶事,受苦的是百姓,但是当今皇上雄心壮志,从种种迹象来看,皇上是想要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那么势必会发动战争,如果我们提出这一个思想的话,那么就是与皇上的思想背道而驰,可能会招来横祸,不管是任何思想,一定要迎合当下的政策方为可行之策。”

王仲陵听得汗都出来了,这思想的变革可不是人人都敢碰的,一步走错,就是万劫不复之地,焚书坑儒很可能会席卷重来,连连点头,可又道:“但是这舆论非我一人能够决定的,如何控制那些墨生呢?”

李奇笑道:“只要用法得当,舆论其实是最好控制的,只要合理的引导就行了。”

蔡京点点头道:“正是如此,就按照现在这么去做就行了,利用大宋时代周刊推崇墨子的学术论,例如墨子的三表,其一。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其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其三,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三点正好符合当今皇上的政策。”

白时中道:“除此之外,还有墨子的推理论,如,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

白浅诺笑道:“这样说来,那不是还有墨子的算术论,物理(古代的物理指的就是科学)论,武器的构造等等。”

王仲陵稍稍点头,这些学问他都非常精通,心里有些谱了,突然望向李奇,好似在说,你忽悠我来的。难道不该给我一些意见吗?

李奇一愣,暗想,开什么玩笑,我可是一点也不了解墨学呀。他们说的我都听得一知半解,怎么给你意见呀。但是他也明白王仲陵现在肯定是忐忑不安,需要人给他勇气,于是笑道:“王叔叔。你只要记住一点即可,墨学在我朝只是一门学问而已,不要过多的批判朝政就行了。当然,有些在如今敏感的话题也不要提起。”

王仲陵又道:“那又该如何去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