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侯爷-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佳颖她们从后门溜进了上房,才发现大厅后面围了乌泱泱一群丫鬟。她们看到徐佳颖来了,都捂嘴偷笑,羞得徐佳颖小脸透红!
  秋意赶紧打了打手势,让她们让出来,她赶紧趴过去,凑近屏风向大厅内瞅,看到张知节眉清目朗,俊秀飘逸,十分顺眼,满意的点头。
  徐佳颖在一边十分忐忑,小心脏不争气地跳的飞快!看到秋意转过头来,笑的很满意的样子,这才感到心慌轻了一些,秋意小声道:“看上去很不错!”
  秋意将地方让了出来,徐佳颖深吸一口气,眼巴巴的趴过去,入眼就是一个挺拔的身姿,长的也非常俊秀,笑起来有一股阳光的味道。
  徐佳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感觉上天真的待自己不薄!
  徐家太太也是满心欢喜,见到张知节长的一表人才,言谈举止都十分称心,完全没有嚣张跋扈的样子,而且笑起来十分和煦,目光清正。
  徐家太太越看越觉得欢喜,人不错还年少有为,自己宝贝闺女是个有福气的。
  聊了一会儿,徐家太太送张知节去前院,嘱咐自己儿子好好陪着等老爷回来。自己回来则严厉的吩咐下人们规矩一些,又亲自去厨房张罗起来!
  日子像流水一样过去,天气也越来越冷了,皇上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京城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安静!
  张知节也难得的安稳下来,上午入宫陪陪太子,下午去南苑练兵!
  皇上的几次吐血昏迷,终于让京城里百官勋贵的心弦都绷了起来!


第135章 拟遗诏
  发响的日子过去之后,张知节在神机营的形象瞬间高大了起来,特别是下层的士卒,都对新任的提督大人十分恭敬。
  虽然天气寒冷,士卒们操练热情仍然十分高涨,不过张知节还是和将领们商量了一下,酌情降低了操练强度。
  张知节正在神机营里巡视,遇到的将兵都恭敬的行礼。张知节终于在神机营里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皇宫,乾清宫内的弘治皇帝听司礼监太监戴义读了几份奏折,深思有些疲倦,喝了口茶,禁不住又开始吐起血来。
  皇后娘娘见此,眼泪簌簌的往下掉,在一边小心的擦拭。随侍在一旁的太医院院正赶紧上前给皇帝用针止血。
  太医院院正虽然施针的手依然很稳,然后内心却已经颤抖起来了!
  人之将死,冥冥之中仿佛有了预感,弘治皇帝虚弱问道:“跟朕说实话,朕是不是要大行了?”
  院正听了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两股战战道:“若是,若是陛下再晕过去,怕是,怕是……”
  皇后娘娘听了泪如雨下,虽然已经有了预感,弘治皇帝还是非常的不甘心!
  弘治皇帝看着梨花带雨的皇后,笑了笑,虚弱道:“一起走了十几年,朕要抛下你一个人了!唉,朕放心不下啊!照儿还年幼,国事有大学士辅佐,宫里你要紧着点,别让人钻了空子!”
  皇后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只能流着泪不停的点头。朱厚照跪在床边,咬着嘴唇,眼泪直流。
  弘治皇帝虚弱的伸出手来摸了摸朱厚照的头,吩咐戴义道:“请三位大学士觐见!”
  戴义红着眼出了大殿,直奔文渊阁,三位大学士看到戴义发红的眼睛,心里咯噔一下,已经有种不妙的感觉!
  到了乾清宫,三位大学士跪下请完安,弘治皇帝看着自己最信任的三位辅臣,虚弱笑道:“平身吧!”
  三人站起来,李东阳躬身道:“陛下,不宜过多操劳,千万保重龙体!”
  弘治皇帝虚弱的摇了摇头道:“朕,怕是不行了!”
  三位大学士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乍闻此言,还是如遭雷击,噗通一声跪坐在地上,涕泪交加!
  弘治皇帝朱佑樘,他的前半生坎坷艰难,他的后半生却很辉煌。他仁慈、勤勉、节俭、英明,他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
  他主政十几年,任用贤臣,国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国力蒸蒸日上,使已经逐渐腐朽的大明朝重新焕发了生机!
  弘治皇帝环顾四周,这里有自己的爱人,自己的爱子,信任的内官,信任的辅臣!弘治皇帝虚弱道:“戴义,拟旨!”
  “五城兵马司自今日起,戒严京师!着英国公张懋、寿宁侯张鹤龄、司礼监王岳共掌京营,各营无旨不得擅动,否则以谋逆论处!”
  “晓谕各地卫所驻军,严守关隘,提高警备,无令不得擅动!”
  “晓谕各地藩王,不得擅离封地,无旨不得入京!否则以谋逆论处!”
  弘治皇帝沉吟了一下,接着道:“诏提督神机营张知节点兵五千入宫协防宫禁!”
  三位大学士越听越是心惊,这完全就是一副安排后事的样子,看来皇上的身体确实到了非常关头了!
  戴义飞速的将几条旨意拟好了,送到了皇帝跟前过目!弘治皇帝看了看,点头道:“用印吧!需要送出京的旨意,六百里加急,晓谕各地!”
  戴义匆匆前去安排去了,弘治皇帝长吸一口气对着三位辅臣道:“拟遗诏吧!”
  京城的百姓自然不知道皇宫里发生的事情,只是见到平常冷清的御道上,一骑骑快马,插着小旗,狂奔而过!
  识货的都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六百里加急,非紧急大事不会动用!往常也会见到,可是谁见过这一骑接一骑的,都是六百里加急?
  京城里的人都心里打鼓,这是发生什么事了?难道是鞑靼犯边,快要打到京城脚下了?京师最是消息灵通之地,没听说鞑靼打过来了!
  没多久五城兵马司开始上城巡逻起来,而且是一队接一队的。有眼力劲儿的都知道,发生大事了,一些没什么重要事儿的赶紧往家里跑!
  全城开始戒严了,这个事时候谁要在外面作死,五城兵马司的大头兵真的砍了你,你都没处说理去!
  张知节巡视完了全营,正在大帐里一边歇息,一边和将领们胡侃着。一个镇守营门的小旗气喘吁吁的进帐禀报道:“禀报提督大人,外面来了一名内官,称有圣旨传达!”
  张知节狐疑,自己今天入过宫,怎么还会有旨意传来!
  张知节带着将领们来到营门处,一个内官领着几名侍卫正焦急的等在那里!
  见张知节来了,急声道:“提督神机营张知节接旨!”
  张知节笑道:“请公公入营内宣旨!”
  那名公公摆手道:“事情紧急,一切从简,就在这里吧!”
  张知节吃了一惊,事情紧急?什么事情紧急!
  张知节按下满腹疑惑,跪了下来,后面的将领也都跟着跪了下来。
  公公拉开圣旨,捏着公鸭嗓子道:“诏,提督神机营张知节接旨立即点兵五千入宫协防宫禁!钦此!”
  张知节听完脸色大变,咽了口唾沫,冷静了冷静,沉声道:“臣张知节接旨!”
  张知节捧着圣旨,眼光复杂道:“公公……”传旨太监仿佛也知道张知节想要问什么,脸色发白的摇了摇头道:“咱家要立即回宫去了,张大人还是赶紧行动吧!”
  张知节望着匆匆上马离去的传旨太监,心里感到一阵阵发紧。
  张知节捧着圣旨转过身来,发现后面的将领们都目光发直,脸色有些白!率兵入宫协防宫禁,这是发生了何等样的大事!
  最近京里一直流传的小道消息,不难猜出什么,不过这个却不好宣之于口!
  张知节回到大帐,将手里的圣旨递给副将张春道:“都传着看看,辨一辨真假!”
  圣旨自然不可能是假的,大家传了一遍,圣旨重新回到了张知节手上!


正文卷


第136章 领兵入宫
  张知节将圣旨放到了手边,神情肃穆道:“既然是皇上的旨意,那咱们就遵旨行事了!”
  张知节站起来道:“众将听令!中军第一司都司何在?”
  中军第一司都司出列抱拳道:“末将在!”
  张知节沉声道:“本督令你立刻点齐本部兵马,校场候令!”
  “末将尊令!”中军第一司都司接令立即出了大帐,前去点齐兵马!
  张知节沉声道:“左哨军第二司都司何在?”
  左哨军第二司都司应声出列抱拳道:“末将在!”
  张知节沉声道:“本督令你立刻点齐你本部兵马,校场候令!”左哨军第二司都司接令而去!
  张知节接着沉声道:“左掖军第三司都司何在?”
  左掖军第三司都司应声出列抱拳道:“末将在!”
  张知节沉声道:“本督令你立刻点齐你本部兵马,校场候令!”左掖军第三司都司接令而去。
  张知节接着道:“左哨军参将,右哨军副参将,右掖军副参将何在?”
  左哨军参将齐连武,会同另两位副参将一同出列,张知节沉声道:“你们三人暂时统领临时抽调的三司兵马随本督入宫!”三人齐声接令!
  张知节环顾诸将道:“非常时期,诸将需谨言慎行!自今天起,所有操练暂停!各军归营,各旗归帐!无令不得擅动!”
  张知节刚安排完,一队快马前来传令!张知节带着众将前去接令,那名总旗出示了令牌后,沉声道:“皇上旨意,英国公张懋,寿宁侯张鹤龄,司礼监王岳共掌京营!现传三位提督大人令,京营所有兵马无旨无令不得擅动!否则以谋逆论处!”
  众位将佐听了心里都已经确定了,可能真的要变天了,要不然绝不至于搞出这么大动静!
  张知节嘱咐副将张春好好镇守大帐,自己带着齐连武和两位参将来到校场!
  张知节举起圣旨大声道:“将士们,本督接到圣旨,皇上命神机营入宫协防宫禁!一会儿,本督将率领你们入宫!”
  “在此之前,本督要约法三章,敢在宫内调戏勾搭宫女者,杀无赦!敢在宫内偷拿物品者,杀无赦!敢在宫内不遵军令者,杀无赦!”
  张知节杀气腾腾的约法三章,将下面的官兵全部镇住了!张知节自从提督神机营以来,神机营的官兵伙食变好了,响银发的多了,官兵们十分尊敬提督大人,却从未见过提督大人如此杀气腾腾过,都心里十分凛然!
  张知节见到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这才下令开拨!
  这时候张知节这段时间的练兵终于显出效果来了,神机营比之张知节提督之前,已是脱胎换骨的感觉!
  张知节看着整齐肃穆,英姿勃发的神机营,心里一种满足的心情油然而生。
  张知节骑着马带领军队向京城进发,沿途的行人见到竟然有军队行进,都感到十分惊奇。
  因为很久都没有战事了,很少有见到军队调动,可是看明白军队进发的方向,所有人都差点吓尿了,这是搞毛线啊?哪有军队入京城的?
  张知节带着兵马到了城门处,守城的兵士如临大敌,张知节带着圣旨来到城门处,五城兵马司的人验过了圣旨,这才放神机营入城!
  神机营密集整齐的脚步声响彻在了大街上,沿途无数的百姓隔着门缝往外偷看,看到绵延不绝的士卒从眼前走过,吓得心胆具裂!
  莫不是有人要造反?这打起仗来,可是老百姓最遭殃!也有明白人琢磨出来了,结合京里的流言,猜到可能是当今圣上怕是要大行了,这是军队在换防呢!
  到了宫门处,经过了手续反复的勘验,张知节才带着兵马到了乾清宫到东宫一带驻防,张知节带着齐连武和两位副参将把兵马分布好,这才去乾清宫!
  弘治皇帝还醒着,面色十分灰败,见到张知节进来跪下行礼,只是嘴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来。
  王岳站在龙床前,替皇帝道:“张大人平身,皇上想问你安排的怎么样了?”
  张知节站起来沉声道:“回皇上,臣接到旨意,从中军、左哨军、左掖军各抽调了一司,又抽调了右哨和右掖军的副参将领兵!现在已经布置妥当了!”
  皇上听了面露赞许之意,这样临时抽调拼接起来,比直接抽调一军要稳妥的多!
  张知节出了大殿,问小太监道:“太子殿下呢?”
  小太监见到张知节,知道张知节是刚刚领兵进宫驻防的将领,不敢怠慢,恭敬道:“大人,太子殿下哭的晕过去了,陛下让人把殿下安置到侧殿休息去了!”
  张知节进了侧殿,朱厚照正呆呆的坐在那里流泪,看到张知节来了也没有反应,刘瑾他们都非常担心。
  看到张知节进来,刘瑾他们都朝着张知节打眼色,把张知节当做了救星,指望他去劝劝一下太子殿下。
  张知节来到朱厚照面前,沉声道:“殿下,你知道皇上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吗?”
  张知节的话成功的引起了朱厚照的注意,张知节接着道:“皇上最想要的是一个坚强的太子,一个能让皇上安心的太子!”
  朱厚照哭道:“那,我该怎么做?”张知节语重心长道:“不要再哭哭啼啼了,擦干眼泪,去陪皇上好说说话!你是不是有好多心里话要对皇上说,以前没来得及说的,去跟皇上说一说!回忆一下和皇上的趣事,多跟皇上讲一讲!”
  朱厚照擦着眼泪站了起来,张知节陪着他向乾清宫走去,到了殿门口,给他打气道:“殿下,坚强一些!”
  朱厚照进了大殿看到自己父皇脸色灰败的样子,又不争气的想要哭起来,想到张知节的话,狠狠的摸了摸眼睛,让自己不要哭!
  朱厚照握着皇帝的手,在龙床前跪坐了下来。
  朱厚照含着泪道:“父皇,儿臣以前老是贪玩,不肯读书,时常惹您生气,现在想想真是不该……”
  弘治皇帝吃力的笑道:“傻孩子,父皇没有生气,父皇小时候过的很辛苦,所以希望你能过的快乐一些,只是以后没有父皇为你撑着了,你就不能再贪玩了……”


第137章 正德登基
  乾清宫内皇帝父子情深,张知节冒着寒风开始巡视宫禁,这些日子的操练没有白费,神机营士卒都按部就班,并没有什么违纪发生!
  正是非常时期,张知节带着齐连武还有两位副参将,不敢怠慢,间隔半个时辰就开始巡视一次。
  夜里寒风刺骨,穿着冰冷的盔甲,这一趟巡视下来,整个人都冻透了,此时他们正在烤着火,虽是凌晨时分,却丝毫没有睡意!
  乾清宫里,弘治皇帝时而昏迷,时而醒过来。这时候却是好久都没有醒过来了,皇后娘娘轻声唤了唤,仍然没有动静。
  乾清宫里所有人的心跳开始加速起来,王岳看到皇上的胸前已经没有了动静,紧张地开口道:“太医?!”
  太医院院正紧张的上前试了试,脸色唰的下变得雪白,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道:“皇上,龙驭宾天了!”
  乾清宫中的所有太监宫女闻言,心里一颤,哗的一声,全部跪倒在地!
  然后大殿外的宫女太监侍卫们,哗啦啦的全部跪倒在地!
  张知节他们正在烤着火,寂静的夜里,一声钟响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张知节他们先是一怔,然后脸色大变的走了出来。
  钟声一声接一声的响起,在寂静的冬夜里震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无数的宫女太监听到钟声,无论在干什么,都两股战战,纷纷跪倒在地!
  张知节环顾四周,宫女侍卫太监听到钟声都纷纷朝着乾清宫的方向跪倒在地!
  虽然早就有了心里准备,张知节还是脸色有些发白,双腿一软,朝着乾清宫的方向跪了下来!
  钟声响彻京城,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无数人听到了钟声,都明白了。
  一代英主,弘治皇帝,龙驭宾天了!
  一个时代将要终结,另一个时代将要开启!
  所有官衙值夜的官员,听到钟声都纷纷走出衙门,朝着乾清宫的方向跪倒在地!
  沉重的钟声响彻京城的夜空,一声接一声,总共九九八十一声,代表着皇帝驾崩!
  直到钟声结束,所有人才双腿发软的站起身来!
  内阁大学士会同礼部官员走出值房开始为大行皇帝治丧。乾清宫内正在为大行皇帝沐浴容颜、括发、更换寿衣,并在尸前陈设祭奠物。
  第二天,百官身着素衣齐聚宫内,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颁大行皇帝遗诏!
  肃穆繁琐的礼仪一步一步进行,然而这些并没有张知节什么事情,张知节对这些也不懂。
  大学士和礼部官员忙碌的指点着朱厚照按照礼仪一步步进行,朱厚照神情木然的像个木偶一样。
  张知节受不了这个肃穆沉重的氛围了,抽了抽鼻子,开始巡视起来!
  张知节现在城门上,看到发丧的使者身着素衣,马上插着白旗,沿着御道开始离京发丧!
  分封在外地的亲王、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及文武官均于本地面向宫阙哭临致丧。
  在京的文武员及文武三品以上命妇,要连续三天,早晚两次,身着丧衣由西华门入宫到思善门外哭临。
  国丧隆重的进行,张知节受命先帝率兵协防宫禁,至此多事之秋,只能加强巡视,丝毫不敢懈怠,更不敢离宫回家!只是在哭灵期间远远见过太太一面!
  三日之后,百官劝进,朱厚照正式登基为帝,改明年为正德元年!
  京城内外一片平静,朱厚照顺利的完成了权利交接!
  这几天谁都想向朱厚照面前凑,张知节也懒得往前挤!
  谷大用匆匆来了,急声道:“小侯爷,皇上召见!”张知节听了一怔,是啊,朱厚照已经是皇帝了!
  张知节跟着谷大用匆匆来到乾清宫,见到了脸色有些憔悴的朱厚照,张知节就要跪下行礼。
  朱厚照一把扶着张知节的胳膊道:“你怎么也这样?这几天我都被人跪的头疼了!”
  被朱厚照扶着,张知节跪不下去了,无奈道:“陛下,礼不可废!”
  刘瑾在一边劝道:“陛下,可不能再称我了!”
  朱厚照无奈的摆摆手道:“朕,那朕就下道旨意,以后张知节见朕免跪!”
  张知节无奈道:“陛下,这不合规矩,会被御史弹劾的!”
  朱厚照撇嘴道:“以前你都不怕,现在倒是怕了!这几天怎么没见到你?”
  张知节解释道:“陛下这几天这么繁忙,我就没往陛下跟前凑,一直在巡视宫禁!”
  朱厚照叹息道:“理他们呢!还是你们几个好,朕还没谢谢你呢!那天多亏你劝了朕!朕陪父皇说了好多话,父皇很欣慰,走的很安详!朕该好谢谢你的!”
  张知节道:“这是臣应该做的!”
  刚说了一会儿就有小太监禀报,大学生谢迁请陛下至仁智殿!张知节明白肯定是停灵的事情,张知节便告退了!
  没有皇帝的旨意,张知节只能一直领兵驻防在宫里。皇帝登基之后,京师已经解除戒严了,不过一月之内禁宰屠,三月之内禁婚嫁声乐,京师里还是一片冷清!
  按理来说皇帝顺利登基了,张知节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应该移兵出城才是,这一直领兵待在宫里算是怎么回事?
  张知节总不能自己去找皇上说,那啥,你看,你都顺利接班了,我是不是该回去了?
  最后刘健看不下去了,一个外臣领兵一直在宫里算是怎么回事?刘健奏请皇上,让张知节率神机营归营!
  结果皇上不许,说朕刚刚登基,为防宫禁不稳,神机营暂留宫里,协防宫禁!
  张知节只好又留在了宫里,后来张知节终于明白过来了,朱厚照就是想留张知节在宫里陪他聊聊天!
  一直到一月之后梓宫发引,大行皇帝安葬泰陵。内阁三位大学士都看不下去了,联合奏请,据理力争。朱厚照这才下旨,准许神机营离宫归营!
  张知节率领神机营离开京城,向南苑进发,代表着京城终于回归了正常!
  张知节骑着马走在大街上,传来一阵爆竹声,张知节这才反应过来,已近年关了!
  马上就是正德元年了,一个新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第138章 平地风波起
  张知节来到大明朝所过的第一个年是无比沉闷的,因为正值国丧期间,整个京城都没有什么过年的气氛!
  天气渐渐回暖,笼罩在京城上空的沉闷逐渐散去,毕竟天大地大自己最大,生活总要继续。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自从皇帝登基,渐渐有人开始不安分起来了!
  先帝遗诏封赏了很多文武勋戚,当然,这里面没有太监的份儿!至于朱厚照自己,这哥们儿还没有想到这一茬儿!
  所以皇帝朱厚照身边的红人,刘瑾刘公公,还在钟鼓司敲钟!
  先帝驾崩,宫里的无数太监宫女都开始有事没事往刘公公面前凑,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刘公公马上就要红了!要发达了!
  刘瑾也被捧的洋洋得意,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啊,以前看着皇帝身边的太监都威风的不得了,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了!
  然而左等右等,刘公公还是每天去钟鼓司敲钟!刘公公现在每次去钟鼓司,自己都觉得臊的慌!
  刘瑾他们禁不住向皇上暗示了几次,只可惜媚眼抛给瞎子看,朱厚照老兄根本就不明白!
  刘瑾张永他们几个难兄难弟顿时郁闷了,求官这种事也不好直接开口啊!刘瑾他们聚在一起,开始抓耳挠腮的商议!
  几人各抒己见,觉得皇上迟迟不肯封赏他们,是因为王岳范亭戴义他们都是深受先帝器重,他们要想取代他们,就必须向皇帝争宠!
  怎么争宠呢?这个简单,没有人比他们更能了解朱厚照的喜好了!皇上就是贪玩啊!
  刘瑾他们开始到处搜寻一些稀奇古怪的玩物来献给皇上。皇上本来还沉浸在郁郁寡欢之中,很快就被刘瑾他们弄来得稀奇古怪的玩意吸引了!
  这日皇帝看了几本奏折,顿时又打起哈气来,只觉得比看书还要无聊,抬头道:“刘瑾有没有什么解闷儿的?”
  刘瑾笑道:“皇上,下边刚进献了一只鹦鹉,极为神俊!而且特别有意思!”
  朱厚照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了,催道:“怎么个有意思法?快快带来给朕看!”
  刘瑾答应一声,一溜烟跑了,没多久就领着个小太监提着一个大鸟笼子来了!
  这只鹦鹉长的果然是极为神俊,最重要的是,一点都不怕生,昂着脑袋,倨傲的打量着四周!
  朱厚照围着转了几圈,摸着下巴道:“果然有点意思!”
  这时候鹦鹉开口了:“你个怂瓜,看什么看?”
  朱厚照听了一怔,不到没生气反而被逗的哈哈大笑起来,开口逗它道:“敢说朕是怂瓜?你才是怂瓜呢!”
  看到有人跟自己斗嘴,鹦鹉顿时欢乐了,在笼子里上窜下跳,叫道:“怂瓜!怂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个大怂瓜!”
  朱厚照听了直接笑喷了,被逗的笑地直打跌,笑着连道好玩!刘瑾看到皇上高兴的样子,高兴的老脸皱的就像一朵绽放的菊花!
  这个时候外面的小太监禀报内阁大学士谢迁觐见!
  朱厚照连忙对刘瑾道:“快快藏起来!”
  刘瑾一时间手忙脚乱,赶紧把笼子盖起来放到了桌子下边!
  谢迁进来行礼,“老臣见过皇上!”
  朱厚照刚要说免礼平身,一个高昂尖锐的声音响了起来,“你个怂瓜!”
  一时之间,殿里落针可闻,谢迁跪在那里,目瞪口呆,整个人彻底懵逼了!
  朱厚照忍住笑,有些不好意思了咳了一声,准备糊弄过去,那尖锐的声音接着响起来了,“怂瓜!怂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个大怂瓜!”
  朱厚照再也忍不住了,扑哧一声笑了,知道再也瞒不住了,吩咐刘瑾道:“赶紧把这怂瓜拿出去!”
  然后谢迁就看到刘瑾从桌子底下掏出了一个鸟笼!刘瑾还只是钟鼓司的一个小太监,虽然时常随侍在御前,却没
  有什么权利,对内阁大学士还是非常敬畏的!
  刘瑾一时之间手忙脚乱,把鸟笼打开了,鹦鹉瞅着机会一下子就飞了出来,兴奋的在殿里乱飞,一时之间满殿都是“怂瓜”的声音!
  刘瑾赶紧带着小太监们追着要抓住它,结果它好死不死的落在了谢迁头顶上,抖了抖翅膀,扑哧,一坨鸟屎落在了谢迁鼻子上!
  谢迁的老脸一下子涨的火红,气的都快要晕过去了!朱厚照看到这个情形,身子一抖一抖的强忍住笑。
  刘瑾上来一把抓住了鹦鹉,提着鹦鹉笼子,一溜烟不见了!朱厚照赶紧吩咐小太监们打水给阁老洗一洗!
  洗干净的谢阁老跪在地上沉声道:“陛下,玩物丧志啊!况且这种污言秽语的鹦鹉如何能进皇宫,宫里威严何在啊?”
  朱厚照看到谢阁老,就忍不住想去看他的鼻子,听到他又要开始说教了,赶紧道:“爱卿说的有理,好,朕已经记下了!”
  谢阁老听到皇帝的话噎了一下,本还想继续劝谏,皇上都这样说了,自然不好再说下去了!
  谢阁老想起正事来,赶紧道:“陛下,前天通政司递上来辽东送来的折子,正值春耕,鞑靼有异动。此事十万火急,不知陛下批复了没有?”
  朱厚照一天看不了几本奏折,哪里知道有这事啊,闻言道:“啊,这个啊,朕一会儿就批复,让人送到文渊阁!”
  谢迁出了大殿,重重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向文渊阁走去!
  见到谢迁走了,让随侍的太监找出那本折子来放到桌子上,自己出殿去找刘瑾看鹦鹉去了!
  朱厚照逗鹦鹉逗的正欢乐,谷大用也不甘示后,找了来两只会杂耍的猴子,让个小太监学会了耍猴,来找皇帝献宝来了!
  两个敏捷可爱的小猴子,被逗着玩起杂耍来,朱厚照在一边看的乐不可支!
  谢迁回到文渊阁值房,李东阳和刘健见到脸色很不看,问道:“怎么了?”
  谢迁面露怒气道:“陛下居东宫时的太监刘瑾等只知弄些玩物献媚于陛下,使得陛下无心朝政!实在让人痛心!”
  刘健脾气最是火爆,闻言怒道:“陛下原先还勤于朝政,最近被这几个太监引诱的已经连续几日不理朝政了!先帝临终托孤于我等,我等岂能任由阉奴将陛下引入歧途!”


第139章 皇上罢朝
  刘瑾他们还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想着将皇上伺候高兴了,捞个官做做,哪里想着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阁老们的愤怒了!
  还不知道自己成了朝官的眼中钉,刘瑾谷大用他们正得意洋洋的陪着皇上耍猴。朱厚照一会儿逗逗猴子,一会儿逗逗鹦鹉,觉得自己好久都没这么开心过了。
  朱厚照开心的结果就是,玩的太晚了,睡的太晚了,第二天朱厚照就起不来了!再加上刘瑾他们顺着皇上的意思怂恿,朱厚照做出来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罢朝!
  午门乃紫禁城正门,辟有三阙,中为御道,不常启,左右二阙供当直将军及宿卫执杖旗校人等出入;又左右两掖各开一门,称为左、右掖门,为百官入朝之门。
  此时的文武百官已经在左、右掖门前等了良久,却迟迟不见钟鼓司鼓响,早就过了时间了,文武百官一阵交头接耳,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各部尚书纷纷问询三位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