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小侯爷-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是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徐佳颖每每想起来都还是十分后怕。为此紫衣那么好的身手都挨了一刀,若不是紫衣拼命挡住了刺客让一叶带着张知节顺利逃了出去,那后果简直不可设想。
徐佳颖对紫衣和一叶十分感激,也非常庆幸自己当初坚持让她俩入了府。别说徐佳颖,就是夫人也极为庆幸。紫衣和一叶回府,夫人和徐佳颖十分关心,延请御医关怀备至。
虽然紫衣已经大好了,但是背上的伤疤依然有些狰狞,看的徐佳颖和夫人险些落泪。好在御医给了祛除疤痕的方子,以后倒也不至于留下太过明显的疤痕。
张知节对此也一直耿耿于怀,闻言叹道:“是我大意了,当时因为紫衣和一叶都在身边,所以警惕性有所下降,就连老白他们的警惕心都降低了很多!”
徐佳颖劝道:“爷,如今四海升平。。。。。。”一众妻妾都是一副关心的模样,有些幽怨的眼神看的张知节有些发毛。
听徐佳颖一开口,张知节就知道她要说什么,笑道:“是啊,如今四海升平,就是想打仗也没得打去啊!海上也平靖了,草原也归顺了,你们啊,就将心放到肚子里吧!”
带着孩子去给夫人和老爷请安,少不得又得挨夫人的一顿唠叨。这次遇刺也着实凶险,连紫衣和一叶都受伤了,也无怪乎夫人生气。
张知节只好涎着脸表示以后不会领兵,在家里好好的待着,总算是过关了。之所以这么容易过关,还是因为张永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等着张知节入宫。
正德皇帝一大早就嚷嚷着让张知节快点进宫,还是皇后娘娘劝了几句,说张知节指不定还宿醉未醒呢,正德皇帝这才消停了一点。
但是过了没多久就把张永派了出来,张永可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如今又干上跑腿的活计了。不过他也没什么怨言,还有与有荣焉的感觉。
昨天虽然就见到了正德皇帝,但是并没有空闲说什么。不过张知节都是挺欣慰的,因为昨天的正德皇帝看起来十分庄重,让张知节有种看着正德皇帝长大了的感觉。
入了乾清宫,张知节还没等站稳,已经有一个人影像个大马猴一般跳了出来,唬了张知节一跳。没错,这人就是正德皇帝,见到正德皇帝这副样子,什么长大了,都是错觉!错觉!
正德皇帝可不管这些,上来就给张知节来了个熊抱,哈哈笑道:“知节,好样的!朕没想到你去宣府竟然能一鼓作气打下整个草原!”
面对正德皇帝的热情,张知节还真觉得有些别扭,笑道:“这都是托皇上洪福!皇上,您这个样子,会被言官弹劾的!”
正德皇帝听了也放开了张知节,笑道:“管他呢,朕是太惊喜了!原本你去总督宣大,朕就指望你打击一下草原的嚣张气焰,没想到你竟然把整个草原都打下来了!这可是洪武朝和永乐朝都没能完成的壮举!”
张知节摸了摸鼻子,笑道:“皇上,臣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臣可不敢跟那些名将相比,臣不过是借了新式火器的光而已。没想到这新式火器这么好用,顺手就把草原打下来了!”
旁边的张永听了咋舌,顺手就把草原打下来了,好一个顺手!正德皇帝听了笑道:“这新式火器不也是你鼓捣出来的吗?所以说功劳还是你的!”
这么说倒也没错,若是没有开海通商使得国库丰足,朝廷也没有这个底气对草原动兵,这些说是张知节的攻来倒也没错。
张知节笑道:“这都是皇上英明,大力支持之下才有了新式火器,说到底这都是皇上的功劳!”
正德皇帝听了点头笑道:“你这么一说,朕倒是觉得倒还真有朕的一份功劳!”
(本章完)
第1249章 封王?
张知节心中知道大明朝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固然离不开他的努力,但是也离不开正德皇帝的鼎力支持。
正是因为有正德皇帝不遗余力的支持和毫无保留的信任,所以他的想法才得以实现。要知道他的很多想法都是超前的,并不为这个时代的人所接受。
但是正德皇帝却始终信任他,始终力挺他,张知节心中未尝没有感动。张知节发自内心的恳切道:“皇上,如今国库丰盈,四海升平,皆是皇上英明神武,大明才能有如此新气象。”
正德皇帝听了笑道:“与其说朕英明神武,倒不如说知节你是祖宗赐予朕的贤臣用来中兴大明的。”
张永在一边笑道:“依奴婢看,小侯爷文能兴邦,武能定国,乃是不世之能臣。皇上亦是贤名之君,正是因为皇上的信任才有小侯爷的用武之地,大明才能如此蒸蒸日上。”
“所以啊,依奴婢看,皇上的功劳和小侯爷的功劳一样大。正是因为有皇上知人善用和小侯爷的文武全才,才能四海升平,才能迎来盛世!”
正德皇帝听哈哈笑道:“说的好,张永你今天说在点子上了。”扯了这么一些,正德皇帝激动的心情也平复了一些,在龙椅上坐了下来,示意小太监给张知节搬张椅子。
正德皇帝这才笑道:“知节你这次总督宣大,什么都做的很完美,唯独有一样,朕很不满意!你不应该冒险!花当那厮竟然胆敢行刺你,若不是一叶和紫衣跟着,后果简直不可设想!”
得,没想到正德皇帝也提到了这茬。张知节只好苦笑道:“确实有些大意了,放松了警惕,害紫衣和一叶都受伤了。”
正德皇帝恳切道:“知节,你要记得无论任何时候,切莫冒险。一时解决不了不要紧,可以慢慢来,千万不要行险!”
张知节有些感动道:“是,皇上,臣谨记皇上的教诲!”
说到这里正德皇帝悠悠道:“知节,这些年来你的每一桩功劳朕都记得清清楚楚的,救驾,侦破红衣教案,两平内乱,开海通商,征服草原。。。。。。”
张知节听了沉声道:“皇上,这都臣的本分,这是臣应该做的。”
正德皇帝笑道:“是啊,这都是你该做的,因为咱们之间不只是君臣,还有情谊!朕也知道,你对封赏并不在意,但是封赏也是朕该做的。”
“所以,朕想封你为王!”
此话一出,张知节一口茶就喷了出来,接连咳了几下,咳的脸都红了。张知节虽然听到正德皇帝提到封赏,但是心中还是很淡定的,正如正德皇帝所说,对于封赏他并不在意。
但是张知节也万万没有想到正德皇帝会想出封王这么不靠谱的念头来。别说大明根本就不封异姓王,就算是大明封异姓王张知节也不愿意被封王。
王爷的名头听起来很响亮,身份也很贵重,但是大明朝对待王爷的方法就跟养猪一样。就是圈起个围栏来养着,哪怕这个地方挺大的,那也是猪栏,哪怕是极为名贵的猪,那也是猪。
所以且不说大明朝没有异姓封王的先例,张知节根本就不愿意被封王。以张知节如今的权力,根本就不是一个王爷所能望其项背的。或者说张知节根本就不需要一个王爷的名号来提高身份,反而王爷这个身份会给他带来桎梏。
但是正德皇帝却不会想这么多,他只是想着给张知节一个足够显赫的身份来酬谢张知节的功劳,却根本就不会想到这其中还会有那么多道道。
此时见到张知节激动的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正德皇帝看着张知节眼神中流露着一丝得意,仿佛在说,怎么样?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正德皇帝见到张知节“惊喜”的样子,笑嘻嘻道:“知节,惊喜吧?朕告诉你,朕已经和杨阁老商量过了,杨阁老也没有反对。”
张知节吃惊道:“杨阁老没有反对?”
正德皇帝听了点头笑道:“你的功劳已经有目共睹,所以杨阁老就没有反对,只是让朕和你商量!朕打算封你为世袭郡王,你的子孙与朕的子孙世世代代共享富贵!”
张知节也只是刚刚听到杨廷和没有反对有点吃惊,但是转瞬他就想明白了杨廷和的意思。不得不说杨廷和真是越老越成精了。
不管张知节立下多大的功劳都没异姓封王的道理,这一点杨廷和不会不清楚。若是李东阳听到正德皇帝有这种想法的话,估计早就对着正德皇帝据理力争起来了。
但是杨廷和却没有,而是巧妙的将事情推到了张知节这边,这就避免了和正德皇帝杠上。他知道当张知节征服草原的消息传来,正德皇帝激动不已,那个时候怎么可能会听群臣的劝告。
若是强行劝告的话,只会适得其反,激起正德皇帝的执拗来,所以杨廷和面对正德皇帝的垂询没有反对,而是建言正德皇帝找张知节商量一下。
这也是因为杨廷和知道张知节自己也不愿被封王,与其他们跟正德皇帝怼起来,还不如让张知节自己劝正德皇帝打消这个念头。
如果张知节没有经受得住诱惑答应了的话,也不要紧,杨廷和虽然没有反对但是也没有赞成啊,况且还有其余的大学士,还有百官呢。所以说杨挺好的算盘是打的很溜,直接将难题抛给张知节去头疼去。
世袭的郡王啊,有那么一瞬间张知节确实是心动了。但是很快张知节就意志坚定的放弃了这个诱人的念头。世袭不世袭,主要还是看皇帝让你世袭不世袭。
诚然以正德皇帝和张知节的关系,正德皇帝自然是极愿意的,但是正德皇帝的儿子呢?正德皇帝的孙子呢?
当皇帝的对他们老朱家自己人都十分防备,更何况是异姓王?所以说,世袭的郡王固然是富贵,但是其中的风险太大了!
所以张知节瞬间就想透彻了,封王是不可取的,至少在大明朝封王是不可取的。
第1250章 恩典
正德皇帝一心想看张知节脸上惊喜的表情,但是张知节脸上并没有露出什么惊喜的表情,反而一脸苦色。
张知节苦着脸道:“皇上,异姓不得封王,这是祖训。皇上的隆恩臣感激不尽,但是臣实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正德皇帝摆手道:“你的功劳谁看不见,就连杨阁老都没有反对,可见已是众望所归!”
张知节坚定道:“臣不敢!”
正德皇帝听了有些纳闷道:“这是为何?连杨阁老都不反对,怎么到了你这里反而不愿了?”
张知节闻言苦笑道:“杨阁老那是料定臣不会接受,所以乐得让臣来规劝皇上。”
正德皇帝闻言道:“这个老狐狸!不过,既然他不反对,咱们正好将计就计,朕就封你为王,这他也没话说!”
张知节闻言只有苦笑,正德皇帝不由想起了张知节刚刚说的,杨阁老料定张知节不会接受,不由狐疑道:“朕封你为王,有什么不好吗?”
张知节坦然道:“皇上,臣确实不愿。”
正德皇帝听了疑惑道:“为何?”
张知节想了想,恳切道:“皇上若是想全君臣之情,还请皇上不要封臣为王,如今臣家里世袭寿宁侯,已是皇恩浩荡,亦可子子孙孙永沐皇恩!”
正德皇帝亦是聪明人,只是年纪小见识少罢了。张知节说到了这个份上,正德皇帝也品出了几分意味。
原本正德皇帝打算的挺好,竟然到头来是自己空欢喜一场,正德皇帝有些怏怏道:“那就算了吧!”
好歹把正德皇帝的念头给打消了,见到他有些怏怏,张知节笑道:“皇上,也不是没机会!不是有中山郡王,开平郡王的先例在吗?臣就提前叩谢皇上的隆恩了!”
中山郡王?开平郡王?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云春,他们的王位都是死后追封的。
原本正德皇帝还有怏怏不乐,现在直接被张知节的话给气乐了,见到张知节笑呵呵的样子,不由笑骂道:“去你的!”
见到张知节一副笑呵呵毫不在意的样子,正德皇帝感慨道:“别人立了功都是求重赏,你倒是好,屡屡推却!以你之功劳,朕封你为国公,也不能酬你功劳之十一!”
进国公这倒是应有之意,张知节也能坦然接受!见到正德皇帝感慨的样子,张知节眼珠子一转,笑道:“皇上,要不,臣向皇上求个恩典?”
鲜少有张知节求恩典的时候,正德皇帝感兴趣道:“说!什么事儿?”
张知节有些尴尬道:“这事儿吧,还得从头说起,那还是第一次去出海的时候,臣不是到了那倭国的博多湾吗?那博多湾旁边有一个小城叫立花山城,立花山城的城主倒是个标致的美人!”
听到这里正德皇帝彻底来了兴趣,似笑非笑道:“接下来呢,说说你的故事!”
张知节有些尴尬道:“皇上,哪有什么故事,就是,一时没把持住,咳,一时没把持住!”
正德皇帝倒是也没怪罪什么,毕竟男人嘛久旷其身想女人也是正常的,不过对于张知节这种桃色秘闻,正德皇帝还是很感兴趣的,连忙问道:“那后来呢?”
张知节坦然道:“后来,这女城主就死心塌地跟了臣,还给臣生了儿子。”
正德皇帝听到这里连忙插嘴道:“等等,不是有一个什么公主来着?朕记得你跟朕提过,是不是就是她?朕当时还允了将她赐给你!”
张知节连忙解释道:“皇上,不是的,立花山城的城主叫立花知雪,那公主叫大友合香,不是一个人!”
正德皇帝点头道:“哦,原来是两个人,那,那个合香公主呢?”
张知节有些含糊道:“哦?她啊,也在立花山城!”
正德皇帝拉着长音道:“哦~~,也在立花山城啊~~”
张知节干咳道:“听说皇上新封了一位昭仪,生的沉鱼落雁。。。。。。”
正德皇帝干咳道:“你还是接着说那女城主吧!”
“那立花山城还不如大明的县城大,现在的倭国乱的厉害,她们母子俩在倭国臣也有些不放心。”张知节接着说道。
正德皇帝听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什么,踌躇道:“这个,你打算让她们娘俩归宗啊!这个嘛,大表嫂贤良大度,应该不会介意的,哈,不会介意的!”
正德皇帝还以为是张知节想让她们娘俩归宗,张知节不好意思开口,想让他开口。但是正德皇帝一听也踌躇了,毕竟徐佳颖很讨太后的喜欢,和刘皇后也关系密切,一叶和紫衣还是刘皇后的好姐妹。
张知节笑着解释道:“皇上,她们娘俩也没打算来大明,臣想过去帮他们一下,让她们娘俩能在乱世中活下来,若是侥幸能荡平了倭国的纷乱,到时候还请皇上扮个封号!”
正德皇帝听了不由笑道:“原来是这样,倭国啊,多大点地方,还那么偏远,难为你也看在眼里!”
在正德皇帝眼里这可比让他去说和让那城主娘俩归宗要容易多了,正德皇帝笑道:“何必那么麻烦,反正朝廷的水师舰队还有船队,闲着也是闲着,让冯海生或者常云带领一支船队平掉纷乱,到时朕再册封小家伙为扶桑郡王!”
正德皇帝并没有将倭国放在眼里,上次张知节带着船队轻而易举的将大友国的大军打的屁滚尿流,如今大明的船队无论是规模还是武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张知节也知道以现在的大明船队,要打下倭国并不难,但是张知节却有自己的考虑,单靠大明的征讨不足以让立花知雪立威,而且容易引起排外的心理,不利于统治。
张知节笑道:“皇上,小小的弹丸之地,何劳大军远征,况且倭国多山林,征讨起来也不易。臣是想着从军器局买些淘汰的火绳枪送到立花山城,还请皇上恩准!”
既然张知节有自己的计划,那他就不操心了,正德皇帝听了不在意道:“也行,你看着办吧。要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再调动船队就是!”
(本章完)
第1251章 迟来的惊喜
闲扯了一通,正德皇帝这才想起正事来,问道:“如今草原上的部族都已经入京归顺了,接下来该怎么处置呢?”
张知节听了笑道:“那要看皇上您是怎么打算的,若是想要一时的安稳,那就省事了,只要赏赐一番,将这些部族头领打发回草原,边镇至少能平稳二十年!”
这是大家所能想到的处置措施,无非就是赏赐一番恩威并用,平息草原和大明的争端。但是正德皇帝听到这里显然明白了张知节还有别的想法。
原本能够慑服草原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听到貌似还有别的转机,正德皇帝当即急声问道:“朕自然不想只图一时的安慰,还有别的处置措施吗?”
张知节沉吟道:“要想长治久安,一劳永逸的解决草原问题,倒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北方的边患一直都是困扰中原王朝的难题,但是野猪家族倒是解决了这个难题。女真三部,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野人女真且不去说它,不过是还在丛林中打猎为生的野人罢了。
海西女真生活在草原的边陲,倒算是游牧为生。但是建州女真生活在东北那疙瘩,就是靠农耕为生。
但是建州女真却最终征服了蒙古草原,并且最终蒙古再也没有反叛过,这值得张知节借鉴。
张知节沉吟道:“如今草原东部的部族是最先归顺的,而且参与了屠杀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虽然像嫩科尔沁部是草原大部,但是已经不得声望!”
“草原上能有威望成为草原之主的,必然是黄金家族的人称汗,到那时第一个饶不过的就是科尔沁部!”
“所以草原东部部族是值得笼络的,这样加上大宁卫和草原东部诸部就能够钳制整个草原!”
“虽然有福余卫盯着科尔沁,但是还不够,接下来只要朝廷收服女真,福余卫和女真成掎角之势,那科尔沁必然不敢生出异心来!”
“当然了,草原中部的部族才是实力最为强大的,只要朝廷能稳定中部草原的话,那草原再也掀不起波澜了!”
正德皇帝不得不承认张知节说有道理,东部的科尔沁等部屠杀了察哈尔等部,已经在草原上不得人心,只要朝廷能够支持科尔沁等部,科尔沁等部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会心向大明。
而且正如张知节所说,有福余卫和女真两面挟持,科尔沁也不敢生出异心来。恩威并重之下,东部草原只能老老实实的,而且会协助朝廷威慑中部和东部草原。
正德皇帝想明白之后,急切道:“那中部草原呢?如何稳定中部草原?”
张知节笑吟吟道:“皇上可还记得在题本上说的惊喜吗?”
经过张知节的提醒,正德皇帝也记起来了,笑问道:“对啊,朕还忘了问你呢,到底是什么惊喜?”
张知节笑眯眯道:“皇上,这惊喜皇上不是已经见过了吗?”
正德皇帝听了有些茫然道:“什么?朕已经见过了?什么惊喜?”
张知节笑眯眯道:“其实要稳固中部草原其实很简单,联姻!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被屠之后,中部草原最大的部族就是土默特部,而土默特部就是古实哈屯的!”
正德皇帝听了终于反应了过来,瞠目结舌道:“什么?联姻?你的意思,是,是让朕娶了古实哈屯吗?这,这怎么可以?”
张知节耸肩道:“怎么不可以了?古实哈屯也是草原上难得一见的美人,她带着土默特族做嫁妆,皇上若是纳她为妃,就可以稳固中部草原!”
“皇上想想,若是古实哈屯能为皇上诞下龙子的话,皇上将他分封到草原上,以后的草原就更没有异心了!”
张知节说的这些正德皇帝自然也能想明白,古实哈屯他也见过,确实是一个难得美人,带着异域风情,而且不同于中原女子的娇羞,像是一匹烈马。
而且她还不是普通的女子,她还是草原上尊贵的哈屯。虽然古实哈屯要比正德皇帝年龄要大,但是听了张知节的话,正德皇帝还是感到一阵阵心动。
不只是对古实哈屯背后所带着的价值心动,对古实哈屯这个美人也很心动。正德皇帝迟疑道:“她毕竟是草原的哈屯,如何肯入宫为妃?强扭的瓜不甜啊!”
张知节笑吟吟道:“皇上放心,臣已经试探过古实哈屯的心意了,她对皇上十分仰慕,愿意入宫为妃!”
正德皇帝听了一阵心动,不过还是有一丝顾虑,鬼鬼祟祟道:“知节,你是不知道,就因为宋昭仪的事儿,姬儿都好几天没给朕好脸色看!”
张知节明白正德皇帝其实心中是十分动心的,义正言辞道:“皇上,这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边镇的黎民百姓不再受战端之苦!”
正德皇帝听了点头道:“不错,知节你说的是,这事儿就交给你了!你劝劝姬儿!”
张知节听了瞠目结舌,怎么事情兜兜转转都又到了自己这里了,开玩笑,这种事儿张知节怎么好出面掺和?虽然主意是他出的,但是却绝不能由他来做。
张知节果断道:“这是皇上的家事,臣毕竟是外臣怎么好劝皇后娘娘!”
正德皇帝为难道:“知节啊,朕也知道有些为难,不过你也要体味朕的难处嘛。这也是为了江山社稷,要不,你会去嘱咐嘱咐大表嫂还有紫衣和一叶,让她们进宫劝劝也是可以的嘛!”
掺和是绝对不能掺和的,张知节目光微转,笑道:“皇上,这事儿吧,臣觉得还是太后出面比较好!”
张知节话还没说完,正德皇帝闻言已经眼睛一亮,点头打断了张知节的话道:“不错,知节你说的对,这事儿还是母后出面更加妥当,知节你就去拜见母后,将这事告之母后吧!这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相信母后一定会答应的!”
张知节是打算劝正德皇帝自己去说,没想到正德皇帝还没等张知节话说完就是推回了张知节身上。
(本章完)
第1252章 互坑
这事要说动太后自然是不难,这是为正德皇帝纳妃,又是有利于江山稳固,太后自然是会答应的!
所以这根本就用不着张知节自己去说动太后,眼前不就还有一个人吗?张知节顿时将目光转向了张永,大殿里没有别人了,也只有一直眼观鼻、鼻关口、口关心的张永在殿里伺候。
原本正德皇帝和张知节说起了正事之后,张永就站在一边静静的听着,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他是不能插嘴的。
皇帝和张知节说的正欢,他若是插嘴反而有些突兀,会让皇帝不喜。所以张永十分有自知之明的老老实实的听着,当然也只能听着,他也不敢传出去一言半句。
毕竟他可不敢招惹张知节,但是现在感到张知节将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张永也觉得有些头皮发麻。
刚刚说的是什么他自然知道,张知节显然是打他的注意,意思是想让他去说动太后,这自然是不难的。但是,他却十分为难,因为皇后他也得罪不起啊。
现在的刘皇后可不是以前的夏皇后,刘皇后很得正德皇帝的宠爱,要不然皇帝也不会纳个妃都得这么曲折,而且刘皇后还诞下了太子,皇帝唯一的子嗣。
这时候的张永十分后悔自己留在了这里,虽然刚才确实听的十分过瘾,但是现在他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怕什么就来什么,因为张永马上就感到正德皇帝的目光也注视到了他的身上。
正德皇帝见到张知节盯着张永看,也注意到了旁边的张永,瞬间就明白了张知节的意思,可不是嘛,眼前不就有个合适的人选吗?
张永确实挺合适的,去后宫也方便,分量也还行,也容易说动太后。正德皇帝笑呵呵的看着张永道:“张永啊,你刚才也都听了,觉得知节的建议如何啊?”
张永苦着脸道:“皇上,小侯爷的建议自然是极好的!这是稳固江山社稷,利国利民之举!”
正德皇帝笑呵呵道:“张永啊,那你愿不愿意为这稳固江山社稷、利国利民之举出一把力气?”
张永苦着脸道:“奴婢自然是千肯万肯的,只是,奴婢嘴笨,怕耽误了这稳固江山社稷、利国利民的大事啊!”说完之后,张永还不忘可怜巴巴的看了看张知节,眼神中满是乞求之色。
见到张永可怜巴巴的样子,张知节也有些好笑,不过张知节也不欲坑他,这时候他已经有了更合适的人选。
张知节笑道:“皇上,其实臣觉得张公公去办这事有些不合适。”
张永听了如释重负,感激的看了张知节一眼。不过正德皇帝却有些认定了张永,闻言疑惑道:“不合适?怎么不合适了?朕倒是觉得张永最合适了!”
听了正德皇帝这话,张永还没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张永的脸也又变成了一张苦瓜脸。
张知节笑道:“皇上,若是让张公公去说动太后的话,势必会传到皇后耳朵里,那皇后肯定会认为张公公是奉了皇上的旨意才去说动太后的!而且这事说出去也会让人觉得是皇上贪图古实哈屯的美貌。”
正德皇帝听了回过神来,点头道:“确实如此,若是让张永去劝说太后的话,姬儿一定就会联想到是朕让张永这么做的!这不妥,这不妥,不能让张永去!”
张永听了差点激动的哭了,不得不说小侯爷就是厉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句话就反转了过来。张永连忙点头道:“是的,是的,就是这么回事!”
正德皇帝哂笑道:“张永,你是不敢去吧?怕皇后还是怕太后?”
张永听了陪笑道:“皇上,瞧您说的,奴婢固然是敬着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但是只要皇上您一句话,奴婢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啊!”
正德皇帝没心情去听张永表忠心,急声问道:“知节,既然张永不合适,那就只有你了!这事儿就只能拜托你了!”
张知节摆手笑眯眯道:“哎,皇上此言差矣,虽然臣比张公公要合适一些,但是也不是最合适的。毕竟若是臣去了,皇后也有可能会联想到皇上这里。”
正德皇帝纳闷道:“你也不是最合适的,那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张知节笑眯眯道:“皇上,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杨阁老!杨阁老那是外臣,向来都是为国秉公,若是让他去向太后娘娘陈情,皇后娘娘一定不会联想到皇上这里!而且,皇后娘娘肯定会答应的极为痛快!”
杨廷和把封王之事尽数推给了张知节,他自己倒是轻省了,却费了张知节好多口舌。既然杨廷和让张知节头疼了,那张知节立马就让杨廷和也头疼,而且是更头疼,头疼并快乐着。
张永听了连声道:“皇上,小侯爷此言有理,这样说来确实是杨阁老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正德皇帝也立即就被张知节的话说服了,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兴奋道:“对啊,杨廷和这个首辅大学士才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样朕就不用担心姬儿和朕闹别扭了!”
而且正德皇帝知道,杨廷和一定会答应的,因为这对于朝廷来说,对于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来说,确实是好事。所以杨廷和一定会答应的。
正德皇帝兴奋道:“朕这就将杨阁老叫来!张永,快去!”
对于坑杨廷和,张永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闻言立即就要领命而去。张知节笑道:“慢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